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什么意思?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什么意思?,第1张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一,立春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既是春季的开始亦是岁之首。

二,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三,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四,春分

春分是太阳回归年前半年的平分点,是一个精确的时间单位。春分秋分,昼夜平均。公平,是春秋可以喻历史的奥秘。“二月八月,阴阳气均,昼夜分平。”二月指春分,八月指秋分。一个太阳回归年,只有春分秋分这两天昼夜的时间长度完全相等。

五,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六,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中国网-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雨水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差不多出现在每年的公历2月19日前后。从这天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增多,故取名为雨水。今年雨水“邂逅”了元宵节,而就在两周前,立春和大年三十也恰逢一天。这种情况真不多见。立春逢除夕,雨水逢元宵,真是美好一年的好兆头。

这些传统节日,大多是古人出于农业发展的需要,而对天象做出观察之后确立的。不过不同的节日其在天象或历法上的起源并不相同。就拿雨水节气和元宵节来说,一个是岁时变化规律选择的节日,一个是根据月亮的变化确立的节日。

春秋时期人们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基础上,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由此而形成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日。

故后世有“四时八节”之称。秦汉时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在八个时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二十四个时段: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春分小故事

 二十四节气春分小故事,你知道吗?二十四节气中有春分这个节气,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多,在这一天,农民伯伯会去播种水稻苗,为新的一年培育种子,祈祷这一年有好收获。那么春分有哪些小故事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春分小故事1

 春分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意思一是指春分这天昼夜长短平均;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古人还将每个节气分三候,五日为一候,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在这一期间,海棠、梨花、木兰这三种花也会守时而开。

 二十四节气不仅反映了天文、物候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用来指导农事生产和日常生活。 春分后,气温回升,雨水开始变得充沛,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的阶段。“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春分不冷清明冷”这些用来预测之后的天气情况。

 根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谓春分也”。在周代,就有帝王春分祭日仪式,北京的日坛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场所。从春分最晚到清明,还有扫墓祭祖,拜神祈福的活动。

 还有很多春分的民俗活动。人们在春分当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春分时节,桃红柳绿,据说这天无论男女老少都带上簪花喝酒。簪花,简单的说,便是将一种带花的头饰戴在头上,除了鲜花以外、罗花、绫花、缎花、绸花等都可以。 最有意思的还是春分立蛋。每年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春分这天进行立蛋试验:选择一只新鲜鸡蛋,在桌子上竖起来,庆祝春天的来临。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二十四节气春分小故事2

  春分的传说故事

 四千年前,羲仲受尧帝派遣,来到文登界石镇旸里村一代,经过大量的调研分析,根据昼夜相平、黄昏时鸟星见于南方的`天象,确定了春分的时间,为四季的确定和二十四节气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羲仲到旸谷山不是传说,《尚书·尧典》记载“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事实上春分这个节气诞生于黄河流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

 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

 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可以知道清明节气时的气候情况。从谷雨的字面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

 2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

 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立春

 “春打六九头”,寒气渐收,是有春始的意思了。

 记忆中,有许多个立春立在腊月里。母亲蹲在门后的长宁河边洗被子,洗的是过年被子,洗过,年就要盛装而来,我们小孩子无日不激动。母亲起身将凤凰牡丹的被面撒网一般铺开,铺在河面上漂洗,顺便问大妈:大姐,打春了吧?

