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简短散文诗:
1、秋天,秋风轻轻地吹着,天气格外的凉爽。洁白的云朵千姿百态,有的像奔腾的巨龙;有的像活泼的小兔子;有的像机灵的小鱼。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的队伍,一会儿排成一字型的队伍,多么可爱!秋的气息竟如此浓郁,我不禁萌发出找秋天的念头。我来到公园找秋天,看见公园里的菊花开了,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小巧的勺子,有的像一簇簇卷发,还有的花骨朵饱胀的马上就要爆裂似的。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我看见桂花开出了金灿灿的花,一朵朵小桂花像满天的小星星,一阵微风吹过,芬芳迷人,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看见一串红开了,千娇百媚,亭亭玉立,远看像一团团火红火红的烈焰在熊熊燃烧着;近看像一串串鞭炮倒挂在竹竿上,还像过年的鞭炮。我还看见月季花,欣然怒放,花瓣上的露珠在摇摆滚动,好像欢迎我们的到来,真是太美丽了……我来到田野里找秋天,看见田野里的稻子熟了,一片金色的稻子好像给田野铺上了一地的金子,一阵秋风吹过,田野翻滚着金色的波浪,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响声,好似唱着丰收的歌儿。农民们不停地割稻谷,他们干的腰酸背痛,还是乐此不疲的干着,不肯休息。我看见田野里那洁白如雪的棉花,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仿佛白云被仙女撒在人间,又仿佛是冬天的雪花飘落了一地,田野也穿上了一件白纱衣。我还看见了大豆粒粒饱满,茄子紫得发亮,南瓜胖嘟嘟地躺在田野里睡大觉,高粱涨红了脸,像喝醉了酒似的……秋天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首歌……它不仅有着四季难得的美景,还蕴含着丰收的快乐,秋天真美呀!我爱秋天。
2、人的天赋也差不多。要想超越别人,取得非凡的成就,首先要吃非凡的苦。——铭文秋天来了,似乎没有人注意到,直到花木的颜色渐渐褪去,树上暗**的叶子在半空中慢慢飘动……我们才意识到,秋天——真的来了!秋天,梦一般的——雨落的很近,风夹杂着雨,雨跟着风……雨轻轻冲刷着大地的尘埃,风轻轻吹着落叶。黄昏时,雨和风照亮了他们的行动,太阳把它的余辉献给了地球。然后,暗**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活力,仿佛一条五颜六色的彩虹被串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温馨!秋天,当优雅的——风轻轻吹来时,暗**的树叶会在树叶沙沙的声音中挣脱,飘动,就像美丽的蝴蝶。但这种美好是那么短暂,特别像昙花一现。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便消失了。我后悔这一刻的美好。它挣扎着要摆脱束缚,但它不知道树叶最终会回到它们的根部吗?一瞬间,值得吗?也许,这也是秋天的精神。要想超越别人,取得不平凡的成就,首先要经历不平凡的磨难。秋天,完美的——秋风吹秋雨,秋雨伴随着秋风,于是一幅美丽的“秋图”呈现在我们面前。秋风秋雨秋叶。他们没有一个人能独自展现美。他们表达的是一种整体的美,一种和谐的美。无风,雨不能飞,叶不能舞;没有雨,风不会湿,树叶不会害羞;没有树叶,风很单调,雨很无聊。……如果没有落叶,没有风,没有雨,怎么知道秋天的存在?就像人类一样,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磨难,没有用自己的皮肤去触碰岩壁的锋利和土地的粗糙砂砾,为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存在?的确,人的天赋是相似的,要想超越别人,取得非凡的成就,首先要经受非凡的磨难。秋天,让我真正领略了它的美丽。秋天真的硕果累累。
