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春天,在一次夏令营招募会上,遇见一个个子瘦小的男孩,在讲台上安静地站着,主持人介绍说他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仔细看才看到大约有20多岁,这是我和心理学的第一次惊喜遇见,惊讶于还有一份这样的职业!喜悦于我遇见心理学、我喜欢心理学;可是那个瘦小个子的男老师,再未遇见过,但是他已经成为我心理学道路上第一个生命中的贵人。期待今生再见以表感恩之情!他话语不多,只是连问了女儿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上大学?为什么要有好的职业?为什么要孝顺妈妈?我不知道这些话对女儿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现在已经大学毕业的她对那一次对话历历在目,也让我感动、感触了很多年!这一次与心理学的相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的生命探索开启了新的篇章!我开始参加各种学习:心理沙龙、专家的各种培训班、工作坊等等,那时候的我就是想成为一个坐在咨询室里帮助别人的心理辅导老师,没日没夜。因为自卑于自己半路出家,所以拼命学习理论知识;感觉专业能力不足,就尝试各种基本功训练、专业演练、个案咨询;目标是能做一个专业的助人者。可是几年过去了,兜兜转转并没有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生存之道,并没有实现自己当初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欣喜之情:可以帮助到更多更多的人走出心灵的阴霾!
我依然热情不减、激情依旧!也许机遇是留给一直在准备中的人,我在一次在参加河南商丘举办的心理学家大会上,遇见了韦志中老师,他也是一个瘦瘦的男老师,他的演讲:关于心理咨询师的生存与发展。一下子共情到了我内心的困惑,从此开启了我心理学的另一条路:团体心理培训。我开始了广州大学研究生的学习之路;踏上了体验式心理团体学习之路;从个体到团体的华丽转身,让我看到人生的无限可能。原来我站在讲台上当心理老师一样可以做好,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所有的掌声和鲜花都让我看到一个新的自我。这位瘦瘦的男老师——韦志中老师成为了我在心理学路上的又一位生命中的贵人。只是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相遇,我跟随至今已经将近9年的时间,这9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岁月。我跟随老师四处游学,学习本会团体、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还曾突破自己四次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我走近小学、中学、大学;走进企业、医院等社会机关单位,做体验式成长团体、做心理学讲座普及心理学。
2016年韦老师创办网校,我是第一批教务长一起跟随老师办学,连续四年至今已经是第五个学年的开始,每一年都在参与做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每学年服务人数达几千人。每一年都在带领100多人的辅导员团队做招生的工作,每个辅导员又在各个城市走进千家万户在宣传着心理学。我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从早到晚地在回答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的问题:亲子关系、婚姻家庭冲突、个人成长,我的两个微信有近万人,我的今日头条已经有4万人、还有QQ等都是来自天涯海角的陌生人,甚至海外华人。我无法计算直接服务人数以及间接服务人数累加起来究竟有多少?几万人、几十万人?写到这里,眼泪夺眶而出,有时候在想:为什么要做心理学,日日夜夜在回答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努力让自己更加专业、苛求精进地服务着更多的人,这么辛苦干嘛?腿疼了、腰酸了、口干舌燥了。可是这一份累和辛苦,却未能阻挡我助人道路的前行。因为我蓦然回首才发现,路已经走了很远很远,山已经爬了数不清的台阶,已经看到了成长和攀登的美丽风景。我已经实现要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灵阴霾的最初梦想,我也将继续做用心灵温暖心灵的最暖心的心理学事业,晶莹的泪滴告诉我:其实内心对于普及推广心理学的道路,我深信不疑、坚定执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公交车司机心脏病发作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慢慢停到路边;打开车门让乘客们下车;关闭车的发动机。之后,他便一睡不醒了。
一丝感动掠过心头,画出一道优美的虹,照亮了我整个心灵。那是生命的品格在闪光。
让自己的生命去燃烧、去发光吧。她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她赐予自己以高尚;赠予他人以感动;留予世界以文明。她是梅,于世间冷暖中傲然独立;她是烛,于世态炎凉中温暖人心;她是菊,微笑着面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享受着“此花开后更无花”。在那亚历山大灯塔上闪烁着的不是荧火,而是生命之光哪!荧火只能指引正确的航向,而生命之光可以指引正确的人生坐标。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说过:“要爱别人。”那位司机若不是深爱着身边的人,怎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为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着想?爱之伟大亦在于此罢。爱兮,暴君仁也;爱兮,愚人知也;爱兮,匹夫王也。让世界因爱发光,爱,正是生命之光。
