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命运演员表
林允儿--饰演--张晨曦/张世碧
孔贤珠--饰演--金秀彬
朴载正--饰演--姜浩世
李必模--饰演--金泰永
金贞兰--饰演--潘素英
李志勋--饰演--金泰峰
李惠淑--饰演--洪艳诗
梁金锡--饰演--徐敏静
你是我的命运人物介绍
张世碧(林允儿饰)
世碧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儿,从小在保育院长大,虽是孤儿,但她一直坚强地生活着。然而一次意外使她双目失明,之后两年时间里她都在等待接受角膜移植。金娜英捐赠的右眼角膜使世碧重见光明,她满心感激地找娜英家人道谢,然而却给并不知道娜英事故消息的家人们带来无法治愈的创伤。
世碧明朗的笑容常常感染着周围的人们,积极乐天的她不怕任何困难,但其实她渴望着被爱,因为某种不安和焦燥,睡觉时也要穿着袜子。几经波折之后,世碧成为娜英父母的养女,但因为宿命中的恋人浩世,她与堂姐妹秀彬成了情敌,并由此引发出家族内部矛盾。
金秀彬(孔贤珠饰)
厨具专业企业LOHAS的设计组长,聪明大方的职业女性,可爱的恶女。
外表美丽、知性,为人现实坦率,工作中好胜心极强。喜欢的东西一定会争取到,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是一个成功至上主义者。
回国时在机场邂逅浩世并产生好感,可是相亲时因为不知道对方是浩世,而让世碧替自己前去,自此三人陷入三角关系,后来借着家庭的力量与浩世正式交往,但不可避免地与世碧成了情敌。
姜浩世(朴载正饰)
儒雅浪漫的财阀二世,LOHAS的宣传营销组组长兼继承人。外型帅气,思维活跃,在海外支社工作两年后回国。虽然工作中追求完美,但为人亲切和善,相信爱情没有条件,是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白马王子。
原本打算归国后向从小学起就一直是同学的娜英求婚,获悉娜英出事故的消息后深受打击。在一次偶然的相亲中见到世碧,并为她的单纯和洒脱陶醉。之后得知世碧原来是冒牌金秀彬,十分恼火,遂开始与秀彬交往,但心里已经爱上世碧。
金泰永(李必模饰)
大镇长子,娜英哥哥。研究生院的客座讲师兼考试学院的国语讲师,正直诚实但不够风趣,只知埋头读书,从未谈过恋爱。然而这样一个纯朴的青年也开始恋爱了,而且爱上的是有些怪异的未婚母亲、总追在自己身后的学生允熙的妈妈潘素英。
重逢自己中学时曾单相思的素英姐姐,泰永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平生从不违背父母意愿的他不顾父母反对和素英结婚。
潘素英(金贞兰饰)
18岁做了单身妈妈,带着女儿努力生活,女儿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她的监视之中。19岁的女儿因为补习学院老师而神魂颠倒,她于是找到学院去,没料到邂逅泰永,在消除对泰永的误会同时与泰永坠入爱河。
金泰峰(李志勋饰)
大振的二儿子,金娜英的孪生哥哥,单纯无知,喜欢打扮,终日梦想着钱会从天而降。大学毕业后三年仍没有找到工作,看家人脸色生活。从儿时起家人就拿泰峰和优秀的孪生妹妹娜英比较,这让泰峰十分不爽。父亲在浩世家做司机,因此泰峰对浩世有很强的敌意。但自从娜英事故之后,泰峰开始诚心诚意帮助父亲和家庭。
泰峰愤世嫉俗,不喜欢取代娜英来到自己家里的世碧。不过泰峰发现,浩世的妹妹宥莉似乎看上了自己,金泰峰的人生也终于要迎来春天了吧。
Mia Kirshner
Mia Kirshner
生日:1975年1月25日
星座:水瓶座
家乡:加拿大 安大略省 多伦多
身高:5 ' 3 ( 160米)
眼睛:深棕色
头发:深棕色
国籍:加拿大
宗教:犹太教
成名作:The L Word
获奖:1994年,因**《 爱欲残骸》获得吉尼金像奖( GENIE AWARDS)最佳女配角提名。
2002年,因《少儿不宜》获MTV**最佳接吻奖(MTV Movie Award Best Kiss)提名。
2002年,在《Stuff》杂志评选的“ 世界上最性感的102位女星”中,排在第38 位。
生平:
Kirshner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母亲Etti是一名英语教师,父亲Sheldon Kirshner是The Canadian Jewish New的记者。Kirshner的祖父是大屠杀的幸存者。1946年,她的父亲出生在德国一个收容流浪者的营地,并在以色列邂逅了Kirshner的母亲,一名保加利亚犹太难民。 kirshner曾在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就读,研究俄罗斯文学和20世纪的**业。
1993年,Kirshner在Denys Arcand的**Love and Human Remains 中饰演了一个施虐狂,并赢得了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一年后,她在Atom Egoyan的**Exotica中担任主角。1996年,她在 The Crow: City of Angels中出演。
