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烟的作者作品

飞烟的作者作品,第1张

版权信息

书名:《夜凝夕》

作者:飞烟

策划编辑:戚兆磊

责任编辑:戚兆磊、王沁滨

装帧设计:门乃婷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1月

版次:第1版

印刷时间:2009年1月

印次:第1次

开本:32开

装帧:软精装

印张:14

字数:420千字

定价:28元

ISBN:978-7-5402-1775-4

作品简介

十多年前的一场阴谋颠覆,令只有十二岁的荷兰黑道组织“赤宇”领袖轩辕启的私生女——轩辕凝夕,被秘密贩卖到一个恐怖血腥的杀手训练基地——往生岛。

在这个与世隔绝,堪称地狱的小岛上,她遇到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男人——旋司夜。年长八岁的旋司夜是岛上的教官,能力卓著,性情暴戾。却唯独对凝夕情有独钟,终于在凝夕十六岁那年于一场厮杀中将她强行占有。

两年后,十八岁的凝夕为了摆脱杀手基地的控制,利用旋司夜毁掉基地,并且在成事后将他一刀穿胸,绝望悲愤的旋坠入大海。

之后,凝夕带着一起受训的伙伴元旭、滕俊等人离开往生岛,回到荷兰组建“影堂”,令轩辕世家重振雄风。

却不料四年后,“赤宇”受到一个来自亚洲的秘密组织连番打击,而此人行事的手法,竟与当年的旋司夜如出一辙。

于是,一场爱与恨的搏杀,血与火的较量,阴谋与诡计的颠覆,救赎与毁灭的壮烈画卷就此张开……

编辑推荐

《夜凝夕》是一部情爱至上的残酷青春小说作品,该小说讲述的是海外涉足黑白两道的轩辕家族二**凝夕与两个男人之间纠结的,既绝情又深情的爱情童话故事。

该小说视人性为情爱的原始动力,并以其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时空交错的方式,对两性间所有的爱、恨、情、仇、伤痛、欢爱、折磨、奉献、误解、救赎等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探讨和抒写。虐情虐心,在近似残酷的人物心灵梳理过程中,小说回归到了人性最纯洁的伊始,揭示出了爱情的真谛。

作品看点

爱情·童话·虐心·悬念·黑帮

2009跨类型小说巅峰之作

天才的畅销作家 地狱的黑暗天使

开创残酷青春小说新里程碑

你从未读到过这样绝情又深情的爱情童话

绝对可以称得上罗曼史中的经典

目录

引子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番外:司夜

第二部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番外:传之

第三部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番外:北月

引子

有时会想,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是否会选择与你相遇?

只因那美丽的瞬间,便成就了我一生的宿命。

有时会想,如果乾坤逆转,时光倒流,高山化作海洋,沧海归于沉寂。伤痕累累的我们,能不能忘记痛苦的过往,悲伤的曾经?

无涯的黑夜中,我们是奈何忘川的彼岸花,相生相悖总相偎,却无法携手共赴黎明。

如血的残阳下,我们是仓皇的飞鸟和沉默的游鱼,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藏海底。

那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的距离,那注定无法成全的宿命,那无望而炽烈的缠绵,那狼性而执著的爱欲……

今天,我站在这里,仰望着苍穹,俯视着大地。

任凭我的思绪随着自由的清风,穿越千里。

穿越了山川和大河,穿越了沟壑和丛林,穿越了鲜血和荒凉,穿越了痛苦和记忆。

穿越了儿时的我,年少的你。

凛冽的海风中,你迎着斑斓的霞光,孑然而立。

落日的余晖下,我带着满身的伤痕,遥看往昔。

忘不掉,初遇时,你的笑容灿烂得如同撕裂的朝阳。

惆怅处,你狂乱的爱情,留不住我畏缩不前的心。

你对我说:“我可以为你撕碎整个世界,你却从不告诉我,你究竟要什么?”

我笑着问:“如果,我们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不是可以一起迎接黎明?”

最初的最初,最后的最后。

当漫天的血泪化作一片荒芜,当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当所有的爱恨都已成灰,当我们的传奇尘埃落定……

闭上眼睛,仿佛听到苍茫的天地间,一个声音在低低地诉说着。

那么远,这么近——

“凝夕,我愿意在黑暗中永远凝视着你,不离不弃……” 《夜凝夕2飞烟》(畅销书《夜凝夕》第二部)

版权信息

书名:《夜凝夕2飞烟》

作者:飞烟

策划编辑:戚兆磊

装帧设计:门乃婷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版次:第1版

印刷时间:2009年6月

印次:第1次

开本:32开

装帧:软精装

印张:8

字数:170千字

定价:2500元

ISBN:978-7-5402-2067-9

作品简介

《夜凝夕2飞烟》讲述《夜凝夕》未曾讲完的故事:飞烟、韩静影、雷湛、元旭、若冰……那些人、那些事儿……

飞烟是一个矛盾的女人,她身具女人天性的脆弱,内心却又强韧如水。她大学毕业后在家乡的中学教书时,爱上了自己的学生韩静影,后因不堪家乡世俗的指责而选择了离家出走。在南方城市中打工的她于一个偶然搭救了本地雷氏家族的管家景笙,并被雷氏家族的当家雷湛看到。不久后,她在这个城市里与韩静影邂逅。觊觎她很长时间的雷湛设下计策陷害韩静影,她为了解救静影与雷湛进行了一场万劫不复的交易。于是,她与这几个男人间爱恨纠结的故事就此展开……

这个因为伤痛而凄美绝仑的爱情故事,动人而又悲情

这个由落俗的交易演变成的爱情游戏,到头来却弄假成真

这个读起来让人痛彻心扉的故事

把那些美好的、凄美的、动人心弦的爱

写成故事、寄予心情,如花开,如花落

如风起云涌,散于自然,如浮尘流水,归于百川

一个故事的结局,又是一个生活的开始……

媒体推荐

飞烟作品背景恢弘,构思精巧,文笔凝练,力透纸背。无论是征伐杀戮的黑帮江湖,还是抵死缠绵的情爱故事,直至对人性伦理的凄厉拷问,飞烟均能以其蕴藉深刻的文字,编织一幅绚丽而意味无边的浪漫画卷。

——《中国日报》

飞烟笔下的爱情,不仅仅是痛彻心扉的残酷,更多的是单纯圣洁的美好。

——《中国图书商报》

如果付出是爱,无私是爱,成全是爱。那么疯狂的情欲,抵死的纠缠,欲罢不能的占有,这些到底算不算爱?雷湛的爱就是如此,他爱得疯狂,爱得执着,爱得自私,爱得绝望,爱得残忍……读了数遍之后我仍愿意重新走回这个故事,确认是篇极好的文章。

——80后新锐女作家青鸟

感谢飞烟的作品,让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了文字背后的东西。这种思维上的张力,被她张弛有度的文字层层剥开,细细道尽。让我不得不惊讶,一个年纪轻轻、弱质纤纤的女孩,如何能有如此犀利深邃的思想,如此细腻的感触,如此大气恢弘的文笔。

——80后新锐女作家纳兰若仪

飞烟,你是男是女?你是人是神?我真的想不明白,你的心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纠结的东西?同样的文字,在你的手里竟然能组合成如此凄美,如此伤痛,如此残酷的故事。

——知名杂志策划人若琳

太平盛世中的风云突变,飞蛾扑火般的残酷爱情——难怪飞烟小说一出现,就获得了无数女性读者的青睐。与07年盛行一时的“穿越小说”一样,飞烟的小说也尽了最大的可能满足当下都市女人的欲望。

——当当网读书频道主编李杰

编辑推荐

大陆新派少女武侠言情作家,水蝎佳人:

《飞烟》是“光明”的残酷青春文。这样的说法也许有些矛盾,既然披着黑暗外衣又何来的“光明”之感。可是,飞烟把这种矛盾感,在此文中结合得恰到好处。

晋江文学网超人气作家,正午月光: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知该说些什么,但是,又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说实话在这个圈子里混了几年,很多感觉已经麻木了,很少会为某个故事,某个人物而动容。但是,这个故事却让我找到了久违的感动,感谢作者。

著名畅销杂志《酷玩》策划人,梓菲:

飞烟的文字,是经过精心修剪,错落有致的文字。没有把想说的都告诉你,但你见到的文字给你提供了这种空间,让你的思考来填补。就如当初的《夜凝夕》,它的气息太过流畅,以至于还没来得及为情绪的波动而悲喜,便已经迅速地向前跑去。

作品看点

畅销书作家飞烟继《夜凝夕》之后再推力作

2009最震撼心灵的爱情小说系列

一部集爱情、虐恋、悬疑、黑帮、惊悚、残酷青春

于一体的跨类型小说杰作

一场为爱的交易,一段弄假成真的爱情游戏,一种让人不得不相信的爱情魔力。

真真假假的故事情节、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爱情世界、原始爱欲支配下的人性选择、对爱宽恕与救赎,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目录

楔子

第一部

飞烟:前生今世

第二部

景笙:若只初见

第三部

飞烟:灰飞烟灭

结局

楔子

你听过赞美无间的歌谣吗?传说无间有五种:时无间,空无间,罪器无间,平等无间,生死无间。

你看过三生石畔,奈何桥边的花朵吗?花开千年,叶落千年,花叶相念相惜永相失,如同永世无法相会的悲恋。

我遥望远方湛蓝如洗的天宇,望着天宇下飞逝的流云和模糊的群岚。破空而来的高原之风匆匆奔驰,尘世的声音随着风声渐行渐远。

那些烟火流莹的记忆,那些爱与忧伤的过往,那些绚丽如花的逝水流年……

望乡台外,忘川河边,上穷碧落下黄泉,我曾与谁望断天涯,两处茫茫皆不见?

苍茫大地,雪域高原,又曾与谁执手相看,静默无言?

