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传统,民间美术大家应该都有了解过不少,民间美术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有很多种的,民间美术的传承延续是民间自发的,没有自上而下的约束,以下了解民间美术传统。
民间美术传统1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
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
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
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1、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言传身教”是中国民众做人和育人的宗旨和手段,民间美术同其它民间文化一样一样也没有脱离这一传统。“言传身教”在民间所承担的技艺传播作用,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
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
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交流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是对民间美术技艺规律的高度概括,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关于泥人造型要“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用笔要领“直线要直、曲线要曲”施彩讲究“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
民间皮影口诀:“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多的多。在很多民艺传播者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或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以实际操作来教育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2、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民间美术也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播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播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着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前者带有官方修饰的痕迹,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明代《天工开物》等等。
而艺谱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播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②童虽其来源不一,但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积淀、完善和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播形式有利于普及和传播。有利于民间艺人的交流。
3、民艺品传播。
民艺品传播和图谱传播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播。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播,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参与商品交换,又不局限于行业内部的传播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播方式更加广泛,其社会功能也随之增强了。
三、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榷体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民间美术作为具有原发性与地域性的美术形态,是我国本民族艺术的最佳代言人。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艺术界与文化界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工业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传统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
工业文明带来了商品的大量生产与简单复制,而这种简单枯燥的文化形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应该只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产品形式,它同时应该代表一种带有审美色彩的人文精神。民间美术以其丰富的审美形态与人文精神,而成为工业文明的有效补充,工业文明以其时代感与社会性而引导着民间美术的发展。两者的互补使人类文化最终向着一个更加健全、完美的方向延续。
民间美术传统2守护民间美术 传承文化根脉
威风凛凛的龙头蜈蚣风筝、憨态可掬的彩塑娃娃、精致绝伦的剪纸窗花……为期一个月的“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近日落下帷幕。这次展览展出的年画、剪纸、皮影、彩塑、风筝等民间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与风俗。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艺术形式,体现了劳动人民最朴素的精神诉求与审美表达。民间美术亮丽的色彩、朴野的形式、精巧的制作,叙说着多彩的中国故事,形成了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基本内容,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记忆。
然而,翻开艺术史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记住的多是帝王将相和士大夫艺术家,那些创作了丰富多彩美术作品的民间美术家,往往连姓名都很难留下,只能以“百工”“工匠”这些集体身份,栖身在历史的角落里。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民间美术家的参与,乡村振兴、乡村美育等离不开民间美术的赋能。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们不仅要重新发现民间美术的价值,更要思考如何激发民间美术的活力。
重新发现民间美术的价值
民间美术是在漫长的民间生产生活中孕育生成的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农耕岁月中,它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和教化功能。譬如,一个刺绣荷包不仅造型美观,还有良好的收纳功能;一条雕花木凳,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又具备极佳的使用价值。而这些物品上的图案造型,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传统小说、地方戏曲等,传递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忍的价值观念。
