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的文言文

罗浮山的文言文,第1张

1 黄道周作《罗浮山赋》原文

罗浮山赋周后运罗千峰之秀邃兮,观乎高拔而深远;浮四海之浩渺兮,见之轩峻(1)而峥嵘。

玉带(2)横江,蜿蜒兮千里之外;门庭幽谷,宁静兮天南之中。峭壁危崖,听山山之瀑布;琉璃圣境,观处处之流淙。

白石漓水,含千丈之素练(3),黄龙出洞,余万古之虚空(4)。如簇如怒,点化兮仙人,成就兮林泉;如箭如风,得道兮旧年,表征兮鳞松。

日啖荔枝,三百颗化成文赋(5);天成玉府,一派天演绎鸿蒙。观天籁之梵唱兮,峰前聚霞,仪态自然;接金盘之玉露兮,顶上飞云(6),气势恢宏。

北望泉源之清,劈削刀斧,铁桥连塔;南结玉鹅之秀(7),倒垂折扇,龙王盘坑。白云中出,罗山万仞,峭绝而鼎峙;天外仙来,浮岛一峰,急趋而狮雄。

百花怒放,灿烂如同霞锦,满杜鹃之曲径;五马归槽(8),岗阜错乎犬牙,望方外之归僧。灵山能醉人,有酿泉之美(9);与酒同芳鲜,喜古观之鸿。

白莲生池(10),散馥郁兮缥缈;犀牛卧潭(11),荡水气兮空灵。潜夜引辉,为耀真之阴室;幽境朗日,曰朱明(12)之阳宫。

典午(13)三清苑,守冲虚而务本;朱明七洞天,参玄奥之精英。狮子峰(14)外,苍苔百里,花落满径凤毛;黄龙洞(15)口,古松千树,月筛一地龙鳞。

安期(15)会神女,水露呼吸;碧泉成香酒,酥醪乃成。金塔易攀,九天盈尺;铁桥难觅,一语中锋。

峰作双人,旖旎成于鬼斧;枝为连理,缠绵借于神工。危崖峭壁,华首之会(16),见证五百真人;林木苍郁,琼台之聚,招来三岛仙翁。

罗浮初地,扣关青牛(17)往西;明月古寺,驮经白马(18)于东。云烟俱散,实宇内之仙都;天风正爽,见海上之蓬瀛(19)。

殆及盛世,正教广兴,招四远之游人;勃兴前代,山门重振,传九州之令名。探幽问古,脱红尘之羁绊,汲寒泉以明性(20);访道问僧,出樊笼以逍遥,煮白石(21)而养生。

圆中国之美梦,所贵有容;厚风俗之朴气,夫唯不争。注释:(1)、轩峻:宽敞高大。

壮丽含义为健壮美丽。宏壮美丽。

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2)、玉带;代指广东三达水系之东江,盘桓于罗浮山下,如同玉带。(3)、素练:代指白色的布匹,此处形容瀑布。

(4)、虚空:道教用语,指一切万物本体不存在,但能感觉到。也代指修行的较高境界。

(5)、三百颗化成文赋;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6)、顶上飞云:罗浮山最高峰为罗山的飞云顶(峰),海拔1296米。

(7)、南结玉鹅之秀:玉鹅峰为罗浮山南面诸山之祖。岩壁陡峭,有明学士赵志皋摩崖石刻“千丈岩”。

此处产龙须草,故又名龙须岽。传说葛洪之妻鲍姑在此采药堕崖而亡。

(8)、五马归槽:五马归巢原是中国风水学堪舆用语,一般指五条像马型的山脉共同指向一处结穴的地方,并且结穴处明堂较大,座山、朝向选择容易,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格局明显的风水佳城 。(9)、酿泉之美:酥醪观朝斗台(或作礼斗台,误)下,山势龟裂,水流出,名为酿泉。

易顺鼎有诗云:“北有酥醪观,南有卖酒田,我疑罗浮君,乃是古酒仙,灵山能醉人,与酒同芳鲜。”酿泉水所酿的酒,醇香味美,有关的神话传说不少。

(10)、白莲生池:白莲池 在麻姑峰下,冲虚观前300米。 蔡元厉诗云:“麻姑曾驻五云车,犹有白莲开旧花。”

