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
一个彻彻底底成长在普通班的学生。
怀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心情,拖着一车教材和练习册,来长郡报到,我绝望地认为这就是高中生活的全部。开学后才发现,地狱的生活其乐融融,每天乐得像个傻子一样,这里跑跑那里看看,放学后和一帮同学横扫路边的小吃摊,课间时凑在一起谈论各自喜欢的歌手,成天玩得没心没肺,不知天高地厚。
这一年我十五岁,打网游,听苦情歌,追美剧追到发疯。
有一次班主任做了一个“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的调查,我在问卷上毫不犹豫地填下“北京大学”这四个字,然后得瑟了好久,仿佛自己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北大校门 一样。当时我同桌填的是“清华大学”,他坚持认为清华比北大好,为此我还跟他吵了好久。那时候真的天真得以为考清华北大就像自己当初考长郡那样,只要高三熬熬夜,最后再来个百日大冲刺总会上来的。现在想来真是幼稚,清华北大怎么可能说考就考呢,如果当初不用功读书,只怕考湖大都会成问题。
开学后不久,那份可爱的闲情逸致一点点地被吞噬,我开始后悔初三那个暑假的无所作为,痛恨当初怎么就没报个预科班什么的,别的同学都是一副学过了的样子,而我还在为作业绞尽脑汁,从前可不是这样的啊。从前我可是学得轻松玩得自在,老师喜欢爸妈骄傲,作业在学校就能做完,晚上看看电视上上网,考试照样考得好,怎么突然就成了这个样子呢?数学的难度一下子来了个三级跳,定义域值域奇函数偶函数那都是什么跟什么啊?好几次我还因为做不出题哭鼻子,恨不得把《考一本》撕得稀巴烂,怒气过后,还是不得不很窝囊地回到座位上,继续冥思苦想。
就这样迎来了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在班级排名13,年级排名248,比想象中的要好,但并不是我想要的。同样是一个脑袋,凭什么别人的就那么好使?同样是一张卷子,凭什么有的人一路做下来顺风顺水还大呼过瘾,而我拼死拼活只能得一点步骤分?我是一个要强的人,我真的不甘心就这样落于人后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偶然的事情,但很多偶然里边都藏着必然。
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因为暴雪,不得不推迟到下学期开学。我们一家人在乡下过年,由于天冷,我一个人窝在房间里看书复习,扎扎实实从概念入手,课本上的例题被我做了一遍又一遍,辅导书上的题目被我扫得一干二净。题目做多了,一种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很多之前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东西回头再看,一下子豁然开朗。
开学前的考试,很多题我都有一种他乡遇故人之感,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如鱼得水,原来我也可以一张卷子做下来不喘气不卡壳。所以在得知自己考了班上第一名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开心倒是真的,回报竟然来得这样快。
正是这次考试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激起了我学习的欲望。如果把人的学问比作一个圆,把圆外的空白比作未知,那么刚开始我只是一个小圆,因为对未知了解甚少,很容易感到满足。但渐渐地,当这个圆慢慢变大,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不知道的比知道的要多得多,并开始对探索未知充满了兴趣。
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过程,凭借高一下期的不错发挥,我进了理科培优一班,老师全部是实验班配置,学校也相当重视。在一次月考中,我化学考了96分,年级排名第四,当时我更是铁了心学理科,争取高二考进实验班。
但学习的过程常常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越往上走,空气就越稀薄,进步的空间就越狭窄。我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期,中低难度的题目对我来说是小菜,但再往上走就吃力了!
