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莲步轻移,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喜欢小脚的,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三寸金莲,莲步轻移,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喜欢小脚的,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第1张

据历史记载,缠足在五代就开始有,但并不多,自北宋起逐渐流传至民间到南宋成为习俗。三寸金莲之说来自于明代缠足进入鼎盛时期,要求女性缠足要脚小至三寸,一般从女子四五岁时便开始缠足,致使脚掌变得畸形来达到三寸之小。这种习俗无疑是一种陋习,是对女子的一种残害,那它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

中国古人追求女子身材美感由来已久,在当时以男子为主导的社会中,女子以柔弱为美。据流传,南唐李后主因喜欢嫔妃小脚,就让其缠足,因此成了后宫众多嫔妃中最受李后主宠爱的。自此,缠足成为一种流行,从官场流传至民间。因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只能忍痛缠足以此博得男子的青睐,成为闭门不出的大家闺秀。

因缠足而形成的三寸金莲也很受宋朝文人的推崇,“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出自苏轼辛,“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出自辛弃疾。连苏辛这样的文学大家都表现出对缠足的赞美和推崇,可见其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及人们对它的推崇程度。

而后到清朝,逐渐有呼声废止缠足这一陋习,清太宗下令禁止缠足,但是此习俗由来已久,想让其一朝改变很困难而后就不了了之了。清王朝被推翻后,随着人民的觉悟越来越高,中国***的成立,这一陋习也慢慢消失。

“三寸金莲"是指封建社会里对女人缠脚的雅称。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为裹小脚,是把女子的脚用布条扎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这种经过紧密缠裹导致筋骨畸形的小脚竟被古人美化为"三寸金莲"面受到广泛赞美,乃至男子为这颤倒,女子为之痴迷。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则为金莲。三寸金莲是当时人们认为妇女最美的小脚。

一、样式

三寸金莲按式样有:高筒金莲、低帮金莲、翘头金莲、平头金莲。按种类分有:皮金莲,下雨天穿雨鞋,室内外穿套鞋,生日做寿穿寿鞋、祭鞋、吉祥鞋,戴孝穿孝鞋,拖鞋等。按季节分有:棉金莲、夹金莲、凉鞋。按鞋饰分有:绣花金莲及素色金莲两种。按鞋底分有:平底金莲、弓形底金莲、高跟金莲。(缠足后的脚称为三寸金莲,鞋子称为“弓鞋”、“绣履”或“弓鞋绣履”)

三寸金莲上的图案是中国民族传统图案,有牡丹等花草,有鱼、虫、鸟、人物、福禄寿、铜钱、龙、凤、暗八仙、石榴、寿桃、荷花、藕,莲藕等等。一双金莲上的五彩图案本身是对鞋主人的祝愿和鞋主人的梦想,一双金莲同时亦代表着其主人的身份等级。一般年轻女子着红色等鲜艳多彩的金莲,老年妇女着黑色及深色金莲。

二、学术及文学研究

《三寸金莲》在现代是由冯骥才开始关注,并引起社会关注的。但在此后,没有一本准确翔实记载《三寸金莲

》的文章。2002年以后,《大众摄影》记者李楠以图文形式出版《绝世金莲》,云南作家杨扬出版《摇晃的灵魂》。但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判断,这两者的作品均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而且对“三寸金莲”的发展形式并未做出记载。但据兰州晚报、文化艺术报、读者等刊物发布的相关文学作品来看,甘肃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孙杰曾历时8年,寻访了全国在世的所有小脚老人,将于2012年出版《最后的金莲》。兰州晚报、读者杂志关于孙杰先生的三寸金莲的文章、反响较大。

客家女人的特点之一是“不缠足”。在清代之前,妇女缠足是普遍现象,但在客家地区却难得一见,连富有之家都是如此。缠足往往被视为婚嫁的障碍。究其原因:一是地处山区,出门远走不便;二是有碍于上山下田干活。由于特殊需要,在客家人眼中,妇女能干与否较之相貌重要,所以,有些地方干脆把儿媳妇称为“薪臼”,表示既要会砍柴,又要会椿米。

有关客家妇女不缠足的记载,屡见诸于文献史籍。如《清稗类钞·风俗类》中说:客家妇女“向不缠足,身体硕健,而运动自由,且无施脂粉及插花朵者”。客家妇女不缠足,以“天足”为美,乐于做“大脚蛮婆”,若有极个别缠足者,反倒会嫁不出去,终身要做“老姑婆”。双足解放了,行动操作矫健灵活,所以客家地方向来很少有固守闺房的**,多有“把犁同铁汉”的健妇,这亦其独特的民俗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990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