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美人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

杭州第一美人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第1张

人生传奇:在民国年间,在现代文学史上,王映霞都是大名鼎鼎。她与郁达夫的故事,一直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情事”之一。王映霞当年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美誉,时人送她“荸荠白”的雅号,来形容她惊人的美丽。爱情故事:王映霞一生中的两次婚事都轰动一时,初嫁郁达夫,再嫁钟贤道。在婚外,她还与“特工王”戴笠有过隐秘的情事。

1928年王映霞与郁达夫举行婚礼,才子佳人,名动全城。那一年,她20岁,郁达夫32岁。当时柳亚子赠诗郁达夫,其中“富春江上神仙侣”一句传诵一时。1940年,两人离异。1942年,王映霞与时任重庆华中航业局经理的钟贤道结为连理。婚礼极为排场,王莹、胡蝶、金山这些当时的大明星也前去赴宴。山城重庆为之轰动,有说法称:“钟贤道拐了个大美人!”

情感纠葛"alt="3jpg"width="278"height="446"src="/d/file/qinggangushi/2012-07-01/7b42915fdcec49be17ae3ebd61cc465ejpg"/>

第一次婚事才子佳人过了5年甜蜜生活

王映霞1908年生于杭州,其父金冰逊很早就去世了,她随母亲住到外祖父杭州名士王二南的家中,并随母姓。她自幼跟着外祖父研习诗文,打下扎实的国学根基。1923年,考入了浙江女子师范学校。

杭州女师人才辈出,王映霞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她品学皆优,相貌又出众,在女师的名气很大。学生时代的王映霞爱好文学,对文坛的风云人物很关注,并对郁达夫的文才十分倾倒。

1917年,21岁的郁达夫从日本回国省亲时,奉母命与乡绅大户孙孝贞之女孙兰坡订婚。后郁达夫为孙兰坡改名为孙荃。此后,他在安庆时与妓女海棠曾产生恋情,在北京与妓女银娣也有频繁交往。直至遇到王映霞,郁达夫才在情场上浪子回头。

郁达夫和王映霞相识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那是1927年,郁达夫31岁,王映霞才19岁。邂逅王映霞,郁达夫一见倾心,王映霞也经不住自己崇拜的大作家的苦苦追求,于是两人上演了现代文坛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传奇。

1928年4月,郁达夫名义上的夫人孙荃仍伴着郁老夫人苦守闺愁;而郁达夫终抱得美人归。

郁达夫并未给王映霞隆重的婚礼。王映霞沉醉在爱情的浓蜜中,顾不上计较。婚后王映霞除了竭尽所能与郁达夫共同建立一个爱巢之外,想尽了办法要把丈夫的肺痨病体加以补养。郁达夫也以“日记九种”的形式把他对王映霞的爱登在报刊上,使人们都知道他有一位贤淑、聪明、美丽的好妻子。这时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夫妻俩更加恩爱,过了5年甜蜜的生活。

郁达夫没能给王映霞正式名分

1933年,郁达夫夫妇由上海迁到杭州,建了一座“风雨茅庐”住了下来。移居杭州后,两人与当时的上流社会有了很多的交往,极喜结交名人的王映霞也由此成为一颗交际明星。

王映霞之美,令时人叹为观止。据当年曾去过“风雨茅庐”的日本历史学家增井经夫回忆:“(王映霞)漂亮得简直像个**明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她在杭州的社交界是颗明星,而她在席上以主人的身份频频向我敬酒,说“增井先生,干杯!”时,就把喝干了的酒杯倒转来给我看,确是惯于社交应酬的样子。”

作为新女性的王映霞很介意名分,从一开始她就希望郁达夫与孙荃离婚后再嫁,但郁达夫的拖延使她这一心愿没能达成。在1932年郁达夫杭州养病题赠王映霞的一首七律《登杭州南高峰》中还有意无意将王映霞视为“妾妇”。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使王映霞的妾妇身份可谓“名至实归”:郁母七十大寿时,郁达夫曾带王映霞回富阳老家拜贺。寿堂前郁母高坐,原定由各门夫妻依次同拜,郁母临时又改变了主意,改由男归男,女归女,从大房到小房依次拜寿。郁达夫兄弟三人,他行三。轮到小房媳妇拜寿时,王映霞刚欲上前跪拜,孙荃见状从左侧快步插入,抢在王映霞之先朝婆婆下拜。郁母见小房媳妇孙荃拜过了,就从座位上立起身,以示拜寿结束。

