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诗句

松柏诗句,第1张

1、松柏瞻虚殿,尘沙立暝途。杜甫《行次昭陵》

2、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白居易《松树》

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4、云生紫殿幡花湿,月照青山松柏香。卢纶《宿定陵寺》

5、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苏辙《服茯苓赋叙》

6、定陵松柏郁青青,应为兴亡一拊膺。王国维《颐和园词》

7、松柏霜逾翠,芝兰露更香。陈陶《圣帝击壤歌四十声》

8、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9、松柏冒雪霜,秀色终不改。刘基《杂诗(三十三首)愚公志移山》

10、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杜甫《往在》

11、堪嗟无心人,不如松柏枝。孟郊《劝友》

12、写得长松意,千寻数尺中。翠阴疑背日,寒色欲生风。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一枝遥可折,吾欲问生公。皎然《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13、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白居易《松声》

14、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15、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苏轼《正辅既见和复次前韵慰鼓盆劝学佛》

16、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狄焕《咏南岳径松》

17、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

18、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白居易《寄题盩厔厅前双松》

19、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白居易《松下琴赠客》

20、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白居易《游坊口悬泉,偶题石上》

21、植物惟松柏,苍苍贯四时。刘克庄《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植物惟松柏》

22、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皎然《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

23、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风声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4、漂沙坼岸去,漱壑松柏秃。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25、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白居易《松斋偶兴》

26、饭术煮松柏,坐山敷云霞。孟郊《赠道月上人》

27、秋风桃李摇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皎然《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

28、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白居易《庭松》

29、松柏岁岁茂,丘陵日日多。孟郊《劝酒》

30、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白居易《涧底松-念寒俊也》

31、送君返葬石楼山,松柏苍苍宾驭还。王维《送殷四葬》

32、殿前松柏晦苍苍,杏绕仙坛水绕廊。薛逢《题春台观》

33、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贾岛《松下偶成》

34、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35、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

36、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贯休《春送僧》

37、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38、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李峤《松》

39、周山看松柏,不要携杖走。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

40、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韩溉《松》

41、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

42、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顾况《千松岭》

43、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44、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萧寺偃松》

45、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吴芾《咏松》

46、虽过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斜阳里,栽松欲待阴。耿湋《观邻老栽松》

47、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48、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49、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苏轼《三槐堂铭》

50、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

51、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崔涂《题净众寺古松》

52、老年树松柏,仁者用其意。苏泂《举子》

53、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成彦雄《松》

54、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55、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56、松柏仆,丛林摧。班固《西都赋》

57、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58、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

59、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杜甫《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60、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曹松《僧院松》

61、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

62、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63、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64、石潭倒献莲花水,塔院空闻松柏风。钱起《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65、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66、弱质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闻玉帐,疏翠近珠帘。未见紫烟集,虚蒙清露沾。何当一百丈,欹盖拥高檐。《严郑公阶下新松》

67、须看郭门外,垒垒松柏下。寒山《诗三百三首》

68、妾怜松柏色,松柏色难凋。黄滔《寄友人》

69、不愁松柏凋,只畏桑榆徙。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70、缘岸蒙笼出见天,晴沙沥沥水溅溅。何处羽人长洗药,残花无数逐流泉。皎然《赤松》

71、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韩溉《松》

72、北风降霜松柏雕,天形惨澹光景销。黄庭坚《古乐府白紵四时歌北风降霜松柏雕》

73、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王昌龄《诸官游招隐寺》

74、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75、摇落见松柏,岁寒比忠贞。皎然《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76、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卢照邻《石镜寺》

77、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李涉《题五松驿》

78、震泽平芜岸,松江落叶波。在官常梦想,为客始经过。白居易《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

7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80、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81、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孟郊《答郭郎中》

82、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83、列植成均里,分行古庙前。阴森非一日,苍翠自何年。寒影烟霜暗,晨光枝叶妍。近檐阴更静,临砌色相鲜。李胄《文宣王庙古松》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

