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说目录

求小说目录,第1张

  中国小说史略 庐隐 晨报附刊 1923:6:21-

  9:11

  节译支那小说戏曲史概说 达年译 学灯 1927:1:8

  小说的略史与历代史家的观念 舒啸 小说世界 8:6 1924

  旧史家与小说界之一段缘 甘蛰仙 晨报附刊 1924:12:11

  中国小说考源 胡寄尘 小说世界 1:11 1923:3

  中国小说的起源及其演变 胡寄尘 珊瑚 2:1-5 1933

  中国小说之起源 恨水 天津益世报语林 1932:10:20-

  22

  中国上古小说之雏形(寓言喻词

  神话) 张长弓 文艺月报(开封) 1:3 1931

  中国古代小说之史与神话之

  邂逅 姜亮夫 青年界 4:4 1933:11

  小说家出于稗官说 余嘉锡 辅仁学志 6:1,2 1937:6

  说部流别 刘永济 学衡 40 1925

  中国小说的第一期文学大纲

  第十六章 郑振铎 小说月报 16:2 1925:2

  中国小说研究 朱悱初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年刊 1 1932:6

  中国长篇小说的特色 陈穆如 当代文艺 2:1 1931:7

  中国古代小说的国际关系 胡怀琛 世界杂志 1:4 1931:4-9

  2:4

  中国古代小说之外国资料 胡怀琛 逸经 4 1936:4

  论中国旧小说里两个共同地

  成份 李长之 大公报文艺副刊 106 1934:9:29

  再论中国旧小说里两个共同的

  成分 李长之 清华周刊 42:1 1934

  中国旧小说中的性道德—质

  李长之君 莲生 大公报文艺副刊 106 1934:10:3

  佳人才子小说研究 郭昌鹤 文学季刊 1,2 1934:1,4

  小说考证 蒋瑞藻 东方杂志 8:1,4 1911:2-

  13:7- 1919:3

  16:3

  小说考证续编 蒋瑞藻 东方杂志 16:8-12 1919:8-12

  蒋瑞藻编“小说考证”正误 勰庐 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 82 1937:1:7

  小说考微 恨水 北平晨报艺圃

  小说丛话 梦生 雅言 1:7 1914:7

  小说丛话 成之 中华小说界 4:5,6 1917

  中国小说丛考 柳东蟹 小说月报 4:1-11 1913-

  6:3-8 1915

  小说丛考正误 雪 小说世界 14:7 1926:8

  小说丛谈 颠公 文艺杂志(扫叶山房) 1,2

  4,5,6

  7

  小说专名考释 孙楷第 师大月刊 10 1934:3

  谈中国小说 俞平伯 小说月报 19:2 1928:2

  燕大月刊 1:3,4 1927:12-

  1928:1

  小说随笔 俞平伯 东方杂志 29:7 1932:12

  中国小说概论 盐谷温(日)

  著,君左译 小说月报17卷号外 1927:6

  谈谈中国的小说 原 北平晨报学园 551 1933:8:7

  小说琐记 阿英 太白半月刊 2:5 1935:5

  小说琐志 毕树棠 文饭小品 3 1935:4

  谈谈中国的小说 原 北平晨报学园 551 1933:8:7

  中国小说提要 YK 学灯 1925:5:25

  关于小说目录两件 鲁迅 语丝 146

  147 1927:8,9

  中国通俗小说提要 孙楷第 北平图书馆刊 5:5 1931:10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

  编) 檠 剧学月刊 2:6 1933:6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序 黎锦熙 国语周刊 71 1933

  新出小说书目二种 大公报文学副刊 274 1933:4:3

  泉州旧存小说版刻目录 玉诺 学灯 1925:5:25

  大连满铁图书馆所藏中国小说

  戏曲目录 马廉 图书馆学季刊 2:4 1928:12

  日本最近发见之中国小说 西谛 小说月报17卷号外 1927:6

  日本现存戏曲小说类目录 长泽规矩也

  (日) 文字同盟 7

  日本内阁藏小说戏曲书目 董康 国学(上海大东) 1:4 1927:1

  中国小说在日本江户时代流行 长泽规矩也

  之一斑 (日)著,钟敬文

  秋子译 青年界 10:1 1936:8

  巴黎国家图书馆中之中国小说

  与戏曲 郑振铎 小说月报 18:11 1927:11

  中国小说研究 胡怀琛 小说世界 16:13-

  25 1927:9-12

  中国小说研究 朱悱初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21年校刊 1932:6

  小说之研究 李浚昭 津逮季刊 3 1934:1

  小说十种 毕树棠 清华周刊 33:9 1930:5

  采用公教材料的中国小说 许作新 磐石杂志 2:1 1934:1

  汉书艺文志以小说为一家 姚恨石 北京益世 报 1928:9:23

  汉魏六朝小说 赵景深 中国文学月刊 1:1 1934:2

  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

  的区别 鲁迅 文学百题 1935:7

  苏秦的小说 马伯乐(法)

  著,冯承钧译 北平图书馆馆刊 7:6 1933:12

  “西京杂记提要”辨证 余嘉锡 国学丛编 1:1 1931:5

  “西京杂记”作者版本杂考 微青 时代青年 1:5 1936:9

  标点“搜神记”序 胡怀琛 新时代月刊 5:2 1933:8

  唐写本世说新书跋尾 刘盼遂 清华学报 2:2 1925:12

  “世说新语校笺”叙 刘盼遂 文字同盟 11

  “世说新语校笺”凡例 刘盼遂 文字同盟 13

  “世说新语”校笺 刘盼遂 国学论丛 1:4 1928:10

  小说在唐代的倾向 方世琨 文艺战线 3:1,2 1934

  唐人小说在文学上之地位 汪辟疆讲演

  章番笔记 读书杂志 1:3 1931:6

  读“唐人小说”(汪辟疆编) 任美锷 中国新书月报 1:6,7 1931:6

  唐人小说的史学价值 钱卓升 遗族校刊 3:3 1936:7

  唐代传奇文与印度故事 霍世休 文学(上海) 2:6 1934:6

  唐代传奇小说 姜亮夫 青年界 4:4 1933:9

  唐宋传奇集序例 鲁迅 北新半月刊 1:51,52 1927:10

  “游仙窟”解题 山田孝雄(日)