时至今日,剪纸、农民画、刺绣、编织、印染、风筝等民间美术形式依然流行,装饰、美化、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历史上,民间美术的创作者都是普通劳动者(很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生活简单、思想单纯、创作过程呈偶发性,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直接表达出来。
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小,民间美术一直以一种原生状态恣意生长。传承至今的它,可以说是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是研究民间文化心理、传统民俗习惯的重要“窗口”。今天,我们欣赏那些“土味”十足的民间美术造型,其实是跟先民“对话”。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不少专家学者将研究目光投向民间美术,甚至有人专门出资大量搜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
现代社会,民间美术的价值不仅在于为我们搭建与先民“对话”的桥梁,还在于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和灵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看似相差甚远,其实却有共通之处。民间美术的传承一直通过“手把手”的形式进行,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是纯手工创作,融入了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这份纯粹无华的真情实感正是现代艺术设计所追求的。
目前,在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多个领域,民间美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中国联通的logo“中国结”,设计灵感就来自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形式盘长结。
正视民间艺人的生存困境
从古至今,专业艺术机构的艺术家大都由国家供养,而民间美术从业者却只能自己“刨食”。现代大工业生产出现之前,从事民间美术工作的人凭自己的手艺,能够挣得一份养家糊口的收入。当机器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这些人却被逼到了历史的墙角,陷入生存困境。
以皮影为例,手工制作一个50厘米高的皮影人物,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仅镂刻人物造型就需要3000多刀,完成所有工序要一个星期左右。可使用机器,只需输入程序,启动开关,仅30分钟就能镂刻一个皮影人,就算加上上色、缀结,完成全部工序也就需要三四个小时,并且机器制作的皮影人线条流畅,没有刀误,生产成本仅是手工制作的几十分之一。
因此,不管手艺多么精湛,皮影艺人都很难靠制作售卖皮影作品在现代社会解决生存问题。与皮影艺人面临相似处境的还有剪纸、刺绣、泥塑等许多民间美术从业者。
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当从事民间美术工作无法养活自己时,老艺人便会转行,年轻人更不愿进来。由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大量老艺人离世后,民间美术就会陷入“人亡艺绝”的困境。
当然,目前仍然有一些民间美术爱好者在进行相关创作。可这些人仅仅把民间美术当作兴趣爱好,而前辈老艺人却把民间美术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一个是兴趣,一个是事业,定位不同,付出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民间美术爱好者的作品多是在重复前人,未能创造出与新的时代环境和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的新的艺术语言。所有这些,导致民间美术陷入发展困境。
激发民间美术的内生动力
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抢救乃至发展民间美术,最重要的是找到民间美术与现代人生产生活的结合点,探索以何种方式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此才能激发民间美术的内生动力。
如前所述,民间美术对于现代设计具有借鉴价值。若能将民间美术的艺术精华有效融入现代设计,那将为其找到一条重生之路。民间美术种类极多,有绘画、剪纸、雕塑、纸扎、编织、刺绣染织、服饰裁剪等,每大类又包括多个小类。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艺术家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成功嫁接。
比如,有的地方大胆创新农民画的视觉语言,并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艺术精髓融入当地特产包装,二者的“邂逅”产生了新奇有趣的火花,由此推动了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再比如,有设计师将传统扎染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出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居用品,不仅摘得国内外大奖,还将产品卖到了国外,千年扎染因此旧貌换新颜。
总之,通过现代设计手段,深挖民间美术的艺术潜力和商业价值,拓宽民间美术的应用领域,打造民间美术的艺术品牌,是激活民间美术活力的最好方式。
从实践中看,制约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应用的一大瓶颈是,懂民间美术的不懂现代设计,懂现代设计的往往又不懂民间美术,缺乏将二者成功打通的“通才”。因此,笔者建议大专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一方面要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深入民间,多向民间老艺人请教学习。
虽然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价值在现代社会有所减弱,但它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换句话说,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制作风筝并非为了卖风筝挣钱,学习裁剪衣服也不一定要当裁缝,但通过接触学习这些民间美术,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陶冶个人情操,提升审美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民间美术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建议大中小学将民间美术列入美育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聘民间艺人兼任美育老师。此外,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甚至私营教育机构,可以开设一定数量的民间美术课程,尤其是陶艺、剪纸这类需要动手的课程,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民间美术,一方面提升美育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动手能力。
民间美术传统3民间美术的含义是什么?民间美术有哪些民俗特征?
