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李安这部隐喻极深的电影

电影|李安这部隐喻极深的电影,第1张

**|李安这部隐喻极深的**

片名:《饮食男女》

时长:124分钟

豆瓣:92

类型:家庭向剧情片

这部经典好片,欣赏完会觉得意味深长的,会不禁感慨真的拍得太好了!

爱美食的人,喜欢看亲情向、爱情向剧情片的人,爱看高分优质片的人,请一定n刷它,真的常看常新!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影片巧妙围绕这两大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展开。丧妻单身父亲老朱是一位资深大厨,朱家的三个女儿在代际矛盾与野蛮生长下,形成了全然不同的感情行事风格。

当每周一次的家宴仪式终于如期举行,当美食成了一家人少有的链接方式,当东方人的隐忍与不善言辞摆在桌前,当爱情与亲情、自由与牺牲不断冲撞,我们是否还能尝到此刻嘴中的食物是什么味道?

这部片可聊的点很多,关于“恋父情结”,关于吴倩莲的穿搭,关于全片的高颜值高演技,关于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关于李安拍餐桌戏的场面调度,关于老去与死亡,关于“伦理”与自由,关于原生家庭,关于饮食男女…

一具武林争夺的罗摩遗体、一套技压群雄的碧水剑法,致使**开篇的灭门惨案;几次雨中的邂逅、数场剑尖的厮杀,成全了**结局的温馨。

我问你,这样符号化的武侠**你会看吗?不,你肯定会说,这太俗了,没有新意。

一伙控制武林的黑石团伙、两个相爱相杀的苦命恋人、两具经过古代整容的陌生面孔,在湿润的江南小镇与昏暗的静谧夜空下牵引了整个剧情的走向。

我再问你,这样不拘一格的武侠**你会看吗?可能吧,你定会说,有时间我就去看。

影片的色彩是冷色调,看的第一眼就有浓烈的江湖气息扑面而来;**的人物是立体的,解析数遍就会发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

我又问你,这样精致深度的武侠**你会看吗?会,你一定会说,它算不上好片但一定不会是烂片。

的确,导演是吴宇森,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对影片的气氛渲染以及群戏的把握非常精准。主演有杨紫琼,这是武侠**打女中的一代传奇。有这二人在,这**怎么都不会沦为烂片。可是,在上映期间,却被几部来势汹汹的所谓大片碾压成了炮灰。但我依旧想强调这不仅不是烂片,反而是近几年少有的高质量的武侠**。

它完全可以凭借不凡的情节与扎实的故事成为武侠**史上的翘楚。

**名字叫做《剑雨》,这是一个充满诗意江湖味的名字。剑雨,一看便可分为剑和雨二字,事实上**本身也就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而成的。所以,不妨我们就从这个名字走进这部**。

**中描写剑的场景很多。无论是开头细雨一伙灭门张人凤、陆竹困住细雨三月并为剑殉道而死还是曾静的碧水剑、江阿生的参商剑(细雨和张人凤整容后的名字)抑或是二人最后与反派转轮王的大决战,剑在这里都是斗争的武器,也是霸权的象征。谁的剑术高,谁就是胜者,谁就是霸主。

最易令人记忆犹新的剑的场景,一是陆竹点化细雨用银筷对决碧水剑,二是曾静用陆竹之术大破转轮王。前者是陆竹对细雨“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受五百年日晒,受五百年雨打,愿此少女从桥上走过。”的一生祈求。亦是细雨从江湖上闻风丧胆的女刺客化为逃避腥风血雨追求平凡成为曾静的承诺。后者是曾静冲破邪恶的羁绊重获新生的最后决断,也是曾静忘记陆竹与江阿生共享幸福的开始。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部**对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李绽青心里藏着爱欲所以变得凶残、雷彬饱含着对妻子的爱意所以见风使舵、彩戏师怀揣杂技糅合武功的理想所以浑身是伤、转轮王为了“玉茎重生”故作强大。整个黑石团伙,个个武功精湛,却除了曾静谁也逃不了死亡。这或许是剑客或者说是江湖中人的宿命吧,从江湖中来,也必须要回到江湖中去。

