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话十样精是什么意思

诸暨话十样精是什么意思,第1张

喜欢装扮、展示外表形象的女性。诸暨话千撇精是用来形容女人的,其实是有点负面的意思,喜欢装扮、展示外表形象的女性。方言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千撇精就是方言里的一种说法。

1 新内快落(新年快乐)

2 恭似发贼(恭喜发财)

3 皆祥与日(吉祥如意)

4 佛与东海(福如东海)

5 哉源灌灌(财源滚滚)

6 岁诶比呢三(寿比南山)

7 哉雍嘿通、菲黄滕的(财运亨通、飞黄腾达)

8 森题洁康、冰冰谔谔(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9 好似痘痘、笑雍痘痘(好事多多、笑容多多)

10 哈郭行佛、KK心心、夸夸落落(合家幸福、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杨士安

我们知道,在书面语中,“这”属于指示代词,常指较近的时间、地方、事物或人等;在诸暨方言中,“这”每每被读为“格”。如称说时间“这天”为“格聂子”,称说地点“这里”为“格坨”。称说物件“这件东西”为“格件东西”。称说人物“这个人”为“格件佬倌”。等等。

当然,同一 “格(这)”字 ,不同 地域 的人, 读音 或书写用字也往往不同,这就是 方言 音和方言字。而反映方言 读音 的汉字,就叫“方言字”。方言字,是用来 书面 表达汉语方言时所使用的 汉字 。当不能用常用 汉字 或没有可用汉字表意的时候,又常常会使用生僻字或新创造的字。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或者说接受正统音的时间不一。这就形成了语音上的差异。所以,我国自古就存在方音的差异。这在扬雄(前53—18)的 《方言》 一书里就有清楚记载和描述。

在汉语发展史上,没有哪种方言能够产生自己独立的书写体系。这在白话文取代文言之地位前,由于汉语的文言分离特点,不同于表音文字记录语音,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吸收白话(当时的口语)入文,但这并不同于忠实地记录口语,更没有发展出一套能记录各地口语的书写体系,这就造成了方言“言”和“文”的脱节。事实上这正是方言文字的功能所在。由此可见,言文分离从某种意义上为幅员辽阔,方音杂多的汉语提供了形成统一而且相对稳定的书写体系的可行性。

而在白话文这种和权威方言(普通话)相统一的文字体系推行之后,甚至白话文的语汇都是靠几代人逐渐丰富成熟起来的。在白话文推行初期,就有大量尝试性的创作。而方言文字缺乏也无法做到这样的积淀。这些造成了方言字的困境,方言字基本停留在记音符号的程度,以方言的角度,白话文亦可作为一种“新文言”来处理,再加上与之相应的普通话的覆盖,方言文字本身缺乏使用的必要性,更无从谈起普遍的公众认同和以方言文字为基础的文学创作,这又进一步阻碍了其发展。即使在以 粤语 而非普通话为官方语言之一的香港地区,粤语字仍是一种不够正式的存在,在很多正式场合基本只有在必要时才出现。而其他广大的缺乏地区官方语言背景的方言文字基本只是在学术上受到重视。

应该说,研究方言字,也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我们平时最常说的一些诸暨话却不能准确地写下来,只能用一些类似的字来替代,但已失去了口语表达的含义与语气。 要研究诸暨方言,首先要收集更多诸暨方言的表达,找一些诸暨老人并与之聊天。在聊天过程中,收集诸暨特有的方言字和方言词汇。在此过程中查阅 《古代汉语词典》 、 《词源》 等古代汉语、方言资料,按照形声字、象形文字等规律,逐步识别和积累诸暨方言文字资料。