朱明洞水流于此池。池中多白莲。

祝枝山《游记》称:“(白莲)千万计,花甚巨,叶大如车盖。微风吹之,撼撼如玉石之声。”

(11) 犀牛卧潭;犀牛潭 (凤浴潭) 在夜乐洞中,水清见底。传说昔人遇骑犀牛者于潭上,不知所往。

又传,武则天曾派人在此采药。(12)、朱明:太阳。

《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王逸 注:“朱明,日也。”

(13)、典午: “司马”的隐语,也代指晋代。《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周语次,因书版示 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

’典午者,谓司马也。(14)、狮子峰:狮子峰是朱明洞南面的一座山峰,海拔2433米,山顶有刻“狮峰”两字的花岗岩石峰。

山峰东北建有旷心亭。亭上方与下方均辟有大小不等观赏平台。

(15)、安期: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

琅琊人阜乡人。师从河上公,黄老道家哲学传人,方仙道的创始人。

(16)、华首;唐朝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奉旨兴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据说当年有500花首真人聚集此地面得名华首寺。

明万历年间,罗浮山佛教兴盛,有十八寺,华首寺被称为“第一禅林”。(17)、青牛:兕,状如牛,苍黑,板角。

逢天下盛,而现世出之,曾为老子坐骑。(18)、驮经白马:在汉朝时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用了一匹白马驮经,建造了白马寺纪念这匹白马,所以有了白马驮经的传说。

(19)、蓬瀛:蓬莱和瀛洲 。都是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

(20)、明性: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

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21) 煮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不知是不是你想要。

2 描写罗浮山的诗句

1、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宋·黄庭坚·《南歌子》)2、罗浮山下蘼芜烟(元·王冕·《梅花 其一》)3、罗浮山下雪三尺(元·王冕·《素梅 十五》)4、罗浮山下梅花村(宋·苏轼·《再用前韵》)5、罗浮山下雪来未(宋·文天祥·《至温州》)6、罗浮山忽来(宋·仇远·《五更》)7、数要罗浮山下月(宋·张道洽·《梅花七律》)8、罗浮山远云水隔(元·王冕·《题墨梅送宋太守之山东运使》)9、前望罗浮山(宋·白玉蟾·《明发石壁庵》)10、罗浮山以南(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11、罗浮山色浓泼黛(宋·杨万里·《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12、罗浮山上月衔梅(明·韩上桂·《紫陌行》)13、罗浮山上有心期(唐·施肩吾·《赠别王炼师往罗浮》)14、罗浮山中春昼长(宋·白玉蟾·《青华吟》)15、方从罗浮山(宋·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16、罗浮山崒嵂(宋·陈允升·《钓鱼台》)17、千仞罗浮山(宋·五迈·《寄惠州陈史君真卿》)18、罗浮山头老松树(宋·郑玠·《白云庵》)19、初来罗浮山(宋·留元崇·《中阁禅院》)20、罗浮山峨南海岸(宋·曾丰·《赋马漕桂岩》)。

3 关于罗浮山的诗句

1、坐想罗浮山下、羽衣轻(宋·黄庭坚·《南歌子》)

2、罗浮山下蘼芜烟(元·王冕·《梅花 其一》)

3、罗浮山下雪三尺(元·王冕·《素梅 十五》)

4、罗浮山下梅花村(宋·苏轼·《再用前韵》)

5、罗浮山下雪来未(宋·文天祥·《至温州》)

6、罗浮山忽来(宋·仇远·《五更》)

7、数要罗浮山下月(宋·张道洽·《梅花七律》)

8、罗浮山远云水隔(元·王冕·《题墨梅送宋太守之山东运使》)

9、前望罗浮山(宋·白玉蟾·《明发石壁庵》)

10、罗浮山以南(宋·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11、罗浮山色浓泼黛(宋·杨万里·《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

12、罗浮山上月衔梅(明·韩上桂·《紫陌行》)

13、罗浮山上有心期(唐·施肩吾·《赠别王炼师往罗浮》)

