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生名言

古代人生名言,第1张

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2、找钱犹如针挑土,用钱犹如水推沙!

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6、参差之上,无齐之下。

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8、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2、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13、人生每多不平事,但愿长醉不复醒。

1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5、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

16、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7、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9、树欲静而风不止。

20、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2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2、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3、贤不必寿,愚不必夭,善无近福,恶无近祸,生无定年,死无常分。

24、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25、鸾凤食粒于庭,则受辱于鸡鹜也。

26、不知其人,视其友。

2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9、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2、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

33、大鹏飞兮振八翼,中山摧兮力不济。

3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5、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36、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3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0、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

41、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4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43、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44、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4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6、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愁顽金钝铁之不易稍落;我果为长江巨海,何患污渍横流之不能容纳。

47、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48、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49、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

50、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51、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5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4、狗咬对头人,雷打三世冤。

55、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土,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

56、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57、早知日后闲争气,岂肯今朝错读书。

58、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59、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60、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61、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62、家中不和邻里欺,邻里不和说是非。

6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6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恋人!天生我材必有情,女友离去还复来!

6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6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68、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6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0、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世皆垂泪涕泣。

71、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72、徒悦目而偶俗,固高声而曲下。

73、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古代人生励志格言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3、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4、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8、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10、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1、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2、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13、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1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7、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20、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1、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2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4、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7、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2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29、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3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32、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3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佚名

35、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37、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4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4、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4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4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8、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49、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50、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1、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李白《西施》

52、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上。——牛峤《菩萨蛮·柳花飞处莺声急》

53、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54、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5、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7、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5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5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

6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61、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62、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

6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64、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唐寅《把酒对月歌》

6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6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8、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69、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7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7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7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7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74、做回自己,总有人会爱上你的全部。——李宫俊《李宫俊的诗》

75、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76、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古代人生哲理的名言

1、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2、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6、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7、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8、亡国非无令也,患于令烦而不行;败军非无禁也,患于禁设而不止。

9、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12、楚生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14、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1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7、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18、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19、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

20、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2、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

23、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4、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25、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6、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7、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

28、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2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3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1、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呆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32、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33、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34、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

35、不要想有人保护你,不要乞求有人替你主持公道。只有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活下来!

36、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

3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9、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4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4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3、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44、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45、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4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9、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50、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5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2、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53、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4、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5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7、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58、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5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61、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6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6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64、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65、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66、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67、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68、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70、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

71、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72、相思想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73、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7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7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7、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来一回,老一回。

78、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79、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80、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

中国古代人生格言

1、月无棱角星相避,树有包容鸟自知。袁枚

2、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曾国藩

3、上下无材,国之大患也。梁启超

4、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曾国藩

5、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生之感。洪应明

6、春恨秋悲皆自惹,为谁欢喜为谁妍。曹雪芹

7、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袁枚

8、芸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沈复

9、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仓央嘉措

10、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康有为

11、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12、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合烟,倩魂销尽夕阳前。纳兰容若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14、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沈复

15、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16、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是绝不黯淡或沉沦。纳兰容若

17、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关汉卿

18、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19、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纳兰容若

20、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梁启超

21、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洪应明

22、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曾国藩

2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

24、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25、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洪应明

26、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梁启超

2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

28、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29、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曹雪芹

30、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成吉思汗

31、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魏源

3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曾国藩

33、第一最好不相见,免得彼此相爱恋;第二最好不熟知,免得彼此苦相思!仓央嘉措

3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36、得掷且掷即今日,人生百岁驹过隙。魏源

37、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顾炎武

38、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已。袁枚

39、夏日泛舟,以荷为伞,沉睡不知光阴之须臾。沈复

4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41、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袁枚

42、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远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魏源

43、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

44、不要想有人保护你,不要乞求有人替你主持公道。只有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活下来!成吉思汗

45、我行遍世间所有的路,逆着时光行走,只为今生与你邂逅。仓央嘉措

46、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

47、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48、在我的力量还不足的时候,我就得忍让,违心的忍让!成吉思汗

49、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曹雪芹

50、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魏源

51、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容若

52、昨日之日背我走,明日之日肯来否?走者删除来者谁?惟有今日为我有。袁枚

53、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纳兰容若

54、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55、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曹雪芹

56、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洪应明

57、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58、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曹雪芹

59、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曹雪芹

60、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

古代的经典人生励志名言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古代廉政名言

1、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

2、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3、家怕先富后贫,政怕先宽后紧。

4、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

5、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6、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莫守。

