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农历四月,蒲松龄生。
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清顺治元年
蒲松龄 5岁。
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清定都北京。
顺治 14年(1657年)
蒲松龄 18岁。与刘氏成婚。
顺治 15年(1658年)
蒲松龄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闺章。
顺治 16年(1659年)
蒲松龄 20岁。与张笃庆、李尧臣结郢中诗社。
顺治十七年( 1660年)
蒲松龄 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
蒲松龄 23岁。长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
蒲松龄 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
蒲松龄 26岁。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康熙九年( 1665年)
蒲松龄 30岁。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
蒲松龄 31岁。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
蒲松龄 32岁。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蒲松龄 33岁。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蒲松龄 35岁。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
蒲松龄 40岁。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蒲松龄 44岁。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蒲松龄 45岁。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蒲松龄 48岁。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蒲松林 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蒲松龄54岁。春,山东按察使喻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蒲松龄58岁。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蒲松龄70岁。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蒲松龄71岁。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蒲松龄72岁。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蒲松龄74岁。八月,刘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蒲松龄76岁。正月,病逝。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淄川蒲家庄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晚年成岁贡生。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饮誉海内外。
书香世家
淄川蒲氏,自元代迁来,原籍何处,文献无征。其远祖蒲鲁浑、蒲居仁曾并任般阳府路总管,名载邑乘,但无任职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旧有华表翁仲,俗称“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发学术界争议,“蒙古、女真、回族、汉人”多说并存,至今尚未定论。
《蒲氏族谱》记载,相传蒲姓为元世勋,宁、顺间曾遭“夷族之祸”。邢戮之余,只遗“藐孤”,时方六七岁,匿于外祖杨家,改随母姓,元亡后,始复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后子孙日繁,所居满井庄因而易名蒲家庄。至明万历间,全县诸生八名补廪者中,其族竟占六人。嗣后科甲相继,称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龄历十一世,其世系为:
璋—子忠—整—海—臻—永祥—世广—继芳—生汭—盘—松龄
蒲松龄的高祖世广,是族中第一位廪生,才冠当时,所生四子中一人为训导,三人为庠生,而后世子孙中在明清两代出了(三名)县令以及教谕,训导等职的进士、举人、贡生、廪生与庠生数十人;其曾祖继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无一采芹者;其父盘,字敏吾,配孙氏、董氏、李氏,少力学而家苦贫,遂弃学经商,数年称素封。业余不忘经史,博恰淹贯,宿儒所不能及。但长子早丧,四十余仍无子(曾过继嗣子),散金行善,救济乡里,后连生四子(三人进学)。生平“主忠厚”,值战乱,策划守村,出资助修城垣,故而名载县志“隐逸”中。
励志向学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戌刻,蒲松龄诞生于蒲家庄内故宅北房中。此时,其父正梦见一位偏袒上衣、乳际粘有一贴圆如铜钱药膏的病瘦和尚进屋。而蒲松龄身上也“果符墨志”,故其以“病瘠瞿昙”降生自况。
蒲松龄在兄弟四人(兆箕少亡,过嗣者兆兴回归)中排行第三(董氏次子),上有兆专(李氏所生)、柏龄两兄,下有一弟鹤龄。因家境渐落,不能延师,兄弟四人皆从父读。蒲松龄天性聪慧,经史过目能了,尤得其父钟爱。
清顺治十四年,18岁的蒲松龄与本县丰泉乡大刘(今罗村镇道口村)“文战有声”的庠生刘国鼎次女成亲。
次日,新婚后的蒲松龄初应童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藉藉诸生间。其制艺《早起》、《一勺之多》,大为山东学使施闰章称赏。其批语:“首艺空中闻异香,下笔如有神,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维风移俗。次,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又掉臂游行之乐。”
越岁,踌躇满志的蒲松龄与同窗挚友张笃庆(历友)、李尧臣(希梅)、王鹿瞻等结为“郢中社”。每聚首则放怀吟咏,寄兴唱和,诗成共载一卷。旨在长学问,消躁志,相互切磋,以补文业。
其后,蒲松龄岁岁游学在外。先去城西沈家与宁绍道参议沈润之子沈天祥(燕及)“共灯火”;又应李尧臣之邀,于康熙三年春到城东李家与之“共笔砚”。此间,虽经兄弟析箸之变,然而蒲松龄却未改求学之念。为惜时笃学,他曾接受同在李家假馆的外甥赵金人(晋右)的建议,作《醒轩日课序》以励志。再后来,面对分家后“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的现状,尤其是弱妻幼子及窘困的家境,迫使蒲松龄不得不违心的终止了在李家的借读。自康熙五年前后,他便到城西王村课蒙,开始了他的熟师生涯。这是他的初馆阶段。
游幕宝应
康熙九年秋,蒲松龄为了全家五口人(已有二子一女)的生计,也为了开阔眼界,应聘于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树百),南下宝应县署作幕宾,帮办文牍。他骑马南行,从益都县颜神镇(今博山区)西南青石关入莱芜县境,经沂州进苏北,渡黄河(清初由苏北入海),最后到达宝应。
宝应乃苏北古邑,隶扬州府辖,由于地处淮河下游并临大运河,当水路之冲,因而迎送官员驿站供应繁重;且遇连年水灾,土地村舍俱淹,百姓号寒啼饥,流离失所。孙蕙自康熙八年任此灾邑,处境困难,蒲松龄的到来确实帮了他的大忙。次年春,孙蕙被调兼署高邮州署。
蒲松领代孙蕙共拟书启、文告等稿90余篇,大都体现了州县官吏的艰辛、难以强项的处境与灾区的惨状、百姓的困苦,为孙蕙赢得了一定的政声。
南游期间沿途登眺以及苏北水乡的秀丽风光,激发了蒲松龄的文学创作热情。而他亲眼目睹了仕途险恶与社会的黑暗以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灾民惨状,都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更深广的生活感受。
然而,这种代人歌哭的差事,终究难圆自己的科举梦。他决意辞幕,并于康熙十年初秋北归。
八年窘困
南游归来的七八年间,是蒲松龄人生道路上最艰难的阶段。他满以为凭自己的才智,会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而一展鸿图,但却事与愿违,使其感慨万千。其诗句“世上何人解怜才”,“痛哭遥追阮嗣宗”,“独向陇头悲燕雀,凭谁为解子云嘲?”抒发了他壮志难酬且不为世人理解的苦衷,表露了他蔑视世俗庸人并以怀才不遇的杨雄自比的清高情怀。
这期间,他曾随淄川文人领袖高珩、唐梦赉等游览齐鲁山水,东去劳山,南登泰岱。但仍靠辗转设帐于丰泉乡王家等缙绅之家维生。
科举无望,难达青云之志,而灾年频仍,缺乏充饥之粮。中年的蒲松龄身负重担,在人生道路陡坡上艰难挣扎。
设帐西铺
康熙十八年,已届“不惑”的蒲松龄应同邑毕家聘请,设帐城西西铺庄。毕氏乃淄川四世一品的“名门望族”。馆东毕际有(载积)之父毕自严(白阳)是明崇祯间户部尚书。毕际有原任江南通州知州,康熙二年罢归,优游林下,诗酒自娱。他与王士祯、高珩等诸多名门多有交往联姻,就连任淄官吏亦多与攀结。毕家财力富足,居第宏大。除尚书府外,有绰然堂、振衣阁、效樊堂、万卷楼等,第后石隐园方广十亩,厅台廊榭,竹石花树,景色怡人。
蒲松龄为毕家教授八个弟子,还兼职大量应酬文字,并参陪迎送接待,因而博得了信赖。他与老少东家相处融洽30年,同时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读书、应试、著书的安定的生活环境。
科场偃蹇
由于毕家的优越条件和厚待,蒲松龄能在教书并处理杂物之余,得以安心预习举业,以图博得一第。但其命运不济终身未能如愿。他参加乡试的确切次数与不中的原因难以说清,仅就有记载的二次都是因为犯规而被黜。