14、罗浮山中春昼长(宋·白玉蟾·《青华吟》)

15、方从罗浮山(宋·陈师道·《和苏公洞庭春色》)

16、罗浮山崒嵂(宋·陈允升·《钓鱼台》)

17、千仞罗浮山(宋·五迈·《寄惠州陈史君真卿》)

18、罗浮山头老松树(宋·郑玠·《白云庵》)

19、初来罗浮山(宋·留元崇·《中阁禅院》)

20、罗浮山峨南海岸(宋·曾丰·《赋马漕桂岩》)

4 描写罗浮山的诗句

1、《登罗浮山》

宋·吴泳

要闲终是不曾闲,猛歇当头名利关。揩洗一双清净眼,稻花雨里看浮山。

2、《罗浮山人与葛篇》

唐·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3、《罗浮山多有道人倚嵌岩为室仅可容膝引泉贯其》

宋·陈元晋

山家境界无畦畛,住处随人意所便。涧汲岩栖忘世累,石耕略种尽天年。

4、《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唐·李德裕

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其下多长溪,潺湲。

5、《罗浮山》

唐·张又新

江北重峦积翠浓,绮霞遥映碧芙蓉。不知末后沧溟上,减却瀛洲第几峰。

6、《寄罗浮山道者二首》

唐·黄滔

天际双山压海濆,天漫绝顶海漫根。时闻雷雨惊樵客,长有龙蛇护洞门。

7、《罗浮山下书逸人壁》

唐·曹松

海上亭台山下烟,买时幽邃不争钱。莫言白日催华发,自有丹砂驻少年。

8、《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唐·李洞

旧山归隐浪摇青,绿鬓山童一帙经。诗帖布帆猿鸟看,药煎金鼎鬼神听。

9、《罗浮山》

宋·无名氏

四百余峰海上排,根连蓬岛荫天台。百灵若为移中土,蒿华都为一小堆。

10、《罗浮山》

唐·文丙

罗浮多胜境,梦到固无因。知有长生药,谁为不死人。根虽盘地脉,势自。

11、《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宋·苏轼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

12、《罗浮山》

宋·陆游

十里山光翠障开,重游何事意徘徊?石楼自向云中见,仙岛谁知海上来?。

13、《罗浮山上过铁桥》

宋·白玉蟾

飞云顶下见罗浮,五色珍禽绕石楼。行过铁桥猿啸罢,稚川丹灶冷飕飕。

14、《罗浮山》

宋·陈某

乾坤未失鹿,沧海欲飞灰。人已逃时去,山犹择地来。寒流清有影,怪木。

15、《登西樵后即往罗浮山》

宋·区仕衡

大科百丈兴翛然,东向朱明七洞天。蹑级修衢通绝巘,凿空灵罕架飞烟。

16、《次韵子瞻游罗浮山》

宋·苏辙

客迷堕涧逢玉京,云行夭乔风号鸣。暗中过尽石髓滑,惊喜观阙朝霞明。

17、《舟中望罗浮山》

宋·杨万里

罗浮元不是罗浮,自是道家古蓬丘。弱水只知断舟楫,葛仙夜偷来惠州。

18、《题惠州罗浮山》

宋·周敦颐

红尘白日无间人,况有鱼绯击此身。关上罗浮间送目,浩然心意复吾真。

5 求写罗浮山的诗词,越多越好,高分悬赏

惠州一绝

食荔枝二首·之二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予昔赴黄州,春风岭上见梅花,有两绝句。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中赋诗云: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蜒雨愁黄昏。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艳排冬温。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再用前韵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抱丛窥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门。麻姑过君急洒扫,鸟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也。)

6 罗浮山的由来

罗浮山来历

广东罗浮山是道教名山,称之为“天下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山脉纵横绵延1500里,高空俯瞰似一朵昂首怒放的千瓣莲花。主峰称飞云顶,海拔1296米,盛称“百粤群山之祖”,“岭南第一山”。