清范寅(1827-1897)《越谚》一书,是研究诸暨方言的必备基础资料。《越谚》中,多数词条都有注音。范氏的注音方法,大多采用“直音法”。即用音同或音近字注音。如:“这,‘葛’”(见《音义》第4页)。意思是说“葛”是“这”字的读音。也有采用“音近读如法”者,如“一般见识,呼若‘一半兼师’”。需要注意的是,这实际上采用的是以“方言读音”注“方言读音”的方法,  《越谚·音义》收有“的了么呢”一谚。其注曰:“越多业幕友,初学必先知此四字。盖叙刑案口供,如曰‘小的’‘你的’‘我的’‘打杀了’‘就是了’等语口吻,动笔时照此。声叙无误,谓之入调。按:‘的’‘了’二字,作语助。古人笔墨少见‘么’字,入诗为韵,‘王建(765—830)、殷文圭(?—920)、刘兼(约960年前后在世)皆用此入诗押韵’。‘呢’字《商君(商鞅,约前395—前338)书》用为相问余辞。《辞典》作‘聻’。《传灯录》慧忠(675-775)问南泉(普愿,748—834)曰:‘背后底聻?’慧觉问宋齐邱(885—958)曰:‘着不得底聻?’”(《音义·发语语助》第1页)。是说“幕友”在动笔记录刑案口供时,应按叙说者实际言语口吻,方能“声叙无误,谓之入调”。此处“入调”者,系指符合当时声腔韵调之谓也。与现今所谓“音译”或有类似之处。

“这”(这么、这样)在方言中,常常被记为格、概、解、介、该、匌、犵、咁等多种形式。其实都不过是“格”字的“同音异形”记录方式而已。兹择要解释如下:

概。《越谚》中收录有一首《乡下女客》谣:“乡下女客,上城拜菩萨;一约两约,约到十七八;开开窗门,东方调白;里穿青衫,外穿月白;胭脂搽得血红,水粉���得雪白;满头珠翠,都是铜镴;松香扇璏,假充蜜蜡;谁氏摇摇船?就是大伯;嗄此当当点心?就是荞麦;无有船椅,就是竹踏;一见城门,歇律唬喇;看见巷牌,概个大衣架,无人来搭搭?看见旗杆,概个大毛笋,无人来拔拔?看见和尚,概个小官人,嗄弗养顶���?看见尼姑,概个大姑娘,嗄弗缠脚?未点香烛,先拜菩萨;头一支签,终身家宅;第二支签,蚕花大麦;第三支签,弗可生奼㛥,阿大���个爹,活哵哵骂煞”(《语言》第50页)。是说旧时女子地位很低,很少有出门的机会。在一次偶然出门时,这些“乡下女客”看见巷牌,以为是个衣架,就说这么大的一个衣架,怎么没有人来搭搭(晒衣服)?看见旗杆,以为是个毛笋,就说这么大的一个毛笋,怎么没有人来拔拔?看见和尚,说这么一个小青年,怎么不养头发?看见尼姑,说这么一个大姑娘,怎么没有缠小脚?因为这些都是她们没有 见到过的。文中把“这”转写成“概”,“这么的(这样的)”转写成“概个”。

格。在我国许多地方的方言中,常是用“格”来作指示代词或语气助词的。作指示代词“这”的。如:格个,格号,格格。其中“格格(格个)”就是“这个”的意思。而作语气助词时,相当于“的”。如:格来,着哩;格呢,的呢;格落,的了。有一句歇后语:“六月里格日头——晚娘格拳头”。这里的“的”字基本上都被念作“格”音。而普通话中的“我的、你的、他的”都可说成是“我格、你格、他格(其格)”。书写时,也有写作“个”的,如《越谚》:“六月哩个日头,晚娘个拳头。后母酷虐,畏如夏日”(《语言》第38页)。另如“格件东西有多少重啊?”是说“这个东西有多重呀”都是言“这”为“格”的例子。“这里”,方言写作“这哩”,读作“格嘞”“格(葛)坨”“格块”等。《越谚》云:“这哩。上‘葛’。指告此地”(见《名物》第5页)。《越谚》又说:“匌。‘葛’。发语辞,亦助语辞”也(见《音义》第20页)。

 解。“解”也是“这”的另一种写法。如1925年《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载:“解会听我骗,鸡娘屁股吊根线,一骗骗到和尚店,吃得碗冷麦面”(《歌》7页)。其原注云:“解,意义与‘这样’相近”。其实也就是相当于现今粤语中的“咁”字。“解会听我骗”,是说“(你怎么会)这样容易听信我的欺蒙(哄骗、谎话。此处为取笑对方容易受骗)?”这里的“解”与上述的“概”也可说是同一回事。

