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名山及传说故事是什么?

中国五大名山及传说故事是什么?,第1张

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为我国五岳之东岳古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早在夏,商时代,就有72个君王来泰山会诸侯,定大位,刻石记号

秦始皇统一中国封禅泰山后,汉代武帝,光武帝,唐代高宗,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也都相继仿效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 历代著名的文人学士,也都慕名相继来此,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杜甫的<>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诗

泰山同时又是佛,道两教之地,因而庙宇,名胜遍布全山因此泰山不仅有雄奇壮丽的山势,而且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也是一座道教名山山顶更有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实乃一处名冠世界的文物宝库和游览胜地1987年底,世界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委员会已将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泰山,一般先游岱庙岱庙位于泰安城内,南起泰安门,通天街,北抵泰山盘道,南天门的中轴线, 为历代封建帝王到泰山封禅时举行大典的场所从秦,汉起历经修建,留有很多珍稀文物岱庙主殿天贶殿为我国三大宫殿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殿内正中奉祀" 东岳泰山神"像,殿壁绘"东岳泰山神出巡"大型壁画东为出巡,西为返回,画面以仪仗人物为主,场景阵势浩大,人物生动逼真壁画长62米,高33米 殿东汉柏院内有五株汉柏,传为汉武帝手植岱庙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块,多藏于汉柏院内大殿前还有秦始皇的无字碑院北东御座是帝王来泰山封禅时休息的地方北厅陈列泰山部分文物院内有秦李斯小篆<> 岱庙实为历史文物,诗文,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之综合博物馆,而碑刻艺术之书 法,可谓集我国书法艺术之大成

登泰山有东西两路,一般从东路上山至极顶,再回到中天门,循西路的公路下山 东路从岱宗坊开始,至极顶共有9000米,上山蹬道计6293级石阶中天门是游人小 憩或食宿之处,这里还有索道可直上岱顶月观峰

衡山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它南以衡阳回雁峰为首,北至长沙岳麓山为足,巍峨七十二峰逶迤盘桓八百里,素有"五岳独秀","文明奥区"之美称

以主峰祝融峰为中心的一百八十三平方公里的南岳风景区荟萃了衡山的风光名胜两千多年前,尧,舜曾在此召令诸侯,大禹曾在此拜取治水方略,宋徽宗题书了" 天下南岳"牌额,康熙撰写了"重修南岳大庙碑记"历代名流学者李白,杜甫,韩愈,黄庭坚,朱熹,王夫之,郭沫若等留下了数以千计的吟咏;当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伟业

南岳还是我国唯一佛道并存的名山,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形似故宫的岳庙,有为"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福严寺,还有日本曹洞宗视为祖庭的南台寺,道家称为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观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多姿,有"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有"五龙朝圣","龙池蛙会","玉树琼花","祝融莹光"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四时景色各异;麻姑仙境之幽,穿岩诗林之趣,龙凤清溪之野,禹王山城之古,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

南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人们旅游观光和度假避暑的胜境天下南岳欢迎您的光临

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恒山

恒山,又名"太恒山","元岳","常山 "位於山西省浑源县城南相传古代舜帝巡狩至恒山,封为"北岳",为北国万山之宗主《白虎通义》曰:"恒者,常也万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三才图会》曰:"恒山,五岳之北岳也""高三千九百丈七尺,上方有三十裏有太元之泉,神草十九种,服之可度世"《太平御览》亦说:"北岳有五名,一名兰台府,二名列女宫,三名华阳台,四名紫微宫,五名太乙宫"自东北伸向西南,绵延起伏108蜂,长数百里,山势雄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天险主峰天峰岭, 海拔2017米,其高度仅次於西岳华山但历史上曾出现两处,一是山西浑源的北岳,一是河北曲阳的北岳,明末清初才正式以浑源常山为北岳

道教称此山为第五小洞天,号"太乙总玄洞天"其山神穿黑袍,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掌管江淮河济,虎豹走兽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留有不少道家遗迹和传说古有道观庙宇18座,称为18胜景今尚存有北岳庙(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多处还有琴棋台,出云洞,紫芝峪等自然风景区峭壁悬崖之上多留有古人题咏"岳顶松涛","金鸡报晓","玉羊游云","夕阳返照"等令人向往

据史籍道书所载,大禹曾巡游恒山,封道经《灵宝真文》於北岳《灵宝要略》曰:"夏禹登位巡狩,度弱水,登钟山,得《灵宝真文》,封之北岳及包山洞庭之室"后有商王女昌容,修道山中,"二百余年,颜如二十许能致紫草,鬻於染工,得钱以与贫病者"(《太平广记》)至汉唐时期,众多仙真出入恒山,修真传道,使恒山成为道教之福地著名者有茅盈,司马季主, 元俗夫妻,李皎,恒岳仙人,道荣,张果老,管革,戚元符等