 牡丹凤凰的红被面浸了水,颜色越发灼灼鲜艳,让人看见方方的一片喜气,载浮载沉地在水上荡漾。

 其实,母亲猜到已经打春了。我想,她一定从河水的软和温里,从拂面的河风里,意会到了春气。

 但到底还是立春,还只是一个开始,春色还在孕育中。长宁河边的榆树林依旧疏影横斜,一片墨色,在向晚的日光里摇曳,一副闺中人倚楼思远的寂然模样。

 热闹的是村落间,杀过年猪,起鱼塘,蒸年糕……丰衣足食地来迎接农历年。

 雨水

 南门的护城河边,邂逅一树盛开的白玉兰。

 没有叶子,只一树的花寂静又辉煌地开,路过时劈面一惊。白玉兰开在早春的风日里,很像欧洲教堂里的烛光点燃,里面举行婚礼,有一种静穆的华丽。

 城里不知季节变换,但花知。

 中午陪老父亲闲聊,忽然,他说,昨天是雨水。说过他一笑,我也一笑。说的时候,天正下着雨。

 老父亲已经多年不事农桑,可是依然时时记得与农事贴近的节气。这是中国老式农民,他们曾经像脚踩田埂一样稳稳地踩着节气,育种,插栽,耕耘,收获。慢慢,节气成了他们一辈子行走的坐标。

 我是父亲的庄稼里一颗发生了点变异的种子,正努力回归。我的雨水不是坐标,而是一间静静的书房。

 那些从前的早春,下雨的天气总像是翻了又翻的不变的画面:母亲和伯母,还有婶婶,坐在堂屋里抹骨牌。天光阴暗,桌子被端到大门口,斜着放,桌角正对着大门,借着天光抹骨牌。一牌又一牌,有人和了,有人唏嘘,然后洗牌又抹牌打牌,又和了,又唏嘘。雨在门外绵绵渺渺地下,囚得人哪也不去,只待在屋子里。世界这么小,只有我和这一桌抹骨牌的中年女人们。我躺在床上看书,透过半开的房门门缝,看着她们打牌,听着她们窃笑和叹气,好像那是我读的另一本书。于是觉得,雨水罩下的这个小世界,也不过是一个书房而已。人物从书里侧身而出,撑伞一般撑开血肉的身体,在潮湿的空气里,在暗淡的天光下,悄悄地活动。天一晴,全都消隐,变成妈妈,变成村妇,变成农民,变成很忙的人。

 雨还在下,我和父亲都默然在看路上匆忙的行人,他们在招手拦车,赶着去拜年。我们像两只牛,在记忆里反刍各自的雨水,眼前的雨水似乎是别人的。

 我眷念雨水之下的旧时风物,那种温润的'旧意,让人觉得妥帖。

 惊蛰

 惊蛰总要打点雷才成气候。但是,这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天是习惯性早产,健康早产。

 惊蛰前一周,雷声就在墨黑的苍穹里轰轰响起来,很有些高亢雄浑的意味。我靠在床边,睡思昏沉中,凛然一惊,想来那些懒睡在地下的昆虫门一定惊慌得不像样。

 想象一下,蚂蚁,甲壳虫,野蜜蜂,蝴蝶……它们一定大呼小叫着,有的抓壳,有的抓翅膀,有的抓触角,有的抓腿脚,穿啊套啊,起床出土。一路上心里还砰砰:要迟了!要迟了!“轰——”又一阵雷声从天空滚到地底。就像我当年上学迟到,远远听到学校的上课铃声惊悚响起,眼前浮现一万张语文老师板结冰冷的面孔,“站黑板!”“轰——”心底一阵雷。

 终于出土长大了,再也不用上学了,再也不用担心睡觉睡过头站黑板了。

 现在,我常常充当春雷阵阵,每天清晨去轰醒我那蛰伏在被卧里的儿子。

 有一天,儿子嬉笑着说:妈妈,读书太累了,做人太累了,我不如出家做和尚吧?

 我说:好啊,从明天起,你是小和尚,我是师太,咱们都出家,庙就是咱家。

 第二天早晨,天色微明,师太起床弄好无荤的早餐,然后锅铲敲门:小和尚,小和尚,快起来用斋,然后去念经!

 春分

 到了春分时节,面对春光就生了忧念。好像养了女儿的人家,眼看她快到了十七八,心里千万遍默念:慢些啊,慢些啊,一快,女儿就是人家的人了呀!

 是啊,慢些啊!慢些啊!

