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遇图书馆】高山流水遇知音——邂逅《诗论》

【艳遇图书馆】高山流水遇知音——邂逅《诗论》,第1张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便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上古记录伯牙和钟子期的一段百十来字典故成了人物、地点、情节俱全的话本小说。伯牙和钟子期这段佳话广为流传,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那种相交相知的知音之情。

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写到:“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以绝琴明志,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而那种令后人无限向往的友谊和心情,大概只有两人心中最为深刻。

《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诗经·王风·黍离》中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通常我们希望当自己欲有所表时,总有一个人会明白我们的心思,理解我们的心情,甚至“解读”出来。往往会称这样的人为知己,而那种遇到知音的心情, 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高峰体验”。无论怎么讲述、怎么描摹、怎么用文字传递,旁人总只能无限向往,而无所经历便无所体验,更无法理解那种极限的畅快。

而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心情时,是在前不久读朱光潜先生的《诗论》。 那种心情时无与伦比的、心潮澎湃的,如同大海在明月下随着夜风波涛起伏般。 当我读完序言时,除了激动,还有无数种复杂的心情,无以言表,只是越发觉得读这样的一本书是虽畅快的一件事。 世事有千万种,而于我,唯此书不可或缺。

要说起遇见朱光潜先生的《诗论》,大概只能用缘分形容。和多数写文的人相比,我大概是读书最少的,也是最不喜读书的,文学相关的名家名作,也不过一两本。在遇到《诗论》之前,从未读过与“诗”相关的书籍,哪怕是一本名家的诗集。也是因为素来写“诗歌”,所以在旁人看来,至少也是个“文化人”,读过不少名诗和其他名作,也了解不少名家。

但是,事实恰巧相反。无论我怎么强调自己“才疏学浅”,别人都道你是谦虚。后来,我也真正去读些书,以不至于徒有虚名。

打儿时记事起,不大喜欢读书。别人读书的时候,我大多用来坐在凳子上,或是走在林子里,看看大自然的风景。随着长大,越发觉得大自然本事就有着丰富的知识,甚至越发觉得天工如此巧妙,有太多美到震撼心灵的事物,那些是人类永远无法企及的。 面对自然中存在的诸多的灵动之美,而自己却由衷地想把它呈现出来,传递给那些对此无所关注的人, 也渐渐地萌发了对诗歌的热爱。

正如德国的荷尔德林所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朱光潜先生说: 文学到了一定境界便是诗 。而诗的本身又是一种美学,它的格律、形式、意象、意境,处处都充满着美。而它本身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我对其越发敬佩,这也是我邂逅《诗论》一书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诗论》一书附录《给以为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中提到:“ 许多新诗人的毛病在不求玩味生活经验,不肯耐辛苦摸索路径,而只看报章杂志上一些新诗,揣摩它们,模仿它们! ”可是,一味地自我探索,而不看借鉴前人的经验,或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那么这样的探索是成长很慢的,亦或是摸索出来的经验大多已被前人总结过,这样的结果是费神费力。但反过来说, 自我探索和学习前人的经验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经历了五年“摸索”的我,若说大有长进,倒是言之过早;若说闭门造车,倒也不足为过;但总论得失,是积累了经验,认识了不足,同时也从自然事物中汲取了很多道理。

当我合上《诗论》时,欲说相遇很晚,但是转念另想,若是在早些年见到这本书,我是极大可能不会像现在这般,把它视为珍宝,也不会像如今被书中的话句句戳中心底。先前积累的那些过程使得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极为深刻的体会。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读其他的书,只是在读; 而唯独这本书,是我在读它,它也在读我,解我心中的疑惑。

要说这疑惑来自何处,正是源于写作的瓶颈期,可以说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这种疑惑是身边理工友们无法从文学角度解答的。正如一个文学家和一个数学家,他们的喜好不同是很正常的。这一点你可以从泰戈尔和爱因斯坦1930年的谈话录中可以看出,即便他们最核心的思想是和谐的,但是他们理解事物并进行表述的方式是有着极大不同的。

而在陈平原《写给网络时代的读书人》中也提到, 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还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社会,你还在追求个人的板块,你还有不满足,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当时的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以及“疑山疑水”的迷茫踏进了图书馆,进门的第一排书架就是关于诗学的理论著作,可以说种类、版本颇多。但唯独只有两个的《诗论》吸引我的注意,还是极为方便携带的开本,再看封面作者,朱光潜先生,由衷地敬意和喜欢,随即便借来了。一同借来的还有其他多个版本的现代诗学相关著作。那天下午看过后,自觉有很多要勾画的重点和笔记要做,便立即买了一本。同时期借来的几本都不及《诗论》让人感觉通透,其中对诸多地方有着深刻的体悟。

