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剧一般都是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不然就是小霸王或恶魔欺负勤劳善良女主角,很少有傻小子追大美女的,一般都是男二比较是痴情傻小子,下面三个勉强算是吧,但是都是开始的时候比较傻小子,后来都不傻了。
《翻滚吧!蛋炒饭》汪东城、唐禹哲、卓文萱
《海派甜心》 罗志祥、杨丞琳、李威、巧克力、吴亚馨
《爱无限》 潘玮柏、张榕容、林佑威、住谷念美、王梦麟
《拜金女王》(壹电视开台三大戏之一)吴建豪、熊黛林、花花、李晓涵、陈庭妮、庾澄庆、迷你彬
为什么女生喜欢傻小子?因为傻小子有傻小子的好处,他不算计人,他不斤斤计较,不怀疑女人,所以说很多人女生都喜欢傻小子,这是现实生活中最现实的都不行了,现在的人,尤其是男人,他们一旦有了金钱,他们在外面胡作非为,养小三等等,所以傻小子他不会做这些对不起主人的事,所以说女生就喜欢傻小子的天真,活泼可爱
三从四德,成语。
拼音:sān cóng sì dé
解释: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处:《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事例:娶了个~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著众亲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编辑本段]英文解释
the three obediences obey her father before marriage, her husband when married, and her sons in widowhood and the four virtues (morality, proper speech, 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t work)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spiritual fetters of 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 imposed 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古代中国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编辑本段]三从四德的历史渊源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跟从”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质的“从事”之本质。(《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编辑本段]三从四德的具体内容
是古代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稳定社会及家庭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修养。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按男女内外有别位置和分工
“内外有别”是传统社会对两性最重要的规范。表现在:
(1)位置和分工是以“家(户)门”为界的“男外女内”——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经商等,女人在家内“主中馈(主持饭食酒浆等家务)”、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等。在上层阶级,“外”事是指主持、参与政事军事(也叫“公事”、“大事”),这是男性贵族官僚的特权,妇女不许涉猎,违反了就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母鸡打鸣,是家国的不祥之兆)。在下层,农耕社会小农的典型劳动分工就是男耕女织(如牛郎织女的传说)。这种对男女位置和分工的划分,就形成了在居处、活动、交往、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授受不亲”,“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等“男女大防”的礼教。
(2)家庭组织的内外区分正好与位置、分工的分别相反男内女外,男主女从等(见“婚姻家庭的内与外”条)。
婚姻、家庭的“内”与“外”
家庭是两性关系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婚姻是组成家庭的手段和过程。
婚姻家庭组建的原则是男为内、女为外——以“利内”为目的,就是要利于男方家庭的传宗接代、和睦兴旺。女方的亲属叫“外戚”,又说生个闺女是“外人”,就由此而来。
婚姻家庭制度习俗是男主、女从——实行男婚女嫁、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其做法是男子成年后娶妻生子(特别是必由己出的儿子)以继世传宗;已婚妇女必须住在夫家,家庭亲属的身份是按照丈夫的名分、辈分决定的。夫妇人数不均衡,规定上层男子除了一名正(嫡)妻(俗称“大老婆”)还可以娶若干个妾,如周代礼制规定天子一次娶12女,诸侯9,大夫以下递减。秦朝开始规定了后妃的等级人数,后代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定制,但历代帝王往往突破,佳丽三千,宫嫔多以万计。官僚也有纳妾的特权。平民限制纳妾,明代规定40岁无子才可娶妾。
内外有别的源流和影响
有明文规定的“内外有别”始于西周。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统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史称“周公制礼”。权位和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本位的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组织上的保证,划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妇女在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参与(而在商朝还有商王的妻妇如妇好等率兵作战、主持祭祀和农政大事的记录),叫妇女退回家庭。男女内外有别的制度习俗形成了。
内外有别的意义不在于“分”与“别”,而在于男性外部空间和职分是无限的、开放的、重要的和有发展潜力的,而妇女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封闭的、循环的和被贬低的。婚姻家庭也是内(男)本外(女)末、男主女从。“内外有别”成了了维护父家长制、决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的规条的依据,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础并得以延续的根源。
三从四德 定义、源流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三从” “未嫁从父”
“三从”道德从丧服制演化为人际间的主宰服从关系,与汉代倡导的“三纲”相对应——家庭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推广到性别关系上就是“从父”、“从夫”。
“从”有多重含义——听从、随从、服从、跟从等意思。被要求遵从三从道德的妇女不能自专、自主,必须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做到为女孝,为妻贤,为母良。
“未嫁从父”就是要求没有出嫁的“在室女”听从父家长的话,“不违父命”就是“事亲孝”(“亲”按照孔子的解释是指父母双亲,但又说“资于事父而孝母”);女儿孝顺,除了日常生活照顾周到,还要在父亲遇危难时挺身而出,像西汉文帝时淳于缇萦说服文帝废除肉刑,使父亲免于罪;东汉曹娥为救落水的父亲被淹死(史载有“曹娥碑”,表彰曹娥孝行)。在终身婚姻大事要听从“父母之命”也是“从”和孝的表现。
“既嫁从夫”
“既嫁从夫”就是要求出嫁为人妻的妇女随从、服从、跟从丈夫。“从夫”从女子出嫁就开始了,迎娶的仪式是“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从此始”;母亲叮嘱女儿“无违夫子”。到夫家,按照丈夫的辈分、名分得到亲属称谓(如子媳、娣姒、婶、嫂等)。妻子视丈夫为“天”,“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违”,必须顺从、敬重丈夫,夫唱妇随。像汉代孟光对丈夫梁鸿“举案(WAN,音碗)齐眉”,被赞为“相敬如宾”。妻妇还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还要为丈夫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从宋代以来成为对妇女最重要的职责。“从夫”还有对丈夫忠诚不贰,保持贞操,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历代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
