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清照相处的一个下午作文800字?

与李清照相处的一个下午作文800字?,第1张

冷清萧索的秋季,秋风萧条的刮着,我紧了紧身上的厚衣服,推开李清照院落的大门。

那衣着单薄,正四处翻找的中年女子,正是李清照。“李清照姐姐,你在找什么啊?”我走到她的身边,将身上厚重的外套披在她身上,她怔了一下,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在找什么。”我叹了口气,不由得想起那句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扶她到外面坐下,时令虽不是寒秋,秋季的凉薄却以代替了夏季的火热,我温了一壶酒,与李清照对酌,抬头正望见南飞的大雁,李清照摇了摇头,对着天空,轻轻开口:“老朋友,我怎么在南方又遇到你了呢?”天上是飞着的大雁,地下是散落的菊花花瓣,李清照的身影也愈发显得孤单。

不一会儿,天下起了小雨,我与李清照移坐至窗前,李清照伸出手掌,接住少许细密的雨珠,开口说:“这细密的雨丝,点点滴滴在手心中,竟像极了他。”我知道她又在思念赵明诚了。“他平素最爱古玩字画,尤爱金石,那时我陪同他收集金石,如今却已分隔,永远不得相见……”说着,这个经历风雨的女子,终于要落下泪来。

我注视着这个经历沧桑的女子,她面容消瘦,显瘦的双手却紧握着酒杯,不知在想着什么,她苍白的容颜依稀看得出往日清秀的面孔,从一个贵门女眷沦落至此,想必她自己也难以接受吧。这般境况,又怎么是一个愁字所能描绘的清的?

正在我思绪万千,想要说出什么安慰的话来时,她站起身,放下了手中紧攥着的酒杯,走到桌旁,抄起笔,欲要写些什么,我殷勤的走过去欲帮她研磨,却见她已大致写好了……

脑中突然响起火车的轰鸣,我知道我该回去了,我向她招手,身影一点点碎开在她的眼前,想来不过几日她就会将我忘记,可我总也无法将她忘怀,忘不掉那失魂翻找的身影,忘不掉那紧攥着酒杯的纤细的手,忘不掉那抹独坐窗前的孤单的身影,更忘不掉最后之际,她落笔写下的《声声慢》……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七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七年级作文1

 1084年的那个春天,一位名垂千古的女词人出生在章丘的一个院子里。

 李清照自幼便丧母,或许是上天对她的怜惜,她的童年是在富裕安康中度过的,还聪慧异常。

 李清照当时受其父亲和家人的熏陶,耳濡目染,又加其慧心妙舌,在当时的词坛上崭露新角。有着她父辈宠爱,少时的李清照虽身为大家闺秀,却时常古灵精怪,有着那个年纪少女应有的顽皮。

 出游回归的那个夜晚,一时的兴起,当想起回归时,已是黄昏后。清澈的水面上,一只飘荡的小船,承载着那个瑰丽的少女。晚风吹过,小小的船只迷失在一片碧绿与隐藏在其中的`芳香,还有河边被少女惊起的鸥鹭。

 李清照也是一位女子,少年时也是伤春易春的闺中人。一夜的风吹雨打,早起焦急的询问声,花园里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海棠,一起谱写了李清照逝去的青春年华。

 李清照的才华为她引来了可以相伴一生的夫婿——赵明诚。她在人生的十八岁,迎来了一生中最盛大的一场仪式。婚后的两人,情投意合,琴瑟和鸣,李清照也沉迷于甜蜜中。“赌书泼茶”,情投意合、安贫乐道的夫妻生活。

 也许是李清照才华惹得上天也对她眼红,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寂寞的她深深地思念着身在远方的丈夫。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徐徐吹过的西风,无一不诉说着她对丈夫的思念。

 1129年,这一年对李清照来说,就是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年仅49岁的丈夫离世,独身一人的她守着丈夫的遗物,颠沛流离。

