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的“钉子户”,屹立在长江近700年,为何没人敢拆?

中国最牛的“钉子户”,屹立在长江近700年,为何没人敢拆?,第1张

钉子户,是指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拆迁,但又身处开发区或者闹市的房子。或者是指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那些不肯迁走的住户。而此地有一个“钉子户”,在长江中待了700多年,却无人敢拆。

位于湖北鄂州城区小东门外的长江龙蟠矶上,有一个“钉子户”,名叫鄂州观音阁,也叫龙蟠矶寺。宋朝时,人们就在此地修建寺庙,但由于长江常常发洪水,庙宇经常被冲毁。即使这样,当地人还是会不断重建寺庙,因为古人大都信奉神灵,尤其是对观音菩萨,充满了敬畏之心。只要有事,很多人都会祈求观音菩萨保佑自己渡过难关,甚至很多人在自己家里都供奉着观音。

1345年,蒙古族人达鲁噶齐铁山在长江中间弄了很多条石,然后将其垒成台,再在上面修建了蟠龙矶寺,这就是观音阁的前身。1488年,寺内的僧人觉寿决定扩大寺庙,于是拿出部分香油钱以及化缘得来的钱来扩大面积。自此,鄂州观音阁诞生了,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此祭拜神灵。

据了解,观音阁坐东朝西,逆着江水而建。它阁长24米,10米宽,高14米。阁身是用的青砖砌成的,阁内有三个大殿,两座楼,一个亭子,总面积300多平方米。观音阁是典型的江南民间建筑,构筑精巧,集儒家、道教、释三教文化于一体。万里长江中仅有鄂州有,所以观音阁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

长江水喜怒无常,观音阁建成后经历了数次洪水的冲击。1527年,观音阁被毁,武昌的知县亲自来此,叮嘱寺内的僧人一定要集资重修,并增建了观音阁。1864年,大学士兼湖广总督官文看见长江中间有一座小岛,询问当地人后得知它叫蟠龙矶,亲自上岛写下了“龙蟠晓渡”四个字,被刻在阁正门的石碑上,还捐出千金用来修葺观音阁。

虽然观音阁遭受了无数次洪水的冲击,但每次被毁坏后,当地官员或者乡绅都会集资修缮,以保证它的完整性。观音阁除了是一座庙宇之外,还是一个测量长江水位的工具。每到汛期,江水都会没过楼阁,只剩下高层的窗口,大部分都被淹没在江水中。这在告诉两岸的人们,洪水来了,要做好防护,以减轻洪水带来的后果和减小老百姓的损失。等汛期一过,观音阁重出水面,威镇江心。即使经过多次洪水的洗礼,观音阁依然屹立在长江上,由此可见当时工匠们的建造技术有多高超,智慧之高,经得起大自然的考验。在今年的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中,观音阁也没有倒下。

2006年5月25日,鄂州观音阁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此一来,更没有人敢拆除它了。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来鄂州,参观这座百年建筑。

“钉子户”这种事情,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开发商埋怨“钉子户”贪得无厌,“钉子户”则斥责开发商欺负住户。

弄到最后,绝大多数都会成为一笔“糊涂账”,只留下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誓要争辩出一个对错。

但世事无常,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对与错。

所谓拆迁,无非就是开发商和住户之间的博弈。

博弈成功,便是拆迁成功,博弈失败,便会演化成一场“钉子户”事件。

2004年,在重庆就曾经发生过一起“钉子户”事件,并在全国范围内闹得沸沸扬扬的。

双方就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最终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开发商胜诉。

但即使胜诉,开发商还是没能顺利拆迁。

为保住自己的房子,住户吴苹夫妇甚至抱着煤气罐登上屋顶,誓要跟房屋共存亡。

这场纠纷,一闹就是三年的时间,杨武夫妇也一度被称为重庆,乃至全国“最牛”钉子户。

这三年期间,都发生了什么,吴苹夫妇又为何对拆迁如此抵制?