“夫死从子”
在“三从”中,唯有“夫死从子”令人费解,因为儒家伦理中有“尊母孝母”的传统,母亲对儿子拥有相当的权力。但礼教又规定:“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牲》)这里的“从”就是“从其教令”,也就是凡事由父、夫、子做主的意思。对于死去丈夫的寡妇来说,“从子”就是“从夫”的延伸,她不但要守节不嫁,还要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子长大,对作为一家之长的儿子遵从,重大事情由儿子做主。春秋时鲁国一位寡妇,有九个儿子,岁末祭祀完毕,她想回娘家探望,根据“夫死从子”的礼规,需经儿子们的同意;召集儿子来得到许诺后,她又嘱咐九个儿媳看好门户,说自己晚上一定回来;结果她回家天还没有黑,就在门外等到天黑下来,被鲁国大夫看见,表扬她守礼。孔子的婶母敬姜也是模范寡妇,事事依礼行事,丈夫、儿子前后死了,她上午哭丈夫,傍晚哭儿子,被孔子赞扬为“知礼”。
“四德”
“四德”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德行(德)、言辞(言)、容貌(容)、技艺(功)的培训和修养,包括了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所以儒家称作“四教”,又叫“四行”。本起源于宫廷妇女教育,属于“阴礼”(妇女遵守的礼仪)、“阴职”(妇女担负的职责),不久扩展到上层家庭对承担妇女角色的修养。女孩十岁,就在家里接受女师教育——教给“婉娩听从”(德、言、容,柔顺听话),执麻橐(纺搓麻线,古代衣服多以麻、葛、丝为原料),治丝茧、织布制衣,学习准备祭祀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功,纺织、缝纫、备饭食酒浆等)。出嫁之前三个月,宗族请女师对女子培训,“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培训完成之后,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成“妇顺”。可见,“四德”是为“三从”道德服务的。“四德”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按照郑玄的解释是:“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后代一直不断在做出新的解释。
“妇德”
“妇德”是女教妇学中最重要的一项,郑玄所说的“贞顺”是妇德的核心。“贞”是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贰;“顺”就是《礼记》中说的“婉娩听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汉代女教家班昭在《女戒》具体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意思是不必具备特异才能,这是明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流行语的最初依据),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就是具备了妇德。班昭更注重妇女品行的修养,到了清末,以兰鼎元《女学》为代表的女教书中,“妇德”标准更加具体繁细,对妇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都有详细的规范:身为妻妇,事夫、事舅姑(公婆)要恭顺柔和,身为正妻,还要“去妒”,帮丈夫纳妾;身为母亲,要会“教子”,为继母要“慈爱前子”;与家庭成员相处,要“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贫寒要能“安贫”,富贵还需“恭俭”。还要“敬身”、“重义”、“守节”、“复仇”……具备一系列美德。
妇言
礼教对妇女的言辞方面的规定,最初是出于害怕“利口覆家邦”(能言善辩的女人会颠覆国家),《诗经大雅》中骂周幽王后褒姒“妇有长舌,唯厉之阶”(长舌妇是亡国祸首)。然而言语(说话)也是一种必备的修养和技巧。郑玄对“妇言”的解释是“辞令”,也就是善于应对,说话得体的意思。班昭认为“妇言”不必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只要说话时考虑言辞是否恰当,不恶言伤人,不抢话、不多言,不使人讨厌就行了。大家族最恨妇女之间言辞挑拨离间家庭成员不和,多嘴多舌、说话喋喋不休的妇女要受到惩罚,构成“七出”之一条。蓝鼎元《女学》对“妇言”做了具体的正面引导,说“妇言不贵多,而贵当(恰当)”,各种场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辞,如勉励丈夫、教训孩子、委婉劝谏、明志守礼、表现贤智、免于灾祸……都需要运用恰当的言辞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妇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识修养。
妇容
儒家对妇女的容貌修饰有特殊的标准,孔子主张重德轻色,要丈夫对妻子“贤贤易色”,就是看中妻妇的品德代替重视美色;而对妇女容仪的要求是重质朴去修饰,而“冶容”近乎“诲*”(刻意修饰打扮等于引诱男人性情之欲)。郑玄对妇容的解释是“婉娩”,就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也就是做到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卫生就符合妇容标准了。蓝鼎元对妇容的要求侧重不同场合的实用性,“妇容,贵端庄敬一,婉娩因时”,又细分为“事亲”、“敬夫”之容要柔顺恭敬,有妊(怀孕)之容要端庄,居丧之容要悲哀有节,避乱之容要镇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时需义无返顾死烈殉节等等具体规
妇功
妇学四德中的“妇功”就是指妇女从事的劳动与工作。性别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内事,所以“妇功”几千年的标准没有大变化——维持生活衣食之需的采桑养蚕、纺绩织作,务中馈、备酒浆;还要奉养公婆、丈夫,生养孩子,招待宾客;另有重要的工作准备祭祀的用品和协助祭祀等。班昭认为,“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但是从家庭需要出发,巧媳妇历来受到赞誉,“懒”和“笨”的妇女是受谴责和嘲弄的对象。蓝鼎元还分出先后顺序和目的,说“妇功,先蚕织,次中馈;为奉养,为祭祀——各执其劳而终之以学问……”事实上,妇女承担的妇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也是历代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古有“一夫不耕天下为之饥,一妇不织天下为之寒”的成语,班固在《汉书食货志》指出妇女昼作夜集,每月相当于45个劳动日,比男人要辛苦。
“三从四德”小结
对“三从四德”,首先应该看到,这些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内外尊卑界限明确规定之后,才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从男性的“三从”道德规范。而“四德”是女性实践“三从”道德目标必须具备的礼仪、风度修养和操作技术,也就是要妇女既顺从又能干。“三从”道德的教戒劝誉、“四德”修养的提倡培训,和“七出”条规的威吓惩罚交互作用,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妇女之“美德”。随着时代的推移,父权对妇女的控制逐渐让位于夫权,夫家利益高于父家的利益,对妇女更强调服从、缄默和牺牲,条规也更加具体繁细,妇女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更多。但也应该看到,“三从四德”在儒家整体文化框架下,本身充斥着矛盾,如强调“从父”时,也需要听从母亲;强调从夫,妻子也“与夫齐等”。特别是“孝文化”的提倡,儿子对母亲特别对寡母的尊孝,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至于“四德”,重视妇女品德仪表言辞修养,今天如能代之以以时代新内容(如“德”重在文明礼貌修养,“言”、“功”重在才能和创造性的培养,“容”适当注重修饰而不刻意化装美容等),也颇有借鉴之处。
七出之条 定义、源流