 变化无端的天气,似曾相识的飞雁,后院飘落的梧桐,国破、家亡,巨大的压力落在李清照的肩上,掉落在叶上的雨滴也掉落在她的心头,愁意在空气中散发。她此时的处境让她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晚年的李清照一人漂泊在外,一场失败的再婚,已将她的所有打散成碎片,再也无法缝合。

 掉落的花,土中杂的花香,缓缓落下的泪珠,无尽的愁,编织着李清照悲苦的晚年。

 1156年,李清照怀着对家人的思念,悄然离逝,结束了她颠沛的一生。

 正是李清照坎坷不平的一生,才铸就了她不平凡的诗词之路。

李清照七年级作文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寻梦的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追梦的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这是圆梦的你。

 ——题记

 青青诗林中,漫漫词海里,我们在杏花、春雨、江南的三月里相逢。我手捧一册古色古香的《清照园》,任茶香与书香在空气中交融,与你展开了一场相隔千年的约会。盈袖暗香,伴深秋瘦菊;舴艋轻舟,载万千愁绪。跨越千年,你就像一棵洁白无瑕的玉兰树,在料峭的寒风里,在宋词的花园里,绽开孤傲的花,一枝独秀。

 初见你,还是那个“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豆蔻年华的少女。透过薄薄书页的字里行间,发现你这个卓尔不群的千古才女竟也“沉醉不知归路”诗中散发出美酒的醇香,是诗词浸透了酒味,还是烈酒点燃了诗情?

 蒙蒙细雨中,我仿佛看见你在藕花深处,撑着一叶小舟,在水面轻盈地荡漾。与你初识在倒映着绿荷红莲倒影的池塘边。那时的你,单纯而热情。

 再见你时,诗风大变,由“婉约”变成“豪放”,你也由“才女”变成“侠女”一首《夏日绝句》惊醒多少梦中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铮铮铁骨,缥缥豪气,令多少须眉为之折腰,自叹不如。你虽为女儿身,诗中却流淌着大丈夫的一腔热血。你如那祠堂前的雕塑,衣裙飘飘却英气逼人。不见了往日的温婉柔情,不见了浪漫的风花雪月,只有那沸腾的热血谱写着荡气回肠的黄钟大吕。那时的你,豪爽而英武。

 最后一次见你,是在“人比黄花瘦”的篱边,多少往事都成记忆的碎片,如春雨一般落进寂静的深潭,泛起几圈历史的涟漪,再缓缓散开,虽然依旧美好但已是夕阳西下,唤不回往日的“东篱把酒黄昏后”的豪饮,只有“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惆怅。双溪轻漂的小船,已载不动你沉重的愁绪。才见花开,又见花落,再回首恍然如梦。那时的你,人老珠黄,形影相吊。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那是你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吧!亭台楼阁上,与夫婿煮酒论诗,看片片飞絮融入晚霞之中,溪亭日暮,放舟津渡,陶醉其中,忘记了那漫漫归路。

 淡淡红尘随风逝,纷纷时事伴水流,寂寞苍穹之下,你“寻寻觅觅”,终有所获。

 你如一株绽放在枝头的白玉兰,花色已淡,但诗名永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吟着她的诗词,踏着她幽怨的字字珠玑,探索她的悲喜人生……

雨如万条银丝从天而降,轻轻点在檐前的砖瓦上。不知为何,心已随着雨幕渐远去。李清照,一个不张扬的才女,出身书香门第,从小陶治于书海,脍炙人口的文章有《声声慢》、《如梦令》、《易安居士文集》等。起初,我竟天真地认为她也不过是一些挥墨抒情的千金罢了,直到……

李清照坚毅勇敢,不屈于命运。她新婚不久后,就传来丈夫战死沙场的噩耗。再嫁却又发现张汝舟行贿当官,一向正直的李清照怎能忍得了如此羞辱!便冒着牵连入狱的危险状告揭发。当时社会的腐败,恩想的封建,即使妻子无罪也会牵连入狱。许多女子为了名声,只得忍气吞声,默默承受了一切。但李清照义无反顾选择了原则,这是当代的女性们所不敢想象的。

李清照的人生是坎坷的。刚被释放出狱,金国便开始攻打宋国。在目睹了国破家亡后,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再无法抑制,一撩长发一抹泪水,积极收复中原。但沦陷昏暗的宋国,又怎能敌过?她恨:恨那些金兵夺走了她的一切,可又能做些什么呢?