三年过后,开发商和杨武夫妇,又是否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重庆“最牛”钉子户,吴苹夫妇的故事。

“钉子户”的女主人名叫吴苹,说起她,在当地也算是一号人物。

1957年,吴苹出生于重庆市九龙坡区。

父亲曾经在重庆市种畜厂工作,母亲则是李家沱饮食服务公司的一名员工。

因为都是知识分子,因此二人在单位并非基层员工,而是坐办公室的小干部。

每个月都能领到一份相当不错且稳定的收入。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吴苹从小吃喝不愁,初中毕业后,便没有再上学。

而是进入李家沱百货公司,成为马王坪百货商店的一名营业员,主要工作是卖布。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练散打的杨武。

两个人一见倾心,很快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并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之后,二人住进了杨武父亲修建的二层小楼,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钉子户”。

这栋二层小楼始建于1944年,位于重庆市杨家坪鹤兴路17号。

吴苹和杨武结婚后,便一直住在这里。

1957年,因为政策原因,这栋房屋成为公共财产,被房管部门收走统一分配。

直到1983年,两个人结婚后,吴苹向有关部门提交书面申请,拿回了这栋房产的产权。

这栋二层小楼,才重新成为夫妇二人的私有财产。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1993年。

因为年久失修,这栋二层小楼变得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于是,吴苹向有关部门递交申请,希望在原址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翻新,最终获得批准。

几个月后,一栋砖结构的小楼拔地而起。

挺拔、气派,一经建成,便成为村里最亮眼的建筑。

路过的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杨家夫妇,真的是厉害,这楼盖的真气派!”

吴苹夫妇以为,他们能在这栋小楼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

却没想到,平静的生活被一纸拆迁令给打破了。

2004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鹤兴路进行旧城改造,沿街的204户住户和77户商户都被纳入拆迁范围,其中也包括吴苹夫妇的房屋。

得知消息后,吴苹夫妇既兴奋又担忧,兴奋地是,房屋一旦拆迁,他们能拿到巨额赔偿款。

担忧的是,杨老爷子在去世前,曾经交代过遗言。

“这栋房产是祖宅,无论如何也要保留下去!”

思来想去,两个人最终还是做出“违背祖宗”的决定。

“绝对不能干涉规划,只要开发商提出合理的补偿方案,房屋拆迁,也不是不可以!”

此时开发商和吴苹夫妇都以为,“拆迁”并非难事,只要补偿合理,很快就能完成。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件看似容易的事,会在不久的将来,演变成一场灾难。

对鹤兴路完成规划后,开发商立刻派工作人员,对吴苹夫妇的房屋进行估值。

最终报价定在247万,但这个价格,并无法让吴苹夫妇满意。

在他们看来,九龙坡区鹤兴路,是整个重庆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鹤兴路之于重庆,就相当于王府井之于北京一样重要,247万的补偿金,未免也太少了些。

要知道,这栋二层小楼的总面积达到了219平,建成时间不长,总共才十年的时间。

算下来,每平补偿才一万多一点,这还没有将装修之类的花费计算其中。

之后,开发商和吴苹夫妇展开了十几次的磋商,但始终没有就补偿金的金额达成一致。

对于拆迁,吴苹夫妇提出两个方案。

第一,一次性赔偿自己500万拆迁费。

第二,补偿自己一套同等面积的商用房,并且店铺的门面朝向不能变。

在建造期间,还要给自己补贴一套“过渡住房”。

这两个要求,开发商哪一个都无法接受。

要知道,鹤兴路的开发时间是在2004年,在那个人均工资只有1000多的年代,247万足以称得上是一笔巨款,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的财富。

开发商给出这样的价格,已经十分良心。

吴苹夫妇动动嘴,就想让赔偿款翻倍,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第二个方案,开发商倒是可以勉强接受。

但是他们给吴苹夫妇推荐了好几套门面房,吴苹夫妇都没有看上。

不是前期位置不好,就是嫌弃门面房的朝向不对,前后看了十几套,都没让吴苹夫妇满意。

他们已经打定主意:“只要不满足我们的条件,绝对不搬!”

吴苹夫妇耗得起,开发商却耗不起。

每拖一天,他们便多损耗一天的成本,包括人工、贷款利息、大型器械的租赁费、水电等。

这一拖,就是两年时间。

在这两年里,开发商为了让吴苹夫妇搬家,动用了很多手段。

他们甚至在吴苹夫妇没有搬家的情况下,强行将整个村庄挖空,准备浇筑地基。

这导致吴苹夫妇的房子直接成为“孤岛”,孤零零地悬在离地十米的半空中,看着都让人害怕。

吴苹夫妇却依旧无动于衷,特别是杨武。

他本身是一位散打运动员,曾获得过渝州武术散打搏击赛75公斤级冠军。

十米落差,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无法逾越的天堑,对他来说,不过是出门多费点力气罢了。