爱在哪里?一句问候、一声叮咛,甚至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处处都透露着爱,弥散在空气中,层层将你包裹起来,保护着你,让你尽可能地不受伤害。爱就像你身上的一盏明灯,使你在无边的暗夜中不至于跌倒、碰壁。慈母手中线哪,一针一针缝的是爱;仁父肩上担哪,一步一步走的是爱。爱是最无私、最感人的奉献。是这世上最华丽、最浓厚、最铿锵的一首乐章。
我是春夏秋冬·天,我希望能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我相信每一次经历都是人生路上的一种历练、一种积累……
“这是你事业的最高峰,也很可能就是你人生的最高峰了。”这句话,我一直未曾忘过。
2000年,还在实习期间,我跟随亲戚到了广东惠州,在一家港资企业找了工作。因为只有高中毕业证,我在流水线上做了一名质检员。
当时,我属于那种有点尴尬的人。部门经理和主管说,有学历,好好干,有前途。班长和组长则都说我学历高,不会长时间在那儿干。其间,我也感受了一些人情冷暧,也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
由于刚出校门,当时,我最喜欢去两个地方:附近的书店和电脑培训班。我下班一有时间就去练打字,练的老师直接对我说不用再去练了;买了很多英汉对译的名著,带到车间,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看;晚上则看成人自考书籍。我相信机遇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
日子一天天过着,直到有一天,外事部招人,我遇到了钱生。钱生于我而言,是有知遇之恩的。他是位资历丰富,和蔼儒雅的上海人。感觉有点像余秋雨。
由于当时总公司要在内地召开一个全国性的有关电子产品的学术研讨会,公司组建了外事部并成立筹备委员会来筹备有关事宜。
进入外事部是要经过考核的。记得那天,钱生拿了一页写满了英文的文件让我翻译,我来回看了两遍,对他说:大致的意思我懂,但您要让我一句一句的翻译,我译不了。并向他讲述了文件的大致内容。我想这下肯定没戏了。谁知钱生却让我第二天就去上班,临走前还问我知道为什么会录用我吗?我说不知道。他笑着说:因为你的诚实。
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了。由于公司换了高管,外事部也面临解散。
我们部门解散的前几天,钱生对我说:“这是你事业的最高峰,也很可能就是你人生的最高峰了。”我知道钱生是怕我以后不再努力,不再进取。
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单位让报到,家人一致意见,我回了家。
由于我不太爱说话,站长让我做了电台编辑。当时,由于人员有限,设备受限,站长让我到局里把电视上前一天的新闻稿稍微改动一下,手抄一份到广播站。
那时的电视稿都是手写的,由于没有经验,我就把他们的意思理一遍,基本上都是把“看”改成“听”,这也就是我最初的广播稿了。
多年来,说起我的编辑工作,我对外都不好意思说我是电台编辑。
抄了一段时间的新闻稿,站长又下达了新的任务,让我对市广播电台投稿。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投啥呢?不知所措。站长说没事,先把电视上有关民生的、社会的新闻改一改,投过去试一试,慢慢改进。
于是,电视上,报纸上,只要有用的,能抄的抄,能剪的剪。每天都把电视上有关民生的、社会的新闻复印一遍,然后,一遍一遍的改,一遍一遍的删,心里想着:写不好,改不好、还能删不好吗于是,就像小学生写缩写作文那样一句一句的看,一句一句的改,来来回回直到把它们理顺畅,不再绕口才做算完。
那时手机还没有智能功能,所幸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电脑还比较熟悉,每天一有时间就修改稿子,满脑子想的都是稿子,感觉什么消息都想把它变成对市台的投稿……
就这样,装着三篇带温度、接地气稿件的信封,每隔一天的对市台寄着。
业精于勤,贵在于专。付出的汗水不会白流。市台寄来的播出通知单也越来越多了。那一年,我们台被评为全市第三名,我也被评为全县优秀新闻工作者。由于有了精神上的鼓励,我的信心更大了,干劲更足了。
几年后的一天,我打电话到市台联系业务,接电话的同行告诉我“你们那里以前有一位叫史君的同志,广播稿写的就很好,她的稿子我们基本上不用咋改动就采用了。”
听完后的几天,心情都是激动着的:几年后,一位素不相识的上级同行还记得我的名字,还这么肯定我的工作。付出,总是有回报。
总想着,希望有一天能通过写作与自己内心对话,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什么都不用想,只需要把脑子里的东西写出来就行,天马行空,让思想在纸上飞舞……
随着全媒体的融合,单位人员进行了部分调整。我因为有记者证和编辑证,被要求持证上岗做了电视新闻编辑,对于这种赶鸭子上架式的模式,虽然有些吃力,但更多地是奋起直追。
我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当天的邮件,认认真真地看,来来回回地读。基层的新闻工作是最接地气,也是最有力量的。虽然每天都做着同样的事情,但一次次的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的采访,一篇篇来自基层、带有温度的消息都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与担当,我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
我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写作天赋,虽然,每年也有那么几次想写点什么。