如果说剑雨二字中的剑直接拉起武侠的争端,那么,雨则是挑起争端的序幕。当然,在这里雨也承担着爱情的促和者的角色。

张人凤一家被灭门,这是狂风暴雨之夜。雨在这里,渲染出肃杀仇恨的气氛,也鬼使神差的令张人凤逃出一命并整容成江阿生。曾静与江阿生在小镇中每次的相遇,这是晴天霹雳般的小雨。无缘由的来也无缘由的去,似乎只是为了湿润江南小镇,为二人同处屋檐躲雨提供正当的理由。

雨在影视中一直都是重要的道具,大雨有大雨的好处,小雨也有小雨的妙处,这部**中,雨更是如此。开头便是倾盆大雨,引发出一段杀戮,使得仇恨蔓延整个剧情。中间是六月的梅雨,烘托出一段奇妙而又颇具温馨的爱情,使得人们忘记前面的仇恨。可到了最后,雨已消失,迎接而来的是风和日丽的天气。正好表明了雨过天晴,曾静与江阿生将要幸福的度过下半生。

剑与雨,爱情与家,仇恨与厮杀。这是《剑雨》极力表达的主题。在镜头的冷色调之下,湿润的细雨、暗黄的烛灯以及古声古色的江南小镇成为了江湖的舞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必会精彩,有人的地方必定卧虎藏龙。

这是武侠片必须拥有的场景,也是武侠片吸引人的地方。可纵观近年来的武侠**,却很少见到如此浓烈的江湖味。

往远说,自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奥斯卡获得大奖,他们便总认为,运用东方独特的武侠文化加上华丽的表现手法绝对能够在国际影展上一展风采。《英雄》国内外评价两极分化,《荆轲刺秦王》票房惨败,《夜宴》更是直接被打入烂片。可见,故作高深的手段与强大的野心往往会令愿景相反。

往近说,徐克徐老怪重出江湖,《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龙门飞甲3D》、《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纷纷登场,而后《智取威虎山3D》披着个打土匪的外壳狂收九亿票房。《刺客聂隐娘》、《一代宗师》、《师父》虽然令人看到武侠片的回光返照,可《四大名捕》系列、《明月帝国》、《情剑》却仿佛让人看到了圈钱之作与烂片之间的联系。

而其中的《剑雨》无论是剧情、悬念、爱情、武打都可称得上较高水平,可票房勉强过亿,名声不为人知。近年来在众多烂片轰炸与武侠片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剑雨》却依旧不被人所注意,这不得不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

 曾听一位**前辈讲,**艺术应该是生命奇观与视觉奇观的集合,以往不幸一直未得体会,今终于在李安《少年派奇幻漂流》中醍醐灌顶。

  生命奇观

 李安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畅销700万册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派的16岁少年,在一次轮船失事后,与一只孟加拉虎漂泊浩海侥幸求生的故事。一个16岁的少年,一艘救生艇,加上一只饥肠辘辘的老虎,要在无涯苦海上漂泊227天,并幸运地生存下来,这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命题。而生命的奇观就是这样在绝地中怒放,留下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

 为了这个叫派的生命奇观,李安非常耐心地用了30分钟来做铺垫。从他的父亲到他的出生,从他童年到他的少年,从他父亲那个浪漫的法国泳池到“小便”的由来,又从关于“小便”的种种嘲辱中得以奋发,凭借他过人的智商将那些曾经嘲弄的目光一一俘虏。总之影片半小时后,即派伤感地随父母登上那艘倒霉的轮船之时,已经是个机智、猎奇、冒险、疯狂而又善良的阿三少年。世上没有凭空而来的生命奇观,每一个生命奇观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凡响的成长史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中的生命奇观,除了少年派和那只孟加拉虎之间的生存博弈,还有他们漂泊海域时邂逅的各种生命奇迹。比如漂浮海在上那个耸人听闻的食人岛,比如藏着人类牙齿的未知植物的花蕾,比如那些不食人间烟火,到了老虎口边还傻愣着看戏的狐獴等等,不停地给我们惊喜。