茅盈为秦汉时著名方士,乃咸阳南关人世代显贵,且好道积德《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谓其高祖父茅蒙,即得道"于华山之中,乘云驾龙,白日升天,"其邑有谣曰:神仙得道茅初平,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州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故茅盈三兄弟承其祖志,亦避世修真茅盈年至十八,"遂弃家委亲,入於恒山,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采取山术而饵服之,潜景绝崖,素挺灵岫,仰希标元,与世永违""盈於恒山积六年,思念至道,诚感密应",感太元玉女,西城西君,龟山王母诸真降临,授以"玉佩金铛之道,太极元真之经"及"阴阳二景内真符","明堂元真之道"潜心修持,仙道已成后又点化其弟茅固,茅衷,皆得仙道圆满后三人皆被上清派奉祖师,尊称"三茅真君 "

另一位高道张果老,乃道教八仙之一《太平广记》谓张果老于隋唐间隐居恒山,有长生秘术,年寿数百"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 其厚如纸,置於巾箱中,乘则以水巽之,还成驴矣"时玄宗召见,演示仙家变幻之术,不可穷纪玄宗誉为"迹先高尚,心入妙冥",并赐号"通玄先生"后归恒山,终老山中果老岭即是后人为纪念他而题名,在一块光滑的陡石坡上,有几个非常明显的酷似驴蹄印和人脚印,传说是张果老骑毛驴由此登天时留下的

山中宫观甚多,旧时主要有会仙府,玉皇庙,文昌庙,救苦天尊庙,药王庙,三清殿,元帝庙,三元庙,白云堂,望仙亭,会仙洞,北岳庙,悬空寺等,这裏介绍几处

在众多景观中,最为著名的是悬空寺它坐落于金龙口的绝壁上,始建於北魏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全寺共有大小殿宇楼阁40 多间,建造在3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之上,凿石为基,就岩起屋,形势险峻,造型奇特整个建筑群南北长,东西窄,一字排开,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惊险奇特的建筑,令人叹绝

北岳庙,又称朝殿据史籍记载,其庙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2年),至唐宋,金元,时颓时兴明洪武,成化,弘治年间,多次大建,改古庙为岳神寝宫,规模宏大,包括北岳大殿,后土夫人祠,风伯雨师庙,康太尉庙,会仙府,龙王庙,烟霞亭,潜龙亭,九华亭,碧云亭,翠雪亭,凝翠亭,望仙亭,白云堂及山门,石坊,祀奉北岳诸神,坐落於主峰之下,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山门两旁,有青龙,白虎二殿殿前碑石林立,碑文记载著北岳之久远的历史

嵩山

嵩山,古称外方山,崇山,嵩高山位於河南省郑州西南90公里的登封县内它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七十二峰起伏错纵,横卧於中州大地, 群峰矗立,层峦叠峰,东西绵延60多公里,总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这裏峻峰奇异,风光秀丽,宫观林立,为中州地区的第一名山其神韵主要体现在它的博大与丰腴,包容滋养世间万物所以,道教把中岳神尊奉为掌管"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啖"之事的尊神以体现大道滋养万物的精神同时,它也是儒家中土之德的象徵历代以来,中岳已成为儒道释并存的名山在道教史上,仙人浮丘公,王子缙,鬼谷子等曾在此隐居,道教高真寇谦之,司马承祯,丘处机也曾在此修道传教现存中岳庙是嵩山道教最大的建筑,庙内殿宇巍峨,古柏参天,文物汇粹,琼宫圣境之意犹然

嵩山的历史悠久距今约23亿年前,神州大地上发生了被地质学家称为"嵩阳运动"的地壳剧变,逐渐形成了巨厚的高山群与地层的海下沈积;距今八亿年前后,地壳再次发生剧变,巨厚的石英砂岩开始上升, 形成了庞大的皱山系这次运动被称之为"中岳运动"这以后,又在影响我国南北广大地区的地质构造运动---"燕山运动"的作用下,褶皱山系遂逐步形成了壁立千仞的嵩山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於此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

