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的解字是什么意思

解说的解字是什么意思,第1张

“解说”的“解”意思是疏解、解释,“解说”的意思是口头上解释说明, 以评注说明或解释。

拼音jiě shuō

出处

1、汉·荀悦《汉纪·景帝纪》:“梁内史韩安国亦因长公主解说,梁王卒得不治。”

白话释义:梁内史韩安国也因为长公主的疏解说项,梁王最终无法治愈。

2、宋·晏殊《菩萨蛮》词:“人人尽道黄葵淡,侬家解说黄葵艳。”

白话释义:人人都说黄葵淡雅,你却偏偏解释说明黄葵艳丽。

例句

1、他的解说很动人,这是经过整夜准备的。

2、这样诧异的事,教我也解说不出来。

扩展资料

解说的近义词:讲解、注脚、注释、解释

1、讲解 [ jiǎng jiě ]

释义:指解说;解释;和解。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 

白话释义:项王、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然而鸿门之会已经和解了,又不乐意违背当初的约定,怕诸侯背叛。

2、注脚 [ zhù jiǎo ]

释义:指解释字句的文字。

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书》:“所论甚善,末后注脚尤好。” 

白话释义:这所说的话很好,最后结尾解释字句的文字特别的好。

3、注释 [ zhù shì ]

释义:用简明文字解释书刊中的字、词、句。

出处: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

白话释义:如果那些解释字句的文字作为言词,分开来单独看,杂文虽然不同,但是总是会有相同的。

4、解释 [ jiě shì ]

释义: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堕落千年难解释,沉沦永世不翻身。”

白话释义:流落千年都无法解脱,陷入罪恶的、痛苦的境地永世也不能够翻身。

-解说

分类: 音乐

问题描述:

最好中文也用假名注音

解析:

RURUTIA,意为“惠みの雨”,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的,恩惠之雨。

Lost Butterfly的封面上,雨滴般的珠帘,拼出旋律的线条。其后,Rurutia的身影若隐若现。

不同于弥漫着近乎残酷的欲望色彩的『爱し子よ』,不同于沙漠异域中急速行进的『月千一夜』,也不同于森林深处湖畔如精灵吟唱的『ゆるぎない美しいもの』,『ロストバタフライ』的视角是常人都能感触到的人世间。生生死死,相遇别离,迷茫彷徨,重复了千年的主题,在Rurutia诗般的词、温暖曲调和透明声线的诠释下,成为了治愈人心的歌谣。

一开场,Rurutia的声音便如蝴蝶扑翅般轻巧地流泻而出,随之而来的明快前奏确定了暖融融的主基调。如叹息般唤出了“Butterfly”一词。而后,则是一场倾诉的开始。

最初听这首歌时被曲调惊艳。待到听懂了歌词的大概时,完全被歌词吸引了过去。

『Butterfly 彷徨うよ 地下鉄は迷宫さ

はばたいても はばたいても 见つからない 出口』

『Butterfly 迷失彷徨 地铁如同迷宫

无论怎样展翅飞翔 无论怎样展翅飞翔 都寻不到 出口』

面前,仿佛出现一只洁白的蝴蝶,飞过地铁来来往往的人流之上,飞过暗无天光的隧道。整个世界都按部就班地运转,惟其彷徨。个人认为,Rurutia使用地铁作为背景再恰当不过,一只小小的蝴蝶对比熙熙攘攘的人群,漆黑的隧道指代看不到未来的低谷期。此外,地铁中的人们都明了自己的目的地和去向,等待列车来临,然后作为过客,载在列车上疾速离开。这样的归属感,恰好与蝴蝶那彷徨不知所措的心情构成对比。

Rurutia写的词多数具有强烈的意象感,使用丰富的词汇进行细致描述,构造出场景繁多、氛围独特的世界。『ロストバタフライ』中,这种细节意象的采用却适当减少。除了第一段用蝴蝶的意象将听者导入了场景,主歌部分大都是最直接最质朴的倾诉。

『Someday もし君に そんな日が 访れたら

思い出して 思い出して 仆は此処にいるよ』

『Someday 若是你的生命中遭逢了这样的日子

请想起 请想起 我就在这里』

“若是你的生命中遭逢了这样的日子”一句,自然地把歌词从蝴蝶场景引导到了“仆”对“君”诉说的话语。“我就在这里”抚平了因彷徨而生的不安,暖流安然涌来。

主歌的一个特点是中途重复的关键乐句,直冲上高音段仿佛飞向天空。Rurutia的气声如疾风般穿过耳畔,吹拂去迷惘。

『幸せの意味はたぶん 心の数だけあって

だけど それじゃ多すぎて

见失う 仆ら』

『幸福的意义 大概有心的数量那么多(意译: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意义都看法不同)

