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月里吃薄荷 ———— 好凉(良)心!
薄荷是一味凉性的中药。这里用“好凉心”的谐音“好良心”来比喻一个人做事合情合理使
人心情愉悦,往往夸赞“好良心!”;或者批评有的人做事违反了一定的标准使人难以接
受,这里的“好良心”是“没良心”的反说法!
2硬掐鹅脖 ———— 强拧!
“硬掐鹅脖”是老北京土语的一个形容词。原意是说对于不听话的鹅很难轰赶,人们就会攥
住鹅的脖子把它送到该去的地方。这句话一般是指教育有个性的孩子,往往就会强硬的行使
家长的权利,命令孩子顺延成年人的想法去做,因而忽略了孩子的`个性,违反了孩子的意
愿!这种“强拧”的做法就是“硬掐鹅脖”
3周瑜要饭 ———— 穷都督(嘟嘟)!
周瑜是“水旱三军大都督”。假设让周瑜出去要饭,那都督一定很穷了,也就成了“穷都
督”!“穷嘟嘟”是老北京土语里的形容词,“嘟嘟”就是俗话说的“嘟囔”。这里用“穷
都督”的谐音“穷嘟嘟”是形容一个人自言自语,虽然声音很低但说起来没完没了,搅得别
人心烦意乱使人讨厌,大家就会说他:“穷嘟嘟”
4李世民捏窝头 ———— 御驾亲蒸(征)!
众所周知李世民是唐朝皇帝,这里让皇帝去蒸窝头,就是“御驾亲蒸!”。这句歇后语用
“蒸”谐音“征”,一般是私下里戏称上级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5井里放屁 ———— 有圆音(原因)!
井壁是圆形的,在井里放屁声音肯定浑圆回响!这句歇后语用“有圆音”的谐音“有原因”
来说明一个疑问的词汇很贴切实用。
6大肚子搬砖 ———— 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胖子的肚子很大,大肚子搬砖一定用肚子顶住劳动以便省力。这句歇后语诙谐的比喻讽刺,
嘲笑有的人做事心不在焉,大大咧咧不当一回事。
7拉屎攥拳头 ———— 暗中使劲!
这句可笑的歇后语用“暗中使劲”来比喻有的人在竞赛或角逐时候表面上平静非常,而内心
却暗下决心争取胜利。
8秃子戴花 ———— 干急没发(法)!
(秃头想要戴花!戴在哪里干着急自己没有头发!这句歇后语用“发”的谐音“法”比喻有
时候做事突然遇到困难却难以解决时的窘态!
9剃头搬铡刀 ———— 准备大干!
(剃头搬铡刀,纯粹是大材小用!这句歇后语用相反的意思赞扬做事之前准备工作充实可靠,
就能保障热火朝天的大干一场,
10裤子着火 ———— 裆燃(当然)!
裤子失火,当然烧了裤裆!这里用“裆燃”谐音词汇“当然”。
11死人欠账 ———— 活该!
欠别人钱还没还就死去了,债主当然就是“活该!”。这里用“活该!”果断的来表示一种
“幸灾乐祸!”或“恨铁不成钢!”或“咬牙切齿的愤恨!”
12斜眼看画 ———— 歪了!
这句歇后语的“歪了”有两个意思,其一:批评,审视看到不正确或不规则的事物比如看墙
上的画挂“歪了!”;其二:批评某些心术不正或持主观态度看待别人的人把别人想“歪
了!”。
13罗锅过马路 ———— 不死也直(值)了!
弯弯的驼背走在笔直的马路上,避开了车流的危险走直路。这句歇后语形容遇到非常幸运的
事,哪怕豁出命去做,即便死了也没有遗憾。
14六指儿抓痒 ———— 多一道子!
“六指儿”就是天生的肢体末端畸形,常见于某个人的手多生出一个指头而变成一只手有六
个手指。六个指头挠痒当然就是比正常人多出了一道!这句歇后语形容有的人头脑灵活办法
多;或者形容有的人在众人当中什么也不会做,光说不练纯属多余;或者形容别人已经把事情
做完,他又来多此一举,就是:“六指儿挠痒——多那一道!”。
15长胡子尿炕 ———— 老毛病!