前尘往事,笑泪成行,暮然回首,依稀神伤。

当我离开那座喧嚣而伤感的城市,离开我生命最初的那段岁月,我似乎忘记了很多事情。

我忘记了自己是否辜负过一些人,抑或被人辜负?忘记了自己是否背叛过一些人,抑或被别人背叛?不记得自己爱过什么,痛恨过什么。虚无的生命仿佛一场华丽的盛宴,只是,未曾开始,就已看到尽头。

我不知道究竟是记忆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这个世界?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生是虚妄,凡相皆空。你看那轮回千年的花种,还在无我无他的盛开就知道了。

花开荼蘼,在遗忘往生的路途上绝艳如初。流年易逝,于万千繁华中倾尽所有。这蓝天白云下的每一条道路,莫不是承载了追寻与探求。

如同花朵般围绕在山腰的白云,波澜壮阔犹如深海,彼此之间又有余留。巨大的光柱透过白云的缝隙倾泻而下,笼罩了道路和山川,村庄和平原,迷途和归路。

仿若天路……

这是时间流转的道路,这是生命起伏的道路,这是缄默静忍超脱凡世的道路。

我长久地凝望着那些白色的光柱,凡世的喧嚣如同不变的经年,日升月沉,草木荣枯,盛世的繁华如同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

梦中的我,于万仞之巅迎风独立,黑发飘扬,衣袂翻飞,眼波流转,神色淡漠。漫山遍野的山茶花肆意怒放,鲜红如血,决绝热烈宛如一片燃烧的海洋。

我一直执着地相信,这是某种神谕,寓意我漂泊的灵魂,漫无出路。

于是,我来到这里,带着被风雪擦亮的忧伤与往昔的凄惶,远离城市的繁华落寞、风情万种。独自一人,面对茫无边际的荒凉与无尽的孤独。

我在寻找什么?又在期待什么?

我知道,我在等待一个希望。人有了希望就会变得平静而淡漠。一千年,一万年,笑着面对时光流转,生死渐变。世事苍茫,风云变幻。

只是我不知道,当我苍老得快要没入落日余辉的时候,当我可以面对万丈红尘轻轻一笑的时候,我能不能等到它?

如果上天有神明,如果神明听得见,我愿用我的鲜血,立下最真的誓言。

即使忘却也要等待,等到它回到我的身边之前,我永远在这里,此生不变……

文摘

第一部

飞烟:前生今世

有时我也会分不清到底过去是梦

还是现在是梦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最后还不是都要如烟飘散

一.烟梦

这里是最顶楼,也是整个城市最高的地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便喜欢站在落地窗前俯视这个城市。

夜晚的城市不复白日的喧嚣,却依然繁华美丽,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我喜欢这繁华,它可以让一切残忍都戴着一层温情的面纱,像一个迷人的梦让人沉溺其中。

我喜欢这样沉溺着,沉溺在梦中不要清醒。

一双强健的手臂从背后紧紧地抱住我,不必回头,我也知道来人是谁。

“在想什么?”

“想要天上的星星。”

“好,我派人给你摘下来。”

我回头含笑看着他,他扼住我略尖的下巴吻我,手很温柔,吻却很重,重到我无法呼吸,直到嘴里有了腥甜的味道。

我笑着用手指摸摸被他蹂躏过的嘴唇,果然,又见血了。

“你每次都用咬的,我又好几天不能好好吃饭!”

他低低地笑,“喜欢这里吗?”

“还好,这里的夜景很美。”

“这栋大厦我已经买下了,以后你随时可以来看。”

虽然早知道他很富有,但还是有些吃惊。

“好大手笔,不怕树大招风?”

“那又如何?每个地方都有两种游戏规则,在这里我就是暗夜的帝王。和我在一起,我要你有一种可以俯视一切的感觉。”他轻吻着我锁骨,仿佛那是一道人间美味。

我又怎么会不知道抱着我的男人权势大如天,可是喜欢俯视一切的人是他而不是我。

我只是喜欢从高处看着这个城市,看着这个外表光鲜亮丽,底下却早已肮脏不堪的城市。所有的繁华不过是场梦,让这个城市可以带着微笑去迎接“死亡”。

而我早已明白,梦可以让我沉迷,却永远无法让我忘记。

“不怕我从这里跳下去?”我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我知道……自己在找死。

果然,马上看到他暴怒的眼,前一刻还温柔的手此时正狠狠扣住我的脖子。我的后背抵上了冰冷的玻璃,刚才还温情的画面马上变得嗜血而暴力。

我觉得呼吸困难,却不为性命担忧。我知道,他不会让我死。

他慢慢地松开了手,我靠在落地窗那儿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你为什么总是要自讨苦吃?”黑暗中的他看不见表情,声音却是压抑的颤抖。

“何必呢?我们之间本来就是一场交易。” 我虚弱地笑着,这一点谁都不会忘记,你又何必要为这场强取豪夺戴上一层情意绵绵的面纱?怕我难过吗?真怕当初就不会强要我。怕伤到我的自尊?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人要自尊做什么?自尊是奢侈品,早被我化成了土,碾成了泥。

“是吗?只是交易?那么如你所愿。”他慢慢向我走来,声音已冷得像冰……

我知道,这一夜会很漫长,很黑暗……

不过,无所谓了。身体会痛,心却不会。

我又做梦了,梦到自己未到这个城市之前的生活,梦到那时见过的人,做过的事。以前听老师讲过“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故事,到底是庄生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生?是谁活在谁的生命中?有时我也会分不清到底过去是梦,还是现在是梦。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最后还不是都要如烟飘散…… 版权信息

书名:《绝色倾城》

作者:飞烟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1

页数:343

字数:259000

印刷时间:2011-1-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ISBN:9787539941394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绝色倾城”,这座名震亚洲的“销金窟”,以其奢华的装潢和高素质、高品位、高学历的“红粉军团”声名海外。

美院大学生陆未晞,为了学业,来到“绝色倾城”做陪侍赚钱。没想到,她在这里得罪了家世显赫的高干公子凌落川,使她遭受了一生中最屈辱的一夜。最后,多亏凌落川的朋友、金融巨子阮劭南出手相救,她才得以脱身。

谁料想,在未晞二十一岁生日那天,那夜救她的谦谦绅士,竟然用高价来买她的初夜——直到他强壮的身体覆在她的身上、在她耳边用无比残酷的声音说“未晞,你是我的了”的时候,她这才知道,她逃避了七年的宿命终究轮回,她寂寂无名了二十一年的人生,将再也无法平静……

难以预测的命运漩涡,带着鲜血的致命爱情,将这个可怜女孩一次次逼入绝境。然而,一个撼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一段令人流泪的倾城传奇,亦由此开始……

编辑推荐

你爱你生活的这个城市吗?抑或,你憎恨着它?

是因为它招摇的灵魂,还是因为它美丽的身体?

当夜色降临,点燃一支烟,你是微笑,还是流泪?

还是生不如死的无边空虚?

目录

楔子第一次绝望

01 灾难降临

02 凌少,您看需不需要清场

03 当众凌辱

04 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

05 高贵的野狗

06 醉生梦死

07 屠夫的砧板

08 初夜

09 狭路相逢

10 你以为我怀孕了

11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12 爱与性

13 女人最残酷的屈辱

14 忍无可忍,是无再忍

15 作践

16 形同陌路

17 惊天霹雳

18 活色生香的祭品

19 红颜祸水

20 幸福的定义

21 致命的谎言

22 宝贝,你在发抖

23 一夜承欢

24 骨肉重逢

25 芙蓉帐暖

26 禽兽也有想保护的东西

27 逆龙鳞的代价

28 你还是要赶尽杀绝

29 花枝招展的女人城

30 真相大白

31 你觉得你值吗

32 借刀杀人

33 炼狱,也不过如此

34 等你好了,我们换个活法

35 在劫难逃

36 一笑倾城

37 我想想就觉得恶心

38 杀人不见血

39 “英雄”救美

40 才出虎穴,又入狼窝

41 大凶之命

42 肉欲

43 柳暗花明

44 强暴

45 朝影

46 狼的天性

47 她有多恨我,就有多恨你

48 撕心裂肺

49 强取豪夺

50 不把心给我,就把人给我

51 落川,再见了

52 赢了一切,却输了天下

53 杀机重重

54 水深火热

55 死敌

56 凌迟的身体

57 点亮黑暗

58 山穷水尽

59 今生今世,相见无期

60 生不如死

61 战战兢兢

62 南柯一梦

63 不再有你

64 雨落川下,白露未晞

读者评论

飞烟的《绝色倾城》是今年让我最觉震撼的小说。她用充满张力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华丽、凄艳、绝美而又伤感的故事。她将都市的纷乱繁华,将世间那些讳莫如深却又欲盖弥彰的一切,不遗余力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刻骨铭心的爱、水深火热的恨、黑暗的欲望、人性的贪婪、强者的权力、弱者的鲜血……

不得不说,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更是一部警示现实的社会小说。它反映的世界或许不是你我都能看到的,但绝对是我们身边的真实存在。

——读者 米琪

我深爱着飞烟的文字和故事,她是一个驾驭情节和文字的高手。从之前令无数读者倾倒的《夜凝夕》,到现在让人扼腕叹息、却又欲罢不能的《绝色倾城》,飞烟以其独特的认知,为我们展示出一个个不同寻常的世界。诚然,这样世界不见得每个人都会喜欢,但是它却能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的目光。

——读者 小雅

喜欢飞烟的作品,她的字里行间都有一种让人心疼的感觉。她的作品,每一部我都会读上三四遍,甚至四五遍,看一次心疼一次。有时候,我会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写出这样一部堪称完美的作品?那种深刻,那种耐人寻味,让我欲罢不能。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双线结构

在叙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时,施耐庵根据小说的矛盾使用了双线叙事的方法。小说矛 盾冲突的双方是分别以林冲和陆谦为首的两派势力,双方在沧州草料场展开了一场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因此,林冲和陆谦就成为两个线索人物,一个线索人物领起一条线索,从而形成本文的双线结构。

林冲这条线索是一条明线,林冲的活动自始自终都在舞台的前方,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林冲沧州城遇旧友,闻听仇人到来买刀寻敌,寻敌不着接管草料场,御寒买酒路遇山神庙,草厅倒塌暂住山神庙,草料场火起欲救火,山神庙邂逅仇人明真相,忍无可忍手刃三人。林冲运动的轨迹就这样画出了一条明线。而陆谦这一条线索是时明时暗,明暗交替变化。林冲前脚到了沧州,陆谦后脚就跟来了。至于陆谦如何到了沧州草料场,小说没有明写。这时是暗线。陆谦和富安在沧州李小二酒店跟管营和差拨接头,商议如何谋害林冲。这时变为明线。到了林冲接管草料场,出面的是管营和差拨,陆谦和富安只是在幕后指使安排,陷害林冲。这时又变为暗线。等到火烧草料场,陆谦、富安和差拨到山神庙躲避风雪,三人的谈话被林冲听到,真相败露,双方就有一场血腥拼杀。这时又变为明线。陆谦这条线由暗而明,再暗,再明,时隐时现,如一条龙在云雾里穿行。

以上是课文双线结构的简要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施耐庵处理双线结构的独到之处:把小说矛盾的一方当做明线,而把小说矛盾的另一方处理为明暗的交替变化。两条线索时分时合,交织在一起,使事件的发展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以一斑而窥全豹,这也显示了《水浒传》叙事艺术的杰出一面,显示出施耐庵对叙事艺术的贡献。

附带说一下,在中学课文中,双线结构是常见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情况:一种是一明一暗的双线结构,如鲁迅的小说《药》;一种是均为明线的双线结构,如鲁迅的小说《祝福》;最后一种就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式的双线结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情况?从理论上讲应该有。比如,把两条线索处理为,如果其中一条线索为明,那么另一条线索则为暗,两条线索互为明暗,交替变化,每一条线都处理为明暗的交替变化。还有一种情况是一条为暗,另一条处理为明暗交替的双线结构,这种结构运用起来难度很大,实际例子没见过。至于两条均为暗线的双线结构,从理论上讲是可能的,但实际运用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这种双暗结构还没看见过。

青丝动:幻世妖孽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红|袖|言|情|小|说

引子末世邂逅

砰——关门声响起。

初夏的午后,空气中充盈着好闻的味道,绿荫道两旁的梧桐树随风晃动着枝叶,空气中舞动着轻快的光点。冷落满手抱着参考书从家里出来,低着头神色游离地走在街上。

啪——

一个硬邦邦的物体挡住了冷落平日里行走的路线,猝不及防的她一头撞在硬物上,手中的课本和资料也随之脱手,乱七八糟地散落了一地。

又是柱子吗?

