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郎织女
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
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
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2、孟姜女
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3、梁祝
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
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
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据传,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4、白蛇与许仙
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许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节。表达了人民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向往和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憎恨。
徐水区瀑河生态休闲度假区
风光秀丽,鱼翔碧水,雁行蓝天,烟波浩渺。大鸨、天鹅、黑鹳等珍禽纷纷现身,连有“生态试纸”称号的中华秋沙鸭都流连于此,生态环境极佳。沉浸式享受沐风追光、山湖入怀的意趣,拥享绿色健康生活,体验触手可及的美好。
徐水区长城汽车工业旅游区
当工业邂逅旅游,这里拥有全国目前最大、规格最高的汽车测试场地,已经举办了两届“敞开跑”国际马拉松赛事,生产线观光、高速环道体验的旅游业态已具雏形。长城汽车工业旅游区,工业旅游新地标。无论你是否是个车迷,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速度与激情~
徐水区刘伶醉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
品百年流芳美酒,赞千年非遗传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自古以来诗与酒是古代文人宽慰心灵的良药,是人们寄托情感的高雅形式。在一杯酒的觥筹交错中,中国人的风雅与气节,尽数展现在世人面前。历数不凡,感受美酒风采,带您走进保定徐水的“醉人”景区~
徐水区卓正神农现代农业示范园
寻农源,开启神农文化认知的大门;赏农景,尽赏美丽自然景观与浓郁田园风光的交融;观农奇,在科普农业馆感受热带风情,领略自然魅力;探农科,在蔬菜工厂,见证科技的力量;觅农踪,尽赏大自然景色浓缩在方寸之间的艺术。
徐水区凯年果树休闲庄园
购琳琅满目盆景,学精湛果树盆艺。依托果树盆景特色资源,在苗木种植基础上拓展产业链,丰富休闲采摘、研学教育、专业培训、文创艺术等业态,全面提升园区环境,成为集苗木生产、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休闲庄园。
清苑区冉庄红色文旅小镇
冉庄红色文旅小镇占地面积约5000亩,投资约22亿元。该小镇依托冉庄地道战遗址,在保护冉庄村古朴原貌的同时,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引进新业态,重点建设了红薯文化博物馆、实弹射击馆、民俗文化街、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4个项目。
清苑区好梦林水微度假体验区
一顶帐篷几张椅,一把吉他几家人,一顶顶白色帐篷点缀在音乐大草坪之中帐篷烧烤区成为好梦林水最靓丽的风景线。此外,万人足球场、好梦书房、好梦工坊、无动力儿童乐园、都市农业产业园也各具特色。
清苑区正迪欢乐世界文化创意园
此处包含八大城市功能和九大板块。八大城市功能包含文化创意,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家庭乐享、潮流购物、亲子互动、餐饮美食、游乐演绎于一身。九大板块包含正迪魔幻岛、正迪水世界、正迪温泉、正迪文化主题酒店、正迪康养中心、正迪公园壹号、正迪豆丁王国、正迪风情街、综合服务中心等,内容丰富、业态综合也是这里的最大亮点。
孟姜女哭倒长城纯属传说 说其人其事 ※
孟姜女的原型是战国时齐国武将记梁的老婆。
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在被人们代代讲述了上千年以后,在不久前有了一个新的名分。她的传说和其他30项民间文学一起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7日,新华网刊发了一篇名为《专家考证:孟姜女哭倒的是齐长城不是秦长城》的文章。
在历史上,莫非真有孟姜女此人?这个貌美如花的小女子难道确有“哭长城”一事?她哭的所谓的“长城”又是在哪里?一个娇弱女子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哭”法,终于连长城也“倒”了?