2001年,kirshner在连续剧《24小时》的前3集中饰演双性恋Mandy。她会再次出现在该节目第二季的结局和下半年的第四季。此外,在2001年,kirshner在**《少儿不宜》中饰演一个学校里最冷漠的女孩。在Marilyn Manson的音乐Tainted Love(也是**的配乐)的MV中,她作为 Catherine Wyler出演。
2006年,帕尔玛的《黑色大丽花》将伊丽莎白·肖特这个曾经轰动一时的名字带到了大银幕上。一个涉世未深的好莱坞新星,在1947年1月15日遭遇了一场至今未能破解的令人咋舌的谋杀案。于是,她开始成为了一个传说,成为无数人言说或书写的对象。kirshner在片中就饰演这位身世悲惨的女孩,虽然肖特并不是这部片子的主角,但kirshner出色的演技仍然让我们为之倾倒。
Mia Kirshner 最有名的角色就是在Showtime出品的电视剧The L Word中的Jenny Schecter ,这部电视剧是关于一群生活在洛杉矶的拉拉们。
Kirshner已经与工作人员Paul Shoebridge 、 Michael Simons、以及作者James MacKinnon共同完成了书籍 《I Live Here》 的编辑工作。这本书讲述了从车臣、墨西哥、马拉维 等地逃亡出来的难民的人生历程。
参与**:
Love and Human Remains (1993) - Benita
Cadillac Girls (1993) - Page
Exotica (1994) - Christina
Murder in the First (1995) - Adult Rosetta Young
The Crow: City of Angels (1996) - Sarah
Anna Karenina (1997) - as Kitty
Mad City (1997) - Laurie Callahan
Out of the Cold (1999) - Deborah Berkowitz
Dark Summer (2000) - Dominique Denright
Cowboys and Angels (2000) - Candice
Not Another Teen Movie (2001) - Catherine Wyler
According to Spencer (2001) - Melora
Century Hotel (2001) - Dominique
Now and Forever (2002) - Angela Wilson
New Best Friend (2002) - Alicia Campbell
Party Monster (2003) - Natasha Gatien
The Iris Effect (2004) - Rebecca
The Black Dahlia (2006) - Elizabeth Short
Miss Conception (2008) - Clem
参与电视剧:
Dracula: The Series (1990) - Sophie Metternich
Are You Afraid of the Dark: Tale of the Hungry Hounds (1992) - Pam
Johnny's Girl (1995) - Amy
Wolf Lake (2001) - Ruby Wilder/Ruby Cates
24 (2001, 2002 and 2005) - Mandy
The L Word (2004-2009) - Jenny Schecter
They Come Back (2007) - Faith Hardy
主页:http://wwwmia-kirshnercom/
http://mia-onlineorg/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游历太虚幻境,见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作者深意: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但是一入尘世,也就迷在俗中,迷在俗中就难免造业,甚至还有可能业大下地狱。宝玉是上界天人下世,根基大,神不想让他毁在人中,故而让其游历幻境,启发其悟性,提醒其不要忘记人生根本。这幅对联就是告诉宝玉:世人认为的“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真,人认为的“假”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假,不要迷在常人之中,忘了自己真正的家,“反认他乡是故乡”。
对我们启示: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这是《红楼梦》第二回里的一副对联。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对智通寺的门联感叹道:“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利欲熏心的人所聚敛的财物多到死后还有剩余,却依然贪得无厌,不想收手;他们非得头破血流,乃至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但已为时过晚。