7、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9、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

10、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11、廉隅贞洁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随者,行之污也。

12、身处膏脂,不能以自润。

1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4、欲端士习,先清仁习。

15、智者为官,替国分忧,为民解难,鞠躬尽瘁,一生尽得平安。愚人居吏,为己谋财,弄权求利,机关算尽,永世难求幸福。

16、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17、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9、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20、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

21、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2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23、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

24、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25、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26、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27、不贪不占,以品行得声誉,全心全意,当公仆赢人心。

28、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29、扣错第一颗纽扣将一错到底,挡住第一次诱惑将一路顺风。

30、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31、仁者,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3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33、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34、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35、反水难收,后悔何及。

36、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37、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

38、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39、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40、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41、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42、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43、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

44、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4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46、酬薄酬厚皆为百姓血汗,位卑位尊同是人民公仆。

47、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

48、正直坦荡,表里如一。

49、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5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51、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

5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5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54、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古代人生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苹果:果语是禁果,代表欢娱、享乐,尤其是性交快感的象征。它有这样的象征含义,可能由于苹果的内核形似女性的外阴的形状。它在欧洲还是爱情、婚姻、青春、繁育、春季、长寿、不朽的标志。希腊、希尔特和北欧神话都将苹果看作众神的圣餐。有一些画像里,如果一个人手拿苹果或握苹果,那么被看作是耶稣为人类赎罪的含义。

杏:果语是纯洁,同时也代表贞女怀胎。杏子压榨成的果汁在古代社会与精液相提并论的。

梨:果语是母性,并与性有巧妙的联系,原因在于梨鼓胀的外表酷似女性的骨盆或乳房。

柠檬:果语是苦涩,是失败与失望的象征。在基督教艺术中,柠檬也有硕果累累的象征。

石榴:果语是肉欲。希腊神话中谷物女神普罗塞皮娜被冥王哈德斯劫走,强娶为妻,当她回到人间的时候,冥王就给她一个石榴作为信物,表示夫妻间坚贞的情感。而谷物女神来到人间时,便春回大地,也因为这个典故的缘故,石榴有肉欲的象征。

柠檬的果语是忌妒

它代表着"我的心是酸的,脸是绿的",从而成为忌妒的代言人。

荔枝的果语是承诺

夏季盛产的荔枝,因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谐音,所以代表承诺。

水梨的果语是牵挂

清爽消暑的水梨,也跳脱传统代表"分离"的苦情,转变成"想你的心不曾远离"的甜蜜牵挂。

木瓜的果语是暗示

它代表"木头!你还不懂我的心吗"

甜瓜的果语是甜蜜

它代表"每次见你都甜入我心!"

草莓的果语是挑逗

它代表"吻我吧!"

芒果的果语是专一

它代表"你是我心中闪耀不灭的光芒"或"你是我的惟一"。当你吃芒果时,特别能体会到爱情的甜美悸动。

香蕉的果语是追求

它代表"退去你的矜持,感受我的温柔!"

葡萄的果语是思念

它代表"将每个思念你的日子串联在一起!"

菠萝的果语是好运

它代表"好运旺旺来!"

柿子的果语是圆满

它代表"事事如意!"

芭乐的果语是健康

它代表"健康快乐!"一年四季都能生长的芭乐,因为强劲的生命力,而赢得"健康"的果语。

枣子的果语是转运

它代表"早日康复!"

{苹 果} 如果女人是苹果

那么曾经有红的

有青的

也有半红半青的

那是千姿百态的女人

现在苹果女人

被套上了保护袋,

打上了统一的名牌标识。

虽然个个光鲜照人

却失去了最初的颜色。

{橘 子}

淮南有一种橘树

移植到淮北就变成了枳树

橘子又香又甜

枳子却又苦又涩,

这是因为两地水土的不同

男人也是橘子

一种女人能使你依然是橘子

一种女人却让你变成了枳子

{柠 檬}

除了柠檬,再没有哪种水果更适合用来形容情人的了。

永远是一种诱惑,又永远成不了舞台的主角。

有了柠檬,餐桌上便顿时生动起来,满桌琳琅,都比不上那片淡黄的鲜艳。菜点也因为加入柠檬的调理,有了匠心别具的鲜活滋味。

于是有无数人迷恋柠檬,在各种浓烈甜腻的味道中,追逐那一丝直抵咽喉的微酸。可是没有哪个神志清醒的人会吃下整只柠檬吧,就像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和自己的情人结婚。

如果哪天科学家像克隆多利羊一样,义无反顾地培养出一只甜蜜如橙的柠檬——还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它吗?