二、古代职官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span>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孟郊诗人小传游子吟 登科后 登科居 列女操 怨诗 秋怀 劝学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 杂曲歌辞·出门行二首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巫山曲 古怨别 杂曲歌辞·古离别二首 杂曲歌辞·伤歌行 琴曲歌辞·湘妃怨 古薄命妾 杂曲歌辞·游侠行 看花 洛桥晚望 立德新居 泛黄河 游终南山 游韦七洞庭别业 戏赠无本 杂曲歌辞·车遥遥 横吹曲辞·折杨柳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 杂曲歌辞·乐府三首 杂曲歌辞·灞上轻薄行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送淡公 连州吟 赠别崔纯亮 劝善吟 杂曲歌辞·羽林行 横吹曲辞·长安道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吊卢殷 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峡哀 吊元鲁山 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 寒溪 济源寒食 石淙 结爱 静女吟 登华岩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 赠万年陆郎中 寄陕府邓给事 寄义兴小女子 吊国殇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品松 答友人赠炭 离思 越中山水 古意赠梁肃补阙 赠郑夫子鲂 大隐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 寄张籍 上达奚舍人 赠主人 赠文应上人 归信吟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塘下行 古别曲 清东曲 寒江吟 百忧 衰松 求仙曲 婵娟篇 赠道月上人 过彭泽 赠建业契公 献襄阳于大夫 上包祭酒 靖安寄居 雪 春日有感 伤时 夷门雪赠主人 尧歌 谢李輈再到 杏殇 悼亡 送卢汀侍御归天德幕 送柳淳 寄洺州李大夫 寄卢虔使君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 酬友人见寄新文 寄张籍 寄崔纯亮 寄院中诸公 大隐坊·赵记室俶在职无事 赠韩郎中愈 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 送豆卢策归别墅 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 送玄亮师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 同溧阳宰送孙秀才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汴州留别韩愈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 送韩愈从军 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和薛先辈送独孤秀才上都赴嘉会得青字 送崔爽之湖南 送超上人归天台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 有所思联句 悼幼子 哭卢贞国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 读经 溧阳秋霁 子庆诗 夏日谒智远禅师 借车 上昭成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 晓鹤 邀人赏蔷薇 春雨后 感怀 将见故人 罪松 闻砧 自叹 酒德 冬日 春愁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 喜与长文上人宿李秀才小山池亭 邀花伴 伤春 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 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 商州客舍 教坊歌儿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 赠转运陆中丞 赠城郭道士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 赠黔府王中丞楚 过分水岭 赠李观 赠苏州韦郎中使君 游枋口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 北郭贫居 济源春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 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同赋十韵 旅次洛城东水亭 苏州昆山惠聚寺僧房 蓝溪元居士草堂 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题韦少保静恭宅藏书洞 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 梦泽中行 苦寒吟 山老吟 长安羁旅行 南浦篇 征妇怨 闲怨 古意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 边城吟 巫山高 楚怨 杀气不在边 覆巢行 卧病 隐士 审交 怨别 望远曲 望夫石 织妇辞 古意 和丁助教塞上吟 路病 独愁 遣兴 退居 新平歌送许问 弦歌行 黄雀吟 临池曲 送远吟 杂怨 小隐吟 猛将吟 湘弦怨 远愁曲 京山行 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 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 西上经灵宝观 生生亭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题林校书花严寺书窗 夜集汝州郡斋听陆僧辩弹琴 同年春燕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游石龙涡 浮石亭 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嵩少 上张徐州 严河南 吴安西馆赠从弟楚客 赠章仇将军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监察十五叔,兼呈李益 分水岭别夜示从弟寂 旅行 上河阳李大夫 投赠张端公 大隐坊·章仇将军良弃功守贫 忆周秀才、素上人,时闻各在一方 舟中喜遇从叔简别后寄上,时从叔初擢第归江 怀南岳隐士 春夜忆萧子真 献汉南樊尚书 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从叔子云 访疾 长安旅情 长安羁旅 渭上思归 初于洛中选 下第东南行 叹命 远游 择友 夜忧 惜苦 寒地百姓吟 出东门 招文士饮 陪侍御叔游城南山墅 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 懊恼 游城南韩氏庄 游终南龙池寺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 游华山云台观 饥雪吟 偷诗 晚雪吟 自惜 老恨 湖州取解述情 落第 咏怀 病起言怀 秋夕贫居述怀 夜感自遣 再下第 求友 投所知 病客吟 感怀 游子 结交 感兴 赠农人 长安早春 寓言 偶作 达士 暮秋感思 古兴 劝友 乱离 劝酒 去妇 酬郑毗踯躅咏 和蔷薇花歌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 摇柳 答李员外小榼味 井上枸杞架 蜘蛛讽 蚊 烛蛾 和钱侍郎甘露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读张碧集 听琴 闻夜啼赠刘正元 喜雨 终南山下作 观种树 魏博田兴尚书听嫂命不立非夫人诗 喜符郎诗有天纵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访嵩阳道士不遇 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 憩淮上观公法堂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 列仙文·方诸青童君 列仙文·清虚真人 列仙文·金母飞空歌 列仙文·安度明 烂柯石 寻言上人 喷玉布 姑蔑城 峥嵘岭 吊比干墓 哭李观 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 悼吴兴汤衡评事 哀孟云卿嵩阳荒居 逢江南故昼上人会中郑方回 哭秘书包大监 伤旧游 吊江南老家人春梅 哭李丹员外,并寄杜中丞 哭刘言史 吊李元宾坟 览崔爽遗文,因纾幽怀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 送道士 送孟寂赴举 同李益、崔放送王炼师还楼观,兼为群公先营 送从舅端适楚地 同茅郎中使君送河南裴文学 送李翱习之 送从叔校书简南归 忆江南弟 宿空侄院寄澹公 赠别殷山人说易后归幽墅 监察十五叔东斋招李益端公会别 送魏端公入朝 送卢郎中汀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 别妻家 赠姚怤别 赠竟陵卢使君虔别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 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 留弟郢不得送之江南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送殷秀才南游 送青阳上人游越 送李尊师玄 同昼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寻兄弟 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 山中送从叔简 送萧炼师入四明山 送温初下第 送卢虔端公守复州 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送晓公归庭山 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 至孝义渡寄郑军事唐二十五 答友人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答昼上人止谗作 答姚怤见寄 答郭郎中 答卢虔故园见寄 汝坟蒙从弟楚材见赠,时郊将入秦,楚材适楚 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 酬李侍御书记秋夕雨中病假见寄 答卢仝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送从弟郢东归 山中送从叔简赴举 送别崔寅亮下第 大梁送柳淳先入关 遣兴联句 赠剑客李园联句 (这些全是标题,详细的诗句请看参考网站)希望能采纳,谢谢!!!~~~~~~~