3、今天天气晴朗,白云飘飘。看到空气这么好,我妈就带我和我姐佳佳去小区呼吸点新鲜空气。一走出单元门,就闻到一阵桂花香。每棵树上都有成千上万朵小桂花,它们似乎比其他的更大更漂亮。我和他们一起在社区里走了一圈,很快就来到了博物馆。当我来到博物馆时,大门旁边有一片绿色、**、绿色和**的草坪。我很快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抓蚱蜢的游戏。叫佳佳姐和我一起去抓蚱蜢,我们来到了大草坪上,我在上面踩了几下,蚱蜢一个接一个地从草丛里飞了出来。“来,来看看。”突然我听到了,妈妈该死的喊声。我拉着贾加姐姐的手,飞快地跑了。原来,一朵美丽的舞蹈花缓缓落在一朵无比鲜艳的花上。那只蝴蝶五颜六色,黑黄相间,真让人陶醉。我们来到清澈的池塘,看到一群小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我们仔细一看,水底有一条又一条小泥鳅。我家在农村,我很幸运,因为农村的田地秋天最肥沃!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包括玉米和大豆。田野里一颗颗成熟的玉米长出来,秋风吹过,像舞者随风起舞;路上晒着一片片玉米粒,像长长短短的金色地毯,点缀着宽阔的马路。田野的风景更加美丽!道路两旁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树干光秃秃的。很搞笑。秋风脱下春天树叶穿的绿色睡衣,秋天穿上**毛衣和红色毛衣。早上,勤劳的清洁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清理地上的落叶,没有留下干净的树叶。我家门前有很多牵牛花,红的粉的,一朵一朵,唱着秋天的歌,旁边的草穿着**的舞衣在为美丽的牵牛花跳舞!风吹过,孩子们在旁边玩耍。你追着我玩。你觉得我家漂亮吗?我家的秋天看起来像一幅美丽的画吗?啊,我喜欢秋天。我喜欢秋天宜人的景色。
想写好关于心理作文吗?这里提供了大量关于心理作文的段落,以及心理作文的好词好句等。本篇内容主要选10篇优质原创文章,每篇结尾还带专家点评。
情感路途
自君一别后,辗转数年间。
思君尤苦卓,情恨两茫茫。
不识君何故,至今音讯杳。
心中甚虑之,神色亦颓唐。
强颜露欢笑,惧遭人非议。
把柄落人手,心理防线溃。
沉闷更羞愧,我心有归属。
只君一席地,不敢轻出口。
湮没心底处,但凡思君切。
心痛如刀绞,欲维持现状。
惟恐难自拔,伤痕更累累。
遂定除念想,黯然销魂起。
终不能绝乱,每欲为君残。
兼顾亲父母,当君拒绝时。
是我断肠期,浑然不知觉。
天塌地也陷,天地本也大。
无我容身所,无君陪伴时。
不知路何往,皆因敬君才。
懵懂亦萌发,发不可收拾。
倾慕不可绝,往夕亦浮现。
音容笑貌呈,清晰尤可见。
嫣然付一笑,当初画面清。
和风兼细雨,三日不绝耳。
不知君何处,状况亦如何。
眷顾忆美好,遗憾终不留。
倘若会一面,心满意自足。
悔不当初事,至今记忆新。
我本无恶意,良心遭遣责。
爱恋终有期,触发情可原。
方式恐欠缺,君意不可受。
人生路迢迢,万事皆难料。
维愿邂逅迟,胜过终不遇。
两行辛酸泪,情真意也切。
奢望顾不高,恐惧难接受。
望君在三思,祁盼早日现。
专家点评:
这是一首表达一段感情经历的诗篇,作者能够运用诗歌的形式写这么长的篇幅,而且没犯什么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诗作情感真挚,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战胜自己
蓝色的蛹,束缚着青春,带来无限挣扎的伤痛;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为您诉说破茧而出的新生的喜悦……
——题记
蓝色的蛹
人们说我是一个“不合群”的病孩子,我自己认为也是。我不喜欢嘈杂的人群,我不喜欢别人无意闯进我的生活,我只喜欢静静地看着人流,无风吹过的心畔,激不起阵阵的涟漪,惟独自己孤芳自赏。逐渐地,我为自己编织着蓝色的蛹,含泪诉说着青春的伤痛,把自己重重包围,只有蓝色的忧郁陪伴着我……
破茧的挣扎
在蓝色的蛹里,暗无天日,我见不着光明,看不到希望。我极力挣扎,孤独感笼罩着我。我的心蠢蠢欲动了,我渴望破茧后的新生,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再次见到新生的太阳。可是我又害怕着畏缩在角落里。我是如此矛盾,我渴望新生,却害怕破茧后阳光的刺痛。青春,就是如此的神秘,它引领着人们走向成熟。强烈的新生欲望,使我破茧而出,走向光明……
金色的蝴蝶
破茧新生的蝴蝶,翩翩起舞。我不再孤独,我的生命中再次点燃了爱和希望的灯盏,我勇敢地奔向蓝天,在花丛中飞越,享受着阳光的和煦。化作金色蝴蝶的我飞向青春的绚烂……
左手青春,右手年华!青春是破茧而出的新生。冲破青春束缚的我,也如此美丽迷人!