他将妻子安置在别处,自己一个人住进了房屋。

每天出门都从深坑里爬上爬下,健步如飞,丝毫看不出任何阻碍,这下轮到开发商傻眼了。

无可奈何之下,开发商又想出第二个办法。

挖断了杨武家的水管,给他们家停水停电。

但即使如此,依旧没能让吴苹夫妇认输,反而越挫越勇。

双方的对抗,一直持续到2007年。

2007年,开发商实在无计可施,也是在年初将吴苹夫妇告上法庭。

法官在法庭上表示,吴苹夫妇的行为,已经严重干扰重庆市的公共建设,有损社会利益。

因此最终裁定,要求吴萍夫妇在2007年3月22日前搬离,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但即使法院已给出最后期限,吴苹夫妇依旧无动于衷,为对抗开发商,他们早已做好准备。

在期限临近的时候,吴苹夫妇带着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高调住进待拆迁的房屋,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仅如此,两个人还请来了很多亲戚助阵。

在拆迁的那一天,人人携带锅碗瓢盆,爬上了离地十米高的房屋,用身体组成了一道人墙。

“想要拆迁,先过我们这一关再说!”

杨武的手段更为极端,他直接爬上了房屋的屋顶,在墙面挂上了一道横幅,横幅上写道。

“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面对吴苹夫妇的无奈,开发商彻底没了办法。

只能坐下来,继续和吴苹夫妇谈判。

直到2007年4月,双方才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

开发商表示,同意吴苹夫妇的异地实物安置要求,并在沙坪坝区给他们提供一处相同面积的门面房。

事情至此,才算落下帷幕。

当天下午,吴苹夫妇便搬离了房屋,晚上,开发商的器械开进了鹤兴路。

随着“轰隆”一声,这栋坚挺了三年的“钉子户”,最终化作了一片废墟。

至于吴苹夫妇,他们并没有被这件事绊住脚步。

拆迁完成后,他们立刻双双前往北京,继续发展自己的生意。

开发商赔偿给他们的门面房,则被他们用来出租,这几年主要用于奶茶店的经营。

直到2021年,两个人回到重庆,并收回了门面房,打算自己经营。

两个人开了一间工艺品店,主要售卖水晶制品、木雕等等,生意相当不错。

如今,二人的生活已经趋于平静,当年的事情,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多少影响。

纵观整件事,我们能说吴苹夫妇错了吗?当然不能。

他们的做法固然极端了些,但开发商的手段没有好到哪里去。

断水断电、挖十米深坑,如此做法,要是换成一般人,恐怕早就扛不住了。

吴苹夫妇之所以请亲戚、拉横幅,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面对实力雄厚的开发商,他们只有用这种“丑态百出”的方法,才能勉强与他们抗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

虽然最终达成了和解,留下的也只有一地鸡毛,与开发商、吴苹夫妇永远无法挽回的三年。

最终的结果,还是双方各退了一步。

如果三年前大家都这样做,是不是就不会导致这场闹剧的发生了呢?

我想一定是的。

本人手机号码是移动的,2003年初买了第一款手机洛基亚3210,在移动营业厅办理的号码,当时的女朋友陪着一起去的。现在,当初的女朋友早已成为老婆,有个女儿是美术生,每天给女儿打电话时还在用当初的那个号码,十九年没有变了。工作单位换过了多次,开小公司混日子,朋友圈里的人脉换了一拨又一拨,我的手机号码始终没有变过。

这个号码绑定过银行卡、QQ、微信以及各种论坛、BBS、 游戏 、软件不下100种应用,感觉自己的信息已经在数码电子世界里可以留下不灭的足迹了。有时好奇地在网上搜一下自己的手机号码,能够发现自己号码的“足迹”遍布曾经工作过的很多地方,在半个中国的地盘上这个号码曾经拨出过电话。大约地看了一下,这个号码最北是在黑龙江漠河拨出,最南在三亚的沙滩上发出过问询,最西是在成都打出问候电话,最东是在东海的东极岛上打的电话。

没打算换,也不想换号码,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不停地换号码,十几年的朋友只要还记得我的号码,还是随时能找到我的。行得正走得直,不怕有人追债,也不怕有人骚扰,应该在有生之年不会换号码了。

多年以后

想联系我的人随时可以联系到我

就是这么简单

提这个问题的人,一看就是总换号。总换号是为什么呢,号码不喜欢?优惠号段选新号?逃避什么吗?联系人肯定不多,或者不在乎失联……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换号,使用单一手机号的人就是相反的原因啦。喜欢这个号,不会因为优惠就另谋新欢,不担心被骚扰,朋友太多懒得换号,等等等等。

反正,这和性格无关。

众所周知,皇权是封建王朝制度最为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中国古代唐宋之前可称为皇帝相对独裁时期,有着贵族好王侯政权的干扰,而到了唐宋之后直至明清则进入了独裁时期。皇帝便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力。那么很多人可能就会好奇,是否在国外也是如此呢?