嵩山以峻极峰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古时,乙太室为嵩山的主山,论及山气势,多就太室而言,即谓"大抵嵩山,胜在气概"但细细观察,两山又各具特色明代傅梅在《太室十二峰赋》中,对两山曾作过如下比较:太室山"雄伟而丰",少室山"森削而秀丽";太室山"广阔以能容",少室山"挺拔以自异"傅梅的上述概括,是符合两山的实际的太室山和少室山各有三十六峰,各峰皆有名有典,如太阳,少阳,明月,玉柱,万岁,凤凰,悬练,卧龙,玉镜,青童,黄盖,狮子,鸡鸣,松涛,石幔,太白,罗汉,白鹿等等嵩顶为太室主峰,因《诗经·大雅》有"崧高维岳,峻极於天"之句,故唐宋以后,改称嵩顶为峻极峰

太室和少室虽为二山,但又毗连,其相接之处,就在登封县城西北的岭口,古称辕辕关,为古今山交通要冲岭上至今还保著与之相联系的石额题刻及古碑等其中令人乐道的就是大禹开凿辕口,治理洪水的动人传说

大禹,名文命,是夏朝的始祖夏未建立前,禹是帝舜臣下的一个部落酋长,居住在嵩山与箕山之间《史记·封禅书》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因此,对於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是以嵩山为基础的据《史记》记载:"禹之父名鲧,鲸之父名曰颛项,颛项之父名曰昌意,昌意之父名曰黄帝"可见禹是黄帝的后裔而今人们以"炎黄子孙"来赞誉中华民族的后代从黄帝到大禹都生活在嵩山一带,他们常游於嵩山之巅

据传说,上古时炎帝族从西北迁入黄河中游后,曾长期居住在嵩山附近的伊水洛水流域其中一支举伯益为部落首领,以崇拜山岳为特徵,号称四岳相传黄帝於嵩山之上,大合鬼神,作清角乐殷周时,崇拜嵩山的有申,吕诸国,即四岳的后裔齐,吕,申,许四个姜姓国《诗经·大雅·菘高》有云:"菘高维岳,峻极於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按"申""甫"即申氏,吕氏据《史记·周本纪》和《逸周书·作雒篇》记载:周武王初灭商,曾计划建城邑于伊,洛,以近"天室",定保天命"天室 "即古人认为能够沟通人与天神的嵩山太室后来周公在嵩山附近建造了洛邑,作为周朝的统治中心,西周灭亡后,洛邑遂成为东周都城是时,嵩山如同关中终南山一样,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如《左传》昭公四年云:"阳城,太室,荆山,终南,九州之险也"

秦汉以降,嵩山中岳大帝的雏形逐渐形成,并不断趋向人格化,虽然其在宗教方面的特殊地位让於五岳之首的岱宗,但仍是国家祀典的五岳之一据史称,秦始皇笃信神仙,曾在嵩山上立伺祭祀岳神汉武帝元鼎元年 (西元前Ii6年),方士公孙卿利用大鼎的被发现,向武帝授成仙之道,遂被拜为印官,去嵩山太室事供神仙三年后,汉武帝亲临太室山,礼祭太室神祠,封太室山为篙高山元封元年(西元前l10年)三月,汉武帝再至中岳太室山,亲率群臣,礼登嵩顶据传,当武帝登山时,随从官员听到山间有呼"万岁"之声," 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以为有神,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木,以山下三百户为嵩高县,作为奉邑"又在山上建为万岁亭,山下建万岁观,名此峰为万岁峰,以应山呼之奇汉宣帝神爵元年(西元前61年)颁布诏书,正式确定嵩山为中岳,要求历代祭祀又据《史记·孝武本纪》称:"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於五岳,四渎矣"汉代有方土入嵩山寻仙采药,或存思诵神以治病驱邪《后汉书·刘根传》云:"刘根者,颖川人也,隐居嵩山中诸好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因此随著神仙家和方士在嵩山的开拓,中岳大帝的人格化更为明显了

《道藏辑要·岳渎名山记》谓中岳嵩山岳神中天王,领仙官玉女几万人,治理其地汉末魏晋,道教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中岳神的信仰北魏太武帝于大延元年(435年)在嵩山立庙,凡遇水旱,即命官员来山祈祷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太武帝还亲至山道场,受符录,备法驾,旗帜皆青,以从道家之色自后诸帝,每即位皆至

唐宋时期,道教十分兴盛,神仙信仰体系已经趋於完备中岳大帝作为道教的崇拜神之一,在帝王的奉祀下正式定型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祭把嵩山,改为神岳,封其神为天中王,封天中王之妻为天灵妃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又尊天中王为帝,天灵为天中皇后改嵩高县为"登封县",阳城县为"告成县",以寓其登嵩山,封岳神,大功告成自此中岳神正式成为神帝而被后世崇拜道经称,中岳神君服黄袍,戴黄玉太乙冠,佩神宗阳和印,乘黄龙,领仙官玉女三万人,主治山川陵谷,山林树木之属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玄宗李隆基依据汉武帝加增太室祠的故事,仍封岳神为天中王,将庙迁建于黄盖峰下,扩大规模,重新整饰当时,登封县令李方郁奉河南府银十万,将庙宇,台阁大加扩修(《升中述志碑》,李方郁《修中岳庙记》)