“七出”一词起于汉代,至今可见的最早文献是汉代的《大戴礼记本命》,称为“七去”、“七弃”。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并解释不顺父母因其逆德,无子为其绝后,*为其乱族,妒为其乱家,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备祭祀供品),口多言为其离亲,窃盗为其反义。然而,出妻现象早已有之,先秦妇女出嫁和被休同时称“归”,被休也叫“大归”,被出的妇女叫“弃妇”。汉代提出“七出”与“五不娶”(**之家、逆德之家、上代有受刑的、患恶疾的人家的女儿和没有母亲的长女)有关。这样就把住婚姻的两道关口。唐代将“七出”规条入律,当出不出和随便弃妻都将受律法干预;并将七出顺序改变为“无子、*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清律改为:“无子、不事舅姑、*僻、嫉妒、恶疾、多言舌、盗窃”;而对犯*僻的妇女没有“三不去”的权变。“七出”次序的变化反映不同时代对妇女要求的标准不同。
不顺父母
父权制家庭的建立首要的是维护父家长的尊严和利益,娶媳妇事奉孝顺公婆是婚姻的主要目的之一。孟子说过“娶妻为养”,就是事奉丈夫的父母。顺、孝、事的理想标准如《礼记内则》所要求的,“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叫头遍,媳妇起床梳洗到公婆处请安,奉水盥漱,侍侯用饭,没有公婆的命令不敢退私室休息。媳妇必须唯公婆之命是从,“三从”中的“从夫”,实际“夫”需以父母之命是听;“四德”中的每条都与事奉孝顺公婆的修养有关。不顺公婆的媳妇,起到扰乱家庭尊卑秩序、破坏和谐的作用,是违背孝德妇道,也是妻妇最严重的错误。因此,在尊崇孝德的汉代创造“七出“之条时把“不顺父母”放在首条。许多因不孝顺休妻的例子看来很不近情理,如东汉姜诗的妻子在婆婆面前叱骂以条狗,就被丈夫认为不孝顺休弃,姜诗还被誉为孝子。是否顺公婆,更多是主观感受,一些公婆借口不孝强迫儿子休妻,造成像《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剧。
无子
“七出”之条中,该条对被休妇女而言,最是无辜。父权制家庭中婚姻的目的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就是为了生育后代;而按照父系传承的世系原则,只有儿子才算延续香火的后代。因此,妇女不得不担起“无子”的“罪名”。依制只能娶一个妻子,所以需休弃无子之妻,再娶新妻以生子。曹植《弃妇诗》写道:“无子当归宁(被休)……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是说无子的妇女就像流星一样在夫家短暂;只有生了儿子的妻子才能像日月经天在夫家站住脚。可见汉代因无子休妻的普遍存在。后代越来越重视“无子”在“七出”中的位置,开放如唐朝,唐律中把“无子”置于首位,这一直延续到明清。不过,后来流行无子的正妻为丈夫纳妾,妾生子可视为己生,免于被出;若无子且妒,只有被休。历代因无子被弃的妇女上至宫廷贵妇(如春秋时卫国夫人庄姜,出身高贵,品貌超群,《诗经卫风硕人》就是赞扬她而作,但她由于没有生育而被疏远冷落,《诗经邶风日月》旧说如是)下至民间(如曹植《弃妇诗》所咏)不可胜数。
“*”
这里是指妇女有放纵*乱的行为,“僻”是行为邪僻不正,*僻被认为是妇女道德品行最大恶德。(儒家在性行为、性道德上也是奉行男女双重道德标准的)该条要求妻子对丈夫保守贞操,不得与家族内外男子有染,以保持家族稳定和血统纯正(《大戴礼记本命》“为其乱族也”)。对已婚妇女来说,被认为是自身可掌控的最大的过错,“万恶*为首”。宋代以后重视“处女贞”(守贞操的未婚女子,民间俗称“黄花闺女”),有新婚夜“验红”的习俗(用白绢检验初婚夜夫妻性生活是否有血,有血即是贞洁处女,无血,就断定犯*即刻休弃)。唐律令把“*佚”提到第二条;清律列在第三条,但又规定犯“七出”之条中,惟独对犯“*佚”条不执行“三不去”(详见第23档案)的权变规定而格休勿论。家族在对犯*妇女处罚上起重要作用,如清代江西临川孔氏支族家规规定“妇与人私,断令改嫁;其夫不嫁,革饼逐出,生子不得名登团拜;凡族中婚姻喜庆之类,俱不得与;不得派行称呼”。妇女犯*除休弃外,更有施行“沉塘”(沉”(将犯*妇女绑在竹木板上塘底淹死,湖南等地习俗)等严厉惩罚。宫廷惩罚*乱的妇女有“幽闭”(是处罚*行的酷刑即《尚书吕刑》“宫辟疑赦”之宫刑,男子割势,女子毁坏生殖器,仅次于死刑)。至于小说、戏剧中如《水浒》对犯*的妻妇嫂非休即杀在后代影响深远。
恶疾
“恶疾”,《大戴礼记本命》认为是“不可与共粢盛(备祭祀供品)”,东汉何休认为“恶疾弃,不可事宗庙也。”何休把喑、聋、盲、疠、秃、跛、佝都归入恶疾,未免太泛,除了“疠”传染性强难以治愈,其他6种残疾并不妨碍祭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疠,恶疾也。”“疠”通“癞”,就是麻疯病,传染性强,患者遍身烂灼,毛发凋零,指节自解,为不治之症。妇女患此恶疾除不许参与祭祀外,也影响生活、生育,不能承担伦理责任,自然被父权制家庭休弃。后来,把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也视为恶疾,如清代直隶安平县归可子妻岳氏,因患有羊角疯,被丈夫以“七出”中的“恶疾”条休弃;岳氏回娘家养病,渐渐康复,而归可子已再婚娶妻;岳氏看复婚无望,又不愿改嫁,就投井自杀了。(事见李塨《恕谷后集》卷7,《可母岳墓碣铭》)
嫉妒
“妒忌”(“嫉妒”)出妻,是要惩罚那些对丈夫多纳妾不满、敢于表现在语言和行动上的正妻。认为嫉妒有背“妇德”中的柔顺之德、贤惠之道,其目的是维护父权制家庭丈夫多娶、家族多子的利益需要。《说文解字》对“妒”解释为“妇妒夫”,相应还有“媢”字是“夫妒妇”,说明当时妇女有外遇或通*的情况,引起丈夫嫉妒情况比较多;后来人们更习见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嫉妒了。先秦时代,上层妇女即使嫉妒也不一定被出,《左传》记载晋国叔向的母亲羊叔姬(嫡妻)嫉妒叔虎的母亲(妾)长得漂亮,不让丈夫多接近她,怕妾生下儿子威胁叔向的地位,她不但未被休,《左传》还称赞她聪明。到了东汉的冯衍妻任氏因阻止丈夫纳妾被丈夫休遣,冯衍写信给妻弟说自己按照先圣之礼纳妾遭到妻子嫉妒,是自己和家庭的不幸,不去此妇,家不宁、不清,福不生,事不成。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朝,上层妇女中嫉妒制夫的现象还非常普遍,直到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时代,妇女嫉妒减少甚至主动为丈夫纳妾的多了起来。
:“若夫妻不相安
爱情的开始就应该是这样吧,两个人有话聊,能吃饱,能玩到一起,各自的缺点也可以相互契合,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太多,不懂的人,说得再多都是废话。
更重要的是,一个呆子和一个小乞丐,谁也没有嫌弃过谁,两个人始终是平等而又能接受的。发自内心的爱与欣赏。爱情就是,选择了在一起,就不要轻易分开。找爱人不是找对手,也不是比拼各种能耐,重点在于,填补自己的缺失,填补对方的空白。
后来他是侠之大着的郭靖,她是相夫教子的黄蓉。最终,襄阳城被攻破,郭靖与黄蓉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是的,他们做到了生死与共,这是完美爱情的完美结局,郭靖是一个胸怀家国,有血性有责任心的汉子,他也是黄蓉心中的襄阳城。他们在那一刻仿佛回到了初见,回到了年少。
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动情的两个名字,便是靖哥哥与蓉儿。
第一次偶遇,是乍见之欢。
第二次相会,是精心安排。
黄蓉先是派人给郭靖送了一份信,约好在城外十里湖边相见。
等郭靖如约而至时,看到的却是被吊在树上的“黄河死鬼”。
一切铺排就绪之后,只听得水声响动,一叶扁舟飘然而至。
绝世无双的黄蓉,就这么华美地出场了。
“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
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
少年黄蓉:作为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黄药师之女,从小武功不赖,在江湖上任何人都要给她几分面子,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妖女,但是聪明伶俐,活泼可人。喜欢的是郭靖这个傻里傻气的人,欣赏郭靖的本性善良,憨厚,初次见面就无私请吃饭,又是给她披衣服又是送她汗血宝马。最重要的是郭靖脾气好,能容忍她自己的野蛮刁钻,尽管郭靖的武功还比不上她。初见面是两个人的关系是女强男弱的情况,但是两个人的善良之心,让他们有了交集。
茫茫的江湖里,人来人往,有谁会在意一个小叫花的冷暖?他就是少年郭靖。郭靖肯对一个小叫花好,那可不是装出来的。郭靖请黄蓉吃大餐,吃完后再送给她金元宝;临别前,郭靖脱下貂皮大衣披在黄蓉身上,这样他还觉得不够周到,再招呼过自己的小红马一并送给了黄蓉。完事,还傻呵呵地跟黄蓉说:“黄贤弟咱们后会有期!”
