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芒针
[取穴] 肩髃透极泉、肩贞透极泉、条口透承山等
[操作] 让病人坐位肩平举,深刺肩髃穴,肩不能抬举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举。条口透承山时,边行针边令病人活动患肢,动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以免引起疼痛。
2.刺络拔罐
[取穴] 阿是穴
[操作] 对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皮肤针中、强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肤微微渗血,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较深者,可用三棱针点刺2~3针,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络通。每周治疗两次。
3.耳针
[取穴] 肩、肩关节、锁骨、神门、对应点等穴
[操作] 每次选3~4穴,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3天更换一次。
4.电针
[取穴] 肩髃、肩髎、肩前、天宗、曲池、外关等穴
[操作] 每次选择1~2组腧穴,接通电针仪,早期用连续波,后期用断续波强刺10~15分钟。每日一次。
5穴位注射
[取穴]阿是穴
[操作]在肩部穴位注射当归、川芎、元胡、红花等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每次05毫升。如压痛点广泛,可选择2~3处压痛点最明显处注射。隔日注射一次。
三采文化编辑部、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 消肿止痛的穴道 承浆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承浆有消肿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改善脸部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口腔溃烂,也可治疗中风昏迷、休克,也有消除颜面浮肿,美化曲线的功效。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唾液。 古籍中「承浆,颏之上陷处称为『承浆』,穴当其处,故名;穴当饮食入口之下,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义。」表示承浆因为位在嘴唇下方的凹窝处,宛如承接口中的唾液,故以此命名。 穴位找法 位在嘴唇与下巴中间的凹陷。寻找此穴位时可以将头部稍微往后仰,嘴巴微张,可使下唇与下颚间的凹陷更为明显。 扶突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扶突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头痛、颈部疼痛、气喘、神经性疼痛。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扶」指用手支撑著的意思,又两个人搀行也称为扶,「突」有高起突出的意思。 在《汇解》中「铺四指曰扶,即今之曰横指,曰当同身寸三寸,穴在结喉突起旁三寸(一扶),故扶。」表示扶突位在前颈部侧面甲状软骨突出处,即喉结旁约三寸的地方。 穴位找法 扶突位于喉结的高度,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与锁骨之间,也就是从喉结正中央,再往两侧约三寸(四指横宽)的地方, 左右各一。三采文化编辑部、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 消肿止痛的穴道 承浆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承浆有消肿止痛、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改善脸部神经麻痹、牙龈肿痛、口腔溃烂,也可治疗中风昏迷、休克,也有消除颜面浮肿,美化曲线的功效。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承」指承接,「浆」指口中浆液、唾液。 古籍中「承浆,颏之上陷处称为『承浆』,穴当其处,故名;穴当饮食入口之下,以饮食为浆,当有上承饮食之义。」表示承浆因为位在嘴唇下方的凹窝处,宛如承接口中的唾液,故以此命名。 穴位找法 位在嘴唇与下巴中间的凹陷。寻找此穴位时可以将头部稍微往后仰,嘴巴微张,可使下唇与下颚间的凹陷更为明显。 扶突 治疗效果 消肿止痛 扶突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头痛、颈部疼痛、气喘、神经性疼痛。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扶」指用手支撑著的意思,又两个人搀行也称为扶,「突」有高起突出的意思。 在《汇解》中「铺四指曰扶,即今之曰横指,曰当同身寸三寸,穴在结喉突起旁三寸(一扶),故扶。」表示扶突位在前颈部侧面甲状软骨突出处,即喉结旁约三寸的地方。 穴位找法 扶突位于喉结的高度,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与锁骨之间,也就是从喉结正中央,再往两侧约三寸(四指横宽)的地方, 左右各一。 外关 治疗效果 消炎止痛 外关主治重听、偏头痛、眼睛肿痛、耳鸣、牙痛、落枕、高血压、上肢关节痛、脑中风、手脚麻痹、风湿疼痛等疾病,都可以借由 外关穴得到改善。 