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周末,一觉醒来已是九点。有心逃离这不甘寂寞的烈日,遂驱车前往百里山水画廊。
沿途,时而是青翠欲滴的山岭,时而是奇特的岩溶地貌。想抓拍群山缝隙里可爱的白云,无奈车速太快,手又笨拙,转瞬间就让它们溜了过去。
抵达治愈系的滴水壶景区,这个世外桃源“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景区内植被丰富苍翠,在其中悠然踱步穿梭,享受着从叶缝里影影绰绰透出的日光。
站在别致的木桥上,向荡漾在水面的粼粼波光羞答答地抛了个媚眼。微风吹皱的湖面上,时不时飞来几只悠哉悠哉的小鸟儿。涟漪儿与飘落的叶儿暧昧不清,呢喃间却乱入了一只前来栖息的昆虫儿。陌上花开,又是一场蝶恋花的邂逅。悄然走进绽放的风景里,让思绪在七月魔幻蓝的天色下任意飘散。
沿着躺在绿荫下的阶梯向上攀登,在映入眼帘的莲花洞前驻足停留,这是滴水壶风景区内的一个溶洞。佩戴好了安全帽,朝着洞口撅脸敬了个军礼,踩着脚下溪水流淌的岩石路,迎着洞内扑面而来的凉意,便开启了溶洞探索之旅。
“嶙峋怪石高玲珑”。镶嵌在山洞里的岩石常年被溪水滋润得滑溜溜的,每行进一步都“如履薄冰”。为了照明,洞内安装了色彩斑斓的灯泡,虽是人工而为,却不显刻意突兀,反倒是有溢彩流光之美感。
耳畔响起了风声、水波声与嬉笑声交织而成的乐章。寻觅而去,抵达了滴水壶瀑布。瀑布的上部较小,倾泻而下的水流好似从水壶中淌下,是而得名“滴水壶”。这里的水流清澈如同儿时记忆里的小溪,一眼就能看到水下的鹅卵石。而“旧忆就像一扇窗,推开了就再难合上”。就这样,徜徉在一幕幕泉涌而出的回忆片段里,心底的温暖在不经意间被点亮。
水畔,人们搭起了五颜六色的帐篷,祖国的花骨朵儿们不停歇地欢庆着他们的“泼水节”。小弟弟吵吵着说要看小鸭子,而小妹妹似乎对鸭子没什么兴致,只热衷于吹出一串串调皮的泡泡儿。童颜虽然已一去不复返,但尚存些许童心童趣,便也如脱兔般耍了起来。
活蹦乱跳了一阵子,体力过了“鼎盛期”,有些许疲乏了。泼了一把清凉的井水在脸上、胳膊上,舒爽惬意。粗旷的大树下歇息着好些游人,于是也挪了把椅子,找了一处地儿漫无目的地打发时间。
闭目凝神,安静闲适地聆听啾啾鸟鸣,碎碎风声,以及孩子们如黄莺般的盈盈笑语,或如大象般的哧哧呵呵。不知过了多久,“笑渐不闻声渐悄”。日光有些迷离了,原来是一日的时光竟匆匆而过了。
回程路上,困倦的双眼也如日光一般迷离,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竟也能沉沉睡去。大约,如此这般享受静谧时光,是对岁月最美的回应。悠悠岁月啊,唯愿你永远这般温柔安好。
1 关于画廊诗句
关于画廊诗句 1古诗中的画廊的诗有哪些
一首不差:命子 其三 陶渊明
放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相送 何逊
客心已百念,
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
浪白风初起。
昭君怨 何逊
昔闻白鹤弄。
已自轸离情。
今来昭君曲。
还悲秋草生。
石油诗 沈括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开元乐/三台 沈括
鹳鹊楼头日暖,蓬莱殿里花香。
草绿烟迷步辇,天高日近龙床。
开元乐/三台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
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开元乐/三台
按舞骊山影里,回銮渭水光中。
玉笛一天明月,翠华满陌东风。
开元乐/三台 沈括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
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菀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论诗 赵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论诗 赵翼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论诗 赵翼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初入武夷 李商隐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
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景阳井 李商隐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 岑参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2描写画廊的句子有哪些
1踏青吧,五月踏青,在大自然的画廊梦谷里,轻轻挽起春的流韵,在陶然中释放心灵、感悟自然、放逐人生。
2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3楼阁建筑精美,雕梁画栋,尤其是壁墙画廊中的砖雕图案,造型新颖,神奇多姿。
4当她徘徊于异国的寺院与画廊之中的时候,当她驰骋在平坦大道上的时候,她渴望跟一个聪颖睿智的女性为伴。
5这里欧洲一流名牌的专营店和画廊以及银座的老字号等鳞次栉比,飘溢着一种银座特有的气氛。
6她们陪着她穿过琳琅满目的画廊。
7是阆风艺术画廊追求的理念,也是选择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原则。希望每一件作品都能成为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元素,实践艺术的价值。
8三峡在长江上游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画廊。
9画廊的灯泡都充了气态的氖,这使得灯光五颜六色。
10温带雨林画廊。苔藓像布帘覆盖树林,灌木,蕨类装饰可可河和峡谷,一个温带雨林在华盛顿州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11当天,中国当代艺术家油画展在这个画廊开幕。
12拉萨市的雪域画廊,一学徒正在画唐卡
13沙漠的风景画廊。美国犹他州的干旱灾害造成湖面因沙漠的太阳之下烤晒而龟裂的底层。
14翰林画廊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参观指导,洽谈合作
15劳拉在一家时尚画廊找到了份美差。
3形容清江画廊的诗句是什么