两个初次见面的少年聊得特别投机,毫无心机的郭靖将自己的皮貂大衣,还有自己心爱的汗血宝马一并送给了黄蓉,这是何等的暖,或许只有黄蓉自己才能体会吧。
她虽出身不凡,古灵精怪,但也抵不住如此的甜蜜冲击。于是,这个情窦初开的女孩从此刻开始便对这个呆萌善良的男孩有了深深地好感。
再相见时,黄蓉换回了女装,彻底迷住了持续懵逼中的郭靖。他给她带了点心,由于他的疏忽,点心被压坏了。
而此时的黄蓉看着面前这个傻笑的少年,一句“我爱吃”给无数射雕迷留下了经典的一幕。
一个从小就缺少母爱的小姑娘,从来没有人如此惦记她,毫无保留的对她好,所以,她便从此刻彻底的爱上了郭靖。
而郭靖,面对眼前这个美若天仙的江南少女,她的智慧,她的俏皮,她的柔情,便也动了心,他对她的爱在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年纪,头上歪戴着一顶黑黝黝的破皮帽,脸上手上全是黑煤,早已瞧不出本来面目,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嘻嘻而笑,露出两排晶晶发亮的雪白细牙,却与他全身极不相称。眼珠漆黑,甚是灵动。(出场时她扮成一个小叫花子)
说到忘形之处,一把握住了少年的左手。一握了下,只觉他手掌温软嫩滑,柔若无骨,不觉一怔。那少年低低一笑,俯下了头。郭靖见他脸上满是煤黑,但颈后肤色却是白腻如脂、肌光胜雪,微觉奇怪,却也并不在意。那少年轻轻挣脱了手
黄蓉抬起头来,虽是满脸泪痕,却是喜笑颜开,只见他两条泪水在脸颊上垂了下来,洗去煤黑,露出两道白玉般的肌肤
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浆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的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这女子方当韵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郭靖只觉耀眼生花,不敢再看 (黄蓉第一次换回女装之后,小说对她的描写)
郭靖看到黄蓉的方方面面,都会觉得目不暇接,看不明白看不够,永远想不到下一秒钟黄蓉会说什么做什么穿什么带他玩什么。应接不暇之余,郭靖的想法非常简单:跟着,让干啥干啥,只要再也不离开。
黄蓉侧过了头,道:“你说我好看吗?”郭靖叹道:“好看极啦,真像我们雪山顶上的仙女一般。”
但见她微微侧过了头,斜倚舟边,一缕清声自舌底吐出……郭靖一个字一个字的听着,虽然于词义全然不解,但清音娇柔,低回婉转,听着不自禁的心摇神驰,意酣魂醉,这一番缠绵温存的光景,竟是他出世以来从未经历过的。
郭靖只觉她一缕柔发在自己脸上轻轻擦过,从脸上到心里,都有点痒痒的, 当下不再和她争辩,涌身往下便跳。
二十四名姬人都是目不转睛的瞧着黄蓉,有的自惭形秽,有的便生妒心,料知这样的美貌姑娘既入“公子师父”之眼,此后自己再也休想得他宠爱了。
之后,黄蓉的心里面,从此就闯进了一个郭靖。郭靖对待黄蓉,那也当真是无可挑剔的好。
郭靖在归云庄上曾听黄蓉说过,无锡泥人天下驰誉,虽是玩物,却制作精绝,当地土语叫作“大阿福”。她在桃花岛上就有好几个。这时郭靖觉得有趣,又再走近几步。见泥人面前摆着几只粘土捏成的小碗小盏,盛着些花草之类,她轻声说着:“这碗靖哥哥吃,这碗蓉儿吃。这是蓉儿煮的啊,好不好吃啊?”郭靖接口道:“好吃,好吃极啦!”
黄蓉微微一惊,回过头来,笑生双靥,投身入怀,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他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是在江心的一艘小船上。
在这艘小船上,黄蓉与郭靖的一句对白十分经典。黄蓉对郭靖说:“我知道你是真心待我好,不管我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好看还是丑八怪。”
当蒙古授于郭靖金刀驸马!要求回到蒙古和华筝成亲为大汗效劳受封时:郭靖却呆在当地,做声不得。他向来把华筝当作亲妹子一般,实无半点儿女私情,数年来全心全意的练武,心不旁骛,哪里有过丝毫绮念?这时突然听到成吉思汗这几句话,登时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郭靖又是难过,又是烦乱,心想:“蓉儿对我情深意重,我岂能另娶他人?”突然转念,又是一惊:“我怎么却把华筝忘了?大汗已将女儿许配于我,这……这……怎么得了?”这些日来,他时时记起好友拖雷,却极少念及华筝。
黄蓉伤心欲绝,隔了半晌,走上几步,细细打量华筝,见她身子健壮,剑眉大眼,满脸英气,不由得叹了口长气,道:“靖哥哥,我懂啦,她和你是一路人。你们俩是大漠上的一对白雕,我只是江南柳枝底下的一只燕儿罢啦。”郭靖走上几步,握住她双手,说道:“蓉儿,我不知道你说得对不对,我心中却只有你,你是明白的。不管旁人说该是不该,就算把我身子烧成了飞灰,我心中仍是只有你。”黄蓉眼中含泪,道:“那么为甚么你说要娶她?”郭靖道:“我是个蠢人,甚么事理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答允过的话,决不能反悔。可是我也不打诳,不管怎样,我心中只有你。”
2游走江湖时与郭靖游山玩水之时巧遇武学奇人“北丐”洪七公,凭烹饪绝艺得以拜其为师,并习得“逍遥游” 、“满天花雨,掷金针”等厉害招数,在荒岛之上更临危受命,获其传授“打狗棒法”,并当上丐帮帮主。黄蓉照顾洪七公,其无微不至自不用说,而发自内心的关切流露无遗。然而,也许我们可以把这想象成毕竟洪七公是师傅,黄蓉把洪七公当成自己人当成父亲那样安心侍奉。为了让七公收郭靖为徒,她使劲各种办法去贿赂七公,当然,七公本身也是很看重郭靖这种实在傻的性格,两者皆有的吧。
帮助蒙古军打仗,她好不容易从欧阳锋身边逃走,打算来找郭靖,却得知他发了毒誓“蓉儿死了我终身不娶。”她便隐藏在郭靖身边,暗中交功夫给鲁有脚,让其去帮助郭靖。
穆念慈 曾问过黄蓉:“妹子,你心中已有了郭世兄,将来就算遇到比他人品再好道千倍万倍的人,也不能再移爱旁人,是不是?”