可是 那岂不是太多太多

迷失的我们』

过渡段,情绪暗淡下来,音域转低,就像踌躇时低声的自言自语,怀抱一点点不确定,怀抱迷茫。随后,再次转折为明亮的氛围,进入副歌部分。

『さぁ 缲り返すような日常が

ゆっくり未来変えてゆく

焦るほど络みつく 梦というクモの糸

君が羽根焦がし飞ぶのなら

太阳さえ 届くだろう

美しく 溶ければいい 微笑み 见せながら』

『来吧 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

渐渐变作未来

名为梦想的蛛丝 焦急地缠绕

若你羽翼燃烧 展翅飞翔

连太阳也定能到达

美丽地溶化殆尽便好 在微笑绽放之时』

副歌部分节奏加快。如果说主歌部分蝴蝶仍旧踌躇地盘旋翩跹,副歌部分就是毫不犹豫地飞向彼方。

节奏的推进感和“日复一日的平常生活 渐渐变作未来”这句歌词结合的天衣无缝,仿佛“现在”行进到通往“未来”的路途上。同时,歌词从主歌的简单诉说,推进到了画面感的意象,让听者的思绪从适才的思索中飞翔到绚丽旋转的想象中。

“名为梦想的蛛丝 焦急地缠绕”——蜘蛛织网,象征为了梦想而进行的辛勤耕耘。而现在心头洋溢着热情和期待,急切地编织梦想。之后飞向太阳的情景更是传达了一种奋不顾身向着未来的目标前行的坚定信心。即使最后将消失,对于梦想的追求。也会使人微笑着毫不后悔地面对。这一段便是对于彷徨人们的励志。

副歌乐句结构和主歌有所相似——它的中途冲上全曲最高音,曲调的高度再次折射了高高飞翔,烘托出主题的 。

第二大段的主歌部分曾让我感动到泪水盈眶。

『Anyway いつの日か 人は皆 别れゆく

それでもいい それでもいい 君に仆は会えた

Far away 离れても 幸せは祈れるよ

届かなくても 届かなくても 君の歌を作ろう』

『Anyway 总有一日 人们终将别离

即使那样也没关系 即使那样也没关系 至少我遇见了你

Far away 哪怕遥遥分离 我会祈愿你幸福如一

就算无法传递这份心意 就算无法传递这份心意 我也会写下你的歌』

美国诗人Robert Frost曾声称,诗就是那些翻译不出来的文字。的确,我痛恨自己的笨拙,无力清晰地传达Rurutia用简洁的语言便表达出的意境。

即使在人生交错的十字路口后相互离去,也从心底感激邂逅,将对方挂念在心——这样的歌词主题已经被人熟知,但当它与这段旋律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乐句的高低辗转顿时使歌词熠熠生辉。两段重复的乐句如灯火般点亮了整段歌词——“即使那样也没关系”、“就算无法传达这份心意”,再次安抚了因思念或分离而痛苦的灵魂。“会えた”(遇见)用气声叹出,回忆的剪影立刻被唤醒,充斥于脑海之中。“君の歌を作ろう”令我会心一笑,因为“仆”正在唱出为“君”写下的歌。

『生まれた意味は きっと

死にゆく时 気づける

だけど それじゃ遅すぎて

彷徨うよ 仆ら』

『降临世间的意义 定是在临死前才能意识到

可是 那岂不是太迟太迟

彷徨的我们』

这大概是曲中最黯然的一段诉说。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考虑过生存的目的和意义,那么多迷惘都因此而起。只可惜当局者迷,或许唯有在弥留世间的最后一刻才能醒悟。Rurutia点出这样残酷而直刺人心的事实,引发触动。

『さぁ 押し溃すような现実は

きっと君を変えるだろう

変われるから 君は君で 在り続けるのさ

君が声嗄らし叫ぶなら

三日月さえ 落ちるだろう

踌躇わず ゆくがいい かすかな光でも』

『来吧 碎裂溃散的现实 定会把你改变的吧

正因能够改变 你将保持自我 继续存在

若你声音嘶哑 纵声呐喊

就连新月也会坠落吧

毫不犹豫地前行便好 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

有时我们安逸地生活在虚假的温床上,直到真相揭穿,周围的一切、曾有的信念刹那间崩溃。经历改变我们,有了这些每日都会萌发的改变,才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继续生存。这一句的歌词意义稍显模糊,但我猜想,Rurutia或许是想鼓励我们,让我们不要畏惧或厌恶而遭受打击后产生的自身改变,因为正是那些改变,会成为你作为“你”的一部分。