年纪很大了还是尿床当然就是“老毛病!”。这句歇后语是提醒别人的某种缺点或坏习惯没
有改正而经常出错。
16拉秧的茄子 ———— 没长开!
深秋,北方多种蔬菜渐渐萎靡枯黄生命到达了终点,茄子也慢慢停止了生长,农民就把茄子
秧全部拔掉腾出土地改种其他蔬菜。被遗弃的茄子秧上还留有少量没长成的小茄子,这就叫
“拉秧!”,“拉秧”的小茄子还没成熟,所以又小又难看。这句歇后语比喻有的婴幼儿先天
不足或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羸弱矮小,俗话说“没长开!”。
17门槛儿拉屎 ———— 里外都臭!
这句歇后语从字面看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贬低嘲笑坏人坏事臭名流传很远,远近内外尽人皆
知,简直就是“门槛儿拉屎————里外都臭!”。
18克拉玛依传捷报 ———— 出油(游)啦!
这是一句新编歇后语,克拉玛依是众所周知的著名油田。用“出油”的谐音“出游”形容在
节假日人们远足踏青游览山川河山。
19撅屁股看飞机 ———— 有眼无珠!
这句歇后语虽然有些怪癖,但是很辛辣的讽刺别人不识好歹分不清敌我。俗话说“有眼不识
金镶玉!”,或者责怪自己一时疏忽大意没有看到事情的真相因而后悔莫及。往往就会说自
己:“有眼无珠”
20走路摸屁股 ———— 小心过肚(度)!
这句歇后语是形容有的人做事小心翼翼过分谨慎。
歇后语是现代汉语熟语系统中重要的成员,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二年级歇后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二年级歇后语精选11) 鸟入笼中 —— 有翅难飞
2) 锦上添花 —— 好上加好
3) 卒子过河 —— 勇往直前(难以回头/顶大车)
4) 纸老虎 —— 戳就穿
5) 卖草帽的丢扁担 —— 留神。(留绳)
6) 和尚打伞 —— 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7) 哥哥不在家 —— 少来。(嫂来)
8) 外甥打灯笼 —— 照旧。(照舅)
9) 雨打黄梅头 —— 倒霉。(倒梅)
10) 半两棉花 —— 免谈。(免弹)
小学二年级歇后语精选21) 打开天窗 —— 说亮话
2) 船到桥头 —— 自会直
3) 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
4) 百米赛跑 —— 分秒必争
5) 拔苗助长 —— 急于求成
6) 仇人相见 —— 分外眼红
7) 芝麻开花 —— 节节高
8) 新官上任 —— 三把火
9) 瞎子点灯 —— 白费蜡
10) 兔子尾巴 —— 长不了
11) 偷鸡不成 —— 蚀把米
12) 王婆卖瓜 —— 自卖自夸
13) 老虎屁股 —— 摸不得
14) 老虎拉车 —— 谁敢
15) 老鼠过街 —— 人人喊打
16) 麻雀虽小 —— 五脏俱全
17) 墙上茅草 —— 随风两边倒
18) 三十六计 —— 走为上计
19) 塞翁失马 —— 焉知祸福
20) 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
21) 丈二和尚 —— 摸不着头脑
22) 有借有还 —— 再借不难
23) 猫哭耗子 —— 假慈悲
24) 饺子破皮 —— 露了馅
25) 扁担挑水 —— 一心挂了两头
26) 对牛弹琴 —— 白费劲
27) 八仙聚会 —— 神聊
28) 霸王敬酒 —— 不干也得干
29) 板上订钉 —— 跑不了
30) 背鼓上门 —— 讨打
31) 草把做灯 —— 粗心(芯)
32) 竹笋出土 —— 节节高
33) 菜刀切豆腐 —— 两面光
34) 钉头碰钉子 —— 硬碰硬
35) 桅杆上响喇叭——高调
36) 口吃黄连——苦在心
37) 放出去的风筝——越飞越远
38) 吊死鬼戴花——死要面子;死要脸
39) 端着金碗讨饭——装穷叫苦
40) 强拉秀才成亲——难为圣人
41) 风浪中行船——摇摆不定
42) 豆腐里挽米汤——糊里糊涂;糊糊涂涂
43) 瞎子当向导——摸不清方向
44) 包脚布满天飞——打的什么旗号
45) 南天门上演说——高调
46) 兔儿爷打架——散摊了
47) 小媳妇坐轿——靠众人抬举
48) 胸口掖扁担——横了心
49) 泥娃娃的脑壳——七窍不通
50) 阎王爷使计谋——诡计多端
51) 猪八戒喝恶水——各有各的口味;各对口味
52) 娃娃鱼的嘴——好吃
53) 三条腿的驴——没多大奔头
54) 石头上绣花—— 起头难
55) 隔年的馒头——早发的
56) 鸟入笼中 —— 有翅难飞
57) 锦上添花 —— 好上加好
58) 卒子过河 —— 勇往直前(难以回头/顶大车)
59) 纸老虎 —— 戳就穿
60) 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
61) 鸟入笼中 —— 有翅难飞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百货店里卖鞋袜——各有尺码
百斤担子加铁砣——重任在肩;肩负重任
百斤面蒸寿桃——废物点心
百斤重担能上肩,一两笔杆提不动——大老粗
百里草原一人家——孤孤单单
百里奚认妻——位高不忘旧情
