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邂逅天津文庙(一)

博物馆日邂逅天津文庙(一),第1张

周末约了去天津闺蜜家看娃,QQ提前说好让我带她外出放风,我就选了天津文庙,正好她这个天津土著也从来没去过,然而打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竟然也是第一次听说,还用了导航,可见文庙在现在这个时代过于低调了。到了正门挂着“518 国际博物馆日”的条幅,买票还半价,真是巧合,完全不知道还有博物馆日这个日子。一开始就犯了个错误,坐在阴凉里的正门门槛上等她,吹着风惬意得不行。结果我们检票进门时,看门大爷才开玩笑地说,我看你等人可怜都没说你,孔庙的门槛那能随便坐吗,学生来参观我们连踩都不让的,那是对圣人极大的不敬,所以小伙伴们下次去寺庙之类的地方切记遇到门槛要迈过去哦。

天津文庙是全国唯一一个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庙,天津文庙其实是东西并排有两座文庙,府庙和县庙一墙之隔。东边的府庙建筑风格是标准的皇家建筑风格,与西边青砖青瓦的县庙相比,规模更宏达、色彩更华丽、等级自然也更高。

府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了。时任提学御史的程富奏请设“卫学”,天津左卫指挥使朱胜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宫。正统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史称“卫学”,成为天津地区官学与尊祭孔子合一的场所。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卫改天津州,后再升州为府,另设有天津县。由于在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县里的官员不能进入府庙来祭祀,所以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学之西增建了县学,形成府、县学宫并列的格局,该格局一直保留至今。

由于刚刚去过岳麓山书院文庙,难免要进行一下对比,从布局上来看,天津文庙显然规模要大很多,并且也要更加完整,几乎书上提及的关于文庙该有的建筑这里全都有。例如,在岳麓山文庙没有看到的棂星门、泮池、泮池上的石拱桥等在这里都见到了。

天津府学文庙从南至北由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以及东、西配殿组成,县学文庙在布局上与府学文庙一致。正门两侧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牌坊

一下出租车,就看到了“德配天地”牌坊,就竖在马路旁边,在过往的车辆、热闹商场的烘托下,很难让人联想到在这座牌坊的后面竟然还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所以CC来的时候也惊讶不行,表示小时候就总见到这个牌坊,但是不知道后面有文庙。查了牌坊的始建时间无果,但是知道其和西边的“道冠古今”牌坊都是天津书法家华世奎提写的,而华世奎的生卒日期为(1863年--1942年),那么便可以推测现存的这两座牌坊的大致年代了。虽然名称是统一的,但是各地文庙两边的牌坊建筑式样却可以不同,就拿天津文庙和岳麓书院文庙的牌坊对比来看,从材质来看,天津文庙的牌坊是木质结构,而后者是石结构;从风格来看,前者玲珑秀丽,尤其是上面的三座小楼式瓦顶异常奇特,边角飞翘、造型灵动,脊上嵌有小兽和鸱吻,斗拱密密叠叠十分精巧。梁枋上画有旋子彩画和镂空的华板。后者相比无论是从造型还是梁枋匾额上来说都则朴素太多,石雕处处透露着沧桑,当然它的确年代也更久远一些;从色彩上来看,前者整体以蓝绿色调为主,柱子是红色,牌匾上的字是鎏金**,后者则是石头的原色。

另外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天津文庙内外侧牌坊是分开的,外侧是“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院内又有两个牌坊分别是“礼门”和“义路”(这里先只说府庙),而岳麓山文庙则是合二为一的,同一块牌坊外侧刻着“德配天地”,内侧则刻“圣域”,另一块则外侧刻着“道冠古今”,内侧则刻着“贤关”。当然,这些都是以儒家思想中的礼仪道德教化为主旨。

从上图中可见,礼门和义路两个内侧牌坊明显更古老一些,很多地方都斑驳腐朽了,向我们诉说着几百年的光阴岁月,四季轮回。

说完牌坊,来到现在的正门售票处,其东西两侧分别是府庙和县庙的照壁,照壁的东西侧前方又分别竖着一块“下马石”,“下马石”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人们就对孔子的伟大贡献无比的景仰,所以举子们在此学习,来日功成名就后,会骑马来观拜,快到孔庙门口时候,必须下马,以示对孔夫子的尊敬!

今天先写到这里,会陆续来更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28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