  视觉奇观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不怕剧透的**,扬·马特尔原着700万册的销量和**前期营销让我早已知晓,这是一个阿三少年与一只阿三老虎的漂流故事。当我们大多数导演还在为讲故事发愁时,李安早已不满足于生命奇观的故事,历时5年的雕琢,让李安的追求已经细致到了场景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元素的美学呈现。

 和卡梅隆的《阿凡达》相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动物元素和环境元素的美术效果均已跳出了我们熟悉的范囿,无不挑战着我们被束缚的视觉神经。比如孤舟在分不清海面与天空的夜空中漂浮,更像是在无际的宇宙中迷失,或说是在一种诗意境界中遨游;比如静得透亮的夜空下,荧光水母点亮的海面,与《阿凡达》的荧光森林一样瑰丽而神奇——更可贵的是,李安亦未停留在炫技的层面,当派沉静在这瑰丽的画面中淡忘正在经历的苦难之际,荧光水母带来的新一轮灭顶之灾悄悄袭来,这些视觉奇观并又成为推动人物命运的一部分。

 李安早早透露过他的视觉野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3D视效果然没有令人失望,色彩饱满视野通透,一改我们对过往3D灰暗的印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视效上显然有意追求对人体感官的延展。比如派循着若有所思的虎的视角凝神海面,那一层层如梦如幻扑面而来的异彩影像完全超越了浅显视觉的感受,恍惚间一层层逼近顿悟的天际佛国。可以这么说,李安恨不得将我们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嗅觉的、幻觉的等等各种感官错乱而又立体的调度起来,饕餮这一感官盛宴。

  宗教哲思

 除了生命奇观和视觉奇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散发着淡淡的宗教哲思。对于16岁的他,宗教信仰不过正在朦胧状态,李安在前戏的铺垫中,甚至还给他准备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种宗教信仰。同时信仰三个宗教,这一度成为少年派家庭饭桌上的新鲜议题。之所以为其准备这么多宗教信仰,我想李安的意图在于:不管何种信仰,首先是平等的,其次殊途同归;在生存的极端时刻,只有人性的本能反应才是唯一的信仰——关键时刻,少年派救了一心要吃了他的孟加拉虎,并想方设法喂食它。孟加拉虎甚至成为他心灵的依托,成为刺激他生存下的支助。

 与少年派和孟加拉虎一起登上救生艇的还有一只鬣狗、一匹摔断腿的斑马和一只踩着香蕉漂来的大猩猩,最初的故事也是**最后的故事:在救生艇上前三天,鬣狗咬死了大猩猩,活吃了斑马,而随后孟加拉虎咬死了鬣狗,占有了斑马和猩猩肉。这看似一个童话般美好的故事,可如若将救生艇上的老虎、鬣狗、大猩猩和斑马换成了轮船上逃出的厨子、水手和男女乘客,这个故事还能如此童话?——为了生存,厨子将断腿的水手作为诱饵用以钓鱼,然后又杀了较弱的女乘客,227天后,救生艇上只剩一个男乘客幸存……童话总是骗人的,但我们更愿意相信美丽的童话。