作者深意:智通寺的一副联语,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绝妙写照,也预示出全书的发展趋向。最后荣宁二府的破败荒凉,不禁令人想起这"门巷倾颓的破寺;而荣宁二府的老爷少爷们的归宿,从这个无依无靠的老僧身上,不呃看到了它的投影么!第二回书便出现这样一幅寓奇意于寻常中的对联,是可看出作者在结构安排中的苦心的。
对我们启示: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语意谁都可以理解。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
这副对联映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作者深意: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这样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对我们启示: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作者深意:这是一副题画联,画称为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这里描绘秦可卿卧室的陈列:有皇帝、太后、贵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摆设器物,有名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器物又多为"香艳故事",再配上这一对联,更显秦氏卧房的奢华和香艳无比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此为《红楼梦》第十七回。主要内容:宝玉痛悼秦钟。大观园造成,因闻塾师赞宝玉对对联有歪才情,贾政带门下清客参观大观园时便带上宝玉,命他为大观园各处景观拟匾。在贾珍的引领下,贾政同宝玉在众清客的陪同下一同参观大观园,并为园中题匾额和对联。因众人知道贾政有意要借此机会试宝玉,便有意用一些俗套来敷衍。在这次的游园中,贾政对宝玉题的匾额和对联虽加指责,但心中比较满意。
作者深意:水随堤岸蜿蜒而曲折,堤上栽满杨柳,倒映入水中,所以说“柳借三篙翠”,“三篙翠”是说水既深又绿,用划船的篙作为度量单位,富自然意趣。这样,把堤柳和水中倒影之柳融为一体,很是巧妙。沁芳是个大隐喻,暗示众女儿的美好,又关联“花落水流红”即众女儿的悲剧命运。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 这是荣国府正堂中所挂的乌木联牌上用錾(音赞)金字镶出来的对联,题明是东安郡王的手书,为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所见。《红楼梦》中,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
作者深意:这一联是荣禧堂环境描写的细节部份,和室内外其它装潢摆设一样,都可以看出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完全是依仗着皇家官府势力的荫庇扶持,才享有如此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的。它特地从前来投靠贾家的孤女林黛玉眼中看出,在艺术上尤有安排,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对联是王爷给题的,还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家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红楼梦》第十七回的对联,这是宝玉为潇湘馆吟成的诗句,元妃省亲,贾府倾尽数世累积来建造这座天上人间诸景备的旷世园林。而元妃自省亲以后再也不曾踏足于此,本该尘封的园林在她的旨意下成为姐妹们栖身的安乐之所,良辰美景奈合该有如花美眷来相配的,不至于萧条冷落了这一园的春色。
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首先,缅怀永恒的Alan,对不起,他在我心里不是斯内普教授,他是Harry, 是我心里最真实的“丈夫”,经不住诱惑,但知道回头。
其次,评价这部**,做不到,因为在我心里它太美好了。
小故事若干的凑成,是由真实开场,love is all around。由此,我也留心看过国内外机场的画面,可能含蓄,可能有不同,但是,确实是一个感受真情的好地方。
多年后有人说是国外版建国大业,但是那时候,大家年纪都是美好的。小故事大感动。
看了好多年圣诞夜了,我们也都希望每年圣诞夜出现一个人,对自己说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某一天,正巧就碰到了,一阵幸福之后, 过了很久,这个u已经没了激情,没了好奇,又要怎么继续。
每年看,每年的感触都不一样,最新感触是 佛缘,随意。 可能,就是去爱就可以了。太多时候,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妻子处理问题的时候,不是大吵大闹,而是一种很温和的方式,就算是哭,也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出门的时候,依旧强颜欢笑着和家人过圣诞节。这才是聪明女人的方式,不哭不闹,平心静气的处理婚姻裂痕。