甚至,那种甜蜜如橙的水果,还能叫做柠檬吗?

{樱 桃}

樱桃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水果。因为不便于运输和保存,所以在城市里很难见到新鲜的樱桃。

只有哪次要乡间行走的时候,忽然见到一家家门前的樱桃树上长着满枝鲜红的果实,一边有淳朴的农人在路上卖,很便宜的,一块钱一大把。

新鲜的樱桃有一种值得惊艳的味道,清新,甘甜,饱满。

一种远离尘嚣的淡雅。

然而我们不得不回到俗世中来。以后,偶尔在聚会的蛋糕或者冷食的拼盘上会看到一两颗罐头里的樱桃,但就是旧照片,早没有了声音和香味,连颜色也退成淡淡的了。

一起打开的是记忆的罐头,和那次春天里的行走。

才发现,有些爱情,就像樱桃一样,珍藏在我们的纪念之中,一生只有一次邂逅。

{菠萝蜜}

很少有菠萝蜜这样丑陋的水果。像只被踩得七歪八斜的枕头,灰头土脸,还长满疙瘩,又死沉死沉。一定是前世没修行好,这世遭了报应。

第一次见到菠萝蜜,根本想象不出这个像蜂巢一样的东西可以入口。看着摊主把它切开,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取出果肉,轻轻撕下,放时嘴里。在错愕之间,才知道这样丑陋的果实竟右以有如此精巧细致的构造和甘醇的回味。

更妙的是,把一种菠萝蜜放在房间里,一天以后,整个屋里便充满了一种甜津津的芳香气味,像是置身热带的果园。

很多貌不惊人的爱情就是这样的,甘甜自知。

无论在旁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多么的稚拙可笑

{火龙果}

其实不光炎龙果,许多洋水果都是一样的,价格昂贵,仪态万方,只有在大超市或者机场才能见到。小老百姓是不敢问津的,还是在橱窗边看着养养眼就算了。

火龙果一般会堂而皇之地出现那些装饰豪华的客厅里,摆在茶几上,或者用一个漂亮的果篮装着,基本属于一种摆设,显示主人的身价。当然也能吃,只是可以断定,真正嗜好它的人少之又少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主编和主要执笔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于君主为仁,做了具体的解说;对于君主的施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部著作,作为历代帝王的必修参考书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据,也是商人和军事家以及一切领导者不得不潜心修习的好材料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如今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通鉴》,有助于人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子,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积极工作。

目录(未完):

卷一 周纪一

卷二 周纪二

卷三 周纪三

卷四 周纪四

卷五 周纪五

卷六 秦纪一

卷七 秦纪二

卷八 秦纪三

卷九 汉纪一

卷十 汉纪二

卷十一 汉纪三

卷十二 汉纪四

卷十三 汉纪五

卷十四 汉纪六

卷十五 汉纪七

卷十六 汉纪八

卷十七 汉纪九

卷十八 汉纪十

卷十九 汉纪十一

卷二十 汉纪十二

卷二十一 汉纪十三

卷二十二 汉纪十四

卷二十三 汉纪十五

卷二十四 汉纪十六

卷二十五 汉纪十七

卷二十六 汉纪十八

卷二十七 汉纪十九

卷二十八 汉纪二十

卷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卷三十 汉纪二十二

卷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卷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卷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卷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卷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卷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卷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卷三十八 汉纪三十

卷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卷四十 汉纪三十二

卷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卷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卷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卷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卷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卷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卷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卷四十八 汉纪四十

卷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卷五十 汉纪四十二

卷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卷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卷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卷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卷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卷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卷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卷五十八 汉纪五十

卷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卷六十 汉纪五十二

卷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卷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卷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卷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卷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卷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卷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卷六十八 汉纪六十

