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校的感言

对母校的感言,第1张

1下笔之前,我想了好久,似乎是由于这故事太长,我实在不知从何说起;又好像是因为经历的事情让人实在难以置信而难以言表;可想来想去,这事情又那么真实而难忘,如此短暂而又深刻,下面就让我把我经历的,我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讲给大家。 归初2004年4月28日那天遇到路文志老师。对路老师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只觉得他眼镜黑黑的,好像始终都带着墨镜,很严厉的样子 ,可那时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只是来听他的一节数学课,也就是只是来听一节数学课而已。可也正是这一节数学课,这个戴着黑黑眼镜的严厉的人记下了我的名字。而天真的我啊,就连被老师叫到跟前问这问那也都没有认真对待。他对我说了些什么,现在都记不起了,只记得介绍给我认识的“大个子”班长,也就是后来的王泉清,一个笑得很灿烂的男生。“吉大附中”返校的大客车开走的时候 我也就只是傻傻的站在那里,与其它的送别的同学没有什么两样,而且和我们班在一起的是“附中”的十六班,我连这个戴着黑黑眼镜的老师是十三班的都不知道。 也许是“命运的眷恋吧”,几个月后,一张600元的汇款单被送到了学校。在这所农村的小学校里事情被传开了,这是从来也没有过的事啊,那是一张蓝色的票子,上面印着“吉大附中十三班全体同学”,字小小的,浅浅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取出了钱,也许是年龄太小,拿着这些钱心里只是有那种“最简单”的喜悦。把这钱带回家,我妈却高兴的吃不下饭,父亲也满脸都是笑意。当时也就带着仅有的一点点感激,播通了这个眼镜黑黑的老师的电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电话那传来的是以后每次给路老师打电话都会听到的“你好,你好”,就这样一直与这位陌生的老师保持着联系。 还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班里正上课,回族中学的班主任老师把我叫到校长办公室,也就是在校长办公室,我又一次见到了这位陌生的老师,他轻拍我的头,用特有的口气说我的个子长高了,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面带笑容,他们对我说这个陌生的老师要带我去长春读书,“去长春读书”这对一个农村学生来说是什么概念,到现在我也无法说出来,只是当时内心兴奋的不得了,怀着七分的高兴却又带着三分的恐惧,内心矛盾万分。路老师临走的时候对我说:做好准备,到了那儿(长春)你可能班里前十都进不了,可你自己只要和自己比,有进步就好,于是一辆绿色吉普车载着我的希望开走的,我只记得老师这次来,是乘坐一辆绿色的吉普车……这吉普车会再来么? 我期盼的那天终于来了,怀着对城市的恐惧,我来到了“举目无亲”的长春,母亲带着我在长春百货大楼等着老师的到来,当时真的不想留在这喧闹的城市,等着……等着……老师终于来了,没有过多的语言,他只是对母亲说:孩子就交给我吧!也就只是说:孩子就交给我吧…… 就这样,我人生中到现在为止最难忘的经历开始了。如果我一天一天的讲,一件事一件事的讲,我可以写一本上万字的小说,在这里我只能说,这一年我收获了太多太多。 这是多么神奇的一年啊,一年中我曾为成绩的进步而欢欣鼓舞,一年中我曾为想家的孤独而痛苦,一年中我曾为不断的犯错而心慌……而最重要的是一年中我学会了如何去进步,如何去战胜孤独,如何在错误中成长,一年中我对那位带着黑黑墨镜的老师不再陌生,不再害怕,他早就成为我最值得依赖的依靠。送我回家的一路上的叮嘱与期盼无不时刻铭记于我的内心,三千多元的同学们的爱心捐款,在我的不知不觉中送到了我家,而临离别是那含泪眼神更是早已在我内心留下深深的印痕,那一刻注定我为我这一辈子最难忘的瞬间……我知道我不能让老师失望。 中考成绩的发表,把我所有的梦想化为泡影,我实在接受不了那糟到透顶的成绩,我巨大的失望和压力之下,我甚至连给老师们打个电话报个成绩的勇气都没有,是老师的开导,王佳奇、王东琳的及时鼓励,使我又一次鼓起勇气,本打算在农村高中就读,可仍是路老师的帮助使我又回到城市高中读书,那是个细雨濛濛的秋天,老师带着行李把我送到汽车厂三中,打点好一切,老师要走了,而当时的我却望着老师的背影送也没送,也不知当时内心作何感想,好像那雨天里老师在一旁站着看着新学校老师为我们点名的情景没发生过,要知道站在一旁的其它人都是其它同学的父母啊,每每想到这,心里总是充满内疚…,于是高中三年,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为关心我的老师同学们更为自己争口气……,就这样三年时间转瞬即逝,三年中,有老师的问候,有刘钟远及其家人的体贴关怀,有其他每一位同学的支持鼓励,终于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什么也不懂的孩子,我应该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高考的成绩发表,虽然成绩仍是有些不尽人意,可我却不再为此而伤心苦恼,我努力了,我奋斗了,这虽然算不是一种对老师同学们的报答,却也使我心安,于是又是一个雨天,老师来到高中校园帮我填报了志愿,这其中也有冯叔(冯时的爸爸冯正玉)的帮助……。