民间美术是由身处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经过集体传承和历史积累而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广义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造型艺术、民间表演艺术、民间建筑艺术、民间说唱艺术、民间舞蹈艺术、民间文学艺术等。狭义的民间艺术主要指民间美术,其中包括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建筑、民间工艺等。
民间美术的民俗特征
1、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的差异,历史上文化中心的几经聚散和位置变换,文化形态的发展也随之千差万别,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现象,形成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
民间美术是融合在具体的民俗生活中的,因而每一种民间美术形式的产生、发展、传播都要受某一特定地域内的地理因素、生产及生活因素、人文因素等的制约,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物力资源进行民间美术创作,由此而形成独特的地方风貌,并能稳定地在此区域中流传。各地物产不同,产生的民间美术也就多姿多彩。
民间美术是艺术与生活的零距离接触点,以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从生活中诞生,在实践中完善,形成独特的美术形式。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像民歌一样凝聚着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愿、对美的追求。人类最初的活动都是为了生存,因而民间美术的主流多带有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
地域性的社会文化传统塑造着地域内居民的文化性格,制约着民众的生活习惯,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地域性特征也体现着乡土情感的内涵。由于某一民族、某一地域内的人们对自己民族和地域的风俗习惯、民族信仰总存有一种长期熏陶、潜移默化之后的心理作用,因而地域性形式特征越浓的艺术亦越容易唤起这种乡土情感,故地域性因素也构成民间美术的情感内涵。
如少数民族由于聚居的特点,形成了地域性的色彩特征:彝族、哈尼族崇尚黑色,以黑为贵,其服饰主要色彩为黑色。
2、大众性
民间美术是活态传统文化,是生产者的艺术。它不仅是乡土艺术,更是真正的大众艺术,这是它与其他艺术门类相区别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民间美术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创造者、消费主体、受众、传播者和继承者都是普通劳动者。因此,民间美术的题材、内容、形式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产生的大众性,指其形态、类型及基本范式都是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中约定俗成而产生,必须有现实的需求基础,并融入了集体的智慧与才能。其作品既反映了劳动者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又反映了共同的审美意趣,从创作到流传,始终与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间美术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是普通劳动者对美的创造,每个劳动者都将成为创造者、表演者、欣赏者。
原始社会中个体对集体有着绝对的依附性质。集体活动是当时活动的唯一方式,也成为当时人类力量唯一的源泉,反映在民间美术上成为集体意识与共同性感受的基础,形成原始艺术的群众性特征。
传播的大众性,指民间美术的创作往往是集体参与的结果,如祖辈家传和传播中的增删修改令其日臻完善等,都是集体介入创作的形式。如驰名中外的陕西安塞剪纸,作者大多是农民艺术家,扎实的基本功和造型能力,以及民间文化的全面修养,使得剪纸作品更具丰厚深刻的内涵。
3、自用性
民间美术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直接需要而创造的。很多地区的女性从七八岁开始就学习刺绣,并在农闲和做家务之余开始为自己将来的婚礼准备绣品。十余年下来,积攒的绣品从衣服到家饰用品多达几十种,足够一家子使用。民间美术品的自用性是其源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的反映。
民间美术创造了美的同时也创造了欢乐。劳动者在创造美的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启蒙与教化,他们获得了创造过程中的愉快以及创造成功后的喜悦。如在唐代就传至日本的我国民间扎染,至今还在日本民间流行。名古屋市成立了民间扎染研究会,名为“乐染会”,以“乐”冠其名是因为扎染给他们带来了愉悦,使其在创造中得到了欢乐。
4、传承性
民间美术从古到今,世代相传,在传承的基础上吸收、改进和发展,并且留有每个时代的烙印。传承性的基本含义是历史的延续性,是民族本性及其表现方式的浓缩,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灵魂。传承性是民间美术发展的时间特征。