1、八百里清江美画廊文/牟来田 现代置身于美丽的汪营漫步山地坡岭伫立家乡田园喜看清江两岸风光无限桃花岛上姑娘倩兴盛民宿花木艳佛宝峡各开心游游船穿水过山涧在风雨桥上稻花随风唱丰年仿佛让你嗅到了红茶莼菜的美味盈满心田吊脚楼上的灯光映衬着红灯笼一串又一串百姓大舞台歌声随风飘得很远很远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画卷八百里的沃土地八百里的好日子红火香甜2、长阳清江美如画作者:黄振新 现代造物神行云的妙笔挥毫泼墨在此勾勒了一条神秘的北纬30度接着他大写意皴笔出绵延的喀斯特细工笔点染了山青天蓝云白花红也许他被这杰作惊呆了下巴无意间打翻瑶池盛会上的仙露于是一幅八百里清江画廊。
便在这弯地弧上流淌和五湖四海的游客伴着这流淌的潋滟鳞波驾着龙船在烟雾迷蒙中漫游让旧时光随着船尾的水花流走在远照的灯影摇曳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古“长阳人”点燃的清江文明第一粒火种在船头的风雨潇潇中我们不由得去遥想廪君在称王的比武上和各部落是怎样公平进行的掷剑浮舟在汽笛和桨声中我们也仿佛听到向王天子吹奏的牛角号号召巴人开疆扩土然后船在第一个码头靠岸了我们迎着云雨穿越仙人寨在那雕廊画栋的吊脚楼木墙泥瓦上寻觅到青苔的迷踪然后在群猴的引领下叩拜阿弥陀佛情侣们则在盐水女神岩下叹惋感悟;凄美浪漫的萤火传说他们很肯定地说感悟到了盐水女和廪君温存软语时的耳鬓厮磨在返回的路上仍是单身的你也许会邂逅梦中牵肠的小伙和丫头你们将一起乘着唱晚的渔舟穿过古朴的牌楼,在岸边的古城里找到梦里的乡愁你们谈笑着品四道茶,砸苞谷酒然后或沐浴日月或润泽风雨在南曲悠扬水乳交融的巴风楚韵中高唱土家歌,欢跳巴山舞然后快乐的你们会在钟离山顶土家信仰的仙佛神像作证,抚摸三生石后将余生缠绵的爱情定格然后相拥远眺中武当那道音空灵的洞天福地以及那云蒸霞蔚的方山圣境你们一起在辉夜下将他们的美定格3、清江画廊作者:湖心亭 现代清江画廊碧绿的清江巨形的翡翠宁愿把纯洁和完美铺洒在深深的谷底山风掀起了裙裾轻浪鼓起了勇气舞动的绫缎炫耀着光泽柔情的琼浆荡漾着爱意江面辽阔而蜿曲群峰铺满着苍翠水鸟在低空翻飞夕阳在倾情点缀风朝前吹山往后退巨艇在画廊里穿行游人在清波里陶醉4、清江源放歌文/牟来田 现代是向王天子一只弯弯的牛角,吹出了一条曲曲拐拐的清江河。用甜美甘醇的河水,滋润了土家儿女红火火的生活。
是清江河畔一曲婉转动听的瓜调,造就了一首蜚声中外的优秀歌谣。用大山绵绵的柔情,表达了土苗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山如翡翠水似绸带,那是美丽迷人的清江。一片田畴一只渡船,那是妹娃艄公深情的吟唱。
卧龙吞江珠玉飞溅,那是气势磅礴的清江。一座土寨一棵水杉,那是武陵明珠大美利川。
唢呐声中腾起的袅袅炊烟,那是清江两岸温馨的家园。荡舟河里看到的幅幅画卷,怎不激起我对清江河的无限爱恋?5、清江画廊印象作者/张春林 现代碧水映青山天地展画卷渔翁驾舟勤撒网山重水复别有天江边耋耄钓日月船上艄公开笑谈八百里清江入梦来莫非穿梭在仙境品不够美味清江银鱼流连忘返忘不了四道茶滋阴养肾味美香艳爱不够清江奇石千姿百态道不尽西兰卡普土家织锦五彩斑斓赏不够巴山舞美轮美奂名扬四海阅不尽百里清江风光如画如诗篇听不够四千多年巴国古人历史传奇演变哎——至今还分不清到底是仙人遗失在人间的一幅绝笔丹青亦或是误入了传说中的梦幻仙境。
4描写画廊的句子
历时,就想:“爱别人真是种享受。”
当我被爱时,就想:“被人爱真是种幸福!”但无论爱与被爱,都那么让人伤感,因为人心总是那么难测、欲壑总是那么事物对于她来说,都只能是擦肩而过。没有什么可以深入到她的内心深处。
就像一朵颓废黯然的花,有着绝望的姿态却仰着一张天真的脸,对着所有的残忍和屈辱微笑。深深的墨绿色是没有眼泪的。
这样一朵永远开在黑暗之中的花不相信眼泪,也就注定一世孤独。 常常,在拥挤的人海中,感觉许多陌生人的延伸、声音、气味,混乱而嘈杂。
而静下来再去看,去听,去感难填,有了爱与被爱就有了感情旋涡里的挣扎,有了爱与被爱也就多了情感世。
约翰·高尔斯华绥生平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年——1933年),英国小说家、剧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867年8月 14日,高尔斯华绥出生于英国萨里金斯顿希尔。除他之外,他的父亲约翰和母亲布兰奇·贝利·巴特利特还有另外三个孩子。高尔斯华绥曾在伦敦附近的著名私立男子公学哈罗公学就读,因足球踢得好和善于越野赛跑,他在该校赢得了荣誉。而后,他进入牛津大学新学院攻读法理学,1889年他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二。1890年,他取得了律师资格,但他没有兴趣去积极从事法律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周游世界,部分原因是为了学习海洋法,部分原因是接受其父亲的力劝——逃避一桩不适当的爱情纠葛。在旅行期间,他首先遇到了约瑟夫·康拉德,此人以后成了他的朋友和文学导师。1895年,高尔斯华绥返回伦敦时,他和堂兄亚萨·高尔斯华绥的妻子艾达间的爱情有了发展。艾达和亚萨不和,但和高尔斯华绥倒是情投意合。在艾达的鼓励下,高尔斯华绥决心从事专业写作。
高尔斯华绥的父亲是一位带着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特征的道德家,也是高尔斯华绥的经济支柱,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同亲属之妻胡来,他不能让离婚和再婚之事发生。因此在他的堂兄1904年死去之前,高尔斯华绥同艾达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隐蔽状态。1905年,艾达和高尔斯华绥这对情人终成眷属。他们成婚的那一天正是前一年艾达和亚萨离婚的那一天。随着感情生活的稳定和事业的确立,高尔斯华绥便专心致力于写作和其他改革事业。财富有了独立,搞写作、耗时于自己所选择的工作,他就有了不考虑商业意义的自由,他一直过着英国中上流社会人士的富裕生活。除了文学创作,他还花费时间,用文章和金钱来支持多种慈善事业。他支持资助的包括反对戏剧检查制度、废除牢房中的单独拘禁、不得虐待动物以及战争中禁用飞机。他特别关心“笔会”的工作,“笔会”是个国际性的作家组织,他本人是创始会员并担任了第一任会长。他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捐赠诺贝尔奖金,用于建立“笔会”信托基金。