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为中岳大帝制作衣冠剑履,以与道经之称相吻合从此中岳大帝衣著冠戴一直沿袭至今次年又"重修中岳庙行廊一百余间,饰以丹青,绘以壁画,遍栽松柏百株"据《宋史》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西元983年),赠五岳封号,中岳大帝为"中天崇圣帝",帝后号"正明",并命翰林,礼官详定仪注及冕服制度,祟饰神像之礼,至时派遣礼官祭之乾德二年(964年),河南留守侍中,曾差军将孙和登封镇将郭武等,监修中岳庙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增修殿宇,并创造碑楼百五十间,塑神像及装修新旧功德画壁等四百七十所,这可谓中岳庙史的鼎盛时期(陈知微《增修中岳中天祟圣帝庙》)靖康年间(西元1126—1127年),庙观殿宇多为塌废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至十八年,花钱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两,用工四万八千三百六十二个,重修殿宇二百三十八间,逐渐恢复了庙院状貌元初尚存殿宇七百五十余间,元末多毁於兵火,仅余殿宇百余间

明成化十八年(1842年)进行了重修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十三年(1656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五年(1760年),四十四年(1779年),五十一年(1780年),五十四年 (1789年),都曾规模不同地进行过重修今日中岳庙基本上保留了当时的宏伟规模,具有明清官式建筑规模格局和风格特点

世人称嵩山处处有圣迹,世代隐机据《嵩高志》载,汉武帝曾于"遇圣峰"会九嶷仙子,于"会仙峰"会八洞散仙又据《嵩山志》载,唐高宗游於凤凰峰,乾隆帝开辟登嵩御道嵩岳的"鬼谷宅","白鹤观","仙游门","寻真门","祟福宫"都留有仙迹据《说嵩》称,战国时期有王栩,号曰鬼谷子,自幼入云梦山采药得道,鹤发童颜,相貌怪丽,久慕嵩山之名胜,欣然前往,后就地传道位於观星台东北的鬼谷子住过的山洞,后称之为"鬼谷宅"

据《云笈七签》曰,蜀人李仙曾在太室山三鹤峰炼丹,莫知其名,历世见之,时人计之已八百岁,因之名李八百其仙去后建观曰"白鹤观"《云笈七签》卷五《中岳体玄潘先生》曰:"中岳道士,前有天师,次称潘先生,先生名师正,赵州赞皇人少丧母,庐於墓侧,以至孝闻""隋大业中入道,王仙伯尽以隐诀及得以符相授,栖於太室逍遥谷,积二十年,但嚼松叶饮水而已""高宗皇帝每降銮辇,亲请精庐,先生身不下堂,接手而已及问所须,答言松树清泉山中不乏帝与武后敬之,流连信宿而返寻敕所居,造崇唐观,岭上别起精思院以处之敕置奉天官,令于遥谷口,特开一门号曰仙游门,复于苑北面置寻真门"

据《嵩山志》记载:北魏寇谦之,唐朝李道合,宋朝董道坤,金代丘长春均在嵩山"崇福宫"主持过道场另外,魏成公兴,晋鲍靓,唐司马承帧,吴筠,李筌等都曾在嵩山修道,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北魏寇谦之,唐李筌寇谦之(365一448年),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行居冯翊万年(今陕西潼北)早年倾心幕道,研习张鲁之术,后随成公兴入山,修道七载,声名渐著其时,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律废驰,民间道教起义不断;佛教逐渐在中国扎根,兴盛,佛道斗争日趋激烈为了维护道教的社会地位,并与佛教抗衡,革除一些被攻击的弊端已迫在眉睫寇谦之首当其任,决心改革天师道,其在《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一书中,宣布新科,清整道教;在《录图真经》一书中,则召鬼神,传授弟子在北魏太武帝的支援下,其对道教的改革取得成功

除此以外,嵩山还是《三皇经》,《五岳真形图》和《阴符经》的发祥地,而这三部经在道教经籍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据《云笈七签》卷四《三皇经说》记载:上古三皇所授之经分为天皇,地皇,人皇共合三卷关於《三皇经》的行世,《三皇经》说:"晋武帝时,有晋陵鲍靓,官至南海太守,少好仙道,以晋元康二年(292年)二月二日登嵩山,入石室清斋,忽见古《三皇文》,皆刻石为字,尔时未有师,靓乃依法以四百尺绢为信自盟而受,后传葛稚川,枝孕相传,至於今日"鲍靓,字太玄,东海人,为葛洪岳父据《广弘明集 ·二教论》曰:"晋元康年间,鲍靓造《三皇经》被诛"可见《三皇经》实为鲍靓所著《三皇经》的主要内容是"劾召鬼神"的符图及存思神化的"真形"之术