百里奚饲牛拜相——人不可貌相
百灵戏牡丹——鸟语花香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争分夺秒;急起直追;奋起直追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岁公公吹火——老气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百丈高竿挂红灯——红到顶了
柏木椽子——宁折不弯
柏油烫猪头——连根拔
败家子回头——金不换
败将收残兵——重整旗鼓
拜把子兄弟开茧店——结党营私(丝)
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
拜旨走进吕祖庙——走错门了;找错了门
扳不倒骑兔子——不稳当;不稳
扳不倒坐到烧饼上——面上人
扳倒碓窝吓婆婆——泼妇
扳倒葫芦洒了油——一不做,二不休
扳着炉子烤头发——了(燎)不得
扳着指头算帐——有数
班房里的衙役——听差的
斑鸠抱窝——悬蛋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斑鸩打架——卖弄风流
搬菩萨洗澡——越弄越糟;白费神;空劳神
搬起石磙砸碾盘——实(石)打实(石)
搬石头打天——自不量力;不自量;办不到;够不着
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板凳上放鸡蛋——好险;冒险;危险;靠不住;不可靠
板凳上搁蒺藜——坐不稳;坐不住
板凳上睡觉——难翻身;翻不了身
板凳上玩麻将——扒拉不开;打不开场面
板凳上钻窟窿——有板眼;有板有眼
板斧劈柴——一面砍
板门上贴门神——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板上的泥鳅——无地容身;无处藏身
板上钉钉子——实实在在;没跑;跑不了;变不了;没法变
板上敲钉子——稳扎稳打
半边羊头——独角
半边猪头——独眼
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半吊子的一半——二百五
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半截砖头——甩了
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彼此彼此;一码事;彼此一样;谁也不吃亏
半斤放在四两上——翘得高
半空的云彩——变化多端
半空中打把式——栽个大跟头
半空中的火把——高明
半空中的气球——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着哩
半空中放爆竹——想(响)得高
半空中盖房子——没处落脚;落不得脚
半空中赶牲口——露马脚
半空中挂蒺藜——讽(风)刺
半空中挂剪刀——高才(裁)
半空中骑马——腾云驾雾
半空中数指头——算得高
半拉瓜子——不算个人(仁)
半篮子喜鹊——唧唧喳喳
半路开小差——有始无终
半路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半路上丢算盘——失算了
半路上留客——口上热闹;嘴上热情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出了岔;措手不及;突如其来
半瓶子醋——乱晃荡
半山崖的观音——老实(石)人
半山腰倒恶水(滑水〕——下流
半天云里踩钢丝——提心吊胆
半天云里出亮星——吉星高照
半天云里吹唢呐——想(响)得高
半天云里的雨——成不了气候;不成气候
半天云里吊口袋——装疯(风)
半天云里翻帐簿——算得高
半天云里看厮杀——袖手旁观
半天云里拉家常——空谈
半天云里飘气球——高高在上;没着落
半天云里骑仙鹤——远走高飞
半天云里做衣服——高才(裁)
半天云中拍巴掌——高手
半夜吃黄瓜——摸不着头尾
半夜吃烧鸡——思思想想(撕撕响响)
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半夜鸡叫——不晓;乱了时辰
半夜叫大姑娘的门——来者不善
半夜里的被窝——正在热乎劲上
半夜里的寡妇——难过
半夜里和面——瞎鼓捣
半夜里抡大斧——瞎侃(砍)一通
半夜里捉迷藏——瞎摸;摸不着
半夜聊天——瞎说
半夜起来穿衣服——为时过早
半夜敲门心不惊——问心无愧
半夜下雨——下落不明;不知下落
半夜做恶梦——虚惊一场;一场虚惊
半夜做梦啃猪蹄——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半夜做梦娶新娘——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扮秦桧的没卸装——谁没见过那二花脸
扮猪吃老虎——大智若愚
绊倒趴在粪池边——离死(屎)不远
膀子一甩——不干了
蚌里藏珍珠——好的在里面
棒槌吹火——一窍不通
棒槌打缸——四分五裂
棒槌当针——粗细不分
棒槌改蜡烛——粗心
棒槌进城——成精作怪
棒槌里插针——粗中有细
棒槌敲竹筒——空想(响)
棒槌上天——总有一天落地
棒打鸭子——刮刮(呱呱)叫
棒打鸳鸯——难分开;两分离
棒子里做蛋糕——不是正经材料
棒子面煮葫芦——糊糊涂涂;糊里糊涂