孟姜女原是无名氏,最早根本没有“哭”
“最早记载的孟姜女是没有名字的。她是齐国武将记梁的老婆,称为记梁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向记者讲述。
在《左传》中,最早记载了有关记梁妻的故事。“记梁出战莒国,死了。尸体被运回齐国,齐庄公要求在城门外就进行吊唁。但是,记梁妻坚决不同意。她说,‘记梁是怎么死的?如果他有错误,就干脆不要把他的尸体运回。如果没有错误,记梁就是为国捐躯,那么应该能够到宗庙里面进行祭奠。’于是,齐庄公就按照规矩很正式地进行了仪式。”
故事到此结束了,没有关于“长城”、也没有关于“哭”。施爱东介绍,顾颉刚先生在1927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中对此故事起源也有说明。顾老撰文描述,“在这一段记载里,只见得她是一个知礼的妇人。”
孟姜女是怎么“哭”起来的?
那么,记梁妻究竟是怎么哭起来的?
“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孟子说齐人善哭,因为孟姜女哭,从而改变了齐国的风俗,导致了一个国家善于唱哭调。但是顾老推测,很可能齐国本来就善于唱一种哭腔,有这种风俗,所以才有了记梁妻的哭。”
施爱东告诉记者,把孟姜女故事的中心放在“哭”上,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天人感应”的需要。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西汉重天人感应。而“哭”能够跟“天人感应”挂钩,从而具有了一定的功能并能够最终在故事中稳定下来。
施爱东认为,任何时代都会用现实的例子来说明某种哲学思想。西汉就借助了记梁妻的故事,使其成为“天人感应”的一个个例。“不过,这所有的研究都只能说是猜测。”他同时强调,至于记梁妻究竟是怎么“哭”起来的,这是至今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
孟姜女的“哭”,甚至“崩”了山
“刘向在《说苑》及《列女传》中都说她在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这是孟姜女哭崩了城的最早记载,是刘向提出来的。”施爱东介绍,从此,孟姜女“哭”的威力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崩城”,甚至是到了“崩山”的地步。
东汉初年王充《论据》里说她哭崩了记城,而且有五丈!三国时候,曹植在《黄初六年令》中说“记妻哭梁,山为之崩”,又在《精微篇》中提到“记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据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梁山崩是春秋时的一件大事,从此,梁山崩与记梁妻两个传说结合在一起,除了表现出记梁妻哀哭感天以外,也因为“记梁”的名字中有个“梁”字。不过,崩山的说法后来还是渐渐沉寂了。
“关于哭崩了什么城,最早记载并没有提及。我们不知道她是怎么哭的,也不知道崩了什么城。至于哭长城的说法,是到了唐代才有的。”施爱东说。
孟姜女“哭”千年,唐代才“倒”了秦长城
自从“孟姜女”和“哭长城”联系在一起,有关“哭的是哪里的长城”这个话题就在民间争议开来。
有的说,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在山东境内。又有的说,孟姜女哭的是秦长城,要不然为什么秦始皇会在一怒之下邂逅这位美娇娘。对此,施爱东表示,“无论是齐长城还是秦长城,这些种种的说法,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
“秦始皇也是在唐代才和孟姜女挂上关系。至于最早二者是怎么挂上钩的,也都只能推测。”不过,至于为什么故事会和秦始皇联系上,施爱东认为这是寻找共同知识的需要。故事总是会附会到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物上。
他解释,任何故事必须依附于大家都知道的知识,才能为更多的人记住。一开始说孟姜女哭的是一个城市的城墙。随着不断传播,需要说成一个为更多人所知晓的地方的城墙。当故事在齐鲁大地流传时,就成了哭崩齐国城墙。传播到全国范围时,就需要孟姜女哭倒一个全国都知道的城墙。这时候,它找到了一个对于全国来说都是共同知识的指认物———秦长城!