介。有一个词语是“煞有介事”,是指装模作样,像真有这么回事一样。也说“像煞有介事”的。如沙汀(1904—1992)《替身》:“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 这里的“介”字,其实也就是“这样,这么”的意思。

该。也常用作指示代词“这”。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如言“该地交通便利。”“该生品学兼优”。实际上是说“这个地方交通便利。这名学生品学兼优”。无非是“格”“介”的另一种写法而已。

笔者在拙作《诸暨方言中的“这”“那”和“哪”(2015年11月15日)》一文中曾说:“在诸暨方言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称‘这里’‘那里’和‘哪里’,为‘格坨’‘梅坨’和‘嚡嘞坨’。不少人甚至以‘格坨梅坨’来代称‘诸暨宁(人)’。笔者认为,所谓‘格坨’‘梅坨’和‘嚡嘞坨’,实为‘该端’‘么端’与‘何端’(或作‘该头’‘么头’与‘何里头’)之谐读而已”。

《戟谚》又收录有“犵狫官”一词。其原注云:“葛老。泛称不识之人”(见《名物》第10页)。“犵狫”即“仡佬”。笔者对此稍有异议。笔者认为,“犵狫官”应即“格佬倌(也有书作‘个佬倌’者)”,就是“这个人(或“那个人”)”的意思,用以“泛称不识之人”。其构词形式应是“格+佬倌”,而不应是“格佬+倌”的。 

综上所述,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而文字则相对比较固定。记录和保护方言字,也应该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香港报纸方言字很多,不懂粤语就看不明白。粤语区的人能有自己的方言字。我们诸暨人,在见到文学作品中有相关方言字时,也应该懂得它们的读音和意义,这同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呢。

2021年10月9日

四年级的歇后语及答案

关公降曹操 —— 身在曹营心在汉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

井底之蛙 —— 目光短浅

丈八的台灯 —— 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碰倒油瓶不扶 —— 懒到家了

腰带里挂死老鼠 —— 冒充打猎的

温度计掉到冰箱里 —— 直线下降

如来佛抓头 —— 无计可施

藕丝炒韭菜 —— 清清(青青)白白

年糕掉在灰堆里 —— 吹不得,拍不得

拿舌头磨剃刀 —— 吃亏的是自己

梦里捡钱 —— 白高兴一场

煤油炉生火 —— 心眼儿不少

卖米的不带升 —— 居心不良(量)

龙王庙里失火 —— 慌神儿

六月天冻死羊 —— 说来话长

理发师带徒弟 —— 从头学起

孔夫子拿笤帚 —— 斯文扫地

扛进胡同里的木头 —— 转不过弯来

看见蚊子把宝剑 —— 小题大做

砍倒的樟树 —— 死不甘(干)心

开水浇老鼠 —— 不死也脱层皮

井里丢石头 —— 不懂(咚)

金子弹打鸟 —— 因小失大

借高利贷买棺材 —— 死要面子活受罪

花绸子绣牡丹 —— 锦上添花

荷花塘里点火 —— 偶(藕)然(燃)

河里摸不到鱼 —— 抓瞎(虾)

耗子偷秤砣 —— 力不从心

刮大风吃炒面 —— 张不开嘴

高空跳伞 —— 一落千丈

放羊倌儿拾柴 —— 一举两得

放炮不点捻儿 —— 咋想(响)的

耳朵塞鸡毛 —— 装聋

饿虎吞羊 —— 干净利索

额头挂钥匙 —— 开开眼界

鹅卵石下油锅 —— 扎(炸)实(石)

疔疮长在喉头上 —— 有痛不能说

掉进冰窟窿里 —— 从头到脚都凉

掉进冰窟窿里 —— 从头到脚都凉

担百斤行千里 —— 任重道远

大街上刷剃头刀子 —— 这算哪出戏

搭在弦上的箭 —— 一触即发

穿鞋没底 —— 脚踏实地

城隍老爷献计 —— 出鬼点子

车轴卷住了乱麻 —— 理不出个头绪

长线放远风筝 —— 下过大工夫

柏油路上跑马车 —— 没辙

百灵鸟遇上鹦鹉 —— 会唱的碰上会说的

八仙吹喇叭 —— 神气十足

八十岁的爷爷学吹打 —— 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岁的公公挑担子 —— 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哥掉到井里头 —— 有翅难展