 风你慢慢地吹,花你慢慢地开,叶子你慢慢地长,小蜜蜂你慢慢地飞来……一快,春天就没了。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了呀。

 晚上散步去植物园,一路春风,柔情蜜意。植物园多的是柳,朦胧的路灯光里,看见柳线垂垂,摇漾在水边。细看去,那柳早不是我雨水之后所见的窈窕的柳了,而是已经出嫁的柳,儿女缤纷绕膝。

 还记得当年村子里有一人善制柳叶茶。春天,柳树爆芽,他挎了篮子去河边田头捋柳芽,回去焙茶。用稻草烧火,在铁锅里焙。后来,村子里有许多女人也跟着他捋柳芽,还请他做师傅来家里焙茶,于是一个春天,家家都有了一铁筒的柳叶茶。闻起来清香缭绕,泡在杯子里好像热带雨林,只是吃起来清苦。

 柳到了春分时节,已经做不了茶了。叶子繁茂,它有了母性。

 清明

 桃花开到垂死挣扎一般艳烈。

 在无为,在春天,必要到太平去看趟桃花,才算得是完整地度过一个春天。

 桃花林的对面是一片公墓,于是许多人在清明前后就同时做了两件事:扫墓,踏青赏花。

 墓地和花林,像是生命的两极。

 扫墓的时候,想念先人,哀感生命须臾,可是忽然一转身:瞧,桃花正开着呢!

 人在桃花丛中走,浮花浪蕊落满头,痴痴以为好景天长地久,一转身,看到了墓地,才知道长久的是寂静。花开应如梦。

 我是午后去看桃花,单是为了花。一路上只想着花,便觉得自己痴情。

 桃花开在山坡上,一片一片,一坡一坡,比水墨画里的桃花要务实得多。

 我站在盛大的花海对面,无端忧戚。这样盛大的春色,这样浓烈的开放,捧给谁,谁能端得住端得稳?

 没有谁。

 当一种生命足够粗壮、一种心灵足够壮阔的时候,也许它同时也就失去了能接应它的另一方。所以,它的命运就是自己盛开,自己凋落,雌雄同体,独自芬芳。

 雌雄同体的生命,一定丰盈又孤独。

 桃花好像是雌雄同株的吧。

 谷雨

 谷雨前后看牡丹。牡丹是银屏的千年牡丹,长在悬崖绝壁上,白色。银屏周边的老百姓,像我父亲那样的老农民,习惯数牡丹的朵数来预测一年的雨水多寡。悬崖绝壁上的这丛千年白牡丹,每年花开数目不一样,据说花多那年就发水,花少那年就干旱。

 我站在悬崖下,举着望远镜看那丛白花,忽然想起武侠小说里的李莫愁。那么美,那么处境孤绝,拒人千里,真是高冷的传奇。

 悬崖之下的江北大地,丘陵和平原,雨水下过,土膏松软,种子窝睡在泥土里一日日发胖,生出胚芽。萌生,长叶,开花,结实,演绎热热闹闹的一生。

 我在谷雨前就下了种,种了一畦毛豆,只等豆苗出土。

 红尘之洼,种的是生死荣枯、烟火庸常。无传奇。

24节气诗词包括:《木兰花·立春日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春日》、《清明》,等等。

一、立春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在生生不息的春风中,一年的序幕由此开启。我们用一颗丰盈而善良的心,向着春意盎然的天地间走去。

立春丨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二、雨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我们将要迎接的,不仅有温暖的晨曦,更是一场被东风吹来的,新的、充满生机的甘霖。

雨水丨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三、惊蛰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惊蛰,古称“启蛰”,预示着生命在这一刻重生。

春天的希望就在眼前,惊蛰过后,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让我们且听风吟,且闻鸟语,邂逅最美的花开!

惊蛰丨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四、春分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仲春之月”。

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好花不常看,好景不常在,趁着风和日丽出门踏青,莫要辜负了好春光。

春风丨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五、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清明是为春天而来,它将蓬勃的生机暗自酝酿。

清明节,我们一起缅怀逝去的亲人。点一盏心灯,照亮天堂的道路;敬一杯清酒,洒满人世的灰尘;天堂无遗憾,人世有牵挂!

清明丨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廿四节气的划分和解释: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112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5
下一篇2023-10-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