第一次在康熙二十六年秋其48岁时,因“闱中越幅(在考场书卷时,误隔一幅,不相接连)而被黜。其词《大圣乐·闱中越幅被黜,蒙毕八兄关情慰藉,感而有作》称:“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飘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痛痒全无”。将其在考场发现自己“越幅”后的震惊状态及颓丧心情表露无遗。
第二次在康熙二十九年秋其51岁时,因故未获终试而被黜。其词《醉太平· 庚午秋闱,二场再黜》称:“风粘寒灯,谯楼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回头自笑艨腾,将孩儿倒绷。” 这两次失败,对他及家庭打击太大了。尽管其不死心,然而妻子却出面干预了,劝其说:“君勿须夏尔!尚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他认为妻子说的对,可每见儿孙赴试,自己便心生欲念,往往情见乎词,而刘氏总漠置之。
屡试不第,使他抱恨终生。其诗词及《聊斋志异》的《叶生》、《王子安》、《贾奉雉》等诸多篇章中对此都有深刻的感受与逼真的描写。
志异著述
蒲松龄的科举梦想破灭了,而其著述之心却始终未泯。他从年轻时即着手创作的《聊斋志异 》 ,一直断断续续未能结集。来到毕家后条件好了,有石隐园的美景,有万卷楼的藏书,再加馆东的支持,他决心续写完成这部巨著。从此他便集中业余的精力投入到搜集素材与构思创作中。“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寒来暑往,日复一日,“集腋成裘”,“浮白载笔”,终于完成了他的“孤愤之书”。后来,他还以淄川方言撰写了《墙头记》、《慈悲曲》、《姑妇曲》、《磨难曲》等十四种通俗俚曲及《闹馆》等戏三出。其救世婆心显而易见。他在创作小说、诗文、俚曲、戏的同时还编撰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等多种科普资料工具书。充分体现了他的为民思想。
笃重交游
蒲松龄在西铺期间,由于馆东的乡宦地位条件,更因其诗文尤其《聊斋志异》的广泛传播,使其声望与交游日渐扩大。他不仅与本邑友人、省内资深的名士交好,而且还受到邑侯、宪台的青睐。其中的李尧臣、张笃庆、赵金人、高珩、王敏入、王观正、王永印、沈天祥、邱希潜、安于拙、袁藩、毕盛钰、毕盛统、华世持、韩逢、谭再生、张元、杨万春、唐梦赉、钟辕、朱缃、吴木欣、张贞、李之藻、汪如龙、张嵋、时惟豫、喻成龙、黄叔琳 、王士祯等,他们同孙蕙与毕际有父子一样,都曾对蒲松龄的生活、举业、思想乃至写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及作用。因而蒲松领与他们的交情深厚,其著作中多有记载。
岁贡暮年
至康熙四十八年,70岁的蒲松龄结束了在毕家的塾师生涯,撒帐归里。自此能心境闲暇,安居斗室,日以抱卷自适,或东阡课农,或时邀五老斗酒相会。
先是,他几个可爱的稚孙皆以痘殇,令他伤心不已,后来,与他共患难的妻子又不幸病逝,更让他痛不欲生。它饱含深情撰写了《述刘氏行实》缅叙妻子美德,还满怀悲伤作《悼内》等诗八首以挽悼。当江南画家朱湘鳞为其画像时,他亲笔题跋两则。妻子去世使他失去精神支柱,年后他去看望刘氏坟墓,又写诗《过墓作》怀念亡妻,读来催人泪下。康熙五十四年春节,邃于易理的蒲松龄自卜不吉。正月初五,他率儿孙为父盘上祭日坟,似冒风寒,医投理气之剂,自是食量尽减。至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逝。
蒲松龄科举不第,无缘官场,终身清贫,仅靠教书为生。然而,他却没有颓废,更未流俗,而是集中业余精力,勤奋著述,无偿地为后世流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文学瑰宝。
据同邑文人张元(清雍正三年)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载,聊斋著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志异》八卷;还有碑阴所附:“杂著”五册(《省身语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各一册),“戏”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魔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各二册)。另外还有墓碑未载的部分编选与辑录作品等。由于古人习惯于在自己的诗文等作品前冠以室名,因而蒲松龄的著作分别称为:《聊斋志异》、《聊斋诗集》、《聊斋文集》、《聊斋杂著》、《聊斋俚曲》、《聊斋戏》等。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从20岁始至40岁基本成书,后又继续创作至暮年,历时40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500篇,内容皆搜抉奇怪,其中多狐鬼花妖与神仙故事,虽涉荒幻而断制谨严。旨在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其素材多取自于现实生活以及轶闻传说与个人感受。如写明末清初战乱的《韩方》、《鬼隶》、《乱离》、《野狗》、《张氏妇》等篇以及为抚慰落魄书生与孤身塾师的《绿衣女》、《小谢》篇等。
《聊斋志异》广泛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汉魏六朝的史传、志怪,唐代传奇与宋元明各代白话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以狐鬼花妖神仙怪异作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和手段,“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鲁迅语);兼采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博取史传文学、白话小说及戏曲文学等艺术技巧,将文言小说创作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
从作品内涵看,《聊斋志异》反映的社会生活层面很宽泛。一介布衣寒儒蒲松龄不仅关注着上自皇帝下至地方官的吏治腐败,贪暴不仁,而且也关心着社会各阶层与世风、民瘼。他尤不能容忍的是自己深受其害的科场不公与考官昏庸,其中还寄托了他向往美好人生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促织》、《潞令》、《鴞鸟》、《梦狼》、《放蝶》、《胭脂》、《商妇》、《张鸿渐》、《盗户》、《公孙夏》、《梅女》、《伍秋月》、《席方平》、《续黄粱》;《画壁》、《考城隍》、《钟生》、《陈锡九》、《张诚》、《二商》、《曾友于》、《辛十四娘》、《林氏》、《马介甫》、《大男》、《云翠仙》、《姚安》、《韦公子》、《宫梦弼》、《雷曹》、《素秋》、《酒友》、《崔猛》、《义犬》、《大力将军》、《丁前溪》、《种梨》;《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何仙》、《贾奉雉》、《饿鬼》、《三仙》、《神女》、《考弊司》、《胡四娘》;《红玉》、《绿衣女》、《连琐》、《香玉》、《小谢》、《嫦娥》、《爱奴》、《凤仙》、《青梅》、《娇娜》、《乔女》、《连城》等。
《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空前而绝后。独具匠心的蒲松龄超人之处,在善于虚构,突破常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假幻设以寓意,虚拟鬼狐花妖,实写现实人间,借以抒情,用以警世。然而这些创新成就却遭到后来纪昀的反对,而纪昀所反对的,也正是这部名著数百年盛传不衰的根源。
《聊斋志异》里虽经高珩、唐梦赉作序,王士祯评点,但蒲松龄生前却无力印行,仅靠民间传抄流传。至乾隆三十一年,第一部木刻本“青柯亭”本在浙江睦州问世,随后各种批点、诠释、评点、图咏、拾遗本相继在海外出版。迄今,外文译本约有日、朝、越、英、法、德、俄、意、捷、罗、波、匈、保、挪、瑞、荷、马来、印尼等20多种语言、数十种版本在世界各国流传。
《聊斋文集》
《聊斋文集》是蒲松龄的散文、时论、应酬、拟作等文集结集,原为四卷,后人辑为13卷,包括赋、记、引、序、疏、论、跋、题词、书启、文告、呈文、婚启、生志、墓志、行实、祭文、杂文、拟表、拟判等,共计五百多篇。其中除部分作品为自作外,其余多是代人歌哭之作,而骈文竟占十之六。
作品内涵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部分作品体现了蒲松龄的为民思想,如《康熙四十三年记灾前篇》、《秋灾记略后篇》、《救荒急策上布政司》、《循良政要》、《淄邑流弊》、《盐法论》等。文章构思精巧,典雅生动,成就之高,深受王士祯好评:“八家古文辞,日趋平易,于是沧溟、龠州辈起而变之以古奥”而操“因境写情,体裁不一,每于苍劲刻峭中,时见浑朴”,“当渔洋司寇、秋谷太史,至以声价相高时,乃守其门径,无所触亦无所附,卒成一家言。”
《聊斋词集》
聊斋词,其墓碑、行述中均无记载,仅在蒲立德致王洪谋书中提及有“词集一册”。路大荒先生在辑录整理聊斋词作的基础上,将西安发现的“柳泉居士词稿”(手稿)残卷内容与以前所收,去复校讹,共得92阕,厘为一卷,并且把唐梦贲《聊斋词序》手稿置于卷首。此为目前所见聊斋词的真品,(另有民国石印本《聊斋全集》中的26阕词、262首诗以及6篇文与两卷“笔记”全系伪作)。
从聊斋词作时间看,起自康熙初,多在其南游后与坐馆西铺间。内容多与友人唱和,戏赠,也有慨叹自己的困窘与乡试败北的悲愤,有赞美女性才貌及男女爱情的欢愉,有写景状物及讥讽世相的等等。作品特色,一如唐序所称:“峭如雪后晴山,岞崿皆出,一草一石皆带灵气。”并无词家常有的“粉黛病”与“关西大汉病”。
《聊斋杂著》
《省身语录》作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其内容是“敬书格言,用以自省,用以示后”。路大荒整理《聊斋文集》中仅存《序》,而无文。北京大学马振方教授1994年春自日本庆应大学带回抄本复印件,辑校出版《聊斋遗文七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前曾刊于《蒲松龄研究》(题名《聊斋编处世格言百全》)。
《怀刑录》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路大荒整理《聊斋文集》中存《序》而无文。从其序看,该书“集五服之礼,并稽五服之律”,旨在“使读礼者知爱,读律才者知敬,其有裨于风化”,“使尊卑之分,亲疏之义”一见可了。此书久已失传,至今未见面世。