关於《五岳真形图》的由来,据《汉武帝内传》记载:汉末方士鲁女生采药于嵩山,遇一神女,自称为三天太上侍官,以《五岳真形图》授之,并告以施用节度,据称其图"可以威制五岳,役使众灵"其实,此图系方士实地考察山岳的鸟瞰图,为入山之指南,后经配以老君符文,而被神话化,认为具有护符保身之功能

《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据《骊母传阴符玄义》一卷注云:李筌,号少室山达观子,於嵩山虎口岩壁得《黄帝阴符经》本,题云:"魏道士寇谦之传之名山""阴符"的含义为暗合天道,天人合一全书分为三篇,上篇《神仙抱一演章》以阴阳五行学说阐明"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之理;中篇《富国安民演法章》指出天地**万物,人人**万物的三者"更相为盗"的关系,强调必须天机,足时而动,固躬养命;下篇《强兵战胜演术章》说明学道须戒目收心,合乎天道,"自然之道不可违",如此方可长生久视李筌遂著《阴符经注》,他在注中用阴阳五行阐述道教的教理教义,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不仅在道教思想史上,而且在中国哲学史上都有一定地位

另有三教文化典型代表的嵩阳书院,位於太室山南麓,它那集儒,集释,集道於一体的典型建筑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素有"山环水抱之区,无地不染梵尘"之美称阳书院前身为佛教寺院,曰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拥有僧徒数百人西元七世纪初,隋帝改梵刹为道观,名叫嵩阳观道教在融合佛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唐天宝初年(742年),唐玄宗又在此建天封观后来因道教活动场所的转移,儒教又在此安家落户五代周时,将嵩阳,天封二观合建成书院,称为"太乙书院"宋太宗时称"太室书院"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年)易名为"嵩阳书院", 并设院长在此掌管事务,拨给学田一百亩,以充学费自此,嵩阳书院成了亦佛,亦道,亦儒的典型代表,是文人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历史见证

嵩阳书院的规制完全不同於寺观书院虽不突出供神像的大殿,但吸收了道教对祖先的崇拜,大殿中供奉著与书院有关的先贤圣师现存建筑大体上保存了清代建置如今这裏已成为历史胜迹,在这裏可以见到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珍贵文物古迹,如汉代将军柏,唐代石碑之类西汉元封元年(西元前110年)汉武帝游山至此, 见三株柏树高大茂盛,犹如威武挺拔的将军,於是兴致大发,封三株柏树为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今存大将军柏和二将军柏,三将军柏毁于明末大火明人陈斐《三将军古柏歌》颂道:"扶疏掩映嵩阳宫,仙跸曾经汉武封溜雨霜皮合六抱,淩霄秀色辞群峰"

石碑是嵩山分布较广的文物现存于阳书院西南草坪上高达九米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为其中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制宏伟,结构紧凑此碑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组成碑首分三层,上层为素面的束腰带座宝珠,各有一只卷尾石狮位於宝珠两边石狮前爪把持宝珠,后脚盘蹬於宝珠的基座上,嘴唇吻於宝珠,甚称奇妙这不仅是装饰,使碑首不致於显得单调,而且起著平衡碑顶重心的实际功用,使碑身牢固稳当碑首的中层比上,下层和碑身都要宽大,四面较碑身突出六十厘米,从上往下逐渐收缩,略带弧形,上边有大朵云气图案的浮雕;碑首的第三层上下平直,正面中间篆刻额文,额文两边有浮雕的双龙飞舞,两侧是浮雕的麒麟这种碑首较那种盘龙式或半圆顶的碑首要别致得多,象徵著升腾的云气和天上的巨龙,气势特别宏敞碑文由李林甫撰写,字体为徐浩八分古隶楷书,字态工整,刚柔适度,堪称一绝欧阳永叔和游人的题记则撰於碑的背面和两侧碑座为长方形,四面刻有石,前后各三个,两侧各两个,共十个每个内有一尊浮雕武士像,一手高举扬舞,一手抓住动物,有鱼,有蟾,有蛇,各像不一,但都鼓目凸腹,开档丁字步,或作对阵欲斗姿势这座碑雕刻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石质坚硬细腻,雕工极为精致,是我国唐碑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嵩山的宫观虽不及其他名山数量多,但其规模却十分宏大,气势异常雄伟,为我国现存现模最大最古的建筑群之一中岳庙位於山南麓黄盖峰下,坐向子午,依脉朝案,砂拱以秀,水抱以情,是嵩山现存古建筑群的杰出代表清代乾隆帝重修中岳时,以北京皇宫为蓝本,按宫中的布局和建筑来设计,其规模的宏大由此可知一斑中岳庙创建于秦代(西元前3世纪下半期),称"太室祠",内设祠官专事祀典西汉时,武帝游嵩岳,中岳庙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中岳庙占地十万平方米,从庙前的中华门到庙后的御书楼,全长(即进深)一点三华里殿楼阁宫,亭台廊碑,排列井然有序青石板铺成的大甭道是中岳庙古建筑群的中轴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化三门,峻极门,崇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共十一进天中阁后面的六角亭,配天作镇坊与崇圣门之间的六角亭,峻极门和化三门之间的四岳殿台基,大殿院的两座御碑亭和廊庑,寝殿院的廊房以及御书楼两端的东西顺山房,分别位於中轴线的两侧庙的东西两路,还分别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小楼宫和龙王殿等独立成体的小院落庙内有330株古柏,一百通石碑,及神鼎,铁人等众多文物,被誉为"文物之乡"