卷六十九 魏纪一

卷七十 魏纪二

卷七十一 魏纪三

卷七十二 魏纪四

卷七十三 魏纪五

卷七十四 魏纪六

卷七十五 魏纪七

卷七十六 魏纪八

卷七十七 魏纪九

卷七十八 魏纪十

卷七十九 晋纪一

卷八十 晋纪二

卷八十一 晋纪三

卷八十二 晋纪四

卷八十三 晋纪五

卷八十四 晋纪六

卷八十五 晋纪七

卷八十六 晋纪八

卷八十七 晋纪九

卷八十八 晋纪十

卷八十九 晋纪十一

卷九十 晋纪十二

卷九十一 晋纪十三

卷九十二 晋纪十四

卷九十三 晋纪十五

卷九十四 晋纪十六

卷九十五 晋纪十七

卷九十六 晋纪十八

卷九十七 晋纪十九

卷九十八 晋纪二十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卷一百 晋纪二十二

书摘

1) 峻兵入台城,司徒导谓侍中褚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合,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及光禄大夫陆晔、荀崧、尚书张闿共登御床,拥卫帝。以刘超为右卫将军,使与钟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庙。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后宫,宫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见掠夺。峻兵驱役百官,光禄勋王彬等皆被捶挞,令负提登蒋山。裸剥士女,皆以坏席苦苫草自鄣,无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号之声,震动内外。

初,姑孰既陷,尚书左丞孔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及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

时官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他物称是,峻尽费之;太官惟有烧馀米数石以供御膳。

或谓钟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盍早为之计!”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遁逃以求免,何以为臣!”

丁巳,峻称诏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以王导有德望,犹使以本官居己之右。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峻自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弋阳王羕诣峻,称述峻功,峻复以羕为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

峻遣兵攻吴国内史庾冰,冰不能御,弃郡奔会稽,至浙江,峻购之甚急。吴铃下卒引冰入船,以蘧蒢覆之,呤啸鼓枻,溯流而去。每逢逻所,辄以杖叩船曰:“何处觅庾冰,庚冰正在此。”人以为醉,不疑之,冰仅免。峻以侍中蔡谟为吴国内史。

温峤闻建康不守,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庾亮至寻阳,宣太后诏,以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加徐州刺史郗鉴司空。峤曰:“今日当以灭贼为急,未有功而先拜官,将何以示天下!”遂不受。峤素重亮,亮虽奔败,峤愈推奉之,分兵给亮。

后赵大赦,改元太和。三月,丙子,庾太后以忧崩。

苏峻南屯于湖。

夏,四月,后赵将石堪攻宛,南阳太守王国降之;遂进攻祖约军于淮上。约将陈光起兵攻约,约左右阎秃,貌类约,光谓为约而擒之。约逾垣获免,光奔后赵。

壬申,葬明穆皇后于武平陵。

庾亮、温峤将起兵讨苏峻,而道路断绝,不知建康声闻。会南阳范汪至寻阳,言“峻政令不壹,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峤深纳之。亮辟汪参护军事。

亮、峤互相推为盟主,峤从弟充曰:“陶征西位重兵强,宜共推之。”峤乃遣督护王愆期诣荆州,邀陶侃与之同赴国难。侃犹以不豫顾命为恨,答曰:“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峤屡说,不能回;乃顺侃意,遣使谓之曰:“仁公且守,仆当先下。”使者去已二日,平南参军荥阳毛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之。师克在和,不宜异同。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为携贰邪!宜急追信改书,言必应俱进;若不及前信,当更遣使。”峤意悟,即追使者,改书;侃果许之,遣督护龚登帅兵诣峤。峤有众七千,于是列上尚书,陈祖约、苏峻罪状,移告征镇,洒泣登舟。

陶侃复追龚登还。峤遗侃书曰:“夫军有进而无退,可增而不可减。近已移檄远近,言于盟府,刻后月半大举,诸郡军并在路次,惟须仁公军至,便齐进耳。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禀成规;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如首尾相卫,唇齿相依也。恐或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于讨贼,此声难追。仆与仁公并受方岳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众见救,况社稷之难乎!今日之忧,岂惟仆一州,文武莫不翘企。假令此州不守,约、峻树置官长于此,荆楚西逼强胡,东接逆贼,因之以饥馑,将来之危,乃当甚于此州之今日也。仁公进当为大晋之忠臣,参桓、文之功;退当以慈父之情,雪爱子之痛。今约、峻凶逆无道,痛感天地,人心齐壹,咸皆切齿。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苟复召兵还,是为败于几成也。愿深察所陈!”王愆期谓侃曰:“苏峻,豺狼也,如得遂志,四海虽广,公宁有容足之地乎!”侃深感悟,即戎服登舟;瞻丧至不临,昼夜兼道而进。

