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干部思想认识的滞后,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难适应。
在社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为发挥这支力量的作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 然而,对社区党建工作却重视不够。
一是有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
翻阅各地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便不难发现, 注重经济效益问题的较多, 涉及到如何帮助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具体困难却较少。
二是把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等同于组建党组织。
一些基层党委负责人认为, 社区党建工作的任务就是把党组织建立起来,至于怎样发挥作用是社区党组织自己的事,致使党组织开展活动时因缺乏正确的指导而有名无实。
三是部分党员组织观念淡漠。
如相当一部分退休、下岗的党员认为,参加组织生活不再有任何意义,缺乏***员的使命感。
四是了解、参与和建设社区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由于我国的社区建设还刚刚起步,所以许多下岗职工、离退休党员和私营企业党员不愿意把党组织关系转到社区, 社区成员单位也对社区共驻共建的意识和应承担的义务缺乏正确的认识。
五是党组织的覆盖率还有空白点。
这主要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难以建立,其理由是就业对象大多是城镇青年、农民、下岗职工,打工挣钱是他们的主要目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党的意识,即使是相当一部分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仍未建立党组织,有的建立了党组织也很少开展党的活动。
由此,一些居民缺乏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以致加大了社区党建工作的难度。
2、社区党组织职责任务的多样化与实际工作的职权难统一。
社区的纷纷建立使大量的“单位人”涌入社区,社区党建工作职责的多样化日益明显。社区不仅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将流动党员转入社区,而且离退休党员,甚至包括在职的党员也要接受单位、社区的“双重管理”。从这个意义上看,社区的党务工作者已不再是单纯的“党务”工作者,而是承担着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行政、党务“一肩挑”的责任。
3、经常性的党建工作与繁杂的日常工作难协调。
社区纳入属地化管理范围的扩大而形成的社区党务工作者有责无权的矛盾,造成了社区的物质条件极为贫乏,制约了社区党建活动的开展,如党员活动缺少场地等。又由于城市管理中心的下移和“两级政府、三层管理”的实施,使得社区党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必须要应付长期性的“中心工作”和日常性事务,如城管创建活动中的三天一检、五天一查,另一方面,还得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一系列的工作。真可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线穿”。
这就导致了社区党务工作者与居民的联系大多仅局限于过去的负责进出盖章、计划生育证明、邻里纠纷调解等繁杂的日常工作,而对于与社区党的建设密切相关的党员队伍建设、精神文明的开展以及弱势群体帮扶机制的建立等工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4、有限的活动经费与扩大的支出难成比例。
众所周知,社区现有的经费来源渠道狭窄,除了市、区两级下拨的创建经费和原居委会时代的一点房产租赁以外,就靠驻辖区单位和联建单位的一些少量赞助了。而有限的经费在用于支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电话费、水电费、办公用品后就所剩无几了,远远不够社区党员开展活动,加上事业单位的企业化运作, 驻辖区企业的纷纷破产买断, 其赞助将会越来越少。
扩展资料:
全面提高党组织生活,关键在于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要必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精心安排。尤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突破:
1、引领意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
要增强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引领意识。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因自己是行政领导而忽视党组织的监督,要积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在党员中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党组织要按照规定,落实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能因其是行政领导而放弃监督。
2、创新形式,提升组织生活吸引能力。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需要各级党组织在工作中坚决落实,要解决好制度的落实问题,创新既是关键,也是手段。党组织在落实党组织生活制度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制度落实的根本,又要创新落实制度的手段、方法,不断提高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调动党员参与的主动性,进而确保党组织生活开展“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切实提升党组织生活的质量。
3、强化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
基层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在支部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党支部书记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党组织生活质量。要把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素质作为龙头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着力把素质好、党性强、业务精、懂管理的党员干部选拔到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支部书记队伍。
4、调动热情,提高形式内容创新能力。
要丰富组织生活的实效性,组织生活的形式单一会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会影响党员的参与热情。选择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可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生动有趣而富有成效,所以组织生活的形式应当呈现出多样性,对传统的活动形式要有选择地继承,有创新地发展。
可以尝试利用网络开设党建专栏,在专栏开展党课教育,建立网上党组织生活平台,借助QQ聊天工具,开展党组织生活会,由于相互之间不直接面对面,民主评议时大家可以放下思想包袱畅所欲言,为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参考资料:
浅谈基层党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法制网
社区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思考-***员网
明确责任,强化领导,使各级组织做到上下联动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的新领域。区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建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了区、街道、社区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在区委层面,专门成立区委“两新”组织工委和“两新”党建工作联席会,研究谋划、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全区“两新”党建工作。在街道层面,成立由专人负责的“两新”党建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有效载体,协调各方共同解决“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需要多方配合的问题。在社区层面,由财政拔款为每个社区增设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联系服务推进“两新”党建工作。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创建”上下功夫,在“组织联动”上抓落实,逐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理顺关系,更新理念,使各种组织做到良性互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关键要理顺各基层党组织之间关系。区委针对实际,明确了非公党建“属地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工作原则。各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认清形势,把握趋势,树立了“服务、促进、引导”的党建新理念,找准组织联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平等协商、民主沟通和相互服务来实现与“两新”组织的良性互动。广外街道湾子街社区党委定期举办驻区单位党组织书记联谊会、恳谈会,大栅栏街道大安澜营社区党委将社区精神文明宣传与企业市场宣传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驻区单位的市场知名度。劳动局、教委等政府部门,把业务指导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不断增强各领域各系统“两新”党组织的战斗力。区司法局机关党支部坚持与律师党支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了律师支部设置的科学化、党员教育的经常化、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做好基层组织联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发挥优势,创新形式,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依据中央、市委部署,区委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以及新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体系“横到边、纵到底”的优势,创新“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依托街道社区,在条件成熟、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如北京丽晶皇城老妈、千禧园球迷餐厅、爱义行等185个“两新”组织单独组建了党支部,对仅有个别党员和没有党员的企业,或依据属地管理组建社区联合党组织,或依据行业管理组建协会党组织,发挥组织孵化器的作用,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针对马连道茶城外来党员多、流动性大的特点,设立了茶叶街流动党员党支部。同时,对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依托街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协调,开展党的工作,有效地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截至2007年底,全区实现了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的全覆盖,其中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994%。
强化工作联动,不断增强“两新”党建的社会活力
区委充分认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党建联动的重要意义,依托社区、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完善的党建工作网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活动舞台,进一步激发了“两新”党建的社会活力,使“两新”组织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服务凝聚人心,激发党员职工的工作活力
为更好地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两新”党组织通过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来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依托街道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之家和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联络站,为“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建立档案、办理组织关系接转;集中就近开展区域化党员教育管理活动,为“两新”组织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以党员接待日、党员服务热线、网上党员之家等方式,拓宽“两新”组织党员职工利益诉求渠道;依托区私个协、区工商联等协会组织,向企业党员群众搭建医疗、维权、贷款、保险四大服务平台。真心的服务为广大“两新”组织党员施展才华、回报社会搭建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