“在哪个地方流传,就哭倒哪个地方的城墙。当然,故事绝对不会一开始就从齐长城变成了秦长城,很可能中间还有过其他的城墙。为什么那些都没有被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别的城墙不是共同知识,不为大家所知晓。”
正是因为如此,原本没有“哭”的孟姜女,从春秋到了唐朝,终于“哭倒”了秦长城。
背景知识
“孟姜女”原意为“靓妹”
最早没有名字的记梁妻,为什么最后会被称为“孟姜女”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告诉记者,“孟姜”一词其实在《诗经》中就已经被多次提到,而且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事实上,“孟姜女”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靓女”。它并非特指,而是一个象征性的通称。
“孟姜女传说”讲述都不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介绍,“孟姜女”传说在各个地方的讲述完全不一样。
广西一带有说“孟姜女”和万喜良不是偶然遇见,而是从小青梅竹马。清代有唱本说,万喜良的父亲是儒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抓。万喜良的父亲跟孟姜女的父亲是好友,于是万喜良就逃到孟姜女家。秦皇岛一带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和项羽联系在了一起。
现在我们听得最多的孟姜女传说,其故事核心在唐朝就基本已经定型。这个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哭倒长城”和“斗秦始皇”。这是该传说中最重要的两个节点。
简介
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
有关遗迹
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范喜良(卫辉人)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关于其丈夫的名字的提示
由于故事流传较远和民间的以讹传讹,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有些出入,一称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此文中统一为范杞梁。
疑似历史人物
杞梁:一作杞殖(公元前?-前550),春秋时齐国大夫。攻战莒国时,冒矢突进,身中数箭战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误其为万杞良或范杞梁、范喜良。
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真实性考证
一说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长城修建于秦朝以后,秦始皇时代修筑的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既然当时当地并无长城,哭长城之事自然是子虚乌有。
一说认为,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庄公四年(前550),齐伐卫、晋,回师攻莒时齐大夫杞梁战死。杞梁妻迎丧于郊,相传她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后世以讹传讹,把杞梁妻说成是秦始皇时代的人,演绎出哭长城的故事。
有人指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随着历代时势和风俗不断变化而变异的。战国时,齐都盛行哭调,杞梁(后演化为喜良)战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剧的素材。西汉时,盛行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杞梁妻的悲苦便造成了城崩山裂的感应。至六朝、隋唐间,乐府中有送衣之曲,于是又增添了送寒衣的内容。可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在长期的文化演变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孟姜女和范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当是中允之论。
产生、流传与演变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雏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 ,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 (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 ,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 ,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 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 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与演变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千年来口口宣讲,而渐渐误传,以致于张冠李戴,倒把孟姜女的真实性打了个折扣。岂不惜哉!其实,孟姜女是春秋时齐国人,嫁给临淄人杞梁为妇。杞梁事母至孝,而且孔武有力,勇名远扬。只是出身庶族,无官无职,务农为生。
是时,齐庄公想重振齐桓公的霸业,于是出兵攻打莒国。为了激励将士,齐庄公赏赐州绰、贾举二勇士,一人赐了一辆五匹马的战车。州绰和贾举二人十分高兴,贾举又推荐说临淄那个地方有华周和杞梁二人,也很勇敢。于是齐庄公召来华周和杞梁二人,一见之下,果然象是勇士。于是赐了一辆一匹马拉的战车给华周和杞梁。见面之后,退了下来。华周满心的不高兴,对杞梁说道:“同样是赏赐勇士,赏给州绰和贾举一人一辆五马战车,却只赏给我们两个人一辆一马战车,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赏赐,是侮辱。干什么干,不如逃跑,另寻他处吧。”杞梁一听,有点犹豫,对华周说道:“我家里还有老母亲,让我回去跟老母亲说一声,然而再跑不晚。”
杞梁回家,将事情前因后果告诉了母亲。母亲教训了杞梁一番,说:“如果你生时没有什么功劳,死时不能出名,就是坐了五马战车,人家也会笑话你。如果你有大功劳,又死得哄哄烈烈,那么即使是那些坐五马战车的人,也不如你。君命不可违,你还是去努力打仗吧。”杞梁把母亲的话跟华周一讲,华周面红耳赤,叹道:“妇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却不懂,惭愧惭愧!”