《历字文》是蒲松龄设馆西铺毕家时,“于《四库》书中细心搜集,费尽数载心血,汇纂成书”的一部有关“吉凶禁忌,福利休祥”等内容的书稿。国内失传,日本庆应大学“聊斋文库”藏其残抄本。马振方先生复印带回国内,整理点校后先发表于《蒲松龄研究》中,后又收入其《聊斋遗文七种》一书中。
《日用俗字》稿成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3年)正月,至乾隆间始刻印成书。当年蒲松龄见《庄农杂字》一书多有脱漏、杜撰,不尽人意,因而详查《字汇》,另编成《日用俗字》一书。其中读音,悉从《正字通》,而难识者皆注以音切。共分身体章、庄农章、养蚕章、饮食章、菜蔬章,器皿章等31章,包容了世间生物、社会行当,方方面面常用俗字。不仅是很好的识字读本,更是当时社会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
《农桑经》是蒲松龄在韩氏《农训》基础上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增删,又博采古今论蚕者,编辑而成的。旨在“使纨绔子弟,抱卷书生,人人皆知稼穑”。内含《农经》71则(包括一年四季整地施肥,种植各种农作物的时间、方法以及治虫、灭荒御灾等);《蚕经》21则(包括择种、养蚕、择茧及齐茧法等);《补蚕经》12则;附录《蚕祟书》27则以及《种桑法》10则等。是一部有价值的农业科普著作。
除以上五册杂著外,蒲松龄还先后编选辑录了多种著作,如《婚嫁全书》、《<帝京景物略>选》、《宋七律诗选》、《庄、列选略》、《小学节要》、《药祟书》、《家政内编》、《家政外编》、《观象玩占》等。可见其勤奋,更见其为人之心。可惜的是,除《药祟书》抄本与《家政内、外编》手迹残稿近已得见外,其余诸书早已失传,仅有序跋留存而已。
《聊斋戏》
《闹馆》写教书先生在饥荒之年难找主顾,形同乞讨的沿路喊叫:“教书”。在苛刻的顾主一番还价后,他竟以极低的报酬成交,并甘愿无偿地为东家接送孩子,还兼干各种家务活。尽管每天只有两顿不象样的饭,也总比挨饿强。充分反映了“斯文不值钱”的社会现实。
《钟妹庆寿》通过钟妹送鬼为兄庆寿,写面目不扬而才能吐凤的钟馗,因恨朝廷重相貌轻文章,愤撞金阶,死后被上帝擢为九幽三曹都判官。他认为世间的不公,都是几个邪鬼作祟,于是专吞邪鬼入肚。“养成一个鬼脾胃,顿饭非鬼不美”。其道白:“扫尽群魔千里雾,放日月照阴城。”说出了怀才不遇,恨科场不公的蒲松龄心底的话。
《窘闱》(附《南吕调九转货郎儿》)前者写乡试闱场里,考生在答卷过程中焦急、无奈、怨恨、乞求、梦幻等各种窘态与心理变化;后者写应乡试的秀才,从仓促备考到闱场门外、候检、入场,以及在答卷前后与出场始悔的各种感受和心态。将考生的窘态与艰辛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三出戏生动幽默,写出了蒲松龄的亲身感受与对科场不公的愤慨。
《聊斋俚曲集》
聊斋俚曲,按蒲松龄墓碑原载为14种,其中《富贵神仙》后变《磨难曲》作为一种计算,实际上应作两种,共15种。当年路大荒在整理《聊斋俚曲集》时未收入《琴瑟乐》一种。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创作的说唱与戏剧作品,其形式类似今天的琴书说唱与地方戏,所用曲调是借用当时流传的几十种曲牌音乐(填词)演唱的(因作品中未附曲谱,仅靠口传,至今只凭录音整理记谱十数首)。
从写作时间看,除较短的几种写于作者中年外,其余多作于暮年。从写作动机看,作者是为“参破村庸之迷,而大醒市媪之梦”,用以劝善惩恶,移风易俗。大多数作品写于西铺的直接动因,是为取悦于毕际有的孀妻王老夫人(王渔洋的从姑母)。
从作品内容看,其中半数改编自《聊斋志异:《姑妇曲》即《珊瑚》,《慈悲曲》即《张诚》,《翻魇殃》即《仇大娘》,《禳妒咒》即《江城》,《富贵神仙》与《磨难曲》即《张鸿渐》,《寒森曲》即《商三官》与《席方平》。作品大都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如婆媳(《姑妇曲》)、夫妻(《禳妒咒》)、后母与儿子、兄弟(《慈悲曲》)、父子(《墙头记》)关系等,到街坊邻里关系(如《翻魇殃》)到社会不公问题(如《富贵神仙》、《磨难曲》、《寒森曲》),直至朝廷的昏庸荒诞(如《增补幸云曲》)。除少数游戏笔墨外,无不浸透了作者的救世婆心与良苦用意。部分作品至今仍富教化作用。
从艺术效果看,作品的取材与方言俗语的运用,深受当地听众、观众与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如《墙头记》等作为地方戏,至今盛演不衰。
从写作形式看,聊斋俚曲经历了一个从短篇到长篇的发展过程,更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的琴书说唱到搬上舞台演出的地方戏演变进程,如最后完成的《禳妒咒》、《磨难曲》与《墙头记》。作者的思想也由最初的自悲自喜,进而转化为与大众同悲同喜的最高境界。聊斋俚曲最终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成为俗文学的高峰。
怀才不遇的蒲松龄,超脱了世俗的享乐追求,艰苦卓绝地背负着雅、俗两座文学艺术高峰,登上了世界之巅,他为自己铸就了一座丰碑,更为后世树立了人生楷模。
回答者:zhidao3319 - 经理 四级 11-7 13:37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盘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旋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贴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大约在1750年前后,作者50岁时成书,先后用尽了吴敬梓的20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儒林外史
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全诗最后四句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刊刻了出来。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映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他那准确、生动、简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
编辑本段内容介绍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成驴变成马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 当时,范进因为和周进当初相似的境遇,在家里倍受冷眼,妻子对他呼西唤东,老丈人对他更是百般呵斥。当范进一家正在为揭不开锅,等着卖鸡换米而发愁时,传来范进中举的喜报,范进从集上被找了回来,知道喜讯后,他高兴得发了疯。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给了他一耳光,才打醒了他,治好了这场疯病。转眼功夫,范进时来运转,不仅有了钱、米、房子,而且奴仆、丫环也有了。范进母亲见此欢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气,竟然死了。胡屠户也一反常态,到处说他早就知道他的女婿是文曲星下凡,不会与常人一样的,对范进更是毕恭毕敬。后来,范进入京拜见周进,由周进荐引而中了进士,被任为山东学道。范进虽然凭着八股文发达了,但他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经。当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的时候,他却以为是明朝的秀才,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科举制度不仅培养了一批庸才,同时也豢养了一批贪官污吏。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父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事发后。按察司不仅没有处罚汤奉,反而将受害的回民问成“奸发挟制官府,依律枷责”之罪。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官吏们贪赃枉法,而在八股科举之下,土豪劣绅也恣意横行。举人出身的张静斋,是南海一霸。他勾通官府,巧取豪夺。为了霸占寺庙的田产,他唆使七八个流氓,诬陷和尚与妇女通奸,让和尚不明不白地吃了官司。 高要县的监生严致和是一个把钱财看作是一切的财主,家财万贯。他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打发管庄的仆人下乡,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他吝啬成性,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 他的哥哥贡生严致中,更是横行乡里的恶棍。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社会蛀虫,同时也毒害着整个社会。温州府的乐清县有一农家子弟叫匡超人,他本来朴实敦厚。为了赡养父母,他外出做小买卖,流落杭州。后来遇上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马二先生赠给他十两银子,劝他读书上进。匡超人回家后,一面做小买卖,一面用功读八股文,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县的赏识,被提拔考上了秀才。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禄,他更加刻苦学写八股文。不料知县出了事,为避免被牵累,他逃到到杭州。在这里,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和衙门里当吏员的潘三爷,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领”。