  作,谢六逸译 文学周报 8:2 1929:1

  关于“游仙窟” 郑振铎 文学周报 8:2 1929:1

  “游仙窟”引 高庆丰 文艺战线 3:3 1934

  读“游仙窟”(末有马鉴附识) 起明 燕京大学图书馆报 21 1931-

  1932

  书“虬髯客传”后 孟心史 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 103 1937:6:10

  关于“虬髯客传”等等 归晨因 北平华北日报每日文艺 155 1935:5:7

  昆仑奴考 吴春晗 现代学生 1:1 1930:10

  跋明本“集异记” 王献唐 北平华北日报图书周刊 66 1936:2:3

  柳宗元的小说文学 胡寄尘 小说世界 4:1 1923:10

  宋元人说部题跋 夏敬观 青鹤 4:3-5 1935:12-

  7-14 1936:6

  宋人笔记与白话 烟桥 珊瑚 4:6 1934:3

  两宋小说史略 含凉 小说世界 13:5 1926:1

  宋史中之小说人物考证 含凉 小说世界 13:7 1926:2

  白话小说起源考 方欣庵 语历所周刊 5:52 1928:10

  白话小说之演进 董鲁安 世界日报附刊(苦果) 1927:6:21

  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鲁迅 晨报五周年纪念特刊 1924

  小说平话起于宋代 颠公 文艺杂志(扫叶山房) 1

  宋元话本是怎样发展起来 郑振铎 文学百题 1935:7

  宋元话本之研究 黎锦熙 新晨报副刊 1929:8:5

  宋朝说话人的家数问题 孙楷第 学文 1 1930:11

  东京梦华录所载说话人的姓名

  问题 平伯 清华中国文学会月刊 1:1 1931:4

  得胜头回与楔子 沈启无 新苗 7 1936:9

  宋人话本 郑振铎 中学生 11 1931:1

  宣和遗事考证 汪仲贤 小说月报17卷号外 1927:6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 鲁迅 中学生 12 1931:2

  “唐三藏取经诗话”跋 王国维 国学月报专号 2:8,9

  10 1927:10

  京本通俗小说考评 黎锦熙 努力学报 1:1 1929:9

  从俗字的演变上证明京本通俗

  小说不是影元写本 李家瑞 大公报图书副刊 86 1935:7:4

  “京本通俗小说”与“清平山堂” 东生 小说月报 20:6 1929:6

  读“清平山堂话本”笔记 陈云路 国语旬刊 1:12 1929:11

  “清平山堂话本”与“雨窗欹枕

  集” 马廉 大公报图书副刊 22 1934:4:14

  北平图书馆刊 8:2 1934:1

  论元刊全相平话五种 西谛 北斗 1:1 1931:9

  “雨窗欹枕集” 赵景深 大公报文艺副刊 156 1935:6:16

  明代之短篇平话 西谛 小说月报17卷号外 1927:6

  明代之通俗短篇小说 马隅卿译 孔德月刊 12 1926:10,11

  现存明代小说书刊行者表 长泽规矩也

  (日)著

  儆欲钞译 中央军校图书月报 18 1935:3

  明清二代的平话集 郑振铎 小说月报 22:7,8 1931:7,8

  “三言二拍”源流考 孙楷第 北平图书馆刊 5:2 1931:4

  “今古奇观”之来源 记者 小说月报17卷号外 1927:6

  “今古奇观”之来源 菉松 塞魂 1:4 1933:5

  英译“今古奇观”和“聊斋” 菽园 人间世 41 1935:12

  “西湖”二集所反映的明代社会 阿英 文学(上海) 5:5 1935:11

  读“剪灯新话”以后 华狷公 中国新书月报 1:9 1931:8

  谈谈“剪灯新话” “剪灯余话”合

  刊本 农泉 中国新书月报 1:10,11 1931:11

  剪灯二种 赵景深 文学(上海) 3:1 1934:7

  明清小说论 谢无量 小说月报17卷号外 1927:6

  明清小说传奇及诗文 陈鸿文 浙江大学文理科学年刊 2

  说部中四大奇书述略 宋扶风 民大中国文学系丛刊 1:1 1934:1

  “三国志演义”的演化 郑振铎 小说月报 20:10 1929:10

  “三国志”全传 杜璟 北平华北日报图书学周刊 8 1931:5:28

  三国索隐 陈蝶野 越风 7-11 1936:2-4

  “三国志平话”与“三国志传通

  俗演义” 孙楷第 文史 1:2 1934:6

  旧本“三国志演义”板本的调查 马廉 北平图书馆月刊 2:5 1929:5

  “说唐传”非罗贯中作 赵景深 青年界 4:4 1933:9

  从两唐书校正薛仁贵征东 卫聚贤 前途 3:12 1935:12

  残唐五代史演传 赵景深 复旦学报 3 1936:4

  “水浒传”诸本 神山闺次(日)

  著,张梓生译 小说月报 21:5 1930:5

  施耐庵何为作“水浒” 恨水 北京益世报 1926:12:2

  在日本东京所见之明本“水浒

  传” 孙楷第 学文 5 1932:5

  “水浒传”板本录 赵孝孟 读书月刊(北平图书馆) 1:11 1932:8

  “水浒传”释词 何仲英 教育杂志 13:6-10 1921:6-10

  读何仲英先生的“水浒传”释词 王菩生 教育杂志 13:10 1921:10

  “水浒传”之研究 潘力山 小说月报17卷号外 1927:6

  “水浒传”的研究 李青崖 中国文学月刊 1:3,4 1934:4

  “水浒传”的演化 郑振铎 小说月报 20:9 1929:9

  “水浒传”新考 胡适 小说月报 20:9 1929:9

  胡适“水浒传后考”质疑 朱希祖 天津益世报学术周刊 1939:1:7

  “水浒传”七十回古本问题 文华 猛进 33,34

  论“水浒传”七十回古本之有无 俞平伯 小说月报 19:4 1928:4

  金圣叹与七十回本“水浒传” 周木斋 文学(上海) 3:6 1934:12

  金圣叹与七十回“水浒传” 李葳君 新苗 1 1936:5

  南宋时之忠义军与“水浒传” 谢兴尧 越风 6 1936:1

  “水浒传”与天地会 罗尔纲 大公报史地周刊 9 1934:11:16

  太白 1:8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萨孟武 中央时事周报 2:10-17

  3:1-3 1933-1934

  6-10

  读了萨著“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之后 以明 现代 6:2 1935:3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萨孟武著) 李长之 北平晨报学园 947 1936:5:13