 末了,最后还要赞誉一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是李安巅峰之作,也是当代华语影人巅峰之作,甚至是好莱坞巅峰之作。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小说是通过一个19岁男孩的眼睛看周遭的世界,描写他的想法和感受。在导演的120帧4K 3D的镜头里,感同身受得到了最大化地体现。导演用了不少人物的主观视角,在**里两个大场面,球赛中场表演和伊拉克战场上,这种用120帧4K 3D拍成的主观镜头一下子让观众成为了比利·林恩。甚至有的观众认为诟病120帧因为过于清晰,呈现在大银幕上反而会造成不真实感。但事实,无论是锣鼓喧天的球赛中场还是枪林弹雨的伊拉克战场,虽然都是真实发生的现实,却又超出了日常生活景象,用来呈现比利·林恩的视角,简直是锦上添花。

作为观者,120帧3D再清晰,也不是虚拟现实技术,它并没有颠覆人们的观影习惯,导演仍然要靠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讲故事,用技术添彩,而不是通过这种技术强迫观众靠近人物,理解人物。在观影过程中,完全没有强迫被带入故事的感觉,看着看着,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戴着眼镜,看的是3D**,完全被故事吸引,体会着比利·林恩的困惑、挣扎和他压抑的情感。倒是**结束后,片中好几个场景会始终盘踞脑海,久久不能忘。也许,120帧带来的,是过目不忘的体验。[11] (1905网评)

影片的技术革新影响的不仅仅是画面,导演显然认为在新的技术表现力下演员的表演方式也需要突破性的革命。最明显的演员经常直视摄影机表演,这在传统的**理论中是一种突破第四面墙的大胆做法,使用的时候应该慎之又慎。有节制的使用,可以理解为镜头代表的是角色的第一视角,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但**毕竟不是VR不是第一人称设计游戏,观众还是更习惯于躲在第四面墙之后的安全感,更何况影片的主视点还不是仅仅锁定在主角一人身上,各种路人都有可能成为摄影机的第一人称视点,视角各种转换反而让人很不习惯。

当然,李安的拥趸还是以文艺青年**迷为主,观众也不会要求他的**有爆米花影片的视觉轰炸频率。但在故事上,该片确实太缺乏惊喜,试图用不断的闪回来讲述一个原本平庸缺乏亮点的故事。而且连李安导演最擅长的人物刻画这次也掉了链子,大部分台词呆板浅薄,尽管各位新老戏骨,也没有办法挽救平淡的影片内核。[12] (搜狐娱乐评)

影片的大部分镜头里都有一名角色站在画面的前景位置,背景模糊不清,位于前景的角色却异常清晰,看起来就像是从杂志上剪下来的高清照片一样。影片里运用的超清3D技术却让这部影片看起来很诡异,就像是上世纪80年代用录影带摄像机拍的**一样。

  在叙事层面上,李安的这部作品就像它的片名一样笨拙、缺乏热情,李安一点都不理解这些战士之间的情感联系,影片中的对白想要变得风趣,最终却很脱线。影片中比利追求啦啦队长费森的那一幕尤其糟糕,他们两人僵硬地好像是一对尝试交流的外星人。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次令人厌烦的观影经历,不仅因为影片在情感层面上的缺失,更因为影片缺乏凝聚力,最终只剩下没来由的多愁善感。超级清晰的主角和无比模糊的配角、背景,这部影片的画面给人的感觉并不真实,更像是近视的感觉。(《The Wrap》评)

  影片在剧情上颇有可取之处,但运用在影片上的技术却并不成功。这部影片展现出他对于镜头语言新可能性持之以恒的探索和追求,和《断背山》一样,这部影片是对于那些被疏远的美国人一次朴素的描述。不过《比利-林恩》和李安以往的作品一样缺乏靠谱的剧本,有着很好的主题,但却配上粗俗陈腐的对白和虚假的南方口音。

  影片在高帧率上的尝试更多是满足了技术上的好奇心,而不能说是一次成熟的创新。最后的那场战争戏里,比利回忆起他与敌人交火的细节,以近乎纪录片的风格捕捉了这场战斗里每一个血淋淋的细节。中场表演那场戏则可以拍成一部独立的短片,这场戏在天命真女装腔作势的表演和比利的局促不安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13] (《IndieWire》评)