专家点评:
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显示了小作者丰富的想像能力,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一是在整体上,以“结茧”、“破茧”、“化蝶”这一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来象征青春期的困惑、抗争与新生的历程,显得非常新颖而贴切;二是各个段落中,生动传神的语言比比皆是。如:以“无风吹过的心畔,激不起阵阵的涟漪”、“把自己重重包围,只有蓝色的忧郁陪伴着我”来形容青春的自闭;以“我渴望新生,却害怕破茧后阳光的刺痛”来揭示极度矛盾的心理;以“我的生命中再次点燃了爱和希望的灯盏,我勇敢地奔向蓝天,在花丛中飞越,享受着阳光的和煦”来渲染冲破封闭获得新生的欣喜。
瞬间·永恒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美好的瞬间可以留下永恒的记忆,一个瞬间的永恒可以让人感慨万分。
我正坐在客厅里,打开了电视。迎面而来的是“汶川告急,北川告急,锦阳告急,茂县告急”。一串串血红色的大字,一个个撞入我的眼球,重重地刺伤了我。
电视里,一个女人艰难地伸直双手,直直地横于泥土墙与她弱小的身体之间。那双手布满了灰尘,冰冰的,冷冷的。几个幼小的孩童张着惊慌,恐惧,几乎被废墟里的黑暗吞噬的瞳孔的眼睛向手臂外的世界张望。这是孩童被人民子弟兵发现的一瞬间。那女教师叫张米亚,她为了那嫩绿的生命撑起了一把永不合拢的伞。那手臂死死地撑着,人民子弟兵如何用力也不能把手扳开。最后,他们只得用电锯割下那早已僵硬的肢体,救出小孩。图旁写着“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我无言。虽然瞬间是短暂的,但是短暂的它,从此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一个永恒的记忆。她撑起的只是沉重的石块吗?在她的心理是,但是在我们的眼里,那可是为了孩子撑起全世界最安全的天地。她那一瞬间的动作,延续了60多个小时。但是,请相信,她那动作的瞬间所爆发的爱,将在每个人的心里永恒地保留。
专家点评:
这篇叙事的记叙文,回忆了汶川地震教师张米亚为了学生那感人的瞬间,给每个人的心里都留下永恒地记忆。文章短小精悍,叙事简洁生动,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放射出美感,值得玩味。
议健康
健康,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平常的一个词语。但里面所含有的意思却不是那么简单。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是要等你以后去写去画。
人是会成长,会长大的,白色的纸上会写有许多字,那是你成长的故事,但这些事是否健康呢?其实健康有很多种,心理健康,思想健康,家庭健康……
我是一个健康的女孩,我热爱生活,我喜欢在快乐中寻找更快乐的事。大概是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他们用独特的方法来教育我,他们喜欢帮助别人,爱笑,会享受生活,会用心给学生上课。他们并不要求我什么,只要我开心、健康,他们就会象吃了蜜似的甜,现在长大了,有了进取心。他们在各方面支持我,我在一个健康的家庭里快乐地成长着。
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只能得到父母中一个人的爱,这些孩子有的会长时不语,有的会整天想心事。象这样的现象就是心理不健康,这样的孩子,应该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到社会主义这温暖的大家庭,让他们从不健康变为健康。
健康是成千上万人都渴望得到的,但又有谁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呢?我们要在这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做一个健康的人。
专家点评:
这篇议论文主要论述了人在生活中心里健康的重要意义。一个心里不健康的人,不但自己生活不会幸福,也许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所以心理健康很重要。文章立意浅显而耐人寻味,最后点名主旨:我们要在这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做一个健康的人。
狼
说起喜欢的动物,有人会喜欢憨厚的熊猫,也有人偏爱机灵的猴子,而我最喜欢的是为生存不惜一切代价,时刻准备得到自由的狼。
狼的身体大约有两米长,毛色半灰半黄,头上的毛微铁青色,像一个面具罩在头上。四爪内侧有白毛;虽然瘦但充满爆发力,尾尖上有一点黑毛,不像狗的尾巴可以立起来,左右摇摆讨好人。似乎狼天生就是自由而孤傲的斗士,在它的行动里绝无讨好和谄媚的意思,只有一个核心理念:战斗!
而狼的一双眼睛,是体现这个理念的最大证据。
狼的眼睛,不像狗那样呆呆的,除了憨没有别的,他的眼睛里充斥着肃杀之气,诗人望而生畏。
狼的吃相,是体现为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的性格的有力证据。
由于被圈养在动物园里,狼的伙食自然有保障,可他的吃相仍十分凶狠可怕:一个游人往笼子里扔了一段火腿肠,只见狼后腿一蹬,身子腾空而起,一口吞下空中的火腿肠,优美地落地。我在笼外看呆了,真是“狼以食为天”呀!
狼的“时刻准备得到自由”的理念更体现在狼在笼子里跑步的时候。
狼跑步时,跑一会儿就会来一个扑咬,露出锋利的大牙,似乎正为了以后获得自由而训练呢!
狼真是可敬可畏的动物呀!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曲笔入题,引出了描写对象——狼,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提升文章可读性。作者围绕“狼是可惊可畏的动物”进行叙述,从狼的外形、行为和性格方面全面展现狼的特性。
我爱妈妈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很灵巧。妈妈的手打起毛衣来可厉害了,各种花型式样的毛衣妈妈都会打。一个普通的毛线球在妈妈的手里没几天的功夫就变成一件漂亮的毛衣。妈妈在打毛衣的时候她的手在胸前挑着毛线飞快的舞动着,我看得眼花缭乱,就像是在做手的舞蹈,又像一台不知疲劳的机器一样。妈妈打的毛衣一点不比买来差,我还开玩笑的说:妈妈你织的毛衣是“温暖”牌的。不光是打毛衣,妈妈的手还会打字、做饭,做衣服……她样样都在行!
妈妈的手很勤劳。每天妈妈的手都在不停的劳动,一会儿洗衣服,一会儿干家务,一会儿做饭……一时也不休息。好像长八只手也忙不完似的。妈妈的手为我洗衣做饭累了这么多年,原来光滑细腻的双手,现在变得有些粗凿了。妈妈的手都是为我操劳才变成这个样子的。
妈妈的手很温暖。每当我哪儿不舒服的时候,妈妈就会用她的双手轻轻的帮我揉揉。有一次,我吃了凉东西,肚子感觉有点痛,妈妈很关心我帮我找来了药,先让我吃了,然后用她那温暖的手帮我轻轻揉起肚子来,我当时心理就涌动着一股暖流,肚子渐渐的也不疼了。妈妈的手像太阳,温暖着我的心房。
我爱妈妈的手,我更爱妈妈。
专家点评:
这篇记叙文从三个方面写了妈妈的手,抒发了对妈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文章运用段首排比句,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综合运用描写、记叙、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质朴而饱含深情。
唠叨的老妈
我有一个唠叨的老妈!她天天的唠叨我都快烦死了!可是妈妈是为了我好呀!