棒子面煮鸡子儿——糊涂蛋
包办的婚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包单布洗脸——大方
包公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
包公放粮——为穷人着想
包公杀亲侄——先治其内,后治其外
包公审案子——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包公铡皇亲——法不容人
包脚布上飞机——一步(布)登天
包脚布上生虮子——好角(脚)色(虱)
包脚布做鞭子——文(闻)不能文(闻),武(舞)不能武(舞)
包脚布做夹扣子——又臭又硬;臭硬
包脚布做围脖——臭一圈儿
包元宵的做烙饼——多面手
包子吃到豆沙边——尝到甜头
包子咧嘴——美出馅了
包子熟了不揭锅——窝气
包子张嘴——露馅
苞谷棒子生虫——专(钻)心
苞谷面糊——没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雹子砸了棉花棵——光杆司令
宝囊里取物——手到擒来
宝塔顶上的宝葫芦——尖上拔尖
饱带干粮晴带伞——有备无患
保险柜挂大锁——万无一失
保险柜里安雷管——暗藏杀机
报国寺里卖骆驼——没有那个事(寺)
报时的雄鸡——不用催
报纸上的社论——句句讲真理
姜太公钓鱼——罚款十元
女娲补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八仙过海——非法偷渡
猪八戒背媳妇——包办婚姻拐卖妇女儿童罪
凿壁偷光——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米二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人免票
张飞据水断桥——赔偿损失五百万元
后羿射日——没收作案工具
本文是由论文工作室上传的: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摘 要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歇后语一直是一种很特殊的形式。作为熟语的一部分,歇后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语言运用的重要部分。但是关于歇后语的定义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究竟其属于固定短语还是固定句式,受到很多人的争论。同时,歇后语的起源和历史渊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现代汉语;歇后语;定义;起源;分类;作用
一、歇后语的定义
曹炜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曾对谚语和歇后语的归属做过专门说明,归纳出谚语和歇后语在形式上同惯用语和成语的本质区别在于“惯用语和成语是固定短语,经常被人们作为词汇单位来运用,是词的等价物:而谚语和歇后语则是固定的句子,经常被人们作为现成句子来引用,不是词的等价物”。他列举了《言语词典》中的谚语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歇后语和谚语“作为词汇处理是匪夷所思的”。但是,通过列举歇后语的不同使用方法,我们不难发现,歇后语事实上还是应该归为词汇一类的。试举出如下例子:
土改那年,有福老汉娶过了老婆,喜上加喜,两年后生个胖小子,取名叫栓栓。当时,他已三十八岁。十八亩地里一苗谷,儿子成了心肝。(张发、秦榛《有福老汉》)
“咳,真是没法子!”李能显出十分为难的样子,“既是这么说,也只好警察打他爹――公事公办了。”(魏巍《东方》)
光有嗓子,不入弦,还不是猴儿拿虱子,瞎掰?(老舍《方珍珠》)
我决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么说,窗条子是故意钉成那样的?”(齐平《看守日记》)
他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周立波《暴风骤雨》)
三个人让他说的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浩然《艳阳天》)
从以上的例子很明显可以看出,只有第一段文字中,歇后语独立成句,而后面四段文字中歇后语皆充当了句子成分,分别是充当谓语、宾语、定于、补语。由此可见一斑;歇后语虽然可以独立成句,但在句子中还是多数充当句子成分的。根据它的语法作用,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歇后语是语言中固定的材料单位,所以它的语法上的功能可以相当于一个词,也就是说,歇后语还是应该作为词汇的一部分,属于词汇单位。