  “水浒传”所表现的社会意义 王集丛 每月小品 1:1 1935:7

  关于“水浒传” 廉君 北平晨报艺圃 1935:3:16,18

  读“水浒” 韦涛 人言 1:11 1934:4

  “水浒传”新读 高岗 每月小品 1:1 1935:7

  水浒地理正误 恨水 世界日报副刊 1928:8:30

  9:6,13

  20

  梁山泊(读“水浒传”杂考之一) 谢兴尧 国闻周报 12:17 1925:5

  梁山泊的沿革与形势 谢兴尧 人间世 27 1935:5

  水浒故事的演变 李玄伯 猛进 28,29

  水浒传双渐赶苏卿故事考 赵万里 北平图书馆月刊 3:1 1929:7

  水浒传人物考 谢兴尧 逸经 1 1936:3

  宋江考 王正已 师大月刊 6 1933:9

  水浒传宋江方腊考 余嘉锡 清华周刊 37:9

  10 1932:5

  方腊始末考 李玄伯 猛进 24,25

  鲁智深的家庭 西谛 小说月报17卷号外 1927:6

  武松与其妻贾氏 西谛 小说月报17卷号外 1927:6

  水浒诗话 金岳 朔望 8 1933:8

  “水浒”西评 语堂 人言 1:4 1934:3

  “水浒”的英译本 周其勋 中央日报图书评论周刊 3 1937:6:4

  “水浒传”的读书 郑振铎 文学周报 9:3 1929:12

  读“水浒后传”杂识 文华 晨报副刊 1924:4:25-

  30

  “西游记”的演化 郑振铎 文学(上海) 1:4 1933:10

  “西游记”考证 胡适 努力周报读书杂志 6 1922

  读“西游记考证” 董作宾 努力周报读书杂志 7 1922

  供研究西游记者参考 浩川 觉悟 1923:9:25

  “西游记”的内容及其比较 阿丁 天地人半月刊 7 1936:6

  “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 陈寅恪 史语所集刊 2:2 1930:8

  南曲中的唐僧出世传说 赵景深 艺风 2:12 1934:12

  “西游记”民俗文学的价值 赵景深 觉悟 1923:7:5

  评“西游记”与“封神” 汾 新晨报 1929:1:1

  “西游记”的刺 芳洲 太白 1:9 1935:1

  “东游记”之一斑 虞廷 文史 1:1 1934:4

  “英烈传” 赵景深 青年界 10:3 1936:10

  跋陈眉公“列国志传” 孙楷第 北平图书馆馆刊 4:5 1930:10

  “岳传”的演化 郑振铎 文学周报 9:1 1929:11

  论 “封神榜” 耳耶 太白 1:3 1934:10

  “封神演义”考 顾肇仓 文化与教育 75 1935:12

  “封神演义”的作者 张政烺

  胡适 独立评论 209 1936:7

  “封神演义”的时代及作者问题 幼梧 天津益世报史学 38 1936:9:27

  陆西星作封神考 柳存仁 中央日报文史副刊 20-23 1937:4:18,25

  5:2,9

  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

  材料 觉明 小说月报 20:1 1929:1

  三宝太监下西洋记 赵景深 青年界 9:1 1936:1

  谈“金瓶梅词话” 郭源 新 文学(上海) 1:1 1933:7

  “金瓶梅词话”中的帮闲人物 张天畴 书报展望 1:7 1936:5

  “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

  一) 阿英 新小说 1:1 1935:2

  “金瓶梅”版本考 周越然 新文学 1 1935:4

  “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故

  事及其衍变 辰伯 清华周刊 36:45 1931

  “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 的故

  事及其衍变补记 辰伯 清华周刊 37:9-10 1932

  记“清明上河图” 干因 北平晨报艺圃 1934:11:17

  19

  “金瓶梅” 三行 睿湖 2 1930:10

  “金瓶梅”本事考略 许固生 北平晨报学园 772 1935:1:18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

