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歌的歌词里有夏天二字?

有哪些歌的歌词里有夏天二字?,第1张

1、《一样的夏天》歌词:那年夏天,最后的那一天,你轻轻地唱着歌,未曾感受的温柔。

2、《被风吹过的夏天》歌词:蓝色的思念,突然演变成了阳光的夏天。

3、《最后一个夏天》歌词:最后一个夏天,我们就要说再见,很想知道你会记得我。

4、《粉红色的回忆》歌词: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敢告诉你。

5、《那年夏天宁静的海》歌词:那年夏天我和你躲在这一大片宁静的海,直到后来我们都还在。

扩展资料:

《被风吹过的夏天》是金莎和林俊杰演唱的歌曲,由冯欣慧作词,林俊杰作曲 ,收录在金莎2005年4月1日发行的专辑《空气》中,2005年这首歌曲获得了第三届东南劲爆音乐榜颁奖典礼内地十大金曲奖。

参考资料:

-被风吹过的夏天

厦门九点的室外,阳光开始灼烤着大地,行人避进树荫,迎面扑来了浓浓的夏天的气息。这样的天气里出门,挤上繁忙的公交,跟着汽车的行进摇晃,拥挤的人群仿佛自带蒸汽效果,身处其中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每当这个时候,我多想来一碗冰凉沁心的石花膏。

石花膏在泉州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石花膏采用的是生长于水下礁石上的一种可食用海藻——石花菜做为原料。先将石花菜进行熬制,再用纱布过滤,冷却之后便会凝固成晶莹剔透如同果冻般的石花膏。食用时,用专门的刨刀把块状的石花膏刮成均匀的细条,盛入冰镇过的蜜水或糖水中,天气炎热的时候吃上一口,既清凉解暑又能降火气。

随着人们生活的丰富,石花膏的佐料也增添了许多:莲子、豆沙、银耳、红枣、仙草、芋头、水果丁等等,不一而足。石花性寒,味甘、咸,具有润肺化痰、清热软坚的功效,口感脆嫩爽滑,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夏日解暑圣品。

小时候,我体质差,动不动就感冒,一感冒就要咳嗽好久。后来据说石花膏能止咳,母亲便上街上买石花膏给我吃,一看到那碗晶莹透亮的石花膏,我便爱上了它。舀一勺蜂蜜水和着刮成细丝石花膏,放入口中,一股甜丝丝,冰凉凉的感觉在口中四散开来,因为久病不愈的烦躁感瞬间被抚平。

之后我又陆陆续续吃了几次石花膏,不知是石花膏的作用还是心情问题,没想到咳嗽竟然真的没几天就好了。

后来每逢夏日出门逛街,母亲和我一定会到一家店买碗石花膏吃。单是石花膏可能没什么稀奇,稀奇的是这家店的石花膏会淋上各种自制的浓缩果汁。浓缩果汁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如黑加仑、哈密瓜、苹果等等。在经过太阳的热辣洗礼后一定要来上一碗这特制的石花膏解解酷热。

我偏好加了黑加仑汁的石花膏,清甜的石花膏里带着黑加仑的微酸,入口冰凉透心,咬下去爽脆可口,因为夏日带来的闷热一去而空。

现在一有机会,我还会去店前喝上一碗石花膏,怀念一下的童年。随着城镇的改造,许多店都已经变迁。唯独这个店是随着我一起成长起来的,不曾改变。十几年的时间,物价飞涨,店老板仍在坚持着物美价廉的原则,价格丝毫都没有上涨。

店老板偶尔会感叹,最近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大批的外来工回流,加上本地的年轻人外出打拼,客人明显没有前几年那么多了。老板家的一双儿女也在外读书,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不愿意困居一隅,继承这小小的店铺。这样的小本生意,也许一代人做完,就要结束了。

如今,许多店铺会把石花膏当成配料的一种加入其他甜品、冷饮中。店的老板也慢慢会在石花膏里添加其他的佐料,来吸引顾客。但是,老板依然坚持,自己所做的石花膏,不会成为其他甜品、冷饮中一味的配料。