郗鉴在广陵,城孤粮少,逼近胡寇,人无固志。得诏书,即流涕誓众,入赴国难,将士争奋。遣将军夏侯长等间行谓温峤曰:“或闻贼欲挟天子东入会稽,当先立营垒,屯据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清野坚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必自溃矣。”峤深以为然。

五月,陶侃帅众至寻阳。议者咸谓侃欲诛庾亮以谢天下;亮甚惧,用温峤计,诣侃拜谢。侃惊,止之曰:“庾元规乃拜陶士行邪!”亮引咎自责,风止可观,侃不觉释然,曰:“君侯修石头以拟老子,今日反见求邪!”即与之谈宴终日,遂与亮、峤同趣建康。戎卒四万,旌旗七百馀里,钲鼓之声,震于远近。

苏峻闻西方兵起,用参军贾宁计,自姑孰还据石头,分兵以拒侃等。

乙未,峻逼迁帝于石头。司徒导固争,不从。帝哀泣升车,宫中恸哭。时天大雨,道路泥泞,刘超、钟雅步侍左右。峻给马,不肯乘,而悲哀慷慨。峻闻而恶之,然未敢杀也。以其亲信许方等补司马督、殿中监,外托宿卫,内实防御超等。峻以仓屋为帝宫,日来帝前肆丑言。刘超、钟雅与右光禄大夫荀崧、金紫光禄大夫华恒、尚书荀邃、侍中丁潭侍从,不离帝侧。时饥馑,米贵,峻问遗,超一无所受,缱绻朝夕,臣节愈恭;虽居幽厄之中,超犹启帝,授《孝经》、《论语》。

峻使左光禄大夫陆晔守留台,逼近居民,尽聚之后苑;使匡术守苑城。

尚书左丞孔坦奔陶侃,侃以为长史。

初,苏峻遣尚书张闿权督东军,司徒导密令以太后诏谕三吴吏士,使起义兵救天子。会稽内史王舒以庾冰行奋武将军,使将兵一万,西渡浙江。于是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前义兴太守顾从等皆举兵应之。潭母孙氏谓谭曰:“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尽遣其家僮从军,鬻其环佩以为军资。谟以庾冰当还旧任,即去郡以让冰。

苏峻闻东方兵起,遣其将管商、张健、弘徽等拒之;虞潭等与战,互有胜负,未能得前。

陶侃、温峤军于茄子浦;峤以南兵习水,苏峻兵便步,令将士:“有上岸者死!”会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遣司马桓抚等迎之。毛宝帅千人为峤前锋,告其众曰:“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视贼可击,不上岸击之邪!”乃擅往袭抚,悉获其米,斩获万计,约由是饥乏。峤表宝为庐江太守。

陶侃表王舒监浙东军事,虞潭监浙西军事,郗鉴都督扬州八郡诸军事,令舒、潭皆受鉴节度。鉴帅众渡江,与侃等会与于茄子浦,雍州刺史魏该亦以兵会之。

丙辰,侃等舟师直指石头,至于蔡洲,侃屯查浦,峤屯沙门浦。峻登烽火楼,望见士众之盛,有惧色,谓左右曰:“吾本知温峤能得众也。”

庾亮遣督护王彰击峻党张曜,反为所败。亮送节传以谢侃,侃答曰:“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数尔。”亮司马陈郡殷融诣侃谢曰:“将军为此,非融等所裁。”王彰至曰:“彰自为之,将军不知也。”侃曰:“昔殷融为君子,王彰为小人;今王彰为君子,殷融为小人。”

宣城内史桓彝,闻京城不守,慷慨流涕,进屯泾县。时州郡多遣使降苏峻,裨惠复劝彝宜且与通使,以纾交至之祸。彝曰:“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耻与逆臣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彝遣将军俞纵守兰石,峻遣其将韩晃攻之。纵将败,左右劝纵退军。纵曰:“吾受桓侯厚恩,当以死报。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遂力战而死。晃进军攻彝,六月,城陷,执彝,杀之。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馀四面攻之,不克。

王舒、虞潭等数与峻兵战,不利。孔坦曰:“本不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乃令鉴与后将军郭默还据京口,立大业、曲阿、庱亭三垒以分峻之兵势,使郭默守大业。

壬辰,魏该卒。(第94卷)