高尔斯华绥几乎每年都要出游,他经常出访欧洲大陆和美国,奥地利是他最爱去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年事已高,不能服役,就将自己当时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战争机构,并在法国的一个医院里服务了将近6个月。战争结束后,高尔斯华绥继续过着写作和旅行的生活。
尽管拒绝了1917年授给他的爵士头衔,高尔斯华绥还是赢得了众多的荣誉。他拥有曼彻斯特大学(1927年)、剑桥大学(1930年)、牛津大学(1931年)、普林斯顿大学(1931年)的荣誉学位。1929年,他还获得过殊功勋位。
差不多在谢世前两年,高尔斯华绥的健康状况就开始恶化了,因为怕艾达焦心,几乎到病危时他才找医生看病。1932年,病情已不容再被忽视,脑瘤终于被诊断出来。高尔斯华绥未能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奖。1933年1月 31日,在颁奖后不到两个月,他就在汉普斯特德格洛夫洛奇与世长辞了。
二、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文学历程:
在他律师的父亲坚决要求下,高尔斯华绥学了法律,这样就使他从事文艺创作相对晚了一些。直到30岁时,他的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天涯海角》(1897年)才出版。尽管到了这个时候,而且又有他的未婚妻艾达和朋友约瑟夫·康拉德的鼓励帮助,但是发表《天涯海角》时,他还是用了约翰·辛约翰的笔名,其他几本书,包括最初的两部小说《乔斯林》(1898年)、《洛宾别墅》 (1900年),也是用的这个笔名。
高尔斯华绥开始写作时,深受伊凡·屠格涅夫和居伊·德·莫泊桑作品的鼓舞。爱德华·伽纳特对他的影响更为重要。伽纳特是名气不大的文学界人士,也是一位非常好的编辑。他是高尔斯华绥的朋友,也是其作品的评论人。他曾尽了很大努力,指出高尔斯华绥作品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小说《法利赛人岛》(1904年)是高尔斯华绥的第一件真正有创见的杰作,也是他头一回用自己的真名发表作品。小说里的主人公谢尔顿出身名门,他想通过帮助一个流浪汉使之变得有出息来实现自己的一个理想主义愿望。然而,与皮格马利翁神话相反,流浪者飘然离去,仍然固守原来的生活。这便使得谢尔顿醒悟了过来,而且也不能继续自己原来的那种生活了。
当高尔斯华绥小说创作开始取得成功的时候,艾达和爱德华·伽纳特开始力主其尝试戏剧创作。尽管高尔斯华绥表示不愿意,他的第一个剧本《银匣》还是在1906年由哈利·格兰维尔·巴克和J.E.韦德雷纳在宫廷剧院上演了。虽然这出戏被评论为有点情节化了,但总的来说观众还是很欢迎。这个剧本只不过是他很多成功的剧本中的第一个。当他的第二个戏剧《欢乐》(1907年)使人普遍感到失望时,他的描写劳资纠纷中互相冲突人物的剧本《斗争》(1909年)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抨击英国法制的剧本《正义》(1910年)对减少单独监禁犯人产生过作用。作为一个勤奋的作家,在三十多年里,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剧本以外,他还创作了很多其他戏剧,其中《忠诚》(1922年)是最受欢迎的,可被证明为是最好的一个。《忠诚》表达的主题是:一个为社会习俗包围了的人,应当去嘲弄习俗,而不是被习俗所恼——这是高尔斯华绥喜爱的主题,也与他自己对待爱情生活的态度很相像。《骗局》(1920年)和《脱逃》(1926年)也受到了好评,且具有明显的商业效果。
尽管在戏剧上取得了成功,但高尔斯华绥的声誉还是在于他的小说。使他成名的那本书是《有产业的人》(1906年),和第一个剧本同年出版。福尔赛之家是他落笔的中心。他的目的是要展示财产的破坏作用,表明僵硬固守社会习俗会产生令人惊愕的后果。他有力地将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的形象在镜子中亮出,指出它的弊端所在。在这本书里,索姆斯·福尔赛之妻艾琳,同丈夫堂侄女的未婚夫坠入了爱河。为了求得报复,索姆斯使男方在经济上破产,而不顾艾琳的热望让她固守原来的婚姻。他的情敌死后,索姆斯剩下的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其他方面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在《有产业的人》一书中介绍的其他家庭成员包括福尔赛家族之长——中产阶级坚定可靠的代表人物老裘利安,以及喜爱艺术而不喜欢经商、最后告别家庭的小裘利安。
《有产业的人》是福尔赛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一部。高尔斯华绥原先并没有打算写长篇家世小说,它的问世与其说是作者自己的意愿,倒不如说是出版公司促成的结果。在战后的几年里,对当时的人来说,传统世界失去的东西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多,高尔斯华绥在他作品里那些反应迟钝的中产阶级的品性中,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点。随着作者本身的成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变得丰满和真实可信,这同《有产业的人》中只有狭隘占有欲的索姆斯的情况有所不同。
高尔斯华绥第一个三部曲的后两本小说是《骑虎》(1920年)和《出让》 (1921年)。第二个三部曲《现代喜剧》包括《白猿》(1924年)、《银匙》(1926年)和《天鹅曲》(1928年)。《—章的结尾》(1934年)是他的第三个三部曲,把写作重心转到了查尔威尔之家,福尔赛之家则变为次要的了。这个三部曲由《姑娘在等待》(1931年)、《开花的荒漠》(1932年)和《在河上》(1933年)组成。人们对《一章的结尾》的评价远没有前两个三部曲高。
高尔斯华绥的声誉显然是建立在对福尔赛家史的描绘基础上。他的塑造福尔赛家族人物形象的作品不仅是讽刺文学,也是社会历史,作者极善于捕捉他那—代人的本质。随着他所依据的人物模特儿的演进,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明逼真,更富有情感。当高尔斯华绥在研究人的原动力时,他采取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而未试用20世纪初开始风行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回顾起来,他的研究方法虽然原理简单,但并未显得不妥。能够像高尔斯华绥那样将社会历史溶进小说使之成为多彩的艺术精品的作家是不多见的。