于是,看各种与新闻写作有关的书,不断丰富和淬炼自己的新闻业务知识。有时为了刻意训练自己,经常找一些有意义的稿件来练手,把它们整理成一篇篇短小的口播语,以此来训练自己的写作及思维能力。
新闻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将新闻采编付诸于舆论导向,用镜头和文字书写改革开放新篇章;为了能够创意、策划、选题,把握重大新闻价值,预见新闻的趋势,我感觉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了。
时光如梭,18年转瞬即逝,我也已人到中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习强国》上看到了Peter老师的《终身写作》这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应该不错,就毫不犹豫地买了回来。一看内容,一下子就触动了我的内心,“终身写作,终身修行的理念”打动了我,于是我尝试着加了老师微信,没想到他居然通过了。
加了老师微信,围观了他的很多朋友圈,其中我看到了一个叫艳菊的农村宝妈,她居然是平台的写作教练,真的可能吗?她学历那么低,都能成为写作高手,那我从事编辑工作这么多年,岂不是游刃有余,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开营的第一天,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训练营的氛围,特别是Peter老师和阿龙的连线,让我拉进了距离感。主持人都出书了,我还能写不好一篇文章吗?他不就像我身边的大熊主播吗?心定了下来。
入营的第二天,是朝子老师主持的腾讯视频班会,我用搁置了多年的普通话生硬地介绍了自己。第一天的作业,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却无从下手。在朝子和七分红茶老师的日日鼓励和指导下,忙碌、紧张、充实的过着,每天都像打了鸡血。相信、照做,下日日功,极积完成当天的作业,几次被评了优的作业让我信心和干劲更足了。
入营以来,每天除了上班,剩下的时间都倾注在了写作上。白天,利用做饭等碎片时间一遍遍反复听课;晚上进行封闭式写作,每天都带着第二天的课程内容和作业要求入睡。
写作让我知道了:坐下来,开始写,就能写出文章;知道了:输入了,思考了,就能输出;知道了:不会写,就从一段话开始写,写着,写着,就会写了;知道了:写文章要带有明确的目的去写……
现在,我明白了:写作是为了记录生活和改变;是为了精练表达力;是为了更好的把写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写作对我来说不再是无话可写了,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能坐下来写了;思路清晰了;目标也更明确了。
22天的训练突破了写作,也突破了思想。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充实让我更自信、更专注,不再看抖音,刷视频,更多的是看与写作有关的各种专栏,最近都在看李藩主持的读书会,我相信处处留心皆学。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应该才是一个人最美的时候。
我庆幸在写作的道路上遇到三六五平台,她让我的写作与工作相互补益、相互促进;她让我更专注于写作,更精进于学习;她让我的写作之路更宽更广。写作带给我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对思维的深度,生命的高度的认知。
写在最后:三六五平台是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写作组织,我有幸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遇到了这么多有爱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人。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把自己的经历写到自己的文章中,创造自己的经历,活出自己的价值,是这辈子最有意义的事。写作三六五平台,让我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只有深刻经历过、体会过、感受过,才会有深的东西挖掘出来、写出来、传达出来。做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员,我不仅要写出自己的故事,更要写出全县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奋斗者的故事。
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写作成为一种终身修行。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于一个24岁女孩儿的手,她的名字叫做张培祥,在她身上有很多光环,作家,才女,北大高材生,掌管人,还有一个令人悲伤的标签——白血病人。
张培祥出生于1979年,是湖南省醴陵市转步乡筱溪村老屋组人,这长长的出生地,标志的却是张培祥出身的微渺,她是一个普普统统的乡村女孩儿。
张培祥的家境非常清贫,父亲张元贤身体不好,常常患病,假如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的话,那么这根顶梁柱要支撑这个家,是难堪重负的。由于张培祥的母亲小时分得过小儿麻木症,一只手简直都是瘫痪的,这就让这个家愈加雪上加霜了。
张培祥6岁的时分被送去上了学,但是父母供了4年之后,就真实供不起了。当父母抱着张培祥哭诉着爸妈没用的时分,张培祥固然心中颇有不甘,但还是下定了决计回家帮着爸妈干活了。
