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和胡歌领证的消息传了好几天,男方终于出面回应了!
2月7日,权威媒体联系到胡歌的工作人员,对方回应:假的啦,都是谣言。
事情还要从几天前说起,2月3日,网上突然有爆料称刘亦菲和胡歌已经在2020年上半年领证,因为疫情原因一直没有太占用公共资源,因此准备年底官宣。
对此,吃瓜群众们虽然大多数秉持着不相信的态度,但是因为有郑爽和张碧晨两个前车之鉴,也纷纷选择了相信。
其实刘亦菲和胡歌都是80后非常优秀的演员,因为共同出演过《仙剑奇侠传》,还有很多90后都嗑过胡歌和刘亦菲这对CP,称之为“遥灵”。
两人在剧里当然是很甜的,刘亦菲的神仙颜值搭配胡歌拽痞的人设,不知道让多少观众嗑到流眼泪。
随着戏里的唐嫣、杨幂、刘诗诗、霍建华等人一个个结婚生子,胡歌也被粉丝疯狂“催婚”,而这些年下来,认为最配得上胡歌的女明星还是刘亦菲了,一方面了了当年“遥灵”党的心愿,一方面两人在娱乐圈实力相当,郎才女貌,实在登对。
(网友呼吁两人在一起)
胡歌复出的时候刘亦菲也作为好友给出了祝福。
但是其它时间两个人基本没有互动。
而且要说两人因戏生情还是有些强行,据了解,刘亦菲拍摄仙剑奇侠传一的时候才16岁,胡歌自己也说,刘亦菲那个时候叫他叔叔,他也只把她当作小妹妹。
众所周知,胡歌是娱乐圈中单身“钉子户”了,绯闻少得可怜,刘亦菲的感情史也十分简单。
19年的时候曾有网友发掘刘亦菲有恋爱的迹象,理由竟然是自拍发得太多太频繁了。
当时的绯闻对象是一个摄影师刘建安,两人有几张照片疑似是拍的情侣款。
(刘亦菲)
(刘建安)
这样的照片不止一组;
后来恋情当然没有实锤,刘亦菲又被指和前任 宋承宪复合了。
原因是宋承宪时隔多年突然登上某博给刘亦菲点了个赞。
但对此刘亦菲的粉丝是相当反感,表示男方只是为了炒作。
看来网友们真正中意的对象,还是胡歌啊。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胡歌刘亦菲#、#胡歌辟谣#、#网传刘亦菲胡歌将结婚?假的#
责编:小重山
“给我一个亿外加6套房,否则休想让我搬走!”
当接到拆迁通知时,家住上海松江区沪亭北路的张新国口气坚决地说到。
2003年,上海市政府对张新国家所处路段统一进行规划拆迁。
按照统一的拆迁补偿标准,张新国将获得270万元的补偿款和额外的四套房产。
张新国的房子
周围的很多邻居纷纷签订了拆迁协议,拿到补偿款后先后搬家。
可是张新国却狮子大张口,没有一个亿和6套房绝对不搬家!
相关部门与张新国多次商议无果后,只得绕开他家进行开发建设。
从此,张新国的三层小楼独自矗立在沪亭北路的马路中央,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拿到一亿元补偿款,张新国在自己的这座三层小楼独守了14年。
他也因此成为了“上海最牛钉子户”。
居住在马路中央14年,张新国都经历了什么?
最终张新国是否如愿拿到了一亿赔偿款?
自筹款建三层楼房
张新国是上海本地人,曾经是上海市建设公司的一名职工。
他工作勤恳努力,平时工作之余也从事一些副业,因此张新国收入一直不错。
张新国
转眼张新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为了准备婚房张新国没少下功夫。
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东拼西凑拿出了20万元。
最终他在位于上海松江区沪亭北路,盖起了一幢二层小楼房。
婚后张新国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一家人一直都生活在这幢自建的二层小楼房里。
1996年,张新国将逐渐年迈的父母,一同接进了自己的小楼房居住。
儿女们也纷纷成年,面临着成家立业的问题。
由于儿子和女儿的对象都是外地人,因此在上海安家置业也成为了一大难题。
此时上海的房价已经开始飞涨,年轻人想要在上海置业并不是一件易事。
于是儿女回家和张新国商量,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张新国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儿女们一起凑些钱出来。
再将这幢二层小楼房扩建一下,这样一来儿女们的房子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拆迁前张新国家的三层小楼
同意了这一方案后,张新国的儿子和女儿一共凑齐了15万元。
他们用这笔钱将原本的二层小楼房加盖了一层,自此变成了三层楼房。
楼房的面积也扩大至300多平米,一家三代人居住是足够了。
由于儿子和女儿各自准备结婚,他们又和对象商量后,拿出钱将楼房里外翻新了一遍。
房子从两层变成了三层,楼房也重新进行了装修,张新国的居住条件在当时来说气派极了!
