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运会男篮比赛开赛至今,中国男篮除了首场对战菲律宾费些气力外,基本上是打得顺风顺水,一路高奏凯歌,强势挺近四强。从形势上来看,看似距离冠军又近了一步。然而,韩国和伊朗这两大“隐患”依旧是中国男篮重夺亚运冠军的“两只拦路虎”。
雅加达当地时间明天下午,中国男篮将在半决赛中迎战中国台北队。单从纸面实力来分析,中国男篮想要获胜应该不是问题,但也必须做好苦战的准备。然而,对于志在夺冠的中国队而言,这显然已经到了本届亚运会最具考验的时刻。于是,有人发问,中国男篮到底距离亚运冠军还有多远?
有人说,中国男篮在本届亚运会上之所以能披荆斩棘、大杀四方而如入无人之境是因为小组抽签抽得好。身处D组的中国队与哈萨克斯坦,菲律宾同组。而这一组只有三支队伍,因此少打一场小组赛,对体力和心理都有很大的优势。虽然菲律宾的“退赛门”闹剧多少有点让中国男篮闹心,但小组赛第一场就将其拿下,不得不说是大快人心。随后,中国队又趁热打铁,一并战胜哈萨克斯坦,以小组头名顺利晋级。先暂且不论签抽得好坏,中国队在小组赛中的经历也确实收获不少。无论是第一场对阵菲律宾的绝境逢生,还是对战战哈萨勒斯坦时的兄弟齐心,中国队通过实战,确实提高了临场的应变能力,学习了转危为安的方法,既赢得了比赛,也增强了自信。
自信,想必是中国队在前三场比赛中最大的收获。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未能杀入四强,位列第五,此举也创下了中国男篮40年来在亚运会上的最差战绩,一时间,舆论哗然,中国男篮承担了不小的压力,自信心也受到了“重创”。在而后的四年间,中国的篮球事业在改革的浪潮下,取得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姚明出任篮协主席、男篮队员首次采取“征召”制、男篮国家队分为红、蓝两队的“双国家队”等。而此次亚运会由李楠率领的中国男篮红队出战,其实也是对中国篮球改革成果的一个小测验。
重整旗鼓的中国男篮,志在雅加达亚运会夺冠。虽说不急于证明国家篮球改革创新的成果有多明显,最起码是想把失去的(亚运会冠军)先夺回来。八强赛,中国队“邂逅”东道主印尼队。虽然双方未在亚运会上有过交手记录,但在亚洲杯的四次碰面里,中国队保持全胜。因此,实力和心理双双占优的中国队,即便在印尼“魔鬼主场”的强大压力下,还是以35分的优势胜出,时隔八年,重返亚运会四强。士气再次大振,球队一往无前。
另外,在本届通往亚运冠军的道路上,王哲林和周琦的“内线双塔”依旧是这一支中国男篮队伍里最核心的武器,留洋归来、技术越发全面的丁彦雨航在比赛中的领导能力也日益显现,而阿不都沙拉木在近几场比赛中屡次扮演“奇兵”,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解救球队于水火之中。赵睿、方硕等一批“新人”在亚运会的赛场上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令人欣慰。
这也是中国男篮在亚运会上的另一个目的——练兵。中国队现在需要一个冠军来激励自己、激励中国篮球。
诚然,在信心、实力和团队的保障下,中国男篮离冠军越来越近。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无论是中国台北、或是伊朗、或是韩国,中国男篮势必会倾尽全力,顽强拼搏。届时,胜负已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能否带着一颗冠军的心、以冠军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平常心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对待每一个对手。这,对于中国男篮势必有着深远的意义。
来源人民网
几周前宣誓就职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开创了新的美国和世界历史。但奥巴马的母亲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奥巴马的母亲突破种族偏见嫁给黑人,在于奥巴马的父亲离婚后依然胸怀宽阔,为其父亲树立良好形象,并让奥巴马从小接受精英而多元化的教育,这些非常难得。我记得在翻译《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一书的过程中有些很难忘的细节。比如奥巴马小时候六岁跟随母亲去印尼以后,由于母亲没有钱送他去国际学校,只好就送他去了普通当地的印尼学校,而这些学校使用当地语言教学。尽管如此,奥巴马母亲却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她加倍努力自己亲自辅导奥巴马的教育。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她都会在凌晨四点叫奥巴马起床,然后教他三个小时的英文,然后奥巴马再去学校接受当地教育,妈妈还要去上班。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教育自己的儿子三个小时,一周连续五天,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付出?并且他的母亲对他的寄望很高,从小教导奥巴马做人要诚恳、坦率、有主见。奥巴马的自信、魄力和拉近不同人群的能力,以及面对强势女性能处之泰然的特点,无一不反映了母亲的影响力。他们母子俩虽然长时间远隔重洋,但始终关系密切。