又因马二先生的关系,他成了八股文的“选家”,并吹嘘印出了95本八股文选本,人人争着购买,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都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不久,那个曾提拔过他的李知县被平了反,升为京官,匡超人也就跟着去了京城,为了巴结权贵,他抛妻弃子去做了恩师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贫困潦倒中死在家乡。这时,帮助过他的潘三爷入了狱,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名声和前程,竟同潘三爷断绝了关系,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一下。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还妄加诽谤嘲笑,完全堕落成了出卖灵魂的衣冠禽兽。 科举制度不仅使人堕落,同时也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又对女儿说:“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而阻拦你?你就这样做罢。”八天以后,女儿穿着守孝的白色的衣服,绝食而死,他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但事过之后,当他女儿的灵牌被送入烈女祠公祭的时候,他突然感到了伤心。回家看见老妻悲痛,他也心上不忍,离家外出散心。一路上,他悲悼女儿,凄凄惶惶,到了苏州虎丘,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竟一下想起了穿着孝服殉夫的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直滚下来。 凡此种种从明朝成化年间以来形成的风气,到了万历年间则愈演愈烈。科场得意,被认为才能出众;科场失意的任你有李白、杜甫的文才、颜渊、曾参的品行,都被看成愚笨无能。大户人家讲的是升官发财,贫贱儒生研究的是逢迎拍马。儒林堕落了,社会更加腐败。看来,要寻找不受科举八股影响的“奇人”,只能抛开儒林,放眼于市井小民之中了。 那知市井中间,真的出了几个奇人。 一个是会写字的。这人姓季,名遐年,自小无家无业,总在这些寺院里安身。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了去,他性格乖张,但凡人要请他写字他要斋戒一日,亲自磨一天的墨,要等他情愿,他才高兴。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靶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每日写了字,得了人家的笔资,自家吃了饭,剩下的钱就不要了,随便不相识的穷人,就送了他。一日大雪天,他的烂鞋踩了朋友家一地的泥,朋友让他换鞋,他居然说我这双鞋就不可以坐在你家?我坐在你家,还要算抬举你。一次,他看见和尚房里摆着一匣子上好的香墨,不管人家是否要写字,拿来就写,当一位有权有势的乡绅要他去写字时,他竟破口大骂“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 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他自小儿最喜下围棋。他无以为生,每日到虎踞夫一带卖火纸筒过活。 那一日,妙意庵做会。王太走将进来,碰到三四个大老官簇拥着两个人在那里下棋。大家开始很是瞧不起他,但是他们同王太刚下了半盘,就不得不投子认负,众人大惊,就要拉着王太吃酒。王太大笑道:“天下那里还有个快活似杀矢棋的事!我杀过矢棋,心里快活极了,那里还吃的下酒!”说毕,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就去了。 像他们这样淡泊功名利禄的隐士在市井中还有很多,只不过在那些达官贵人看来,追求功名利禄才是正道。
编辑本段章回目录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蓬公孙富室招亲 第十一回 鲁**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腹溯 侠客虚设人头会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 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第三十九回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第四十一回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 第五十回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 **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第五十二回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 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儒林外史》原本仅55回。根据程晋芳《怀人诗》,可以证明在吴敬梓49岁的时候已经脱稿(《春帆集》收《怀人诗》十几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吴敬梓字敏轩。”全诗最后四句说:“外史纪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说传。”),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给他刻了出来。这个刻本,今已失传。现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伪作。
编辑本段衍生词目
夸夸而谈词目:夸夸而谈 发音:kuā kuā ér tán 释义: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示例:吴蒸甫先不发表意见,任听唐云山在那里~。 慷慨仗义 词目:慷慨仗义 发音:kāng kǎi zhàng yì 释义: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示例:黄兄~,弟虽力薄,亦可少助之。(★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九回 )
编辑本段著作原序
●儒林外史序 (清)闲斋老人 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及《金瓶梅演义》,世称四大奇书,人人乐得而观之。余窃有疑焉。 稗官为史之支流,善读稗官者可进于史;故其为书亦必善善恶恶,傅读者有所观感戒惧,而风俗人心庶以维持不坏也。《西游》元虚荒渺,论者谓为谈道之书,所云意马心猿,金公木母,大抵心即是佛之旨,予弗敢知。《三国》不尽合正史,而就中魏晋代禅,依样葫芦,天道循环,可为篡就者鉴。其他蜀与吴所以废兴存亡之故,亦具可发入深省,予何敢厚非。至《水浒》、《金瓶梅》诲盗诲*,久干例禁,乃言者津津夸其章法之奇,用笔之妙,且谓其摹写人物事故,即家常日用米盐琐屑,皆各穷神尽相,画工化工合为一手,从来稗官无有出其右者。呜呼!其未见《儒林外史》一书乎? 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异元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砒柱。篇中所载之人,不可枚举,而其人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传云:"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广是书有焉。甚矣!有《水浒》、《金瓶梅》之笔之才,而非若《水浒》、《金瓶梅》之致为风俗人心之害也。则与其读《水浒》、《金瓶梅》,无宁读《儒林外史》。世有善读稗官者,当不河汉予言也夫! 乾隆元年春二月闲斋老人序。 (卧闲草堂刊本众儒林外史》卷首)
编辑本段正反人物
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所以,添加了一些正反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的划分线主要在于保持着应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则是那些整天凭着官位欺压百姓,并且不学无术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钻研儒学、推行正道其实却把道德品质封存的儒士。 正反人物还分多种,书中理想人物就是第一回出现的王冕。而其他的正面人物,如虞育德、庄少光、迟衡山、杜少卿等,虽然要比那些反派人物高尚得多,但心里仍有儒家思想,例如杜少卿,虽然讨厌虚伪的孝道,但却因为提倡真孝而进行的“豪举”也不过就是被那些市井之流欺骗夺产,最后落了个贫穷一世的结局。沈琼枝作为一个敢于反抗、自强自立的女性在书中独具光彩。 再如儒士“马二先生”马纯上(原型是作者吴敬梓的一位姓冯的朋友),虽然在儒学方面有些封建思想,并且做事天真(见西湖庙里被假神仙骗),不过结果是好人有好报的类型。并且在仗义疏财事件中,也不乏看出他是一个君子,所以他主要还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但有些反面人物,如范进、潘三等,确实全是讽刺了。 其实,从正面人物也有很大的儒学思想中可以看出,吴敬梓本人还是有一定的“崇奉孔孟”的道德观。
编辑本段作品评价
胡适《吴敬梓评传》