郁达夫的赠诗及郁母与孙荃的态度都明白无误地说明在郁家王映霞不过是“姬妾”,这是王映霞无法容忍的。思想上的距离、年龄上的悬殊、性格上的差异,使郁达夫与王映霞之间隔膜越来越厚,不得已王映霞外公出面让郁达夫写了“保证书”和“版权赠予书”给王映霞。郁达夫觉得王映霞把金钱、物质看得比什么都重,是一个未脱尽世俗的女子,于是“幻灭的悲哀”涌上心头。此后,二人误解日深,裂痕越来越大。

后来郁达夫又在家中发现了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又发现了戴笠与王映霞亦有染,夫妻因此反目。

汪静之披露王映霞曾为戴笠堕胎

上世纪90年代初,郁达夫的生前好友、著名诗人汪静之撰文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文中说王映霞曾经在武汉为戴笠打过胎。

汪静之与郁达夫在1922年夏参加《女神》出版一周年纪念会上一见如故,其妻符竹因乃王映霞在杭州女子师范时的同学,两家由此来往密切相交甚笃。据汪静之回忆,1938年春夏间他与家人到武昌避难,当时郁达夫全家也在武昌,两家是近邻,常相往来。台儿庄大捷后,郁达夫随政府慰劳团到前线劳军,有一天王映霞对符竹因说:“我肚里有了,抗战逃难时期走动不便,我到医院里请医生打掉。医生说:“要你男人一起来,才能打掉。男人不同意,我们不能打。”达夫参加慰问团去了,要很多天才会回来,太大了打起来难些,不如小的时候早打。竹因姐,我要请静之陪我到医院去,装作我的男人,医生就会替我打掉。请你把男人借我一借。”符竹因听了满口应承,吩咐汪静之陪王映霞过江到汉口一家私人开的小医院里做了流产手术。

过了一段时间汪静之到郁达夫家看他回来没有,王映霞的母亲说:“没有回来。”汪静之看见郁达夫与王映霞的长子郁飞满脸愁容,就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孩子说昨夜妈妈没有回来,王映霞的母亲也对汪静之说,王映霞昨夜被一辆小轿车接走后至今未回。第二天汪静之再去探望,却见王映霞一脸的兴奋和幸福,对他大谈戴笠的花园洋房是如何富丽堂皇如何漂亮,流露出非常羡慕向往的神情,汪静之马上悟到她夜不归宿的原因了,也联想到她为什么要在郁达夫外出时去打胎。汪静之在《王映霞的一个秘密》中说:“我当时考虑要不要告诉达夫:照道理不应该隐瞒,应把真相告诉朋友,但又怕达夫一气之下,声张出去。戴笠是国民党的特务头子,人称为杀人魔王。如果达夫声张出去,戴笠决不饶他的命。太危险了!这样考虑之后,我就决定不告诉达夫,也不告诉别人。”

后来汪静之离开武汉赴广州,不久郁达夫也到南洋去了,此事便一直埋在汪静之心底,直到汪静之偶然看到王映霞指责郁达夫的两篇回忆文章。出于替郁达夫辩护的目的,汪静之才撰文回顾了几十年前的这段往事,该文现保存于上海鲁迅博物馆。汪静之与郁达夫夫妇同为好友,兼之郁达夫生前对戴笠的怀疑,汪的回忆应该可信。

在报纸上互揭伤疤,最终分手

郁达夫与戴笠同为浙江老乡,戴笠1912年曾在杭州的浙江第一中学堂读书,而这所学校的前身就是郁达夫的母校杭州府中学堂,由此看来,郁、戴还是前后同学。当时的交际是极其重视同乡同学关系的,这层关系可能是郁、戴交往的一个契机。据郁达夫1936年2月14日的日记记录:“发雨农(戴笠字雨农)戴先生书,谢伊又送贵妃酒来也。”这是戴笠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郁达夫日记中。当时郁已赴福州任福建省政府参议,戴笠竟将贵妃酒追踪送到了福州,并且还是“又送”,可见郁、戴在杭州的交往就已非常密切。