有关福尔赛之家的书只不过是高尔斯华绥文学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他的全集约有30卷。《庄园》(1907年)是《有产业的人》的续篇,这本书可能要算是福尔赛家世系列之外最好的了。在《贵族之家》(1911年)中,他嘲弄了上流社会,不过没有像对他更为熟悉的中流社会的讽刺那般成功。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乔治·萧伯纳那样的激进分子比起来,虽然高尔斯华绥更多地算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他对社会习俗也很不满。这一点从他的小说和戏剧里可以明显地看出。高尔斯华绥还写了很多文章和小册子,倡导他所信仰的各种事业。
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大,尽管他也亲身受到冲击。他将大战期间三本小说和一个剧本的全部稿费捐给了战争机构和退伍军人安置部门。战争时期,他的作品少了一些,这不仅是因为他对时局感到担忧,也因为他和他的夫人接受了军训,并于1916年至1917年的冬季在法国的一所军人医院里差不多工作了半年。在短期内,他还为残废军人编过一份期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拒绝接受爵士封号。
战后的十多年里,高尔斯华绥写了几个最受人欢迎、最为成功的剧本和大部分关于福尔赛的书。《一章的结尾》完成于他的生命尾声之际,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死后才出版。高尔斯华绥也写了一些有关文学和自己最喜爱的事业的文章。他爱游历,这个嗜好差不多持续到去世。1933年1月 31日,他在伦敦汉普斯特区自己的寓所中,为其生命画上了句号。
三、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瑞典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安德斯·奥斯特林:
一种孜孜不倦而又磊落认真的创作欲不断地鞭策着高尔斯华绥。总览他的写作生涯,似乎是发展得非常顺利。然而他当初选定文学事业却并不是毫无阻力、一蹴而就的。用英国人的俗话说,他生来口含银匙,也就是说家境富裕,在经济上全无后顾之忧。他曾就学于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选学法律,毕业后没有真正从业,却到世界各地广为周游。他28岁时受到一位女性朋友的敦促,开始尝试写作。但这在他来说仅仅是玩玩而已。绅士们对写作的行业仍然怀着与生俱来的偏见,他似乎也未能例外。他以约翰·辛约翰为笔名发表了最初的两个故事集。这位初涉文坛的试笔者待己很严苛,不久就把这两版的书统统收回了。直到他37岁时发表了《岛国的法利赛人》 (1904年),才真正开始了写作生涯。两年后《有产业的人》问世,初步奠定了他的声誉。这也是他的传世之作《福尔赛世家》的开篇。
在那部讽刺岛国法利赛人的小说里,高尔斯华绥日后作品的主要特征都已经初见端倪。小说描述一位英国绅士久居国外,淡忘了英国人传统的思想和感受方式,于是他严厉批评祖国的种种不是,他在英国火车车厢里邂逅逢迎的一个比利时流浪汉也在旁火上加油。结果这个外国人大大地影响了他的命运。当时高尔斯华绥本人也是刚刚归国的世界公民,他和萧伯纳一样,打算和旧式资本主义贵族社会大战一场。不过,那爱尔兰人主要是以机智为武器,而这位英国人则意在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想象。高尔斯华绥早期小说着力讽刺英国统治阶级的伪善自私,他后来的作品也继续发挥了这一主旨,只不过在各个作品中侧重有所不同罢了。他不倦地反对英国国民性中狭隘冷酷的方面。他坚持攻击社会罪恶,这表明他刻骨铭心地痛感世道不公。
他凭借着福尔赛这种人物类型,把矛头对准了上层中产阶级的富商,这些人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绅士地主,可是却一心地仰慕他们,并本能地把众所周知的严格、镇静、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的理想绅士作为效仿目标。他们特别小心地防范那些危险的感情,但仍然免不了有时偶尔会出些纰漏,让激情扰乱了他们的生活,让自由在财产本能的世界里抢占了一席之地。美——这里由伊琳代表——不肯与“有产业的人”共同生活,索米斯·福尔赛作为有产业的人,对她的态度愤恨不已。他最后几乎成了一个悲剧人物。这第一部福尔赛小说是写人性的杰作,扎实有力而又独立成篇。说不准高尔斯华绥是否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要给它写续集。不管怎样,待他再次着手写福尔赛时,已经事隔15年,世界大战的后果大大地改变了生活的远景。《有产业的人》得到了扩展,添加了《骑虎》(1920年)、《出租》(1921年)和两个作为插曲的短篇。至此《福尔赛世家》全部完成。但对该家族的青年一代人尚未作交代,高尔斯华绥觉得意犹未尽,接着写了结构完全相同的另一组三部曲《现代喜剧》,包括《白猿》(1924年),《银匙》(1926年)和《天鹅之歌》(1928年),及穿插其间的两个承前启后的短篇插曲。这两套三部曲是了不起的文学成就。小说家通过三代人的命运刻画了自己的时代,非常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说都是无比困难的题材。他的成就是英国文学中令人难忘的功绩,考虑到他作此尝试时欧洲大陆在这方面早有杰作在先,其努力可谓倍加可贵。
这部编年史式的小说的前景记述的是福尔赛家族的人的日常生活,是种种的个人际遇,冲突和生活悲喜剧。但在背景里可以看到历史事件的深色经纬线。每位读者都一定记得那一章——其中描述了索米斯和他的第二个妻子在一个阴沉沉的日子里站在海德公园围栏旁看维多利亚女王出殡,随后又简略地回顾了女王登基以来的这些年:“社会风气变了,习尚变了,人变得离猿猴更远了,上帝变成了财神——而财神爷被人捧得也自以为是上帝了。”在福尔赛系列小说中我们看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如何演变瓦解,直至我们的时代。第一组三部曲表现的是英国贵族与富豪融合的时期,描写了“绅士”观念的变化,这是急风暴雨之前的富人们的小阳秋。第二组三部曲被称作“喜剧”而不是“家族史”,描写一个新的英格兰的深刻危机,它面临的任务是把过去的废墟和战时的临时的兵营建设成将来的家园。人物的画廊丰富多彩,令人赞叹。强壮的生意人,任性的社交界女士,老派的三姑六姨,反叛的妙龄少女,出入俱乐部的绅士,以及政客,艺术家,儿童,甚至各种的狗——其中最后一项特别为高尔斯华绥所青睐——所有这形形色色的一切都在伦敦生活的全景图中出现,具体形象,栩栩如生。