一天,我放学回家,进屋把书包扔在床上去看电视。妈妈看见了,把我拉进房间生气的说:“你怎么把书包乱扔呢?一回家就看电视!不好好学习,你知道一天家长为了你操了多少心吗?你还不好好学!你知道吗?农村的孩子想学习都学不了呢!你的条件这么好你还不好好学?从小我为了你一直忍着你爸,他天天出去一天天不回来!我这样忍是为了谁?你以后学习不好你最对不起的是我呀!我为了你操了多少心那!”
还有一次,我要出去玩,你不让,我就和你吵了起来,你说:“你说你,一天天就知道玩,你看看你班的夏超,张玉妹,你姐是怎么学的,他们学的手都麻了他们还学,以后没钱你怎么生活下去呢?”我说不出话了。我心里都烦死她了!我想他怎么这么唠叨,我真想把耳朵堵起来。
我妈妈说了这么半天我一句都没听进去!我知道妈妈是为了我好,让我长大以后有好的生活,好的工作。妈妈我希望你换一种和蔼,耐心点的态度,毕竟我还小呀!我一以后不会在再闲你唠叨的,我们这个年龄都有逆反心理,妈妈请你不要太伤心了!
专家点评:
这篇以“唠叨的老妈”为题的文章,记叙了老妈因我玩泥巴打我后的心疼,把“我寄养到别人家”雨天去接我的事情,表达我对老妈的理解和感激。情感真挚。
生活的逆反心理
数学论
在家里,妈妈就像闹钟一样时刻督促着我。以往,我们配合默契,她督促的次数和我学习的次数成正比。现在,我却向反比发展,我知道那是逆反心理在作怪,但我并没有解开这道题,而是让它随着时间老人的脚步一直拖延下去。直到杂乱得寻不出任何规律。当妈妈再次用正数提醒我学习时,我总是用负数回击,最后证明,结果是零。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次不如一次。
于是,我越来越明白,无论我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妈妈永远是实数!
物理论
在生活中很随意的我并没有意识到,父母一直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我这个小分子。
自从我分解成电子后,整日想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可我还没有这个能量,只好不停的绕着她较劲。这个过程延续的结果使我成了水分子,逆反心理促使我与父母的争执上升到了高温,有了蒸汽分子的间隔。现在我还很怀念,当初我与父母像冰分子一样的亲密的时光。可是想重返温馨时代的固体间距可望而不可及。
在梦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云朵将父母收集,就跑进冰箱,让大家变成相以前一样和睦相处的水晶固体。
专家点评:
这是初一学生写的一篇文章,全文由两大部分构成,数学轮和物理论,语言朴实,感情真切,结尾运用梦境收束全文,点明了自己的梦想,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一个中心支撑。
拥抱青春
告别了童年的天真,拥有了青春的深沉;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拥有了青春的多姿多彩。穿越人生的十字路口,叩响了青春的门扉。
青春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时光老人做了最平均最精确的分配,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有着旺盛的精力去开拓未来。时光的年轮在岁月的流失中无情地碾去,青春已经如约而至。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那是用精神来衡量的。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是就已经老了;有的人年华已老却壮心不已而朝气蓬勃,年老了却永远年轻。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才更加可贵,如苍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珠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纺织的彩虹,绚丽辉煌。
专家点评:
本文最的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富有丰富的意蕴,可谓字字珠玑。 短小精悍是本文的又一特点,在很少的文字中承载了更多的思想内涵,把青春的种种都表现了出来;并以蕴于其中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拥抱青春”的主旨。
我好想当个坏男生
我非常羡慕那些坏男生。有时我就在想我要是个男生该有多好呀!
坏男生可以自由自在的过每一天,那是何等的潇洒呀!坏男生不会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担心,他们可以潇洒的对老师说忘带了等,然后被老师罚站。下课后依然是我行我素,不需要担心怎样向家长交代,还对自己的哥们儿吹牛,当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女生就不行,下课后很可能会大哭一场,然后想着怎样向家长交代。
在我看来女生是很娇气的,而坏男生就不同,他们可以想怎样就怎样,可理直气壮欺负任何一个人。坏男生还能将逆反心理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上课和老师顶嘴,那是在平常不过的了,然后下课对自己的哥们儿说自己有多牛,多潇洒。
如果我真的是一个坏男生,那么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坏学生。可以随便的欺负别人。学习上我可以满不在乎的将零分试卷交给父母,不在乎他们说什么。在其他人面前我是不可冒犯的,他们不敢对我说什么。
初中就一回,我不想就这样让我的初中生活操控在父母老师里,我希望能像坏男生一样潇洒的过我的初中生活。不必去面对学习上的问题!