故事改编自作家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小说“Woe to Live On”。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开打,密苏里州是唯一拥有黑奴制度,但却支持北方的州。故事主轴就放在一个密苏里和堪萨斯州边界的南军游击队身上,他们的组成份子复杂,参战动机各不相同。这些人包括正统的南方本地人,解放的黑奴,甚至德国移民等,而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习彼此合作与打仗。关于片名的意义,李安曾做过解释:“那一群打游击的南军是史上有名的残暴,所以大家都称他们‘魔鬼’,当然他们也是史上最有名的骑士。”

作为李安的第六部作品,《与魔鬼共骑》维持了他一贯的稳健、徐缓的风格,用细腻流畅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段发生在美国内战时期的故事。在李安看来,好莱坞总是一厢情愿偏颇的讲述南北战争,不愿意老调重弹的他因此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在美国内战中最终失败的南方部队——以其中几名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为故事主线,展现出他们找寻自我、为建立一个更美丽家园而努力不懈的精神。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别关注,可以是李安作品中永恒的情怀。所不同的在于场景设置与时代背景,使得这部**比起他以往的片子要显得场面壮阔、气势磅礴。大部分的情节发生在一个漫长的冬天,几个游击队青年藏身于深山里,苦中作乐地酝酿他们的友情与爱情。而在那寒冬料峭的山冈上,李安拍出了跟《冰风暴》中相比毫不逊色的冷冽氛围,漫天的雪景对应着几个主角复杂难喻的心境,场景壮丽又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尽管本片反响并没有李安的前两部外语片《理智与情感》和《冰风暴》强烈,但依然不失为一部水准之上的作品。

《与魔鬼共骑》是含蓄的。这种含蓄使其变得平常,而且也使情节易于让人接受。可是,影片却缺乏应有的明显的说教成分。影片置身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感情纠葛和人物的性格转变上,可以说是战争环境下的一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故事本身是在对南北战争进行一种批判。李安将自己这个亚洲人的想法融入到自己的影片当中,借由稚嫩的托比·马奎尔的转变来达到自己的阐述目的。不过,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被弱化了的说教情节使得影片无法震撼人心。我们可以将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与其作一个比较,前者也不是直观去描述南北战争的状况,而是借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所饰演的黑帮之子来批判战争、批判社会,继而把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讲述出来。而影片中最后一个场景的体现也远比《与魔鬼共骑》的最后一个隐喻镜头有震撼力、说服力。

从《与魔鬼共骑》开始,李安所拍摄的西片的风格有所定型。与《冰风暴》最为相似的地方就是在拍摄季节的选择———主要的戏都是在冬天———而且过程都是冷冽氛围凝重,刺激人心。加之后来扬名奥斯卡**节的《断背山》,也是拍摄在冬季的山岗上,这不难看出李安在处理西片的风格上,都选择了一种旁观的,冷淡的态度。这与他拍摄“父亲三部曲”时的姿态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李安拍摄“父亲三部曲”所得到的成功是得益于他情感的灌入,而拍摄《与魔鬼共骑》等西片的时候,所支撑下去的,是自己的冷冽的看法。

表面上看,南北战争时期的矛盾基于白人、黑人、后移民者的冲突,正是由于他们的冲突才导致美国这场史无前例的内战。对于这场内战,描述它的**一般都是通过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和荒谬性出发的,包括移民的意大利导演、拍摄《镖客三部曲》的莱翁内,他在《黄金大镖客》中也是对战争的本质有所批判。但是李安含蓄的表达中却表露着更加让美国人难以接受的、残酷的批判———就是对自由与非自由定义的批判。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的建国之本就是自由之邦,否则又怎么会有感恩节的出现。但是,谁能想到在一八六一年会爆发一场因为自由和奴役而引起的长达四年的内战。在这场内战中死去的生命其实不单单是被战争摧残掉的,更多的,他们是美国社会发展的牺牲品。“人人生来平等并享有平等权利”却成为他们战争的罪恶之源。究竟自由的定义是什么,而又如何去评断非自由,这才是李安在《与魔鬼共骑》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这个内容也直接关系到现在的美国政治体制。这样的一部含蓄却意义凝重的**,自然是不会受到美国观众的好评的。加上在镜头的运用和情节的设置上稍显稚嫩,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这个本身富有意义的影片缺乏了说服力。这也是导致《与魔鬼共骑》失败的原因。