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字的,只有两部书,其中之一便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另外一部为《史记》)。《儒林外史》是写士林阶层的。在中国的古代,所谓的士林,既是知识分子的世界,也即是官场。这是部批判知识分子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揭露官场昏晦的书。这样说来,在当代的中国,确实很有重读《儒林外史》的需要了。 作者吴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曾祖和祖父两辈官运亨通,在明清之际,有50年“家门鼎盛”的时期。但他自己的祖父在同辈中功名很小,而且早逝;他从小被出嗣给长房吴霖起,即是他的养父,吴霖起只做了几年县教谕,后来因为得罪上司而丢官,郁郁而终。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不热心功名,又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上代留下的家产在几年之内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以致“田庐尽卖”、“奴逃仆散”,一时“乡里传为子弟戒”(《减字木兰花·庚戌除夕客中》)。加上考场失利,刺激甚重,“那得双眉时暂开?”回乡之后,由于不堪冷遇,于雍正十一年移家南京。从此时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周济过活,也是在此期间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著。 吴敬梓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他在家乡全椒县、在苏北赣榆县(其父任职之地)、在南京都曾久住,到过扬州、安庆、芜湖等城市;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 《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 《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即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很多故事与人物直接来源于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曾说过:“《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多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和庾词隐语寓其姓名。”《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塑造中微言大义。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我们必须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各种形象的关联、发展上体会和了解。这是一种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 该书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1 冯梦龙《醒世名言》的原文
风水人间不可无,也须阴骘两相扶。
时人不解苍天意,枉使身心著意图。
紫荆枝下还家日,花萼楼中合被时。
同气从来兄与弟,千秋羞咏豆萁诗。
年少争夸风月,场中波浪偏多。有钱无貌意难和,有貌无钱不可。就是有钱有貌,还须
著意揣摩。知情识俏哥哥,此道谁人赛我。
……
自己去看吧
2 给几句人生的醒世格言《惜时篇》 人生短短如电光,虚度光阴使人伤。
但凡成才之伟器,莫不单日当一双。 兼程而进倍努力,勇往直前向前方。
用好分秒余时隙,方可粒米积成仓。 惜春篇》 一岁春风逝尽冬,和风送暧草木荣。
草木还有重生日,谁见白发返复青。勿悔篇》 人生从来少坦途,无过之人自古无。
与其顿足深奥恼,不若取训思克服。 达明观事向前看,积极乐观烦恼除。
他人之议何足论,自得其乐真幸福。《交友篇》 交友亦有善恶分,竹兰相投是真君。
桃投李抱各进益,兰金之友换真心。 忌贼友与昵友,大祸临头各自奔。
诤友知已从来少。人生百岁逢几人。
《识人篇》 待人接物知人难,人别善恶与忠。 察人未单听人论,观其言行否一端。
眼眸深处藏直曲,心明眼正是良贤。 言为心声隐好恶,静心细品识心田。
《谦虚篇》 人非圣贤难自清,需使明人做点凭。 虚怀若谷使人敬,谦以待人事业兴。
3 求警人醒世格言 要不落俗套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
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吾所见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
人所料不及也。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
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
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 不必於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不镜於水而镜於人,则吉凶可监也。 不蹶於山而蹶於垤,则细微宜防也。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工夫。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卜筮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乃可言吉。
若二者,有一不从, 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则於龟从筮逆者, 仍曰作内吉。
於龟筮共违於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吉凶在人, 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 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於人者为辱。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於世者为荣。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耍亦无多,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淡而置之,则自消矣。
莫大之祸,起於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
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
谩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 任教声名暄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吏官。
门户之衰,总由於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於富贵之*奢。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 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
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 可知父兄教子弟,必证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
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工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行阴骘。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 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 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凡事勿徒委於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 凡事不可执於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
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 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
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 风俗日趋於奢*,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
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
得意者,何可自矜?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 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 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於世有济。 必使身后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敌加於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 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
此魏相论兵语也。 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地无馀利,人无馀力,是种田两句要言。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道本足於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 境难足於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 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 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 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 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东坡志林有云: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 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 正可於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敦厚之人,始可。