专家点评: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原意做一个随意、自由、没有学习压力的坏男生,可以看出作者在学习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不过我们要理性的看,做那样的学生对自身真的有好处吗?自己荒废了青春,让谁来承担后果?学习是为了自己,还请像这样的孩子们理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赏析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成就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从1921年开始,他共创作小说40余篇。
郁达夫的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叙传小说,代表作是《沉沦》;一类是侧重表现社会的小说,即社会问题小说,代表作有《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对于文学创作,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应更多地表现作家“自我”,表现作者的“内心要求”。郁达夫的小说,无论是哪一类,大都不追求复杂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的体验。这就使郁达夫的小说具有了浓重的表现自我的个性特征,也正因此,郁达夫的小说又被称为浪漫抒情小说。
《春风沉醉的晚上》创作于1923年7月。当时,作者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已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因此,他的目光也开始从先前较多地注视知识分子狭小的圈子,转移到更广大的劳动人民。在作品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生活无着的穷知识分子,为生活所迫,住进了贫民窟中一个窄小破旧的阁楼里。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个同样被生活压迫的烟厂女工。由于有着共同的生活处境,对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他们相识后很快从相互同情,发展到相互关怀、体贴。作品以黑暗污浊的大都市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深刻的阶级矛盾,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展示了他们自发的反抗意识及纯洁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出,在那样的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与穷苦工人之间是可以沟通的,并且歌颂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具有朴素的阶级反抗意识的下层女工的形象。17岁的女工陈二妹,在一家小烟厂做包烟工,她每天从早到晚,要站在机器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有时还要被迫加班,得到的报酬却十分低微,除了吃饭,根本不够付房钱和买衣服。由于她的父亲刚刚去世,她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工厂的管理人便总想乘机戏弄她。正是由于陈二妹生活在社会下层,因此她对剥削压迫她的资本家有着强烈的仇恨。当她发现“我”吸烟时,便规劝“我”不要吸烟,尤其不要吸她所在工厂的烟,因为她痛恨那个厂。尽管陈二妹的这种反抗和报复,对她所在的那个工厂不会有丝毫损伤,然而这反抗的呼喊,毕竟是发自被压迫者内心深处的,它代表着当时下层工人群众自发反抗斗争的要求和心声。陈二妹是个爱憎分明的姑娘,她身上有着对资本家朴素的反抗意识,同时也有着对遭遇同样命运的落难者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她自己生活相当贫困,然而当她发现“我”的生活同她一样窘困时,便主动买来面包留给“我”充饥;当她发现“我”整夜不归,行为令人可疑时,便真切地担忧“我”走上邪路,规劝“我”改过;当她发现是自己误会了别人时,又马上坦率地检查自己。作品通过刻画这样一位下层女工形象,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善良美好的可贵品质,同时也揭示出了她们苦难的根源是严重的阶级压迫和剥削。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有才华、潦倒困顿、感情忧郁,对黑暗的现实有着愤慨,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切同情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生活无着,情感抑郁,但当面对与自己有着同样境遇的下层女工陈二妹的不幸时,其内心深处却激荡着愤世嫉俗之情。陈二妹的形象是通过“我”的观察和接触来刻画的。在“我”的眼里,陈二妹是可怜的、无助的,是善良的、纯正的。作品这样写,不但展示出陈二妹美好纯洁的心灵,而且也凸现出“我”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我”对弱者的同情,对下层劳动者身上美好品性的赞美,对黑暗的憎恶。在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我”或是一个组织材料的线索,或是作家创造的一个形象,不是作家本人,然而,由于郁达夫的作品采用的是自叙传的形式,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因此,他的作品中的“我”却可以认为是作家本人。