传说罗浮山是两条化形罗山和浮山的神龙结合而成。说的是东海龙王有个名叫青龙三公主的女儿,一日随波逐浪在海面上悠游荡漾。谁知气象万千的海国世界中,南海龙王之子小黄龙也戏嬉在蓝色的海洋之中。双方均青春年少,突然间邂逅相逢,眉目传情中竟互生爱慕之情。因均是龙种,就少了许多俗生儿女情态,直言快语中遂海誓山盟,愿结百年之好,共效萧史,弄玉于飞之欢。

但是东海龙王和南海龙王都是规极严的神龙,他们都认为:虽然天地万物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但既为神龙之种,首应清心寡欲,恪守教戒。而婚配大事应由父母作主,私结秦晋即是犯上作乱。盛怒之下,东海龙王遂囚青龙三公主于蓬莱仙山左侧之孤岛,南海龙王亦用铁链锁囚小黄龙于罗山下之万丈古井之中。

但春心既动,链锁山压又岂能奈何?天公为他们之间的真情所感动,发雷鸣电闪以示关怀;大海为他们的真情所感动,兴惊涛骇浪以表赞叹。尤其是力大无穷被安排驮载孤岛的巨灵神龟,在同情之余,竟驮载孤岛劈波斩浪向南海悄悄浮来。罗山下万丈古井中的小黄龙,突然感觉到一种特殊亲情气息袭体而来,他心旌摇荡,无法自持。遂挣脱锁链,冲出古井,终于见到了相别已久的青龙公主。

小黄龙与青龙公主毕竟是凛赋神气而生的真龙神种,虽然一时间控制不住欲念,有犯神龙规戒,但他(她)们很快也就各有所悟了。都觉得只是如凡尘人世那样简单的阴阳结合,并不能显神之永存。他们商量着,既然我们都互为情欲所累,倒不如以双方的躯体,组合成世间一奇妙美景,为苍生万物提供一处栖止繁衍之地,这样也使双方的情缘经新的形式得以永存。于是山呼海啸,天崩地裂,在电闪雷鸣中,小黄龙与青龙三公主化罗山、浮山合二而为一,融溶结合为一体。小黄龙化形为罗山主峰飞云顶,青龙三公主则化为浮山峰顶的上界三峰。

据说魏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来到罗浮山中,精研道术,对阴阳房中,丹道辟谷,无所不窥。他觉得罗山、浮山两峰颠若即欲离大违小黄龙与青龙三公主的传说,遂冶铁为桥,人称铁桥峰。桥横贯罗山、浮山两峰颠之间,终于使两山结合在一起,后世人们遂合罗山、浮山而称罗浮山。

由于山中钟灵秀气,葛洪与妻鲍姑晚年偕子侄均隐于此山中修持。山中原建有道观五所,以冲虚古观为最壮观,这也是国中著名的道教官观之一。 (稿件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网)

7 罗浮山的特点

罗浮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

罗浮山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它位于中国广东省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峰,海拔1296米。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

罗浮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

罗浮山有432座山峰,较有名的有飞云峰、铁桥峰、玉女峰、骆驼峰和上界峰等。其中飞云峰是主峰,海拔1296米,因为高耸入云而得名。

罗浮山有980多处飞瀑名泉,著名的有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黄龙洞瀑布、白莲湖、芙蓉池、长生井,还有北宋文人苏东坡所推祟的卓锡泉等。

罗浮山有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夜乐等18个大洞天,有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小洞天,其中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罗浮山刚好处在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植物茂密,呈垂直分布变化明显。山顶是低矮的灌木林和草甸,山腰是灌木林和松木林,山底是常绿阔叶林。山上生长着1200多种药用植物和各种水果,形成了独特的罗浮山特产,包括有罗浮山百草油、酥醪菜、云雾甜茶、矿泉水等。

苏东坡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正是罗浮山盛产各种水果的真实写照。

后汉书》中的《郡县志》这样描写罗浮山:“博罗有罗山,以浮山自会稽来傅之,故名罗?薄R馑际撬德薷∩绞锹奚胶透∩阶苍谝黄鹦纬傻模??庵皇谴?怠?