一些情境重复出现,饶有趣味地记录了一个有某些特定遗传性格的家族命运中的兴衰波动。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高超卓异。起支配作用的则是社会生活的法则。
观察在这些小说中高尔斯华绥本人的观点如何逐渐演变,也是很有教益的。他最初激进地批评现存文化,后来评价事物时变得较为公允客观,最后采取了更自由化的纯人道主义观念。对此人们常举的例子是他对索米斯的处理。索米斯是个标准的民族类型,起先被大加讥刺,后来描写的笔触里有了些尊重,尽管作者似乎不情愿,这尊重却渐渐增加,最终化作了真正的同情。高尔斯华绥充分运用了这一同情,他对索米斯这个人物的全面刻画是福尔赛家族史及其后代人的喜剧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人们很容易记住《天鹅之歌》中近结尾处的一个精彩情节;老索米斯驱车到了西海岸他祖先住过的村庄,借助一张旧户籍地图找到了当年福尔赛农场的所在地,如今那里只剩一块石头标志旧址。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把他引到长满青草和金雀花的谷地。他迎着清新而猛烈的海风呼吸着,一时有些沉醉;他披上大衣,倚着岩石坐下陷入沉思。他的祖先可就是在这荒凉的土地上亲手建造了房舍他们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么他冥想着。先辈的英格兰在他眼前出现了,在那时的英格兰“用马驮运货物,很少有煤烟,烧的是泥炭和木柴,老婆永远不会离开你——也许因为她们办不到。”他坐了很久,沉湎在对于老家的种种感情中。“他的心被触动了,仿佛这荒凉地域的带盐味儿的独立精神仍然留在他的骨髓里。老乔里恩和他的父亲,以及其他叔叔们——难怪他们个个独立不羁,因为他们的血液里凝集着这地方的孤独和海边的空气,他们被这些渍腌得乖戾——不愿放弃,不能撒手,不肯死去。一时间他甚至似乎了解了自己。”
对于高尔斯华绥,索米斯成了静态的老英格兰的一个最后的代表。我们被告之说,他从不欺瞒,他的做派也许不堪忍受,但却是真实的.高尔斯华绥的写实主义以这种方式本份地向索米斯式的冷静平淡的尊严表示了敬意,而这一点被认为是他对人性评价的一个根本因素。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冷嘲的怠倦的放纵行为变得越来越摩登,这位编年史作家发现,过去不被自己赏识的若干特征其实或许正是英国能够御敌拒变的秘密之所在。总的说来,高尔斯华绥的后期小说浸透着自我辩护的爱国情绪。同样的感情也表露于他对家和自然的描写中,作者以更温情,更焦虑的诗意表达这些,带着保护某种注定要失去的珍贵物品的惋惜之情。这可能是旧房间,过去人们曾在那里盘桓,仿佛要永世延续下去。这也可能是一处英国花园,那儿九月的艳阳照耀着青铜色的榉林叶和百年的老杉木篱墙。
时间不容许我再这样详述高尔斯华绥的其他作品,虽然它们在质量上常常是可以和福尔赛系列媲美的。后者的长处只在于它的史诗规模。作者的重要的成熟人物尤其应在《庄园》 (1907年)、《友爱》(1901年)和《殷红的花朵》 (1913年)等作品中寻找。《庄园》描述乡间大宅生活,其中的本戴斯太太或许是高氏笔下最精致的女性形象。她是位完美的毫不做作的女性,经历着有限度的小悲剧。那些真正的高尚天性每每总是被这样的悲剧所纠缠,注定要被传统的枷锁拘束、甚至毁灭。《友爱》中以混有同情与讥讽的严谨笔触展示了一位社会良知的半吊子的牺牲者,一名审美家。他因伦敦无产者大众的苦难而感到不安,却不能采取断然步骤,将自己的利他主义冲动付诸行动。在这部小说中我们还见到了独具创意的老斯通先生,一个总是在夜空下无休止地独自的乌托邦梦想家,他实在是高氏笔下最令人难忘的类型之一。我们也不应忘记《殷红的花朵》,它可被称之为是由高明的乐师演出的一阙心理奏鸣曲,依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中的激情和忍从态度奏出种种变调。甚至在短篇小说中高尔斯华绥也常常能通过具有图画般直观效果的明暗对比引发读者的感情呼应。当浸透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叙述变得异常生动时,他能在短短几页中打动读者,比如他在《质量》中讲述那个德国鞋匠的朴实的经历时就是如此。那个短篇写的是优秀传统技艺如何在与廉价工业品竞争中绝望地挣扎。
高尔斯华绥的叙事艺术诉诸于教育和正义感,往往对当时的生活见解和思想习惯有所影响。他的剧作也是如此。它们经常直接地参与社会讨论并至少曾在一个领域——即英国的监狱管理——中引发了明确的变革。在他的剧作中,异常丰富的思想与高度的机智和技巧相结合,造成出色的剧场效果。剧中所体现的意愿倾向总是公正的并富于人情味。在《森林》 (1924年)中他揭示了冷酷的贪欲如何为了获取钱财而利用英国人的征服全球的英雄主义思想。《展览》 (1925年)则通过一个家庭悲剧表现了个人在新闻界面前的无能为力:报纸的野蛮的好奇心像一部耳聋的机器一样无节制地运转,甚至无法找到对其恶劣后果负责的人。
《忠诚》的题材有关荣誉:忠诚被检验,它在家庭、企业、职业和国家等不同的领域里的运作都一一受到不偏不倚的考察。这些和其他剧作的长处在于它们的逻辑结构和非常集中的行动,有时它们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诗情氛围。这里我特指的是《鸽子》(1912年)和《一点爱意》(1915年),尽管它们在舞台演出时并未大获成功。总的来说,虽然高尔斯华绥的剧本在艺术上比他的小说稍逊一筹,但它们同样明确地映证了他是多么强烈地执着于他早年对自由的向往,当年雪莱曾为那自由理想插上翅膀并点燃曙光的火焰。即使在高氏的比较冷静的作品中,他也是种种精神和物质的压迫的坚定反对者,是一个憎恨冷漠无情、要求公平行事的敏感的人。
在技巧方面屠格涅夫是他最早的老师之一。像那位迷人的俄国作家的作品一样,他的小说中也有一种明确的音乐美,能够抓住并保持人的隐秘的感情。他的直觉从不失误,以至他可以只稍作隐射或仅仅留下半个提示。还有他的独具特色的讽刺,甚至笔调也与其他作家不同。讽刺各不相同。有一大类是否定性的,有如是炉火早已熄灭的冷房间里窗户上的白霜。但也有一种亲近生活的讽刺,来自于热忱、关切和人情味。高尔斯华绥的讽刺就是这样。他的讽刺似乎面对罪恶的悲喜剧发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必然这样,是否有什么补救方式。高尔斯华绥有时甚至让自然参与关于人的种种讽刺戏剧,让风、云、花香和鸟语强调事件的苦痛或甜美。借助讽刺,他每每成功地唤起人们的心理想象,而这永远是理解和同情的最好的同盟。