前一大段副歌的“太阳”在第二大段变作“新月”,由燃烧的灼热色彩转划到了夜间的冷色调。新月的坠落,以及前行的自身光芒,定是带着璀璨光辉与热量划过暗色夜幕。与第一大段副歌整个画面都明亮燃烧的场景对比,第二大段中微小的光亮在漆黑夜幕衬托下更为眩目动人。

第一大段副歌重现,在升调的情况下达到了整曲最 。像是渗透了阳光温暖的味道,像是滋润了清澈甘露的甜美,像是被推向最靠近云朵的地方,音符飞扬。

最终,重奏出Rurutia如蝴蝶翩跹般的lalala吟唱,回应开头。只不过,这次的lalala升调之后色彩明快,像是经受了整曲治愈的洗礼,坚定不移地微笑行进。

对于这首歌,Rurutia的评语为“氷の中で咲き続ける花达の、炎の中で目を开けようとする小さな命达の歌。”(在冰霜中一直绽放的花朵,与在火焰中尽力张开双眼的小小生命的歌)我个人看到这句评语的时候吓了一跳,因为自己聆听这首歌时根本没有联想到这些……毕竟,每个人所体会到的歌曲的意境是大不相同的。

我本不想用如此干枯的文字,近乎无聊地一段段解词析曲。我本想尝试用文字捕捉下听这首歌时自己脑中的闪过的层层风景。但我想,那样包含了太过私人化的经历与感受——这首歌的歌词是言之有物的,我愿意记录下自己对歌词的审视与解读,虽说同样带有个人色彩。

Rurutia的唱腔不是很主流,且经常使用她个人化的哑腔(嗲腔?就是那种故意嘶哑的咬字)造成不少人耳朵不适。然而在我心目中和KOKIA相似——声线都相当脱俗,带人进入虚幻的境界。Rurutia一人包办所有词曲,还与佐藤鹰合作,参与部分编曲工作,最大化地挥发自身的音乐及填词才华,表达着自己。

今天重看了『ロスト·バタフライ』的PV,Rurutia在珠帘的包围下,双手置在胸前投入地歌唱。PV拍得很简单,没有华丽的装束,也没有吸引眼球的舞蹈,仅仅是静静地传达歌声。竖琴、吉他、钢琴不断闪过画面。有意思的是乐器的表面都折射出浮光流云的蔚蓝天空,似乎想告知听者,这些乐器将奏响天空般的广阔风景。

的确,Rurutia的音乐中有着值得一遍遍细看的风景。迷乱的、空灵玄幻的、如宗教般洁净人心的……

“现今音乐在宣传中投入大量费用。与这样的时代相对,ルルティア的音乐,将献给那些拥有聆听音乐并纯粹产生共鸣的感性的人们。”(译自Rurutia官方网站)

蝴蝶彷徨在 迷宫一般的地铁

即使拍打翅膀 拍打翅膀 也找不到出口

如果哪一天 你遇到这样的曰子

请你想起 请你想起 还有我在这里

幸福或许仅仅意味着

心灵的歌

但是 也许幸福太多

我们转眼就迷失了

啊 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

慢慢改变着未来

令人焦急纠缠着的 梦想这条救命的绳索

只要你奋力飞翔

就能到太阳那里

美丽地微笑着

融化也很好

总之 不知什么时候

人们都要分别

那样也好 那样也好

我已经遇见了你

即使远远地分离

还能为你祈祷幸福

即使无法传递 无法传递

也为你作歌

出生的意义 一定

在将死之时会明白

但是 那样太晚了

我们只能彷徨

啊 一触即溃的现实

一定会改变你吧

即使能改变

你还是你

如果你声音嘶哑地呼喊

即使新月也会震落吧

不要犹豫 去吧

即使只有一线光明

啊 曰复一曰平淡的生活

慢慢改变着未来

令人焦急纠缠着 梦想这条救命的绳索

只要你奋力飞翔

就能飞到太阳那里

美丽地微笑着

融化也很好

寒山诗注》刍评

《寒山诗注》,项楚著。中华书局2000年3月第一版。全书64.1万字。校注正文、引用书目、

附录(搜集了有关寒山事迹和传记、诗集的序跋和叙录、拟作等)1036页,前言、诗句索引等

113页。首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传周文绘的《寒山拾得图》,《四部丛刊》景宋本《寒山子

诗集》、日本宫内省藏《寒山诗集》、《四部丛刊》景高丽本《寒山诗》书影各一帧。

本书不仅为项楚教授的最新著作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寒山研究的最新、最为重要的成果,是我国文学、佛学、语言学、古籍整理乃至整个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项值得注目的成就。