老板的坚持触动了我。商业文化的繁荣,街头店铺林立,美食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但许多传统小吃却难以立足。很多事物因为发展,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虽然社会需要创新,但我们同样也需要守住本心,不能因为追求发展而变得功利、急躁。

一份普通的石花膏,从材料的收集到成品的制作,都是老板亲力亲为,十几年如一日。我因为这一份坚持,爱上了这一样美食,我仰赖这一份厚重的情怀。我所怀念的石花膏,是时光拉长的古老街道边,一个古朴的招牌,一排各式口味的浓缩果汁,店里随意摆放着桌椅,亲切问候老板和络绎不绝的客人。

4

最能见证社会变革的是人与食物。需要接受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只有唐诗宋词,还有人们衣食住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食物中承载着无数记忆,随着传统美食的没落,人们的记忆里,也有许多东西正在逐渐的消失、退散。

从一碗普通的石花膏,到各色繁复的冷饮,中间有冲突,有消长,有融合。品尝一份简单又正宗的美食其实不难,难得的是能够重现记忆中的那个场景,重拾那份真挚和美好。

无论时光多么流逝,总有一种味道,一直在提醒着你,莫忘初心。

文字作者名称:(竞芳 )

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在我看来,夏天如果单单是夏日,必然给人以炎炎火热之感。

如果此刻加上荷花,夏天瞬间便有了灵魂,一切便完美了。

一、《小池》

提到夏日荷花,自然绕不开一个人,没错,杨万里。

我们先看下杨万里的《小池》。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似乎还带着春日的柔和,一切都是那么细,那么富有诗意。

风是柔的,水里还透着春日的凉,此刻你看到小荷在水面露出尖尖嫩角时,还在疑惑夏天是否到来的时候,一只蜻蜓立在上面,这不就是夏天吗?

泉眼、细流、小荷、蜻蜓,仿佛一卷花鸟彩墨图,慢慢展开,所有的景物依次而出,又交相呼应,在蜻蜓立上头之时达到情感的爆发,可谓玲珑剔透,生机盎然,有情有趣。

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写了初夏的小荷,这里他又以另一种笔法向我们描述了盛夏映日的荷花。

作者这里从净慈寺出发,沿着西湖送别朋友,一路的风光让作者感叹: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作者脱口而出,对西湖的景色大加赞赏,但是什么让作者这么惊喜呢?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

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如果说刚才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浅墨的小心勾勒,这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是肆意的泼墨渲染。

无穷碧,别样红,这样大红大绿的无边色彩搭配、可谓精彩绝艳,壮美无比。

三、《采莲曲》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你可能猜不到,那个以边塞诗出名的七绝圣手王昌龄,在这里把往常的边塞风突然转为了小清新,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单单写荷花,仿佛再美,也少了点生活的乐趣,于是王昌龄别出心裁,写采莲。

绿色的罗裙和田田的荷叶,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这盛开的荷花里,若隐若现,有一种“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唯美,也不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恍若一体,难以分辨,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似乎没有一句在细写采莲女,可每一句又无不在写采莲女,生活的纯真之趣,跃然纸上。

四、《苏幕遮》

上面三首都是从整体描写荷花,接下来的周邦彦则是从细节入手,让人更直观地感受荷花的形态美。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此刻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以至于梦回故乡。

这里我们只看“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三句”。

仅此三句仿佛勾起了我相同的夏日赏荷经历,让我身临其境,心里突然灵动起来,随后便暗暗称赞。

可谓寥寥数语,捕捉风貌,达到传神之境。以至于让人感觉有种登峰造极,后人难以超越之势。

简单翻译下这三句:

清晨的阳光照在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渐渐被晒干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盛夏荷香阵阵,正是赏荷的最佳时候。

风之浮动,荷之轻舞,而雨后的荷花,更见其清新、飞动,自有清秀之力。

怪不得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论道:“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结尾

夏日已然来临,何不趁此机会,邀三两好友,一同漫步赏荷?

看“蜻蜓立上头”,看“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一一风荷举”,看“芙蓉向脸两边开”。

夏日邂逅荷花,便美翻了整个夏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59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