黄蓉的回答:“那自然,不过不会有比他更好的人。一路来他与她,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是生死与共的忠贞爱情。
黄蓉又在后后面的故事中因一时大意被裘千仞打伤,命悬一线。而她的命,只有南帝段皇爷能救。郭靖急的一时不知所措,他只想能够尽快救活蓉儿,他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
他的武功,与她的才智,在南下的路上完美搭配,先是过了瑛姑这一关,后又突破了渔樵耕读四大关卡,最终见到了段皇爷,让黄蓉起死回生。
郭靖选择保卫襄阳,而黄蓉成为丐帮帮主。对于黄蓉来说,一方面是她打理丐帮,解决了延续多年的帮内污衣、净衣之争,使丐帮越来越壮大;另一方面辅佐夫君,守卫襄阳。郭靖之所以能守卫襄阳二三十年不败,很大一部分功劳都应该算在黄蓉身上。当然有得必有失,所以黄蓉与郭靖相处的时间会变得很少,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其一,黄蓉跟小龙女不同,她心里不仅有爱情,还有一份慈悲,一份担当,她见这乱世里百姓的流离失所,横尸遍野,保护他们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幸福;其二,自己的夫君在做的,便是这保家卫国的宏图霸业。
让人不得不感叹青春的易逝,时光的锋利。她告别了 无忧无虑、敢爱敢恨的年代,她必须要承担起妻子与母亲的责任。
作为一个妻子,她在小事上对丈夫体贴入微,入得厅堂,下得厨房;在大事上,她从不强迫丈夫接受她的意念。郭靖之所以成为一代大侠,与这个贤内 助是分不开的。
郭靖与黄蓉一生力保襄阳平安不受侵犯心中风光霁月,坦诚而无杂念。黄蓉却又忍不住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逻辑上推断对方意图,下一步的动作,这却也是性格使然。从射雕到神雕,从一代女侠到邻家大妈,走下神坛的黄蓉经历了什么可生活逼迫她那么做。嘴上说谁都会说,但真要做起来真的难上加难,无论是丐帮帮主还是襄阳防务,再或者是儿女郭破虏、郭芙、郭襄的教育,哪个都是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可她那样一个沉浸在桃花岛浪漫里的少女,最终也还是被她肩负起来。
在故事艺术的角度来看,黄蓉可算鲜活完美,射雕两部中性格言行始终统一,并随着人生际遇的发展有合理的延伸。从射雕到神雕,从一代女侠到邻家大妈,黄蓉的转变是中国式的女性通病,为了丈夫放弃了自己的全部,甚至自己曾经的习惯。这是其伟大之处。
我们的母亲曾经也是少女,最后不也为了生活奔波,最终变成了“大妈”。可她在我心里永远是女神。
郭靖与黄蓉的恋爱历程,基本上是黄蓉对郭靖进行文化塑造的过程。领他游历古国山川,教他文化经典语录,带他领略琴棋书画,甚至设计帮他寻找和选择武学名师洪七公,自从认识郭靖以后,黄蓉所作所为,几乎一切都在为郭靖着想。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其中自然包含了爱情的真谛。在黄蓉的眼里,郭靖却是浑金璞玉,人间罕见的瑰宝。第一,他淳朴厚道,仁爱义气,又像水晶一样透明;第二,他胸怀宽广,如同大草原那样能包罗万物;第三,他性格坚韧,固执却又能择善而从,具有男子汉大丈夫的应有气度。
大海、高山纵使人叹喟,
回首人生,童真、纯粹但让人动泪。
所以普天真的有爱情,
比如乖巧的黄蓉与痴痴的郭靖。
只要相守、在一起,
胜过旦旦千言的“我爱你
长春眷顾,是非非恩怨,大漠时节。
白雕无双翔天际,戎马相戈叹血。
秋风娑娑,长雨沱沱,襄阳漫漫夜。
英雄如此,义守城聚豪杰。
桃花岛灵秀女,聪颖天资,才气比东邪。
巾帼须眉不相让,意气与夫同列。
侠之大者,体恤国民,金刀驸马何?
武林同向,鞑虏北去赶绝。
《护心》。根据查询优酷视频显示,“傻小子上山砍柴,没想到却捡到个美女”是电视剧《护心》第一集的剧情,男主角待女主角与蛇妖搏斗后为了拿到女主身上的护心鳞将其打晕带回村里。电视剧《护心》改编自九鹭非香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个玄门修仙少女雁回被逐出师门,本想过着咸鱼人生却被传闻中的“恶龙”天曜坑蒙拐骗,不得不帮“恶龙”找齐身体,最终对抗终极大魔王的故事。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其实不然。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这篇无非是写“郭靖”(我)和“黄蓉”(“静女”)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叙述是从“郭靖”的角度。他们应该是第一次约会。约会之前,他们曾经邂逅,彼此有美好的印象。想那黄蓉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对人生有个很好的判断,郭靖那样憨厚老实,将来断不会欺负、背叛自己,而郭靖的笨拙也未尝不在某一方面激起黄蓉内心潜藏的母爱关怀。这两个人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黄蓉是心知肚明,早已做好终生相托的打算,郭靖未必有这样的智商,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如此聪明、可爱的女子,又如何能无动于衷呢!这一次的约会应该是由“黄蓉”发起,他们两个人的世界,总是黄蓉掌握着主动权,郭靖的性格习惯于回应,然而这回应无比深沉。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且看这两句是何等地欢快和喜悦。“那个可爱的女孩子呦!她在城墙的拐角等着我!”(“姝”,漂亮。“俟”,等。)劈空来这两句,正是未经情事的郭靖口吻。试想: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人,突然间就有了个可人儿来约会,心里可不是比“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还要美!估计自从上次邂逅黄蓉提出约会之后,郭靖满脑子想的便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了。