寒山何许人也?上个世纪编写的一些文学史教材中没有涉及。寒山诗在其产生的唐代确实没有什么社会影响,不过时而为禅师引用以化人而已。降至宋代,开始受到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朱熹等文人的喜爱和摹拟,但并没有在正统文学中取得一席之地。“五四”以后,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学时,一度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不久又重归沉寂。然而,近几百年寒山诗来一直在日本受到重视和推崇;上个世纪50-6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更是奉寒山为偶像。今天,西方的寒山热虽然已经消褪,但寒山已然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这样的大诗人具有同等的知名度,寒山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已然确立。

西方学术界,从1950年代开始即出现了寒山诗的选介、选译本。如:阿瑟·韦利(Waley, Arther)《寒山诗二十七首》(27 poems by Han-shan),载《邂逅》(Encounter)第三卷第三期(1954年9月),第3-8页;主要属于翻译。伯顿·沃森(Watson,Burton)《寒山:唐朝诗人寒山诗100首》(Cold Mountain: 100 poems by the T’ang poet Han-shan),纽约·格罗夫出版社(New York:Grove),1962年;既有翻译,也包括介绍。对寒山诗展开深入研究的滥觞,得数吴其昱的《寒山研究》(A Study of Han-shan),载《通报》(T’oung Pao)第四十五卷第四、五合期(1957年),第392-450页。再后,加里·斯耐德(Snyder, Gary)付梓了《乱石和寒山诗》(Riprap & Cold Mountain poems),此为著作第七种,圣·弗兰西斯科:四季基金会(San Francisco:Four seasons Foundation),1966年。步入1970年代,罗伯塔·斯坦伯格(Stalberg, Roberta)写出了其博士论文(ph D Diss)《寒山诗集》(The Poems of the Han-shan Collection),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1983年,雷德·派恩(Red Pine)的译注本《寒山诗全集》(The Collection Songs of Cold Mountain)问世,汤森港:科波·坎农出版社(Port Townsend: Copper Canyon)。较新的成果,为罗伯特G·亨里克斯(Robert G Henricks)译注的《寒山诗全注全译》(The poetry of Han-shan: A Complete,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Cold Mountain),见于《SUNY 佛教研究丛书》(SUNY Series in Buddhist Studies),奥尔巴尼: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0年。

日本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渡边海旭监修的《寒山诗讲话》,京文社书店,1933年第二版。太田悌藏译注《寒山诗》,东京·岩波书店,1934年初版。入矢义高译注的《寒山》,为《中国诗人选集》之五,东京·岩波书店,1958年初版,1961年第二版。入谷仙介、松村昂译注《寒山诗》,属《禅语录》第一三种,东京·筑摩书房,1970年。另外,1990年代还问世了另一种研究专著。1989年,韩国也出现了金达镇译注、崔东镐解说的《寒山诗》(世界社)。在中西方寒山诗研究热潮的推动下,中国大陆和台湾也陆续问世了几种著作,如:曾普信编注《寒山诗解》,台湾花莲·华光书局,1971年12月30日初版。陈慧剑《寒山诗研究》,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9月第二版。钱学烈《寒山诗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 郭鹏《寒山诗注释》,长春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钱学烈《寒山拾得诗校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上述著作,质量参差,良莠不齐。

199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梅维恒(Victor H Mair)教授,将罗伯特《寒山诗全注全译》与其他人的著作,作了全面的对比和评价。文章认为,以寒山诗研究为视角,可以窥见世界汉学界的的一大弊端:即几乎全然漠视中古汉语俗语言原典中的口语及俗语言成分,而且以割裂词为代价而过分关注单个汉字,无视中古汉语俗语言的语法特征。[1]

《寒山诗注》的首要贡献是,正好弥补了西方寒山诗研究乃至西方汉学界研究存在着的语言学方面的这一大遗憾。寒山诗为研究唐代口语词汇的基本材料之一。而众所周知,项楚教授是研究唐五代俗语言的行家里手,他善于广泛运用包括佛、道等方外典籍在内的各种传统文献以及俗文化文献,以细致入微地辨析难于索解的、特别是貌似平常的俗语词。《寒山诗注》延续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寒山诗第O七六首:“有汉姓慠慢,名贪字不廉。”项教授认为,“汉”字是对男子的鄙称,源于北朝胡人鄙视汉人;因长期沿用,汉人彼此或亦称“汉”,且轻蔑之意如故;并举出《北史》、《北齐书》的用例,以及寒山诗中的其他五处例子。(第206-207页)一般不会注意的“汉”字,竟然会隐藏着如此深的语义和历史背景!寒山诗第O七七首:“暖腹茱萸酒,空心枸杞羹。”项教授曰,“空心”即空腹;空腹进补,药效最佳;该句意谓空腹服用枸杞羹。用例则撷自《道藏》本《四气摄生图》、《上清经真丹秘决》、慈受《拟寒山诗》第四三首、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又以《抱朴子内篇》、《太平广记》等证明,古人相信服枸杞可以延年益寿的习俗。(第208-214页)