2) 先是,高肇擅权,尤忌宗室有时望者。太子太保任城王澄数为肇所谮,惧不自全,乃终日酣饮,所为如狂,朝廷机要无所关豫。及世宗殂,肇拥兵于外,朝野不安。于忠与门下议,以肃宗幼,未能亲政,宜使太保高阳王雍入居西柏堂省决庶政,以任城王澄为尚书令,总摄百揆,奏皇后请即敕授。王显素有宠于世宗,恃势使威,为世所疾,恐不为澄等所容,与中常侍孙伏连等密谋寝门下之奏,矫皇后令,以高肇录尚书事,以显与勃海公高猛同为侍中。于忠等闻之,托以侍疗无效,执显于禁中,下诏削爵任。显临执呼冤,直阁以刀镮撞其掖下,送右卫府,一宿而死。庚申,下诏如门下所奏,百官总己听于二王,中外悦服。

二月,庚辰,尊皇后为皇太后。

魏主称名为书告哀于高肇,且召之还。肇承变忧惧,朝夕哭泣,至于羸悴。归至瀍涧,家人迎之,不与相见。辛巳,至阙下,衰服号哭,升太极殿尽哀。高阳王雍与于忠密谋,伏直寝邢豹等十馀人于舍人省下,肇哭毕,引入西庑,清河诸王皆窃言目之。肇入省,豹等扼杀之,下诏暴其罪恶,称肇自尽,自馀亲党悉无所问,削除职爵,葬以士礼;逮昏,于厕门出尸归其家。

魏之伐蜀也,军至晋寿,蜀人震恐。傅竖眼将步兵三万击巴北,上遣宁州刺史任太洪自阴平间道入其州,招诱氐、蜀,绝魏运路。会魏大军北还,太洪袭破魏东洛、除口二戍,声言梁兵继至,氐、蜀翕然从之。太洪进围关城,竖眼遣统军姜喜等击太洪,大破之,太洪弃关城走还。

癸未,魏以高阳王雍为太傅、领太尉,清河王怿为司徒,广平王怀为司空。

甲午,魏葬宣武皇帝于景陵,庙号世宗。己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以高太后为尼,徙居金墉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得入宫。

魏左仆射郭祚表称:“萧衍狂悖,谋断川渎,役苦民劳,危亡已兆;宜命将出师,长驱扑讨。”魏诏平南将军杨大眼督诸军镇荆山。

魏于忠既居门下,又总宿卫,遂专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悉命归所减之禄。旧制民税绢一匹别输绵八两,布一区别输麻十五斤,忠悉罢之。乙丑,诏文武群官各进位一级。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雨破堰,其性恶铁;乃运东、西冶铁器数千万斤沉之,亦不能合。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木石无巨细皆尽,负檐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魏梁州刺史薛怀吉破叛氐于沮水。怀吉,真度之子也。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又破叛氐,解武兴之围。

六月,魏冀州沙门法庆以妖幻惑众,与勃海人李归伯等作乱,推法庆为主。法庆以尼惠晖为妻,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刺史萧宝寅遣兼长史崔伯驎击之,伯驎败死。贼众益盛,所在毁寺舍,斩僧尼,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众魔。”秋,七月,丁未,诏假右光禄大夫元遥征北大将军以讨之。

魏尚书裴植,自谓人门不后王肃,以朝廷处之不高,意常怏怏,表请解官隐嵩山,世宗不许,深怪之。及为尚书,志气骄满,每谓人曰:“非我须尚书,尚书亦须我。”每入参议论,好面讥毁群官,又表征南将军田益宗,言:“华、夷异类,不应在百世衣冠之上。”于忠、元昭见之切齿。

尚书左仆射郭祚,冒进不已,自以东宫师傅,列辞尚书,望封侯、仪同,诏以祚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

祚与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高阳王雍使出之;忠闻之,大怒,令有司诬奏其罪。尚书奏:“羊祉告植姑子皇甫仲达云:‘受植旨,诈称被诏,帅合部曲欲图于忠。’臣等穷治,辞不伏引;然众证明昞,准律当死。众证虽不见植,皆言‘仲达为植所使,植召仲达责问而不告列’。推论情状,不同之理不可分明,不得同之常狱,有所降减,计同仲达处植死刑。植亲帅城众,附从王化,依律上议,乞赐裁处。”忠矫诏曰:“凶谋既尔,罪不当恕;虽有归化之诚,无容上议,亦不须待秋分。”八月,己亥,植与郭祚及都水使者杜陵韦俊皆赐死。俊,祚之婚家也。忠又欲杀高阳王雍,崔光固执不从,乃免雍官,以王还第。朝野冤愤,莫不切齿。