拿到吉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内心平静的连我自己都有些惊讶,我知道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暑假的同学聚会上我试着表达我对同学们和老师的帮助和感激,可我却连一句“谢谢”也说不出来,现在也只能在这里对关心我的亲爱的老师说声“谢谢”,对支持我的同学们说声“谢谢”,可能是我多余的语言表达过于苍白,也就能从心里说出这两声“谢谢”。 现在,我有幸坐在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与其它同学一起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都缘于吉大附中2004年4月末的那次农村社会实践,缘于那一次改变我一生命运的邂逅,缘于给我求学机会的吉大附中崔校长,缘于我初中的第二个母校。 最后说一句:“我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们,我可爱的母校,我爱你们!” 2三年的时间既不多,也不少 同学们都彼此希望时间能够停止 不再向前流动 然而时间依旧那么不紧不慢的在走 竟如流水一般地从我们指缝间流去 滴答滴答,声中流去 当我们发觉想要去抓抓它时 它已经无影无踪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我们即将迎来生命中第一个“离” 心中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太多太多的惜别 我们每天上学 每个人依然笑得那么灿烂 仿拂有千万朵鲜花同时绽放 但我们心中清楚 每个人的心里 其实都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曾记得,运动会上我们的风采 曾记得,篮球场上我们的英姿 三年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事情 老师、同学……一切曾经帮助过我们和我们帮助过的人 谁又会真的忘记 三年时光 就像大海一样 永远藏在我们心中 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 一日又一日,日起日落 母校的厚爱渗入我的心底 昨日,我在这儿抬头仰望 今日,我在这儿茁壮成长 明日,我将从这儿起飞 塑造光辉亮丽的未来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 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一个角落 都珍藏着我们的身影 弥漫着我们的幻想 让我们永不忘记 春雨绵绵,点点滴滴 激起思念的涟漪 绵绵春雨,丝丝缕缕 牵着我们永远的母校 初中毕业~带着我的梦~带着朋友的祝福~带着对学校的留恋~抛开过往的一切~充满自信的~走向新的征程~ 3 我已阔别学校10几年了,10几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与壮大,我深深为之感到自豪。以前老师和同学们的音容笑貌铭刻在我心,毕业典礼那天,校长对我们说:“无论你们走到哪里,UIBE都是你们的母校!” 我经常回母校看看,打打羽毛球或是进修一段时间,感觉依然是那样的亲切。 记得去年初,认识了一位花旗银行职员,后来慢慢熟了,便知道他是UIBE毕业的,后来去伦敦读了硕士,在伦敦加入花旗,之后回国继续为花旗服务。近期,由于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花旗卖掉了保险业务,他呢,在苏格兰皇家银行又谋到了职位,他给我写邮件告诉我去了RBS,我于是便把我也是UIBE毕业和他是校友的情况告诉他,之后他用英语给我回了邮件,我感到格外的亲切:Great! When did you enter UIBE Which Dept 4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一个世纪的风雨兼程,薪火相传,母校通政中心小学将迎来了她的百年华诞,借此机会,向母校献上诚挚的祝福,祝母校生日快乐,愿母校的明天更美好! 我是96级实验班的学生,2001年从母校毕业,现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 忘不了母校的培育和谆谆教诲,我和同学们在各自的学业上认真学习,积极进取。