于是华周和杞梁二人同乘一车,在齐庄公军营中听候调遣。这一天齐庄公调兵遣将,准备开拔。华周与杞梁主动请缨,要做前锋。齐庄公问道:“你们要步兵多少人?战车多少乘?”二人回答说道:“既不用兵,也不用车,我们就坐你赏给我们的战车,两个人一辆车足够了。”齐庄公想看看二人到底如何勇敢,大笑着同意了。杞梁二人出了大帐,约定轮流驾车,临行的时候,说道,如果能有一个人在车上守住右边,就笃定能战胜一支军队了。这时有一个小兵叫做隰候重的挺身而出,愿意同行。于是一人驾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左,一人拿着兵器在车右,向莒国都城进发。
莒国国君黎比公听说齐军马上要到了,亲自率领三百个步兵到城效巡察。正好与杞梁二人相遇。杞梁三人张目大喝,说我是齐将,你们谁敢上来决一死战?黎比公没想到齐军来得这么快,大吃一惊,再仔细一看,只此一车,并无后继。于是命令三百步兵围攻三人。杞梁与华周对隰候重说,你在车上击鼓助威,看我们如何杀敌!于是二人跳下战车,手持长戟,冲入重围,左右冲突,长戟横扫,当者披靡。三百个战士居然被二人杀得死伤过半。黎比公大为惊叹,对二人说道:“别打了,我知道你们二人的厉害了,只要你们归顺莒国,我把莒国一分为二,给你们一半。”二人嘿嘿笑道:“抛弃国家投降敌人,是不忠;领了军命而不去完全,是不信。不忠不信而贪图私利,不是我们的为人。”说完,又奋戟砍杀。黎比公抵敌不住,大败而走。
齐庄公听说二人大败黎比公,连忙派了使者轻马快车,前来慰问,许诺给予大封赏。杞梁二人嘿然而笑,说道:“大王赏给别人五马战车,而只赏我们一马战车,是以为我们不勇,现在又用重利来封赏我们,是以为我们重利轻义。我们真的这么品行低下吗?”于是赶跑使者,弃车步行,直逼莒国都门。
黎比公知道不胜不了三人。于是在城门狭道处挖土成沟,在沟里装满烧得红红的木炭,炭火腾焰,人根本没法举步。隰候重说道:“古来将士,能青史留名的,肯定是不怕死的,我能让你们过去。”于是隰候重顶着盾牌,趴到炭上,让杞梁二人从盾上走过。等二人过去之后,再回头看时,隰候重已经被烧得浑身焦黑了。二人大哭一场,持戟杀入城门。黎比公早就在城门埋伏下弓箭手,万箭齐射。杞梁二人冒矢突进,身中数箭,又杀了二十七人。守城的军士环立城上,皆向下拼命射箭。杞梁伤重先死。华周力尽被俘。
莒国被三人吓破了胆,等齐庄公大军到时,不战而败。齐庄公凯旋而归。齐庄公将杞梁尸体殡于郊外,正要入郊,正好碰上杞梁的妻子孟姜来迎夫尸。庄公停车,使人到孟姜前吊丧。孟姜寒着脸说道:“吊丧是在郊外吊的吗?这是哪家的礼仪?”齐庄公大为惭愧,于是将杞梁之尸殡于其家而去吊丧。孟姜女发丧,到了城门之外,停棺露宿三日。孟姜女扶棺大哭,涕泪俱尽,以致于哭出血来。突然之间,齐国都城崩陷数尺。“由哀痛迫切,精诚之所致也”。后来亚圣孟子说“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此之谓也。祥见《左传》之《襄公二十三年》。另外注明:可能哭是真事,墙倒也是真事,但哭与墙倒之间肯定没有必然联系,只是一个巧合。
有关孟姜女庙的长联
海水朝 朝朝朝 朝朝朝落 ( 朝 有时作"潮")
haishuichao zhaozhaochao zhaochaozhaoluo
浮云长 长长长 长长长消 ( 长 有时作"常")( 长 有时作"涨")
fuyunzhang changchangzhang changzhangchangxiao
海水朝朝朝 朝朝朝朝落 ( 朝 有时作"潮")
haishuizhaozhaochao zhaozhaochaozhaoluo
浮云长长长 长长长长消 ( 长 有时作"常")( 长 有时作"涨")
fuyunchangchang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
这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奇巧楹联。它运用汉字的一字双音和通假借读
出于对孟姜女的敬仰,全国各地许多地方建有孟姜女庙,而山海关孟姜女庙则以其古朴典雅,依关面海别具一格。更以其前殿那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著名对联而名闻天下。
这副对联相传是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叠音叠义,描绘了海潮涨落,浮云长消的自然景象,显示了自然界变幻多姿的景色,读后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是自然?或亦是人生!