《与魔鬼共骑》竭力去讲一个庞大的、深刻的道理,可是李安选用的讲道理的方式却没有被人们所接受。李安曾经说,对于美国内战时期南方佬抗拒北方佬的心态,和现在美国化过程中的抗拒感很相似。从这个观点,我们不难看出李安是通过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这么一场战争所带来的对现在这个世界美国化的影响。我们仍旧拿《纽约黑帮》来比较,《纽约黑帮》确实以理性的历史环境,来诉说导演斯科塞斯作为一个美国人对南北战争感性的看法。而李安却是一个亚洲人在理性的历史环境中,作一个更加理性的评断。据我所知,《与魔鬼共骑》是唯一一部如此理性地去看待南北战争的美国片,这种理性近乎于残酷。

影片中很重的色彩还是用在了对奴隶制度的批判上———对于黑奴和白人之间的矛盾描述得非常多。这也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李安对于自由与非自由定位的批判。**是在阐述什么是自由,**最后给出了我们一个平等世界的美国,**的拓荒精神也恰恰展现了一种博爱。可以说,李安是把欧洲移民者所带到美国的思想引入到了**当中,将**上升到一个很大的空间里。

尽管如此,我还要说《与魔鬼共骑》并不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而它本来凌厉的锋芒也被后来的《卧虎藏龙》所掩盖。但是,《与魔鬼共骑》之于李安,之于整个美国**的发展都是有深远含义的。这是李安最大胆的尝试,对于政治体制的批判和对于美国历史的冷眼分析,远远比以同性恋作为噱头拍摄一个爱情故事更为犀利、尖刻。------转自金羊网 -- 新快报

众所周知,这部**是根据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简·奥斯汀精妙而有意义的话语为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艾玛·汤普森作了适当的改编,而李安则用图像温柔地表达了这个故事,并将其浓缩成这部美丽的**。李安第一部外语**《理智与情感》,小编觉得说它温暖动人美如油画的原因如下:

1、看这样一部**,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形象。《理智与情感》的画面表现就像油画。绅士和女士们的衣服,乡村和城市的风景都被摄像机漂亮地展示出来。轻快流畅的节奏,雄辩的叙述,细腻柔和的音乐,诗意的线条,共同创造了这部经典作品。

2、两人对待情感的方式构成了**的核心人物特征,但家庭条件和贫富待遇的差异在其中具有尖锐的社会批判气质。当然,结局很美。相爱的人走到了一起。这部**展示了金钱和爱情之间的冲突。埃琳娜的家人经历了从富有到贫穷的过程。男人离开是因为钱。与玛丽安的结合无助于威洛比解决债务问题,因此他选择了这位富有的女士。他的母亲强迫爱德华嫁给一位相配的年轻女子,否则他将被剥夺继承权。对于女人来说,露西也开始为爱德华疯狂,但当他为了露西放弃了遗产时,她转向了爱德华兄弟的怀抱。埃琳娜的嫂子更势利,阻止了埃琳娜爱上爱德华。当她得知露西迷恋的男人是她的哥哥时,她立即改变了态度,抓住了露西的头发。

3、面对爱情的紧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在理智和情感上,大姐埃琳娜选择了一种宽容的方式,二姐玛格丽特·安选择了一种情感释放的方式。两个选择意味着两个过程。埃琳娜的爱是隐藏和内心的斗争。所有的情感都被压抑,这比柏拉图式的爱更内向。忍耐也包含着东方的魅力。所有的感觉都不会被释放,这是一种让你窒息的感觉。