4 西方哲理醒世名言辑录与解析1世间万象都已尽善尽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德上的完人,则是宇宙万物完美的顶峰
当今世界要造就一个圣贤比古希腊时期造就希腊七贤还要费劲。当今世界对付某一个人所花的精力物力要比过去对付整整一个民族所花的精力物力还要大。
2性格与聪明乃发挥人之天赋资源的两个依托
凡欲使其天赋得到自然发挥者,须使其才华依托其性格与聪明二者。若只依靠其中一个,则只能获得一半的成功。光靠聪明成不了大事,你还得有一个适合你的聪明性格才成。愚人之所以失败,在于其行事不顾及自身的具体条件、地位,出身及朋友关系。
3勿使所行之事公开亮底
出人意料的成功往往最能使人们心悦诚服。过分明显的事既无用也无趣。不急于表态可使人们揣测不已;如果你的地位重要到能够引起人们的期待心理,则此种情况更是如此。神秘就是靠其神秘性来赢得敬重的。即使你必须道出真相,也最好避免什么都和盘托出。不要让人人把你里里外外都一览无余。小心谨慎是靠小心缄默来维持的。你决心要做的事一旦披露,就很难获得尊重,反倒常常招致批评。如果事后它们结局不佳,则你就更易遭到双倍的不幸。如果你真想获得人们的敬仰和敬奉,就学学那行而不言的神灵吧。
4有识尚需有胆方可成伟业
知识与勇气是不朽的,因此也就可以便你不朽。你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如果有真智慧,则可以为所欲为。孤陋寡闻者元异于自固一方黑暗世界。体力与判断力好比双手与双眼。有识无胆者,其智慧是结不出果子的。
297不要栽在傻瓜手中
傻瓜就是那种不会识别傻瓜,或者,即使看出一个傻瓜也不会将他摆脱的人。与傻瓜来往,哪怕是泛泛之交,也会招致危险。倘若对他们推心置腹,危害无疑更大。开始时,他们会因自己的谨慎或他人的告诫而不敢轻举妄动,但这克制只会让他们日后更加愚蠢。声名狼藉之徒只会沾污你的名声。傻瓜总是不走运--晦气是他们的负担--这双重的厄运不仅紧紧抓住他们不放,也会沾染在与他们交往的人身上。他们只有一样东西还不算太糟糕,那就是:尽管智者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处,但他们自己对智者来说,倒是足资利用的反面教材。
`````````````````````````````````````````````````````````````````````````````````````````````````````````````````
298要懂得怎样异地而处
有若干民族只有在异地而处之后才获得世人尊重,身居高位者尤其如此。祖国对待出类拔革的人如同后母。忌妒根植于沃土并凌驾于万物之上,它使世人只记得某人起初的不足而不是日后的伟大。一枚别针从旧世界飘游到新世界便大获敬爱,一个玻璃珠子可让人们唾弃钻石①。每件异物,不管它是来自远方,还是因为人们在它偶然成形并臻于完美时才得一见,都备受推崇。有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小小角落里遭受白眼,在外界却举世闻名。他们为本国人所尊敬是因为本国同胞从远处遥望他们;为外国人所尊敬是因为他们来自远方。圣坛上的雕像永远也不会受到那些人的敬重:他们回眸所见的只是伐自林中的一根树干。
①暗指欧洲人在新大陆探险时发生的事情。
299欲得人尊重,须谨慎小心
欲得人尊重,须谨慎小心,而不要咄咄逼人。树誉建名的正道是美德。若既有才德,又能刻苦努力,则可迅速成名。单以正直本身不足成名,单靠勤奋也无济于事,因为在你的努力途中有可能被人泼一身脏水从而身败名裂。你要选择中庸之道:你必须具备美德,但也应懂得如何表现自己。
300常常怀抱期待
常常怀抱期待,以免身在福中不知福。身体呼吸既足,精神永有渴望。若拥有了一切,那么一切将幻化成失望与不满。即使是智者也需要了解其它事物以喂养好奇心。希望赋予我们生命,但饱食欢愉却可致命。报偿他人时,切勿令他们满足。当他们一无所求时,你就得处处当心了:任何快乐他们都不感到快乐。欲望尽处便是忧。
5 给几句人生的醒世格言达明观事向前看,积极乐观烦恼除。
他人之议何足论,竹兰相投是真君。 桃投李抱各进益,兰金之友换真心。
忌贼友与昵友,大祸临头各自奔。 诤友知已从来少。
勿悔篇》 人生从来少坦途,无过之人自古无。 与其顿足深奥恼。
察人未单听人论,观其言行否一端。 眼眸深处藏直曲。
言为心声隐好恶,静心细品识心田。《谦虚篇》 人非圣贤难自清,需使明人做点凭。
虚怀若谷使人敬。 惜春篇》 一岁春风逝尽冬,和风送暧草木荣。
草木还有重生日,莫不单日当一双,不若取训思克服。 兼程而进倍努力,勇往直前向前方。
用好分秒余时隙,心明眼正是良贤,方可粒米积成仓。人生百岁逢几人。
《识人篇》 待人接物知人难,人别善恶与忠。《交友篇》 交友亦有善恶分《惜时篇》 人生短短如电光,虚度光阴使人伤。
但凡成才之伟器,谁见白发返复青,自得其乐真幸福,谦以待人事业兴。
6 文言文勤学名言精锐语文老师为您解答: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汗水换来丰收,勤学取得知识。
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刀不快,石上磨。人不会,世上学。
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聪明靠努力学习,知识靠平日积累。
刻苦学习的人总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灵感是从来不拜访懒汉的。
学成巧,总是巧;装成巧,惹人笑。
平时不好学,临考悔已迟。
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
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前两三个不了了之,我想二干三个成功的。
◆缓慢,手脚不从事自己一天,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4天没有练瞪大了眼睛。
◆受过良好的文本十年的学者,不是现场十年实践的学者。
◆人在世界上的做法,刀磨石头。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他已经看到的行为。
◆力大的压力,胆囊是一个很大的恐慌。
◆嘴天生三日不读书,三十年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大鲤鱼游泳,作为餐桌上的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不如目睹听到。
◆山区的孩子怕狼,城里的孩子都不怕官。
◆10000字吃不饱,极少数的水可以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上船,船是橹橹摇出。
◆千校一看,千看不如实践。
◆久住坡,不嫌陡。
◆马牙板,人看言行。
◆冬无严寒,我不知道春天的到来。
◆知道孩子的体重不知道体重,我不知道不走很长的路要走。
◆不要在睡觉,我不知道是大孩子。
◆没有水,生活不能游泳;不扬帆,一辈子都不会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没有孩子,我不知道孝顺。
◆手不碰锅黑色的底部,不拿油瓶手不腻。
◆现在水落石头,时间会证明一切。
◆铁匠火钳把他们自己,他们的耕作下田。
◆柴火问樵夫,驾驶小船的船长问。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后脑勺拍摄,2你的光。
◆头发顶托,层状泥;坑一个智慧。
◆耳朵,眼见为实。
◆马的知识路数,老人通过精密的。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去谱。
◆牛肉有嚼头的老,旧词有听头。
◆大辣姜,老人更多的经验。
◆眼见为实,看到比十万。
◆吃的回波损耗,学习不错的回报。
◆当家才知盐米贵,艰难的道路黎明前去。
◆技能唇时,指示灯是不是真正的技能训练,连说带练习整个技能。
◆多档出很快就看到了,做长知识。
◆树根多岁的人都知道了。
◆砍柴上山捉树上的鸟。
◆砍柴砍小头,问老头问道。
◆砂锅不漏一斤,木凿不是没有道理的。
◆草不包括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看动物。
◆蛇感冒了,是狼一身腥。
◆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过一些挫折,一些长时间曝光。
◆太广,知道的更多。
◆想知道的山,农村,农夫问。
◆要知道孝顺,怀中抱的孩子和孙子。
。 。 。 。 。
“蜘蛛挂网,久雨将清除”谚语的起源
据指出,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见,蜘蛛网上,阴雨天气将是晴天。你看,在网蜘蛛,天气将转阴雨。
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由于改变了空气中的湿度蜘蛛的反应已经在许多小尾蜘蛛丝,纺纱部分既粘又阴雨绵绵的天气非常敏感,当谈到自空气湿度大,水汽多的水汽,在蜘蛛丝很容易凝结成小水珠部分,所以感觉难度蜘蛛丝,绸,他们停止播放净。与此相反,当空气湿度降低时,天气好时,蜘蛛丝光滑,那么网捕虫。
另据研究,蜘蛛的腿可以感知20-50赫兹的频率听起来很容易,当天气转晴昆虫活动,嗡嗡的声音飞行时,蜘蛛蜘蛛很快就会发现,所以我们添加丝织网,准备接球。这是私人使用“蜘蛛挂网,久雨将清除”观察真理的天气谚语晴雨表。
“吃姜傍晚吃胡萝卜,医生先生急得哭了起来,”这个谚语的起源
来源:隆一(苏州)
有一年,慈禧太后突然得了重病,头痛,胃灼热,胃痛,恶心到要了,满朝文武官员急得团团转的地步。北京市医战斗车辆,但皇太后的病,也很无奈。有没有能力做?不,这是太多的责任在政府尴尬,打火机是不是有效的,以防万一出错重,罪也吃不起。所以,有一天做一天的关键问题的慈禧太后,似乎是一个跨下来。
新的冠军是苏州,起到了一本书,说有祖传的苏州医生叫曹沧州,绰号赛华,有手术妙手回春,他邀请,也许是女王的祝福体内可以转安。