弄清楚了歇后语的归属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定义。从形式上来看,歇后语大部分情况下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后两部分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前一个部分用事或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这个比喻是构成它形象、生动、活泼、风趣的依据。它主要是借用形象的比喻唤起人们的思绪,引导人们去联想,与后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顺理成章的表达本意。因此,它的选材十分广泛,多种多样,有时,有物,由当代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想象的,但都十分鲜明、形象,富有情趣。而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则用判断、评议、推理、等对前部分加以解释、说明,指出含义,是歇后语的本义所在,这是对歇后语的点题。但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说出来,也可以省去,根据表意的需要来定。那么,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在归纳歇后语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凡是歇后语,后半部分才是重点,也就是说,前一部分是一个引子,是为了引出后一部分;而后一部分既然是从前有部分引申出来的,自然就含有对前一部分的注释作用。所以,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的关系可以概括成为“引子”和“注释”的关系,简称为“引注关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歇后语下一个定义:歇后语是汉语中由含有引注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口语特色的熟语。
二、历史溯源
“歇后(语)”一词,始见于唐代,是指一种歇后体诗。《旧唐书郑綮列传》载有这样一则趣闻:郑綮善写诗,诗里总带“刺力”,诗的样式也有些怪,当时被人们称为“郑五歇后体”。这种本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怪诗体竟不胫而走,广泛流传,以至连唐昭宗也经常听到下人的吟诵。这些诗有很多是讽刺时弊的,但唐昭宗非但不怪,反而觉得诗中大有“蕴蓄”,亲笔批“郑綮可礼部侍郎平章事力”。后来,郑綮真的当了宰相。不过,他当了官以后就寡言少语,更不写什么带刺歇后诗了。但歇后体却从此流传开来。唐代李涛有《答弟妇歇后语》云:“惭无窦建,愧作梁山。”诗中以“窦建”代德,以“梁山”代伯,表达“惭无德,愧作伯”的意思。到了宋代,歇后语就不仅指称诗体,也可以指称以“友于”代“兄弟”这样的藏词现象了。
根据温端政先生考证,今天这种词汇学意义上的歇后语,金元时期已为当时的杂剧所大量采用,因此,“歇后语在金元时代既已那样盛行,那它在唐宋时代已大量存在,是肯定无疑的”。与此相应的是李商隐的《义山杂纂》、宋代王君玉的《杂纂续》、宋代苏东坡的《杂纂二续》邓著作种豆记录了当时很多流行的歇后语,例如:
不相称:病医人 瘦人相扑 屠家念经(《义山杂纂》)
自做得:木匠带枷 铁匠披锁(《杂纂续》)
说不得:哑子做梦 贼被狗咬(《杂纂二续》)
这些口语中流传的歇后语在这些著作中出现并未被叫做“歇后语”,而当时被称作为“歇后语”的又不是这种语言现象。可见当代的歇后语与古代的“歇后语”并不是一回事。
关于现代歇后语的来源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自注格谚语”发展而来的。一九三五年发表在《太白》半月刊上的一篇题为《歇后语》的文章说:“歇后语其实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形式。我们知道,谚语有种种格式。其中最普通的是‘比喻’。……歇后语就是比喻法的特殊发展。”作者认为“比喻式”谚语中有一种“于隐喻之后”接着“注明喻意”的“自注格谚语”,像“豆腐刀――两面光”,就变成了歇后语。所以,他说“歇后语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现有自注格谚语,然后产生歇后语”。这种说法有它的正确性,在歇后语没有专门的名称之前,一向被视为谚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认为它是“谚语中的一个特殊发展形式”。但是把它说成是“自注格谚语的特殊发展形式”却不妥当。因为“自注格谚语”,就是前后两个部分存在引注关系的“谚语”,及我们现在说的谚语。说法不同,指的却是同一种语言现象,怎么能说哪个产生在前,哪个产生在后,哪个是由哪个发展而来的呢? 也有人认为,歇后语是从“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及所谓的歇后诗体和纯语言游戏的歇后语。但是很明显,这个说法受了“歇后语”这个名称的影响:既然他们名称相同,就自然有内在的继承关系。这是把复杂的语言关系简单化了。所谓“本来的或‘正规’的歇后语”是以成语为基础构成的,其特点是原来必须是一个为当时读书人所共同熟悉的几部古书中的成语,必须把原来成语后的一两个字歇去,在用前面写出来的部分代替歇去的部分,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歇后语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上文说到过,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是一种引注关系,后一部分并不“歇”去,也不能都“歇”去。所以根本不能证明这两种语言现象的继承关系。