我们来看看德国,德国在过去有一个很特殊的制度,就是选帝侯制度。直接点说就是个别诸侯有选举帝王的权力。这也使得皇权得到了极大地削弱。甚至很多国王还要看诸侯过的脸色行事。这一现象一直到1806年,这一制度被征服者拿破仑勒令解散。

德国进入了君主专权时期,1888年经过了十多年改革发展的德国经济突飞猛进。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欧洲强国,但是德国正处于普鲁士大帝威廉二世统治时期。威廉二世比较喜欢安静。于是他在柏林波茨坦皇城旁边建造了一个书房。闲暇之余便一个人在此读书。

然而待威廉二世刚踏入书房没几天,便不时地听见窗外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嘎吱的声音。素来喜欢安静的威廉二世实在是无法忍耐,于是便派人去打听声音的来源。原来是一座用风车作为动力的磨坊发出来的声音。风车旋转的时候便会发出了嘎吱的声音了。

威廉二世让士兵告知磨坊主,让他搬到其他地方去。磨坊主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士兵将国王的意思告诉了磨坊主,可是磨坊主竟然仿若没有听见一般。过了几天磨坊上的风车依旧在旋转着。威廉二世勃然大怒,便要去找老人的麻烦。

谁想老人理直气壮的说:“我家世世代代在这里,凭什么新国王一来我就要搬走”?霸道的士兵竟然强行将老人抬走,将磨坊关闭。老人更是一个倔性子,竟然一纸状书将威廉二世告上了法庭。这也是当时首次听闻有平民百姓告当朝皇帝的事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法院都有权利审判皇帝,但老人所告的法庭很不一般,是国家司法机构—法老院。法老院也是第一次接受到这样的诉状,其实这个案件在法律上很好审理。因为毕竟是先有的磨坊,后才建立的书房。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后法老院也是就这样简单的判决了。

老人听到了判决结果,高兴的老泪纵横。而威廉二世得知后却大为恼怒。欲要动用权力向法老院施压,还好当时的首相俾斯麦站了出来劝诫威廉二世:“德意志帝国的强大和法律的公正必然分不开,您是国王更应亲做表率”。威廉二世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也服了软,接受了法老院的判决。

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原始建筑是过时的,也需要覆盖更多的现代建筑,如超市、商业建筑等,或道路、学校和其它基础设施,但城市的面积是有限的,因此,拆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在拆迁的过程中,“钉子户”创建这个组,钉子户是指那些拒绝移动,因为这些人是不愿意放弃老房子的,但是更多的是和开发商的价格不谈判,所以选择不搬家,去和开发商谈判价格和开发,而这些钉房子有失败的,有成功的。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中国最成功的三家美甲店。这些钉子户通过拆迁获得了巨额财产,有的甚至成为了亿万富翁。

第一个钉子户从深圳,深圳不是一个发达的地方,只是一个小渔村,直到改革开放后,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的老房子拆迁的差不多,这些人有巨大的损害赔偿和补偿,房子拆迁时间后,LingJi拆迁的户主,只有当提供了一百万年,当一个开发人员和房屋补偿,这个价格是一个非常LingJi年但户主对开发商给出的价格并不满意,在这里住了三年,与开发商进行了多次谈判,最终,房主获得了2000万元的赔偿,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来自上海的第二个是户主,一家之主住在上海普陀区的,这是一个最著名的上海钉子户,房子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户主中心的比较,但这个地方也在开发中,所以对于价格的户主的开发商不同意,几年后,这里的发展越来越好,开发商自然也想涨价,终于拿下了上亿的拆房户主,一拆就成了亿万富翁,钉房家族也名扬天下,成为上海最著名的钉房。

第三个是深圳的钉子户。关于他最重要的是拆迁没有成功,而且拆迁也是有风险的。钉子户因为高价被拒绝了,他也经历了一段悲惨的过去。因为这是一个立交桥建设征地,钉子户的出价被拒绝后,开发人员决定绕过房子建造天桥,最后房子包围在天桥,户主被迫每天听窗外的车来车去,噪音非常大,即使有隔音设备难以切断,原以为这将是一个“坏事情”,看中了他的房子,但没想到广告商认为这个地方是一个完美的宣传场所,他跟很多广告商签了合同,做广告,这个钉户的收入可以超过一年,可以说是中国最酷的钉户。钉子户在这个过程中也很难过,曾经觉得自己的前途是无望的。

虽然这些拆迁钉子户成为百万富翁,但狮子大开口要小心,如果你将拿不到一分钱,而且还住在老房子,和所有在房子周围也被拆除,显然也不会住的舒服,最后一个最好的钉子户不是每个人都有些运气,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妻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69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