  背景 吴晗 文学季刊 1:1 1934:1

  “金瓶梅”之意识及技巧 阿丁 天地人半月刊 4 1936:4

  异方便净士传灯归元镜三祖实

  录及其异本 吴晓铃 中央日报文史副刊 18-20 1937:4:4

  11

  18

  与柳无忌书(论玉娇梨) 毕树棠 清华周刊 32:3 1929:11

  “好逑传”之最早的欧译 陈受颐 岭南学报 1:4 1930:9

  “宛如约”本事考 任鼐 逸经 25 1937:3

  余澹心及其“王翠翘传” 张锡祜 福建文化 3:17 1935:1

  历史中的小说 吴晗 文学(上海) 2:6 1934:6

  “笑林广记”的来源 赵景深 青年界 5:1 1934:1

  “雅谑” 赵景深 青年界 5:3 1934:3

  归有光的小说文学 胡怀琛 小说世界 3:1 1923:7

  侯方域的小说文学 胡怀琛 小说世界 4:13 1923:12

  李笠翁的“闲情偶寄” 张天畴 书报展望 1:4 1936:2

  “西青散记”的参考资料 张公量 大公报图书副刊 116 1936:2:6

  “西清散记”校后语 旦同 书报展望 1:2 1935:12

  绿窗新语 皇都风月主人 艺文杂志 1:2,3 1936:5,6

  关于“聊斋” 曦微 文艺战线 3:8 1934

  读 “聊斋志异”书后 燕子 文艺战线 3:21-47 1934:8-

  48 1935:5

  “聊斋文集”的稿本及其价值 罗尔纲 大公报图书副刊 72 1935:3:28

  成都刘氏所藏写本“聊斋志

  异记” 林名均 人间世 22 1935:2

  记“聊斋志异”拾遗 陈荦 人间世 29 1935:6

  记“聊斋志异”拾遗 沧波 北平华北日报图书周刊 58-60 1935:12:9

  16

  23

  “聊斋志异”逸编籍 灵和 人间世 33 1935:8

  “聊斋”原稿在苏俄 颠公 国闻周刊 11:50 1934:12

  钞本“聊斋志异”跋 栾调甫 北平华北日报图书周刊 70 1936:3:2

  蒲留仙先生的全部遗著 刘阶平 国闻周刊 10:27 1933:7

  聊斋白话韵文引言 马立勋 新晨报副刊 1929:4:11-

  13

  读“醒世姻缘”传 周振甫 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 17 1933:3:4

  评“醒世姻缘传” 民犹 大公报文学副刊 309 1933:12:4

  读“儒林外史” 游国恩 觉悟 1924:1:18-

  3:4

  “儒林外史”对于后来有怎样的

  影响 吴文祺 文学百题 1935:7

  红楼梦” “水浒” “儒林外史”的

  奇辱 沈雁冰 学灯 1924:4:7

  “石头记”底风格与作者态度 俞平伯 学林 1:3 1921:11

  “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 蔡子民 晨报附刊 1922:2:21

  “红楼梦索隐”提要 王梦阮 中华小说界 1:6

  “饮水词”与“红楼”之关系及其

  文艺 陈铨 清华周刊 314 1924:5

  读“饮水词”联想到“红楼梦” 慎仪 天津益世报说苑 1937:3:16

  17

  各家关于“红楼梦”之解释的比

  较和批评 怡墅 南开双周 2:3 1928:10

  跋“红楼梦考证” 胡适 努力周报 1 1922

  评“胡适红楼梦考证” 黄乃 秋学衡 38 1925

  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 胡适 新月 1:1 1928:3

  “红楼梦”的本子问题质胡适之 容庚 北京大学研究所 5,6,9

  俞平伯先生 国学门周刊 11 1925:11,12

  后三十回的“红楼梦” 俞平伯 小说月报 13:7 1922:7

  后四十回的“红楼梦” 俞平伯 小说月报 13:7 1922:7

  高作后四十回底批评 俞平伯 小说月报 13:8 1922:8

  高鹗续作“红楼梦”之新发现 露明 文学周报 4 1927:8

  “兰墅文存”与“石头记” 奉宽 北大学生 1:4 1931:3

  “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的成

  书时代 大白 觉悟 1924:3:3

  “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均曹雪芹

  作 宋孔显 青年界 7:5 1935:5

  修正“红楼梦辨”的一楔子 平伯 语丝 11 1925:1

  “红楼梦辨”的修正 俞平伯 现代评论 9 1925:2

  关于“红楼梦” 俞平伯 京报副刊 1925:1:19

  给俞平伯先生的一封信(关于

  “红楼梦辨”) 延龄 京报副刊 1925:1:25

  答延龄先生的信 平伯 京报副刊 1925:1:29

  唐六如与林黛玉 俞平伯 学灯 1923:1:1

  “红楼梦”的地点问题 李玄伯 猛进 8 1925:4

  再论“红楼梦”及其地点 李玄伯 猛进 12

  再说“红楼梦”的地点问题 刘大杰 晨报副刊 1925:5:11

  “红楼梦”的地点问题并致俞君

  平伯 刘大杰 晨报副刊 1925:4:20

  “红楼梦”地点考 ?? 北平晨报艺圃 1936:4,5

  大观园源流辨 藏云 大公报文艺副刊 160 1935:7:14

  红楼杂谈(大观园在什刹海前海

  问题的讨论) 曼尼 北平华北日报咖啡座 623 1936:8:29

  “红楼梦”里重要问题的讨论及

  其艺术上的批评 刘大杰 晨报七周增刊 1926:10

  “红楼梦”新评 佩之 小说月报 11:67 1920:67

  “红楼梦”评 铁雪 北京益世报 1926:6:21

  7:1

  评“红楼梦” 余剑秋 小文章 1 1935:4

  “红楼梦”批评 李长之 清华周刊 39:17 1933:3-4

  “红楼梦”重要人物的分析 李辰冬 北平晨报学园 814 1935:5 :24

  28

  30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价值 李辰冬 国闻周报 11:47 1934:11

  48 12

  “红楼梦”的世界 李辰冬 北平晨报学园 774 1935:1:24

  775 25

  777 2:1

  “红楼梦辩证”的再认识 李辰冬 光明 3:1 1937:6

  论“红楼梦辩证”的认识 钱亚新 光明 3:3 1937:7

  “红楼梦”前三回结构的研究 虚白 青鹤 1:4 1933:1

  “红楼梦”结构研究 曾虚白 青鹤 1:4 1933:1

  “红楼梦”之结构 王家棫 光华大学半月刊 2:4 1933:11

  “红楼梦”的背景 王家棫 光华大学半月刊 2:6 1934:3

  “红楼梦”之思想 王家棫 光华大学半月刊 2:3 1933:11

  跋今本“红楼梦”第一回 素痴 大公报图书副刊 17 1934:3:10

  “红楼梦”大事年表 易俊元 益世报 1929: 4:14

  8:12

  “红楼梦”年月摘疑 蔡锦远 中国文季刊 1:1 1929:8

  关于“红楼梦” 樵隐 天津益杨报益智 1929:1:20

  22

  红楼说丛 萱慕 北平晨报艺圃 1937:1

  “红楼梦”里的西洋物质文明 昌群 贡献旬刊 3:2 1928:6

  “红楼梦”里性欲的描写 刘大杰 艺林 1819

  曹雪芹目中的“女性美” 淡厂 益世报 1929:6:16

  知识与红楼 平沙 觉悟 1924:4:27

  “红楼梦”之谜 韩待桁 文艺风景 1:2 1934:7

  曹雪芹写死 待桁 文学评论 1:1 1934:8

  谈红楼梦中的“早晚” 高寿庵 北平世界日报国语周刊 88 1934:5:27

  告研究“红楼梦”者 朱顼 学灯 1924:2:23

  读红楼梦剩语 王小隐 新中国(北京) 2 :4-8 1920:4-8

  “红楼梦偶说” 李真 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 18 1935:10:3

  王际真英译节本“红楼梦”述评 余生 大公报文学副刊 1929:6:17

  “镜花缘”与中国神话 沅君 语丝 54 1925

  海属“镜花缘”传说辩证 孙佳讯 青年界 4:4 1933:9

  关于“女儿国”的考证 张若谷 文学周报 228 1926:6

  “镜花缘”和妇女问题 陈望道 女青年月刊 13:3 1934:3

  台湾外纪与台湾外志考 黄典诚 厦门大学学报 7 1936:7

  “岐路灯”作者李绿园先生 董作宾 中原文化 1,2 1934:2

  “岐路灯”与河南方言 晴天 中原文化 5 1934:4

  “岐路灯”序 冯友兰 现代评论 6:135 1927:7

  “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的家世 李玄伯 猛进 22 1925:7

  关于“儿女英雄传” 孙楷第 北平图书馆馆刊 4:6 1930:12

  夏二铭与“野叟曝言” 孙楷第 大公报文副 165 1931:3:9

  谈“野叟曝言” 悍膂 太白 1:12 1935:3

  “野叟曝言”评议 焦木 北平晨报艺圃 1936:2:19

  21

  “绿野仙踪”的作者 辰伯 清华周刊 36:11 1931

  “万花楼” 郑振铎 文学周报 9:4 1929:12

  满译“樵史演义”解题 李德启 北平图书馆馆刊 7:2 1933:4

  “樵史演义”之发见 傅惜华 逸经 20 1936:12

  “樵史通俗演义” 孟森 天津益世报读书周刊 85 1937:1:23

  谈包公案 孙楷第 国语旬刊 1:8 1929:10

  包案孙谈赘语 魏建功 国语旬刊 1:8 1929:10

  包公传说 赵景深 青年界 3:5 1933:7

  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

  侠五义” 李家瑞 文学季刊 2 1934:4

  “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演变 胡适 现代评论 14:5

  与胡适之先生论“三侠五义”书 李玄伯 猛进 9 1925:5

  “江湖奇侠传”的评注缘起 于梦梅 通俗图书月刊 1,3 5-7

  1:6,10 1934:10

  12 1935:4

  “江湖奇侠传” 曹聚仁 通俗文化 2:3 1935:8

  “平闽十八洞”研究 叶国庆 厦门大学学报 3:1 1935:11

  “品花宝鉴”考证 赵景深 逸经 17 1936:11

  “花月痕”与其作者 魏子安 水 世界日报副刊 1928:8:2

  “花月痕”作者之思想 刘欧波 小说世界 12:13 1925:12

  “花月痕”作者 诚斋 北平晨报艺圃 1936:10:20

  “花月痕”漫谈 麦亭(日)作

  曦微译 文艺战线 3:12,13 1934

  “朱砂痣”的作者余治卢 冀野 文学(上海) 5:1 1935:7

  “官场现形记”之作者 颉刚 小说月报 15:6 1924:6

  “文明小史”(李伯元著) 寒峰 新小说 1:5 1935:6

  文芸阁云起轩词与吴趼人小说 陈友琴 文章 1 1935:4

  批评“九命奇冤” 正厂 学灯 1924:4:15

  评“九命奇冤” 许君 远晨报副刊 1924:12:8

  9

  “九命奇冤”的本事 罗尔纲 天津益世报史学 35 1936:8:16

  “九命奇冤”凶犯穿腮七档案之

  发现 罗尔纲 天津益世报史学 43 1936:12:6

  “上海游骖录” 阿英 人间世 32 1935:7

  拟重印“浮生六记”序 平伯 学灯 1923:10:29

  “浮生六记”佚稿辨伪 刘樊 国闻周报 14:6 1937:2

  “老残游记”考证 胡涤 中华月报 3:9,12 1935:9-

  4:2 1936:2

  “老残游记”考证补 胡涤 中华月报 4:4 1936:4

  “老残游记”考证 胡涤 中华月报 3:12 1935:12

  “老残游记”之作者 颉刚 小说月报 15:3 1924:3

  “老残游记”及其二集 赵景深 新小说 2:1 1935:7

  “老残游记”二集序 刘铁云 人间世 6,7 1934:6,7

  关于秋瑾的一部小说 阿英 人间世 27 1935:5

  关于秋瑾与“六月霜” 秋宗章 人间世 33 1935:8