其次,对口语俗词之外的其他生词僻典和佛家语汇,作了推源溯流式的考释,达到空前的水平。寒山诗第一九一首:“有身与无身,是我复非我。如此审思量,迁延倚岩坐。足间青草生,顶上红尘堕。”项教授从茫茫佛教典籍中,探明“足间青草生”典出自《观佛三昧海经》卷一:“菩萨是时入灭意三昧,三昧境界名寂诸根。诸天啼泣泪下如雨,劝请菩萨当起饮食。作是请时,声遍三千大千世界,菩萨不觉。有一天子名悦意,见地生草,穿菩萨肉,上生至肘,造诸天曰:奇哉男子,苦行乃尔,不食多时,唤声不闻,草生不觉。”中国佛教文献中,如敦煌本《八相变》、《明觉禅师广录》等中并有化用。(第493-495页)寒山诗第一九八首:“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粗粗一看,似乎文从字顺,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留意的。项教授却说:佛教谓造罪之人死后当受恶报,“楂”则是对人的鄙称,又写作“查”等,如王梵志诗第一八七首“饮酒妨生计,★扌雩蒲必破家。但看此等色,久后作穷查。”宋释圆悟《枯崖漫录》卷中亦有“娘生爷养 好儿女,也有许多无赖查”之句。(第512-513页)一下子即拨开了迷雾,显露出文字后面的底蕴。还需要指出的是,《寒山诗注》梳理出了后人大量化用寒山诗的情况,这不仅令我们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寒山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且为我们进一步从佛学、文化学等角度进行探索指明了方向。比如,寒山诗第二O一首“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即至少为唐代和明代禅僧在参访或应酬时所用。

第三,在中国下层文人文学、佛教文学、比较文学等方面的贡献。该书的前言部分,准确地概括和勾勒出了寒山和寒山诗的面貌。(1)、寒山此人生卒年不详,姓名亦不传;因长期居于天台山的翠屏山(别称寒岩、寒山),故而自称寒山或寒山子。有关其时代和生平等,一种说法认为是初唐贞观时人,疯狂贫士,其诗集乃台州剌史闾丘胤令僧道翘搜集编纂;另一种说法曰,为中唐大历时人,其诗集由徐灵府在宝历初以后编辑和作序。作者认为,后者最近真实。(2)、现存寒山诗或许不是其诗作的全部,其中也可能混入了别人的诗。诗的思想驳杂不纯,大致可以分为世俗诗、隐逸诗和宗教诗三类。世俗诗主要写于前期,其中的一些抒情咏怀诗表现的民本思想、怀才不遇的悲慨、对亲朋好友的深厚情意,与唐代一般士人并无二致;生活场景诗,有的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有的则为对人生无常的反复喟叹――这成为他通向佛道的途径;大量讽世劝俗诗,并不只是对社会不平的批判和冷眼旁观,而是以一个下层民众导师的身份而劝诫。隐逸诗中数量最多、最具特色的是后期处于寒岩时的山林隐逸诗,它们表达了对天台山的礼赞,记载了在这儿和生活和感受。宗教诗,表现了诗人从道教到佛教的心路历程,佛教的信仰愈老愈笃,他批判粗鄙的僧侣,倾慕禅宗的心王,但又流露出居士的意识;宣传教门观念的诗,反映了唐代民间佛教的实际形态;禅悟诗在具体的形像的描绘中,创造出一种充满哲理的悟境,这正是其魅力所在。总之,寒山诗的基本倾向是佛教的精神。拾得诗大体都是佛教诗,没有超出寒山诗的范围。(3)、艺术风格多样化:其化俗诗,多用白描和议论的手法,俚俗的语言;隐逸诗多著力于风景描写,力求创造禅的意境;……总的风格是,不拘格律,直抒胸臆,或俗或雅,涉笔成趣。后人称这种诗体为“寒山体”。总之,作者认为,寒山是以王梵志诗为代表的唐代白话诗传统的直接继承者,是继王梵志之后唐代白话诗派最重要的作家;但寒山诗又自有其特点,浓重的个性色彩中焕发出醇厚的人性之光。

作者还在注释中,追根溯源,探赜发微,凸显出了寒山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前影后踪。这在该书中俯抑即是。如大家熟知的苏轼《江城子》词(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即“十年生死两茫茫”),与寒山诗第一三四首的意境颇有相似之处:“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呼之回面视,况复不相识。应是别多年,鬓毛非旧色。”同是梦见久别的妻子,只是内容或有生死之异尔。(前言第6、16页,注释第344-346页)至于陆游、黄庭坚等许多诗人,也对寒山子具有特殊的兴趣。