丙子,魏尊胡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宫。于忠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以太后父国珍为光禄大夫。

庚辰,定州刺史田超秀帅众三千降魏。

戊子,魏大赦。

己丑,魏清河王怿进位太傅,领太尉,广平王情为太保,领司徒,任城王澄为司空。庚寅,魏以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并加仪同三司。魏江阳王继,熙之曾孙也,先为青州刺史,坐以良人为婢夺爵。继子叉娶胡太后妹,壬辰,诏复继本封,以叉为通直散骑侍郎,叉妻为新平郡君,仍拜女侍中。

群臣奏请皇太后临朝称制,九月,乙未,灵太后始临朝听政,犹称令以行事,群臣上书称殿下。太后聪悟,颇好读书属文,射能中针孔,政事皆手笔自决。加胡国珍侍中,封安定公。

自郭祚等死,诏令生杀皆出于忠,王公畏之,重足胁息。太后既亲政,乃解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止为仪同三司、尚书令。后旬馀,太后引门下侍官于崇训宫,问曰:“忠在端揆,声望何如?”咸曰:“不称阙任。”乃出忠为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以司空澄领尚书令。澄奏:“安定公宜出入禁中,参咨大务。”诏从之。

甲寅,魏元遥破大乘贼,擒法庆并渠帅百馀人,传首洛阳。

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魏西硖石,据之以逼寿阳;更筑外城,徙缘淮之民以实城内。将军田道龙等散攻诸戍,魏扬州刺史李崇分遣诸将拒之。癸亥,魏遣假镇南将军崔亮攻西硖石,又遣镇东将军萧宝寅决淮堰。

冬,十月,乙酉,魏以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甲午,弘化太守杜桂举郡降魏。

初,魏于忠用事,自言世宗许其优转;太傅雍等皆不敢违,加忠车骑大将军。忠又自谓新故之际有定社稷之功,讽百僚令加己赏;雍等议封忠常山郡公。忠又难于独受,乃讽朝廷,同在门下者皆加封邑。雍等不得已复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上诉不已。太后敕公卿再议,太傅怿等上言:“先帝升遐,奉迎乘舆,侍卫省闼,乃臣子常职,不容以此为功。臣等前议授忠茅土,正以畏其威权,苟免暴戾故也。若以功过相除,悉不应赏,请皆追夺。”崔光亦奉送章绶茅土。表十馀上,太后从之。

高阳王雍上表自劾,称“臣初入柏堂,见诏旨之行一由门下,臣出君行,深知不可而不能禁;于忠专权,生杀自恣,而臣不能违。忠规欲杀臣,赖在事执拒;臣欲出忠于外,在心未行,返为忠废。忝官尸禄,孤负恩私,请返私门,伏听司败。”太后以忠有保护之功,不问其罪。十二月,辛丑,以雍为太师,领司州牧,寻复录尚书事,与太傅怿、太保怀、侍中胡国珍入居门下,同厘庶政。

己酉,魏崔亮至硖石,赵祖悦逆战而败,闭城自守;亮进围之。

乙卯,魏主及太后谒景陵。

是冬,寒甚,淮、泗尽冻,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魏益州刺史傅竖眼,性清素,民、獠怀之。龙骧将军元法僧代竖眼为益州刺史,素无治干,加以贪残,王、贾诸姓,本州士族,法僧皆召为兵。葭萌民任令宗因众心之患魏也,杀魏晋寿太守,以城来降,民、獠多应之;益州刺史鄱阳王恢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将兵三万迎之。法僧,熙之曾孙也。

魏岐州剌史赵王谧,干之子也,为政暴虐。一旦,闭城门大索,执人而掠之,楚毒备至,又无故斩六人,阖城凶惧;众遂大呼,屯门,谧登楼毁梯以自固。胡太后遣游击将军王靖驰驲谕城人,城人开门谢罪,奉送管龠,乃罢谧剌史。谧妃,太后从女也。至洛,除大司农卿。

太后以魏主尚幼,未能亲祭,欲代行祭事;礼官博议,以为不可。太后以问侍中崔光,光引汉和熹邓太后祭宗庙故事,太后大悦,遂摄行祭事。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五年(丙申,公元五一六年)