她既有须眉之刚毅,又有巾帼之淑贤,一向坚毅的李清照也有着女子的心细。她爱国更爱花,相信读过她的诗都不难发现,李清照数词中都题到花。“海棠依旧”诉着她的无奈。李清照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醉醒,为花恨风恨雨,何以然者乎?

她不屈,多年的背井离乡已破碎了她的心。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优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了江南。这一生的艰苦,早已已注定了她的多愁善感,但她仍傲然地作了一首又一首词,我被她的顽强彻底征服了。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似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深深感动了我。

作者:钟若茜

指导老师:吴芳芳

                                  1815班    姚宜彤

      “读书时跨越时空的美丽邂逅。”在书中,我邂逅了祥子,见证了他在经历三起三落后,从原来的质朴可爱到后来的自甘堕落、麻木不仁。在书中,我邂逅了江姐,看到她走上刑场的从容,使我为之敬重。在与李白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阔,欣赏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最令我为之触动的还是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相遇。

      她生于宋代,那正是封建礼教盛行之时。不过,她却是幸运的,生在一个官宦之家,拥有一个开明的父亲及一个颇有才华的母亲。正因为家庭的熏陶,才成就了这样一位古代才女。她既抱有豪迈的理想又心存壮大的爱国情怀;既怀着对爱情的不卑不亢,又有着对自由的无限憧憬。读李清照的诗,便很容易联想到她的一生,前半生的甜,后半生的愁,百感交集。一个生在封建礼教盛行之时的女子写出的诗词,既有女性的柔情似水,又有男性的豁达豪迈,还包含着孩童般的活泼可爱。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全集于李清照一身,更突显出了她的才华。她的写作风格随着心境、人生道路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在少女时期,李清照就学会了享受美、驾驭美,使之一下子就跃上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如梦令》便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期,李清照沉醉于婚后的甜蜜生活,创作风格也随即发生改变,如《减字木兰花》、《醉花阴》。可甜蜜总是短暂的,丈夫死后,李清照人如残花,孤苦伶仃,这时她作出了流芳百世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那种凄凉之美,便成了她独有的标志。

      随着时代的进步,她当年的痛大多都有了答案,可当我们回望一千年的风雨时,总是能看到那个在秋日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代才女李清照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点绛唇》,只是短短几句,一个娇羞活泼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

 李清照的闺阁词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股青春的气息而自成一派、流传千古。熟悉李清照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风格清丽活泼,以闺阁词为主。后期作品风格凄凉冷清,主要是感怀伤时之作。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王士镇《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从这些诗词大家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这一方面应该说是卓有成就了。作为一个女词人,李清照不仅有许多的感怀愁苦之作,更有许多的闺阁婉约之作。像开始的那首《点绛唇》就是她的闺阁作品之一。

 她的这些作品特点主要有:一是情意真挚。真情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没有真情就算有再多华丽的辞藻修饰,仍然不能算是好的作品。在李清照之前写闺阁婉约词的多是男词人,写的也大多是艳情幽怀。而李清照是以一个女子的角度去写自己所经历的爱情悲欢,写自己所感受的深闺情怀,自然是独树一帜,也因此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她写的恋情词像《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减字木兰花》等等,都是满篇痴情,真挚率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女人的婉转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词作家所无法比拟的。二是语言自然率真。李清照在她的闺阁词中的遣词造语,自成一体,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如《浣溪纱》中的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仿佛毫不经意,脱口而出,但是细细体味却另有一番精致的滋味。这样的口语化、家常化不是将词平淡化,而是从平常中寻求不同,匠心独具,意蕴绵长。所以落笔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等等,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三是擅长白描。李清照善于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意境,她的白描不是富艳典重,也不是细密工巧,而是以境界动人心,以常言述奇情。