高尔斯华绥曾把他的艺术座右铭归纳为和谐,匀称,均衡。这些表达了他的思想的天然特色,表达了一种精神追求。也许是因为太难于实现,这种理想如今常常被怀疑。这位诗人曾长久地严厉抨击典型的自立自足的绅士,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他本人无疑给古老的绅士观注入了新生命,使它与切近的人生及不被拘束的美感本能保持联系。艺术家高尔斯华绥身上得到充分发展的那些性情特征在英语中正是用与“绅士”同词根的“温文”一词表达的。这些特点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因而也是对我们的时代的文化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高尔斯华绥先生身体欠安,今天不能如其所愿来这里亲自领取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将由英国的代表克拉克·科尔部长代为领奖。
现在请部长阁下接受瑞典国王陛下颁给贵国著名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
四、评论界对约翰·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奖的反应:
并非各方面的人都能像诺贝尔奖委员会那样看待高尔斯华绥的作品。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正在为洞察人的原动力提供新的方法,像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吴尔夫这样的作家都在把小说创作的中心从外部客观世界转向内心主观世界。尽管事实上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现实主义确实表现了一种现代倾向,但他们还是认为他的直接叙事的作品已经过时了,差不多还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老套套。当高尔斯华绥获奖后7个星期多一点就与世长辞时,弗吉尼亚·吴尔夫便不客气地发表议论说:“那个自以为了不起的老顽固”死了。
吴尔夫认为高尔斯华绥同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之间的这一代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像吴尔夫这样突兀的人是极少数,但她的看法却有代表性。《新共和》周刊评论说,对高尔斯华绥的赞誉“来得太晚,以致没有什么时代意义了。有些作家不能及时被承认,日久天长,会为人所忘,高尔斯华绥先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那些比高尔斯华绥更多地亲身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伤的人,对高尔斯华绥作品中所描述的客厅势利行为以及因实利主义而造成的人类感情的麻木,并不感兴趣。人在战壕里,财产算不了什么。现代世界比起高尔斯华绥所描绘的那个世界,暴力更多而理性更少。《民族》周刊也认为:“他被同代人所淡忘……”
很少有人否认高尔斯华绥的成就,纵然有些人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要是能在他能力最强、声誉鼎盛之时授予就好了。高尔斯华绥的人道主义应予以承认,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他对慈善事业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他讲究传统和礼仪,这使得人们把他看作是文学界的领袖。他本人未曾去寻求这种领导位置,不过他乐意在他关心的问题上牵头出面。诺贝尔奖承认了这一社会事实,还是令人高兴的。
当时,并不是人们认为高尔斯华绥不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过去时代的人,很多评论者认为,如果诺贝尔奖早一点授给他或者现在授给其他某个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现实的作家,那就好了。
偶遇:不经意的相遇,或是一种浅浅的缘分。
艳遇:碰到美女或帅男,或留下一段风流史。
邂逅:不期而遇,或是男女一见钟情。
我喜欢偶遇,正如喜欢那样一份浅浅的缘分,淡淡的忧伤,微微的幸福,点点的开心;正如喜欢徐志摩的诗那样,含蓄淡雅,情意却一点点泛滥开来。偶遇就像我生命中的一束火花,常常星星点点的带给我一丝惊喜,带给我一份宁静,带给我些许安慰,带给我点点心动,带给我滴滴感动,带给我恍然如梦的醒悟。或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许多偶遇,它也犹如人生诸多的转角,转个弯前面又会是另一番风景。
我翻阅了一下自己的记忆,小时候的很多东西都记不得了,那次小小的偶遇还有着一些模糊的印记。那是一个暖冬的午后,外公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休息,我在旁边玩耍。阳光暖暖的打在外公的身上,照着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显得冬日格外的温暖。外公不知是累了,还是太享受这阳光,竟然不知觉的睡着了。我不禁窃喜,因为我终于有机会可以翻上楼顶去玩耍了。以前的老房子全是用木头柱子搭的架子,外围四周用泥砖砌起来的。那时候的木头柱子特别粗壮,所以是用来做顶梁柱的,也是用来做墙柱的,每一面墙都有两根柱子撑着,柱子与柱子之间是用木板构建的木墙,用来分隔每个房间。上面有半层也是用木板搭建成的平台,上面可以放很多不常用的东西,挨着墙面处有一个是用木头搭建起来的楼梯。看到楼梯我顿时喜笑颜开,如小兔子样,一蹦一爬的上了楼顶。我一直很好奇上面是否有藏了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许是外公担心我从上面摔下来,所以从来不准许我上去。楼上有些许暗,光线没有楼下好,我刚开始的兴奋马上减半,但还是不甘心似的非要找着一些宝贝。翻找了一圈仍无收获,正要离开时眼角的余光弊见角落处有一堆东西,还用黑布盖着。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跑过去,黑布一掀,顿时傻眼了,全是书,堆放的很整齐。我一本一本的翻看着,有很早以前的那种插画版的小人书,有短篇小说,有以前的课本,还有一些我看不懂的书,接着我找到一本没有封面的散文集。大致看了一下被朱自清的文字给吸引。继而就把我喜欢的小人书连同那本散文集一起收为我的囊中之物。虽然后来被外公骂了,不过还是很开心,得知那些书籍是舅舅的宝贝,便软磨硬泡央求舅舅把书给了我。回家以后,任性贪玩,书大部分都扔掉了,却唯独没有扔掉那一本散文杂记。