  “秋鉴湖秘闻” 樵 北平晨报艺圃 1935:7:20

  22

  关于 “焚剑记”等(苏曼殊著) 柳无忌 语丝 140 1927:7

  林纾翻译的小说该给以怎样的

  估价 吴文祺 文学百题 1935:7

  庚子事变在小说上的反映 阿英 文学(上海) 5:2 1935:8

  丁未年小说界发行书目调查表 觉我 小说林 9 1908:1

  绣象小说(李伯之编) 毕树棠 文学(上海) 5:1 1935:7

  小说新潮栏宣言 小说月报 11:1 1920:1

  中国之下等小说 刘复 太平洋 1:11 1919:4

  今日中国之小说界 志希 新潮 1:1 1919:1

  最近的中国小说 王统照 星海 1 1924:8

  论记叙文中作者的地位并

  评现今小说界的文学 丏尊 立达季刊 1:1 1925:6

  现代小说所经过的路 郁达夫 现代 1:2 1932:6

  现代中国小说中之几种倾由 稚吾中山 文化教育馆季刊 3:3 1936

  一九三六年的小说创作 立波 光明 2:2 1936:12

  连环图画小说 茅盾 文学月报 5,6 1932

  谈连环图画故事 美 读书生活 1:1 1934:11

  中西小说的比较观 李竹年讲

  苏宪隆等笔记 国师月刊 5:5 1936:6

  中国小说西文译本选录 读书月刊(北平图书馆) 1:12 1935:9

1 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nilupar2002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译文: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152文言文《沈沌子多忧》的翻译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

2 《陈情表》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臣密言: 臣以险衅(xi n),夙(su)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xian)兄弟,门衰祚(zuo)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j i)功强(qia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qiong qiong)孑(jie)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an)马。猥(谦词)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u) 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i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o),宠命优渥(wo),岂敢盘桓(h uan),有所希翼。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呼吸微弱,生命已是危险短暂,早晨不能预料晚上。我没有祖母,无法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无法来了结余生。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一心一意不忍弃她而远行。翻译 臣李密上奏; 我因为命运坎坷,幼时就遭遇不幸。

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抛下我去了;过了四年,舅舅强迫我母亲改嫁。祖母刘氏可怜我孤单体弱,亲自抚养我。

我幼年时身体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门庭冷落,福分浅薄,年纪很大才有了儿子。

外面没有关系较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相慰。

而祖母早就缠绕着疾病,经常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不 曾停止和离开过。

等到侍奉圣明的当朝,我沐浴在清明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有太守臣子逵,访察并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剌史臣荣举荐我为秀才。

我因为侍奉祖母无人,辞谢没去就职。皇上的诏书特地下达,授予我郎中的官职,不久又蒙朝廷赐国恩,任命我洗马的职务。

我凭着微贱的身份,居然担当侍奉东宫太子的职务,这不是我掉脑袋所能报答的。我用表章上奏,辞谢不去就职。

现在诏书急切严厉,责备我逃避职守,轻慢皇命;郡县长官逼迫我,催我上路;州官也上门来催,比星火还急。我想遵奉诏书赶快上任,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而想暂且曲从个人私情,却申诉又得不到许可。

我的处境,实在是狼狈不堪。 我恭敬想,圣明的朝代用孝道来治理天下,凡是故臣遗老,尚且受到怜悯供养,何况我孤单困苦,特别是更严重。

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蜀国的郎署里做过官,本来希望官职显达,并不敢炫耀什么名声气节。现在我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最低微最鄙陋,过分地蒙受皇帝提拔,恩宠如此优厚,哪里敢犹疑,另有什么企望呢?只是因为祖母好像太阳迫近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尽臣子的节操为陛下服务的日子还长。

而报答祖母的日子却很短了。乌鸦尚有反哺的私情,恳求皇上让我为祖母养老送终。

我的辛酸苦楚,不只蜀地的人士和二州的剌史所看见、明了,连天地神灵也确实都看得清楚。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听从我微小的心愿,或许祖母可以侥幸,确保了结她的余年。

我活着会拼命效劳,死后也要结草报恩。我满怀犬马恐惧之情,恭恭敬敬地呈上这份陈情表让皇上知道。

赏析 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主旨是为了奉养祖母而请求批准他不任官职。

文中叙述了作者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的种种困境和祖母对自己准他不任官职。文中叙述了作者幼年的不幸遭遇、家庭的种种困境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委婉地说明了自己多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本文自始至终以“孝”字贯穿全篇,这同当时晋武帝以“孝”作为治理天下的纲领十分吻合,所以这篇奏表深深地打动了武帝,不仅同意了他的请求,而且赐给他奴婢二人,还让郡县供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本文排偶句的运用极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简洁练达,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例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废离的深情形容得淋漓尽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李密进退两难的无奈,。

3 文言文翻译

与方正学书[1]·王叔英 仆于执事别十余年[2],其间情慕之浅深[3],书问之达否④,曰事之细者耳[5],姑置之不足道也。

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6]。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7]。

侧闻被召[8],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9]。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10]。如子房之于高祖[11],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12],未能自用其才者也。

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13],高粗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14],不可得而间[15];信如平、勃[16],不可得而非[17];任如萧、曹[18],不可得而夺[19]。

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20],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21]。

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22],上追尧、舜[23],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24],亦非子房、贾谊可伦[25]。

真所谓明良相逢[26],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

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27],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

如夏时、周冕之类[28],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29],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

从之易 乐其利,从之难 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30],贵乎得时措之宜也[31]。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话心者非一日矣[32],措之犹反掌耳[33],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思者千虑,必有一得。

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34]。

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35]。注释: [1]方正学——即方孝孺(1357—1402),明初著名学者,字希直一字希古,守海(今浙江省宁海县)人。

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侍讲,进侍讲学士,文学博士,深得惠帝信任,于国家大政,多所建议。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后,方孝孺被执不屈,遂被杀,并灭九族。

“正学”是他的书斋的名称,学者称他为“正学先生”。著作有《逊志斋集》。

[2]仆——自称谦词。 执事——对人的敬称。

[3]情慕——互相仰慕的感情。 [4]书问——书信。

达否——是否收到的意思。 [5]细——小。

[6]系——联系。 [7]与——参预,有关。

[8]侧闻——传闻。 [9]膺——接受。

[10]这两句意思是:大凡有治理天下的才学的人固然是难得的,但能善于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才学的人尤其难得。 [11]子房——张良,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士。