等到儿子和女儿纷纷结婚后,张新国和父母、子女住在一起,可谓是享受着天伦之乐。
张新国的父母相继过世后,张新国又将空出来的房子租了出去。
从此以后张新国过上了“包租公”的生活,在家躺着就可以挣到钱了。
邻居们格外羡慕张新国,称他住的是“豪宅”“别墅”。
张新国对这样的生活,也感到十分满意知足。
面临拆迁扬言要一个亿
然而张新国的幸福生活,却因为一纸批纹被彻底被叫停。
2003年,上海市大规模进行相关的市政规划建设。
张新国所住的沪亭北路,也被列在了规划改造的范围内。
张新国的三层小楼房
按照相关的设计方案,沪亭北路将会被全部拆除,改造成为一条马路。
一时间,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附近居住条件不好的居民,盼望着政府可以赶紧拆迁。
这样一来自己不仅可以拿到拆迁款,还也可以顺便改善一下居住环境。
可是张新国却不乐意了。
他前后花了几十万元,又是加盖,又是翻新,才有了现在这阔气的“小洋楼”。
如果把他的三层小楼房拆了,他就再也找不到比这自建房更好地住处了。
“老张,你这么豪华的房子,按照现在上海的房价,不得值几个亿?”
周围的邻居也在一旁怂恿张新国,一定要跟开放商多要些补偿款。
张新国也在心里暗自思量,自己这么好的房子,怎么也得要个一亿元。
可是拆迁补偿标准公布后,张新国却傻了眼。
按照相关拆迁补偿方案要求,这次拆迁补偿是按照宅基地面积补偿,而并非按照实际建筑面积补偿。
这样一来,张新国加盖的三层楼房,实际上和一层房屋的补偿面积是相同的。
网图:拆迁房
这与张新国之前打听到的结果不同,他听说以前拆迁都是按照实际建筑面积来补偿的。
然而这两年,政府为了遏制很多居民私搭乱建的情况,所以完善了拆迁补偿方案。
如果按照实际的宅基地面积进行补偿,张新国一共可以拿到270万元的拆迁补偿款。
这让张新国心里很不平衡,明明自家的房子面积是别人的三倍大。
但是最后算出来的赔偿款,却跟住平房的邻居家补偿的一样多。
张新国觉得“不公平”的地方还不止于此。
除了按照标准补偿拆迁补款外,开发商还承诺根据家中人口补偿相应房产。
这下张新国又打起了如意算盘。
家中一共他和妻子老俩口,还有女儿女婿、儿子儿媳,一共六口人居住。
张新国盘算着,这下怎么都得补给我六套房产。
可是张新国的如意算盘又落了空。
张新国的三层楼房
根据相关补贴房产的要求,只按照房产证上登记的人口来进行补贴。
如此一来,张新国只能按照自己和妻子,女儿和儿子,四个人的人数来要求补贴。
原本按照这个补偿标准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邻居的两个儿子常年不在上海居住,只因为户口没有迁出,也可以按照此标准补偿到房产。
自己家明明住着六口人,却只能补四套房产,这让张新国彻底心理失衡了。
“给我一个亿外加6套房,否则休想让我搬走!”
此后心理极度不平衡的张新国扬言,不按照自己提出的标准补偿,自己就绝不搬家!