特别是物理,题目一难我就心里发怵。培优班的物理是骆总教,他常常喜欢点我回答问题,每次上物理课我都超级紧张,生怕哪个难题从天而降掉到我的脑袋上给我来个脑震荡。化学、生物与物理相比显得和蔼可亲得多,语文、英语是我的强项,数学也还不错,至于那些文科课,我多半只能掩面叹息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在地理课上刷物理……
高一下期一晃而过,我逐渐找到了适应自己的学习节奏,并且坚定地向理科实验班进发。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干嘛非要读理科,我当时的逻辑是这样的:读理科的女生是很帅的,读文科的都是那些理科学不下去的人,我要做一个强者,我不能被理科打败,所以我要读理科还要进实验班,现在看来那时就是一根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一念做一件事情,并非自己真心喜欢,只是习惯罢了。就像我习惯了每天晚上围着数理化生打转转,突然有一天你要我不做题了,去看看中国通史,我会是怎样的水土不服啊。
高一快结束的时候,学校开始文理分科,那真是我长这么大做的最纠结最痛苦的一次选择。按我前几次考试的排名,只要这次期末考试正常发挥,我就将荣幸地成为实验班的一员。我兴冲冲地在网上查询着理科生未来的专业选择,结果心里一下凉了半截。理论研究不是我的菜,实验室也成不了我的家,相比一些枯燥乏味的数据,我更喜欢和人打交道。这时候教语文的马老师也开始劝我弃理从文,说我有冲击清华北大的实力。
其实,经过高一一年的锤炼和打磨,我渐渐明白清华北大并不是你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就算你抛头颅洒热血削尖脑袋也未必可以如愿以偿。它只属于那些金字塔顶端的王者,而比起那些实验班竞赛组的大神们,我还差得远。我的短板在物理,虽不拖后腿,但它是我心里的一个坎,它时刻提醒着我,我曾在那里跌倒过受伤过。
越长大越害怕,比起刚进高中的豪气冲天,现在的步伐竟变得这样小心谨慎、战战兢兢。最后读了文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选择常常意味着放弃。那些个整晚整晚刷题的日子虽不那么美好,但它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痛苦也会使人上瘾。高一结束时的期末考试,我冲到了年级16,算是给做过的理科题一个交代。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我开始踏上另一征程。
这一年我十六岁,学会了隐忍并且坚持。生日的当天凌晨,我坐飞机从青海赶回长沙,成为武术队的一员,劈叉的时候教练非常用力地用脚踩,仰卧起坐几乎是哭着做完的。这仅仅只是漫漫征途的开始,高二这年,有三件大事等着我:学习,武术,科技创新。
早听得许多学长说,高二一年重心在语数外,文综放在高三去冲刺,语数外中重心又在数学。所以在进高二的那个暑假,我刷完了一本理科的《五三》,并自学圆锥曲线。出于对高一理科生活的念念不忘,没有了理化生,开学后晚上的自习时间一半以上扑在了数学上。这样显然为我日后的数学奠定了非常不错的基础。
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我排名年级第一,语数外优势相当明显,但劣势同样明显:地理只考了68分,简直还没入门。原因很简单,高一时我一直将地理课当自习课,果真还是遭报应了。但着急归着急,当时也并没有想出什么解决办法,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所以还是按照以数学为主的方针,文综紧跟老师上课的节奏,而历史则做一些拓展性的阅读。
武术经过暑假每天的魔鬼训练,开学后训练量逐渐减少为一周三次课。有时候训练当天任务量太大,回家直接瘫在床上,连提笔做作业的力气都没有。最痛苦的是练体能,随随便便一跑就是三千米,还有各种往返跑冲刺跑变速跑,女生最怕的就是练出肌肉,偏偏练体能的时候各部分肌肉都要练到,蹲马步俯卧撑练侧肌背肌高抬腿仰卧起坐简直是要我的老命。
有的东西你不能放弃,那么只有选择承受和坚持,武术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高考的那20分,也不仅仅是一个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一颗强大的心,一颗在痛苦中坚守的心。只有你流过的血泪不会欺骗你,我把它奉为真理。
日子就这样每天井然有序地流走,成绩一直保持领先,但短板还是短板,地理一直也没什么质的提高。
那时,还侥幸地希望能用其他科目的优势来弥补地理的缺陷,现在想来完全是自欺欺人之举罢了。地理真正的转折是在高二的寒假,那时老师推荐我买了高三的一轮复习书,高二学的内容我就当作寒假作业。我扎扎实实从基础开始,仔细研读其中的讲解部分,有计划地做完了整整一本,并做了详细的归纳总结,越学越觉得有兴趣,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地理才真正列入我每天的学习计划(之前看地理纯粹是自我安慰,方法不对收效甚微)。
下学期开学后,地理一跃成为我的强势科目,有几次还冲到了年级第一,这简直就是一场逆袭。
周末的时间常常用来做科技创新的课题,起初还能合理分配时间,不耽误学习也不影响练武术,但后来局面渐渐失控。准备市赛的时候,白天上课,有时候下午放学要练武术,回到家精疲力竭还得做课题,那段时间真是忙到心力交瘁。好不容易撑过市赛,缓了一个月,调整学习状态并控制住局面,省赛又逐步逼近,更要命的是武术比赛偏偏又在省赛的前一个星期,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当时母亲的建议是两者取其一,放弃武术比赛,安心准备科技创新省赛。但无论怎样选择,都有相当大的风险:武术比赛过了意味着高考有望加20分;科技创新拿到一等奖将可以获得保送资格,可这条路相当不好走,省赛过了还有全国赛,之后还要参加通过率极低的保送生考试。