方法 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按压时应两手同时进行并左右交替,每次约5秒钟,反复进行约10次。按压前可以先用毛巾热敷,提高治疗效果。 名称由来 「外」是外部,意指体表。关是关联、联络。「外关」是与外部体表有关联的穴位。 中医认为,本穴位属于手少阳经,与阳维(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脉气相通,为阳经、阳脉通达于外的关节,故名「外关」。 穴位找法 将手背朝上,从腕关节中央往手肘处约二寸(三指横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二间 治疗效果 舒缓疼痛 主治牙齿疼痛、喉咙痛、头晕、口干舌燥、消化不良、流鼻血、便秘等症。 方法 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压。 名称由来 「间」指间隙的意思。由于此穴的位置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的凹陷处,也是手阳明经脉经过的第二个穴位,所以称为二间。 在《会元针灸学》中「二间者,二者穴之次部,相交食指本节之节前,有间隙,故名二间。」表示二间是位在第二掌指关节前,靠近赤白肉的凹窝处。 穴位找法 寻找此穴位时将手背向上握拳,在食指内侧掌指关节的前方(指尖方向)凹陷中,左右各一。 地机 地机有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痛、腹胀、腹泻、小便困难、遗精、白带、月经失调、膝关节炎、下肢肿胀、下肢麻痹,也可以用于肠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胃酸过多、腰痛等症状的治疗。 方法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 。 名称由来 「地」是土地,意指「下肢」。「机」是机要、重要。「地机」是人体下肢重要部位的穴位。 《会元针灸学》记载:「一身分上中下三部,自足至脐为下部,属于地部。地机穴居地中部,运膝之机关。」中医认为,本穴位位于人体「地部」的中部,也就是膝部,是主管膝部运动的机要枢纽。同时本穴位属于足太阴脾经,脾经主管「土」,「土」为人体「地部」,而本穴位又是脾经气血深聚的机要穴位,故名「地机」。 穴位找法 阴陵泉下三寸(四指横宽),在胫骨后方的凹陷中,左右各一。也可以从膝盖后方的横纹,往下约四寸(六指横宽)的地方。 本文摘自《穴位 图典热销16年精装典藏版》/三采文化编辑部著、黄介良医师审订(介良中医诊所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易筋经研究协会理事长)/三采
1 针灸对肩周炎有效果吗
针灸对肩周炎有效果。
肩周炎相当于中医学的“漏肩风”,属“肩痹”,“肩凝”等范畴,形成有内外因两个因素,内因是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因是风寒湿邪,外伤及慢性劳损,中医治疗原则以补气活血,壮骨强筋,驱风散寒,通经活络为主,针灸在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时,可活络筋骨气血,加快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缓解肩周炎带来的不适感。
2 肩周炎针灸治疗法则
通经活络,温经养血,舒筋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井穴为主。
用泻法,先刺远端配穴,做较长时间的手法,行针后鼓励患者运行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可加灸法。
3 肩周炎针灸处方
1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阳陵泉,天宗,阿是穴。
2肩髃透极泉,条口透承山,天宗。
3肩髃,肩贞,曲池,尺泽,肩井,外关。
4肩髃,肩髎,秉风,大杼,手三里。
随证配穴:风寒侵袭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用补法;同时体虚可温灸肝俞,膈俞,脾俞,气虚可温灸气海,肾俞,膀胱俞。刺曲池,肩髃,足三里能旺盛阳明气血而行气通络,祛湿止痛,温灸有关背俞和气海可补益气血。
4 肩周炎针灸部位定位 肩髎穴-手少阳三焦经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髎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上肢关节疾病。
操作:直刺1-15寸。
肩贞穴-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臂内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直刺1-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
肩前穴-常用奇穴
定位: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肩臂痛,臂不能举。
操作:直刺1-15寸。
极泉穴-手少阴心经
定位: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1,心痛,心悸等心疾;2,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损伤症;3,瘰疬;4,腋臭;5,上肢针麻用穴。
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中点。
主治:1,腰腿拘急,疼痛。2,痔疮,便秘。
操作: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