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都有谁?

【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都有谁?,第1张

 云台二十八将云台二十八将都有谁       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诗经,神交君子,邂逅佳人!

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大将,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刘庄在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将的像。

称为云台二十八将。范晔《后汉书》为二十八将立传,称“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这二十八人是汉光武帝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最具战功的将领。

西汉末年,成、哀二帝无道,赵氏姊妹惑乱于内,王姓亲族专权于外。狐鼠得志,豺狼当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及至王莽篡位,频起刀兵、乱兴古制。礼崩乐坏,士失其德;朝令夕改,民苦于政。不数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荆州起绿林、齐鲁画赤眉。光武帝刘秀与其兄刘亦举事南阳。秀之为人智深勇沉、胸怀韬略;开心见诚,知人善任。后战昆阳、破蒲阳;清陇右,平巴蜀。萧王之名威扬四海,而汉室中兴。当是时,名臣云集,骁将雨聚。君臣同心,始艰危,终克定。永平中,汉明帝刘庄图画开国诸勋于南宫云台。计二十八人,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范晔《后汉书》为二十八将立传,称“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这二十八人是汉光武帝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最具战功的将领。光武帝刘秀文治武功虽不一定高于高祖(汉),太宗(唐)。然亦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更兼忠厚长者,云台诸将未有重蹈韩、彭覆辙者。除岑彭、刘植早亡,余者皆得善终。可谓得其时、遇其主。

1、云台二十八将成员名单  太傅高密侯邓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 建威大将军好侯耿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坚镡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佑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右将军槐里侯万修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太常灵寿侯邳彤 卫尉安成侯铫期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光武中兴时期最具帅才的是大元帅伏波将军马援,但他却未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中,“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为副帅邓禹,而论武艺当属贾复第一,《后汉演义》中称其为“银戟太岁雪天王”。

2、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要加上云台二字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将的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这二十八人是汉光武帝在建立东汉的过程中,最具战功的将领,为汉光武帝刘秀重兴汉氏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传说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

列将32人,前28人为开国功臣,上应28宿,就是云台28将。另外伏波将军马援有大功,但因为女儿为明帝皇后,明帝避嫌未将其列入,云台28将里只要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都没被列入,如光武的表兄来歙功劳很大,最后也未被列入。

光武麾下人才众多,各尽所能,但最厉害的是光武本人,光武战昆阳,巡河北,平江南,定巴蜀,运筹帷幄,出将入相,让人景仰之心,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3、云台二十八将为什么邓禹排名第一  (1)刘秀对邓禹非常赏识,在河北时也就是二次创业阶段很多决策性问题都是和邓禹商议后决定的,当时邓确实是光武的首席参谋和军事,邓确实给了刘秀很多鼓励,比如有一次光武刘秀感到自己的地盘太小,势力不大,拿着舆地图对禹说:"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怎说何虑天下不足定呢邓禹说:"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厚薄不以大小。"看来邓的思想工作确实做的很好。

(2)刘秀在河北时一度被王郎赶的如丧家之犬,他真正落脚是在信都,后来有渔阳和上谷两个地方支持刘秀,这是刘秀最早建立的根据地,二十八宿中,从这个根据地出来的占了将近一半,主要将领吴汉、耿、寇恂、耿纯、王梁、景丹、盖延、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等都是在这个根据地跟随刘秀的。

虽然有了根据地,但这些将领们原来都有各自的部下和地盘,刘秀却没有一支真正自己的嫡系部队,于是派邓禹去召集兵马,得几千人,才算有了真正的第一支嫡系部队,邓算是中央革命军第一军第一任军长,相当于朱德的位置,朱德后来也没指挥几次战斗,十大元帅不是照样排第一。

(3)二十八宿的排名其实不是刘秀排的,而是他儿子刘庄当皇帝后排的,全国完成统一后邓禹成为光武朝仅有的几个继续受任用的功臣,当时二十八宿中很多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向冯异这样有希望座第一交椅的已经死了多年了,而邓禹恢复了大司徒职务,还曾任太傅,也就是太子刘庄的老师,自然提高了排名。

(4)建国后很多功臣都居功自傲,生活开始腐化堕落,比如一度让刘秀头痛的“度田事件”就牵涉到二十八宿中很多人,二十八宿中的刘隆还牵连下狱,相比起来,邓禹的人品要高尚很多,毕竟是读书人出身,他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父母,天下已定,常思远离名誉和权势。

邓禹还教子有方,他有十三个儿子,他不引导他们高官厚禄、追名逐利,而是让他们各掌握一种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技艺,他修整家庭伦理,教养子孙,食封邑,不置产业,后来,他的子孙皆称名天下,邓禹曾说,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小娅(微信号:13554912072)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明朝那些事儿

荐语:汉家江山,朱明风骨!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武侠爱好者

荐语: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熟悉的武侠大家,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黄易……刀光剑影,儿女柔情!