第四,对中国文化史研究的贡献。如前所述,作者在考释阐明词语短句时,善于运用自己在佛教典籍和义理方面的精深修养,阐释佛教术语,探索与佛教有关的语辞或者典故,并洞察出非佛教性题材背后的佛教性因素,发抉出佛教性题材中伏匿着的中华文化底蕴。这使得本书在汉语史、文学史、宗教史方面的成就和价值之外,更具有了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等方面的成就和价值。该书发明原著里中国文化和佛教文明等背景因素的例子,几乎充满了每一书页。如寒山诗第O七五首“贪*状若猪”一句,实际上反映出我国历来对猪既贪且*的习性的认识,从《左传》到唐代牛僧孺《玄怪录》,例子不胜枚举;甚至印度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看法,如《增一阿含经》即有“若有一人,习于*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是名为人如猪。”(第203-205页)这实际上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文学史上的猪八戒这一形象。寒山诗第O七七首“饶你居犀角,饶君带虎睛”,古人以为犀牛之角和虎睛皆有辟邪避祸解毒之效,故而多食之或带之,作者前一句举了从《抱朴子》到《太平广记》等五条书证,后一句的书证更多达十一条!

第五,对中国古籍整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本书包括寒山诗注和拾得诗注两个部分,共收入寒山诗313首,别附佚诗12首,拾得诗57首,别附佚诗6首。校勘方面,以四部丛刊景宋刻本为底本,校以日本宫内省本、正中本、高丽本及四库本等善本,以及其他传世版本、古注本、宋以前的禅宗语录和著述。堪称海内外寒山诗的最为完整和可靠的定本。

实际上,该书的最大贡献不是简要精当的校勘文字,而在于作者在进行丰赡详明的校注的过程中,时刻立足于文化史这一大的视野。一般来讲,传统意义上的校注,只是作校勘学角度的字词判别复原,以及语言学角度的释字解词。本书的校注则除了训释字词、发明典故、阐述原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的底蕴之外,还始终注意凸现寒山诗出现的时代背景,从若干个方面揭示出寒山诗背后的文化氛围及其承传流变。故而本书不仅仅是对寒山诗本身的研究成果,更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中古时期文化的一个宝库。这是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校注,是对中国古籍整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实际上,项楚教授的所有论著都贯穿了这个特点。比如,寒山诗第O九六首“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泥丸”有时可解作泥弹丸,但在此处,则应是道家之语,意谓成仙。道家之“泥丸”本指上丹田,佛教也有“泥丸”一词,即涅盘之异译;佛教既以之作为修行之终极境界,所以道教遂也将“泥丸”作为本教修炼的最高境界,即成仙上升。至于别的寒山诗本子有作“泥洹”者,盖是以为寒山诗的“泥丸”乃涅盘之意,故改书为“涅盘”的异译之一“泥洹”也。(第259-261页)

总之,穷尽性地校勘、注释了唐代白话诗人寒山和拾得全部诗作的《寒山诗注》,是传统治学方法与现代学术思潮相结合的产物。该书充分发挥了作者国学根柢深厚、精于校勘考据、谙熟佛教和其他四部典籍、擅长融会贯通的治学特色,以考证为本,表达了作者的许多独得之秘。作为治学方式的典范,该书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公认。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空白,更直追和超越了海外的研究水准,和作者的《王梵志诗校注》及其他俗文学研究成果一起,改变了我国文学研究领域中忽视俗文学这一局面,揭开了中国俗文化研究的新的一页。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8个:欣、赏、钢、琴、继、匆、努、伟。认识一个新部首:金字旁。积累词语6个:欣赏、继续、轻手轻脚、伟大、聪明、赞叹正确书写生字6个:钢、欣、赏、琴、努、伟。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高亢激昂、委婉深沉”“全神贯注”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讲讲课文的大致内容。

 4、通过学习,体会贝多芬的成功和他的勤学苦练、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8个,积累词语6个,正确书写生字6个。理解“手指为什么会发烫”的原因。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贝多芬两段钢琴曲)听了这两段乐曲你有怎样的感受?

 2、学词语: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谁能借助拼音读读这两个词语?(将字音读正确)

 理解:高亢激昂、委婉低沉

 3、(继续播放贝多芬钢琴曲)你们听,这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有一位旅客也正欣赏这美妙的琴声呢!

 (1)媒体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2)轻声读读这段话,注意不加字,不漏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4、学生字。

 (1)这几个词语谁会读?