八百亩地一根苗 —— 娇贵无比

按住电铃不抬手 —— 老是想(响)

放风筝断了线 —— 没指望了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

关于小学四年级歇后语大全

1、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3、 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4、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5、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6、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7、 打破沙锅——问到底

8、 灯盏油干——火烧芯(心)

歇后语大全 小学4年级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婆留胡子——反常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挨打的乌龟——缩脖子啦

挨刀的鸭子——乱窜

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媚骨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挨了打的鸭子——乱窜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里外发烧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矮子观光——随声附和

矮子过河——安(淹)心

矮子看戏——听声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婆娘——见识低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岸上捞月——白费功夫;白费劲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按方抓药——照办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按牛头喝水——办不到;没法办

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案板顶门——管得宽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儿坏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百吊钱掉井里——难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宝饭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辈子的老陈帐——说不清

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八斗的小垂缸——装不下一石

八哥啄柿子——拣软的欺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八个钱的膏药——沾上了

八个钱买碗馄饨——没有面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八卦炉里睡觉——热气腾腾

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出路难找

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

八级师傅学手艺——长到老,学到老

八角掉进粪坑里——香臭不分;香臭难分

八斤半的鳖吞了大秤砣——狠心王八

八斤半的老鳖吞了个秤砣——狠心的王八

八斤半的王八中状元——规矩(龟举)不小

八十个人抬轿子——好威风

八十老汉害个摇头病——不由人愿;由不得人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谈(弹)

八十老翁学打拳——越练越结实

八十老翁学手艺——老来发奋

八十岁的老绝户头——后继无人

八十岁刮胡子——不服老

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十岁留胡子——老主意

八十岁没儿女——老来孤单

八十岁生儿子——代代落后

八十岁跳舞——老天真

八十岁玩猴子——老把戏

八十岁学吹笛——尽是老调;老调子

八十岁学摔打——拼老命

八十岁演员扮孩子——返老还童

八十岁站柜台——老在行

八五炮打兔子——得不偿失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聚会——神聊

八仙桌缺只腿——搁不平

八仙桌上放灯盏——明摆着

八仙桌子——有棱有角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八月的苦瓜——心里红

八月的莲藕——又鲜又嫩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老来红

八月桂花开——到处飘香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

小学四年级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1、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3、 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4、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5、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6、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7、 打破沙锅——问到底

8、 灯盏油干——火烧芯(心)

三四年级歇后语 三四年级歇后语大全

三四年级歇后语摘抄

包子熟了不揭锅——窝气

包子张嘴——露馅

苞谷棒子生虫——专(钻)心

苞谷面糊——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雹子砸了棉花棵——光杆司令

宝囊里取物——手到擒来

宝塔顶上的宝葫芦——尖上拔尖

饱带干粮晴带伞——有备无患

保险柜挂大锁——万无一失

保险柜里安雷管——暗藏杀机

报国寺里卖骆驼——没有那个事(寺)

报时的雄鸡——不用催

报纸上的社论——句句讲真理

百里奚饲牛拜相——人不可貌相

百灵戏牡丹——鸟语花香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争分夺秒;急起直追;奋起直追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岁公公吹火——老气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百丈高竿挂红灯——红到顶了

柏木椽子——宁折不弯

柏油烫猪头——连根拔

败家子回头——金不换

败将收残兵——重整旗鼓

拜把子兄弟开茧店——结党营私(丝)

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

拜旨走进吕祖庙——走错门了;找错了门

扳不倒骑兔子——不稳当;不稳

三四年级歇后语推荐

扳不倒坐到烧饼上——面上人

扳倒碓窝吓婆婆——泼妇

扳倒葫芦洒了油——一不做,二不休

扳着炉子烤头发——了(燎)不得

扳着指头算帐——有数

班房里的衙役——听差的

斑鸠抱窝——悬蛋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斑鸩打架——卖弄风流

搬菩萨洗澡——越弄越糟;白费神;空劳神

搬起石磙砸碾盘——实(石)打实(石)