学习、武术、科技创新这三件事我一件也不想落下,以至那段时间情绪极其低迷,压力空前。
终于到了四月份,眼看着赛事临近,我不得不把学习暂时搁置,下定决心兼顾武术比赛和科技创新。武术练了这么久,到这个节骨眼上我真的不愿放弃,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做过最坏的打算,大不了高考裸考,我也认了。这样一来心态轻松了很多,效率反而变得更高。武术集训一段时间后,我们赴东安参加省武术比赛,我拿到太极组第二名,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接下来马上奔赴娄底参加科技创新省赛,封闭问辩和技能测试制作进行得相当顺利,我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拿下了省赛的一等奖,获得决赛资格。
经历了这么多,心中反而相当平静。回学校后,马上便是高三联考,心中放下一切包袱做好跌出前十的准备,却没料到居然考了年级第一。那真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个月,很多时候看似前路一片黑暗,但熬过这片黑暗,你会发现阳光离你这样近。就像同桌对我说的那样,一切都会好的。真的是这样。
五月,天渐渐热了起来。对面高三的学长学姐们正在为高考做着最后的冲刺,我们开始准备学业水平考试。学校专门把文科前三十名挑出来,在三教一楼组成一个临时的自习班,凭借学校对我们的充分信任,这个月里我们可以自由安排学习任务,不参与大部队的水考复习。由于前半个学期都在为武术和科技创新奔波,全国赛又还在八月,我意识到这是自己巩固成绩的绝佳机会。
但越是这样想,越容易超越实际滑向冒进的泥潭。就拿数学来说,我把基础题丢在一旁,潜心研究偏题难题,做不出题心中便容易滋生消极情绪,结果数学不但没有质的提升反而把思维搅得乱七八糟,在后来的一次联考中,我数学单选择填空题就错了七个,其他各科差错也是层出不穷,年级排名滑到13,那是读文科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跌出前十。
生活常常爱和你开这样的玩笑,你越想去抓住些什么,它越是容易从你眼皮子底下溜走。打点好心情之后,我重新上路,调整了学习状态,浮躁的心渐渐平静。
高二结束的时候,我的积分排名第一。当时文科夏令营的指标有六个,清华四个,北大两个。我如愿以偿地报了北京大学,距离高一刚开学时那个关于理想大学的调查已有两年,这两年磨平了多少的棱角,又卷走了多少的年少轻狂。当再次填下北京大学四个字的时候,心中悲欣交集感慨万端。一年后,我会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是未名湖畔吗?当我在某个悠闲的下午想起曾经的得到和失去,我该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到了暑假,学习重心完完全全地挪到了科技创新上。头几个星期,我整天整天地呆在实验室做实验,把所有的实验流程重新过了一遍,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精致。之后准备技能测试和铺天盖地的模拟问辩,所有的资料堆起来比半个人还高。有时候我做梦的时候都会梦到自己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不小心打翻了酒精灯然后被吓醒。
决赛是在银川,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像事先彩排好的那样顺利,封闭问辩的时候我心态相当平和,一天下来六位专家的狂轰滥炸也未能使我缴械投降,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拿到了全国一等奖和一个单项奖,获得保送资格。
事情似乎这样简单,但决赛时的每一句话每一种思维模式我都曾成百上千遍地练习过,当你真的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一千遍做好,你还有什么拿不下呢。
拿到奖后的第三天便飞北大参加夏令营,那是我梦想真正定型的开始。未名湖畔微凉的晚风让人清醒让人心安,凌晨三点才收摊的麻辣烫小店在漆黑的夜里给人一种淡淡的温暖。我和海心每天有着聊不完的话题和说不尽的梦想。最令人心动的是那座图书馆,那天阳光温暖,天空碧蓝,光线透过落地窗斜斜撒在地板上,只有寥寥的几人在静静地看书。我和海心看书听歌,坐了一个下午,出来后我笑着对她说,就是它了。
高三了
蝉叫声将阳光扯碎,暴风雨热情地拥抱着大地,夏天正准备老去。所有的彷徨与坚守,汗水和泪水,都将得到一个结局,或好或坏。
我还是在班上上课,学校会在十一月安排保送生培训。这三个月,我开始两面作战,一方面要巩固高考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兼顾保送生考试。保送生考试有五门,文科是语数英政史。毕竟时间有限,数学又很难在短期内突破,所以重心还是放在了数学上。廖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先做一遍理科的二轮复习,再专攻自主招生 的题目。那三个月,数学简直又要把我逼疯,不过,这仅仅只是前奏。
进了保送培训班后,数学更是难得变本加厉。一张卷子发下来,不会做的比会做的还要多,我从没有哪天把数学作业做完过。那时我采取的措施是,当天先把会做的题目做完,不会做的留到明天听老师讲。我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大约是三小时,有一半的时间都用在消化前一天不会做的题目。看着那一堆堆的代数符号在我面前扭着小胳膊小腿,我常常连想哭的力气都没有。