 (2)学习生字

 “钢”区分形近字:刚、岗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

 “赏”区分形近字:常、党

 “欣”前鼻音

 “努”形声字

 “伟”左右结构

 (3)你知道简陋是什么意思吗?请拿出你的好帮手字典,查查“陋”的意思。(狭小,简单)

 (4)我们一起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过渡:在这门一家小旅馆里怎么会传来如此动听的琴声呢?究竟是谁在演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7课发烫的手指

 (板书课题:37 发烫的手指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

 (齐读句子)

 学习:伟 理解:伟大(有杰出贡献,了不起。)

 7、过渡:他的手指为什么会发烫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贝多芬手指发烫原因的句子。

 (1)交流。

 (2)读句子,边读边想,你觉得贝多芬练琴怎么样?

 理解:努力

 (3)小结:是呀!贝多芬多努力啊!由于他练得时间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不得不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出示的句子中“太久”、“都”、“随时”这些词语变红。)

 2、谁能读好这句话?(点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抽读词语。

 2、写字指导:

 (1)出示“钢、欣、赏、琴、努、伟”等6个生字。

 “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琴”:下面是今天的今,不加点

 “赏”下半部分是“贝”

 “欣”左右结构,右边是欠字旁

 “努”上下结构,上下相当

 “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摹、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课后小记: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了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l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

  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等人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各树一帜,而沈从文的作品也另辟新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新之气。

  二、介绍作家作品。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识字与解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焖菜( )挪移( )竹篁( )碧溪 且( )傩送( )涎皮( )甬道( )莞尔( )滨水( )蒿艾( )角隅( )胡诌( )嗤笑( )茨滩( )碾坊( )茶峒( )

 2.用下列词语编写一段话:

 神往倾心 间或 悲悯 信口开河 自言自语

 四、快速浏览全文,然后给各部分命一个耐人品味的小标题。

 开端:往事如梦或移动的心

 发展:梦中人的梦或为了谁

 高潮:可怜天下老人心

 结局:水中望月或未了情缘

 本小说的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五、赏读第一部分:

 1.这部分可分几个层次,试进行概括。

 提示:可分两部分。“黄昏来时……很觉得悲伤。”表现翠翠内心的骚动不安;“天夜了……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写爷爷讲妈妈过去的爱情故事。

 2.翠翠为什么看到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凄凉?

 提示:一方面内心寂寞惆怅,一方面又迸发出骚动不安的爱情的火花。

 3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到底缺少了什么?

 提示:是那朦胧中的爱情,后文说“新的人事”“生活太平凡”与此同。

 4.翠翠真的想逃走吗?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提示: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实际上反映了其内心的无聊与孤寂。

 5“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觉得悲伤”的原因吗?

 提示:祖父不理会是外部表象,渴望情感的抚慰是真。

 6.翠翠为什么对母亲“神往倾心”呢?

 提示:主要是对母爱的渴求、对母亲的怀念。

 7.翠翠为什么么对母亲的爱情故事那么感兴趣?

 提示:源于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朦朦胧胧的期盼。

  六、作者在这一部分中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的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作用不尽相同。①烘托夜幕降落时的气氛;②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惆怅;③烘托人物内心的骚动难安;④构织浓厚的乡土气息。

  七、作业 :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本节任务:分析二三四部分,赏析小说中的风土人情

 一、讲析作业 :课后练习二

 二、分析第二三部分:

 1.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几层?请加以归纳。

 提示:两层。“老船夫做事累了……他就不去惊动她。”写翠翠梦中听歌摘虎耳草。“第二天……不告给翠翠一个字。”写爷爷张冠李戴,事情发生波折。

 2.作者安排“梦摘虎耳草”这一情节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可以配合二老“走马路”这一事件,正是因为这个“梦”,翠翠错过了听歌的时机;另一方面翠翠“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又暗示了爱情故事将会无果而终。

 3.爷爷“张冠李戴”的前后神情有什么变化?

 提示:“温和悲悯地笑”、“快乐”、“涎皮”、“脸色那样难看”、“莞尔”;神情的变化体现出他把翠翠许给大老的强烈意愿,及对翠翠的深切关怀。

 4.大老为什么要让弟弟先开口?

 提示:一是他老实厚道,让着弟弟以求公平;二是弟弟唱得比他要好,自己不便启齿。

 5.老船夫为什么不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告诉给翠翠"一个字"?作者安排这样的细节有何妙处?

 提示:老船夫不告诉翠翠是因为害怕她走母亲的老路;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悲剧情节发展的需要。

 三分析第四部分:

 1.第三部分的有几层意思?请概括之。

 提示:有两层意思。“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自己便也坐到那岩石上了”写爷爷将亲事委婉告诉翠翠。“月光极其柔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写爷爷月下为翠翠唱歌。

 2.爷爷问翠翠选哪一个,翠翠为什么不答?