也正因为如此,透过这篇作品中“我”这一形象,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对下层劳动者的感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这正是当时一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内心的真实再现,具有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作品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色是结构严谨,整个故事发展写得完整自然。郁达夫早期小说有不重视情节,结构松散的特点,然而这篇作品的结构却异常精美。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步步设伏,层层推进,前后勾连,适时解“扣”,而且这种安排又不露痕迹,十分自然。比如,由于房屋狭窄,陈二妹每次回来,“我”都要站起身来让路,这样,陈二妹自然感到很不过意,于是有了赠食物情节的出现;由于“我”神经衰弱,夜里出外散步,这就使陈二妹产生误会,故事由此生出波澜,推出了后来的“规劝”、“解释”等一连串的情节;当误会消除后,两人的友谊进一步发展,故事也由此推向了高潮。
郁达夫的作品有注重描写人物心理历程的特点。这篇作品在表现人物心理上更具有独到之处。作品多次直接袒露“我”的内心活动,把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再现了出来。比如作品写到陈二妹规劝“我”不要吸烟,尤其不要吸她所在的那家烟厂的烟时,作品这样描写“我”的心理:“我知道这是她为怨恨N工厂而滴的眼泪,但我的心里,怎么也不许我这样的想,我总要把它们当作因规劝我而洒的。”这段人物心理的剖白,真实地表现出了作品中“我”因陈二妹的规劝而产生出来的复杂而又真切的内心世界。在作品的尾部,故事进入高潮,当陈二妹发现自己误会了“我”而坦诚地道歉时,作者又适时地描写了一段“我”的内心活动,从而将人物情感与理性的冲撞以及人物灵魂净化的心理历程,都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由于作品采用了这种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因而不仅使人物变得更加真实生动,而且也使作品具有了一种浓郁的抒情色彩。
《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作者较早描写工人的好作品,也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作品之一。由于它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因此历来被认为是“五四”优秀短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说家施蛰存 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同作者的其它小说一样也描写了性心理、揭示了潜意识,但与《鸠 摩罗什》、《石秀》等小说相比较,《梅雨之 夕》显得文笔舒展,格调清新,艳而不俗。 正是这种舒展而周密的心理描写和素雅清丽的格调使《梅雨之夕》成为吸引众多读者的名作。
《梅雨之夕》几乎没有情节,它仅仅记 叙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 女之后的一段心灵历程。但在新颖而丰富的心理分析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以娴熟的文 字表现技巧对人物的心理层层剖析,把读者 带进了主人公那丰富多彩而又微妙曲折的内 心世界。一个已婚的青年男性与一位娇美的少女萍水相逢,他会有什么心理反应
首先是怦然心动。
傍晚的上海街头,梅雨蒙蒙,灯光溶 溶,下班后的“我”虽然手中有伞却并不急 着回家,而是揣着慵懒的情怀有意无意地观望黄昏的街景。这时,“一位姑娘”映入了 “我”的眼帘,——“我”看到她从电车的 “头等车”里走下来,发现她没有带任何雨具。
梅雨“淙淙地”下着,没有雨具的她只 好跑到木器店的房檐下躲雨。“我开始注意 她底美丽了”。青年女性的美包括“许多方面”,如容颜姣好、风仪温雅、肢体停匀等, “我”觉得面前这位少女“是全适合这几端 的”。她急于寻找人力车坐车回家,“孤寂地 只身呆望着这永远地、永远地垂下来的梅雨”,“露着烦恼的眼色”,而“我”却暗喜 梅雨的淙淙,——是梅雨为“我”提供了欣 赏美的机会。当然,“我”想到了在家等 “我”回家“一同吃饭的妻”,但这仅仅是 “一闪念”而已。“我”开始为自己晚回家寻 找借口。主人公找出两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首先,“我”对这少女没有什么“依恋的意 识”,“我”仅仅是把她当作“一个美丽的对象”来欣赏;其次,她在“一重困难之中”, 作为男人的我不能弃之不顾。于是“我”不 仅心安理得地留了下来,而且还“不自觉地 移动了脚步站在她身边了”。
接着,“我”跃跃欲试。
雨继续下,“我”发现斜雨已打湿了女 子的绸衣,薄薄的黑色绸衣已失去了遮盖的 “效用”,“轻薄的雨”已画出了女子的臂膀的圆润。马路上仍然看不到人力车的踪影,甚至连行人也没有一个,而雨还在下个不 停,晚风把“凉凉的雨丝吹向我们”。“我” 想到了自己手中的伞,渴望能做古代骁勇的 武士用盾牌遮挡流矢一样挡住飞来的雨箭,用自己的伞护住这位可爱的姑娘。“我”关 切地注视着女子,希望她能觉察到“我”的 好意,并主动上前来寻求保护。然而,他看 到的是少女警惕的目光;他担心女子怀疑他 “没怀着好意”,因而只好自尊地移开了自己 的目光,打消心底刚刚萌发的的艳念。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雨还没有住。也许 少女失去继续等待的耐心,也许是她发现身 边的异性对她并无歹意,少女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我”。“我”正以“怜悯的旁观的心 理”观注着女子,少女主动投来目光使 “我”的脸红了。“用羞赧来对付一个少女底 注目,在结婚以后,我是不常有的”,“我将由何种理由来譬解我底脸红呢”——也许 答案只有一个:一种被婚外异性理解和初步 接受后的欣喜与激动。“我”读懂了她的目 光所传递的信息,于是就大着胆子靠近了少女,“将我底伞分一半荫蔽她”。“我”的尝 试终于取得了成功。