记不清楚杂记里面的具体内容,朱自清的名字却从此深深的刻印在我的心里了。他的文字就如他的名字一样,朴素、清新、自然、淡雅、幽美,有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副山水画廊,让人忍不住想要接近;有时候给人感觉像是一个世外桃源,纯洁的让人不舍得离开。从那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细腻柔软的文字,看见它们犹如看到了自己的每个小细胞在跳动。之所以能有这次偶遇也是起缘于我的外公。
我跟外公相处的时间很少,记忆里最深的就是这一次连同散文杂记的偶遇吧。外公会写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每逢过年过节就会有很多人来找他帮忙写对联。后来直到外公去世,我都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他给我留下所剩不多的痕迹就这样慢慢在我心中淡去,只是偶尔还会梦到我偷偷的爬楼梯,梦到外公贴在墙上的对联。
时间如梭,光阴如箭,一个人在外面的日子久了就会特别想家。哪怕你早已成家,哪怕你早已适应在外的工作与生活,年龄越是增长越是深深的想念。我不敢打电话,每每电话接通的那一刻自己不知道要讲什么,所以急急的又挂掉。年少离家,心里有太多的叛逆。
又一次偶遇是在网络上,我们互不认识,或许只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压力,能有个可以胡乱说话的人。从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无拘无束;从开始的戒心到后来的坦诚;最后意外发现我们竟然来自同一个地方,变成浓浓乡情。有人说网络虚拟无真实,我却一直相信只要自己心态端正,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每一分相识都来自不易,每一分相处更来自不易,渐渐地习惯他们的亲切感,仿佛又置身于儿时的家中。闲时,我可以冲着他们像妹妹那般撒娇;忙时,我们可以很久都不联系却不影响昔日的纯真;开心时,我们相互调侃,言语嬉戏;难过时,相互鼓励与安慰。这样一份情感,真实的生活中又能碰到多少?偶遇不过是为生活增添了色彩,增添了更多活力与信心。
除了有着浓浓乡情的哥哥,还有一个从未相识的黑老师。虽说从未相识,感觉却早已认识许久许久,有着似曾相似的感觉。一个偶然的机会是通过文字交流,每一个文字都能代表它独特的情感,内心的真实。或许缘起于文字,通过文字渐渐了解自己不曾在意的一面。文字的美就像它自身一样,欲语还休,无法用言语来真切的表达,只能会其意。有时会因为这样美的文字而达到共鸣,甚至有了默契。
我记得黑老师曾说过:他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每次都会给自己定个目标,每个月必须看书6本。他的这份坚持影响到了我,让我想起我儿时的终极目标:在落地玻璃窗前,阳光一泻而下,一张靠椅,一个茶几,一杯咖啡,一本散文杂记。我可以懒懒的躺在靠椅的怀抱,享受着阳光暖暖的抚摸,享用着浓浓香的咖啡,啃着散文里极具柔情的美文。我似乎早已经忘却,这个我曾经最喜欢的场景。我决定向黑老师学习,重新拾起我看书的日子。把那些两年前本该看完的书好好的看一番。不为别的,只为给平淡无奇的生活添上一点感动;只为给自己内心增加一抹阳光;只为给自己的喜欢,找到多一点柔美;只为给自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生活不应该只是将就,除了工作,除了油盐酱醋,还有诗情画意。
点点滴滴的偶遇,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总会有着不一样的际遇。我喜欢这样的偶遇,也享受这样的偶遇,更感谢这样的偶遇。在生活的继续里,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偶遇,或浅,或深;或转瞬即逝,或日久岁长;或忘怀,或惦念。它就像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碎片,偶尔激起生命当中的小浪花。
戈壁驮铃传几世,绿洲湖水润平郊。
天山牧场牛羊盛,塞外胡杨品貌皎。
美味葡萄种类绚,丰饶煤气造福高。
马儿嬉戏天湖水,手鼓丝弦伴酒肴。
新疆,一个遥远且美丽的地方,似乎只能在诗中神往,在旅游者的心得中流连。有人说,此生必须去一趟新疆,而我把第一次交给了一汽-大众揽巡,跟着它,感受着天山的神秘,西域风情的迷离。更重要的,在这场奔赴远方的旅程中,因为揽巡,让旅途变得惬意且舒心,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夏天”。
说起远途,我们总是惧怕途中的风雨,惧怕在欣赏美景中的各种不确定,惧怕一不小心误入迷途不返,比如这次将要穿越壮美险峻的伊昭公路。而一辆好车,能让你拥有这份勇敢和坦然,让旅途充满惊喜而没有一丝惊吓。
伊昭公路,起于北起伊宁市的伊犁河二桥,南至昭苏县城,122公里的全长,穿越乌孙山,海拔的起伏中,感受四季的变化,它是集多彩美景于一体的“限时”画廊——沿途广袤的山地草原、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美丽的薰衣草和油菜花、积雪的山峰和险峻的悬崖峭壁……多样景观,每一刻都带给你美轮美奂的变化。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弓月道"的一段,素有“小独库”之称。
尽管伊昭公路纵贯伊犁河谷这片风光旖旎的绿洲,但自驾前行并不轻松。大多数路段修建于悬崖陡坡之上,可以说是由无数个360°悬崖大转弯的险峻盘山路组成,其中蕴藏着37公里的天险。关键天气变化比较频繁,有时眼前还是晴空万里,走着走着就迎来大雪、冰雹或暴雨。
尤其是在海拔3000多米,穿越安格列特达坂的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悬崖大转弯,外加迷雾与大雨的加持,感官的震撼和刺激,如果不是揽巡这样一辆硬核大五座SUV,真的会变成惊吓。
更加硬朗野性,奔牛式前脸、肌肉雕刻造型车身、垂岩式尾部尽显硬核美学,这样的充满力量感的外型,让你有足够的勇气,去征服伊昭公路险峻与多变。