太空阙,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为中岳第一门阙由方石垒砌,分左右两部分,相距675米阙高313米,宽21米,厚07米顶分六层,计二十二块方石叠砌东半阙无字西半阙正面,有阳刻额文"中岳太室阳城神道阙"三行九个篆书大字,现在后三字剥落背面有"奉祀崇高神君,颂公结事"八分篆书字这些篆文气势挺拔,苍劲有力,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东阙雕有人物,车骑出行,马伎,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民间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中华门,嵩山第一坊原为木建牌坊,1942年改建为砖瓦结构的殿式牌坊坊下部开三道拱券门,"中华门"三个大字题於门额之上内外分别题写"嵩峻","天中","依嵩","带颖"八字,意即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遥参亭,为过往行旅拜岳神的地方为重四角亭,亭基高出地面158米,亭高5米余亭子四周有砖砌花墙,亭下有明柱撑顶,顶为绿色琉璃瓦覆盖整个建筑巧夺天工,精彩异常

天中阁,原名"黄中楼",为中岳的正门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重修后,以"正当天中"之意,易名"天中阁"清代重修,形似北京天安门下为墩台(高 8米,宽13米),上建楼阁(总高十余米)墩台高大,正开三道砖券门阔,门扇重厚,上装三斤重的虎头铁钉l24个,其庞大,坚固,可以想见台上楼阁为重歇山顶,面阔五间,绿瓦回廊,雪花棂门间的"中岳庙"三个大字赫然显目门前月台两侧蹲卧虎视耽耽的石狮各一对,雕工十分精细门后有三条磨光的青石神道,笔直地通向中岳大殿

配天作镇坊,原名宇宙坊,清代重修后改用今名四柱三楼式木结构,坊起三架,庑殿顶,琉璃瓦盖顶,中题"配天作镇",两侧书"宇宙","具瞻",以取"以岳土神,以岳配天"之意

崇圣门,因"中天崇圣帝"而得名原为过往门庭,1942年改建成歇山式房,面阔三间,形制稍大,不及原貌壮丽门后两侧有相对应的两座小亭东亭为古神库,宋太祖修中岳庙时,将原神像泥土土葬於此,上建坛亭,以示敬意四周立四铁人,为宋代治平元年(西元1064年)铸造,高二点五至二点六五米,梳发挽髻,阔领长袍,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十分威武,被称之为"守库铁人"或"镇庙铁人"不仅是研究宋代铸造艺术的珍贵文物,而且是人们祈福祛灾的象徵

化三门,取"四气化三才"之意形制类似祟圣门门后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门内有宋代状元王曾撰文的《重修中岳庙碑》,金代状元黄久约撰文的《重修中岳庙碑》,宋代状元卢多逊撰文的《新修嵩岳中天三庙碑》,陈知微撰文的《增修中岳中天崇圣帝庙碑》,号称四状元碑碑制高大,字体雄健,挺立庙院,蔚