随后,男子开始想人非非。
如愿以偿的“我”十分激动,感到幸 福,血流在周身奔涌,“我”开始诧异我的 奇遇”;因为“近几年……除了和我底妻之外”,“我”从没与其他异性并肩步行。然 而,在欣喜之际,“我”又有所顾忌:“我 们”的熟人“看见了这样的我们的同行,会 怎样想”于是,“我”把伞压得很低,“人家除非故意低下身子来”是“不能看见我们 底脸面”的。
她的发香使“我”沉浸在难以言说的欢 愉之中。“我”偷偷地“侧眼看她”,突然 “得到了一个新的发现”:原来她就是“我底初恋的那个少女,同学,邻居”!——那时 她才十四岁,分别七年……她一定是搬到上 海来了。然而,他尚未理清这一惊喜,又由 喜而悲:她今年二十多岁了,一定已成为他人之妻,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啊!进而,又变得忧心忡忡:我也结了婚,如果她认出了我,问我是否结了婚,我该怎样回答呢
将路过的陌生女子认作是自己的初恋情 人,这实际上是一种由情感急剧波动所致的 情感错位,而这种情感错位又使“我”陷入了情感危机。
就在这时,“我偶然向道旁一望”,忽然 发现妻子“倚在一家店里的柜上”,“用忧郁 的眼光”看着“我”和她。妻子在跟踪他吗——疑心生暗鬼。
男子的心灵历程的最后一段是恋恋不舍、怅然若失。
“我”还在想入非非:一阵风吹来,眯 起眼的少女更加“娇媚”,我觉得她很像名 画《夜雨宫诣美人图》中的日本女郎;同这样娇美的女郎共伞而行真是一种幸福,“在 旁人的眼光里”,“我……或许成为她底丈夫 或情人了”!就在这时,“我”耳边传来“这 样的嘤响”:不必送了,雨已经停了。“我蓦然惊觉”,十分懊恼地收拢雨伞,“怨怼”老 天爷“不再下半个小时的雨”。“我”不甘心 于这场令人痴醉的艳遇就此了结,因而委婉 地提出了继续陪伴的请求:“假使没有妨碍,让我送到了罢”;“假如还是下着大雨便怎么 了呢”但是,“我”不仅听到了少女外柔内 刚绵里藏针的谢绝,而且还看到了她脸上的 “特殊的端庄”,一种包含着少女们所特有的矜持、自尊和提防的端庄。于是,“我”只 好知趣地告别。
姑娘“消失在黄昏里”,“我”带着无尽的遗憾、惆怅似梦似醒地上了人力车;恍恍惚惚,“我”总觉得“有一桩事没有做完成”,“心里有着一种牵挂”。夜空中已出现 了星星,但“我”几次想把手中的伞张起 来。来到自家门前,“我”依然迷迷糊糊; 叩门,屋内的人询问“谁”,——这询问声竟是那少女的声音!走进家门,灯下的妻子 又变成了刚才那位在店铺里用忧郁的眼神看 着“我”的女子,直到妻子问“我”为何回 家这样迟,“我”的神态才彻底清醒。“我” 骗妻子说自己与朋友在途中吃过“小点”, ——“为了证实我的谎言,夜饭吃得很少”。
怦然心动——跃跃欲试——想入非非 ——恋恋不舍、怅然若失,作者周密而真实 地描述了主人公邂逅少女后的全部心理流程。这种心理展示或心理分析是立足于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上的。
众所周知,施蛰存是“新感觉派”的代 表作家,同这个三十年代初兴起的流派的其 他作家一样,他的心理分析小说也深受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 精神分析学说是关于人格结构及其内部冲突 的学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板块,即本能论、 人格结构论和心理解剖学说。本体能认为,人性的根本就是由生物能(或性能量)转换 而来的心理能的发泄与反发泄;一切用于人 格做功的能量都出自本能。人体结构论是关 于本能的能量的投注和转移的理论。这一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储存本能 的地方,是各种本能的驱动之源)、“自我” (是协调本能需求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平衡机 能)、“超我”(在良心、道德律令、自我理想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它把本能力量转移 到实现理想、创造等方面上来)。心理解剖 学说把人的心理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意识、 前意识、潜意识;其中,潜意识与本能密切相关,其中蕴藏有被压制的本能及与性相关 的情感。
《梅雨之夕》的心理分析立足于弗氏的 精神分析理论。作品注重描写主人公的潜意 识,尤其注重揭示人物的人格中的“本我” 与“自我”的冲突。在“怦然心动”阶段, 作者的文笔初步触及人物的潜意识。“我” 为婚外的异性所动,并把她当作“美的对 象”,主人公的这一心理活动并不排除“本 能”的暗中促动;而在欣赏异性时;“我” 自我辩白对异性绝对没有“依恋的意识”, 且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中翘首以待的妻子,还 寻找晚回家的借口,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则又 展示了主人公的人格深处的“自我”与“本我”的交涉:“我”要发泄本能,“本我”要 遵循”快乐原则”,而“自我”则既对“本 我”进行规范和抑制,又掩饰“本我”的越 轨冲动。
在跃跃欲试阶段,作品虽然主要写主人 公的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和展示显意识层面的 心理活动,但“我”企图接近少女和保护少女的动机无疑是受本能推动的。试想,如果 面对的是一位男性,或者是一位老太太, “我”会耗费这么多心机吗