 提示:翠翠其实心里是早有所属的,只是在爷爷面前不好意思说出来。

 3.翠翠拿芦管出来吹,又吹不好,这是为什么?

 提示:她一心等着傩送为她唱歌,却等不来,心里乱。

 4.翠翠何以要求爷爷唱个歌来听?

 提示:她的本意是要想知道傩送为她唱过的是什么歌。

 四、作者为什么把他的小说中的人物都塑造成一个个不愿多说话的形象呢?(讨论)

 提示:是为了表现作为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湘西,人们身上那种孤寂的色彩。

 五、作业

 本文第二三部分中也有一些环境描写的语句,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用正确的善恶观故事中的人物,热爱民间文学。

 2、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创造性复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让我们走进民间文学,认识一个小渔童,想知道关于这个小渔童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二、学习浏览课文

 1、浏览课文,说说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浏览课文,说说故事的梗概

 3、浏览课文,说说你对哪部分比较感兴趣。在你感兴趣的部分做出标记。

  三、默读理解

 1、默读,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标记出来,在空白片写上自己的感受。这咱感受可以是自己的心情,也可以是内心活动,可以是对故事人物的品头论足,可以是对课文用词造句的推敲玩味。

 2、复述

 创造性的讲述课文,有声有色,对故事中的人物有强烈爱憎。

 可先在小组内进行复述

 然后在班内进行复述,

 让同学们说说复述的方法,讲讲自己复述的好的经验。

 3、续说

 进行合理的想像,把故事继续想象下去,想象要丰富且合理,有现实依据,有自己的独到想法。

 要符合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要符合原故事的背景,符合故事的体裁特点。

  四、积累内化1

 1、自选词语

 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分号的用法“读一读文中带有分号的句子,能不能用逗号或句号来代替。体会分号与逗号句号在用法的区别。

 4、如果让你对故事中的人物各说一句话:你会说:

 我会对老渔翁说:——————————————

 我会对渔者说:——————————————

 我会对洋毛子说:————————————————

 我会对县官说:——————————————

 5、迁移练习:

 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

  五、及实践

 课外阅读课文原文。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

内容简介:

在鉴赏篇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方式以及平仄韵脚。

在作品篇中,收录了大众耳熟能详的诗词作品。在这个版块里,作者按照古诗词类型一一品读了每一篇诗作的涵义,立意,写作过程等。

推荐理由:

全书分为四个版块,鉴赏篇、作品篇、写作篇以及词谱附录,在第三个版块写作篇中。

详细阐述了诗词写作过程中的规则、格律、韵脚、章法、修辞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深入简出。

《猜猜》

内容简介:

词解,解词。词解,意在读懂词句,解词,是作者以情融情,意在读懂词人心境。

语言精美雅致,情若玲珑珠玉。而春去秋来。我们似乎就是那苦行僧,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了一个草庐,决定在那里等雨停之后再上路,于是借着篝火展卷阅读。

推荐理由: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作者选取了蒋捷、周邦彦、刘辰翁、黄载等这些读者有所了解又知之不多的词人的词句,慢慢的给读者解来。

有悲欢离合总无情之愁,有记荷风雅闲情之作,亦有深知人生苦短,红花短促的感叹之作,更有思慕不得的断肠之作。

作者的笔下,这些词人,这些词句仿佛都活了。

《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

内容简介:

《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一部宋词就是一部情史。在爱情中受伤的现代人,都可以在宋词中寻找到疗伤的解药。

宋词,虽不能抚平爱情的伤口,却能安稳我们的心灵。

推荐理由: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体裁,与唐诗并称双绝。可以配乐演唱。

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词作者,青楼文化更成为催生宋词的土壤。邂逅美的宋词,邂逅美的爱情;

聆听缓缓而吟的诗意与柔情,品味字里行间的美丽与哀愁。

《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

内容简介: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宋词亦然。《大宋词人往事:浅斟低唱里的风雅与忧伤》精心选取宋词中的精品之作。

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柳永等词人的生平,阐述其词作的意境;

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宋词中波谲云诡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推荐理由:

苏缨以清丽流畅的文字,写就一部蔚为壮观的诗词的历史。故事动人,文笔优美,辞藻清丽,妙趣横生,人生感悟深刻。

卧薪尝胆

发 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 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伐倒的大树,象征:学业以成。尝胆:锻炼意志。(藏龙卧虎)

典 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吴王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喜否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贿赂伯喜否,伯喜否答应带西施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喜否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它国家打仗。他还听信伯喜否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造句: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 ,刻苦训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488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