发现王映霞与戴笠的奸情后,郁达夫愤怒至极,而王映霞却无所谓,干脆不辞而别,郁达夫长夜不眠。

郁达夫在报上登出“警告逃妻”的启事,使得王映霞颜面尽失,肝肠寸断。于是戴笠通过中间人来做郁达夫的工作,郁达夫又在报上登出“道歉启事”,王映霞写了一纸“悔过书”,双方于是言归于好。这时武汉局势吃紧,郁达夫答应了新加坡星州日报之聘,带着王映霞远赴南洋。

王映霞到了新加坡后,天天与郁达夫吵架。郁达夫忍无可忍,便将“毁家诗记”寄到香港的《大风旬刊》发表。内容包括两年来郁、王婚姻触礁的点点滴滴。用十九首诗和一阕词,事无巨细全部记录了下来,并加以注释,用词尖刻,不留余地,使得王映霞颜面扫地,气得七窍生烟,一连写了几封信寄到《大风旬刊》,大骂郁达夫是“欺骗世人的无赖文人”、“包了人皮欺骗女人的走兽”、“疯狂兼变态的小人”。于是互揭疮疤、冷战分居,最后王映霞上演第二次逃家的新闻。

1940年8月中旬,王映霞只身返国,经香港飞往重庆。郁、王两人在新加坡、香港、重庆分别刊出离婚启事。

王映霞走后,郁达夫冷静下来,对她仍是思念不已,希望以母子之情去打动王映霞,希望她幡然悔悟,然而一切已无法挽回了

  书店有售

  精致生活的启示者

  ----读《张继高散文》

  一次在琴海书社邂逅几位电台节目主持人,他们在找一些名家散文。于是我就不揣冒昧,自告奋勇的向他们推荐《张继高散文》。

  张继高,台湾人,集新闻人、音乐人、文化人三位一体。笔名吴心柳,取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意也。

  继高先生是一位恬淡的人。他的文章散见《联合报》副刊和他创办的《音乐与音响》杂志,深受各界喜欢,往往奔走相告,影印传阅,粘贴成册。然继高先生自己对结集出版他的文字却是断然否决,公然把一位文友面呈的剪贴簿“无情没收”。好在有责任的出版家终究不肯善罢甘休,又有文友积极游说鼓吹,历时十年余,才把这位吴心柳说动,勉强应允。1995年台湾九歌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必须赢的人》,之后又出版了《从精致到完善》和《乐府春秋》。从此,宣告了“一个剪报时代的消逝”。余光中说这是“必须出的书”:“若要人不出,除非己莫写。”既然写了,偏偏又写得这么出色,怎么能教人不出书呢?1995年又是继高先生人生的最后一年。《必须赢的人》出版不久,张先生即因病去世。继高先生对于当今重包装,急出书的浮躁之辈是一面镜子。

  继高先生散文的精神内核是两个字——“精致”。从《精致的消失》、《精致难》、《精致文化的一个抽样》到《精致的时代》,他自始至终都在说“精致”,倡导“精致”。

  精致是一种修养、心态和一种认知。精致来自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层面,任何外在的装饰都掩饰不了一个人根本上的庸俗。”张先生如是说。

  然而。“快速而缺少秩序的富有,使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变得浑忙与壅塞。”“过度发展的科技正改变和化蚀我们的社会---象富裕带来了奢靡,工业带来了污染,财富带来了疏离,个人主义使法律和道德观念衰退,各式各样的“暴力”把几千年人类所塑造一点精致和温宁秩序逐步打碎。”“泡沫经济”和“泡沫文化”正向我们走来,各种评奖如潮,却难有真正“精致”的站得住脚的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东西可以留给历史。

  继高先生告诉我们,“进步的社会不该是这样的。”“精致决非天才,这需要很多年,很多代,以时间、纪律、传统,一针一针缝出来,精致文化像树、像酒,必须悉心照顾。有很多人在见识过高尚之后,因产生自省而走向成熟,因自觉成熟而感到需要提升,得读些益知或拓宽思维,有助建立价值判读的书才行,这些书要新旧中外都读,而且得消化吸收才有用的。活在今天,最好能认识一两位精致的人,手头觉得有一两本精致的书,一两张好唱片音乐,几首好诗,一幅字或一卷画……”