接下来两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下子便有了戏剧效果。满心欢喜的“郭靖”扑了个空,那个大大方方提出约会的女孩子,居然没有来!以郭靖的为人,可以想见他一定是为这约会做了很多安排,一定是很笨拙地拾掇自己,一定是提前了大半天到约会现场的。他一定想过要给蓉儿妹妹一个惊喜:我老早就到这里,我收拾得精神又漂亮!估计离约好的时间还差半来个小时,郭靖就在东张西望了,他要看看可爱的蓉儿妹妹是从哪个方向来,他心里早有了主意,远远看见她就跑过去。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蓉儿妹妹没有来。约会的时间到了,可怜的靖哥哥傻了眼:究竟怎么回事呢?蓉儿妹妹为什么不来呢?是不是她出事了不能来?会不会是自己把约会的时间和地点记错了?要是约了明天记成今天,还有希望;万一是约的昨天记成了今天,岂不是要玩完了!会不会说的是城墙南角儿自己记成了北角儿呢?傻傻的靖哥哥一定在这落空的等待中折腾坏了自己,他一定是不时拍打自己的脑袋,一会儿踮起脚尖伸长颈子,一会儿爬到城墙的高处看,还要朝蓉儿妹妹可能走过来的方向跑好远,看看蓉儿妹妹在不在路上。“搔首踟蹰”四个字,真是好!极形象地表现了“郭靖”着急的狼狈样。这个傻小子一定折腾了很久,把自己折腾得不行了,累瘫了,就着阳光,靠着城墙根儿打起瞌睡。
“黄蓉”当然没有失约,只是这鬼灵精太刁钻了,她存心要折磨傻郭靖。她或许比郭靖到得还要早,早抢占了有利地形在一边看热闹。人家可是铁了心要嫁你的,管你将来富贵也好,落魄也好,横竖是要跟定了你一辈子,是要好好侍侯你的,现在如何可以便宜了你呢?大凡聪明伶俐的女子婚后多半是贤妻良母,恋爱的时候却是要极力折腾人的。也只有把爱人折腾够了,将来才要死心塌地回报。“黄蓉”是伶俐中的伶俐,她存心要“郭靖”好看呢。我且躲起来,让你找不着,看看你这傻小子急成个什么样!四句之中,写“黄蓉”的只有一个“爱”字(通假字,同“薆”,躲藏的意思),可是我们可以做情境的还原,复原当事人的性格和心理。诗歌总是简约,《诗经》作品更是简之又简,无数的情境和空间,需要我们自己用想像去填补。只有我们介入到作品自身,参与和目睹作品的事件,才能真正做到“不隔”。
傻“郭靖”在城墙下呼呼睡了,或许正做美梦,幸福得流口水呢,“黄蓉”看在眼里,又是欢喜又是疼,她内心的母爱升腾,不顾一起地冲了过去。到了跟前,黄蓉又放慢了脚步,随手拔了根小草,在郭靖的鼻孔里挠了挠,郭靖打了个喷嚏,跳了起来。睁眼一看,蓉儿妹妹就在跟前,傻郭靖一定以为自己还在做梦,一定是狠命掐了自己一把知道不是做梦才放了心。见面之后,郭靖说了什么,作者没有交代;黄蓉说了什么,我们无从知道。“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娈”,美。“贻”,赠。“彤管”,说法不一,根据《诗经》的表达习惯,应该和下文的“荑”是一回事,理解成草根为宜。)我们所能知道的是,黄蓉把随手拔的小草送给了郭靖。“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炜”,有光泽。“说”,通悦,喜欢。“怿”,喜欢。“女”,通“汝”,你的意思,这里指代“彤管”。)在郭靖的眼里,这小小的草根实在是太美了,闪着奕奕的光彩。
作者的高明,在于送小草之外,不对会面场景做任何的交代。只是写会面之后,而且只从“郭靖”一面写。“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牧”,野外。“归”,通“馈”,赠送的意思。“荑”,草根。“洵”,确实。)是对第二章的同义反复。“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指代“荑”。)“小草啊小草,不是因为你美,只不过因为你是我可爱的蓉儿妹妹送的,我才觉得你这样美啊!”会面之后,两个人散了,各自回自己的地方,傻郭靖还沉浸在相会的幸福之中。其实很普通的一根小草,可是郭靖一直拿在手里,含情脉脉地看,看得小草熠熠生辉,光辉越来越大,整个变成了黄蓉的样子,对着郭靖说笑呢。傻郭靖大概是没有谈过恋爱,从没有这样幸福过。他把小草看了又看,临末了还要说上一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也只有郭靖这样实诚的人,才一定要这样实诚地把这话儿说出口。若是令狐冲那样的情商、智商双高的,打死他也不会说的。这便是作者的高妙。若主人公是令狐冲那样的人物,心有灵犀,还要来一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便是大煞了风景。但主人公偏偏是憨厚实诚的郭靖,他一定要这样说的,惟其这样说了,才是郭靖。
这篇作品的成功是对人物性格的刻划,虽则只是男主人公自言自语的几句话,可是把他的憨厚实诚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刻划男子的同时,女主人公机灵刁钻的形象也便呼之欲出了。作品本身虽然简约,但是为读者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复原当时的场景,而这一场景又是这样富有戏剧性和生活气息。《诗经》作品不同于唐宋文人诗词的显著特征之一,就在于戏剧化的场景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我这里再罗嗦几句:一是“静女”的“静”字怎么讲?读者诸君想必不能同意“贞静”的解释,安静和“黄蓉”实在是太没有缘分了。我太老师吴小如先生曾半开玩笑地说:这里的“静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靓女”。其实,《诗经》作品本身就有内证的。《郑风·女曰鸡鸣》里说“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大约是同义反复,“静”便是“好”的意思。汉乐府《陌上桑》里说“秦氏有好女”,这个“好女”的“好”,大概也只是说模样儿长得好。以“靓女”译“静女”,再传神不过了。
再提一个问题:这篇作品大致发生在什么季节呢?我以为是在春天。理由便是“贻我彤管”和“自牧归荑”。汉代的学究们说“彤管”是女史用的红笔,整个是瞎掰。前面说过了,“彤管”即“荑”,也就是小草根,我小时候在家放牛,就时常拔了草根儿来嚼,春天的小草根儿,白里透红,看着欢喜,嚼来口里生津,拿来赠人,做爱情的信物,也正相宜。我们且看这篇作品,不着一个“春”字,却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分明是一副青春画卷。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便是如此了。
三字俗语
巴不得 拔钉子 拔虎须 白费劲 白热化 半辈子 半边天 绊脚石
帮倒忙 变戏法 表面上 别臭美 别多嘴 别发火 别难过 不安心