冷落微微颦眉,从一直发呆的状态中回过神来。

她揉揉撞疼了的鼻子,暗叹自己倒霉。柱子先生怎么就这么喜欢她?每天都争着和她来一次亲密接触。

咦?

面前的柱子竟然动了?

冷落一怔之后,吓得连退几步。她定神一看,一个男人正背对着她,弯腰拾捡着刚才掉落一地的书本。

“呃?!对不起!对不起!”

冷落一脸窘红,急忙连声道歉。原来这次撞上的不是柱子,实在太丢人了!她迅速蹲下身抢捡起来。

男人显然没有开口的*****,头也没抬,静静地将手中拾起的书本递还给冷落,起身便准备离……

以上

又名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职业 : 作曲

所属地区: 波兰

出生地 : 波兰

生日 : 1881年3月1日

人物介绍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波兰才子

一、又一个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品来,让老师为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父亲教法文的华沙学会里学习了作曲和其它课程。当他十七岁时,终于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二、“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

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个作曲家。甚至连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而为全部管弦乐队创作作品,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不论肖邦的作品节奏是什么——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或是波兰舞曲——那旋律几乎总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他的音乐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一样。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就出发了。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

三、巴黎岁月

肖邦到巴黎后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时兴的教师。他愿意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价格是最高的。他上课时象一个王子,总是戴着白羊皮手套,并且由一个仆人陪着,坐着一辆马车来到。 李斯特把他介绍给在乔治·桑的笔名下写作的著名小说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过她,他被拉进以巴黎为家的艺术家们、作家们和音乐家们的欢快的圈子里去。可是降临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乐趣都永远不能使他忘记波兰的光荣和忧伤。 所有的肖邦的音乐作品都是他各种感情的短小音画。有一些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中取来的——当他在玛佐尔卡岛上访问乔治·桑和她的女儿们的时候写的梦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圆舞曲——特别是降D大调的那一首,据说是在他注视着乔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后写的。但是他的音乐的更大部分都是从他对他的出生地的热爱里生长出来的。

四、波兰节奏

肖邦的许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舞的节奏写成的。波罗乃兹舞是一种贵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们在国王宝座前面稳重而庄严地行进。肖邦用这种曲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品。玛祖卡舞是肖邦时常看见的,这是波兰农民们力图在朝气蓬勃的尽情欢乐中忘掉他们生活中的艰苦时跳的一种农村舞蹈。其节奏是每一小节三拍子,在最后一拍,跳舞的人们把脚后跟咔嗒一声碰在一起时加强了一拍。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并且在这一种节奏里,表现了从悲伤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欢乐等种种感情。肖邦伟大的《降b小调鸣曲》是建立在古老波兰的一首诗的基础上的,而他的四首《叙事曲》则讲述了波兰最伟大的诗人写的四个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讲的是一个年轻的骑士对一位美丽而神秘的**的爱情。甚至他那些《练习曲》,也不仅是一些练习,而是一些音乐素描。所有想做钢琴名家的学生都想要学会的那首伟大的《革命练习曲》,是当肖邦听见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被残酷镇压时写的。浪漫派大师舒曼曾这样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写道:“他在钢琴前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那带着“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态度、象天使一样有着一绺美丽的鬈发”的文雅的小音乐家成了巴黎客厅的宠儿。但是巴黎生活的经历毁坏了肖邦的健康,他变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争吵之后,他同乔治·桑十年的友谊彻底崩溃了。

钢琴诗人

一、繁杂的曲名与潇洒的谱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即使标上调式和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后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Op )作为查找的主要根据,因为作品编号是不会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

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键盘。据当时的人所说,肖邦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般的流畅,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念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下很多涂改痕迹。许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版本。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情绪化的。

二、肖邦的信条:让人们去猜吧!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德国人对肖邦的了解,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成了作品第二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国钢琴家尤里乌斯·克诺尔(1807—1861)在莱比锡布业公会音乐厅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号。舒曼评论这个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说:“几天以前,我从卡塞尔收到一个热心的德国人写的一篇长达十页的评论,他在冗长的绪言以后一小节一小节地进行分析(作品第二号)。他认为按照正统的观点,它们不能算是变奏,而是一幅想象的图画。他说,第二变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罗在追赶;在第三变奏里,唐·璜亲吻着策丽娜,使马捷托看了呕气;在慢板第五小节的降D大调上,唐·璜和策丽娜在接吻。这位撰稿者大发奇想,实在可笑,他还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音乐杂志》(属于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对我十分关心,马上告诉菲梯斯的岳父说,他写那篇评论对我没有好处只有害处。”肖邦所说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时音乐学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报》编者罗贝尔的女儿阿黛拉伊德结了婚。菲梯斯在1827年创办的《音乐杂志》是一种周刊。那么,写那篇评论文章的“热心的德国人”,应该就是罗贝尔了。 肖邦最反对用文字解释他的作品。伦敦乐谱出版商威塞尔(1797—1885)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给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标题,如《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2)标作“向莫扎特致敬”;

《引子和波罗乃兹》(作品3)标作“快乐”;《玛祖卡风格回旋曲》(作品5)标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标作“塞纳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标作“西风”;《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18)标作“邀舞”;《波莱罗舞曲》(作品19)标作“安达卢西亚回忆”;《b小调谐谑曲》(作品20)标作“地狱里的宴会”;《第一叙事曲》(作品23)标作“无词叙事诗”;《两首夜曲》(作品27)标作“哀怨”;《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标作“冥想”;另外《两首夜曲》(作品37)标作“叹息”;《两首波罗乃兹》(作品40)标作“宠物”;而《玛祖卡舞曲》则统称为“波兰回忆”。 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给他的朋友丰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愤慨地说:“至于威塞尔,他是一个蠢才和骗子。你写信给他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赔钱,那是由于他不照我的意见,而加上愚蠢的标题所致。从我心灵里发出的声音,教我不能再送给他任何作品让他加上这些名称。你对他说话可以尽量讲得尖锐些。”

在肖邦看来,那位“热心的德国人”是和威塞尔同样愚蠢,同样可笑的。但这个德国人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一幅想象的图画”,也许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后尘;因为舒曼的文章里也谈到第二变奏“象一对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仆人列波累罗)在追赶”,优美的降B大调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说:“让人们去猜吧。” 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这就是肖邦的信念。“让人们去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义的。

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 Polish-born French composer and pianist of the romantic era His music, written chiefly for the piano,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Polish dance themes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1810-1849) 浪漫主义时期波兰裔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写的以钢琴曲为主的音乐以传统的波兰舞蹈主题为基础

作品:1《夜曲》No1

2《夜曲》No2

3《夜曲》No5

4《升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5《C小调夜曲》编号外 阿劳

6《叙事曲》霍洛维兹

7《降E大调回旋曲》 霍洛维兹

8《第二钢琴鸣奏曲》鲁宾斯坦

9《夜曲》OP9-1 傅聪

10《夜曲》OP32-2 鲁宾斯坦

11《夜曲》OP72-1(遗作)鲁宾斯坦

12《夜曲》OP72-1(遗作)傅聪

13《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鲁宾斯坦

14《喜悦》阿劳

15《革命练习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

16《革命练习曲》 No12 李赫特

17《E大调练习曲》(离别) Op12 No3 李赫特

18《E大调练习曲》 (离别) Op12 No3 Maurizio Pollini

19《第1号练习曲 》OP10 No1 李赫特

21《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

22《第2号练习曲》Op10 No2 李赫特

23《夜曲》NO8 皮尔斯

24《第2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5《第3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98《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二-四乐章 舒拉切尔卡斯基

26《F小调幻想曲》舒拉切尔卡斯基

27《华丽大圆舞曲》拉赫玛尼诺夫

28《玛祖卡舞曲》NO1

29《玛祖卡舞曲》NO3

30《波兰舞曲第6号》英雄 作品第53号

31《圆舞曲第九号》李帕蒂

32《编号外圆舞曲1》阿劳

33《编号外圆舞曲2》阿劳

34《编号外圆舞曲3》阿劳

35《G小调波兰舞曲》Biret

36《军队波兰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

37《降B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38《B大调夜曲》Op 32 No 1 拉罗查

39《帕格尼尼回忆变奏曲》傅聪

40《船歌》 拉罗查

41《降b小调波兰舞曲》(编号外) Biret

42《摇篮曲》拉罗查

43《第一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43《第一钢琴叙事曲》霍洛维茨

43《第一钢琴叙事曲》基辛

44《第一钢琴叙事曲》波利尼

45《降G大调波兰舞曲》(编号外)Biret

46《F大调第二钢琴叙事曲》 鲁宾斯坦

47《降A大调第三钢琴叙事曲》鲁宾斯坦

48《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

49《降b小调第二钢琴谐谑曲》 鲁宾斯坦

50《E大调第四钢琴谐谑曲》 波哥莱里奇

51《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

52《五首马祖卡》米凯兰杰里

53《前奏曲28号之24》阿格里奇

54《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

55《升c小调第三号谐谑曲》波哥莱里奇

56《小狗圆舞曲》李帕蒂

57《波莱罗舞曲》乌戈尔斯基

58《华丽变奏曲》齐伯尔斯坦

59《第一钢琴奏鸣曲》齐伯尔斯坦

60《c小调即兴幻想曲》李云迪

61《降G大调第三号即兴曲》阿劳

62《圆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

63《夜曲作品27之1》巴伦伯伊姆

64《音乐会快板》阿什肯纳吉

65《引子和日耳曼主题变奏曲》瓦萨里

66《圆舞曲》Op 64 No2李帕蒂

67《“Hexameron”变奏曲》Ashkenazy

68《降A大调第一钢琴即兴曲》阿劳

69《幻想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70《塔兰泰拉舞曲》乌戈尔斯基

71《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

72《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

73《升g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

74《升f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75《第二号即兴曲》Claudio Arrau