搬石头打天——自不量力;不自量;办不到;够不着

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板凳上放鸡蛋——好险;冒险;危险;靠不住;不可靠

板凳上搁蒺藜——坐不稳;坐不住

板凳上睡觉——难翻身;翻不了身

板凳上玩麻将——扒拉不开;打不开场面

三四年级歇后语精选

板凳上钻窟窿——有板眼;有板有眼

板斧劈柴——一面砍

板门上贴门神——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板上的泥鳅——无地容身;无处藏身

板上钉钉子——实实在在;没跑;跑不了;变不了;没法变

板上敲钉子——稳扎稳打

半边羊头——独角

半边猪头——独眼

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半吊子的一半——二百五

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半截砖头——甩了

歇后语大全 小学四年级

瞎子走路---不分日夜

木偶戏子的脑壳---随摆

木偶表演---任人摆布

手板心的小---要你活就活,要你死就死

牛拉磨子---上了圈套

龙灯的脑壳---任人摆布

田坎上种黄豆---靠边站

老牛死了---任剥

吊桶在你井里---由你做主

舌头无根---随人转

灯草拐杖---做不得主

鸡毛遭风吹---身不由主

低个子看戏---随上人家说

洗脸手巾---老是提着

染匠下河---摆布

橱窗里的东西---任人摆布

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砧板上的鱼---任人解剖

耕田的牛---被人牵着鼻子走

铁路上的车站---靠边站

一雷天下响---处处皆知

十字街口告示---众所周知

大年三十吃肉---还用你说

小葱拌豆腐--- 一青(清)二白

心里开个窗户---明白了

天明下雪---明白 水晶棺材---透明

手心里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石灰窑里装电灯---更加明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电灯照雪---明明白白

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

豆腐炒韭菜---一青(清)二白

豆腐煮猪血---黑白分明

苍蝇落在饭碗里---黑白分明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浅碟子装水---一眼看到底

单眼看老婆---一目了然

画匠不给神作揖---知道你是哪块地里的泥

周文王请姜太公---尽找明白人

浊水里放明矾---看得见底

玻璃菩萨---明神

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

萤火虫的 ---亮通通的

蜈蚣吃萤火虫---心里明白

歇后语—清闲类

三月鸭蛋---净咸(闲)

三条泥鳅夹两条给猫吃---图耳边清静

大头鱼剁了脑壳---咸身子

大河里洗煤炭---闲得没事干

六月间的庙堂---鸦雀无声

孔夫子的徒弟---贤(闲)人

阴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喝盐开水聊天---净讲咸(闲)话

盐店里的老板---咸(闲)人

盐坛子里装个鳖---咸圆(闲员)

歇后语—热闹类

田鸡婆过垅---好热闹

瞎子弹琴---手熟

捡来的麦子打烧饼卖---没本净利

歇后语—清楚明白类

戏台下开铺---图热闹

戏台上看火---热火加热火

金钢钻包饺子---热闹得钻心

烧开了的水---沸腾起来了

半路上留客---口上热闹

隔岸观火---看热闹

粥铺里买卖---热闹一早晨

喝米汤猜拳---图热闹

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歇后语—热情大方类

六月里穿毛衣---热心

六月天吹南风---热对热

田里的甘蔗---一副甜心肠

包被子面洗脸---大方

灶上的蒸笼---热气可高呢

洋人打屁---客气

喝多了滚开水---热心

歇后语—人称类

三十年开花,四十年结果---老果果(哥哥)

小车子不抹油---干耳(儿)子

小蝈蝈---大肚子

木棍钉在墙上---大小算个橛(爵)

冬瓜上霜---白胡子老汉

荒坡上的枣子---小核(孩)

园外竹笋---外生(甥)

刺芭林的斑鸠---咕咕(姑姑)

凉水和面---就就(舅舅)

袖里点灯---小伙子

猪蹄子不放盐---淡脚(旦角)