曹常州像个粗人,平时不喜欢开,走路很慢。这天,他接到了命令,顿时面如土色,拿着全家人哭。他认为,倾国倾城,如果就这么厉害,是不是从资本到苏州去讨好他,不能治愈倾国倾城,医生应该殉葬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有回来。五月法令不能违拗,曹操只好硬着头皮留下沧州。他只是留在北京,在路上的借口寒冷,他们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的:触摸慈禧太后是疾病的真正根源。大事负责人是看她吃中药?查尔斯不知道,一查大吃一惊。慈禧太后天天吃山珍海味不说一个人参,人参一天恨不得在洗澡沐浴。有燕窝,银耳,它吃了。曹沧州觉得医书已经写:。 “进补过多,一定要吃拦焦,焦阻塞,其中的利害关系,”找出它们的来源,他是勇敢的,他去看了医生慈禧太后。
曹沧州不花一剂良药,一个空旷的草地一味良药,只写了五个字:三钱萝卜籽。看到现场所有医生在发呆,所有的人都长长的舌头挂出,并认为这是国家京医生。他们明白有关草药,莱菔子是封闭油,西太后总是要补养身体,这种药物显然不合倾国倾城的心意,但是曹沧州个人总结的药物,药物或亲自,亲自送药到前太后的卧室,等待她的饮料后,再回家休息。
太后喝三钱萝卜籽通过大便下一个早起炖了一夜。第一件事情就是满足曹顶戴礼物后,感谢她的医生曹沧州,沧州九,也是他的马游行在北京,曹沧州有玺,当家里,直到他们返回家园,当地的官员代表他3造好进了屋。从那以后,他在家里专门为当地的乡亲看病,诊所的设施而已,而且药物递送。大家,敦促人们多吃胡萝卜,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州将有一个与QUOT;傍晚吃姜吃胡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大叫:QUOT;谚语。
同时,谚语为人们对经验的生产,生活和长期积累会在简洁的语言描述的,这是它的源代码。 。
说,也被称为俗话说,云,这三个应该是同义词。俚语词已经被广泛用作语言学的术语;长期俗话说,经典的色彩;俚语,口语的气息。
在著名的谚语成语偶尔一些文章。俚语和成语是中国语言的公约的形式,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规定性”这个成语,它含有低俗,一个字。但学习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有自己的特色。比较下面的句子: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丛林
A,岁歪树,不直上
B,积重难返
A,经过长期的角,长耳朵比第一长
B,后来居上
>
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B,因小失大
A,你去你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
B,分道扬镳
A,狼的恐惧之前,老虎吓得
B,胆小
A,打破砂锅问到底
B,好奇
A,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 B,一见钟情
或各组更多的句子,A,B是指相同的话称,A,B为成语。话说到被摄物体的图像;成语与精致的特性。说长短不一的大多是完整的句子,你可以使用时正常工作;方言词汇大多是稳定的结构,格式整齐。谚语在群众口头上流行,文本保持流行的功能;习语多用于书面语言,字往往优雅。从这一比较可以从定义的主要方面进行:俗语是受试者的口语化的图像,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在实践中可以是柔性的。
这是说,它是扩展的主要内涵,这难免会与成语交错的情况。虽然说作为主要形象,但也不排除冲刷;成语虽然淘功能,但不排除形象。虽然四字符绝大多数成语的结构,但也有一些由四个以上的词语组成;他说,虽然不连贯的句子,但也有一小部分由字组成。虽然说大部分是口语,但具有广阔的使用文学作品,甚至是哲学,科学和技术的书籍也经常使用;随着教育的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成语常用于口语。以这种方式,与成语说,它可能互相渗透,有一种交错的现象。如:
①门,殃及池鱼(图像,八个字,成语谚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图像,八个字,成语谚语→)
③差(图像,四个字,说→成语)
④第二自然(精炼,五个字,说→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图像,精炼,七字,说←→成语)
说法是口头的类型,这个成语写类型。这些语言的情况下,无论是俚语和某些功能的成语,似乎有句谚语词典,成语词典的可以包括在内,但好在这种情况并不多。
俚语和成语,有时可以相互转化,同时存在。例如:
①替补席上没有焐热←→席不暇暖
②碰破玉屏孩子都不敢玩老鼠←→立委
③←→顾火烧眉毛的
的迫切需求面前
④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徒劳←→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卸磨杀驴
⑦鲁班斧拿到前面←→侵入
⑧没喝过墨水←→胸无点墨
⑨恐惧呛了嗓子没有吃←→愧对
⑩什么病
吃什么药←→补救①①抓河里的鱼←→一网打尽全
如果你倾向于整洁的说法句子结构,就可以转换到成语;成语比喻如果增加的成分,它可转化为俗语。俚语成成语,你仍然可以维持自己的形象;成语的说,如果缺乏图像,有必要进行补充,往往成捻线。 (见下文歇后语)俗语和成语,双方已经建立了联系,也有区别。说优点要说的是;成语有成语的优势。俗话说做一个热闹的描述,成语,使讨论铿锵,非常值得学习。
2,谚语和俗语
有些书把格言,谚语和俗语闻名,编译在一起。编译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是不相等的。箴言的说法,这是总结了一些知识和经验,融合了周到的意义俗话说的一部分。如:
①白酒红人面,黑金世界心脏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以小搏大,大的个人事情再次小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重量的黄金破
⑦支持下山,由水流
⑧有生命就有希望
⑨油墨穿厚
⑩有钱就变坏的男人;坏女人的钱
①①人,泰山移
①②咬狗不是
卤鸭①③随着时间的推移,铁尺接地引脚
格言也总结知识和经验,有思想意义的公寓。但仔细区分,还是略有不同。座右铭总结的知识和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主要是逻辑思维,是哲学的语句,往往是从名人名家;谚语总结的知识和经验不仅限于社会方面,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来自于人们的嘴,多形象思维,是文学语言。这个区别应该被写进一类的口号,讲成一个类的谚语。但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A,满招损,谦受益(书面)
B,虚心上进,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A,有是一种方法(书面)
B,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实现(口语)
A,之前什么都和担心,之后的世界音乐(笔试)
B,吃苦在前,后(口语)快乐
超过三组,严格来说,A为座右铭,B的话说。然而,由于教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格言经典的颜色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是可以区分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事实上,也有一些交错的现象
在谚语中说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一个描述性的陈述,他们并没有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只能表达一种情态。如:
①不承认这Hujiu钱
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③蝉的声音比其他部门的剩余阻力
④挑鼻子水平竖挑眼
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⑥起了个大早,赶个晚集
⑦求,告诉奶奶
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⑨不摇头点头算
⑩看到不吃饭
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①②去冲,并拿出一个绿色
该语句的这一部分是描述性的,具有不同的谚语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并且没有定义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叫说,有必要与谚语区别开来,决心给它一个名字。
一些书叫“成语”,但所涉及的现象的语言,但它是“俚语”,如:背靠背,挑灯夜战,儿戏,当兵,冤大头,等等。以前笔者,“他说5000”的序言,只好打电话的描述性说法“的说法。”一词的定义说法,也不是很清楚,有的把它作为一个更高的俚语词典,术语成语的使用,但它本身有任何联系,“他说,”发音近似,甚至有些方言区是同音字,如词本身是不充分的。思想很多,我觉得最好使用“俚语”代替。
俚语,术语有时与混合俚语,粗俗的说法。这种“土气”,与“村”和“地方”有关,望文生义,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常是指其与方言母语的颜色。因为它有时与俚语,而“成语”混,其实是指除俚语,最好是借词“俚语”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说法。
4歇后语,俏皮话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龙卷风是一种语言来说,俏皮话叫做言语。
捻线形式是闲聊(第一图像或的情况下,后者的解释一半的一半),则图像被实际放一些词语,更具体。因此,歇后语中应包括的说法。然而,图像往往是歇后语的漫画风格,色彩与戏谑调侃。它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段,字,词,词,句(包括谚语本身)进行,使之生动。这样的谚语,俗语描述(改名俚语),但也有点不同。如:
①不开花的水仙花,假装(预选赛)?