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言传是师徒、父子、母女关系直接传播的方式。通过“口诀”来传递绝大多数技术性手艺,由于技巧是靠“祖传”获得,因而更多保持了民族初期文化的审美特质。传统民间美术在审美价值上对民族古老文化的积淀和承继,成为后人艺术创造中富有生机的精神参照。
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沿袭,民间美术的传承延续是民间自发的,以习惯为纽带,因而没有自上而下的约束,他们按照自己的直观感受,无拘束地表达思想。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变化的因素有地理条件、历史条件、时尚因素等。如陕北民间剪纸,大多是某一家族的女长者自娱自乐的民间美术行为,在农闲时传给下一代。
赵永江,画派及艺术风格作品清秀、流畅、色彩淡雅,调子统一,具有版画风格、油画色彩、别具特色,有创新精神,作品均反映林区生活,并擅长仕女及历史人物画创作。
赵永江1967年出生于黑龙江,从小就对美术有着热忱,一直励志自己长大后要当一名画家。
1985——1987在当地中学任美术教师,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老师画家”。
1987——1992在当地公司美术装璜设计专职工作。
1992——至今伊春市书画院任一级画师、书画装裱师。
2000年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美展获铜奖。
2009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中国画展。
2011年9月参加《北京最美山村写生展》。
2012年12月中国画作品《传道授业图》《秋风伫立图》参加中国书画提名展,北京。
2013年12月中国画作品《醉望林泉归》,参加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全国美术作品展。 作品《晨》发表在《中华文学》1996年一期,总第十八期发表。
作品《冬暖》发表在《美术大观》1998年第四期。
美术作品《邂逅》发表在《美术大观》2003年5期,总第185期。
作品《眷》发表在《美术大观》2007年10期,总第238期。
作品《撑》发表在《美术报》2007年8月25日,总第718期。
作品《西风烈》发表在《中国书画报》2007年8月27日,总第1706期。
作品《清香远》发表在《美术报》2009年2月7日,总第794期。
作品《清音-兴园舞韵》参加2011年《历史新宋庄》大型美术作品展,(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展出)。
作品《寒晨》入选,建国五十年黑龙江省优秀美术作品晋京展,(中国美术馆展出)。
作品《醉望林泉归》发表在《华人画事》总第35期。
梵谷的画色调鲜丽
震憾人心。反应出画家骚动不安的灵魂
体现了他对色彩表现力的醉心。1853年3月30日
文生•梵谷出生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荷兰小村庄格罗渥忒–松丹特。梵谷自幼喜爱绘画
并得到双亲的鼓励。十六岁时
梵谷结束学业
他做画商的叔叔给他在画行谋到一份差事。 梵谷还曾在伦敦、巴黎度过四年时光
对艺术日益着迷
经商兴趣愈发冷漠。因为1876年被公司解雇
返回故乡荷兰。此时他的志向不定
一面博览群书
一面绘画
心中萌发强烈的宗教热忱。 他前往阿姆斯特丹研究神学。1879年6月
来到矿区
任非神职牧师。矿工贫穷悲惨的生活不仅激起梵谷传播福音、改良社会的雄心
并唤起了他的艺术热情。在矿区的8个月他画了大量的素描
而且正是在这里
使他立志献身艺术。1880年10月前往布鲁塞尔学习解剖学、透视学
但经济拮据
被迫辍学。不久家人对他冷淡下来。梵谷的行为越发古怪另人难以忍受。在感情上受创、和父亲激烈争吵
梵谷再度离家前往海牙。在海牙寻找模特儿时
邂逅 克里斯汀•霍尼并帮助她
请她与自己同住。但是他终究难以抗拒家庭压力
离开克里斯汀
回到家中。此时梵谷一家已迁居鲁恩。梵谷在家居住期间
画技有惊人的进步
画了近百件习作
描绘农民骨节粗大的手
为他创作「吃马铃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奠定了基础。梵谷在画技上日臻成熟,他画了很多素描描绘了织布工和纺织工人等。 1885年父亲逝世后
梵谷前往比利时
考取了安特卫普美术学院
之后和教授争执
于是退学
前往巴黎。巴黎重新点燃了梵谷的绘画
尽管他那时已33岁
他仍以小学生的认真和专注学习。他的弟弟为他引见巴黎艺术界的大批名流
他结识了土鲁兹-罗特列克、毕沙罗、秀拉等人
更与高更结为莫逆之交。梵谷和这些艺术家在一起
获益良多
慢慢形成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自画像」(Self-Portrait)和「唐基老爹」(Portrait of P`ere Tanguy)
也接受印象主义和其他前卫运动
深刻影响他的绘画。他的技法
尤其是色彩的运用开始转变
富于新意。他的作品主题也深受巴黎的影响
画中社会道德的寓意开始消失。素描中出现了不少饶富情趣的风光如「克利希林荫大道」(The Boulevard de Clichy)「勒皮克街文森寓所的窗外景象」(View from Vincent’s Room in Rue Lepic)等等。1888年2月
梵谷在普罗旺斯
完成「昂格拉桥」(The Bridge of Langlois)和「丰收景象」(Harvest in the Clau)。在与高更同住[黄屋]前
梵谷已创作大量作品
包括两幅「夜晚的的咖啡馆」(Night Café)和著名的卧室图。与高更同住黄屋的两个月
是他一生中创作欲最旺盛的时期。但是他和高更个性不合
时常大吵大闹。结果有一天夜晚
梵谷在吵架中误割了自己的耳朵
并将耳朵送给了一位 。 后来的梵谷精神错乱
但仍画画不辍
其中包括了一幅著名的「向日葵」(The Sunflowers)。在死前
他画了「有乌鸦的麦田」(The Wheatfield with Crows)
暗示他内心深处的悲哀。 1890年7月27日
梵谷举枪自尽
与世长辞。 唔知得唔得呢!