诗经

荐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之美,你我共赏!

古文观止

荐语: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古今佳作,开卷有益。

第1回 弑汉帝王莽篡位 跳油锅忠臣全节 第36回 佯争吵智赚城门官 议大事兴师白水村 第2回 遗孤吐名获封诰 浪医开方遭绝情 第37回 借天时李通献图谶 取新野邓禹初用兵 第3回 夏侯骗婚造符命 徐窦卜胎赌人头 第38回 刘文叔骑牛取新野 尤县宰庆寿逢乡亲 第4回 保汉嗣丞相惊梦 害皇胎军师搜肠 第39回 几句话说降两千人马 一疏忽遭遇一万官兵 第5回 未雨绸缪假惊恐 事到临头真为难 第40回 忠心慑敌胆樊嘉拚命 碧血染黄沙刘秀突围 第6回 车到山前自有路 抵龙换凤闯寒宫 第41回 刘黄全节捐芳体 王霸巧计建奇功 第7回 查食盒徐军师作梗 闹宫门五城王扬威 第42回 单身探迷津逢凶化吉 两军合一处遇难呈祥 第8回 徐奸贼后宫遭缚绑 窦义士书斋道真情 第43回 马子张单骑取新野 刘伯升率众访淯河 第9回 申屠宝报密受赏 三齐王夜半出兵 第44回 中军帐谋士说底细 淯河滩勇夫刺新君 第10回 出其不意搜相府 舌剑唇枪战朝廷 第45回 庆登基大宴群臣 挑事端三摔张卯 第11回 逃樊笼雏鹰展翅 落逆旅主仆遭擒 第46回 先发制人两路出兵 出奇制胜黑夜袭粮 第12回 呈玉镯吴母忆往事 会幼主经堂定计谋 第47回 擒而复纵巧设离间计 战而又败雪上再加霜 第13回 祭亡魂会鳌脱钩 张罗网紧布追兵 第48回 疆场鏖战再比武艺 深谷设伏初露智谋 第14回 逃密林前后受阻 伏丛莽左右难行 第49回 杜家砦君臣叙旧 两军阵兄弟掰生 第15回 锁龙庄匿薪避难 绝路岭纵身跳崖 第50回 镖打马铃伤杜茂 登门赔罪难岑彭 第16回 猛虎伤人巧救驾 游子遇劫难脱身 第51回 杜岩出谋荐贤士 刘秀遇难陷荒村 第17回 死临头邂逅柴太保 饿难挨沦落讨乞儿 第52回 鬼神庄初遇姚期 东溪镇首访冯衍 第18回 悭吝鬼摆弄悭吝鬼 沦落人相逢沦落人 第53回 替父伸冤店房卖宝 为人昭雪夜探冯宅 第19回 认宗亲委身白水乡 闻科考访贤落凤坡 第54回 瘟神爷愣审风流案 莽将军偏喝便宜酒 第20回 对诗句两谒白云观 逐逃鹿三访邓仲华 第55回 囚徒转身成狱吏 罪犯忽而变先生 第21回 棋盘话知音 轩室谈天下 第56回 玉虎坠引出伤心事 唐家河三次对花刀 第22回 讲今比古论说创业理 同心立志明誓进长安 第57回 冯敬通诈进棘阳 岑夫人车前训子 第23回 潼关比武王元伯丢丑 土岗激将岑君然扬威 第58回 棘阳城摆宴庆功 鬼神庄二请姚期 第24回 战臧宫三刀取胜 逛长安六杰游苑 第59回 马子张夜战王巡 鬼神庄三请姚期 第25回 鸣不平王霸打于火 举铁鼎贾复斗恶奴 第60回 明大义贤母自尽 姚次况别里投军 第26回 伤人命贾君文被绑 救义士窦丞相出谋 第61回 黑金刚戴孝闯三关 刘文叔夤夜闻噩耗 第27回 投客店初识汉太子 赴考场火烧南天门 第62回 冒险而行置生死于度外 挺身而出惹是非于官前 第28回 枪刺韩商乍试锋芒 箭射王莽弄巧成拙 第63回 轻垂帷幔难遮杀机隐隐露 偷弹悲泪暗藏复仇耿耿心 第29回 刘秀巧言虎口逃生 岑彭夺魁力战七杰 第64回 兴兵百万孤注一掷决胜负 遇雨留宿往事十年话重提 第30回 马子张避祸投绿林 武瘟神赶考进长安 第65回 邂逅故知堪称人间巧事 途遇强寇合该大动干戈 第31回 对花刀惊呆众举子 劈龙门震撼新王朝 第66回 守昆阳邓禹用奇谋 闯敌营贾复拖肠战 第32回 张弓箭无辜者喋血 舞银戟勇义士突围 第67回 破重围四面出兵 遇强敌三挡垒尉 第33回 马子张穷途逢刘秀 李掌柜鼠胆怯凶音 第68回 借雷雨柴太保斗兽 踏尸桥巨毋霸丧生 第34回 卖饼匠平步青云 武瘟神重卧马槽 第69回 刘文叔鄗县称皇帝 吴夫人潼关述真情 第35回 急中生智补纰漏 酒后谈心识英雄 第70回 围渐台诛斩王莽 统大业光武中兴 (参考资料 )