不称职 不出格 不出息 不大离 不对号 不对头 不二价 不放心
不服气 不敢当 不公道 不够本 不够格 不够劲 不合算 不厚道
不见外 不尽然 不开眼 不老实 不乐观 不乐意 不留情 不留神
不露脸 不冒失 不明白 不内行 不轻信 不屈服 不上算 不实在
不舒服 不顺眼 不踏实 不一定 不在行 不照面 不争气 不正经
不正派 不知道 不中意 不中用 不重视 不自觉 不自量 不走运
参加者 差不多 差不离 差一点 炒冷饭 炒鱿鱼 成气候 吃白食
吃不饱 吃不开 吃不消 吃不准 吃得开 吃老本 吃零食 吃枪药
出发点 出风头 出乱子 出外快 出洋相 出主意 促进派 打白条
打边鼓 打补丁 打抽风 打官腔 打光棍 打哈哈 打交道 打擂台
打算盘 打天下 打头炮 打头阵 打牙祭 打哑谜 打游击 打招呼
大不离 大头上 大自然 戴高帽 倒插门 等于零 点个卯 丢面子
兜圈子 对着干 多费心 多口舌 多面手 耳朵软 放大炮 放空炮
放空气 放口风 放冷箭 盖了帽 干巴巴 干瞪眼 干着急 赶潮流
共同点 狗东西 刮地皮 怪不得 关系户 关系人 关系学 过不去
过日子 好印象 合心意 和稀泥 后台硬 虎着脸 划不来 划得来
回头路 活受罪 家常话 假斯文 尖屁股 讲空话 讲信用 金不换
尽胡扯 经常化 旧观念 局外人 看不出 看不见 看不开
看不清 看不上 看花眼 看脸色 看热闹 看走眼 靠得住 空架子
孔方兄 口头禅 拉后腿 捞外快 老本行 老掉牙 老来俏 老时髦
老相识 老一套 离不开 良心话 流行色 留后路 龙虎斗 露马脚
露一手 骂山门 买交情 卖关子 卖人情 冒失鬼 没本事 没定性
没人信 没人性 没心情 没意见 没远见 门外汉 明白人 明摆着
摸不准 目的地 难听话 难为情 难下手 难做人 暖洋洋 怕动弹
攀比风 配不上 碰头会 漂亮话 飘飘然 泼冷水 千里眼 清一色
裙带风 热心肠 人同心 丧家犬 傻机灵 煞风景 伤和气 伤脑筋
上进心 少而精 实在热 试金石 守信用 受气包 书生气 输不起
耍花枪 耍滑头 顺口溜 说大话 说服力 说鬼话 说空话 说明话
说明说 死对头 死胡同 太偏心 谈谈心 天晓得 挑大梁 通通气
投奔头 土办法 土政策 拖后腿 挖墙脚 玩得转 窝里斗 瞎指挥
下毒手 闲不住 想不开 想当初 想当然 想得宽 想发财 小聪明
小动作 小老样 小模样 小气鬼 小意思 信不过 行不得 行方便
行行好 眼巴巴 咬耳朵 要面子 一刀切 一对红 一风吹 一锅端
一会儿 一面倒 一下子 一元化 阴暗面 优缺点 有把握 有二下
有门道 有门路 有气派 有味道 有意思 语言美 真来派 真俗气
真下流 真心话 争上游 执牛耳 纸老虎 主动点 主人公 主人翁
抓要害 着眼点 走后门 走时气 走着瞧 钻空子 作对头 座上客
做人难 做手脚
三字称谓
阿巴贡 阿木林 安琪儿 安全员 叭儿狗 白点子 白粉妹 白骨精
白乎蛋 白话蛋 白卫军 白相人 百事通 败家子 败兴鸟 扳道工
班主任 搬运工 板金工 版画家 办事员 半彪子 半膘子 半吊子
半拉彪 伴奏者 绊脚石 棒老二 棒子手 包庇犯 包打听 包工头
保安员 保管员 保护伞 保健员 保守派 保送生 保险员 保育员
保证人 报幕员 报务员 暴发户 被告人 锛儿头 本科生 笨鸭子
毕业生 变色龙 辩论员 表弟媳 表姐夫 表姐妹 表妹夫 表兄弟
表侄媳 病秧子 剥削者 播音员 伯祖母 博士生 薄命鬼 薄情郎
不倒翁 裁判员 采购员 踩倒爬 参谋长 参议员 藏书家 操盘手
测量员 茶艺师 孱头货 长公主 长舌妇 长舌头 场记员 场专家
车把式 承包人 承租人 城里人 乘务员 吃人虫 丑八怪 臭小子
出版商 出家人 出气筒 初中生 储蓄员 传令兵 传声筒 船老大
吹棒工 吹鼓手 炊事员 雌老虎 刺儿头 醋罐子 催命鬼 村支书
打工女 打工仔 打字员 大财主 大肚子 大队长 大腹贾 大哥大
大姑娘 大红人 大话王 大姐大 大姐头 大舅子 大款兵 大老板
大明星 大傻瓜 大傻帽 大学生 大烟鬼 大丈夫 大总统 代办员
代理人 代培生 代言人 代征员 代主席 代总理 代总统 单身汉
担保人 胆小鬼 当家人 当事人 党代表 档案员 刀笔吏 刀下鬼
倒爷儿 倒灶鬼 捣蛋鬼 道学家 得分王 地头蛇 第三者 点心师
电视人 电子商 雕塑家 吊死鬼 调查人 调查员 调度员 调剂员
调解人 调研员 谍报员 钉子户 东道主 董事长 督查员 独裁者
独生女 独生子 独眼龙 短命鬼 多面手 儿皇帝 儿媳妇 二把刀
二把手 二百五 二混子 二愣子 二流子 二五眼 发报员 发货员
发料员 发令员 发明家 发起人 发烧友 发行人 发行员 发言人
法学家 反动派 反革命 防化兵 房产商 房改员 房管员 放牛娃
放影员 飞行员 分队长 疯丫头 佛学家 服务员 辅导员 父母官
负心汉 负心人 负责人 复读生 副班长 副编审 副部长 副厂长
副场长 副处长 副船长 副村长 副导演 副段长 副队长 副攻手
副股长 副关长 副馆长 副会长 副教授 副经理 副局长 副军长
副科长 副课长 副矿长 副连长 副旅长 副排长 副区长 副社长
副省长 副师长 副市长 副首相 副书记 副署长 副司长 副司令
副所长 副台长 副厅长 副庭长 副团长 副县长 副乡长 副校长
副行长 副议长 副译审 副营长 副院长 副站长 副镇长 副政委
副州长 副主任 副主席 副专员 副总编 副总理 副总统 副组长
嘎小子 改革家 干儿子 干女儿 高材生 高中生 歌唱家 革命家
跟头虫 工程师 工读生 工段长 工艺家 公断人 公证员 供销员
供应商 狗东西 狗腿子 姑奶奶 古董商 古画家 古作家 挂号员
关系户 关系人 关系网 观察家 观察员 观潮派 观光客 管道工
管理员 管证官 光身人 光学家 广播员 广告人 诡辩家 刽子手
贵妇人 国画家 国务卿 哈巴狗 孩他娘 孩子王 害人虫 害人精
函授生 旱鸭子 航空兵 好色鬼 好事者 好小子 合伙人 合同工
黑五类 黑心人 狠心狼 狠心人 红眼病 厚脸皮 候选人 狐狸精
糊涂虫 护林人 护林员 护士长 化学家 化验员 话篓子 话务员
坏东西 坏分子 坏坯子 坏头头 坏小子 环保员 幻想家 皇太后
黄脸婆 会计师 会计员 绘图员 混混儿 混球儿 混血儿 活寡妇
活王八 活阎罗 活阎王 机械师 机要员 稽查员 吉它手 集邮家
计分员 计票员 计生员 记工员 记录员 记时员 技术员 继承人
寄生虫 加油员 家电商 家里人 家生奴 驾驶员 架子工 假大空
假善人 假小子 假行家 假正经 尖子生 监督员 监护人 监考人
监理员 监票人 监票员 监狱长 检察长 检举人 检票员 检验师
检验士 检验员 检疫员 见证人 建筑师 贱骨肉 贱骨头 鉴证员
讲解员 交际花 交通警 交通员 浇铸工 搅家精 教导员 教练员
教唆犯 阶下囚 接班人 接生员 接线生 节度使 解说员 解语花