歇后语—任人摆布类

二姑娘拜年---只有你的席坐,没有你的话说

大路边上的驴---谁爱骑谁骑

大路边上的电杆---靠边站

上了套子的猴子---由人玩耍>>

小学四年级歇后语大全作文400字

天真的认为只需要驾着轿车,嘻哈着,就到达目的地去观赏,但是,疏不知,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免费的午餐。

我上完课,妈妈向辅导老师打来电话,让我早些回去。我别无多虑,只是疑心妈妈找不着地罢,远远便见着“小毛驴”(电瓶车)了。妈妈告诉我,下午咱们的“蚯蚓旅行团”又要出发了,想想也对,这个黄金周,“蚯蚓”们裹在家里都发霉了。迫不及待地询问我们将向何地进军,一问便知原来是要去东白山,起初只想到要徒步爬上东白山,我胆怯了,原因是曾听过不少在东白山上累“瘫”了的案例,所以心中不免有那么些顾虑所在,后才得知是驾车上山,我便乐哉了!

我们的“蚯蚓旅行团”出发了!汽车从村子驶出,驶向城区;从城区驶出,驶向高速;从高速驶出,驶向东阳……在高速上,我人便有些不适,只是强忍罢,后来车驶上了盘山公路便更是不适了,在里山顶还有半小时左右车程的时候我终于抵挡不住了身体的不适,便停下车在路边吐了一顿,人顿时清爽了不少。

由于到了吃饭的时辰,我们停下车在山上的山庄里头吃了点小菜,又匆匆上路了,还好,路上的不适,没有影响我的食欲和我爱疯的性子。车子又向上驶了一段路程,那一段路程磕磕碰碰,道路崎岖不平,路又陡,所以对于咱们的轿车来说,想爬上那么高的山,很是艰难;由于这个地方还没有开发到位,所以道上只要有车辆开过,就迎来尘土们铺天盖地的一阵热情歌舞,于是,你的车,便蒙上了一层“纱”衣。经过这一路艰辛,车辆终爬上了东白山。

我们的第一个景点,是在别人看来不值半毛钱的“海枯石烂”。这大概也是我们“蚯蚓旅行团”的特色吧,几块大石头和几根芦苇草,我们能攀个半天,能在上头肆意地摆着各式各样的pose,妈妈更是个“奇葩”,她总爱在稀奇古怪的石头上摆出稀奇古怪的造型,我也开始无趣地臭美——玩 。

接下去,是我们的主题站——东白山顶,我们总是不走寻常路,爱走荒无人烟的崎岖的山路,我人小,自然比他们攀起来要省力的多了,很快的,我就到达了山的最高处,即诸暨的最高处,写到这,便也介绍下东白山吧,其实,东白山也可以从我们诸暨向上爬,但咱们“蚯蚓”向来是不走寻常路的呀。在山顶处,有不少风车,据说这是世界最大的风车,大概一数,大致是20个大风车吧。我开始“玩弄”风车,利用拍照的技巧,将大约有十几楼高的风车“捧”在手心。继续前行,一片芦苇摇曳于风中,真美。看前头,有一面耀眼的五星红旗在飘摇,我反应起那就是爱国人士们留下的“辉煌标志”。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妈妈还要回诸暨去赶场子,回程中,大家已顾不得沿途的美景,都睡着了。十几米高的风车变的越来越小了,渐渐的,已经看不出来有十几米高了。路上绿莹莹的树木,我也睡了……

大约6点左右,如愿赶到了诸暨,回忆起,我发誓以后一定要徒步登上山顶。

美景,并不像我想的天真,它来之不易,它也要付出,想得到美景,就需要忍受呕吐的感觉,就需要驶过艰难的山路,就需要接受尘土的怀抱,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攀上顶峰,美景,不是在车上悠闲地坐着,需要付出,要付出,才有美景。

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都需要付出,都只有付出才能换来,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都是需要劳动换来的。

浙江绍兴诸暨市诸暨市浣江中学初二:章艺蔚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小池是描写春天的诗句 小池是描写什么的诗句 下一篇:鲁迅写早的名言 鲁迅的早的名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715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