好在姑父姑母晓得张培祥一家的状况之后,看到学习好又懂事的张培祥就要这样停学的时分,心中非常不忍,就把张培祥带到了本人的家里,开端出钱供张培祥读书,就这样,张培祥才得以继续本人的学业。
感恩于父母和姑父姑母的照顾和培育,张培祥在学习上愈加努力了。1991年,张培祥就以全校第一的成果考进了中学,1997年高考又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成为了整个村子的自豪。
进入大学之后,她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努力学习,在本科期间的不断坚持在同专业第九的位置,各种奖学金也拿到手软。毕业之后,张培祥顺利拿到了北大法学院的学士学位,在2001年继续入学北大攻读硕士学位。
而在这段时间里,她在BBS论坛上非常活泼,而且是个十分资深的红楼粉丝,还特地创作了剧作《大话红楼》,在论坛上收获了无数的好评和跟随者。她应用网络不时写下本人的考虑与学习,《红楼十日谈》等文集都很受大学生的欢送,而且在翻译上也很有建树,翻译的《你像你的狗一样快乐吗?》等书籍还成为畅销书,让张培祥早早就完成了经济独立。而《卖米》一文,更是被称为“能够收录进小学教材的文章”。
2003年,张培祥受湖南卫视之邀,精心筹划了《新青年》节目的前三期,并且担任了节目中的嘉宾掌管,其在舞台上的悲观、自信和那极具感染力的笑容,一时之间遭到了全国观众的喜欢。
可当她把笑容绽放给了外界之时,本人的身体却曾经被病魔悄然侵入。就在家人都以为一家人曾经否极泰来之时,张培祥的身体却开端常常传来一阵又一阵的痛楚,到医院检查之后,却发现张培祥得了白血病。
于是,张培祥就这样住进了医院,等候着配型。固然身体上很是痛苦,由于各种治疗张培祥的身体也越发消瘦,但是她的笑容却仍然那样绚烂,那样夺人眼球。可这样一张美丽的笑容,却没有等到最终的救命之髓,在2003年8月27日的时分,张培祥就彻底辞别了人世,年仅24岁。
张培祥走后,北大破例为张培祥在八宝山菊厅中举行了相当盛大的葬礼,在追悼会上,很多人都列席了,而作为学长的撒贝宁,中央电视台掌管人,也列席了这场追悼会,在追悼会上念出了沉痛的悼词,送别了这个爱笑的女孩儿 ——张培祥,走好。
实施 实施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我国曾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于当年12月4日正式实施。
2001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4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据全国人大最新通过,我国拟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宪法宣誓制度在国外亦由来已久。自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首次确认国家公职人员就职宣誓制度以后,这一制度被许多国家的宪法规定下来,成为各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会珍惜每一天的生活,因为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我要用我的全部力量来回应这短暂的一生;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会让每一天充满希望,因为人生是如此的无奈,我要用我的全部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放弃追求,即便是离开这世界的前一秒钟,我也会努力的呼吸;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害怕孤单,即便是面对人生的风雨,我也会勇敢的向前走!
只要我的生命还在,我就可以回去看望我的亲人,告诉他不要为我忧伤,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短,流星的瞬间陨落也是一道耀眼的光芒;只要我的生命还在,我就可以时时想着我的恋人,亲密的爱人啊,请不要为我哭泣,有你的一生即便短暂我也幸福!
我珍惜着生命,渴求着生命,虽然它很苛刻,但我还是心存感激,感谢它能让我感受亲情,体验真爱;感谢它能让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与灵魂。
可是上苍能给我这个机会吗?天上人间的距离我能跨越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只是时间和空间迭加的一个匆匆过客。但我不后悔,毕竟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不是吗?
“天空没有飞鸟的影迹,但我已飞过!”
歌词如下:
1 主啊,我的生命在你手中,
我在你的保护下,时刻警醒。
你掌握着我的命运,我在你的庇护下,
愿你的恩典在我里面,使我坚强。
2 多少时候,我在困境中,
求你怜悯我,求你帮助我,求你医治我。
满身伤痛,却不敢离开你,不能忘记,
起初的海誓山盟,就是智慧。
3 远离罪恶便是聪明,赏赐的是你,收取的是你,
主啊,你的名字应当称颂。
4 主啊,你是我的力量,你是我的依靠,
在我人生的重要时刻,你是我最真实的伴侣。
愿我始终坚守你的道,愿你的恩典永远与我同在,
在你的爱中,我找到平安,我找到满足。
5 主啊,愿你的名在你的国度中得荣耀,
愿你的圣言在我们中间运行,引导我们前行。
愿你的旨意在我们生活中得以完全实现,
在你的爱中,我们找到安慰,我们找到希望。
6 主啊,你是我的生命,你是我的盼望,
在我人生的低谷中,你是我最坚定的信念。
愿我始终敬畏你的名,愿你的恩典永远与我同在,
在你的爱中,我找到自由,我找到安慰。
7 主啊,愿你在你的国度中得荣耀,
愿你的圣言在我们中间运行,引导我们前行。
愿你的旨意在我们生活中得以完全实现,
在你的爱中,我们找到生命,我们找到盼望。
重复第4-7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