成为“上海最牛钉子户”
面对张新国的无理要求,开发商自然不会同意。
于是相关负责人多次与张新国沟通协商,希望可以顺利进行开发建设。
但是张新国油盐不进,咬紧一亿元的补偿款概不松口。
张新国表示只有按照他提出的要求进行补偿,自己才会搬走。
张新国与开发商协商
眼看周围的邻居纷纷签了拆迁补偿协议,拿到补偿款先后搬走了。
张新国仍然不紧不慢地与开发商因为补偿款的事周旋。
“拿到一亿元只是时间问题。”
张新国觉得自己胜券在握,相关部门为了整体规划的进度和完整性,肯定会答应他的要求。
可是让张新国没想到的是,和他谈判许久仍未谈妥的开发商,居然绕开了他家进行开发建设。
张新国在一个早晨被巨大的噪音吵醒,他来到窗边想要一探究竟。
结果窗外的景象让张新国顿时傻了眼。
只见十几辆大型挖掘机围绕在他家周围,正热火朝天地开始拆迁作业。
漫天的黄土乌烟瘴气,呛得张新国赶紧关上了窗户。
他家周围被挖得乱七八糟,只剩下张新国家孤零零的一栋小楼。
拆迁现场
此时的张新国还自信满满,眼看开发商已经开始建设,那么离再次找他谈赔偿一事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可是令张新国没有想到的是,直到开发商将周边所有的房子都拆迁完,也没有人再找过张新国谈拆迁补偿的事。
拆迁工作结束后,开发商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相关的建设工作。
每天水泥车、搅拌车轮番上阵,震耳欲聋的噪音扰的张新国一家人根本无法安睡。
经过一年半的拆迁建设,原来的沪亭北路已经成为了一条宽阔笔直的马路。
但是由于张新国的阻挠,原本设计建设的双向四车道,不得不从他家门口改为两车道。
经过改造这里成为了上海市的主干道,每天车流量巨大,川流不息的车辆就从张新国家的窗前疾驰而过。
张新国一家仿佛生活在孤岛上一般。
他们不仅每天24小时都要遭受嘈杂的鸣笛声,还要遭受汽车尾气的污染。
不堪其扰的儿子和女儿两家人,早已搬离这座小楼租房居住。
只有张新国和妻子还在为了那一亿元的补偿款坚守着。
张新国的家在马路中央
妻子也曾多次劝说张新国,居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实在太折磨人。
可是张新国总会安慰妻子,再坚持一下一亿元的补偿款就能到手了。
除了吸尾气、听噪音以外,最危险的莫过于张新国和妻子还要提心吊胆,时刻提防随时都可能冲进自己家的车辆。
有次一辆大货车因为速度太快躲闪不及,直接一头撞进了张新国的家。
他家房子的一面墙直接被撞塌,所幸他和妻子都不在家,才躲过一劫。
张新国一怒之下将货车司机告上法庭,双方还曾就事故责任发生过纠纷。
张新国状告货车司机开车违规驾驶,才使得自己家的房子和财产遭受了损失。
货车司机则怪张新国的房子违章占道,才引起了这起交通事故。
虽然货车司机最后还是赔偿了张新国的损失,但因为此事张新国也颇感心力交瘁。
马路在张新国家门口被分开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补偿款,张新国和妻子在这幢曾经无比气派的小楼房里已经坚守了14年。
看到邻居们都拿到拆迁款,纷纷住上了有电梯的高层住宅。
张新国和妻子却终日住在被汽车尾气和噪音所淹没的马路中央。
就为了那一笔不知道能不能讨来的一亿元拆迁补偿款。
此时张新国终于动摇了,他只想赶紧逃离这个地方,脱离这种痛苦的生活。
按照原协议补偿拆除房屋
2016年,上海松江区沪亭北路拆迁办来了一位新的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一上任,看到居然还有14年未解决的拆迁问题。
便主动找到张新国,想要协商解决此事。
新来的负责人苦口婆心的劝说张新国,这14年来遭的罪也让张新国心力交瘁。
那个曾扬言“不给一个亿绝不搬迁”的张新国,14年后终于在拆迁补偿协议上签了字。
张新国的房子终于被拆除
虽然这份协议迟签了14年,但是协议上的补偿标准依旧按照14年前的执行。
张新国坚守了14年,不惜成为“上海最牛钉子户”,最后还是拿到了和当初一样的补偿款。
270万元和四套房产,在2003年堪称一笔不小的财富。
而放在2016年来看,对比当年上海的房价,270万元甚至只够一套房的首付。
为了一亿元补偿款的张新国,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活了14年。
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得不偿失。
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下,饱受尾气和噪音困扰的张新国和妻子,终于住上了拆迁补贴房。
虽然很多好的楼层和户型,已经被当初早早店签订补偿协议的邻居挑完了。
但是能住在有电梯、有花园的高档小区了,对张新国和妻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2017年,盘踞在沪亭北路马路中央的三层建筑终于被拆除。
原本途径张新国家门口的两车道,也改造成了四车道。
张新国与拆迁办负责人握手道谢
那个“上海最牛钉子户”最终住上了新楼房,那道曾经是沪亭北路一道独特风景线的三层小楼,也终于伴随着尘烟成为了历史。
结语
有人觉得张新国得不偿失,既然已经坚守了14年,就应该再坚持一下。
说不定哪天一亿元就真的到手了呢。
也有人说张新国贪心不足,本想赚取一亿元拆迁补偿费,却最终落得了“财房两空”的下场。
2003年的270万元,的确不能和2016年的270万同日而语。
如果张新国在14年前痛快的签下了补偿协议,他可以拿着270万元,在当年的上海再购置一套房产。
而14年后,270万元已经缩水到只剩上海一套房的四分之一。
比起这些,张新国和妻子在马路中央生活14年,所遭受的种种痛苦和折磨,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但是这又能怪谁呢?