春,正月,戊辰朔,魏大赦,改元熙平。

魏崔亮攻硖石未下,与李崇屡约水陆并进,崇违期不至。胡太后以诸将不壹,乃以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将步骑二千赴寿阳,别为行台,节度诸军,如有乖异,以军法从事。萧宝寅遣轻车将军刘智文等渡淮,攻破三垒;二月,乙巳,又败将军垣孟孙等于淮北。李平至硖石,督李崇、崔亮等刻日水陆进攻,无敢乖互,战屡有功。

上使左卫将军昌义之将兵救浮山,未至,康绚已击魏兵,却之。上使义之与直阁王神念溯淮救硖石。崔亮遣将军博陵崔延伯守下蔡,延伯与别将伊瓮生夹淮为营。延伯取车轮去辋,削锐共辐,两两接对,揉竹为纟亘,贯连相属,并十馀道,横水为桥,两头施大鹿卢,出没随意,不可烧斫。既断赵祖悦走路,又令战舰不通,义之、神念屯梁城不得进。李平部分水陆攻硖石,克其外城;乙丑,祖悦出降,斩之,尽俘其众。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攻浮山堰;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平奏处亮死刑,太后令曰:“亮去留自擅,违我经略,虽有小捷,岂免大咎!但吾摄御万机,庶几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魏师遂还。

魏中尉元匡奏弹于忠:“幸国大灾,专擅朝命,裴、郭受冤,宰辅黜辱。又自矫旨为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卫尉,原其此意,欲以无上自处。既事在恩后,宜加显戮,请遣御史一人就州行决。自去岁世宗晏驾以后,皇太后未亲览以前,诸不由阶级,或发门下诏书,或由中书宣敕,擅相拜授者,已经恩宥,正可免罪,并宜追夺。”太后令曰:“忠已蒙特原,无宜追罪;馀如奏。”匡又弹侍中侯刚掠杀羽林。刚本以善烹调为尝食典御,凡三十年,以有德于太后,颇专恣用事,王公皆畏附之。廷尉处刚大辟。太后曰:“刚因公事掠人,邂逅致死,于律不坐。”少卿陈郡袁翻曰:“‘邂逅’,谓情状已露,隐避不引,考讯以理者也。今此羽林,问则具首,刚口唱打杀,挝筑非理,安得谓之‘邂逅’!”太后乃削刚户三百,解尝食典御。

三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魏论西硖石之功。辛未,以李崇为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进号镇北将军。亮与平争功于禁中,太后以亮为殿中尚书。

魏萧宝寅在淮堰,上为手书诱之,使袭彭城,许送其国庙及室家诸比还北;宝寅表上其书于魏朝。

夏,四月,淮堰成,长九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树以杞柳,军垒列居其上。

或谓康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湫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绚乃开湫东注。又纵反间于魏曰:“梁人所惧开湫,不畏野战。”萧宝寅信之,凿山深五丈,开湫北注,水日夜分流犹不减,魏军竟罢归。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李崇作浮桥于硖石戍间,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备寿阳城坏。居民散就冈垄,其水清澈,俯视庐舍冢墓,了然在下。

初,堰起于徐州境内,刺史张豹子宣言,谓己必掌其事;既而康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敕豹子受绚节度,豹子遂谮绚与魏交通,上虽不纳,犹以事毕征绚还。

魏胡太后追思于忠之功,曰:“岂宜以一谬弃其馀勋!”复封忠为灵寿县公,亦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魏元法僧遣其子景隆将兵拒张齐,齐与战于葭萌,大破之,屠十馀者,遂围武兴。法僧婴城自守,境内皆叛,法僧遣使间道告急于魏。魏驿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于淮南,以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将步骑三千以赴之。竖眼入境,转战三日,行二百馀里,九遇皆捷。五月,竖眼击杀梁州刺史任太洪。民、獠闻竖眼至,皆喜,迎拜于路者相继。张齐退保白水,竖眼入州,白水以东民皆安业。

魏梓潼太守苟金龙领关城戍主,梁兵至,金龙疾病,不堪部分,其妻刘氏帅厉城民,乘城拒战,百有馀日,士卒死伤过半。戍副高景谋叛,刘氏斩景及其党与数千人,自馀将士,分衣减食,劳逸必同,莫不畏而怀之。井在城外,为梁兵所据。会天大雨,刘氏命出公私布绢及衣服悬之,绞而取水,城中所有杂物悉储之。竖眼至,梁兵乃退,魏人封其子为平昌县子。(第148章)

全文及注解:

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zztjml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69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