在佐高祖定天下的过程中,屡出奇谋,深得信任,后被封为留侯。 [12]贾谊——汉文帝时人,善文学,文帝召为博士,深得信任,一年之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为文帝出谋划策改革制度,因躁进遭大臣疑忌,加以毁谤,被文帝疏远,先后出为长沙王、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三十三岁。

[13]未尝不中——没有不符合实际的。意即正确合用。

中,中的。 [14]樊——樊哙,刘邦的猛将,吕后之妹女媭的丈夫,与刘邦为连襟。

郦——郦食其,刘邦的谋士。 [15]间——离间。

[16]平——陈平,刘邦的主要谋臣,常出奇计,建立大功,深受刘邦信任,封曲逆侯,后任丞相。 勃——周勃,刘邦的猛将,战功卓著,封绛侯,刘邦死前,曾委以“安刘”重任,后与陈平设谋诛诸吕,立汉文帝,任太尉、丞相。

[17]非——毁谤,指责。 [18]任——信任。

萧——萧何,跟随刘邦起义,守关中,供给军需,技刘邦评为功劳第一,封酂侯,任丞相、相国,地位为百官之最尊。 曹——曹参,随刘邦起义,攻城战野,功最多,封为平阳侯,继萧何任相国。

[19]夺——夺去信任。 [20]未能——未能用其才的意思。

易言——轻易上言的意思。 [21]绛灌之属——绛,即绛侯周勃。

灌,灌婴,刘邦的大将,因功封颍阴侯,文帝时继周勃任丞相。短之——说他坏话。

[22]圣天子——指惠帝。 [23]尧舜——均为传说中的上古圣王。

[24]皋——皋陶(姚yáo),传说中的舜的贤臣,狱官之长。 夔(葵kuí)——人名,传说中的舜的贤臣,乐官之长。

方——比。 [25]伦——相等。

[26]明良——明君良臣。 [27]致——导致。

斯民——人民的意思。 唐虞——即尧、舜,因尧又称陶唐氏,舜又称有虞氏。

雍熙——和乐光明的意思。 [28]夏时——夏历,即今俗称的“阴历”。

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夏民族聚居地所用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后,历代相沿,以迄于清,民国后始改为“阳历”。 周冕——指周代的服饰。

[29]井田——一种奴隶主身族的土地制度。孟子曾描绘过这种制度:“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封建——这里是指“封土地,建诸侯”,是奴隶制时代的分封制度,不是通常所说的“封建社会”的意思。 [30]用世——此处指治理国家。

[31]时措之宜——因时制宜的意思。 [32]研诸虑而藏。

4 古文翻译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参考译文]

野地蔓草多又长,团团露珠落叶上。有个漂亮好姑娘,眉清目秀好模样。不期路上碰见她,合我心愿真舒畅。

[题解]

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

[注释]

1、蔓草:蔓生的草。零:落。漙(团tuán):凝聚成水珠。

2、扬:明。“清”、“扬”都是形容目的美。婉:读为“睕(晚wǎn)”,目大貌。《毛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3、邂逅(谢后xiì hòu):爱悦。亦作“不期而遇”解。遇: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

5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杨氏之子》

柳宗元作《哀溺》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蔽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注释

①永之氓:永州的老百姓

②中济:船渡到了河中间

③不能寻常:指游得不远

6 文言文王览手足情 的翻译

原文

晋王览,母挞其异母兄祥,览辄流涕抱持。母虐使祥及祥妻,览与妻亦趋共之。祥渐有时誉,母疾之,乃酖祥。览知,取酒争饮,母遽覆酒,遂感悟。吕虔有佩刀,相其文,佩者至三公。虔与祥,祥以授览,后果九代公卿。

许止净曰,祥览二人,颇与卫公子伋寿相类。惟彼则均不得其死,此则富贵寿考,声施烂焉,则有幸有不幸也。而彼朱氏者,徒以我执太甚,爱其子反以伤其心,贻恶名于后世,亦太愚哉。

白话解释

晋朝时候有个著名友悌的人,姓王名览。他的母亲打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叫王祥的时候,王览每每流着眼泪抱着哥哥。他的母亲虐待使唤王祥和王祥的妻子,王览同他的妻子也一定赶去同做。后来王祥在社会上渐渐地有了名誉。王览的母亲很妒忌他,就用毒酒要害死他。王览知道了,就拿了药酒来抢着喝。他的母亲就忙忙把药酒夺来倒在地上。(因为这一件事)他母亲的心里也就感悟了。当时吕虔有把佩刀,看佩刀上面刻着的字,(写的是)带了这佩刀的人,做官可以做到三公。吕虔就把这佩刀送给王祥了。王祥拿来给了弟弟。果然后代的子孙做公卿大官的有九代。

许止净说:“王祥、王览二人,与卫宣公的两个儿子伋和寿(的关系)十分类似。只有像他们这样做,否则不得好死。这样才能富贵长寿到老,声誉传扬昭显。那么他们有幸运之处,也有不幸的地方了。然而那个朱氏,只因为一己之私的偏见太厉害了,爱她的儿子反而因此伤了他的心,在后世留下恶劣的名声,也太愚蠢了。”

7 文言文的翻译

原 文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土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土,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土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

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日: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译 文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

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

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

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

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

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层身手。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

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

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

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

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卓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默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

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

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胪,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

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

  公元前222年,秦国大将王翦平定了楚之江南之地,俘获江南之地越族首领。在江南设置会稽郡。之后在向南挺进。然而,王翦虽有60万大军之众,不料却在五岭一带遭到越人的重创。王翦为了保存自己的名声,下令班师回朝。

  宫里 王翦跟秦国的最高的统帅谈起了他此次出征的感受。越人的战斗的那种的精神,对于生命的执著,深深地印在了秦军将领的心里。

  这些跟他的另一位爱将蒙恬所说的一样。

  始皇帝不明白,为什么这些胡人、越人比东方六国更难对付。他们强悍、无畏、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们就继续战斗。

  始皇帝下定决心,在解决完东方六国的问题之后,一定要解决南越和北胡的问题。以期一劳永逸。公元前221年,始皇帝完成了统一东方六国的大业,群臣请始皇帝上尊号,以章显秦国帝王伟业尊容。在众人的建议下,始皇帝将古代君王的名号合并有加以改变,遂有传之千古的‘秦始皇帝’希望传之千世万世。

  然而,始皇帝始料未及的是,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一场夺嫡之争。早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首当其冲的还是兵权。

