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1
为了梦想
我在喧嚣的城市里,苦苦挣扎
困倦的眼神中,充满迷茫
为了梦想
我忍受着旁人鄙夷的,目光
汗水止不住地,流淌
为了梦想
任岁月如刀,削割我脸庞
世态似剑,刺得我遍体鳞伤
2
虽然,梦想在一次次风雨后
被无情地击碎
但是,我依旧
用微笑面对狂风,用坦然面对暴雨
把汹涌的骇浪,化作力量
把激昂的声音,纳入胸膛
手握利剑,振挥出一道道闪光
把黑暗劈斩
让梦想迎风吟唱,让生命的光彩满天闪亮
3
亲爱的朋友
要知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要学会:看成败,人生豪迈
其实,梦想的舞台多姿多彩
让我们,以信念作舟激情抒怀
尽情激荡着青春的豪迈
拿起手中的笔,描绘绚烂的未来
并坚信,总有一天
会把梦想实现
啊,看来最狠的还是我们老师,去年寒假要求写读后感+摘抄10000字,我选的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原文如下,仅供参考:
文字的真正力量,是我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感受到的,一字一句都感于心,思于心。受很多人的影响,我读余秋雨先生的第一本书已经是他的封笔之作《借我一生》,之后又读过了《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
余秋雨的文字是走出来的,同样也是读出来的。读是在山腰上的中正图书馆,也许读书很多的人不少,大学读文科的人大都回被老师逼迫地读上一车,但是有谁会像他一样不停地旅行,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而余秋雨先生是:“行万里路,写万卷书”。写出来的文字是沉淀了时间的。不像某些文人写出来的东西,只是无病呻吟,飞絮残花毫无力度,甚至有些文人写出来的东西只是为了诋毁别人。
我始终不相信能写出这些文字的人会道德低下,我并不是没有看过那些诋毁余秋雨的书,看的时候我只是感到心痛,感到那些骂他的人十分的可怜。他们不懂得真正流传下来的不会是他们那些诋毁他人的话,留下来的只有思想的积淀。不能不说迫害文人的事情从古至今从没断过。秦王焚书坑儒,造成历史的模糊,清朝文字狱,还有文化大革命。甚至这些还不受国界的限制,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毅然地喝下了毒药。书页上全都是血。我十分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更加庆幸我没有活在六七十年代。
曾经在书店听见两个人在谈话:
“买些什么书呢?”
“这么多呢?挑挑……”
“余秋雨的?”
“嗯?那个……那个……有点……算了吧……”
有点什么呢?我站在旁边很想问一问。是受不了他文字的重量吗?,如果没看过,又是听谁说的呢?余秋雨的文章是有锋芒的,而且锋芒毕露,他会去批评一种人,会去批评一种社会现象,难道是他说中了谁,谁受不了了?
不管别人怎样说,我依然会读余先生写的书,一直读下去,感受文学的重量。
这一万多字,算是不多,也有我的一些感悟,高一的孩子也未必出得了什么太过深沉的感悟,这也可能与思想还不健全,或者与性格的不健全相关,写出这些一小半是为了作业,另一大半也是想排挤心中的郁闷。看与不看都是一样。这一篇看山故乡是序的东西,也属于读书笔记的一部分,不看这本书,我是不会写的。
写在电脑上也是为了方便算字数,如果有雷同,那是不可能的……
1道士塔
《道士塔》是《文化苦旅》中的第一篇文章,我认为这一篇极其经典。
我并没有去过莫高窟,以前是很想去的,滚滚黄沙,大漠孤烟,却有敦煌壁画,亦真亦幻。可现在我真的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那里。我不配,我不能去真正的领悟古人对宗教的热忱,不能真正的感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辛劳和付出,不能更深地领会那个时候一个民族深重的危机并不只是外国的侵略,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去了跟没去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再次加快了这些色彩脱落的速度,何况我要怎样去看那个早被搬空了的藏经洞?所以就不要去了。