那是一段每天都喊着我要崩溃了我要死掉了的日子。好在有大神们的友情援助,向震坤超级有耐心,郑嘉诺每次都会边卖萌边给我讲题,坐在我周围一圈的人都成了我的老师,数学虐心依旧但真的进步神速。文科班的同学常常下来看我,给我带各种好吃的零食作为慰问,每次去一楼办公室,老师们都会给我加油鼓劲,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熬过来。
班里就我一个文科生,所以其他人上物理化学的时候我就在隔壁教室自习政治历史,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硬着头皮看完历史三本选修,生吞活剥地背完三百多页的名词解释。英语自习留在了晚上,主要是做四六级阅读,为了使自己适应大题量的阅读,我每天连续做六篇,状态好的时候平均五分钟一篇,状态差的时候看得脑袋都要炸掉,反正这回我真的豁出去了,再苦再累也就这一个月,我不想留下遗憾。
自习累了的时候我会去澄池边上走走,天空总是灰霾,仿佛一张失掉回忆的脸,冬天的风吹在脸上,人立刻变得清醒许多。晚上坐在科学馆门前,看对面四教学楼的灯光被窗户切割得整整齐齐,我常常会感动得说不出话。每晚我都去操场上跑步,有时候猛一抬头看见漆黑的夜空中孤零零地挂着一弯月亮,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敬意。我无比怀念那些在武术队的日子,那些在夕阳将尽之时成群结队奔跑的影子,我知道多年后我也一定会无比怀念这些痛苦的日子,因为痛苦和幸福是这样的亲密无间。
一个月后,我又踏进北大了。这一次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情,如果说四个月前的夏天是萍水相逢的邂逅,那么这次则是多年未见的叙旧。一切都是这样熟悉却又那般陌生,一样的校园,道路两边的叶子却落尽了,风冷得刺骨,添了几许萧瑟之感。想起考前的那个晚上,我一个人跑到图书馆前站了良久,夏天的信誓旦旦又在心中万念如潮生。那一年我十七岁,头一次命中注定般迫切地想要去赴一个约,真的,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成绩出来是在一月七日下午,我刚从澄池边散步回来,拿起一张南方周末想看看里面的杂文,突然班主任从后门跑进来,高兴地告诉我北大过了,考了全国第一。我永远记得那天自己激动的样子,一切仿佛是做梦一般。那个追梦的小小背影,那些圆梦的小小欣喜,在时间的轴上跳跃着,他们离我那么远,又这样近,近得连那些呼吸的声音都依稀可辨。呵呵,我就知道会是这样子。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多年以后,我将会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去回忆高中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呢?那个曾经在校门口胡吃海塞的小女孩长大了,她学会了在雨中奔跑,就算跌倒也要笑着哭。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可这结束,又是另一段开始啊!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木桶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更进一层,我们可以知道: 1、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 2、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朴素的道 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组织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最短的部分”是组织中一个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当成烂苹果扔掉,否则你会一点水也装不了! 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它告诉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单位 的薄弱环节。领导者要有忧患意识,如果你个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你应该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如果你所领导的集体中存在着“一块最短的木板”,你一定要迅速将它做长补齐,否则它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往往就是一件事而毁了所有的努力。一个县或是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这样“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领导者应该迅速找出它来,并抓紧做长补齐。有些人也许不知道木桶定律,但都知道“一票否决”,这是中国的“木桶”,有了它你便知道木桶定律是多么重要。形容科学研究和事物发展的整体水平比喻。决定一只木桶容量的,既不是最长的,也不是平均长度的,而是最短的那根木板。这意味着必须推进所有的知识前沿,加强整个科学技术事业和组织的结构,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一个团队组织的成功,不在于某几个人,而是所有人的齐头并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理论被应用于许多方面。比如经济界,IT界等等。