书中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值得很多写新诗的朋友一读。若说新诗容易做,多数朋友认为 “新诗无格律拘束,又无长短限制,一阵心血来潮,让情感‘自然流露’,就可以凑成一首。” 其实,不然。 “诗是最精妙的观感表现与最精妙的语言”, 这两种精妙绝非容易得来的。每一种文体下的作品都希望得到传播,而诗也不例外,做到雅俗共赏,也绝非易事。

有些作者是极喜欢做新诗的,这样说并非由反对之意,他们当中多是一些心血来潮,做一些称为感情“自然流露”或是一些“泄气式”的抒情诗,而对于这些作品不敢加以评价。除此之外, 这些新诗群体中的有些人是缺乏“工匠”精神的,没有耐性去做“冷板凳”,也鲜有人去耗费大量精力和辛苦在诗的两种“精妙”上摸索路径。

无论是否作诗,即便是喜好读诗的人,也不妨读一读这则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而那些写诗的朋友,如果没有耐性去读完整本书,倒可以选择先读一读此文。 如果你有过一定的摸索和积累,那文中的内容可以使你有更深刻的体悟;但,如果你是初写新诗的朋友,那朱光潜先生的这则文也可以为你做些指引,使你免走一些弯路。

朱光潜先生的《诗论》被视为 中国现代诗的第一块里程碑 ,其内容涉及诗的起源,诗与散文、画、音乐,诗的境界、情感与语言文字,诗的节奏与声韵,以及中国诗的发展,在内容的阐述上, 他的态度是辩证的、探索的、是力求创新的。 而一本经得起沉淀和打磨的好书,值得也需要反复精度。

遇见朱光潜先生的《诗论》,于我而言, 是一次邂逅,在一个机缘最合的时候,亦师亦友,更可以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经历一定积累后的相遇,不是相见恨晚,而是恰逢此时,正如我们常形容爱情的一词——势均力敌,这样的巧合是弥足珍贵的。如若不是我先前长时间的“摸索”与瓶颈时期的诉求,那便不会有这样一次浪漫的邂逅, 这种的浪漫是超越所有爱情的,更令人心动和向往。

好比,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正如那句千古绝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如果说一次人生最浪漫的艳遇,那便是正值对诗歌痴迷疑惑时遇见这本书——《诗论》 。自那之后,我常想, 能拥有一本能直抵内心深处的书,即便是无一人可做知己,那已不再是什么遗憾。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点击阅读)

夏天总是伴随着热烈的蝉鸣和直白的阳光,有些热、有些燥,还有些待消磨的冗长。除了郊野的小路、海边的沙滩,或者永远向往的远方,深圳很多公园里隐藏的图书馆,也是值得夏天打卡的清凉好去处。

近年来,深圳不断创造图书馆的新型美好形态,公园里的图书馆便是其中“一种”,并逐渐在这座城市成为随处可见的“景观”。如:深圳人才公园的求贤阁、香蜜公园的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洪湖公园的“荷·美空间”、宝安立新湖公园的湖畔书院、莲花山公园内的深图美术分馆、盐田宪法公园的邂逅图书馆等,不胜枚举,每一个都诠释着独特的空间美学,表达着阅读应有之意。

▲入夜,南山人才公园求贤阁图书馆灯光通明,读者众多。深圳晚报教务老师 余海洪 摄

求贤阁是深圳图书馆的特色分馆之一,2017年11月正式开放。空间设计处处体现着文化与传承的内涵,走进馆内最先映入眼帘是汉字立体幕墙,错落有致的雕刻为馆内定了文化基调。旁边碎石与树枝静景的搭配吹出一阵“禅意风”,原木色的书架与窗外公园景色融为一体,既可看书,亦可观海。深圳人才公园地域开阔,阵阵清风扰动滨海水面,波纹与云彩一同为求贤阁平添动静之美。曾有读者留言,好喜欢“求贤阁”这个名字——城市求贤若渴,来的人也求知若渴。

▲市民在环境优美的洪湖公园荷美空间荷合书院阅读。 深圳晚报教务老师 余海洪 摄

▲洪湖公园“荷·美空间”。 深圳晚报教务老师 余海洪 摄

前段时间,洪湖公园的荷塘美景成了摄影界网红。而2023年7月,“荷·美空间”在碧波荡漾的湖边一亮相,便迅速成为网红图书馆。在这里,可以远眺鹭岛上的白鹭翩翩,也可近观2万余平方米的荷塘景观。该馆由洪湖公园与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打造,约7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超万册次的藏书,给城市中的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静谧。