参考: dn ackymhstycedu/art/vangogh
Gogh
Vincent (Willem) van (生于1853年三月三十日于荷兰Zundert--逝于 1890年七月二十九日于巴黎近郊的Auvers-sur-Oise)
常被认为是荷兰继Rembrandt 之后最伟大的画家。他对于现代化派的印象派画风极具影响力。在短短的十年内,他的创作透过大胆的用色、粗犷的笔触以及精神上愤怒的情绪,造成了风潮。代表作中包括了许多自画像,以及著名的 The Starry Night (1889)
参考: csientuedu/~b4506010/gogh
为一款 游戏 找到正确的发布时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至少在过去两年里,有两款画面精美的独立 游戏 都将12月份视为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
2017年,在许多媒体都已推出年度 游戏 榜单之际,Annapurna Interactive发行了《画中世界》(Gorogoa)。作为Buried Signal的处子作,它的光彩并没有因为几款大作在年底发售而变得黯淡,反而吸引了海量好评,为开发团队带来了成功。
就在上个月,距离《画中世界》问世大约一年后,另一家发行商Devolver Digital又推出了西班牙独立开发商Nomada Studios制作的首款 游戏 《Gris》。与《画中世界》相仿,该作也凭借唯美的画风广受赞誉。只要你看过宣传视频,就能明白Devolver Digital为何愿意签约这款产品。
在西班牙城市毕尔巴鄂举办的Fun &Serious节活动期间,Nomada Studios的几位创始人接受媒体采访,分享了制作开发《Gris》的一些幕后故事。他们相信,《Gris》能够让那些喜欢Tequila Works作品《Rime》的玩家产生共鸣,并推动西班牙独立开发者社群获得外界的更多关注。
阿德里安·奎瓦斯(Adrián Cuevas)与罗杰·门多萨(Roger Mendoza)
与《Rime》相仿,《Gris》拥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艺术风格,巴塞罗那知名艺术家康拉德·罗塞特(Conrad Roset)负责把控整体美术风格。他此前从未参与过 游戏 开发,但在与育碧巴塞罗那工作室的两名程序员:罗杰·门多萨(Roger Mendoza)和阿德里安·奎瓦斯(Adrián Cuevas)的一次偶遇后,他找到了将艺术才华带到电子 游戏 领域的机会。
“罗塞特是一位艺术家,他不知道怎样写代码。我们是程序员,但对艺术一无所知。”门多萨回忆说,“他和我们一拍即合。”
绝大多数独立工作室都由一帮彼此熟识的成员组成,例如在同一所大学念书的学生,或曾在同一家 游戏 公司工作的人。门多萨和奎瓦斯曾在育碧共事多年,但若没有罗塞特的加入,《Gris》很可能根本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出现。
“那确实是一次偶遇。”门多萨承认。
那天夜里,闲来无事的门多萨找到罗塞特交谈起来。他向罗塞特介绍了自己的职业,而后者承认一直对在电子 游戏 中创作艺术很感兴趣。当看了罗塞特创作的几张插画后,门多萨和奎瓦斯意识到,罗塞特的艺术才华能够成为他们创作一款 游戏 的秘密武器。
根据门多萨的描述,他们三人都热爱“迷你、精致,但也有故事的 游戏 ”,尤其是Playdead和thatgamecompany的作品。但由于奎瓦斯即将飞往蒙特利尔,他们决定“让火花继续燃烧,并设计原型”,直到奎瓦斯结束在加拿大的工作后回到西班牙。
“我们白天在育碧上班,下班回家后还要继续工作,这十分困难。”门多萨承认,“当奎瓦斯在2016年1月回到西班牙后,我俩决定从育碧辞职,罗塞特也停掉了所有手头上的工作。”