敦煌本该失中华最值得骄傲的,比之长城它多了绚烂,比之皇宫它多了内涵,可最后它却是中华之伤。
在第二节里,余秋雨一开始并没有写他自己的感受,而是两段的叙述,他写王道士怎样将洞壁上的“唐代笑容”、“宋代衣冠”刷白。他写王道士怎样将塑雕“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余秋雨的笔触很轻,只是略加了些修饰,读来却痛入骨髓。我自认为不是易动感情的人,别人可以看到哭的故事,我最多也只是皱眉或者面无表情。可能这次是真正的感受到了笔者压抑在文字下的心情,并且被他带动了。我想他写的时候一定是在苦笑吧?苦是痛苦,笑是惨笑。
之后的一段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
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只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一片惨白。
答案补充
上面是一部分的原文这里还有一大半那么多
至于描写江南的,那篇江南小镇,这里有;cid=143
她是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却是东西连绵三万米、纵横二万五千米的高山湖泊。
我是在去年新疆自驾游到伊犁的途中邂逅了赛里木湖。赛里木湖没在我们的旅游计划里,当我们的车驶入博乐境内不久,一幅神话中的鲛绡神奇地呈现出来;她没有青海湖那么艳丽,却蓝得纯净;她没有青海湖辽阔,却也一望无际。
车渐行渐近,赛里木澄清湛蓝湖面平静如镜。她静得让人震撼,美得令人顿生爱怜。
我们很幸运,发现前面有一个进入赛里木湖的豁口。赛里木湖在豁口里设了简陋的门卫室,一扇竹篱笆的大门与钢丝网柱子连接,其间隙人只要侧过身就可以进入。我们的车子进了豁口泊好车。门卫显然是个热心人,看我们自远方而来,满脸又堆砌着殷切期望,破例放行,使我们跟赛里木湖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赛里木湖颠覆了近看不如远望的常情常理。
赛里木湖清冽见底。湖水冰凉彻骨,在新疆灼人日照下甚是凉爽。湖面闪动着细碎的鳞光,给人的感觉却是笑不露齿的羞赧。极目之处,一组寸草不生山脉。这类山脉,自我们进入新疆境内,高速公路一路走来多见不怪。山况粗野地貌不羁。同样的山脉衍生在赛里木湖边,变得异常温驯而庄重,像被赛里木湖水冲刷洗礼,成了一道风景。移过山脉便是水天一色;厚重的白云千姿百态,悬浮在赛里木湖的湖面上。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呈现出来,我们如是画中人。
大美新疆,太美喀纳斯湖!喀纳斯湖是大自然的宠女。青山雪岭环绕,蓝天白云映照,森林护卫;沿湖青松葱郁,更有季节迭换青枝成金叶的白桦林点缀。赛里木湖则不然;她以静滋润了草甸,洗礼了山岩,映照了白云,诠释了静美!
如果说喀纳斯湖是一位受到父辈们百般呵护充满活力、十分野性的少女,那么赛里木湖是精于诗书琴画的大家闺秀。
赛里木湖让我有了初恋的情结。让我牵挂、让我眷恋;怕她老去,怕她经受蹂躏、玷污。
今年又去。八月五日二家六口,飞乌鲁木齐,租车自驾。我们是从奎屯走独库公路的,绕过了赛里木湖,再回走上高速公路是赛里木湖的相反车道,只能导航进景区大门。到了景区车道排成长龙,这一年的忧虑又涌了上来。
赛里木湖正在开发中,崭新的沥青路面环湖延伸,路边堆着镶边的条石。赛里木湖与沥青路的中间一组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木质长廊在搭建。景区一派欣欣向荣。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它让我的脑海浮起了腥辣的乌烟、耳膜震荡起羊肉串的吆喝、眼前一地瓜皮果壳;然后污染了清冽纯净的湖水。
也许多虑了!现在的开发商不昧良知,管理在先开发在后,少于治理;因为污染了的东西就像摔破的玉石,能工巧匠也于事无补。
我们一行到了湖边戏弄湖水。赛里木湖水是清的,湖底的沙砾是干净的,任你搅动不曾浑浊。去年如此,今年亦如此,年年如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