1 文言文阅读

(1)B句子译为: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为小官”动宾短语,不可断开,故排除CD“俾”,让的意思,紧承后一句“所厚道意”,所以排除A,选B(2)C关于左、右地位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的地位有变化(3)D“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错国子祭酒,因病没上任高宗即位授他秘书监,未到就去世了,原文“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4)①死,置于死地;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语译为: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②诸,介词,于;莫,没有;“惟王氏之听”,宾语前置句式,只听王氏的学说译为: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③谨,认真;颁白,须发花白的老人译为: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答案:(1)B(2)C(3)D(4)①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②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③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参考译文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人考取绍圣元年进士,调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赞许他调任虔州教授因曾经说隆祐太后不该废处瑶华宫一事,朝廷下诏审问他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随即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遇上赦免,排挤他,安排任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己说待罪四十六天,听不到皇帝的声音,对李朴说:“某事难道有利于国家吗?某事难道有利于人民吗?”李朴说:“承旨知道却不说,没有你父亲的风范”右司谏陈瓘推荐李朴,有旨召他答对,李朴首先说:“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开始出现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来就各执己见,互相排挤攻击,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又说:“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希望下诏不要拘泥于王氏,就会英才辈出了”蔡京讨厌李朴的耿直,其他宰相三次拟定授官,都扣压不下发,重新任命他为虔州教授(蔡京)又让谏官弹劾李朴是元祐学派,不该任教导儒生的职务,将他罢免任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说县东产金宝,破坏田地,发掘墓地,李朴到后,请求停止这件事改任承事郎,临江军清江县知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时就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到登位后,授任李朴著作郎,半年内共升迁五次直到国子祭酒,因病不能上任高宗登位,授予秘书监,召他速来,未到就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中书侍郎冯熙载想邂逅李朴,李朴笑道:“不能见蔡京,怎能邂逅冯熙载呢?”做官所到之处有声望在广南,阻止帅臣孙埃以空文为皇帝效力,不如调拨常赋资助边疆反对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的计策,消除了边境的祸患,人们称赞他的智谋李朴曾自己写墓志铭说:“以天下为心,以道学为本体,以时势为实用,这样就可以了”大概是对他生平的叙述有《章贡集》二十卷在世上流传。

2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李朴传原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调临江军司法参军,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

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立额买扑,破田畴,发墟墓,厚赂乃已,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赠宝文阁待制,官其子孙二人。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注释1、推鞫:亦作“推鞠”。审问。

《隋书·裴蕴传》:“蕴知上意,遣张行本奏威罪恶,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唐陆贽《商量处置窦参事体状》:“若不付外推鞠,则恐难定罪名。”

宋司马光《论皇城司巡察亲事官札子》:“有百姓杀人,私用钱物休和,事下开封府推鞫,皆无事实。”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累絏多人,辗转推鞫,始有一人吐实。”