今天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和母校、老师的栽培教育是分不开的。 语文课上学到的古诗词、韵语、新诗、文言文、小说、绕口令……让我受益蜚浅。课堂上我们不仅是读和听,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会说和写。这样的上课气氛让我们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另一种乐趣。 英语是实验班的特色科目,英语课堂就像一个舞台,同学们现学现演,每一组对话、每一个场景、每一种角色,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这也为我们升入初中学习英语奠定很好的基础。我获得了泉州市第一、二届21世纪杯英语演讲暨时文阅读比赛第一名;福建省首届利乐杯英语环保演讲比赛特等奖;全国第二届利乐杯英语环保演讲比赛二等奖;2004年4月当选“国际环保使者”,收到参加联合国国际儿童环保会议的邀请函;2007年福建师范大学“环球雅思”杯英语风采大赛季军。 母校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开展了许多兴趣小组,组织了鼓号队、合唱队、南音班,这些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对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正值母校百年华诞之际,我向母校致以最真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年青,永远充满生机! 5回首往事,心灵的时间在逆转。小时候,人生百味,我只知甜,骄傲任性,衣来伸手,然而,生活中毕竟不是只有甜。上学后,我明白了这 一点,从而谦虚为人,学会面对挫折与困难。在母校的生活中,我渐渐地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可以没历史丰碑般伟大,但应该奋斗终生;一个人没有智者观察世界的悟性,但要懂得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母校的生活中,我感受到老师的无私奉献,就像一只粉笔为他人化身成灰,却写活了立体的人生。在母校的生活中,我体验到了友谊的真诚:互相帮助,雪中送炭,用满腔热血浇灌友谊的方田。如今,我就要毕业,告别可爱的母校,只能把依依不舍的眷恋化作志向,竭力回报母校:在剩下的一个月里,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生活绽放一次笑容,让生命澎湃一次潮夕。拿出最好的成绩,来回报母校对我的培育之恩。 我们即将告别母校,依依惜别前,我向着朝阳,合十双手,闭上眼睛,踮起脚尖,让光和热燃烧我内心的一份感动,对母校,老师,同学深情地道一声“珍重”。 6三年的时间既不多,也不少 同学们都彼此希望时间能够停止 不再向前流动 然而时间依旧那么不紧不慢的在走 竟如流水一般地从我们指缝间流去 滴答滴答,声中流去 当我们发觉想要去抓抓它时 它已经无影无踪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我们即将迎来生命中第一个“离” 心中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太多太多的惜别 我们每天上学 每个人依然笑得那么灿烂 仿拂有千万朵鲜花同时绽放 但我们心中清楚 每个人的心里 其实都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曾记得,运动会上我们的风采 曾记得,篮球场上我们的英姿 三年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事情 老师、同学……一切曾经帮助过我们和我们帮助过的人 谁又会真的忘记 三年时光 就像大海一样 永远藏在我们心中 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 一日又一日,日起日落 母校的厚爱渗入我的心底 昨日,我在这儿抬头仰望 今日,我在这儿茁壮成长 明日,我将从这儿起飞 塑造光辉亮丽的未来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 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一个角落 都珍藏着我们的身影 弥漫着我们的幻想 让我们永不忘记 春雨绵绵,点点滴滴 激起思念的涟漪 绵绵春雨,丝丝缕缕 牵着我们永远的母校 初中毕业~带着我的梦~带着朋友的祝福~带着对学校的留恋~抛开过往的一切~充满自信的~走向新的征程~ 不是原创,各个地方摘录的