  术士侯公和卢生、被公子扶苏推荐为始皇帝服务,但是,让扶苏意想不到的是,这两个人作的一件事情。二人相始皇帝进献了一本书——《录图书》。二人称此书是二人在蓬莱仙山据周文王的《易》书演化而来,可知前五百年、后五百年故事。可知兴废、可知祸福。始皇帝奇之,问于二人,二人战战兢兢不敢说,在始皇帝的劝说下,二人说出了书中的一句话:亡秦者,必胡也。始皇帝问‘胡’怎解。俩人见赵高在侧。慌忙说这是天机。始皇帝必须自己领悟。始皇帝遂不追究二人。宣室,始皇帝召集一帮文臣武将议论此事。谁也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众人纷纷把矛盾的推向了问题的关键,北胡和南越的问题上。而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谁来为帅,谁来掌兵。始皇帝天生猜忌的性格使得当场虽然决定了出兵。但是掌兵的大任。始皇帝没有立即决定。他要去找一个人。始皇帝将问题抛给了蒙毅,希望蒙毅能为他解答。蒙医问为什么陛下要将这样天大的问题交给一个下臣解决。始皇帝告诉他他心目中最想说出来的一句话。就是它百年之后大秦帝国的后继之君究竟谁是他的心目中的最佳之选。面对不可一世的帝国君王。蒙毅被感动了,但是蒙毅毕竟是蒙骜的孙子,蒙武的儿子,出奇地冷静。他异常可观的分析了秦国的形势。为了确保不知生变。蒙毅向始皇帝推荐了任嚣为南攻的主帅。

  蒙恬率所部北击匈奴。赵高的门生屠睢和赵佗为攻越主帅。

  屠睢效法秦国名将攻破东方六国时的战术,作战凶狠,希望一鼓而定,希望以武力服人。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战争的开始阶段,屠睢依靠强大的兵力上的优势,取得了不少的胜利,但是屠睢沉浸在杀人的快感中,但是,当时许多秦军的将领已经不再以杀人为乐,只要是真心实意地请降,大部分的将领都会同意。而且,屠睢杀得越人越多,仇恨他的越人就也越多,随着战争不断地进行,每攻下一个地方屠睢就要派兵驻守,当占领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时候,此消彼长,屠睢手中的兵士就越来越少了。而且,越人也改变了最开始同秦军硬碰的作战的方针,改为偷袭,夜袭,杀守卫,烧军营。毁道路,劫粮车。秦军不是陷入乏粮的窘境,就是陷入兵力的不足,虽然越人的攻击是零星的,不成气候的,但是越人积少成多,屠睢明白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他的大营已经被俞宋部族的人烧毁,屠睢也差点丧命。

  屠睢带一百余骑逃命。然而越人是不会放过这个杀人的魔王的。屠睢被越人追得无处可逃。最终被越人的矛射死,如同一只刺猬。秦始皇帝得到消息,不觉大怒,屠睢丧师辱国。奈何身死,始皇帝欲追究赵佗救援不利之罪。公子扶苏和众人劝解。始皇帝遂作罢。始皇帝诏副将军赵佗回咸阳述职。始皇帝见赵佗说的十分得法,心中不免对赵佗心有爱惜。眼见秦国的将军们一个个都是个大老粗。自己的后继之君若是有此人相辅佐。大秦的江山何愁不固阿!

  始皇帝问赵佗若是前次出师的问题提他解决能否愿意再次带兵攻越,赵佗素知始皇帝之秉性。赵佗想起了自己师傅任嚣的话。没有立刻答应始皇帝的话。

  为了扭转兵力不足、粮草供给的困难局面,公元前217年,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由于灵渠总长仅34公里,工程的劳动量不大,秦军很快就完成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珠江水系,秦军的粮饷能够络绎不绝地运到岭南为秦始皇完成岭南的统一大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公元前215年,始皇帝下令再次旌旗南指、攻伐百越。

  面对秦军的强大的攻势,西呕部落立刻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西呕部落的首领俞宋向来仗着部落的强大起伏邻近的部族,在任嚣和赵佗的攻击下,西呕部落已经退无可退。建赵佗和俞宋的女儿荔女邂逅。赵佗这样为俞宋开脱,显然是由私人的目的的。任嚣拒绝了赵佗的议。俞宋的女儿看上了赵佗,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和秦军和解。希望父亲能够亲自去秦军的大营去负荆请罪。求得秦军的谅解。可经过上次屠睢进军岭南时血腥的俞宋坚决的不同意。决心要跟秦军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秦军已经对西呕部落形成了合围之势。朝廷也派了钦差。此行要把俞宋的人头带回咸阳。荔女找到赵佗说,只要能放过自己的父亲一马。按照越族的习俗。自己将立刻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公子扶苏托人传话给任嚣和赵佗。希望俩人在岭南的战场上替他争一口气。有蒙恬在北,他们两人在南。大事可定。希望他们不要意气用事。以大局为重。公子扶苏、老师任嚣、朝廷来使、俞宋、俞宋的爱女荔枝的压力都在考验着赵佗。考验着他。

  赵佗受到了比战场上更大的压力。

  西呕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西部族归顺了秦朝,俞宋也没有真正的死去,因为,咸阳的来使是公子扶苏的家奴出身。在事情危急关头,咸阳来使挺身而出。因为,从岭南到咸阳,若是一路走去,无论是谁这人头若是稍加不注意肯定腐烂无疑,只要攻越的军队中没有人向外界传递消息的话,这事情等于就是死无对证。

  一个看似困难的问题,就这样轻易的被解决掉了。

  有了俞宋的加盟,平定西部越族的进展异常的顺利,而且,在赵佗的建议下,任嚣公开的宣称,大军尊重越人的习俗,只要肯归顺,一切都可以照旧。

  任嚣和赵佗兵不血刃的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许许多多的越族不落在俞宋的感召下纷纷前来归顺,声称愿意接受大秦、愿意奉始皇帝为天下至高无上之帝王。

  捷报传至咸阳,始皇帝也纳闷这个任嚣和赵佗为什么会折磨不费力气就平定了诸多的地方。

  面对雒越族的坚壁清野的态度。任嚣发誓要给雒越族好看。一定要血洗雒越族。

  并让士兵出去传话叫阵。俞宋提醒赵佗要忘了,这里可不是中原。越人可没有中原人士的那种温顺。赵佗恍然大悟。连忙去大营找任嚣,向其说不要滥杀以免后果不堪设想。任嚣哈哈大笑。赵佗纳闷问之。任嚣说自己何尝不知,若是雒越族人依旧坚壁清野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若是雒越族人能出来,便能与之谈判。赵佗方才明白过来,佩服大将军的心智。

  但是聪明的雒越族人,依旧不肯献身出来,这让任嚣和赵佗十分的头疼,找不到人就不为之降伏。

  俞宋自归秦之后,一直都像着为秦国立功以赎回自己杀死前任主帅的罪过,奈何,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和破雒越的良策,而且,越人久居南蛮,教化未开。当自己女儿慧眼识珠,爱上高大威猛的秦国将军赵佗的时候,俞宋也喜欢上了这位爱婿,虽然,越人没有中原人士的那些繁琐的礼仪。但是俞宋心中明白,自己虽然是部落的首领但是自己亲生的女儿就这一个,以后还真的要靠这个赵佗照顾自己的生活,所以帮他就是帮自己。赵佗和任嚣在想着破敌,俞宋也在想着破敌的法子。