That is enough,这个,也是**里面的主题,无论是爱上朋友妻子的男人,还是其貌不扬勇敢去大洋彼岸寻找爱情的英国小伙,或者是从性到爱的替身演员,或是爱上首席设计师每晚加班只为了跟他说晚安的姑娘。爱情,不一定要在一起,放弃或者成全,隐忍或者追求,都是常态。
我个人认为这部戏“经典”是因为这部戏卡司都是大明星,而且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老牌明星,粉丝群体有加成,加上圣诞节,爱情,国民**这些关键词,再加上十几年的“经典”滤镜,各个榜单推荐,让它“经典”起来的。好多老**都是这样。“老”是不需要努力和荣耀就能获得的东西,这部**要是今年上映,我估计乎友们的评价又不一样。
《江湖儿女》想表达的是什么叫做江湖的问题。
这部**记录了一个印记着江湖义气信仰的时代,在社会的变革中,随着人们逐渐转变成对财富信仰中落幕,就像曾经流连忘返的三峡风光一样,随着大坝的建成逐渐沉没到了历史的湖底。
江湖已远,故事还在,任何人无法逃离时代的滚滚洪流,都会被时代无情地翻来覆去地玩弄着,我们在时代面前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该片取材于真实的人物,**原来的名字叫《金钱与爱情》,因为“斌哥”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钱有权。后改名为《江湖儿女》,中文片名引自费穆导演筹拍的最后一部影片 。而剧本是贾樟柯写完后才告诉赵涛的,中间剧本的讨论是他跟摄影师、副导演等人谈起的 。
影片通过一个女人的好时光与坏时光,通过她对一个男人的无以寄托,诉说着这个时代的虚妄与伤痕。
-江湖儿女
安娜,在自己正青春貌美的时候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高官丈夫,并有了一个8岁的儿子。她情感丰富,渴望激情,而他的丈夫沉闷古板,只醉心于工作,不懂情爱,也不懂生活。
一次意外的莫斯科之旅打破了婚姻的平静和沉闷。安娜在莫斯科火车站意外邂逅了青年军官沃伦斯基,沃伦斯基对安娜一见钟情,并且毫不避讳地对安娜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安娜经历了几次剧烈的思想挣扎,最终选择和沃伦斯基私奔,为此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丧失了家庭,深爱着的儿子,还有富丽的社交圈,随之而来是整个社会的鄙视和偏见,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沃伦斯基对她的爱。
无疑,沃伦斯基确实是爱她的,为她闹自杀,为她放弃军衔,为她背井离乡,两个人度过了短暂的快乐甜蜜的日子。然而,如同所有的感情一样,多么浓情蜜意最终都免不了走入平淡。
沃伦斯基开始回归到自己正常的生活状态,社交,交友,娱乐,工作都提上了日程。
而安娜的丈夫为了惩罚她,故意拖着不肯离婚,导致她和沃伦斯基的感情没法得到社会认可,这个事情始终让她心神不定,变得整日猜忌,怀疑,无端嫉妒,沃伦斯基在日复一日的感情消耗中,开始慢慢丧失了耐心,变得暴躁而粗鲁,经常摔门而出,留下安娜独自悲伤,最终陷入绝望中,而选择以卧轨自杀来摆脱痛苦。
这是公认的一场爱情悲剧,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以安娜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当时整个俄国社会的偏见,不平等。但是我不觉得这是一场狭隘的爱情悲剧,它给人更多的深思应该是绝对不能恋爱脑,不能爱一个人比爱自己多。安娜为了渥伦斯基放弃了家庭放弃了骨肉血亲的儿子放弃了社会地位名声,首先这种在婚姻期间出轨的爱情,无论是放在上世纪的俄国还是放在当今社会都是爱情有罪论,其次她为了一个男人放弃了她自己的全部的这种爱情是扭曲的是极端的是不健康不提倡的。
她甚至和渥伦斯基说“离开了你我一定会死”,她后期变得猜忌,嫉妒,反复喜怒无常 ,甚至靠吸食吗啡来求安眠,她已经堕入了“爱情”的深渊,为爱癫狂,她的爱情观像一罐毒药,吞噬她的骄傲、她的个性、她的心灵最后连她一起连骨头都不吐的吞噬了。
这是很值得深思的,爱情从古至今都是无数文学作品中的主旋律,人们歌颂爱情,追求爱情,渴望爱情,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在我看来,爱情从来都不是牺牲,不是将一个人打磨得体无完肤然后勉强塞进另一个人的生活,而应该是锦上添花,双方的奔赴,互相变得更好,二人世界从来就不是消灭一人世界,而是在保持一个人是个体的前提下塑造两个人的空间。所以我认为不能因为爱情就放弃自己。
“活的自我”有时候是贬义有时候是褒义,但是在爱情里真正的爱情是鱼活在水里的欢腾,鸟扑腾在天空的自由,它是很本性很原始的自己去遇见一个愿意接纳真实的你的爱人。
所以我不支持爱情至上论,安娜的爱情悲剧告诉所有的女性一个道理:任何时候都要更爱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