 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以常言道出离情凝重。传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与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看后闭门三天,填了五十首叙别离情意的词,混在一起给朋友陆德夫看,他看了许久,对赵明诚说唯‘莫道不销魂’三句最工。而她在《减字木兰花》当中写到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活脱脱的道出了一个初出闺阁的少女好强和对情人的猜疑。李清照的`词作以柔美见胜。清思细腻执著,意象轻灵疏淡,意境密丽婉曲,风致委婉清雅,构成了她的闺阁词所特有的阴柔美。李清照以女人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之缠绵。她的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李清照可以说是词作者中的柔婉之宗,她的闺阁词独步天下,在艺术风格上阴柔美至于极致,而阳刚气一脉贯通。在这么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还能从她留下的字字句句中依稀看到当年那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隐约的倩影。

轻浮中国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今往来的悲悯愁情,徜徉文人墨客的文学史河,“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她在词坛上叱咤风云,演绎出不异于独领风骚的婉约风格。她,就是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母亲王氏,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这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早年受家庭素养的熏陶,这为她的文学梦放飞了希冀。少女时的李清照不像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那样把自己锁在闺房内娴熟针锈,而是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学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她在驾驶诗词格律方面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她甚至在词坛上锋芒毕露,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她,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在溪亭日暮时,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此情无计可消除情窦初开,春心萌动,端庄其品,清丽其词的李清照步入爱河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中郎赵明诚,少年翩翩,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在那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里他们的婚姻真是门当户对,天赐良缘。爱到醉时情更浓,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相似的家庭,夫唱妇随,饮酒、斗茶、踏雪、赏花、填词,不知相依相伴了多少良辰美景。“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蘅。怕郎猜道,奴面不知花而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幸福在清照的眼中莫过于夫妻相随,只羡鸳鸯不羡仙,自谓“甘心老是乡矣”。只可惜,丈夫外出为官,难免造成有情人相隔两地,天水一方。情亦绵绵,意也浓浓,多愁善感的清照按捺不了相思之楚,“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失落的清照消磨不了夫妻难舍之情;她爱之愈深,思之愈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此细腻的爱情让我们看到清照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绪跃然纸上,令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泪,会于心。清照的幸福是美满的,然而却是短暂的。

伤心枕上三更雨

靖康之难,金人砸破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玉苑琼楼。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李清照携手佳人,被迫远离了家乡——“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一家人开始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南渡时期,夫妻相依为命。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丈夫赵明诚得症病故,命运多舛的李清照天涯孤旅,孤苦伶仃颠沛流离。失夫之痛,清照变得更加多愁善感。自然界的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甚至几滴催花雨、一缕袭花风都可能引发她伤春悲秋,江颜易老,相思怀远之类的深悄背感。孤舟嫠妇的她漂泊异地,看“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却叹“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人”。庭院深深,月色蒙蒙,人欲寐之,却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至武陵源,见物是人非,欲雨泪先流,然“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俯拾深秋的落叶黄花,却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感;无奈叹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呀,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邻水照玉的乱世美神折磨德容颜憔悴,花容渐损。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让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家不幸词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晚年的李清照作品博采众长,称得上是“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真参片玉之般”。清照的的词近承二晏之高雅,秦观之妩媚,苏轼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陶铸熔冶,取精用弘,成为别具一格的“易安体”。她晚年的作品更致力于她成为“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李清照,乱世的女神,在中国的文坛里,她堪称女性文人中最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

2007宜昌中考满分作文: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宜都考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中考满分作文:李白的泪水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吊屈原赋------高考满分作文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矣,君累世为官,相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汨罗矣。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国灭,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谬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有悔色,岂不晚哉?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流笑柄于青史矣。 君沉汨罗,去今两千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1009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