  一天,俞宋劝解女儿让他跟赵佗和好,女儿口口声声死活不愿。俞宋无奈,只好作罢,俞宋随口说出,秦军面临的困境,谁料想女儿替大家解开了这个结。荔枝女想到了办法。赵佗的部将史定扮作越人潜入到了雒越人聚居的山林之中。

  英军帅气的史定将雒越族人慑服了。史定带领着小股的越人‘偷袭’秦军。抓获得秦军的士兵越来越多。雒越部族的首领要杀掉这些秦军的士卒,在史定的建议下,这些士卒没有被杀死,暂时被拘押起来,以被将来战事不利时,同秦军谈判的砝码!任嚣、赵佗、问俞宋和吕嘉岭南的方略。众人一致的意见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深入岭南的部队已经完成了预期的使命,可以向咸阳请示下一步的行动了。任嚣和赵佗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二人驰书向咸阳报告大捷讯息。并请示下一步的行动。不久,始皇帝诏命下来。在岭南陆梁之地设置桂林、南海、象郡,诏命任嚣为南海尉督帅岭南所有大秦之兵。赵佗在南海郡治择一县令之。辅佐任嚣。

湘女的出名,多半借助了那首《桃花江美人窝》的歌曲,还有那则湘夫人的传说。歌曲把湘女的漂亮渲染了一个够,传说则把湘女对感情的忠贞强化到一种极致。漂亮又多情,这样的女人谁能不向往呢?!

桃花江当然是泛指,指的是整一个湖南。到过了湖南的人,都觉得不冤枉,觉得《桃花江美人窝》那首歌很实在。湘女的漂亮是自然的、朴素的。她们都生得娇小玲珑,高乳、蜂腰、双腿修长。她们跟别处的女人最大的区别是皮肤都很好——我们那里形容女人的皮肤好不是说白皙,也不是娇嫩,而是说:水色子好。看一个女人漂亮不漂亮,眼睛不是最重要的,脸蛋不是最重要的,身段不是最重要的,水色子才是最重要的。水色子好了,就把整个人都带活了。带出了一种光泽,带出了一种韵味。

经过了桃花江浸润的湘女,水色子都好。

二十岁上下的湘女,水色子尤其好。水色子最好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了。

湘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不像广东人一样讲究实惠,也不像上海人一样追求英俊潇洒,她们更看重的是要有本事,要人好。她们看重的是人。她们当然也希望自己的男朋友能有钱,能长得高高大大、周周正正,风流倜傥,但是如果这些跟她们理想中的人不能和谐统一的时候,便宁可求其后者,而决不以外部的、物资的条件为最重要。她们在这件事上表现的是一种很清醒的理想主义者的态度。她们都很有眼光。

她们一旦爱上了一个人,便会一往无前义无返顾地倾心相爱。她们表达爱情的方式往往很婉转,很别致,一般不会太直露。常用的套路是跟男朋友借书,两天一本,一天一本,有时甚至一天两本。她们借书当然不是为了读,而是一种借口,一种仪式。到了一定的时候,还书时就会在书本上夹上一张粉红色的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或是自己构思的,如:“喜欢湛蓝的天,真愿自己化作一朵白云,去点缀天的蓝。”或是直接抄的一首爱情诗:“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字很娟秀,语意缠绵,令人感动。除了借书,还有很多传达爱情的信息的方式,比如织个“心”型香袋,或是织件毛衣,压在心上人的枕头底下,或是在火候上买了票邀了一起去听一场梁祝音乐会,在乡下,则还有唱情歌、抛绣球、送绣花鞋垫等等形式。我有一个朋友,从工厂上了大学以后,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封信,信里永远是一张洁白的、带暗影花纹的、精美的信笺,不着一字。读了三年书,接了三十六封信,集成了一小扎。三十六页空白的信笺让他费了三年的心思,也没有猜出这位暗恋他的妹子是谁。直到学成归厂,一位女工邀他到工厂后面的松树林里散步,从提袋里拿出一扎洁白带暗影花纹的信笺,才使他惊喜地明白过来,立即成就了一桩好事。

湘女似乎天生地具有一种素质,能把从暗恋到初恋的这段过程处理得很有情趣,很有色彩,能给你的后半辈子带来无穷回味。这种素质的形成,大约跟湖南的地理环境是很有关系的。湖南多青山,多绿水。每条溪水都要流经无数座山头,曲曲折折,逶迤蜿蜒,说不尽的缠绵绯恻。

前人说:女人是水做的。

湘女多情,却十分地要面子。她们主动追求了男人,可是男人不能说。说了绝对会跟你翻脸。她们会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下的钱都拿出来,买好东西给男的吃,买好衣服给男的穿。男的买了一条50块钱的镀金项链送给她,她会报称500块的价值到处跟女友去炫耀,然后会以真正十倍二十倍的东西去回报男的。她们也常常会在男的面前抱怨,自己的衣服不如人,自己的鞋袜不如人,自己口红不如人,然而如果男的一咬牙把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只挎包送给她,她又会心痛地用双拳捶打男人的前胸,恼他花这样的冤枉钱做什么。男友谈定,隔三岔五地带了回去见父母,是必不可免的礼数。每次动身的前一两天,妹子就把大包小包的礼物准备好了。回到家,进门叫一声“爸”,叫一声“妈”,抢先说明礼物是男朋友买了来看望双亲的。如果父母亲夸一声未来呐�觯��秃苈�懔恕T偃绻�舯诹诰釉藜妇渑�龆�裥裕�蔷透�窍驳靡�吒枇恕K�堑囊磺懈冻觯��木褪堑玫秸庵只乇ā

生活对她们的回报却常有不公平。说不定什么时候,男人的心起了变化,不再爱自己的女人了。男人提出离婚的要求让女人大吃一惊。震怒中的女人,却表现得无比的平静。她们并不问什么原因——事情到了这一步,还用得着问原因么!她们只是冷冷地吐出两个字:“不离!”——“为什么不离!”——“不为什么!反正是不离!打死我也不离!”——把话说得这么绝,男人没有办法了,事情只好拖下来。然而女人却留了心,明察暗访,访到了男人在外面的相好。一天,做好满桌饭菜,把那另一个女人请到了家里,一夜长谈,半哭半诉,情理相攻,用一颗女人的心融化了另一颗女人的心。反过来两个女人联手劝说男人,让他回心转意,保全名节。当然也有另外的例子。面对男人的离婚要求,女人横心不理。这时候变得愚蠢了的男人以为用钱可以打动女人的心,标出了很高的价格作为交换条件。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甚至有五十万块钱再搭一套房子的。他们不知道,价钱出得越高,越伤女人的心。女人心里想的是,我一辈子的感情,你就是这样对待的么!一横心,反正是两个字:不离!她们心里想的是:我就是不离婚,看你有什么办法!更绝的就还会想: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拖也要拖死你!

一些人家真的就这样拖下来了。

哦,湘女多情。是不是爱得至深,恨得也至深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4091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