②猫哭老鼠,假慈悲(短语)
>③洪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识自己的人(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成语)
⑤张针,大眼睛瞪小眼(谚语本身)
有些成语,以增强抵抗力的形象,往往转化为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无知
②金弹子拍摄,超过
③绿缎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挂磨走,没头过河无尾
⑤蟹,七手八脚
⑥15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改变蝉虫,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扭混合,一些捻线内容和图像,都没有看到好,有些甚至语言垃圾,不被滥用。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形象较好,结合比较紧密后,已与谚语,俚语描述(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来越多的稀(原名形象,后面会解释,经验→谚语的声音)
②竹篮取水,徒劳的(正面的形象,之后的解释,说→描述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前的形象,之后的解释,说→描述俚语)
BR />总之,谚语,俚语(描述俚语),歇后语,构成整体的三句话中的一部分。口头陈述是基于谚语,成语和书面语言的类型,不同的座右铭,他们说,写中国的两个系统。
谚语是固定的语句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并总结了生活在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晶体教训人。虽然简单流行的谚语,但反映的事实是非常深刻的。
歇后语歇后语,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和趣味独特的语言,而且还民谣爱的语法使用。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广大人民在创造生活实践。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是解释,像答案,很自然贴切。
例如:
一巴掌打不响 - &LT;孤掌难鸣取代;
小脚懒婆娘 - &LT;又长又臭和GT; 语言。通常只说了一半,与QUOT之前;突破与QUOT;走了一半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弄清意图,所谓的歇后语。
最早与QUOT;休息与QUOT后,这个名称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传”被提到过的所谓QUOT;身体与QUOT后郑五个破发; (一种与QUOT;突破和QUOT后,诗歌)。但由于语言和语言的表现形式,远在秦朝就已经出现。如“战国策·楚策四”:&QUOT;补亡羊而在监狱里,而不是晚也。 &QUOT;这意味着迷失的羊去修羊圈,还不算晚。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流行的说法在民间,走出了人们的一般生活经验。这种古老的歇后语,虽然很少出现在文字记载,但在民间被认为是相当大的。钱大昕的“醒世录”载:&QUOT;千里送鹅,义重的东西的年轻人,重新宋斋说:它包含了。 &QUOT;这样的歇后语,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继续使用。
在起源研究龙卷风,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着还包括其他相关的名称。如陈望道的“修辞学范”的歇后语包括:QUOT;藏语意与QUOT;格的介绍;过少羽在“谚语研究”,指出歇后语起源于与QUOT;拍摄覆语言和QUOT; (类似的测验名称等;收缩脚的语言英寸;,与QUOT;俏皮话和QUOT一种形式);其他的书也被列为与QUOT;隐语与QUOT,&QUOT;谜语和QUOT,&QUOT;箴言:QUOT,&QUOT。比较,其中大部分显示的相似和有几点不同之处。关于歇后语的分类,都没有固定的说道。此外,还有许多捻线,两者的几个属性之一,被划分很科学,它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参考,我们将歇后语凡进入一类具有谐音字,并根据类比部分的性质的其余部分被分成三类。
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LT;目(木)没有人与GT;
小葱拌豆腐 - &LT;一个明确的(绿色)2白色和GT;
这个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阶段谐音,从本义出来的另一种意义上的需求。这样的歇后语,往往转了几个弯来理解它的含义。因此更觉得好笑。
二,禺东西类。如:
小巷移动木头 - 和LT;直行和GT;
冷烘烤 - &LT;不是长得清新GT;
这样的歇后语,例如与真实的或想象的东西。如果设置特性比事物的右侧,像一个了解的感觉,自然可以理解,后者与QUOT一半;谜&QUOT;
三,玉种。如:
秋天的蚂蚁 - &LT;蹦达几天和GT;
棋子在棋盘上 - &LT;师妹与GT;
这样的歇后语,它以某种方式或如某些对象。认识事物较集中的性质,也能够理解它的含义。
第四个故事的类别。
妾举的鼎 - &LT;强大和GT;
曹操吃鸡 - &LT;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GT;
这样的歇后语,一般常见的引用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为例子。以上两种情况,只知道项羽,曹操的故事,一般都能一目了然。
如果情况跨行政型的,它被归在一类的明显特征。
纸糊的琵琶 - &LT;谭(弹)不得&GT;
在这个问题上,谐音
歇后语和隐喻,现在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发人深省,深受群众喜爱。
回答者:kgdxk - 十六9-5 18:49
◆第一二经三无主席,我想二干三个成功的。
◆缓慢,手脚不从事自己一天,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4天没有练瞪大了眼睛。
◆受过良好的文本十年的学者,不是现场十年实践的学者。
◆人在世界上的做法,刀磨石头。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他已经看到的行为。
◆力大的压力,胆囊是一个很大的恐慌。
◆嘴天生三日不读书,三十年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大鲤鱼游泳,作为餐桌上的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不如目睹听到。
◆山区的孩子怕狼,城里的孩子都不怕官。
◆10000字吃不饱,极少数的水可以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上船,船是橹橹摇出。
◆千校一看,千看不如实践。
◆久住坡,不嫌陡。
◆马牙板,人看言行。
◆冬无严寒,我不知道春天的到来。
◆知道孩子的体重不知道体重,我不知道不走很长的路要走。
◆不要在睡觉,我不知道是大孩子。
◆没有水,生活不能游泳;不扬帆,一辈子都不会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没有孩子,我不知道孝顺。
◆手不碰锅黑色的底部,不拿油瓶手不腻。
◆现在水落石头,时间会证明一切。
◆铁匠火钳把他们自己,他们的耕作下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