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谚语、歇后语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有哪些?

俗语、谚语、歇后语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有哪些?,第1张

不得不说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是很丰富多彩并且是非具有创新性。我们的说话艺术种包含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多种语言表达形式,而且令人惊讶的得是,由的言语和俗语的功能真的很强大,在一些情景里面能准确并且还不尴尬的说明白自己的意思,那么俗语,谚语和歇后语之间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呢?

首先是俗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俗话说”。一般是老人或者前人说的话,主要是指人民的生活经验,以及智慧的结晶。俗话一般是经络了很多人的事实验证,尤其是老一辈人的多次经验和经历以后形成的某种观点,这种观点被大众所认可和流传,就成了我们现在的俗话。常见的俗话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了篮子里”“臭媳妇早晚见公婆”等等。

再次是谚语,谚语和成语其实是差不多的,只是显得比较正规好听一点,没那么口头话,比较书面话的语言,也多是指古人的智慧,形成了言简意赅的短语,并且非常很有诗意。谚语很多方面,包括农业上的,学习上的,还有气象上的。常见的谚语有“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尚无难事,只怕有信心”等等

最后是歇后语,歇后语也是古人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抛出问题,后面揭示答案,比起俗语和谚语来说,更加的幽默诙谐而且很能活跃气氛,现在很多人喜欢说歇后语的前面一部分,比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等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

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例如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的区别如下:

1、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2、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3、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4、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235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