在“我”想入非非时,作者有意刻画了 “我”的深沉意识活动以及意识深处的“本 我”与“自我”的斗争。“我”隔着伞柄偷看少女时,少女突然幻化成“我”昔日的恋 人;从表面上看,“我”的幻觉是由联想或 情感错位所致,但实际上是人物的意识活动 由意识、前意识而进入了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内有被压制的观念与情 感,尤其是儿童的性发育过程的创伤性经 验;由于种种原由,人们一般不愿或不能回 忆这些观念和经验,但在意识或心理“监 察”机制松懈时,这些被压制在潜意识里的东西就会冒出来,人们就会回忆起这些比较“阴暗”的东西。——由于羞耻感和顾虑 道德谴责等因素的作用,也许“我”在婚后 一直不愿触及自己的初恋,但突然的艳遇所 致的兴奋与激动干扰了“我”意识中的“监察”机制,因而沉睡在潜意识中的对初恋情 人的迷恋就苏醒了,无意识的非理性因素使 “我”一时误认为面前的少女就是昔日的情 人。担心遇到熟人而把伞压低和突然在道旁的商店里看到了妻子“忧郁的眼光”,这些 行为和心理活动实际上展示了主人公的意识 或人格深处的“自我”与“本我”的冲突。 “本我”遵循着快乐原则,要主人公抓住机会尽情享受与少女相处的甜蜜与快乐,但 “我”是有妇之夫,作为一个“绅士”,“我” 不由自主地想到妻子的责怪、担心社会的谴 责,甚至当即受到了良心的责备,于是,在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汇之际,在理性与非理性 的较量之中,“我”的顾虑与内疚就外化为 妻子的忧虑,并且被投射到路旁店铺中的另 一女子身上。这种“本我”与“自我”的冲突是极其真实的。它如实地展示了主人公的 心理矛盾:对自我声誉和对已有的家庭的维 护,对婚外异性的向往。
在怅然若失阶段,主人公更是频繁地往 返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意识,是一种注意 的感官,通过注意的活动,人们能够感知外界的现实环境和各种刺激,而潜意识则是 一种非理性的不为人感知的心理现象。与少 女恋恋不舍地分手后,由意识统摄的各种感 官先后告诉“我”:雨住天晴,房内的答话 人是妻子,门前站着的是妻子等等,但蛰伏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却仍存非份之想,还在追 寻那已不再存在的快乐——主人公觉得“有 一桩事还没做完成”,“心理还有一种牵挂”; 而潜意识的非理性因素则使“我”先后产生一系列幻觉:误以为少女还在身旁,错把妻 子的答应听成少女的“嘤响”,又将灯下的 妻子看作店铺里注视“我们”同行的女子。
勿庸赘述,《梅雨之夕》的成功之处就 在于周密、细致入微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尤 其是对潜意识的性心理、性幻觉的展示。然而,这种描写与展示的成功又与作者对性心 理描写的分寸感的得体把握和全篇的文笔舒 展雅致密切相关。作者立足于西方的现代性 心理分析理论而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我们感觉到作者同时又接受了东方古老的儒家 伦理道德的规范:男子邂逅情女,虽然艳心 荡漾,但其言行皆“发乎情,止乎礼”,他 始终恪守着“君子好色而不*”的中庸之 道;写男性的艳遇,展示人性的隐秘,作者不仅剔除了俗艳的字眼,回避了露骨的场 面,而且还点缀了富有诗意的意境,溶入儒 雅的情怀,这一切使作品具有诗一般的清丽 素雅与含蓄蕴藉,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典雅 的“中和之美”。
《梅雨之夕》令人久读不厌,其奥秘就在于作者描绘了一副清丽淡雅的心画,演奏了一首婉转细腻的心曲。
欲 说 还 休
---《伊豆的舞女》赏析
在78年之前,有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伊豆舞女的,有着淡淡的哀愁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本身很简单:少年初恋。如果要再多说一点儿,便是:在一个山色空蒙的季节,一个就读于大学预科的少年,在一次娴静的旅途中,邂逅了一名美丽的舞女。写到这儿,就知道这是件极雅致的事情,汤岛是个相当古朴的小岛,有山,有水,有树,大凡散心所需的一切景物那里都有,于一名学生,是一个并不奢侈的胜地;于艺人,也是个卖艺的好去处。
故事就是从汤岛开始的,少年对在旅途中初次见面的舞女一见倾心,我几乎要说这是一个初恋故事了。说“几乎”是因为:故事中的两人并无世俗之人想象的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乃至山盟海誓。他们只是通过几次回眸,几滴清泪来诠释这若有似无的情愫,于是眼波流转之间,上演了一出青涩而忧郁的如烟似雾的少年情怀。
日本是个小岛国,因此日本人从骨子里充斥着淡淡的绝望的味道,东山魁夷如此,村上春树亦然,川端康成自然也不例外。他用浓郁的日本情调将这牵挂人心的初恋渲染得极具东方美感,那种日本人特有的哀愁、颓废,也让整篇文章充斥着《北国之春》的曲调。
日本的乐曲常有反复音,仿佛无时无刻不预示着终结,估计舞女们弹唱的曲子也是如此。全文没有一句炽热的言语,这才适合涉世未深的孩子的作为。年仅十四岁的舞女在每一个低头、浅笑、行礼、羞怯间,流露着难以言喻的美好,甚至可以让人想象出她在飘落的八重樱花瓣中轻舞的丰姿。
伊豆不同于东京,东京的繁华它没有;伊豆不同于奈良,奈良的睿智它没有;伊豆更不同于京都,京都的古风古韵它也没有,它所拥有的,大概只是那淡季的忧郁与纯真的自然吧?而这份忧郁与自然又恰恰适合这朦胧的初恋,因此这段故事只有发生在伊豆这种地方才让人觉得合情合理。
最终,这个在一个合情合理的地点,恰恰时宜的季节发生的初恋故事还是有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平淡结尾:“我”终于还是回去了,在与舞女相识的整段日子里,两人始终没有捅破这层薄纸,不说也好,正如有句古话叫:“知君情深意也厚,忆人全在不言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