76《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

77《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

78《春天》科尔托

79《寂静的夜》科尔托

80《引子和Moore主题变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

81《第16号夜曲》科尔托

82《第4号夜曲》科尔托

83《三首新练习曲》科尔托

84《练习曲作品25之7》波利尼

85《冬风练习曲》波利尼

86《蝴蝶练习曲》波利尼

87《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题曲》齐伯尔斯坦

88《c小调波兰舞曲》布伦德尔

89《英雄波兰舞曲》科尔托

90《夜曲》No1 Pires

91《夜曲》No9 Pires

92《夜曲》No13 Pires

93《夜曲》No15 Pires

94《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尔卡斯基

95《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尔卡斯基

96《《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舒拉切尔卡斯基

97《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尔卡斯基

98《圆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玛尼诺夫

99《少女的愿望》 拉赫玛尼诺夫

100《第三钢琴协奏曲》基辛

101《第一钢琴叙事曲》米凯兰杰里

102《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

103《波兰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

104《第二号钢琴谐谑曲》霍洛维茨

105《五首马祖卡》2 Michelangeli

106《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

107《夜曲》No8 Barenboim

108《夜曲》No20 Barenboim109《第14首圆舞曲》编号外 基辛

108《圆舞曲“小狗”》陈萨

109《自然的行板和华丽的波罗乃兹》Idil Biret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闱俊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枉凝眉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本是“红楼梦”书中第五回十二支曲的名字(不包括引子和收尾)。第五回乃是书中预言之笔,对于整部书起到很大的驾驭作用。因此,历代红学家对第五回格外重视。自然这十二支曲更是不能小觑,然而“枉凝眉”的曲意见解颇多。

作品名称: 枉凝眉

创作年代: 现代

作品出处: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目录

简介

红学百科名片

由来

典故

发展

内容原文

说明

注释

鉴赏

歌曲歌词

百家讲坛

相关评论

曲谱简介

红学 百科名片

由来

典故

发展

内容 原文

说明

注释

鉴赏

歌曲歌词

百家讲坛

相关评论曲谱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红楼梦》中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让人给贾宝玉演唱了十二首曲子,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第三首即是《枉凝眉》。 在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由王立平谱成曲子,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由陈力演唱。

编辑本段红学

百科名片

  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脂批的作者脂砚斋等人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为“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等。

编辑本段由来

  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其中记载:“光绪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红学一词,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据中国清代晚期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编辑本段典故

  “红学”一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自清乾隆以后,社会上不少人热衷于研究“经学”,埋头钻研《易》、《诗》、《书》、《礼》、《春秋》等几部经书。在民国初年,松江县有个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学者,不攻《四书》《五经》,喜读小说。自言“平生所见说部有八百余种,而尤以《红楼梦》最为笃嗜”。一天有个朋友来看朱子美,进门见他正埋头读书,便笑着问:“先生现治何经?”他答道:“吾之经学,系少一横三曲者。”朋友不解,他说:“无他,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原来“经”的繁体字写作“糹巠”,“糹巠”去掉一横三曲正是个“糹工(红)”字,这个小故事流传开来,不久“红学”一词就约定俗成,成为研究《红楼梦》这门学问的名称。

编辑本段发展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编辑本段内容

原文

  红楼梦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枉凝眉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注释

  1阆苑(làng yuàn 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仙葩(pā趴)——仙花。“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2 瑕——玉的疵斑。“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玉);同时也赞他心地纯良洁白,没有那种儒臭浊气。 3虚化——成空,化为乌有。戚序本误作“虚花”,变动词为名词;程式乙本改作“虚话”,变心事为明言;甲戌本经涂改;今从庚辰本。 4“一个枉自”二句——一个独自悲叹唏嘘而无能为力(指黛玉),一个老是记挂着对方也白费心思(指宝玉)。很显然这里说的就是脂批所提示的宝玉后来获罪离家、流落他乡事。这一突然打击是促使黛玉死的主要原因。嗟呀,因悲伤而叹息。牵挂,在情况不明时对人的悬念。它与前面晴雯判词中“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牵念”以及后面写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牵连”的“牵连”意思相同。 5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的景象。说宝、黛的爱情理想虽则美好,终于如镜花水月一样不能成为现实。 6“想眼中”几句——曹雪芹八十回后原稿中有《证前缘》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写黛玉 枉凝眉

“泪尽夭亡”。从多方面线索确知,“贾府事败”、“树倒猢狲散”的变故发生在秋天,所谓“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林黛玉因宝玉的获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历春,她的病势迅速加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还没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泪水报答了神瑛 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实现了眼泪还债的诺言。故曲中所写“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秋流到冬尽”,程式乙本无“尽”字,为后人所删。有人以为此处无“尽”字更妥,笔者以为不然。即使从句式的音节上看,亦当有。

鉴赏

  [1]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与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一样,在第八十回后的原稿中,黛玉之死与婚姻问题无关,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围的人对她的冷淡厌弃,或者在给宝玉娶媳妇时选了宝钗,也不是由于误会宝玉对她的薄幸变心(如果说这种误会曾经有过的话,也早已成为过去)。黛玉的“泪尽”,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实得多,那就是后来发生了对全书主题和主线起决定作用的大变故——脂批称之为“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的“贾家之败”(见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它包括着获罪、“抄没、狱神庙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这个突然飞来的横祸降于贾府,落到了宝玉等人的头上,也给了黛玉致命的一击。宝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忧忿却无能为力,她为宝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宝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顾惜自己,终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感情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非续书所写那样,证据甚多。第二十五回中凤姐一次当众与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她还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配不上?模样儿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众人听了一齐笑起来,黛玉红了脸,不言语,连李纨都说:“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对于这段描写,读过作者全稿、已知人物将来结局的脂砚斋是怎样批的呢?他说:“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对?]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甲戌本)庚辰本作“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为[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我也要笑。”作者自己对宝黛之成为配偶是否怀疑,看书人、批书人如何预料,我们都不必去管它,问题是这里说:“贾府上下诸人”“皆信定”宝玉、黛玉将来“是一段好夫妻”。试问:续书中施“调包计”的贾母、凤姐(还有以为作主的应是贾政、王夫人),他们在不在“贾府上下诸人”内?倘原稿也象续书那样写法,脂砚斋会不会说那样的话?可见,“岂其不然”——说二玉不能成夫妻,正是出于“贾府上下诸人”始料未及的原因。在上一首写宝钗的曲子中同时写了宝玉不忘死去的黛玉,在这一首写黛玉的曲子中只写了宝玉“空劳牵挂”,竟无一字涉及宝钗,这没有别的缘故,就是因为宝钗的终身寂寞与黛玉有关,黛玉的枉自悲愁与宝钗无关。 以续书所写《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与此曲的后半对照,竟无一语能合。续作者为了在安排他自以为相当巧妙的情节时不至于遇到任何困难,就先使宝、黛这两个性情“乖僻”、不好对付的叛逆者,变成可以任人摆布的木偶人:一个无意中听说一句“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就在“急怒”之下迷了“本性”;一个莫名其妙地失了玉便成了“疯颠”。于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不推让,只是对着脸傻笑起来”(第九十回),然后各自走开。这样,就以“一个傻笑,一个也傻笑”代替了“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写黛玉死时,有“吐血”,有“晕倒”,有“喘气”,有“发狠”,有“回光返照”,有“浑身发冷”,有“两眼一翻”……就是没有流泪。倒是宝玉后来流了不少眼泪。这样,就使曲子的末句也非改写不可了。但是,说也奇怪,黛玉刚死,宝玉便“病势一天好似一天”(这时再不必担心他会执拗、反抗、向黛玉表白、使续作者为难了,倒是一直让他傻下去文章不好做),于是就让他到灵柩前去痛哭一场。到容许他清醒的时候,他什么都想起来了:“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原文如此),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伤感!……哭得死去活来”(第九十八回)。这就是所谓“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然而,这样就使人更加糊涂了:难道曲子末几句是说宝玉的?难道黛玉所欠的“泪债”早偿过了头,现在反而要宝玉找还给她?她归离恨天如何向警幻交帐呢?难道能把宝玉的眼泪也算在内?倘若说宝玉的“牵挂”是指他婚后终不忘黛玉,那末另一个又如何还能“嗟呀”呢?倘若说曲子的末句是指黛玉平日总爱哭,那末她来到贾家已经多年,怎么说她的眼泪流不到一年就要流光呢?何况,我们也未见黛玉接连不断地天天流泪呀!八十回以前,她眼泪流得最多的也还是因为宝玉被贾政打得半死、吃了大苦头的那一次。那一次黛玉为宝玉整天“抛珠滚玉”地流泪,正是为后来流更多的眼泪伏下的重要一笔。 枉凝眉

  曹雪芹写黛玉“还泪”的原意,在第三回脂批中说得最清楚。宝、黛初见时,一个因对方没有通灵玉而狠命摔玉,骂这玉“连人之高低不择”,一个则因之而流泪,说“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这里脂批说:“这是第一次算还,不知下剩还该多少!”“应如些非伤感,还甘露水也。”指出了黛玉这种“体帖”、“知己”的心思和痛惜其自毁而引咎自责的落泪,就是“还债”。戚序本保存的一条脂评更点出它对整个悲剧的象征意义:“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情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乎!” 所谓“离恨”,实即愁恨、怨恨、憾恨。石头有被弃置的憾恨,黛玉也有被收养的身世之感,但她的泪偏“不自惜”而落,作为宝玉的“知己”,这种“千方百计为之惜”,就是“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的原因,也即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这说得还不清楚吗?批书者若未读过八十回以后的原稿,是无从这样说的。眼泪“至死不干”,正合曲中之所言;自身“万苦不怨”,才称得上真正的“报德”。袭人劝黛玉说:“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清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脂批说:“后百十回(原稿回数)黛玉之泪,总不能出此二语。”这就更无疑地证明黛玉最后是为宝玉“不自惜”的“这种行止”所闯的祸而流尽眼泪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宝玉才终身不能忘怀他唯一的“知己”。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借阅过曹雪芹抄本《红楼梦》的明义来,他为小说题过二十首绝句,末首说:“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蛾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就算明义看到的也只是八十回的本子,但他也完全有可能从作者或其亲友中打听到后半部情节的梗概,我们只要稍加思索就不难明白,诗中用获罪被拘因而不能保全“青蛾红粉”的石崇的典故,指的是什么了。此类证据还很多。 总之,《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根本没有落入“梁祝”故事的窠臼,更不是要表现什么“三角”关系。它始终是把悲剧的产生与封建大家族败落的原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原稿中,描写这种风雨骤至的大变故的发生必然是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作者倾注了最大热情的宝、黛这两个人物的精神面貌,定会在这场可怕的狂风暴雨的雷电闪光中被照亮,其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决不亚于作者描写睛雯的“抱屈夭风流”和宝玉的“杜撰芙蓉诔”,因为写晴雯之死的字只不过是为了写黛玉之死的更重要的文字罢了。这一点,脂批说,“试观《证前缘》(原稿写黛玉之死)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靖藏本第七十九回批)然而可惜,我们已不能看到这样的精彩的文字了!这部伟大的小说成了残稿,这实在是我国文学史上无可弥补的损失。