混到大四我混到了什么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混到大四我混到了什么

作者:福师大LJJ

混到大四,我混到了什么(1)

更新时间2010-2-4 16:22:26 字数:3202

   混到大四,我混到了什么(1)

    从没在意过,就在自己叹息着日子过得太慢的时候,时光却飞快地离我而去。

    从06年6月份跑跑卡丁车在我们宿舍的风靡,到06的9月份经过三个月的废寝忘食、奋力拼搏、夙心夜寐、通宵达旦,花了常人一倍的金币,拿下L3驾照后(当时不知道考L3时Esc键的重要性作用,所以多花了几千的冤枉钱)在专业上碌碌无为的我迈向了做师兄一周年的大三生活。

    大二的暑假再次像大学期间所有的假期一样昏庸的度过了除了期间在外面做了十天的裁判工作赚取了本人自发育以来的第一笔可观收入——五百人民币外。本来我雄心勃勃的计划是准备在大二暑假考取汽车驾照,很聪明地认为这是解决大学一毕业就失业的办法,至少说再怎么着凭一车技拿着一本科文凭去开开的士什么的,搞不好哪天实现我青春期以来就拥有的梦想——邂逅个红颜也难说,要不再落魄点,毕业后通过忽悠领导几下留校开校车也行。

    以我现在的处境及专业知识上的领悟力,对待工作的原则只要不卖身,有活就干,真要是给逼急了的话,卖身也干。所以大三时期我能未雨绸缪,想到日后毕业的事也算是对得起爹妈了。

    然而想归想,整天呆在老爸老妈家白吃白喝的我玩时间于手指之间,于是在弄坏了键盘上左右两个Shift键及左、上、右三个方向键后,皇天不负有心……

有问题再找我

光明视觉中国

三坊七巷,福州人把它看作自己城市的文化名片,不管是不是节日,这里永远游人如蚁。游人来自长城内外,地北天南,他们不仅是来观建筑、赏景观,而且是为听 历史 故事。三坊七巷的光华不仅属于福州,而且属于中国近代史。

熟知非真知,福州人都很少细思过,三坊七巷,为什么叫作“坊”。“坊”并不是福州口语,不像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活在口头上。“坊”为建筑群名称,有深沉的 历史 文化积淀。“坊”在古代有高级官署之联想,隋太子官署有左右坊、门下坊、典书坊等,唐以后易为太子左春坊、右春坊。如今看三坊七巷中的文儒坊、光禄坊、衣锦坊,就知它们不属皇亲国戚,亦非世袭。马鞍形起伏的围墙,把几百座民居包围在内。春风直入中轴长街,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分立两厢,气象博大而不华赡,没有显赫衙门和高门府第高及膝盖的门槛,更无石狮之威猛,不过是古代文人由文儒,而光禄,最后衣锦还乡,享受吉祥庇护(吉庇)的理想阶梯。自东晋至唐,这里是高级士大夫聚居之处,但是并没有像谢安时代的朱雀桥、乌衣巷,到唐朝就成了刘禹锡笔下布满野草、杂花的废墟,而是胜利地抵抗了王朝兴衰和上千年岁月的侵蚀,至清末而鼎盛。

围墙高得出奇,就算有红杏也很难有出墙的惊艳。但是,坊内居然有水榭、微型戏台,与江南园林相比,似乎是袖珍的。进入能曲径通幽,穿越时光隧道,领略文化怀古之幽情。

不能不说,围墙太高,空间狭窄而封闭,但是,在晚清,这里是最开放的。中华民族饱受侵凌,面临亡国灭种之危机,茫茫神州沉睡于黑暗之中,这个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却响起 历史 的惊雷,最早觉醒的 历史 人物的精神光华,照彻中华大地,这里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烽火台。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母亲就在这里出生。而今,林家祠堂成了纪念馆,赭红墙体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表现出某种精神上的显赫,林则徐手书的对联,似乎墨迹未干。与此相连的三坊七巷的墙体也尚黑,庄严中有一点 历史 的沉重感。

天井并不太大,仰首观天,仅见一方,回廊曲折,更是狭窄,不时擦到肩膀,园林小巧,甚至逼仄。但是,就在这并不敞亮的建筑构架中,容纳了东西方的宏大思想。一进又一进,庭院深深,在民族危亡中,先辈 探索 救亡的脚步,一步比一步沉重。

多少精英,从这里走向中华近代史前台,义无反顾。血祭轩辕的色泽似乎鲜艳如旧。

同样是二十三四岁的青年,风华正茂,先是林旭出发,为变法维新,喋血北京菜市口,把头颅献上了戊戌变法的祭坛,后继者是林觉民,慷慨赴义,义薄云天。严复和林觉民一样,从这里走向马尾海港,不过严复是走向中国海军的摇篮——马尾船政学堂,林觉民则是把密制的火药装在棺材中转运到广州去武装起义。亡国灭种之痛,凝聚在严复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五千年文化传统,不适者,难逃覆灭之命运。英雄并非超人,无情未必真豪杰,林觉民赴义之前留下了缠绵悱恻的《与妻书》:“吾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至今仍在两岸四地,乃至整个华文世界的语文课本中震撼着青少年的心灵。

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在这里水乳交融。

从这里出发的林长民第一个把巴黎和会上中国被列强出卖的外交惨败公诸报刊,成为五四运动提前爆发的导火线。他因之被遣去国,带上了他十六岁的女儿林徽因。林徽因后来邂逅徐志摩,酿成了惊天动地却又扑朔迷离的故事,一个世纪过去了,浪漫色彩还未褪去。如果不是这个才女的故事,父亲林长民作为一介外交官员的 历史 功勋,可能永远为后人忘却。