如果不是自己的贪心和固执,张新国早已过上了闲适安逸的晚年生活。
“钉子户”这种事情,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开发商埋怨“钉子户”贪得无厌,“钉子户”则斥责开发商欺负住户。
弄到最后,绝大多数都会成为一笔“糊涂账”,只留下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誓要争辩出一个对错。
但世事无常,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对与错。
所谓拆迁,无非就是开发商和住户之间的博弈。
博弈成功,便是拆迁成功,博弈失败,便会演化成一场“钉子户”事件。
2004年,在重庆就曾经发生过一起“钉子户”事件,并在全国范围内闹得沸沸扬扬的。
双方就赔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最终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开发商胜诉。
但即使胜诉,开发商还是没能顺利拆迁。
为保住自己的房子,住户吴苹夫妇甚至抱着煤气罐登上屋顶,誓要跟房屋共存亡。
这场纠纷,一闹就是三年的时间,杨武夫妇也一度被称为重庆,乃至全国“最牛”钉子户。
这三年期间,都发生了什么,吴苹夫妇又为何对拆迁如此抵制?
三年过后,开发商和杨武夫妇,又是否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重庆“最牛”钉子户,吴苹夫妇的故事。
“钉子户”的女主人名叫吴苹,说起她,在当地也算是一号人物。
1957年,吴苹出生于重庆市九龙坡区。
父亲曾经在重庆市种畜厂工作,母亲则是李家沱饮食服务公司的一名员工。
因为都是知识分子,因此二人在单位并非基层员工,而是坐办公室的小干部。
每个月都能领到一份相当不错且稳定的收入。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吴苹从小吃喝不愁,初中毕业后,便没有再上学。
而是进入李家沱百货公司,成为马王坪百货商店的一名营业员,主要工作是卖布。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练散打的杨武。
两个人一见倾心,很快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并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之后,二人住进了杨武父亲修建的二层小楼,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钉子户”。
这栋二层小楼始建于1944年,位于重庆市杨家坪鹤兴路17号。
吴苹和杨武结婚后,便一直住在这里。
1957年,因为政策原因,这栋房屋成为公共财产,被房管部门收走统一分配。
直到1983年,两个人结婚后,吴苹向有关部门提交书面申请,拿回了这栋房产的产权。
这栋二层小楼,才重新成为夫妇二人的私有财产。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1993年。
因为年久失修,这栋二层小楼变得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于是,吴苹向有关部门递交申请,希望在原址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翻新,最终获得批准。
几个月后,一栋砖结构的小楼拔地而起。
挺拔、气派,一经建成,便成为村里最亮眼的建筑。
路过的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杨家夫妇,真的是厉害,这楼盖的真气派!”
吴苹夫妇以为,他们能在这栋小楼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
却没想到,平静的生活被一纸拆迁令给打破了。
2004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鹤兴路进行旧城改造,沿街的204户住户和77户商户都被纳入拆迁范围,其中也包括吴苹夫妇的房屋。
得知消息后,吴苹夫妇既兴奋又担忧,兴奋地是,房屋一旦拆迁,他们能拿到巨额赔偿款。
担忧的是,杨老爷子在去世前,曾经交代过遗言。
“这栋房产是祖宅,无论如何也要保留下去!”
思来想去,两个人最终还是做出“违背祖宗”的决定。
“绝对不能干涉规划,只要开发商提出合理的补偿方案,房屋拆迁,也不是不可以!”
此时开发商和吴苹夫妇都以为,“拆迁”并非难事,只要补偿合理,很快就能完成。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件看似容易的事,会在不久的将来,演变成一场灾难。
对鹤兴路完成规划后,开发商立刻派工作人员,对吴苹夫妇的房屋进行估值。
最终报价定在247万,但这个价格,并无法让吴苹夫妇满意。
在他们看来,九龙坡区鹤兴路,是整个重庆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鹤兴路之于重庆,就相当于王府井之于北京一样重要,247万的补偿金,未免也太少了些。
要知道,这栋二层小楼的总面积达到了219平,建成时间不长,总共才十年的时间。
算下来,每平补偿才一万多一点,这还没有将装修之类的花费计算其中。
之后,开发商和吴苹夫妇展开了十几次的磋商,但始终没有就补偿金的金额达成一致。
对于拆迁,吴苹夫妇提出两个方案。
第一,一次性赔偿自己500万拆迁费。
第二,补偿自己一套同等面积的商用房,并且店铺的门面朝向不能变。
在建造期间,还要给自己补贴一套“过渡住房”。
这两个要求,开发商哪一个都无法接受。
要知道,鹤兴路的开发时间是在2004年,在那个人均工资只有1000多的年代,247万足以称得上是一笔巨款,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的财富。
开发商给出这样的价格,已经十分良心。
吴苹夫妇动动嘴,就想让赔偿款翻倍,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第二个方案,开发商倒是可以勉强接受。
但是他们给吴苹夫妇推荐了好几套门面房,吴苹夫妇都没有看上。
不是前期位置不好,就是嫌弃门面房的朝向不对,前后看了十几套,都没让吴苹夫妇满意。
他们已经打定主意:“只要不满足我们的条件,绝对不搬!”