介绍人 借读生 金融家 金石家 进修生 经纪人 经济人 经济师
经济员 经理人 经手人 警卫员 九尾狐 酒坛子 旧情人 救生员
举报人 剧作家 军参谋 军火商 军事家 军校生 军政委 开发商
开票员 看财奴 看家狗 科学家 磕头虫 可怜虫 空降兵 空谈家
空想家 亏心人 阔少爷 阔太太 阔** 邋遢鬼 辣妹子 癞皮狗
拦路虎 懒婆娘 浪荡子 浪蹄子 劳资员 痨病鬼 老八路 老板娘
老伴儿 老保守 老部下 老财迷 老彩民 老厂长 老处长 老处女
老船长 老搭档 老大哥 老大娘 老大爷 老党员 老东西 老队员
老方丈 老风骚 老封建 老夫子 老干部 老工人 老公安 老公公
老姑娘 老古董 老光棍 老好人 老红军 老狐狸 老糊涂 老护士
老滑头 老画家 老会计 老记者 老家伙 老教授 老酒鬼 老来浪
老俩口 老恋人 老猎手 老邻居 老领导 老旅长 老妈子 老奶奶
老脑筋 老朋友 老婆婆 老前辈 老人家 老上级 老师傅 老首长
老寿星 老书记 老太婆 老太太 老太爷 老同事 老同学 老同志
老头子 老顽固 老媳妇 老戏迷 老先生 老相好 老相识 老学究
老腌瓜 老演员 老妖精 老爷爷 老爷子 老一辈 老英雄 老油条
老油子 老战友 老丈人 老中医 老主持 老祖先 老作家 雷达兵
理发员 理论家 理事长 力学家 连首长 联络员 联系人 两口子
两面派 列车长 列车员 林学家 临时工 吝啬鬼 *** 领航员
流窜犯 流浪汉 留学生 录音师 轮机长 落后生 落水狗 落伍者
马泊六 马大哈 马屁精 马前卒 买卖人 卖国贼 漫画家 莽张飞
毛孩子 毛小子 毛丫头 冒失鬼 冒险家 美男子 美容师 美术家
美术师 美术员 美学家 门外汉 门下生 蒙面人 谜作者 秘书长
面包师 面试官 描图员 民歌手 名利奴 名利徒 模特儿 魔术师
母大虫 母老虎 母夜叉 木头人 目击者 牧羊人 牧猪奴 内当家
内弟媳 内兄嫂 内侄媳 男保姆 男傧相 男雇主 男孩子 男秘书
男配角 男朋友 男侍卫 男主角 年轻人 娘儿们 农家女 农学家
农艺师 女保安 女傧相 女博士 女船王 女词人 女大使 女导演
女队长 女队员 女公子 女孩子 女护士 女护士 女画家 女会计
女记者 女间谍 女将军 女交警 女教师 女经理 女警察 女警官
女军人 女劳模 女谜手 女秘书 女民警 女明星 女模特 女能人
女能手 女配角 女朋友 女骑师 女棋手 女强人 女球迷 女诗人
女首相 女司机 女特警 女徒弟 女学生 女演员 女医生 女侦探
女知青 女职工 女中医 女主角 女总裁 女作家 拍卖师 排头兵
旁听生 旁证人 跑片员 陪酒女 陪审员 配电员 配方员 配音员
烹调师 剽窃者 票贩子 评比员 评论家 评论员 破烂货 破烂王
破落户 普查员 妻管严 骑墙派 企业家 气功师 气象员 悭吝人
前首相 前外相 前总统 潜水员 墙头草 亲兄弟 侵略者 勤务兵
清洁工 穷骨头 穷光蛋 穷小子 区队长 圈内人 拳击手 缺德鬼
人贩子 肉中刺 如夫人 软蛋包 软骨头 软青皮 三陪女 三青子
三只手 三种人 散文家 丧家狗 丧家犬 丧门神 丧门星 骚女人
扫帚星 嫂夫人 杀人犯 沙雕手 傻大姐 傻闷子 傻小子 傻丫头
山和尚 山里人 伤残人 设备员 设计师 设计员 设计者 摄像师
摄影家 摄影员 神经病 神枪手 审计长 审计员 审判长 审判员
生产商 生意人省干部 省劳模 省领导 师参谋 师团长 师兄弟
师政委 施工员 十三点 实习生 实验师 实验员 实业家 史学家
市劳模 市领导 事务员 侍应生 势利眼 视听生 是非精 收报员
收藏家 收发员 收购员 收款员 收料员 守财奴 守门人 守门员
守墓人 受气包 兽医师 兽医员 售货员 售票员 书呆子 书法家
书画家 书记员 叔祖母 数学家 水手长 司磅员 司令员 司炉工
司务长 司线员 私生子 私窝子 思想家 死抠儿 死秧子 死轴子
四人帮 饲养员 速记员 孙女婿 太空人 太上皇 坦克兵 探险家
堂姐妹 堂兄弟 淘气包 讨债鬼 讨债人 特困生 特派员 替死鬼
替罪羊 铁公鸡 铁老大 通信员 通讯员 同龄人 同门生 统计员
投保人 投递员 投机商 投注员 投资人 投资者 突击手 土包子
土皇帝 土老倒 土老二 土著人 土专家 兔崽子 团参谋 团政委
推销员 屯老二 拖油瓶 外地人 外地人 外爹爹 外国人 外交官
外来妹 外甥女 外甥媳 外孙女 外孙媳 外孙子 外乡人 外祖父
外祖母 玩吧人 万人迷 万人通 万事通 亡国奴 亡命徒 网络人
伪君子 伪善者 委员长 委主任 卫队长 未婚夫 未婚妻 文化兵
文明人 文书员 文学家 窝囊废 屋里人 五保户 物价员 吸血鬼
嘻皮士 媳妇儿 戏剧家 戏曲家 系主任 先行官 现世报 献血者
乡巴佬 乡下佬 乡邮员 消防员 消费者 销售员 小保姆 小不点
小财迷 小队长 小姑娘 小姑子 小孩子 小号手 小滑头 小画家
小皇帝 小伙计 小伙子 小记者 小家伙 小贱人 小舅子 小老板
小老婆 小喽罗 小女人 小朋友 小气鬼 小千金 小人物 小时工
小说家 小同志 小头目 小头头 小媳妇 小学生 小演员 小姨子
小英雄 小字辈 小祖宗 笑面虎 心上人 新兵娃 新嫁娘 新教徒
新郎官 新娘子 新闻官 新主持 信贷员 信号员 信息员 星相家
幸运儿 熊蛋包 修理工 袖珍女 畜牧师 畜牧员 宣传员 玄孙媳
选调生 选举人 巡边员 驯兽员 押运员 研究生 研究员 颜如玉
眼中钉 演奏家 演奏员 宴席师 洋博士 洋管家 洋鬼子 洋教练
洋媳妇 洋专家 养蜂人 养汉精 养路工 药剂师 药剂士 药学家
要饭的 野汉子 野男子 野心家 野鸳鸯 业务员 夜度娘 夜猫子
夜游神 一把手 一伙儿 一路货 一路人 医学家 遗腹子 艺术家
译电员 肄业生 阴谋家 音乐家 音乐迷 音乐人 引路人 引水员
瘾君子 应声虫 应征者 营销员 营养员 营业员 优等生 邮递员
油漆工 宇航员 预备生 预言家 冤大头 园艺师 月里姆 岳母娘
运动员 杂文家 在逃犯 赞助人 脏泥猴 糟豆腐 造反派 择校生
贼骨头 曾孙女 曾孙媳 曾祖父 曾祖母 诈骗犯 掌门人 丈母娘
招待员 肇事者 哲学家 侦察员 正经人 证婚人 证明人 政治家
支队长 芝麻官 知本家 知情人 知情者 知心人 侄女婿 侄孙女
侄孙媳 植物人 纸老虎 指导员 指令长 志愿兵 制片人 质检员
中队长 中间人 中山狼 中学生 中医师 仲裁人 众议员 重孙女
猪八戒 主裁判 主持人 主攻手 主婚人 主祭人 主讲人 主教练
主考官 主考人 助产士 专管员 专科生 专业户 篆刻家 装甲兵
装卸工 追命鬼 追星儿 追星族 资本家 资料员 总场长 总船长
总导演 总段长 总队长 总干事 总工长 总顾问 总教练 总经理
总领事 总书记 总司令 总行长 总指挥 走读生 走私犯 族兄弟
钻营者 尊夫人 作家群 作曲家 坐地虎 坐地炮 做饭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