4、在**的结尾,埃琳娜欣喜若狂的哭泣是一种理性压抑后的情感爆发。玛格丽特·安的爱情是无拘无束的。她的爱情注定要从强风大雨和烈日的邂逅开始。这是一种接二连三的安排,一种莎士比亚式的戏剧爱情。这两种爱的本质其实是奥斯汀委婉曲折的语气。虽然**的结局已经变成了大团圆结局,但小说中的悲剧可能更令人震惊。

最有名的是李安导演的《喜宴》:

片名:喜宴

英文名:The Wedding Banquet

导演: 李安

主演:郎雄 归亚蕾 赵文瑄 金素梅

类型: 剧情/喜剧/爱情

年份: 1993年

获奖情况:1993年第43届柏林国际**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第3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

定居美国的高国伟(赵文瑄饰)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和他的恋人、一位叫Simon(Mitchell Lichtenstein 饰)的美国男子,一起住在纽约的曼哈顿。但高国伟在台湾的父母(郎雄、归亚蕾饰)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他们不断地催促国伟快点结婚,好承继高家的香火。恰好高国伟的公寓里借住着一位来自大陆的非法女移民顾玮玮(金素梅饰),于是Simon出了个主意:让国伟和玮玮结婚。这样一来既安抚了国伟远在台湾的父母,又能使顾玮玮拿到梦寐以求的绿卡,而且还能保持Simon和国伟之间的同居关系。

这个看上去的万全之策却引来了更复杂的事端,国伟的父母闻知喜讯欣然来到了纽约,为儿子操办喜事。于是各种各样的情感纠纷、人际冲突便在一个热闹忙乱的中国式喜宴背后展开了……

本片是李安首次扬威国际影坛之作,曾获柏林**节金熊奖及金马奖最佳影片。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伦理观点和中庸观念来处理同性恋问题,使这个几乎令所有家庭困扰的社会问题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种喜剧的方式解决。这种处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恋的理念,是东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找到类似的观点。但这个故事却又是在最繁华最现代的都市——纽约发生的,古典和现代在这里交汇,新旧观念在这里冲突后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把一个传统中国家庭面对现代社会现代观念的困惑、无奈以及宽容传递出来。当然,《喜宴》的成功也要归功于其中几位演员称职的演技。特别是李安的两位御用老将郎雄和归亚蕾,他们自然、持重的表演几乎盖过了几位俊男美女的风头。

作为一个喜欢探讨伦理问题的导演,李安的这部影片在题材上延续了创作者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伦理道德冲突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复杂的人际情感纠葛的关注。影片前半部分的铺排也许会让人觉得它埋藏的火药引子足够去炸毁一座囚禁个体几千年的伦理建制,其间叫人咀嚼玩味的问号俯拾皆是:九十年代的男同性恋者为何仍自甘藏身衣柜?同性恋者不敢站出来曝光,除因社会压力,家庭伦常可要承担责任?为了自欺欺人而把谎言越滚越大,反叛者及家长究竟孰得孰失?异性恋一夫一妻制的核心家庭是否是唯一的理想家庭模式?以孝道之名而行的"传宗接代"应否继续被视为必然而合理的繁殖理由?异族情侣(尤其同性恋)在所属文化与传统的差异之前,该如何对话?

以上这些问题无一不切中多元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道德困境。但李安在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所显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颠覆任何道德价值观的思想锐度,而是其气定神闲的叙事能力。李安的出色之处在于能把这诸多线索加以巧妙编织,并在一层一层展开故事,推向戏剧冲突高潮的同时,对各种人物细致到位的刻画和对诸多价值、情感的裂缝用一种普遍的“爱”的名义来小心翼翼的加以平衡。这种叙事风格上的特点在其后来执导的《理智和情感》中再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030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