历史 贵在细读,更须反思。有时,对 历史 具有重大意义的,湮没无闻,对 历史 微不足道的却成八卦,化为网络炒作,饭后谈资。

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避走之后,居所被一个谢姓家族买下,后来出了才女冰心。她在五四时期的文学成就,再加上活到百岁,罕见的长寿,文学品位随之增值,虽然她在福州生活不过几个月。

历史 充满了偶然性,应该虔敬地细读,才能读出偶然性的深邃的意味。当年林旭赴京,意气风发,成为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途经杭州,邀约林纾同道,林纾仅仅因为初娶继室而未果。 历史 不可假设,然而可以假想。福州大才子南帆先生说,如果不是这样,北京菜市口可能多了一名烈士,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不是少了一个保守派呢?林旭是沈葆桢的孙女婿,而沈葆桢又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姻亲血缘关系和宗法传统融为一体,让他们义无反顾地肩负起风雨飘摇的国运。

中华近代 历史 上的传奇之一,发生在宫巷11号。两次鸦片战争屈辱失败,洋务运动兴起,乃有坚甲利兵之决策,林则徐的接班人左宗棠奉命建海军,请沈葆桢出山,兴办船政水师,造船舰,建学堂。这位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为难了。按惯例本省人不可在省内为官,此例为之特破。任命得以自专,不受干扰。沈葆桢乃于丁忧三年未满之时,督办南洋水师,组建北洋水师,奠定了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的基础,虽然后来失败了,但是严复、甲午英烈邓世昌乃至民国第一代海军将领皆由此而出。左宗棠顾宫巷11号,如此重大 历史 事件,却几近湮没,连福州人都罕知其详,沈葆桢的名字恐怕不如林徽因为国人耳熟能详。

光禄坊东北口,宋熙宁三年,光禄卿、福州太守程师孟常游此,书“光禄吟台”。数百年后,林纾在光禄吟台与陈衍吟诗作对。在人们的印象中,林纾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保守派,其实,辛亥革命爆发之时,在福州街头,他是呼喊歌哭的斗士,而陈衍曾撰《戊戌变法榷议》十条,堪称维新运动前卫。吟台留下多少掷地金声、精词丽句、家国情怀,光禄吟台的石座想来也日日夜夜为其震颤。如今,游客们熙熙攘攘,叽叽喳喳,只有石座保持冰冷的沉默。

陈宝琛和郑孝胥,同科中举,曾先后为帝师,最后分道扬镳。陈宝琛在政治上失意以后,献身于家乡教育,创办了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如今成为福建师范大学,一百多年来,弦歌不辍。建学校,在当时乃官场失意人的所为,然而文脉和我的生命偶然地联系起来,让我在这里享受到几十年为师之幸、为师之荣。而他的朋友郑孝胥,后来沦为满洲国傀儡皇帝的宰相,他的名声超过了陈宝琛。不过,在三坊七巷的精神宝库中,他的名字是最脏的。

说到名声,福州人把林徽因看作福州的名媛,其实她在福州一共就住了二十多天。她住的地方,和我的小区仅隔一墙,好几十年了,我都不知道,只是近几年炒作起来,在那叫作什么“园”的门口,有了一块木质的牌子说明她在这里住过。作为邻居,我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偶然也有文艺女青年打着花阳伞前来照相,拉我做伴,我茫然迁就,应命假笑,然心甚悲凉。因为,就在附近,有林森故居,这个反对清割台、辛亥革命期间领导九江起义的英雄门前冷落。每逢经过,总要徘徊,细读门前牌上的文字。

中国近代史之思想烽火台下,英雄业绩,美女花边,如此错位,掩卷沉思,乃命笔为此文。

(作者:孙绍振)