据地质学家考证,罗浮山形成于八千万年以前,这一带地壳发生断层,花岗岩体受挤压而隆起。经过长年的风雨侵蚀,形成现在奇峰林立的罗浮山。 罗浮山曾经在广东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苏东坡曾在此地住过很长时间,写下《杂书罗浮事》、《书卓锡泉》等文章。明朝吏部尚书湛若水也曾于九十高龄在罗浮山讲学。另外还有司马迁、李白、杜甫、韩愈、杨万里、刘禹锡、朱熹、屈大均、汤显祖等都有题咏罗浮山的名作。

在近现代到过罗浮山的名人则有,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陈济棠、蒋介石、周恩来、陈毅、林彪等。

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谁能破解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谁就是“悟道者”。一个人一旦悟道,他就能识别出 开悟 的植物——即明显表现出进化特征的植物。“开悟”的植物用处很大,996 工作制并不能增加人的福报,“开悟”的植物可以,因为它有助于人体的运动达到更加平衡的状态

海云青飞 出生在宗教家庭。各大宗教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终极 Boss 是人形的,也就是说终极 Boss 属于人类这个物种,不过人们把它神化了。这句话对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假设你养了一条宠物狗,它的名字是 “小旺”。你穿越到未来300年后的世界,取回了“动物思维读取仪”,你使用仪器后发现,小旺朴素的观念里,宇宙有个终极 Boss,名叫 大大大旺 ,“大大大旺” 是一条大大大狗。小旺的观念给你提供了一个星期的笑料,宇宙的终极 Boss 竟然是条狗,开什么国际玩笑,是人还差不多

各种宗教文化把宇宙的终极 Boss 设定为人类这个物种,在古代问题不大,在现代则是具有巨大的隐患

人类并不是终极的物种,原因很简单,人类的平均寿命还不到100年。如果人类是终极物种,人类应该寿比天地才对

人类或许会在将来进化为更高级的物种,或者人类没有未来

假设人类的一部分在不久的将来进化为更高级的物种,海云青飞 把此更高级的物种称为 逆行者 。在逆行者看来,各种宗教文化把宇宙的终极 Boss 设定为人类的形象,就如 小旺 以为宇宙由 大大大旺 掌控一样可笑

其实,在我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以不用麻烦 大大大旺 ,也可能探索出一条长生久视之路

在人类看来,自己是有生命的,原子及宇宙是无生命的,这只是狭隘的人类视角得出的结论,这种以自己为中心评判万事万物的做法导致人类难以开悟

如果你能抛开人类中心论,不去管人类给出的对生命和生物的定义,那么你就可能悟到一点的 ,这是什么

我们可以用 运动 把宇宙中的一切统一起来

宇宙中一切都处在运动状态中,原子在运动,星球在运动,星系在运动,宇宙在运动,人类这样的生命也在运动

宇宙中一切物体的运动都没有违反物理定律。宇宙中即使存在上帝,神、仙、佛,那么它们也得遵循物理定律

同样是运动,为什么人类的身体只能运动很短暂的时间就得停止运动——死了,而原子、宇宙却能运动上百亿年,我们还看不到它们运动的终点呢?这个反差实在太大了

人类的短寿,令人容易伤感

唐代诗人崔护有一首诗《题都城南庄》:

如果人类不是如此短命,如果人类有无限的寿命,那么就意味着有无限的机遇去邂逅各色各样的 人面桃花 ,此诗读来就不用那么伤感了

海云青飞 是个容易伤怀的人,写过一诗,名为《长发及腰》:

如果有人类有永生的机会,那就不用悲叹 满头青丝成白发 ,青丝还是青丝,那该多好!

人类有长生久视的机会吗?

答案是肯定的,就看你能否从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中找出本质的规律

人类作为宇宙的 “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地球还是同一个地球,月亮还是同一样月亮,太阳还是同一个太阳

和人类的寿命相比,地球、月亮、太阳就是相当于永生的存在了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目前人类还看不到地球的终极寿命。地球为什么能这么长时间保持平衡的运动,你能找出本质原因吗

还有原子,人类很难用技术手段毁灭它,人类也不知道原子的自然寿命是多少年,宇宙也是一样。你能领悟出原子和宇宙保持长时间的平衡运动的原因吗?