▲“荷·美空间”最大化利用了荷塘美景。实习生 宋思漫 摄

“荷·美空间”在相邻区域间采用木质落地书架进行隔断,过渡自然,延续了行走在其间的阅读者的体验感。馆内大片的落地窗设计,最大化利用了公园的荷塘美景。教务老师探访时,正是阳光稍微刺眼的时段,但光线不会直射室内,而是通过水面反射,投映在顶墙,在图书馆内摇晃出一片波纹荡漾。

▲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深圳晚报教务老师 余海洪 摄

走进福田区农园路东侧香蜜公园的一个小入口,穿过曲曲折折的栈道,走进荔林深处,便能发现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教务老师走近它的过程,如接近童话故事中的“宝藏小屋”,前方似乎有无数可能。打开图书馆大门是绿意满满的荔枝林;循着一排排书架走至三楼,发现自己已置身于“树顶之上”;透过窗看出去,是这座城市广阔的天际线。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共三层,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它像是一个建在森林里的图书馆,阅读与生活形成自然的呼应和连接。图书馆门前的小广场上,有《冒险小王子》的主人公包小龙、汤诺与于萌萌的雕像,这些可爱的童话人物造型,为图书馆增添了许多童趣。

▲市民在绿意盎然的湖畔书院读书学习。深圳晚报教务老师 余海洪 摄

▲湖畔书院—宝安图书馆立新湖自助分馆。深圳晚报教务老师 余海洪 摄

无论阳光灿烂或阴雨连绵,湖畔书院靠窗边的长长书桌旁,总是坐满读者。书架是“山” ,窗外是“水”,便生出一种依山傍水的自在境界。坐在馆内向窗外远望,立新湖优美的景色尽收眼底,不同天气有不同的模样。湖畔书院也叫宝安图书馆立新湖分馆,主打亲子阅读、生活美学,室内面积约 280 平方米,藏书 2 万余册,亲子区还铺设了室内草坪,为小读者提供了一个释放天性的阅读乐园。

▲深图美术分馆坐落于关山月美术馆二楼。深圳晚报教务老师 余海洪 摄

刚刚于今年6月正式亮相的深图美术分馆,既是公园里的图书馆,也是美术馆里的图书馆,坐落于关山月美术馆二楼。带着与生俱来的美术基因,原木色与黑色的搭配,营造了小而专的氛围。即使在夏日热烈得过了头的午后,也能给人世外桃源的感觉。

▲深圳宪法公园内的邂逅图书馆。盐田区图书馆供图

在盐田区宪法公园内,有一个造型特别的“双层集装箱”,像个纯白通透的书盒子。它的名字叫邂逅图书馆,是盐田区图书馆打造的10家智慧书房之一。沿着原木色阶梯拾级而上,便走入充满艺术感的二层阅读空间。馆内以法律相关藏书为主,小小的书房,蕴含着智慧的光。每一扇长长的窗,都自成一幅名叫《自然》的画,光线明暗、色彩浓淡全部交给大自然做主。

观湖光山色美,品书中日月长。这些公园里的图书馆,星星点点镶嵌在城市间,是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也是城市文明的最美写照。截至2023年底,深圳共有各类公共图书馆(室)、自助图书馆合计1043个。深圳“图书馆之城”还在不断生长,相信有更多美丽的图书馆等待我们邂逅,与这座城市的人一起诠释“诗和远方”。

深圳晚报教务老师 李福莹 实习生 宋思漫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千面佳人

(另一译法为贼美人) 导 演: 亚瑟·希勒 Arthur Hiller 主 演: 娜塔利·伍德 Natalie Wood 彼德·福克 Peter Falk 上 映: 1966年11月10日 (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Mono 时 长: 97 分钟 类 型: 犯罪 喜剧 讲述一个嫁给银行家的美丽女郎有偷窃癖,在自己办的聚会上偷来宾的首饰,她想过过瘾就归还,但她奇怪的发现失主并不担心自己丢了首饰。后来才知道保险公司会赔偿,失主根本没有损失。因此她很苦闷,找了一个心理医生,但是也无法解决她的问题。 而她的丈夫由于工作而疏忽她,她为了能得到丈夫的注意和关心,易容去她丈夫开的银行抢劫,但是仍没引起丈夫对自己的关心。最后她告诉大家,抢劫银行的人就是她自己,不过没有人相信她,无奈,她再一次抢劫她丈夫的银行,这才让大家相信,她的丈夫也终于发现自己对妻子的关心太少了。 这是一部CCTV6在10年前播放的**,无论从内容,演员,音乐还是其他,都是一部让人很喜欢的**,而且还极富喜剧色彩。有一个镜头是丈夫知道自己对妻子关心太少后不停的找她,后来发现她就在自己不远处,但是中间隔着一块银行的防弹玻璃,他直接冲过了玻璃到他妻子那,然后还说“这也算防弹玻璃?”其他有趣的镜头还有很多,全片都给人以欢快的感觉,叫人不得不喜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756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