问题一:古代是怎样进行诗歌教学 最近正在教学诗歌,感觉零散含蓄,很难备课,很难备透,与同事交流,发现大家都有这种问题。教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但却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得支离破碎。即使是这样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参,做唯一不变的解读,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同时,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反而对干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无味,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诗歌教学严重脱离诗歌本身,不进行美的赏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语言、体验情感,适当传授知识。基本教学策略是诵读与鉴赏,即通过朗读了解作品中的内容,初步感受诗中所传达的情感,进而通过背诵来积淀语料、加深印象,最后要“披文入情”地进行鉴赏。 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诵读,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音乐美,体味诗人的情感。这里要强调的是诵读时要使用普通话,以避免因方言造成字词的误读并严重影响诗歌的美感。 诵读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正确朗读,流利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有了诵读的基础,为我们进一步鉴赏诗歌带来了便利。诗歌教学重点要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并通过鉴赏来提高审美能力。对于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情感世界。”在诗歌鉴赏前,教师可大致向学生讲解一下诗歌的有关知识,像古诗的格律,新诗的流派等方面,为诗歌鉴赏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但不可做过多过细的讲解,以免造成分析有余而鉴赏不足。 诗歌鉴赏的最大诀窍在于先要找到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很快了解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本文所讲的找切入点是指通过“诗眼”切入,从语言切入,由意象切入意境三种主要方法。 1抓住诗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诗眼就是诗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我们便可以了解到诗歌的内在意蕴。刘熙载在《艺概61词曲概》中说:“眼乃神光所聚”,这表明“诗眼”是全诗神韵的集中表露。所谓“诗眼”,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彩最关键的词句。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诗眼,抓住诗眼,由此切入有助于了解全诗立意。诗眼有“句之眼”和“篇之眼”两种,“句之眼”通常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而这些字词又多为动词,因为动词能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矛盾斗争,最能体现诗的意境。如 的《沁园春长沙》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句,其中“击”、“翔”二字有力的展现了作者的顽强斗志,这两个字自然成为了诗眼。另外,还有不少以形容词或数词为诗眼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篇之眼”就是全篇最为传神的诗句。像郑愁予的《错误》,其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句即为全诗的精华所在。 可见,鉴赏诗歌时抓住诗眼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好地认识了诗眼,对全诗的了解也就抓住了重点,另外诗眼多为名句琅琅上口,我们还能丛中感到审美愉悦。 2从语言切入再好的诗歌内容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就是语言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就是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因此,教师在教诗时与其要求学生空洞地概括大意归纳主题,还不如先问他们喜欢哪些句子、比喻和描写,好的诗句必然会吸引或打动学生。教诗就要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把他们的关注力集中到诗的语言本身。例如《再别康桥》为什么流传至今为多数人喜爱,不正是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夏虫也为我>>

问题二:如何进行小学诗歌教学 作为我国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诗歌语言诙谐精练,节奏鲜明,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将社会生活集中地反映出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与道德修养,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能够继承并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中诗歌教学的特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诗歌教学策略。

问题三:如何进行诗歌教学评价 如何进行诗歌教学评价

完整的教学环节不仅需要有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接受的过程,同时也还需要对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的过程。事实上,“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作为一种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①]

然而,长期以来,因为历史的原因和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对教学评价的简单认识就是考试,考试成了一切教学的“指挥棒”。显然,这种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是存在误区的。因为从《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所确立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评价的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来看,国家在制度的制定层面上是科学的,只是到了我们的具体执行中,却偏离了这些基本原则。

对于教学评价,福建师范大学陈光扬先生著文认为,必须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在实践上妥善处理以下几个重要关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关系、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客观测验评价与主观测验评价的关系、纸笔测验评价与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关系。然而,我以为不论是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语文教学,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诗歌教学,都不外乎从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来进行,即情与智这两个方面的评价。

一、智:知识的智能培育

从智力方面来对教学的进行评价,那么考试必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考试只能是教学评价中一个重要因素,而绝不是惟一因素。早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就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主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惟一方法,并且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来”。[②] 对考试的这一论述是鞭辟入里的,但是,长期以来,似乎我们却并没有真正认真对待考试问题,因为一直以来,“考试是唯一的考察形式,考试内容着眼于过去和寻求一种固有的结论。在全国上下,虽然考试形式有了多元的迹象,但受制于统一的教材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形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笔试已然成为基本上是惟一的形式。其他形式基本上无足轻重,或者根本没有发挥作用。”[③]因而,在这里我主要想谈的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客观地对待诗歌教学智力评价即考试的问题。