宇宙给所有的悟道者(追求真理者)出了一道竞猜题目:

换成玄学的方式来表达,宇宙说道:

悟道者 开悟者 ,就是领悟了宇宙中的事物保持长时间平衡运动的奥秘的人

现代综合进化论有二个重要论点:

虽然宇宙在直接展示自己的运动方式,但是绝大多数生命并不能够从中领悟出保持平衡运动的秘密,因此他们只能被迫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综合进化论的二个论点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成立的,不过也有极少的例外

开悟的植物是例外,开悟的动物也是例外

一个人一旦悟道了,那么他就理解了宇宙中的物体保持平衡运动的原理,他不但能够指导人们主动进化,而且如果他去观察自然界的话,他就会发现普通人不能发现的秘密,包括他轻易就能发现开悟的植物

所谓开悟的植物,就是主动在作趋向平衡方向运动的植物

不要以为植物站着不动,宇宙中一切生命都在运动,植物只是运动得慢一些而已

有很多人在网上发问,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怎样证明一个人是真的开悟了”,“一个人开悟的证据是什么”,“如何知道自己已经开悟”?

虽然各人对于开悟的认识可能不同,不过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辨别一个人是否开悟的方法

宇宙里的一切都在运动,有的物体如原子可以长存,有的物体如人类的寿命很短暂,如果谁能破解了宇宙中物体运动的本质规律,那么他就能轻易发现“开悟”的植物。在你自己的定义中,你认为自己开悟了,那么,你发现了开悟的植物没有?

那么知道了开悟的植物以后,对人类有什么帮助呢?好处至少有三个,养生作用,人为培育一个宝地,自然地实现人类的主动进化

1 开悟的植物具有养生作用

用“玄学”的术语讲,这些特殊的植物可以帮助吸收“外气”入人体。但是我们不要用这些 “玄学” 的术语,这会使我们忽略事物的本质

宇宙中的原子不吃也不喝,它们在吸收“外气”吗?它们只是在和外部环境作精密的协作运动而已,哪里需要“外气”的概念

海云青飞讲过,我们不要使用“采气”,“吸收外气”,“采日精月华”,“通周天”,“排病气”,“冥想引导能量入体”……诸如此类的概念

打个比方,天气的变化可以用水分子的运动来解释,或许你可以发展出一套阴阳五行,雷公电母,风神雨神,玉皇大帝……这样的理论来解释天气现象,即使这样的解释行得通,也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开悟的植物对人有什么用?开悟的植物可以帮助人体的运动达到更高的平衡状态

海云青飞 在10多年前的时候就研究过中医,至今有人把我在那时写的文章编入大师文集组织集体学习。现在我对植物对人体的作用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不过我不讲治病,一则我不是医生,二则即使我治得了人的病,也治不了人的心,没有功德可言

我于2014年对道有所领悟以后,当时就想做点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毕竟不是出家人,挣钱养家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到了2020年,我觉得顾 小家 而放弃 大家 的生活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必须发光、发热去照亮这个世界,在照亮世界的过程中,我的一些宏愿才可能实现,我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如果开悟的植物没有毒副作用,那么长期使用它们会有很好的养生效果

有的植物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我们不用就是了,有些植物暂时没有发现毒副作用,但不代表长期使用之下没有问题

多数植物的毒理学研究并不充分,在把植物用于养生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毕竟有些毒副作用是不可逆的

植物的毒理学研究要做许多的实验,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这些工作并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2 使用开悟的植物人为培育宝地

不同的地理条件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同的,比如说,火山灰比较多的土地更加肥沃,居住于其上的动植物的生命力会更加旺盛

如果有一位地质学家配合一位悟道者,就可能找到全球范围内最适合生命栖息的乐土,再在其上遍植开悟的植物,这块土地对促进人体平衡运动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使得这一方水土宝上加宝