揽巡搭载了第三代EA888发动机,动系统方面匹配的 7 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最大功率为162kw以及峰值扭矩350牛米。这种动力素质更是算不上太亮眼,从实际驾驶感受来看,也完全能够满足日常驾驶的需求,而且在中后段的加速感受也非常有力,尤其是油门踩在合适的点上,让这个" 大家伙 ",就算在爬坡过程中,动力也是源源不断。
拥有第六代博格华纳 - 瀚博差速器的 4-Motion 四驱系统,外加有多种驾驶模式,在伊昭公路复杂的路况变换中,轻松切换出,最适合的驾驶模式。揽巡具备更强越野能力,外加配备 IQ Drive 辅助驾驶系统,可实现 L2 级驾驶辅助,360 ° 全景影像,大雾天行驶,轻松掌握路况,所以任凭路况如何复杂,我们都充满信心。
伊犁河谷因为天山的滋润,山清水秀,是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是新疆景观中的“异类”,而伊昭公路则是伊犁河谷中的“异类”,在柔美的伊犁河谷之中,独一份的惊险。
当拨开迷雾,走下伊昭公路,来到昭苏,这个有着超百万亩的中国最大油菜花海的“中国彩虹之都”和“中国天马之乡”。
揽巡便像脱缰的野马,一不小心车速就超过 150km/h,揽巡的 NVH有效地将各种噪声隔绝于车外,加上发动机的声音,太放纵了,非常高级的感受。而且,通过换挡拨片将档位升至 7 档后以 120 公里 / 小时的速度巡航,发动机的转速还没超过 2000rpm,节油经济性也非常不错。
由于采用了短前悬的设计,揽巡的驾驶视野也十分出色,就算路况起伏很大,也能从容应对。另外,虽然车身庞大,但在驾驶之中,人车一体的感觉还是很明显,前麦弗逊 + 后多连杆的悬架组合,以及 DCC 动态底盘控制系统很好地提供了侧向支撑,即便在做出高速转向并线等动作时,也让人非常有安全感。
“中国天马之乡”可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13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返回长安时,乌孙国就派使者敬献了数十匹良马,汉武帝赐名为“天马”。《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神马当从西方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专门作诗《天马歌》,用“腾昆仑,历西极”来形容天马的俊逸。
没错,天马可在历朝历代的巩固边防中皆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来到昭苏必须去看看一下“天马浴河”。
去“天马浴河”的路上,特地不走寻常路,走了一段非铺装路段,揽巡的四驱系统可谓是游刃有余,太小CASE了。面对类似于交叉轴的路况时,也不用担心会有托底的情况发生。同时,较强的车身刚性让揽巡在通过颠簸路面时,也不会让车内乘员有过多的晃动而影响舒适性,让旅途无惧坎坷想去就去。
尽管天气变得有点冷,但随着牧马人扬起马鞭,一声吆喝,一匹匹天马像离弦的箭跳进河流,争先恐后奋蹄奔腾,河面上激起层层白浪,水花飞溅四射,景象无比壮观。
整个旅途,揽巡可谓是长途自驾的“多面手”。凭借2980mm超长轴距和2015mm超宽车身设计,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都非常理想。其中,Z向头部空间前排1031mm,后排974mm;X向腿部空间1856 mm,行李箱储物达到656L,超级阔绰。
长途自驾,尤其是多人一起,后备箱的储物能力就非常重要,尤其是来到新疆伊犁这个天然高原草场,绿油油的草甸像地毯一样铺开,真的很适合露营,所以能承载下露营装备的行李箱,才是一个合格的行李箱,这样的车才是适合来新疆旅行的车。
揽巡的顶配还支持对外放电,让人心醉的蓝天、壮美神秘的雪山、一望无垠的草原、懒散悠闲的牛羊、升起袅袅炊烟的蒙古包,这样的地方, 和家人或两三好友,来一场露营,那真是太美太好玩了。
“寻更多美好生活,用车轮丈量精彩人生”在旅途中,有紧张不安,有惊喜欢乐,因为揽巡因为一汽大众,让这个夏天十分不一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厘子,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内容简介 :
讲述了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偶然遇上曲洋和刘正风,得到《笑傲江湖》曲谱;也偶然间学会五岳各派剑法精髓,被师父岳不群猜疑逐出师门。
被自小喜欢的岳灵珊疏远后,在游历江湖时和魔教圣姑任盈盈相识相爱。最后岳不群野心暴露后,令狐冲出手阻止了大战,并与任盈盈退出江湖,共奏《笑傲江湖》。
扩展资料《笑傲江湖》属于金庸的后期作品,其叙事状物,已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笑傲江湖》所涉及的场景、人物以及各类武林人物交手搏斗的场面不可胜数,但历历写来,景随情转,变化无穷而皆能贴合生活。
《笑傲江湖》的中心是武林争霸夺权,为了达到目的,夺取《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最后两派都败在《辟邪剑谱》和《葵花宝典》上。
《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其不仅靠跌宕起伏、波谲云诡的情节引人入胜,更能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数十个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
如豁达不羁、舍生取义的令狐冲;娇美慧黠、挚情任性的任盈盈;阴鸷狡诈、表里不一的岳不群;桀骜不驯、老谋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洁、相思痴恋的仪琳;虚怀若谷、萧条离奇的冲虚以及逃避纷争、寄情于各自喜好的“江南四友”。
打诨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为武侠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异彩。作品所高扬侠义、仁爱、富贵不*、威武不屈的高尚精神对今人仍有强烈的感召力。
金庸在阐述剑法的最高境界时用了“无招胜有招”来表达剑术的精妙,即最高明的防备是永远不要让对方猜到你要出什么招,于无招可破中一剑进攻。这种思想与老子《道德经》对“道”的至高至极境界之“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笑傲江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