少年毛泽东有一次去地主家,见地主家为富不仁,把掺了沙的米卖给别人,他非常气氛。然后他吧那掺了沙的米装在地主家用来祭祖的米盅里面,并放在地主家的神位上,辱没地主祖先。 少年毛泽东就有很大的志向,为了增长见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他父亲希望他继承他的家产,做个比较富裕的农民),毅然离开家乡,到外面学习,并留下一首诗,诗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去闯世界,如果学业无成誓不归来。 就在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时间,毛泽东寝食难安:“群众没有粮,屁股落不得床!”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021年9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邂逅了365写作平台,从参加线下课到线上课,从学员到点评助教,这三个多月的经历不仅让我重拾起写作的愉悦,还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01  大山里的孩子,侥幸来到这个世界

“你这条命,是老天爷给的”

我出生的地方,在重庆忠县大岭山,山上有清泉还能采蘑菇,但也很偏僻,走到县城需要5个小时,经济也很不发达,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

我出生时已经有两个哥哥,国家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原本是无缘和这个世界见面的。

侥幸的是,我生于腊月,妈妈穿着厚厚的外套,在村里驻扎的计生组工作人员没有发现她有身孕。

就这样,我才得以开启和这个世界的偶遇。

我想,我对世界的感激之心、珍惜之心,是从那时候就开始了的。

“你长大了想穿皮鞋还是草鞋?”

那时候,村里老人常常同我们说的就是这句话。

穿草鞋,就是当农民;穿皮鞋,就是跳出龙门。小时候的我对皮鞋并没有具体的概念,皮鞋长什么样也不知道,懵懂中知道穿皮鞋就是好生活,想过好生活呢就要好好读书。

读书成绩倒是一直拔尖,中考以全校高分考取了父母填写的志愿—雅安卫校医学影像专业。

14岁,第一次离开长江边的县城,坐轮船到重庆要一天一夜,在重庆换火车到成都,也需要一天一夜,再换汽车6个小时到学校。这求学之路足够漫长,不仅环境脏乱,还要警惕小偷甚至恶霸,困得想睡觉眼睛也不敢闭上。

在路上轮船呜呜声里、火车的鸣笛声里,我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在说:

大山里的孩子,走出来了!

02  当你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卫校在秀丽的“雨城”,三年里除了学习各种医学知识,还将对这座温柔小城和同窗好友的情谊凝结在笔尖,并陆续在杂志上发表。

毕业时候的选择很快摆在我和家人面前

“留在当地还是去烟台?”

家人和亲友都说应该留在当地,而我却心意已决,要趁着国家三峡工程中实行的对口支援计划,去陌生的烟台,去大海边。

这应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大人意见说不,对我万般疼爱的父亲和我较量几个轮回后也“妥协”了。

还记得随着轮船的启航,码头上送行的亲友越来越模糊。我知道这次离开家乡的路途会更远。

沿三峡顺流而下,岸边纤夫号子和两岸的猿声陪伴了我3天,经宜昌转武汉,到达烟台花了近一周。

医院的生活是舒服的,调休加上每月公休,我每个月有10天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休息时间,我参加报社的通讯员培训,又陆续投稿给当地的报纸和电台并被采用。

工资、福利都不错,据说卫生局领导也留意到我的文笔,可能调我去机关写报告。

我却开始问我自己: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了吗?没有其他可能了吗?

“你是省卫生系统第一个放弃事业编制下海的”

工作三年后,我提出了离职,不仅惊动了院领导,连卫生局长也来挽留。我摇了摇头。明知道前面的路会很坎坷,甚至都不知道该去往何处,但我鼓励自己,这段路再难,但如果必须要走,走就是了;如果还只能一个人,那么孤独就是了。

当一个人真正渴望某种东西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他实现。

离开烟台,在深圳短暂停留后,飞到上海,至今已有18年。

进修汉语言文言,陆续在上海和深圳的公开媒体发表文章;

在华东政法大学学习金融管理,考经济师,考基金和证券从业资格

穿梭在淮海路和陆家嘴,拜访客户,接洽500强企业,受邀参加各种展览和沙龙;

成立公司,策划文旅项目,感受创业的苦和乐;

远赴英国和美国游学,完成自己的心愿之旅

到敬老院助老、助力贫困大学生

从一名员工到总监到董事;从一名女儿到妻子到母亲;从被很多贵人帮助到去努力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

角色在变幻,我在旋转里感受着世界的丰富。

03  人生迷茫之际遇到三六五写作平台

几年前,很爱很爱我的父亲溺水意外离开,我悲伤,心似乎掉了一块;

之后,是大哥车祸,险些未能从抢救室走出来;

再加上这次持续2年席卷全球的疫情……

生平第一次,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个体的无力。我想询问这个世界怎么啦?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四处寻觅,却一直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同时,我在工作上也碰到了天花板:很有希望的项目,缺了临门一脚;合伙人之间,凝聚力不够。