2、危言:耸人听闻的言论。宋无名氏《道山清话》:“绛欲以危言中伤大臣,事既无根,徒摇众听。”

明张居正《上六部禀帖》:“且巧为诋说,捏造危言,遂为纂修所影藉。”3、泰然:安然。

形容心情安定。《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晋郭象注:“夫德宇泰然而定,则其所发者天光耳,非人耀。”

唐权德舆《丙寅岁苦贫戏题》诗:“中忆裴子野,泰然倾薄糜。”《云笈七签》卷六四:“心既泰然,不寿何待。”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实由于食贫居贱之有素;汔可小康,即处之泰然,不复求多也。”4、追官勒停:指追回官衔,勒令停职。

《宋史·理宗纪一》:“李全之叛,淮东提刑司检法吴澄等出泰州城谒贼,各追官勒停。”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熙宁三年敕:‘今后官员失入死罪,一人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编管。

’”《警世通言·皂角林大王假形》:“降了三个圣旨:第一开封府问官追官勒停。”5、待罪:古代官吏任职的谦称,意谓不胜其职而将获罪。

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汉司马迁《史记·季布传》:“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当时季布任河东守。)

”宋范仲淹《滕君墓志铭》:“予时待罪 ,尝力辩之。”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老夫待罪锦衣,多历年所,门户党援,何代无之?”6、玉音:原系尊称帝王的言语。

《尚书大传》卷四:“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汉司马相如《长门赋》:“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宋苏森《后序》:“孝宗皇帝玉音问曰:‘子由之文平淡而深造于理,《栾城集》天下无善本,朕欲刊之。’”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癸未,(上)临雍讲学,玉音朗朗。”

后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三国魏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唐元稹《酬孝甫见赠》诗之十:“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宋杨亿《送刘秀州》诗:“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

7、召对: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宋苏辙《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 攻,终致南迁之患。”

明高启《西清对雨》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儿女英雄传》第40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

8、政体:为政的要领。汉荀悦《申鉴·政体》:“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一》:“若将六部案牍中有关于政体者一一録出,修为一书,则累朝之事更无遗漏矣。”

9、圆方:谓随物赋形,或方或圆。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3 《“元绛,字厚之,”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

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

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 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

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

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

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

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

聿骇谢,即日归整田。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

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

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

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

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

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

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

(《宋史·列传一百二》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绛命取僧系庑下 系:捆绑B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 博:斗殴C恃盐以为命 恃:依靠D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寻:不久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因门为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则杀以灭口 以技胜之C为杨氏所败 为流辈推许D又讼于州 以其无礼于晋1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组是A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B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C绛捕置于法。 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D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既行,追赍白金千两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3分)(2)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4分)。

4 寇恂招降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寇恂招降原文、译文及参考答案供参考: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迫洛阳 迫:逼迫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恂乃戮之于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恂遣谷崇以状闻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卿今为吾行也吾社之行为士先者D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1、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 )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A ①②③ B ①④⑤C ②⑤⑥ D ③④⑥1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 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 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 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13、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9、A「解析」“迫”应解释为接近10、B「解析」B项“以”均为介词,可译作“把”A项前一个“乃”为“竟然”的意思后一个“乃”为“于是”的意思C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可译作“替”,后一个“为”是动词,可译为“做”D项前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是加强肯定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11、D「解析」①句表现他执法严正的品格②⑤句表现他胸襟开阔的美德12、C「解析」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四、(24分)13、(1)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参考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昌平人,世代都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大姓人家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宁河内的人?”邓禹说:“从前汉高祖任命萧何在关中防守,最终成就了帝业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

  注音zhǐ fù wéi hūn

 出处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魏书·王宝兴传》

 解释在怀孕时就为子女定下婚约。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家长包揽婚姻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同韵词切齿腐心、堕溷飘茵、合胆同心、狼子野心、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敬之如宾、无所容心、一寸光阴一寸金、得荫忘身、乃玉乃金、

 年代古代

 邂逅语东床择婿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将军贾复跟随刘秀南征北战,一次在战斗中不幸负重伤,光武帝刘秀十分心痛与难过,得知贾复的妻子怀孕在身,便对她说:如果生女儿,我儿子娶她,如果生儿子,我女儿嫁给他。

 成语举例彼时九王爷因娘娘又怀身孕,曾与骆老爷指腹为婚,倘生郡主,情愿与骆公子再续前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04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