语文学科的考试,尤其是自“语文大讨论”[④]以来,从全国范围内的语文考试也就是高考语文来看,它所遭受的抨击和谩骂真可谓是铺天盖地,在这些批评的文字中,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的《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一文则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说:“人世间最亲密、丰富、复杂的亲子之情、师生之情被歪曲成一种最简单、最粗暴、最干巴、最没有感情的功利,不管多么伟大的价值准则,都集中一个焦点――分数上去,有多少爱就有多少苛刻和不近人情。母爱已经差不多变质了,慈母有时比之严父更为严酷苛刻;什么师道尊严,什么有教无类,一切都是假的,在中国,只有考卷上的分数才是真的。”[⑤]客观地说,这样的一些批评,对高考语文试题中避免“刁题、怪题、偏题、荒谬题”是有帮助的,但是我认为,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中相对可以保证公平的手段,高考制度在一定年限内仍将继续存在,它依然是构成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问题四: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今天听了一位优秀教师执教的现代诗,热闹的课堂气氛后,是我的茫然。学习内容是现我国著名现代诗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

诗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回忆自己童年时候翻山看海的经历,第二部分写了自己成年后的感悟和信念。

诗歌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教学,上好它还真不容易。

执教的周老师很优秀,多次在市区内上过研讨课、展示课。教学时,她主要通过“读”“品”“赏”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课始,她通过自己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到了课文之中,然后就是学生自由读,,接下来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形式特点,分为两个部分。开始环节都还不错,多读是学习诗歌的“法宝”。

生:是在翻越了无数座山之后看到海的。

生:不一样。

生很快知道童年想看的海是现实中的大海,但对成年之后的海,却一下子无从说起

师:讨论一下,看看书。

学生从书中找到了“用信念凝成的海”。教师接着引导,让学生说出“海“象征理想,无数的山象征艰难困苦,最后老师小结,这就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内心感受。

现代诗不比一般课文,语言凝练是它的特点,用词用典也与一般文章不同,每个文字背后都掩藏着作者的“心”。它的教学应该有它的特点。

第一,读是现代诗教学的主要手段。现代诗跟一般课文的文字表述有些不一样,节奏感、韵律感很强。教学初,就应该让学生读通读熟诗句,还要读出特有的节奏感,在读中初步感知诗句内容和情感。

第三,学诗还应该学会调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体会诗句情感。一切“诗语”皆情语,现代诗的意蕴都比较深远,用词用典的现象比较常见,所以没有学生的生活体验参与学习,学生只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感悟着老师的感悟。

比方这首诗,在讲诗人小时候没看到海的沮丧、失望时,教师不能只就诗句内容去硬性感悟,更多的是要学生去探究,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历。不然学生口里的“沮丧”“失望”只是一个心情符号,激不起他们内心的感受,没有情感体验的词语是没有温度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爬山的经历,去感受辛辛苦苦爬上山顶却没见到大海的沮丧,这时候的品读,情感就会更深一层,学生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印证”诗句内容和情感。

第四,现代诗的教学不能简单地靠一再的读去体会情感,因为凝练的语言会让学生找不着感觉,所以读诗时,教师还有必要引着学生去“消化”诗句的语言,把这些词语变成学生生活的写照,这样,学生在读诗的时候才会自觉用自己的经历去印证诗句的内涵,读出自己的感悟。像这首诗,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部分时,一定要把文字“无数座山”变成学生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只有在这种情境下的,才会知道“信念”的重要性,才会在心中营造起那片“用信念凝成的海”。

第五,现代诗的学习还需要积累,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的读,帮助学生积累诗句。真正领悟诗歌意境是需要具体情境的,积累有助内化,说不定某一个生活情境中积累的诗句就会脱口而出,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所以,学现代诗,不是学内容,也不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一种情感的积累。

这样的教学可以收到以下效果:首先,让学生经历了读诗的过程,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第二,了解读诗的方法:结合背景,结合自己生活体验,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意象具体化,体现诗歌的形象性。第三,初步感受到诗都是有意象的,表现手法用多种形式,如:

用典、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托物言志等

问题五: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在文学知识上获得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上的体悟。所以,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市区学生语文素养比较好,课外知识也比较广泛,而农村的学生平时文学作品就看得少,对现代诗歌的接触就更少,因此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教师的引领,现代诗歌对农村学生来说几乎就成为一片空白。但纵观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现代诗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漏洞,主要现象有两种。一种是“闪电式授课”。平时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课内现代文阅读现在不考了,上课时随便提一下就行,甚至不上都没有什么关系。”而这些“课内现代文”又以现代诗歌首当其冲。的确,新诗很少以阅读形式的出现来考试,更有目光敏锐的老师发现,近几年来新诗连背诵默写都不考,于是新诗在教学中更加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偏偏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下两册的第一单元都是中外现代诗单元,因此每到这样的“鸡肋单元”,上课便可快马加鞭,每篇课文寥寥数语即可解决。