编辑本段歌曲歌词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啊啊

编辑本段百家讲坛

  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之妙玉排序之谜里讲到过,强调了电视剧错了。 这首曲是专门说宝玉,湘云和妙玉的。 但刘心武先生也只是猜测。 湘云 妙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宝玉: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传统的看法认为,这首曲子说的是宝玉和黛玉,歌颂了宝黛之间纯洁无暇的爱情。 有关黛玉的词句:阆苑仙葩 枉自嗟呀 水中月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 有关宝玉的词句:美玉无瑕 空劳牵挂 水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最后一句,也反映了黛玉泪尽而逝的结局。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十二个舞女上来,为贾宝玉演唱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曲,并让他边听边看原稿,但书上开列出的唱曲,并不是十二支而是十四支,也许,是把开头的“引子”和最后的“收尾”不予计算吧?这倒不是什么太大的令人疑惑处,最令人费猜疑的,是“引子”后的头两曲,特别是第二曲“枉凝眉”。 去掉“引子”和“尾声”的十二支曲,按一般读者的推想,应该是恰好给金陵十二钗的 每一钗分别安排一曲,但细读这十二支曲,就发现从第三曲起才是一曲概括一人的命运,依次是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第一曲“终身误”,一般都认为是将林黛玉和薛宝钗合起来说,而且是以贾宝玉的口气来咏叹,是否一定应如此理解,其实也还有商量的余地,不过我以为这样理解大体上是过得去的。第二曲“枉凝眉”,也是以贾宝玉的口气来咏叹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去掉这一曲,十二钗也都涉及到了,那么,非安排这一曲干什么呢?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二版)是这样注解的: 曲名意谓徒然悲愁。曲子从宝黛爱情遇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泪尽而死的悲惨命运。阆苑仙葩:指林黛玉。阆苑:神仙的园林;仙葩:仙花。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乍看似乎说得通,但细加推敲,问题就来了。流泪当然可以联想到林黛玉,但《红楼梦》全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不能仅从“泪珠儿”就判定为说的只是林黛玉。第三回写黛玉进京到荣国府见到贾宝玉已是隆冬,凤姐出场穿着银鼠褂,贾母交代说:“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林黛玉的“还泪”应从这个冬天开始,不是从秋天开始的。“阆苑仙葩”是指林黛玉吗?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灵河岸”固然可说是“阆苑”,但仙草却绝对不能等同于仙花即仙葩。贾宝玉固然是衔玉而生,但第二回甫出场就有两阕《西江月》概括他的秉性,“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美玉无瑕”从来不是他的“符码”。因此,我以为上述的那条注解是错误的。 如果按上述注解理解,那么在十二支曲中,第一支里林黛玉已经跟薛宝钗合咏了,这第二支又再单咏她一遍,她虽是重要角色,这样的安排在布局上似乎也欠均衡。 我曾撰《太虚幻境四仙姑》一文,分析出第五回里警幻仙姑引见给贾宝玉的四位仙姑,所取的名号绝非闲笔偶设,而是有深意寓焉,实际上分别标志着在贾宝玉生命里给予他重大影响的四位女性,其对应关系为:痴梦仙姑——林黛玉;钟情大士——史湘云;引愁金女——薛宝钗;度恨菩提——妙玉。依此思路,可以悟出,《红楼梦》十二支曲里,有资格被合咏的,也应是这四位女性。“终生误”是林、薛二钗的合咏,“枉凝眉”则是史、妙二钗的合咏。 “一个是阆苑仙葩”,这分明说的是史湘云。“天上人间诸景备”、“谁信人间有此境”、“ 枉凝眉

仙境别红尘”,把大观园比作“阆苑”,非常贴切;而在关于大观园后来命名为怡红院的那处庭院的描写中,曹雪芹郑重其事地写到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以花喻人时,总把史湘云喻为海棠花,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挚花签,湘云挚出的那根上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签的另一面上是一句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我们又都知道湘云的丫头名翠缕。“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的“阆苑仙葩”只能用来说史湘云而不可能用来形容林黛玉。 “一个是美玉无瑕”,这分明说的是妙玉。《红楼梦》里的“玉”很不少,第二十七回凤姐问红玉名字,她回答后,凤姐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在书中所有的“玉”里,明文其“美玉无瑕”的只有妙玉。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偷看的册页里,妙玉的那一页“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玉本无瑕,而惨遭荼毒;《红楼梦》十二支曲里又专门有一曲“世难容”说妙玉最后是“无瑕白玉遭泥陷”,跟点出了史湘云是“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一样,如此明白地点出了妙玉是“美玉无瑕”,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硬说那是指贾宝玉呢? 那么,这支“枉凝眉”曲,究竟在暗示着怎样的人物关系与命运轨迹呢?将其分拆开来: 贾宝玉针对“阆苑仙葩”史湘云的咏叹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当代年轻读者须知,“她”字是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创造出来的汉字,那以前无论男性女性的第三人称均写作“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是水中月…… 贾宝玉针对“美玉无瑕”的妙玉的咏叹是: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镜中花…… 综合起来的感叹: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根据书里前八十回的伏线暗示、脂砚斋评语,以及“红学”探佚的成果,不难对这一曲作出通透的解读。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贾家彻底败落,贾宝玉一度羁狱,后来流落江南,竟意外地与史湘云重聚,并结为夫妻。在前八十回里,我们可以看到宝玉与史湘云之间的亲情与友情甚笃,但他们之间似乎并无夫妻缘分,所以一旦在危难中邂逅结合,难免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上他”的“嗟呀”;真好比“寒塘渡鹤影”,堪称是“水中月”的境界——美好过去全成幻影,面对的是万分险恶狰狞的悲惨现实。当然,这只是大概而论。其实在前八十回里,除了这首“枉凝眉”中埋伏着暗示,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很可能是在暗示贾宝玉和史湘云最后“白头偕老”:史湘云的金麒麟,本是与王孙公子卫若兰的金麒麟为一对,他们也确有一段姻缘,但到头来卫若兰的金麒麟辗转到了贾宝玉那里,“因麒麟”绾合而终成眷属的,是宝湘而非他人——不过这暗示在前八十回中实在太隐晦了,所以要把它座实,还需另撰专文讨论。 在《红楼梦》八十回后,妙玉的遭遇绝非高鹗续书所写的那样。按曹雪芹的构思,八十回后贾宝玉会在瓜州渡口与妙玉邂逅,妙玉并促成了他与湘云的重逢结合。贾宝玉一贯看重妙玉,珍重妙玉与自己之间的心灵默契,但妙玉最后在恶势力逼迫下顽强抗争、同归于尽,使贾宝玉不禁有“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的感叹,他对她“空劳牵挂”,竟不能将她解救,那美好的形象,如镜中花,可赞美而无法触摸。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咏妙玉的专曲“世难容”里,最后一句是“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许多人把“王孙公子”理解为贾宝玉,似乎是妙玉后来与恶势力抗争到底同归于尽,使得贾宝玉爱情失落,感叹自己没能跟妙玉结合,这是大错的思路,不仅误解了妙玉,也丑化了贾宝玉。其实,在《红楼梦》第十四回里写到参与送殡的人士,有这样的明文:“……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王孙公子”,冯紫英在前八十回里有不少戏,卫若兰在脂砚斋批语中因金麒麟被郑重提及,考虑到曹雪芹下笔时几次将史湘云、妙玉并提,则对妙玉“叹无缘”的公子,很可能就是陈也俊(注意:他排名还在卫若兰之前,这绝不是一个随便出现一下的名字),只是因为八十回后真本失传,因此我们难以考据有关妙玉和陈也俊那隐秘关系的详情罢了。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贾宝玉吟出“池塘一夜秋风冷”的句子,可见八十回后开始的大悲剧正是从秋天起始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意味着八十回后所写的,正是那样的一个时序下的一年,而到那一年的秋天,也就欲哭无泪,整个儿是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肃杀景象。

 《半生缘》是张爱玲的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的等着你,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 总会有这样一个人”。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半生缘读后感,欢迎阅读。

 半生缘读后感(一)

 假期读完了张爱玲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周日又在书店选了一本张的长篇小说“半生缘”。读起来发现这个曾被拍成过电视剧的作品,自己上学时也曾读过。

 记得在学生时代,在图书室借来看到一半时,感到作品写得悲惨,便没有读下去。

 现在读起来,仍然觉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可悲可气。

 “半生缘”中展现了旧上海的一类人的生活。故事以世钧与曼桢的情缘为线索,记录了他们相识、相许、分离和相遇的过程。故事快结束时,他们相遇话别。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幸福的,在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只有放手。“他们回不去了。”读完很为他们的情缘感到悲哀。

 作品中没有我喜欢的女性,一个人也不喜欢。

 作品中我认为最可气的人是曼桢的母亲。不论一个母亲有没有文化,她都但当着家庭统帅的责任。特别是曼桢的父亲不在了,母亲便是家中唯一的统帅。

 而这个“统帅”允许她的长女曼璐去当歌女,来供养全家及弟弟妹妹们读书。读书重要吗比起做人,读书是可以放弃的。如果曼璐是一个丑女,也许只能像曼璐的佣人阿宝那样当一个小保姆,那么曼璐的人生或许会好一些。起码这样的工作可以在阳光下说起。英国的王妃戴安娜17岁时也给他人做过保姆。夺得全国模特大赛桂冠的阿根廷女孩妲妮拉曾经是一个捡垃圾的女孩。若生活还是无法继续,那么把孩子送他人抚养,送一个无子女的好人家去生活总比让一个子女去做见不得人的事情要强。

 我想多数成家的男子都不会希望在自己消逝后,儿女去过那样的生活。这样的母亲我不赞同。曼璐天天在做什么,她知道,曼桢被囚禁在曼璐家她也知道。她可以忍受曼桢被囚禁那么久而不见。她听大女儿的,也怕大女儿。我认为她在花曼璐那样获得的钱开始,她便在儿女面前矮了一大截,也就开始怕儿女了。我心里在想,这样的母亲,不如把孩子送人吧!