能力认知怎么写,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关于能力认知怎么写,可以参照下面内容。
能力认知怎么写1————听读《洞见》,周末复盘
能力是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支点,其高下决定一个人生命高度,其多寡决定一个人生命宽度。能力之重要自不必多言。渴望拥有能力而又无从获取,是大多数人的焦虑之源、苦闷之根。而能力藏在哪里?如何才能获得能力?怎样管理使用能力?《洞见》第三章对这些问题进行厘清。
一 、 谁都拥有天赋潜能,我们当怀敬畏之心。如一块空地里一定埋藏的种子一样,你的生命里也一定埋藏天赋潜能,钦佩别人演讲台上慷慨激昂演说时,不要抱怨,也许你生命里藏着还没有发现的无与伦比的灵巧双手;羡慕别人数理思维、考卷上的百分时,不要气恼,也许你丰盈敏锐的情怀里藏着动人的诗篇;赞叹他人曼妙的舞姿、优美的线条色彩时,不要惭愧,也许你严谨甚至有此刻板背后,藏着一样可以光亮世界不可撼动的坚定执行力。请相信,这个世界上谁都是上帝的宠儿,谁都具有天赋潜能,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自暴自弃,常怀敬畏之心,珍重自己这一个生命。
二、用行动做支点,撬动天赋潜能。如何获取能力,挖掘生命潜能,又是一个老生常谈话题。是否太多时候迷失在不知能力优长,也不知未来方向?是否太多时侯苦恼自己看不见天赋才能绽放,也做不出成就事件支撑自信。这时不要在迷茫中让时日蹉跎,不要在困苦时做无意义精神挣扎,你所要做得是赶紧行动,着手做起来,从身边诸多可能做的事中选你最想做的事做起来,在做中认识、省察、思考、辨别、总结。或快或慢,或迟或早,请相信一定会与你的天赋潜能美丽邂逅,以潜能为引火点,点亮生涯,光照生命。
三、正确采用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策略。扬长,就是要把优势能力做到极至。发展出看家本领,形成个人特色标签,形成自己的明显辨识度,进而成为领域影响者,专业引领者,发展成不可替代的这一个,品牌就建立了。
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缩短了人与资源间的距离,拥有一技之长,也不可固步自封。
扬长没错,避短就要当心,谨防避短演化成拒绝成长,以短为借口掩盖懒惰,甚至包藏自私,这就是拒绝成长。要做到:扬长又提短。还有一些人有完美情结,使用过程中盯着弱势,不服气,不认弱,跟短板弱势较劲,还想一战成名,结果失败必然,因此受挫,一蹶不振。有个学生,本来历史政治非常好,不费劲考90多分,分科时硬是选了理科,声言要与命运抗争,结果自然与好大学无缘。
取长补短,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取是学习,要谨防鄙视自己的短处,对自己全盘否定,杂取百家,人云亦云,邯郸学步,把不足变成缺腿,损失更大,所以要做到基短补短。还有,知道自己的短板,也清楚这短板会一直短下去,那最佳方略就是与人合作,这是也是取长补短之智,这是自我接纳、自知之明。与人合作,达成目标是每个人值得提升必备的能力。
四、提升专业能力的训练秘笈 像训练特工一样训练自己。训练不是做到勤奋努力就够了,不是能以所用时数为标尺简单评说。应该是这样过程,树立明确有挑战性的目标,集中刻意规范训练,形成训练循环,最终达到高水平专业程度。训练过程关注的不是怎样接受一个专业训练过程,而是关注训练核心人的能力提升变化,这才是积极主动高效的专业训练。
刻意训练,不是投入时间多,看上去很努力就够了。其秘笈至少有两点:将某项能力进行专业拆分,分阶段,分步骤,分要素,分项训练,循序渐进,循环整合,最终能力形成。其中专家指导是必须的,某领域专家才能科学地拆分,有效指导分解训练,才能更好地领你入门。专家指导可免不得门法的徘徊苦恼,可免久不见成效后松懈怠惰,半途而废。还有短时集中训练。短时间集中训练,快速成长,保持成果,快速获取你想要的结果。而拖延会涣散意志,瓦解愿景,目标不了了之,消磨生命激情,负能量影响不可小视。
一周学习,提升认知,更促进自我反思。20多年教学,自我成长缓慢,缺乏创新成果。原来所谓爱学习,是虚假勤奋,徒花时间,不问成果。关注接授学习过程,而不重视主动输出创造,其本质是消极怠情潜意识作遂。将日子过成原地转圈,而非螺旋上升,空增岁月,没能真正成长。
能力认知怎么写2基本解释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 主要依赖于人的认知能力。 [1] 认知能力亦称“认识能力”。指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分析的能力。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即接受、加工、贮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加涅在其学习结果分类中提出三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2]
组成结构
认知能力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人们的认知特点对于社会经济状况都有显着的影响,增强认知能力也已经被发现与财富增长和预期寿命的增加有关。而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像数学和阅读这样的能力,是具有家族性的,但影响这些性状基因的复杂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却不为人们所了解。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提出5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态度(情绪和情感的反应,形成学习者对态度,指使学习者形成影响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动作技能(有组织、协调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