3 开悟的植物有助于人体的主动进化

如果你每天吃的主要是促进人体平衡运动的植物

你再使用开悟的植物喂养动物,于是你喝的牛奶,吃的肉食都有了促进人体平衡运动的作用

你住在宝地里,吃的喝的都以特殊食物为主,即使你做的其他事情和世俗中人一样,你也处在缓慢进化之中

在开悟的植物的帮助下,处在缓慢进化中的人们一定要和同类人结婚,否则你的进化效果会被普通人稀释

如此几百年或上千年以后,地球上或许会自然地进化出新的物种,这是新人类,她们的生活习惯,语言,外貌都和人类不同,她们和人类结婚不会生育后代

你是否会埋怨实现进化所需要的时间太长?这已经是极快了,从猿进化到人类花了几百万年,如果你的后代能在千年计的时间里实现进化,这是极快的进化速度了

还有些类似的关于悟道的问题,如:

这些有关问题,我可能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说明,你也可以网上搜索 海云青飞官方网站 ,一个新的世界将徐徐为你而开,将来的你也许会不认识现在的你

2020-09-29

1描写禅茶的古诗词

《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唐)杜牧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

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即事》(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寄赞上人》(唐)杜甫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茶中杂咏·煮茶》(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2描写清茶的古诗词有哪些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宋黄庭坚《品令·茶词》: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唐白居易《琴茶》: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唐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唐元稹《一七令·茶》: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茶chá

部首:艹。

笔顺:一丨丨ノ丶一丨ノ丶。

释义

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秋末开花,白色;种子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树。

特指“茶叶”:绿~。

用茶叶沏成的饮料:~水。

泛指某些饮料:~汤。

特指“茶点”:早~。

3形容美食的古诗词句

关于美食的古诗句:

1、充肠皆美食 唐 白居易 《松斋自题 时为翰林学士。》

2、与君美食复甘眠 唐 白居易 《偶吟》

3、药物扶持美食眠 宋 陆游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

4、或对饮美食 宋 孔平仲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5、踩坏美食 宋 郭印 《病目》

6、美食身非稼 宋 李昉 《侍郎吟思愈清逸才无敌唱弥高而和弥寡我已竭》

7、美食为我餐 宋 邵雍 《欢喜吟》

8、美食无使餍 宋 邵雍 《偶书》

9、美食不中饱人吃 宋 释师观 《偈颂七十六首》

10、至今美食鲜衣者 宋 喻良能 《菲饮泉和韵》

11、美食大官馔 明 刘仁本 《蕨萁行(闽清县饥,不报,民采蕨萁为食而多》

12、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1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14、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15、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16、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

17、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18、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

19、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

4有关悟道的古诗词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安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

5关于结亲的古诗词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绸缪 诗经·国风·唐风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锦堂璧玉双辉映,彩室笙箫一起鸣。 凤舞千祥亲友乐,龙呈百福合欢盈。 鸳鸯同枕笑言真,龙伴凤随情意生。 蜂蝶双飞花上舞,今婚明载喜添丁。 新婚可喜 混沌初开姻缘起,经千百世情根深。 天长地久或有尽,良宵一刻成古今。 人生漫漫多歧路,红尘茫茫每自迷。 山伴绿妆水伴鱼,林思飞羽人思侣。 相识已怨相逢晚,相知犹恨相识迟; 相思苦为相知事,相依方脱相思疾。 执手当生望老意,死生契阔谁无惜! 比翼从此添双翅,连理于今有合枝。 会声只学琴与瑟,和鸣同作鸳鸯栖。 一朝打好同心结,万缕千丝永相系。 朝久难离形与影,有情人羡好夫妻!

6赞美美食的古诗词有哪些

赞美美食的古诗词有:

1 《猪肉颂》

苏轼 宋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 《初到黄州》

苏轼 宋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3 《冬日》

陆游 宋

幸是元无了事痴,偷闲聊复学儿嬉。

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勘楚词。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犹蟹有堪持。

旧交乖隔音尘断,安得歌呼共一卮,

4 《食粥》

陆游 宋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5 《月饼》

苏轼 宋

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和饴。

默品其滋味,

相思泪沾巾。

说到关于赞美美食的诗,就不得不提:

苏东坡: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陆游: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杜甫:

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郑板桥:

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参考资料

学习啦:

7保家卫国,英雄豪气的古诗词

保家卫国,英雄豪气的古诗词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应该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出塞二首(其一)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8满庭芳 古诗词

《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满庭芳·蜗角虚名》

宋代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9描写“祁连山”的古诗词有哪些

1宋 艾性夫 《昭君出塞图》

只今堕在万里外,日光那到祁连山

2宋 陆文圭《跋牧马图》

物色祁连山前路,又似逾妆渡陇水

3宋 余靖 《塞上》

祁连山更北,新筑受降城

4明 何乔新 《题苏李泣别图》

祁连山前箭,沙漠窖中雪

5宋 邹登龙 《从军行》

战祁连山,断甲溅腥血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自北而南,包括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和宗务隆山

法海手里收白素贞的东西叫盆钵。

法海为金山寺住持,拥有极其强大的法力,本着降妖除魔,拯救苍生行于世间的信念。盆钵是法海最常用的收妖法器,用以降服白蛇。面对幻化成各种人形的妖魔鬼怪,降妖钵金光一照,巨大的光热照射下妖魔即刻现出原形。

雪域幻境中,法海用它收服雪妖;幽僻竹林里,法海用它收服狐妖。收而不灭,将妖魔都镇在雷锋塔里,让它们自行修炼得成正果。除了盆钵外,法海的常备法器还有袈裟、禅杖、佛珠。

扩展资料

法海的结局

法海法海用强力拆散白素贞和许仙二人,捉住白素贞并将其关押在雷峰塔下,又通过慈言教化、厉语告诫、最后强制执行的方式,竟然让懵懵懂懂的许仙在大悲大哀里大彻大悟,成为佛家弟子。二十年后白蛇儿子许仕林中状元孝感动天,法海尊菩萨法旨释放白素贞并遣返许仙。

白素贞、许仙、小青和法海终于冰释前嫌,化解了仇恨。白素贞、小青、法海及许仙四人罢手言和、恩怨冰消,一同得升天界,化身为仙。

缘起偈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七佛通戒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香偈

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

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

三力偈

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

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

三谛偈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涅盘经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

布施偈

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

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诞生偈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黄昏偈

此日已过,命即衰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初夜偈

白众等听说,初夜无常偈;

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

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

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

四第一偈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

施舍得道偈

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

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

不善像如善,爱而似无爱。

以苦为乐像,狂夫之听厌。

菩萨行偈

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

不两舌恶口,不妄言绮语,

心不贪邪欲,无恚不毒想,

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

慈悲心偈

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

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

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

拥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

目连说方便偈

当速求方便,于此佛法众,

当除生死患,如象食竹叶,

若于此佛法,修诸无欲业,

已除诸尘劳,亦尽若源本。

法身舍利偈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祖开示婆罗门偈

所行非常,谓法兴衰;

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药师佛谈粥偈

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

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

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

妙色王求法偈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

作福不作恶,皆由宿行法,

终不畏死经,如船截流渡。

世亲止欲偈

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

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

莫贪*欲偈

勇者入定观,身心所与尘,

见已生秽恶,如彼彩画瓶。

水中捞月偈

此诸痴猕猴,为彼愚导师。

悉堕于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禅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悟禅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论禅不在坐偈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庭前柏树子偈

出入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尘无。

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一柏树。

释迦牟尼说倒惑偈

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缨络。

倒惑心亦尔,谓从已身出。

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已有。

庞蕴举家修行偈

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

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王安石论戏场偈

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

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苏轼地狱变相偈

我闻吴道子,初作丰都变;

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

此画实无相,笔墨假和成;

譬如说食饱,何处生怖汗?

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苏辙呈顺禅师偈

中年悟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顺师。

搐鼻经参真面目,掉头不受别钳锥。

枯藤破衲师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

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黄庭坚自赞偈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

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宋濂赞永明延寿偈

我与导师有宿因,般若光中无去来。

今观遗像重作礼,忽悟三世了如幻。

灵山一会犹俨然,愿证如如大圆智。

张拙随顺世缘偈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爱欲缠绵偈

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

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

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

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

六祖得法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六祖<<坛经>>中说顿悟法门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宁执有如须弥山,莫执空如芥子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476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