 母亲了解自己未成年的儿女天天在做什么,这是必须的,管不住自己孩子的母亲,将不被儿女所尊重。

 作品中曼桢的悲哀也有她自身因素在里面。厄运来了,躲不掉了,那么就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命运赌一场,可以笑着让姐姐看自己绝食而死,或许曼璐会妥协放了曼桢。而不应该是最后曼桢妥协嫁给她姐夫。

 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曾经和好友玩笑时说过:“如果我们是小鼠,前面来了一只老猫要吃掉小鼠,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变成一只有毒的老鼠,笑着向那老猫走去,吃下,必死。”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因为我的世界里没有恶势力,也就不用把自己变成一只小毒鼠。

 “半生缘”反映的是旧上海一类人的生活。现在的社会比那时要好很多。

 现在的社会中,也少不了母亲这一角色。让我们女性人人都做一个好母亲吧。在丈夫和儿女摇起生活的船桨之时,我们捧起号角用力吹起,为他们加油!

 半生缘读后感(二)

 第一次写书评,可能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书评,只不过是想写写读后感罢了,望诸君莫笑。

 每次看张爱玲的书前,我都要给自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担心书中抑郁的阴霾会让自己喘不过气来。这次读《半生缘》亦是如此。

 读完全书,我觉得作者的书名起得着实好。世均和曼桢、叔惠和翠芝都是只有半生的缘分,他们没有结局的爱情实在令人惋惜。读的过程中,我屡次替里面的主人公干着急,总是觉得就差这么一点点就可以幸福了,但是这两对有情人就像是两对平行线,心系彼此,却永远无法相交。

 仔细想想,书中的每个人物其实都在旧社会背景的影响下蒙上了一层无法脱离的悲剧色彩。在阅读前几章时我就已经抑郁得喘不过气了。在这里就讲讲故事中的男一和女一吧。

 世均,一个南京商人家的二公子,因为有钱的父亲逼迫自己继承家业,逃离了原来的城市只身一人到上海拼搏。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个体,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像叔惠一样出众大胆,但是却无法摆脱自己寡言沉闷的性格,把对曼桢深沉热烈的爱埋在心里,无法勇敢当着长辈的面把自己和曼桢订婚的事情说出来。也许,当初他早点把曼桢娶了,后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曼桢是一个我又爱又恨的角色。我非常佩服她烈女般的性格,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是多么不容易啊!但是她同时又是那么地软弱。我要是她,当时被祝鸿才侮辱后要么就自杀,要么先委屈自己假装迎合姐姐,最后再伺机逃跑。当她最终逃出来得知世均订婚后,内心肯定是非常绝望的,但是我觉得她绝望的同时也应该满足自己最后一个心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他,同时想办法让世人知道姐姐和祝鸿才的禽兽行为。但是她做不到,因为她考虑的太多,想的太多反而容易胆怯了。

 我觉得,整个故事的美好结局是被一帮旧社会思想封建的愚昧女人搅和的。要是世均的母亲支持他和曼桢的感情,要是她当时没有把曼桢寄给世均的信烧了,要是曼桢的姐姐不会愚昧地想用妹妹把丈夫套牢,要是曼桢的母亲当时把故事的真相告诉世均,要是曼桢的母亲没有一味退让,要是也许这对有情人就可以在一起了。

 爱,就要勇敢地说出来,勇敢地付诸行动。但是这一点,不仅仅是旧社会的人们,哪怕是新世纪的我们,有时也很难做到。

 张爱玲的书虽然虐心,但是故事实在令人回味无穷,非常值得一看。Anyway, 作为一个英文狗,写这么多中文对我来说也是挺不容易的,希望以后能坚持写书评的习惯吧。

 半生缘读后感(三)

 在世上有许多相爱的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而是和另一个说不上爱的人度过了一生。在《半生缘》中有这样一句话“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恋,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话未免有点无奈的味道,但问世上有多少男女结了婚,却过着没有激情、没有热情的生活,只是久而久之把对方当做了生活的一部分,就这样死寂般的生活着,索然无味,但也就这样凑合着度过了一生。

 顾曼璐是个挺可悲的人,很多人说如果不是她姐姐灭绝人性的出卖,顾曼桢就不会这样不幸了,但我认为事实并不是在这样的,刚才我已经说了沈世钧和顾曼桢的爱情悲剧是有着必然性的,顾曼桢人生的不幸,实质也是有着必然性的,顾曼桢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没有父亲,如果没有顾曼璐牺牲自己去赚钱,养活这一大家人,顾曼桢可能今后的命运会更加的悲惨,顾曼桢能接受教育,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都是她姐姐“卖肉”换来的。

 顾曼璐曾经也是和顾曼桢一样的人,单纯、善良的女性。她本来有着光明的未来,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张豫瑾结婚,但为了弟弟妹妹和母亲,她甘愿放弃这一切,能有这种牺牲精神的人本性又会坏到哪里去呢顾曼璐是被这个社会,被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扭曲的丧失了人性,顾曼璐的出发点是多么的高尚,但社会上不会有一个人同情她,甚至连自己的家人也有点瞧不起她,只有顾曼桢没有瞧不起自己的姐姐。

 顾曼璐的牺牲换来了什么就换来了别人的轻视和蔑视,我相信任何人碰到这样的境遇都会心理失衡吧!顾曼璐开始知道祝鸿才对自己的妹妹不安好心时,她是想保护自己妹妹的,所以她还有意识的和家人疏远,让顾曼桢不要像自己那样落在祝鸿才这个流氓的手中。但是后来顾曼璐和祝鸿才的关系越来越来差,她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本身就被别人瞧不起,所以她就像捉住救命稻草似的,想捉住祝鸿才,如果祝鸿才这种人都不要她了,还会有谁要她呢再加上她误认为自己的妹妹也像别人一样看不起她,还抢了自己最喜欢也是最放不下的人张豫瑾,所以产生了嫉妒之心,激起了已埋藏在心中扭曲的人性,没有一点人性的把自己的妹妹“卖”给了祝鸿才,但最终顾曼璐也受到了惩罚,悲惨的死去。

 在小说中顾曼桢的坚强、独立、勇敢的和命运做斗争的精神是那样让人为之动容,特别是小说中顾曼桢千方设法逃出祝鸿才和顾曼璐魔爪的描写,感动的可以让人流下眼泪,顾曼桢在被他们俩囚禁的那段时间她本想一死了之,但是她一直对沈世钧是抱着希望的,她盼望着沈世钧会来救她或者自己逃出去还是能继续和沈世钧结婚,过上自己理想中的幸福的生活,虽然被祝鸿才强奸有了孩子,她觉得这算不了什么,她始终相信沈世钧是爱她的,沈世钧在知道她的遭遇后会更加的爱她、保护她,但她的幻想从始至终也没有实现,当顾曼桢费劲千辛万苦逃出来时,得到的却是沈世钧已经结婚的消息,这对于顾曼桢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但顾曼桢依然坚强的生活着,靠自己的双手,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堕落。顾曼桢为了自己孩子不受虐待,也选择了牺牲自己,嫁给了祝鸿才。她不这样做还能怎样呢难道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去死。

 虽然《半生缘》是一个悲剧的故事,但张爱玲还是给顾曼桢设置了能看得到希望和光明的结局,最后顾曼桢成功的和祝鸿才离了婚,也得到了儿子,她又可以重新开启一段新的生活,或者在今后她还会遇到自己很想和他结婚的那个男人,但这个人绝对不会是沈世钧,沈世钧的家庭和性格已经决定这段爱情会是悲剧,顾曼桢被姐姐出卖,被祝鸿才强奸这只是他们之间的小插曲,也就把他们俩拆散,但顾曼桢的心中和沈世钧这段让自己刻骨铭心的爱从始至终都是美好的,她也没有去憎恨沈世钧,这一切并不能全怪他,顾曼桢就留守着这份爱独自的坚强的生活下去,况且爱一个人并不是要得到对方,从对方那里获得什么,只要知道对方过得幸福这已足够。

 半生缘读后感(四)

 生命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

 缘却又是对相爱的人的极大讽刺与愚弄。

——引子

 张爱玲,这个文坛小女子用她一贯的冷色调勾画出3对男女的爱“缘”,是孽缘还是无缘

 顾曼桢与沈世均的缘是时间的沉淀

 曼桢是一个表面柔弱却又坚强的女人,清贫的环境造就了她那倔强、坚忍、执着的性格,在姐姐出嫁后的日子,她担起了赡养家人的责任,与世均平淡而又真实的爱中,她在忙碌中找到一丝慰藉,为了家人,她作出了感情方面的牺牲,在世均的体谅中这个“弱女子”感到了幸福与快乐。在默默中,她撑起了一个家,然而曼璐在祝鸿才身边的日渐失宠,在她的私心与母亲和用人合谋草草将妹妹送入自己丈夫的怀中,在被实施暴行之后的曼璐被囚禁了,无颜面对自己深爱着的他。在坚忍的她终于又一次挺了过来,在病友帮助下,成功逃脱,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她离开了一切,包括深爱着的他,她淡淡地平静;而世均则在曼璐的误导下单纯地以为她变心,仓皇地与一个自己不爱并且不爱自己的人——翠芝结了婚。14年后的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又回到了祝的身边,但此时的她已心如止水,14年后的当再见他时已是物是人非,只有一句“他们回不去了”冷冷地收场。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这沉默也就成为一种答复了,因道:“我只要你幸福。”

 两人默然,深沉的爱在时间这慢慢沉淀,任由缘尽……

 留下的只有痛……

 石翠芝与许叔惠的缘是无声的报复

 缘,妙不可言。用在他们身上在适合不过了。她,一个千金**、大家闺秀,而他一介寒儒,清贫却很知趣,在南京的邂逅,让他们一见钟情,然而家人的阻挠,彼此的沉默,将爱掩藏得那么滴水不漏。她与世均草草结婚了,他赌气留学美国。