清代的翟灏在《通俗编》中人为歇后语是“上句借引他语,下句申释本意”的风人诗体的遗风:所谓风人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解释道:“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例如“蚊子叮铁牛,无渠下觜处”等我,这些风人体和后来的歇后语是很接近的。因此,由“比兴引喻”的传统不断向两个方面发展,在书面上形成风人体,而在口语中形成歇后语,这是符合语言实际发展的。当然,再歇后语的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其它语言现象诸如古代歇后语、瘐辞、隐语、谜语等的影响。这样,在由比兴引喻逐渐发展到现代歇后语,而以古代歇后语的称谓来指称这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就成了我们今天说的“歇后语”。
三、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一般可以分为比喻和谐音双关两种类型。
比喻类的歇后语,常常是借助前一部分提出的事物的某种形象特点,生动地反应一种情况或形象地说明一种事理。这在歇后语中占了多数,例如:
铁公鸡――一毛不拔。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芝麻开花――节节高。
谐音双关的歇后语,一般使用了谐音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利用音同或音近,暗示出本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
坐飞机吹喇叭――响(想)得高。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海里的水――到哪儿哪咸(嫌)。
四、歇后语的作用
歇后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作用,即其充当的结构,这在前文中歇后语的定义里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还有一种是其修辞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其一,使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通俗易懂。因为歇后语具有口语化、通俗化、亲切感人的特点,所以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巧妙运用歇后语,可以使得口语得到有效加工,形成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语言形式。其二,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这一点是因为,歇后语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者取材于丰富逗趣的神话假象,读者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事或幻想,有无穷的回味之感。其三,运用歇后语可以是语言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其四,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强人、事的“立体感”,达到语言的形象化。因为歇后语的主要修辞手法就是比喻的形式,它的基本途径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因而可以使得自己的描述十分具体可感。其五,运用歇后语可以引人揣测,发人深思。其六,运用歇后语可以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五、结语
这篇文章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歇后语的内涵、起源、分类、作用做了大致的分析,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汉语的词汇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