“那是一个完美的时机。”奎瓦斯补充说。在当时,他们三人都还没有成家,也没有背负任何贷款。“我们已经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得不放手一搏。”
罗塞特的艺术创作让《Gris》收获了许多玩家盛赞,但与《Rime》类似,除了画面唯美之外, 游戏 主题亦颇有深度。这也是Nomada在创作 游戏 时希望实现的目标。“当看到罗塞特的艺术作品时,我们立即被吸引了,太华丽了。但我们不想做一款步行模拟作品,而是希望让 游戏 拥有玩法机制和故事情节。”门多萨说。
康拉德·罗塞特(Conrad Roset)
“我们希望用一个故事来推动 游戏 向前发展。”奎瓦斯补充道,“我们想到了使用不同颜色的主意,以及人的成长……那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让玩家在心理层面跟随 游戏 的方式。”
在为《Gris》设计剧情的过程中,Nomada咨询了 游戏 设计师、执业心理医生赫克特·福斯特(Héctor Fuster),目的是了解心理旅程的各个阶段,并想方设法通过隐喻和象征主义,而非文字和对话来表达。随着《Gris》剧情的推进, 游戏 中不断变化的机制、美术和音乐反映了主角的体验。
“这款 游戏 肯定能吸引很多人的关注,可能还包括那些不玩电子 游戏 的人。”门多萨说,“我们的想法是尽量让它容易上手,让谜题尝试两三次就能解开,如果遇到更复杂的,我们会为他提供选项。”
“很多 游戏 难度太大,玩起来太有挑战性了。”奎瓦斯补充说,“考虑到《Gris》的艺术风格,我们需要对更多人开放。我们曾经谈论过,《Gris》有点像《风之旅人》和《奥日与黑暗森林》的混合体, 游戏 会提供更多玩法,但我们不会太疯狂。”
Nomada招聘了许多有着不同背景的员工。如果不算音乐和音效设计方面的外包人员,《Gris》开发团队在规模最大时拥有15名成员,其中超过一半都没有 游戏 制作经验——包括康拉德·罗塞特。据门多萨透露,随着《Gris》制作完成,Nomada的规模有所削减,不过他和奎瓦斯都很享受带领团队开发 游戏 的经历。在《Gris》开发期间,这两位前育碧员工什么都做,既是制作人又是程序员,还负责工作室在员工招聘等方面的事情。
“这很困难。”奎瓦斯说,“工作量超大,但整个过程也让我感到愉快。”
“我们对怎样创办公司一无所知,所以在巴塞罗那拜访过许多成功的 游戏 创业者,向他们请教经验。”门多萨补充道,“这对我们很有帮助,同行们都非常坦诚开放。”
Nomada对于未来有哪些打算?奎瓦斯表示,工作室的长远规划将取决于《Gris》在市场上的表现。“如果足够好,我们当然希望再做一款 游戏 。Devolver告诉我们,他们对现在的情况感到很满意,如果会制作下一款 游戏 ,他们愿意提供支持。”
“我们完全享有创作自由。Devolver的态度就是,‘你们想做啥就做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钱在这儿,你们自己把握吧。’”
“但实话说,我们没考虑过《Gris》能否畅销。”门多萨补充说,“我们对它感到非常自豪,《Gris》是一款我们想要制作,也很喜欢玩的 游戏 。至于接下来的打算,还得等等再做决定。”
storesteampoweredcom/widget/683320/
本文编译自:gamesindustrybiz
原文标题:《Balancing beauty and meaning in Gris》
原作者:Matthew Handrahan
苗画是湘西苗族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明亮的色彩散发着诗人的浪漫气息,对称的构图让复杂的图案显得简单直接,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
从苗画的主题表达来看,主要呈现吉祥。画上的图案都是美的隐喻。苗画本身就是对生活和未来的一种向往和期待。苗族绘画中的图案,如蝴蝶和石榴,代表许多孩子和许多祝福。