吴苹夫妇耗得起,开发商却耗不起。
每拖一天,他们便多损耗一天的成本,包括人工、贷款利息、大型器械的租赁费、水电等。
这一拖,就是两年时间。
在这两年里,开发商为了让吴苹夫妇搬家,动用了很多手段。
他们甚至在吴苹夫妇没有搬家的情况下,强行将整个村庄挖空,准备浇筑地基。
这导致吴苹夫妇的房子直接成为“孤岛”,孤零零地悬在离地十米的半空中,看着都让人害怕。
吴苹夫妇却依旧无动于衷,特别是杨武。
他本身是一位散打运动员,曾获得过渝州武术散打搏击赛75公斤级冠军。
十米落差,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无法逾越的天堑,对他来说,不过是出门多费点力气罢了。
他将妻子安置在别处,自己一个人住进了房屋。
每天出门都从深坑里爬上爬下,健步如飞,丝毫看不出任何阻碍,这下轮到开发商傻眼了。
无可奈何之下,开发商又想出第二个办法。
挖断了杨武家的水管,给他们家停水停电。
但即使如此,依旧没能让吴苹夫妇认输,反而越挫越勇。
双方的对抗,一直持续到2007年。
2007年,开发商实在无计可施,也是在年初将吴苹夫妇告上法庭。
法官在法庭上表示,吴苹夫妇的行为,已经严重干扰重庆市的公共建设,有损社会利益。
因此最终裁定,要求吴萍夫妇在2007年3月22日前搬离,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但即使法院已给出最后期限,吴苹夫妇依旧无动于衷,为对抗开发商,他们早已做好准备。
在期限临近的时候,吴苹夫妇带着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高调住进待拆迁的房屋,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仅如此,两个人还请来了很多亲戚助阵。
在拆迁的那一天,人人携带锅碗瓢盆,爬上了离地十米高的房屋,用身体组成了一道人墙。
“想要拆迁,先过我们这一关再说!”
杨武的手段更为极端,他直接爬上了房屋的屋顶,在墙面挂上了一道横幅,横幅上写道。
“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
面对吴苹夫妇的无奈,开发商彻底没了办法。
只能坐下来,继续和吴苹夫妇谈判。
直到2007年4月,双方才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
开发商表示,同意吴苹夫妇的异地实物安置要求,并在沙坪坝区给他们提供一处相同面积的门面房。
事情至此,才算落下帷幕。
当天下午,吴苹夫妇便搬离了房屋,晚上,开发商的器械开进了鹤兴路。
随着“轰隆”一声,这栋坚挺了三年的“钉子户”,最终化作了一片废墟。
至于吴苹夫妇,他们并没有被这件事绊住脚步。
拆迁完成后,他们立刻双双前往北京,继续发展自己的生意。
开发商赔偿给他们的门面房,则被他们用来出租,这几年主要用于奶茶店的经营。
直到2021年,两个人回到重庆,并收回了门面房,打算自己经营。
两个人开了一间工艺品店,主要售卖水晶制品、木雕等等,生意相当不错。
如今,二人的生活已经趋于平静,当年的事情,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多少影响。
纵观整件事,我们能说吴苹夫妇错了吗?当然不能。
他们的做法固然极端了些,但开发商的手段没有好到哪里去。
断水断电、挖十米深坑,如此做法,要是换成一般人,恐怕早就扛不住了。
吴苹夫妇之所以请亲戚、拉横幅,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面对实力雄厚的开发商,他们只有用这种“丑态百出”的方法,才能勉强与他们抗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
虽然最终达成了和解,留下的也只有一地鸡毛,与开发商、吴苹夫妇永远无法挽回的三年。
最终的结果,还是双方各退了一步。
如果三年前大家都这样做,是不是就不会导致这场闹剧的发生了呢?
我想一定是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