认知能力测试
认知能力测试(cognitive aptitude tests)是衡量一个人学习及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的一种测试。这种测试尤其适合于对一组没有实践经验的候选人的做选择时使用,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可以分为语言能力、计算能力、感知速度、空间能力及推理能力。
认知能力测试运用于测试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与工作有关的能力可分为文字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反映速度、空间识别能力和质疑能力等。
能力倾向测试即归纳、演绎、语言理解力、记忆力以及数字能力,目的是测量特定工作能力倾向。
认知能力测试包括一般推理能力(智力)测试和特殊智力能力测试以及语文测验(常识、理解、数学推理、记忆跨度、字)及操作测验(完成图画、实物拼接、形数交替)。
能力认知怎么写3自我认知怎么写?
中心思想: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其范文如下:
其实我对自己认识得很少,只停留在最表层的自己。在佛洛依德的世界中,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我想我现在还只是认识到了本我阶段。所以说出来的也只是本我的自己,希望老师不要介意。
1、我的`兴趣:
在空闲时,我喜欢看书,喜欢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静心看书品茶。我认为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就足以让我过上闲观静品的生活。在学习时,我讨厌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喜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科思维,也喜欢动手操作。
2、我的性格:
我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的,在与人交往中我总会是比较谦虚和沉静,并时常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会尽可能地包容别人。但在另一方面,我对于传统和别人感受的尊重会驱使我去挑战那些我认为是伤害别人,或不为别人着想的行为。
我对事实抱有一种现实和实际的尊重态度,果断决策,一旦做了决定,我就会很坚持自己的决定。我不善变,也不喜欢善变的事情。做事认真,果断决策。
3、我的能力:
由于身体比较弱,我在体能方面大大不如其他同龄人,很多的体能运动我都参加不了,这也是我比较惭愧的地方。由于内向的性格,我的交际能力自然也不太好。
但我的动手能力不错,我喜欢做一些手工性的东西,平常也练习做其他操作性比较强的事情。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不错,做事果断,速战速决,有始有终。争取把每一次的事情都做到最好。
4、我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或者说我的座右铭是尽人事,而后听天命。其实我并不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世上有太多的意外我们无可预料,有太多的无奈我们必须妥协,有太多的既定我们无法改变。
每一个命运给你开的小小玩笑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让你所以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当然我更不相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信奉尽人事而后听天命,每件事都尽己所能去做,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功可言,只有每次在自己默默奋斗的路上捡起小小的收获,可能是泪水,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小小的领悟。无论如何,我知道自己的人生什么是没办法改变,什么是应该去争取,什么样的路是我想静静走完一生的路。
或许我像一只蜗牛,静静躲在自己的保护壳里,慢慢地爬向我的人生终点。我不能笃定路上的风霜雨雪不会把我压垮在路途中,我只能确信我一定不会在命运放弃我前放弃我自己。其实人在生,责在身,在你还没有偿还你欠下的人世债之前,你没有理由不努力地活。
5、自我认知小结:
我是一个沉静稳重的人。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帮助别人。但有时候太过沉静,和别人的沟通交际方面较少,语言表达能力较低。我坚持自己的原则,做事有自己的底线,超越底线的事绝不允许。做事认真,果断决策,冷静应对。非常有时间观念,准时准点,讨厌迟到。乐观向上,对人生还是充满希望的。有目标,有计划,会付诸行动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