奥巴马后来在写给自己两个女儿的信中提到母亲对他的教育:“这正是我在你们这年纪时,外婆想要教我的功课,她把独立宣言开头几行念给我听,告诉我有一些男女为了争取平等挺身而出游行抗议,因为他们认为两个世纪前白纸黑字写下来的这些句子,不应只是空话。她让我了解到,美国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我们可以不断让它变得更好,而让它更好的未竞任务,就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奥巴马的母亲把独立宣言念给奥巴马听,从小对他进行自由、民主和美国精神的教育,并且从小给他灌输了“领导国家”的理念,她对奥巴马说:“你不能像那些只顾享乐的人一样,总是坐等着机会送上门来。”正因为懂得抓住机会,才使得奥巴马总是能在机会面前抢先一步。这种对高层次理想的培养更是极难见到,当然也就造就了非同寻常的未来总统。
这种严格要求的教育方式也被奥巴马运用到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奥巴马在给10岁的马莉娅和7岁的萨莎写的信中敦促女儿在看到错误事物要挺身而出矫正,并努力工作让其它人也能获得“你们所拥有的机会”,他希望她们能成为有同情心和有责任感的女性,以助建造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世界。
奥巴马给她们设立以下家规:1不准出现以下行为:抱怨、哭闹、争辩、纠缠和恶意嘲笑。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给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上闹钟等等。3如果干家务,每星期能从爸爸那里领得1美元零用钱。4要求两个孩子安排充实课余生活:马莉娅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是,家长注重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可以宠爱,但不应溺爱。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求一致,持之以恒。奥巴马要求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设闹钟,自己起床穿衣服,干家务等,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除了很好的家教之外,奥巴马成长的过程中书籍对他的影响很大。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这两所大学都是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学校的图书馆是奥巴马当年在哥伦比亚读书时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书籍是奥巴马最好的伴侣和朋友。现在网上最流行的一张奥巴马照片就是他在哈佛读书是手捧一本书的照片。读书的好习惯和博览群书性格帮助造就了奥巴马的成长与成功。
在战后美国历届总统中,奥巴马可能是最爱读书的,而且读书的也的确很多。从他自传广博的知识和优雅流畅的语言中我们能猜想他的阅读是非常丰富的。美国媒体也认为,他是美国很长时间以来难得一见的“有文化的总统”。他在自传中提到,每次遇到问题时,他都会找来相关的书阅读,希望从书中得到些启示。奥巴马认为塑造他人生、最感动的书是《圣经》。还有莎士比亚的悲剧,不管《哈姆莱特》还是《李尔王》,每一部悲剧都那么丰富。你可以一年读一次,每年都读,年年有新意,年年都有你不曾留意的东西,书里有对人性两难境遇的洞察,非常有力。
著名文学学者李欧梵说:“即使奥巴马选不上总统,他也有足够资格成为一名作家。”并称赞该书是“富于文学性的大手笔”。从回忆父亲到回忆自己的幼年经历,从因身份焦虑而堕落到回到非洲寻求来自父亲的梦想,青年奥巴马的人生围绕寻求非同寻常的种族身份而展开,并被附上了找寻梦想的内涵。这样很符合政治家自传要达到宣传自己的“政治正确”的目标。当然,奥巴马又是那么诚恳地展现了他的意图,自传结构被安排得精巧别致。其中的对话和细节如同小说般生动精彩,遣词造句也凸现了英语的晓畅优美。奥巴马善于用细腻的文字氛围和诚恳的姿态带领读者去探究他最初的“政治缘起”。就这一点,奥巴马不当政治家也是个优秀的作家。于是我想到,听奥巴马的竞选成功演讲时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句子,我相信他的演讲稿多数是他亲自写就,因为它们的风格、遣词造句与他这本自传的语言都是一致的晓畅优雅。
奥巴马的文学修养是很高的,他还喜欢一些文学性极高一般人很少涉猎的著作。奥巴马在当选总统后曾与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通过电话。他在电话中谈了对阿根廷的了解:“大学时曾认真看过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的小说,因此非常了解。”
奥巴马他最爱读《圣经》外第二喜欢的书呢?有人说就是多丽丝·古德温写的《对手团队:亚伯拉罕·林肯的政治天才》。这本书很详细地介绍了林肯内阁的内情,有人望文生义,说奥巴马在选择内阁人选方面,效仿林肯,让白宫内布满了在政治上相互竞争的对手。奥巴马爱读有关林肯的书,是很自然的。除了本书外,还有人看到,去年11月中旬时,奥巴马拿着卡普兰的《林肯传》一书。
奥巴马今天当选美国总统成功,与他有一个很好的母亲,很好的家教传统和他爱好博览群书是密不可分的,且不管奥巴马未来的政治主张如何,单就其家庭教育、他母亲的育儿方式和他博览群书的习惯来说,是值得我们欣赏或予以借鉴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