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剧是《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桃花扇》。
1《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的直接蓝本。全剧五本二十五折,突破了杂剧创作一剧四折的体例。此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剧中叙述了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逢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安葬,途经普救寺,借宿于此。
张生游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以身相许。后两人来往之事被老夫人发现,出于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后张生高中皇榜,归来求亲,有情人终成眷属。剧本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2《长生殿》
《长生殿》,清初洪升作。初名《沈香亭》,继称《舞霓裳》,最后定名为《长生殿》。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全剧共五十出。剧本写唐明皇宠爱贵妃杨玉环,终日与杨贵妃游宴玩乐,不理朝政,朝中大权由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把持。七月七日,杨贵妃与唐明皇在长生殿上情意绵绵,盟誓世世代代结为夫妻。不久,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争权,发兵叛乱。
唐明皇带杨贵妃逃离长安,官军将杨国忠杀死,又逼唐明皇将杨贵妃缢死。安禄山叛乱平息后,唐明皇日夜思念杨贵妃。后来,道士杨通幽运用法术架起一座仙桥,让明皇飞升到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实现了他们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为夫妻”的盟誓。剧本从多方面反映社会矛盾,将百姓的困苦和宫廷的奢华生活作了对比,爱憎分明,同时又表现出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清宫内廷尝演此剧,北京的聚和班、内聚班等班社都以演此剧而闻名。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3《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作者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牡丹亭》是他创作的“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即《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中最得意之作。全剧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
戏剧写了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自游园,触景生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住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情有所钟,百般呼唤,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
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困。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她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
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特别突出了情与理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4《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初孔尚任经过十多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全剧共有四十出。剧本写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阮大铖进行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出家学道。全剧穿插当时的历史事件,如南明君臣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守扬州,城破后投河自尽等。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
《桃花扇》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