郭郎的词语解释是:本指戏剧行当中的丑角。指木偶。

郭郎的词语解释是:本指戏剧行当中的丑角。指木偶。结构是:郭(左右结构)郎(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ㄨㄛㄌㄤ_。拼音是:guōláng。

郭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本指戏剧行当中的丑角。引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傀儡子》:“后乐家翻为戏,其引歌舞有郭郎者,_正秃,善优笑,_里呼为郭郎,凡戏场必在俳儿之首也。”⒉指木偶。引宋刘克庄《无题》诗之一:“郭郎线断事都休,卸了衣冠返沐猴。”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避炎途趁太阳早凉,设计较如海洋斗量。再_舂白粱米糠,莫笑他郭郎袖长。”

二、网络解释

郭郎郭郎,拼音guōláng,本指戏剧行当中的丑角或指木偶

关于郭郎的诗词

《答郭郎中》《憨郭郎·赠重阳真人侄王周臣》《郭郎儿近拍·帝里》

关于郭郎的诗句

是郭郎亲授郭郎感运岂仙才郭郎舞袖太郎当

关于郭郎的成语

李郭同舟江郎才掩铁郭金城治郭安邦女貌郎才北郭先生郭泰碑铭南郭处士郭公夏五潘郎鬓丝

关于郭郎的词语

李郭同舟江郎才掩潘郎鬓丝范跑郭跳治郭安邦郭公夏五郭泰碑铭李郭仙舟东郭之迹铁郭金城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郭郎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