 这段爱在尘封了14年之后被打开,那时的他已离婚,而她膝下有一双儿女,但却不幸福。

 只有在那一片彼此的笑声中,她才感到一丝凄凉的胜利与满足……却永远无法回到从前……

 顾曼璐与张豫谨的缘是黯然的离开

 顾曼璐是个令人痛恨却又让人同情的人物。从一个单纯少女到妖媚舞女,最后沦落为无耻毒妇。悲剧的开始源于为了家庭的生计开始的舞女生涯。然而她最爱的还是那个与她从小结亲的张豫谨,最不能辜负的最后还是辜负的张豫谨,她选择了离开,默然地离开,钻进了灯红酒绿。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一个年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点东西的急切,让她抓住了祝鸿才——这根救命的稻草,原以为会就此平静可不曾想一段畸形的孽缘开始了,面对情变,她变得愈加的泼辣,甚至残忍,面对未能添丁而失宠的境地她顿生毒计,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妹妹葬送给祝鸿才这头“禽兽”,而张豫谨在此时选择了死心,明智地找了个女人过上平静的生活。

 曼璐走了,张豫谨的女人也在六安沦陷时丧生。当初的有情人,一个堕落、离世,一个则选择离开故土……

 是解脱是逃避

 张爱玲用她那细腻的笔法,冷淡的字句,将骨子里的苍凉贯穿整部小说,以一贯的悲剧结束了这一切的爱恨情愁。

 有缘相见,无缘结果,有情人在时间的海洋内未曾冲淡彼此的爱,而是选择了尘封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生命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也许,生命本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吧。

 半生缘读后感(五)

 我是在书摊上邂逅了《半生缘》--张爱玲著名的一部小说,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买下后,就迫不及待如痴如醉地看了起来。

 书的开头就是写世钧,曼桢与许家少爷叔惠见微妙的友谊关系。后来曼桢那为养家而堕落红尘的姐姐曼璐与奸商结婚后,因为曼璐不能生育,夫妻关系不合,而鸿才又眷恋妻妹曼桢,于是阴险自私的姐姐曼璐就假装害了重病,让妹妹来看护,而让鸿才将其占有,以将丈夫拴住。

 后来曼璐真的得重病不愈而死,曼桢为了儿子,不得已屈嫁鸿才。可怜世钧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苦苦等待,最后在家人的压力下与自己不喜欢的翠芝结婚,但也破坏了叔惠与翠芝间那份之间隐藏了很久的感情。当等到十四年后的相遇,那份凄楚,悲凉,尤如秋日的落叶。但年的一切,也都一去不复返。

 读过后,我的新久久不能平静。文中共有三个另人悲痛的遗憾。

 一:父亡,而破坏了豫瑾与曼璐见纯真的爱。

 二:因为身世差异,而使叔惠与翠芝有缘无份。

 三:因姐夫与姐姐的陷害,与母亲的怕事,终使世钧与曼桢两个相爱的人分隔两地,有情人不能眷属。

 我好恨,恨顾老太太的息事宁人,胆小怕事,恨鸿才的阴险与姐姐曼璐的自私。我也恨封建社会不把女人当人的风气,恨封建社会终人一生的吃人的礼数。

 与封建社会相比,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我是个女孩子,我庆幸自己没出生在那个吃人礼数的社会。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党与国家所给予我们现有的一切,珍惜好每一天,好好学习,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半生缘读后感(六)

 读张爱玲的《半生缘》,或许是出于偶然,又或许是无意中的有意。先前早已仰慕她小说的盛名,但由于个人阅读爱好的原因而一直未曾拜读。此番读她的小说一方面是由于近来又掀起读张爱玲小说热而我也想借机去领略她的风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找本比较好的小说来写读书感悟而特地上百度搜索得来的“十大好书”的结果的。经过一番通阅后方才发觉,张爱玲确实不负盛名!

 小说《半生缘》可谓是头绪纷繁,但作者细腻的笔触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使人读后回味不已。故事是以四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叙述了女主人公顾曼桢的半生姻缘,一腔愁怨。曼桢是个善良、坚强、执着的姑娘,她与许叔惠、沈世钧三人同在一个纺织厂工作,在相处中,曼桢渐渐与温和敦厚的世钧相爱了。

 然而,就在他俩即将结婚之际,曼桢却不幸地陷入她姐姐曼璐与姐夫祝鸿才共同设计的圈套中,在幽禁中被其姐夫强奸致怀孕,直到临产才在医院病友的帮助下逃脱了她姐夫的魔掌,逃离了祝公馆。此时,世事却早已变故,爱她的沈世钧已在绝望中同一个他不爱且不爱他的南京名门**石翠芝匆匆完婚。她所在的工厂也由于她久不复工的而将其开除。在如此残酷的现实面前,曼桢却没被压倒,相反的,她努力寻找生路,这点也是很让人敬佩的。然而又是出人意料的,她姐姐曼璐积郁成病,不久于人世;出于一种母爱,曼桢为照顾亲生骨肉又回到祝鸿才身边,和平生最痛恨的男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十八年如弹指间,一晃而过,世钧与曼桢又在上海邂逅,然而此时早已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二人恍若隔世,都知道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

 也许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局给人一种很残忍的感觉,因为在大部分人思维里都是希望有情人能终成眷属的,然而这也正是张爱玲写小说的过人之处,假如小说里的三对情人最终都是顺理成章地走到一起,过着甜甜蜜蜜的生活,那么这样的结局就不是张爱玲的写作风格了,这么单调的剧情也就不会引起观众高度的评价。而正是她那种能置身局外,娓娓向你道出笔下人物的故事,并且对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对女性的心理细腻生动的描写和对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使得你有强烈的阅读欲去读完它,并且在合上书卷后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去进行的反思。

 更为甚者,张爱玲的小说情节也是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真实写照!

 小说中曼桢和世钧就是这样的,他们深深相爱了,本会幸福地走到一起,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生存在一个畸形的时代、一个畸形的社会!命运跟他们开了个一个大大的玩笑,他们只能在现实中无奈的分开了,而十八年后的再次重逢,或许又是一种缘分,然而此时早已物是人非,彼此已是菩提落花,再也不问世间的繁华。

 命运给予的眼泪,盈盈了整个半生的片段,更多的只剩喟叹!曼桢那一句“我们都回不去了”,还有“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应该是《半生缘》里边最经典最真切最感人的言语,当回首再读这些话时,直教人心里痛。因为此时早已没有了风花雪月,岁月无情地走过,苍老了你我的容颜,在你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再也无法回到十八年前的那一天!凄美的结局,冷冷地收场,让人心头为之一震,更是留下尽由缘尽的遗憾和酸楚……回想起他们因为曾经的年少轻狂要面对的现状,内心的痛苦与后悔是最折磨人的,就连仅存的那一点希望和梦想也无情的被毁灭,也许这是缘分,更是宿命,相聚是缘,分手是命。缘分也是有半份,那就是用半部分来回忆,用半部分来喟叹!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缘,然而在宿命的面前,在那个惨烈现实与黑暗人性的操纵下,我们不过是一颗无能为力的棋子,尽由他人摆布,一切的挣扎都会变得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力,最终也莫过于自我麻木,强颜欢笑,无奈悲叹,把眼泪和心碎留给别人看不到的自己,去祭奠逝去的爱情!

 半生缘读后感(七)

 红尘中,浮沉多少个梦太匆匆,转眼又是一个秋。回首半生,恍如一梦,何处停留迷蒙中,化作一只风筝,在天涯尽头,擦身而过,注定的结果。

 顾曼桢是张爱玲笔下鲜有的几个没有戾气的女子之一,外表看似柔弱易碎,实则坚实勇敢,与世钧的爱情像缓缓流淌的乐章,沁人心脾,也像陈年老酒,愈沉淀愈香醇。秋日,在世钧目光中,踩着落叶甜蜜地离开,缠满绒线的红宝石戒指就是一生的约定,原本以为这就是她全部的故事,平静,浪漫,温馨,怎奈何,阴错阳差的一个转身,天翻地覆,空余半生缘,半生泪。

 提起曼桢,不得不提起曼璐。虽说曼桢是曼璐的牺牲品,可是对于曼璐,实在不忍多说什么。醉生梦死,流光溢彩的大上海,永远是强者的天下,卑微的人在强势的压迫下战战兢兢,如蝼蚁般生活着。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背景的女孩子,声色场所陪舞卖笑,迎来送往,辛苦支撑着一个庞大的家庭。直到错过了最好的年华,才猛然惊觉韶光已逝,美人迟暮,像盛极的花渐趋凋落。当年美好的初恋成了心口的朱砂痣,挥之不去,亦无可奈何。这不是她能选择的。贫苦人家的女儿在冲突与矛盾的年代又能怎样做

 曼桢可以理解她:“她没有错,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得她这样的。要说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和妓女谁更不道德。”可那些自诩正派的人会理解她吗道貌岸然的人太多,能设身处地为他人想的人太少。后来的她陷入癫狂又悲哀地死去,她最美好的时光定格在与豫瑾约会的晚上,紫色旗袍,青春明媚,只是这终究还是抓不住的过往。

 其实,早就怀疑就算没有曼璐的“借腹生子”,曼桢与世钧就能走到一起,厮守一生吗社会地位的差异新式青年可以不管不顾,世钧家人能接受吗世钧的母亲,一个中产阶级的贵太太,表面上是正室,风光无限,却在与姨太太的争宠斗争中输得一败涂地,内心渴望丈夫回归却强作满不在乎,将全盘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尽管物质生活富足无忧,人性早已扭曲,自私,虚伪,贪婪。一方面拼命制造自己的豪门优越感,另一方面竭力讨好大户石太太,这样的人能接受来自贫寒之家、有个舞女姐姐的曼桢吗就算进了沈家门,曼桢又该承受多少压力与白眼阴晴不定的寡妇大嫂,势利眼的下人,哪一个是好惹的,哪一个不想看她的笑话长此以往,夹在其中的世钧不会厌烦吗

 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畸形社会下悲剧酿成的催化剂,一抹很重的底色,渲染了卑微、可怜的生命。充满着高尚与卑鄙,新潮与顽固的年代,嫖客可以一边花天酒地,一边一本正经地大谈时局政治,一边接受别人的谄媚与敬重;而妓女就只能永远背着沉重的道德枷锁,受人歧视,祸及家人。当新式青年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时,借腹生子,门当户对的旧习俗旧观念却硬生生冲散了原本相爱的人们,曼桢与世钧,翠芝与叔惠,他们挡不住的是命运的翻云覆雨还是内心的怯懦与退让如果当初能勇敢一点,决绝一点,是不是就会不一样可惜早已没有如果,没有了当初。