笔下的文字,似乎也凝滞了。一个怪圈将我包围。

我知道,我的心,需要缝补;我的心性,到了提升的时候

我迷茫着

三六五写作平台,心性沉淀的一场修行

去年9月初,无意中从朋友圈看到一则365写作平台的线下文案课的招募海报,我马上报了名。既想在沉闷疫情下出去透透气,也想重拾热爱的写作。

黄山三天二夜的学习,我如同鱼儿回到了大海,我用空杯心态认真听Peter老师的上课,理解写作的复利思维,系统性学习新媒体写作,还主动和其他学员链接,去倾听每个学员真实的故事。

这次线下课有两个很特别的地方。

一是老师的授课将写好文案和做事的底层逻辑做了融汇贯通。

比如写好文案的三大核心价值观“戒、定、慧”指出的不自欺不骗人、传递正向思想、给客户十倍百倍的价值,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比如成交的重点就是帮别人赚到。

比如择高而立,比如高徒出名师。

我在上台发言的时候也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上课期间,我的大脑在写作和工作两个频道之间不断切换,甚至还衍生到自己的生活。经常是同一句话引起三维同频共振,心性自然得到了修炼。

另一个特别的地方是这次还有一个无形的大课堂,这个无形大课堂就是黄山义工队的风貌,为我们带来对极致做事的理解。平台核心会员晓华姐带领十余位义工负责所有学员的接送和行程安排,事无巨细的周全,甚至还在学习间隙为我们安排了了一场旗袍秀。

三天两夜的线下课结束,一棵新的写作种子也种在了我心里。我自觉开始了每天五条朋友圈的训练。(截止到今天已经坚持了125天)

紧接着是10月份的线上22天写作训练营,这次不仅我参加了,还影响了一位好友报名学习。

22天的线上课在体系上更细致了,从素材怎么搜集到选题如何定,从开头结尾怎么写到案例如何论证,从结构怎么搭到文章如何改都有涉及。

我好友的写作热情直接被点燃。我们互相打气,再忙都要写作业,然后既紧张又期待的等着老师点评,最后都顺利结营,还都交出了千字大作文。

如果说9月份的三天线下课是浓缩的一枚巧克力,那么10月份的22天线上训练就是为我们拆解了一桌美食。

这一次结营后,好友直接和平台签约合作2年,并以每天一篇的速度打造自己的回忆录,实现她一直想完成的家族精神梳理。

而我呢,用坚持写作这种特别的方式支持着她,也探索着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努力、进步总是会被看见的。

12月份新的一期线上写作营启动,平台竟然邀请我当三班的点评助教,为班上学员做点评。在玉倩老师的鼓励下,我答应了。

从接受点评的学员,到为学员点评的助教,表面上只是完成一项任务,但因为点评,倒逼了自己对写作方法进行重温和巩固,还多了一层视角来感知写作魅力。

这是因为学员们在笔端流淌了对写作的热爱,在作业里写出了诚实反省,也写出了升华提炼,写出了幸福力。

彼此赋能,教学相长,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吧。

一群人,鼓励着往前走,会走得远,也走得自在。

三次课程,我不同方式和角色的参与,不知不觉各种小文案大长文都写出来了,和今日头条也开启日更了,虽然在写作中抓狂过,但也一气呵成过。各种写作技能不断提升的同时,我真实体悟到写作是一场修行。

我在写作里,心慢慢定了。心定了,心静了,拨开了迷雾,聚焦重点去考虑,对事情的规律就把握住了。

写作里带来了心性成长的收获,是我和很多学员感到惊喜的地方。

平台已经涌现了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

从写50个字都很困难到写出三本书的晓华姐、已成为平台写作辅导老师的农村宝妈艳菊、从检验员蜕变为禅修写作教练的花平老师……

这些真实的改变,来自于写作,又远远超过写作。因为坚持利他,坚持长期主义和深度服务,才有了这群人的改变。

写出了慈悲,写出了友情,写出了忍耐,写出了影响力,写出了品牌力,这就是写作修行。

修行之根在心。心性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很大作用。

跟随着平台的脚步,我的迷茫也渐渐消失,我有了新的工作合作伙伴,又明确了业务聚焦点,并对2022年要做的事情做了规划;

这一切,都来自于写作。

写作里,我对人生意义有了答案。

人生意义就在于我们的心。心的成长是我们成长之根,诚心正意,才不会走弯路, 才会有人生的枝繁叶茂。

写在最后

人生一世,总有些片段看着无关紧要,而事实上却牵动了大局。

结缘三六五写作平台,也是如此。走出大山的幸运儿,感激这个片段在当下的出现。

我在这里心性得到沉淀,能量得到提升,也将在这里再次启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904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