其中“苗族人视蝴蝶为祖先的母亲。传说枫树从心里割下来变成蝴蝶。蝴蝶爱上池塘里的水泡,产下十二个蛋。这些蛋孵化了世界上的一切,其中一个蛋孵化了苗族祖先江洋。"
牡丹和花瓶代表财富和和平,鱼代表年年有余,等等。它来源于广泛的材料,如风俗、民情、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现实中。苗的画“重在神,而不在形”。
苗族的画更早是画在衣服上的。苗族姑娘很爱美。他们穿的漂亮衣服,一般都是按照苗族画的轮廓绣出来的。女生用自己家织的布——,一般是深蓝色或者黑色,或者是市场上买的布。请画师在预计刺绣的地方画出轮廓,然后回家按照画出的轮廓图案进行刺绣。然后,裁剪并缝制刺绣图案。一般来说,刺绣是在袖口、裤腿、围裙或胸前。这些图案是苗族的原始绘画,用于刺绣。
苗族绘画在“文革”期间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由于机器生产的影响,妇女很少使用刺绣和土布来制作自己的衣服。法国大学mpa兼职教授何巧毅逐渐放弃刺绣和苗画。
如今,染布、刺绣、编织等工艺正逐渐消失,山里的村民也逐渐踏上外出打工的征程。苗族绘画艺术也面临濒危的局面。机绣取代刺绣后,苗画的载体不再局限于衣服。随着苗族纸画和布画的产生,苗族画变成了纯粹的观赏性作品。
据新闻报道,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家、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饭店首次会见苗画大师梁德松。这是冯骥才老师生平第一次看到苗画实物和作品,然后他写了一篇《邂逅苗画》的文字,苗画从此有了。
冯骥才在文章《邂逅苗画》中描述:“苗画是在传统单色绣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画种。到了清朝末年,花垣一位名叫王正仪的精通绘画的苗族人,用白粉糊直接在深色布上作画,代替了旧的‘档书’剪纸,让妇女直接照画绣。这种画在布坯上的绣样生动有趣,线条流畅,富有感情,因此很受欢迎。但是王正仪的画太美了,人们都不愿意用绣花线遮住这些美丽的线条。王正仪干脆把白线画改成了画,而不是绣,变成了纯布画。用于窗帘、门帘和房间装饰。它很快成为苗寨流行的民间艺术。王正毅的继任者是他的妻子和哥哥杨楚欣。楚欣擅长画湘西的野花、昆虫、鸟兽,这使他更有魅力。所以在这个苗区,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苗画’。”
如今,梁永福和梁德松是湘西自治州最著名的从事苗族绘画和创作的人。他们的家在保靖县白鹤村,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这座大山里的农民梁德松,不仅仅是在画苗画,更重要的是他对苗画的痴迷和
梁德松家世代擅画。梁德松的苗画现在已经走出了湘西,得到了全国的认可。现在一幅苗画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几千美元。但与蜡染、凤凰古城等湘西众所周知的特色相比,苗画并不出名。湘西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不仅有埋头写作的边城,还有天真、善良、明亮、明眸的崔璀。还有更多神秘美好的东西等着被发现。苗画就是其中之一,遇见他们很美很惊艳。我真诚地希望这种艺术能够长期保存和发扬光大。
这个小说情节很有趣。我为这个故事提供几个书名,仅供参考:
1 《画笔下的学生会主席》
2 《邂逅艺术的新生》
3 《画心之战》
4 《学生会主席与艺术新生》
5 《绘梦之旅》
这些书名试图捕捉这个故事的要点,即一个新生面试学生会,她具有绘画才能,而学生会主席在观察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