 十四年后,兜兜转转再次相见,早已为人父母,结局已定,只能叹一声:我们,回不去了,无悲无喜。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束,世钧继续着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曼桢守着当初心花无涯的惊艳,耐得住寂寞终老。十四年物转星移,不复当年模样,各自需寻各自路。半生匆匆,就当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醒了,泪干了,曲终人散,天各一方。

一《美丽人生》( Life is Beautiful)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意大利,由罗伯托·贝里尼(Roberto Benigni)饰演的小人物─基多,来到图斯坎尼小镇追求他的理想与爱情,全然不顾法西斯主义之下的政府管制,在这里他与小学老师桃拉坠入情网。几年后,他们拥有了一个小男孩─约书亚,而基多也开了一间书店。

但好景不常,在法西斯主义政府统治下,一家人失散,被关入集中营,爸爸和儿子关在一起,妈妈则被关在另外一处,在残酷无比的集中营里,爸爸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儿子仍保有童年的快乐与天真。最后,爸爸牺牲了自己,死于纳粹的枪下,而儿子回到妈妈身边。

《美丽人生》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以诙谐的方式看待无情的战争。在该片里,我们见识到战争的可怕,看见了人们的无助,却也看到了有人以幽默的态度自处。

二《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维克多(汤姆·汉克斯 饰)是一个斯洛文尼亚人,为了逃避祖国的战乱,他决定移民美国,带着简单的行李买了飞往美国的机票。

当他在终点站纽约的肯尼迪机场下机准备出机场时,却被拦了下来。原来,他的祖国发生了政变,而且还成为了美国的敌对国!维克多的护照和身份证件,以及移民文 件都全都失去了效用,他被扣在了机场。瞬时间,维克多成了一个没国没家的孤立的人,他成为国际政治变化的牺牲品。在被扣在机场期间,维克多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返回祖国,可是他的国家政变后,已经不再承认办理了移民手续的他是国民;要么拿到有效的证件,进入移民的美国,但他的证件显然已经失效而且再也无法补 回了。

站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家,看着来来往往陌生的人群,维克多不禁感到迷茫。无奈之下,他只能留在机场睡在大厅的椅子上,在卫生间里洗澡,靠为路过的乘客服务 生活。他现在拥有的只有自己不自由的身体,以及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着换洗的衣服、一把剃须刀和已经作费的身份证明。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维克多认识了一名美丽空姐艾米丽娅(凯瑟琳·泽塔·琼斯 饰)。艾米丽娅开始很同情维克多的遭遇,帮他介绍些小工作和与机场交涉关系,慢慢的她爱上了这个细腻而憨厚的男人。

一场“塞翁失马”的际遇就这样上演了。维克多在这个机场邂逅了美国的一切,也邂逅了属于他的幸福。

三《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阿甘(汤姆·汉克斯 饰)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 福”,要他自强不息。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罗宾·莱特·潘 饰),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但是,他始终忘不了珍妮,几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们终于又要见面。

四《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本片的主题是“希望”,在牢狱题材**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时至今日,本片在国内外各大**网站的**排行中始终稳坐前十。

五《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体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 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 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六《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

1900 慢慢长大,显示了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

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七《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蓝波公布了一道困难的数学题,却被年轻的清洁工威尔(马特·戴蒙 饰)解了出来。可是威尔却是个问题少年,成天和好朋友查克(本·阿弗莱特 饰)等人四处闲逛,打架滋事。

当蓝波找到这个天才的时候,他正因为打架袭警被法庭宣判送进看守所。蓝波向法官求情保释,才使他免于牢狱之灾。

八《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

John Keating 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

九《大鱼》(Big Fish)

一个美丽的亲情童话。父亲爱德华(亚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饰)年轻时,很爱给年幼的儿子讲自己的传奇经历,他自称在阿拉巴马旅行推销员时,经历过很多光怪陆离,魔幻荒诞的事情。威尔(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并不相信,觉得是父亲在虚荣和浮夸,父子关系渐渐疏离。

直到父亲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了,儿子决定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儿子面对病榻上的父亲时,父亲又开始说他早年的经历:他曾经为了离开小村庄去大城市闯荡,在途中遇到巫婆和巨人,还一起去了幽灵庄,再后来,认识了一个神奇的马戏团演员,一个亚洲艺人,一条怎么也抓不到的大鱼,还有怎样跟母亲一见钟情,定下终身……

从父亲病弱的气息里,威尔仿佛领悟到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感受,也许父亲的叙述有修饰的成分,但在他的心中,那些经历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充满激情和想象,而父亲终于在儿子的理解和深爱下闭上眼睛。

十《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

从一部迪士尼频道的原创电视**开始,在美播出后迅速走红,引爆了具有轰动性的跨娱乐平台、跨越国际市场的全球青年新文化潮流。2006年1月美国首播,随即引爆炫风,电视收视长红,缔造新纪录。获得艾美奖6项提名,并拿下两项大奖(最佳儿童节目、最佳舞蹈编排)。此外还获得2006年全美青少年票选3项大奖。

十一《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是迪士尼影业2010年暑期档的巨献之一,本片除了“影帝”尼古拉斯•凯奇担纲主演外,曾在《蜘蛛侠2》中扮演大反派“章鱼博士”的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将继 续他的反派路线。故事讲述了发生在现代纽约的真人奇幻童话,围绕一个魔法师和他不听话的学徒展开。这个魔法师正准备训练他的学徒,以帮助他对抗邪恶黑势 力。

十二《三傻大闹宝莱坞》 3 Idiots

印度**《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可以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自我感觉良好的导演感到惭愧的**,尽管该片无大明星,无大制作,选材的出发点居然是被认为很难出彩的大学校园主题。故事讲述了三个不同出身的大学生如何在某印度高等工科学府里"熬"到工程学学位的故事。

十三《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玛利亚(朱丽·安德鲁斯 饰)是一个年轻活泼的修女,喜欢在大自然下高声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记了修道院里的规矩。院长认为玛利亚并不属于规矩严格的修道院。

院长与众嬷嬷商量后,决定安排玛利亚到一位名叫特拉普(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饰)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 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个孩子,他要求对孩子严格管教。他告诉玛利亚在他家的家庭教师都做不长久,都是因为孩子的恶作剧。玛利亚果然也遭到了恶作剧,可 是这位善良的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的父亲,而是像个母亲一样照顾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上校与玛利亚之间发生了感情,他们完婚后回到了已被纳粹占领的奥地利,上校并不想为纳粹办事,一家人准备逃跑。

十四《天使爱美丽》(Amelie from Montmartre)

一个现代灰姑娘的童话,镜头底下的巴黎是比明信片更加明媚的世外桃源,把少女的悸动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画卷。完全属于一个人的奇想世界。带点无伤大雅的 小恶作剧,穿行在巴黎艳丽的阳光底下。心地澄澈,宛若天使凡落。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于是得以在惊喜中看一个孤独的女孩在守望爱的旅途中跋涉。

十五《美食总动员》(Ratatouille)

小老鼠雷米在嗅觉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不想过与垃圾堆为伴的生活,心怀成为五星大厨的梦想。

一 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古斯特餐厅的学徒林奎尼,这个倒霉的学徒生性害羞,在厨艺上更是没有什么天赋,并且遭到餐厅大厨的排挤,即将被解雇。这一人一鼠结 成了奇特的联盟:雷米奉献自己极富创造力的大脑。操作林奎尼前台“表演”。在雷米的帮助下,林奎尼不但成为新的“天才厨师”,获得了美女同事的爱情,还挫 败了大厨的阴谋,成为古斯特餐厅的合法继承人。突如起来的成功让林奎尼有些不知所措,想摆脱自己的傀儡身份,把雷米赶出了厨房。

古斯特餐厅的成功,引起了苛刻的美食评论家科隆的注意,准备一尝林奎尼的手艺,重新为餐厅评定星级;而不甘失败的前大厨,蠢蠢欲动,想要找到林奎尼一夜成名的秘密。失去了雷米,林奎尼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十六《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二战期间,四个小孩子随着父母来到乡下避战。这些乡村住宅古色古香,其中有一个房间里摆着一个大衣柜。

一天,几个小孩子玩捉迷藏,露西(乔基·亨莉 Georgie Henley饰)躲进了衣柜里,眼前却意外出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白雪皑皑,荒无人烟。她在雪地上走着走着,遇上了人羊怪物。其他孩子也一一进入这个魔法衣橱。他们得知里面的王国叫纳尼亚,正在被一个邪恶的女巫所统治。

女巫想把这几个外来者一网打尽,同时这些孩子得知纳尼亚正在女巫的黑暗统治后,和雄狮亚斯兰并肩作战,帮助纳尼亚开始了复国之举。

十七《鼠来宝》 (Alvin And The Chipmunks)

戴维·塞维尔(杰森·李 Jason Lee 饰)是洛杉矶一名郁郁不得志的词曲作者,他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创作,但作品总也得不到唱片公司老板的赏识。某天,满腔愤怒的戴维在家中大发雷霆,这时,三 只来自大山的花栗鼠艾尔文(贾斯汀·朗 Justin Long 配音)、西蒙(马修·格雷·古柏勒 Matthew Gray Gubler 配音)、西尔多(杰西·麦卡尼 Jesse McCartney 配音)闯入戴维的生活。

戴维惊讶地发现,这三个顽皮胡闹的小家伙不仅会说话,而且还能和声唱歌。于是他和小家伙们达成协议,它们可以在家中居住,但是必须演唱戴维创作的歌曲,妙趣横生的故事也由此展开……本片荣获2008年儿童选择奖最受欢迎**。

十八《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这个就不用介绍了

十九《新基督山伯爵》(The CountMonteCristo)

年轻的船长爱德蒙准备和心爱的未婚妻美塞结婚,然而副船长费南德因嫉妒爱德蒙的一切而设计使他终身被关进了位于孤岛上防守最严密的监狱,美塞也投入了费南德的怀抱。

13年的牢狱生涯,爱德蒙在狱中结识了一位狱友,在狱友的指点下爱德华制定了周密的逃跑计划,并且,爱德华获得了一张藏有巨大宝藏的地图。

终于,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爱德华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成功从监狱出逃。找到了宝藏后,爱德蒙利用金钱为自己买了一个伯爵的头衔,称为基督山伯爵。改名换姓之后,爱德蒙开始踏上他的复仇之路

二十《公主日记》The Princess Diaries

本片讲述一个纽约城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儿,甚至在学校被视为透明,但被证实是一个临近小国的公主,而后公主由皇后奶奶调教为举止优雅的真正公主,并最终选择担当起治理国家的责任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3530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