  张先生作为一个集音乐人和新闻人于一体的文化人,其所倡导的精致文化涵盖到读书、教育、音乐、媒体、传播等诸范畴之中。说到读书,他认为真正的“读书人”不是很常有,问题是大家误把念书的和看书的都算成读书人了。说到老师,他认为第一流的老师是教“人”的。第二流的老师才是教“书”的。这种第一流的老师,向来都是很少的。问题是,绝不能因为少就把第二流的视为第一流。这是今天教育界的严重误导。说到音乐,他认为没有音乐,生活将是一种错误,可是生活中有过多的音乐,尤其是庸俗与粗鄙的乐曲,也不算正确。

  精致,是继高先生的生活理想。是张继高先生给经济社会开的一个药方。也是他留给人类世纪的箴言。

  我认识到,继高先生的“不出书”,也是缘于他一生对“精致”、“完善”无休止的追求。

  由台湾九歌出版有限公司授权,浙江文艺出版社将张先生的三本书辑选成这本《张继高散文》,在它的名家散文系列中又添了一本雅致而大气的才子之书。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我精心为你整理了现代当代诗人,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且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

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黄冈浠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中国***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和学者。1899年闻一多生于一个书香家庭,1912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代表作有、等,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46年夏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

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穆木天(1900—1971),原名穆敬熙,吉林伊通县靠山镇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象征派诗人的代表人物。1918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26年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赴日本留学,1921年参加创造社,回国曾任中山大学、吉林省立大学教授,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负责左联诗歌组工作,并且参与成立中国诗歌会,后历任桂林师范学院、同济大学教授,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诗人协会。著有诗集《旅心》(1927)、《流亡者之歌》(1937)、《新的旅途》(1942)等。

冯至(1905年—1993年),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四中。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20世纪30年代:

林徽因 (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戴望舒(1905年3月5日—1950年2月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艾青 (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月12月2日),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拓展内容

代表作品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再别康桥 偶然 我等候你 翡冷翠的一夜沙扬娜拉

闻一多幻中之邂逅 孤雁 死水

李金发夜之歌 爱憎 时之表现

穆木天苍白的钟声 苏武 落花

冯至十四行集(节选) 蚕马 帷幔——乡间的故事

20世纪30年代

林徽因仍然 无题 秋天,这秋天

戴望舒雨巷 烦忧 我用残损的手掌

李广田秋灯 笑的种子 地之子

艾青时代 大堰河——我的保姆 给太阳我爱这土地

卞之琳断章 妆台(古意新拟) 古镇的梦

何其芳预言 圆月夜 声音

南星守墓人 石象辞 响尾蛇

辛笛航 风景 再见,蓝马店

覃子豪过黑发桥 瓶之存在 吹箫者

纪弦幻象 狼之独步 过程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他 巴黎码头边 1948年圣诞

陈敬容珠和觅珠人 出发 题罗丹作《春》

杜运燮Narcissus 山 秋

穆旦合唱二章 又题∶Chorus二章 森林之魅 葬歌

罗寄一音乐的抒情诗 一月一日 序

郑敏Fantasia 寂寞 成熟的寂寞

唐祈游牧人 女犯监狱 时间与旗

袁可嘉沉钟 走近你 冬夜

牛汉鹰的诞生 汗血马 华南虎

屠岸纸船 城楼图铭 潮水湾里的倒影

20世纪50年代

周梦蝶逍遥游 菩提树下 托钵者

羊令野蝉 秋兴 无题十二行

方思仙人掌 夜歌 竖琴与长笛(节选)

余光中芝加哥 白玉苦瓜 秦俑等你在雨中

洛夫烟之外 湖南大雪 巨石之变

罗门麦坚利堡 第九日的底流 观海

蓉子一朵青莲 晨的恋歌 夏,在雨中

痖弦山神 深渊 给超现实主义者

昌耀花朵受难 朝朝暮暮(五首)

林泠阡陌 散场以后 不系之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361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