此联的喻意令人深思,而对联的断句则更妙趣无穷,反反复复,重重叠叠,耐人寻味。其读法已有多种,下面列出几种,虽类似文字游戏,然其中亦不乏真趣。
民间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牛郎织女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 ,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 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 ,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 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 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发生在河北 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传说在秦代,江南 有一户姓孟的人家,老两口无儿无女,相依为命。孟家的隔壁邻居是姜家,说也凑巧,姜家也是老两口过日子,没有儿女。 一年的春天,孟爷爷在墙跟下种了一粒葫芦籽。很快,葫芦籽发芽长叶。又过了些日子,葫芦蔓顺着墙头长呀长,爬到隔壁姜家院子里去了。这时,葫芦蔓上开出一朵白白的花儿。葫芦花谢了,结出个毛绒绒的小葫芦。孟爷爷在这边施肥浇水,姜爷爷在那边捉虫搭架。到了秋天小葫芦长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大葫芦,沉甸甸地把蔓儿都坠弯了。孟爷爷对姜爷爷说:“葫芦长这么大,多亏了你的辛勤劳动。咱们把它切开,一家一半吧。”当他们把葫芦打开后,奇怪的事发生了:葫芦里睡着个白白胖胖的小闺女!孟家和姜家别提多高兴了。两家一商量,就给这个葫芦里生的闺女取名叫“孟姜女”。 一年一年的过去了,孟姜女很快长大成人。她又聪明又伶俐,而且很爱劳动,不是纺纱织布,就是洗衣做饭。那时,正是秦始皇到处抓人修筑万里长城的时候。一天,一个叫范喜良的年轻小伙子,因为逃避官府抓人,路过孟姜女家。孟爷爷和姜爷爷见这小伙子忠厚朴实,就把孟姜女嫁给了他。刚刚结婚3天,范喜良就被官府抓住,押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了。 春去秋来,范喜良一去半年多没有消息。孟姜女一心想着范喜良,眼看冬天到了,没有棉衣在北方怎么过冬呀!于是,就用自己亲手织的布,给丈夫做了一身厚厚的棉衣。棉衣做好,孟姜女背起包袱,拿着雨伞,就动身上路去给丈夫送棉衣了。一路上,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只见成群结队的民工,有的背着又大又重的城砖,有的抬扛着石块,向高山坡上艰难地爬着。他们衣衫破旧,挥汗如雨。经过几天的寻找和打听,孟姜女才知道,自己的丈夫范喜良,已活活地累死了!他的尸首就埋在了城墙中。 孟姜女听到这一噩耗,真如晴天的霹雳。她悲痛万分,一直在长城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时,只听“轰隆隆” 一声响,城墙坍塌下来,修好的长城被孟姜女哭倒了800里。 这个动人的传说故事 ,既是对秦始皇时代残酷徭役的控诉,又说明了人民在修筑万里长城中付出的艰苦劳动。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体现。为了纪念这位千里寻夫的孟姜女,后人在长城脚下修建了孟姜女庙 。庙里有孟姜女的塑像,庙旁还有传说孟姜女寻夫时登高眺望的“望夫石 ”哩。
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白蛇传
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仙草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出自《警世通言》第三卷,《白蛇传》。原故事并不是像上面所说的般美好 。
http://baikebaiducom/view/2957300html中有很详细的介绍的!希望能有用的!谢谢!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