问题六: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教学 加乐中心学校产坡小学 语文科 王文孔《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工具性的体现,还应该是人文性的体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也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语文教学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当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哲学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废而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一、诵读中教育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指的是让语文是可以达到目的地的事物。那么古诗教学则是让语文达到目的地的精华。古诗的目的地,首先是语言。  要知道,中国古代,甚至解放前的私塾,先生教育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诵读,所诵读的都是语言精炼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朱子家训》等,并一律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熟读中积累语言,在熟读中领会慢慢意思,在熟读中渐渐体会文章的思想。  能够流传下来并被编入语文教科书的古诗,它不是呆板八股文,它是表情达意、状物写景的明理工具,它具有丰富的情意性、思想性,充满了人文关怀。所以,老师在教学朗读古诗中要抓住古诗的用韵、平仄、句式、味道、感情,还有重点词语,优美的语言特色,让学生在朗读中品位,琢磨,理解;还要求学生数读中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感情。  古诗几乎都押韵的,读起来都是琅琅上口的。除了要求学生读准确,古诗的韵味最重要。毕竟,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还没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老师在范读中,透过文字,注入感情,让诗歌是用以达到目的地的事物。利用古诗的工具性能,教育学生文字的美、语言的美、思想的美,所以,优美的朗读首当其冲。  例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赠汪伦》、《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泊船瓜洲》等古诗表达的是浓浓友情、亲情、乡情等,老师`范读的时候,用深情,稍微慢的语气。如《晓出净慈送林子方》、《绝句》、《江畔独步寻花》、《咏柳》、《菊花》等写自然景物美丽的诗歌,用清快明朗的语气来读。又如《春种一粒粟》,《蚕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上渔者》表达了诗人对穷苦劳动人民不幸的生活的深切同情,所以用缓慢的、有点低沉的语气来读,把重要的词重音读。农夫犹饿死这句,饿死要读出那种控诉的语气来。  所以说,朗读好古诗,成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工具性可见一斑。  二详说中训练学生语文动手动口的工具性  语 为工具学科,作为工具,首先有他的形成过程。详说古诗的方方面面,是达到效果的最好的途径。  古诗年代久远,是那个时代特定的产物,诗句多受格式,字数的限制,非常精炼,句中常有省略成分,还有诗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是无法理解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古诗的工具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在课堂上发言,如诗人的小传,年代背景,诗句中>>

问题七:诗歌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教学规律 诗歌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教学规律

从诗歌的朦胧美、古典美、音乐美等几方面展开教学,把诗歌的多元解读作为教学重点,设计得很精致严谨,也很有新意有深度。不过,读了这篇教学设计,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我再一次想到了一个问题:诗歌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教学规律?对于这个问题,一下子要我说得全面明白,本人的学力又难以达到。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的: 第一,切不可把“诵读”这个诗歌教学的法宝丢掉了。很多老师都知道诗歌教学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加强诵读指导,但恰恰是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常常做得不够,吴老师的设计在这方面也是一个欠缺。戴望舒的《雨巷》是抒情味很浓的一首诗,没有比诵读更好的方法能让学生品味到诗歌的意境美和朦胧美,没有比诵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要表达的深沉忧郁和低落彷徨的情怀,没有比诵读更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生命律动和情感共鸣的方法了!可以说,教学设计的种种目标的达成,都必须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上,对诗歌文本的种种解读,也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才得以实现。甚至可以说,《雨巷》的教学,老师一节课即使什么都没做,就是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读出感受,也应该是成功的一节课!例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二句,“悠长、悠长”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学生如果能够读得低沉缓慢且适当延长,便自然能够体会到雨巷的幽深和空寂,同时也就能很好地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绵绵愁思和无限哀伤;“她静默地远了,远了”一句,老师如果能在此指导学生放慢节奏,用失落的语气诵读“远了,远了”,那么,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一个极富古典文学美的诗歌意境之中,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唯美的艺术画面:“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从诗人身旁飘然而去,渐行渐远;诗人久久地驻足凝望着姑娘远去的背影,双眸里贮满了无限的惆怅和失望。试想,在这样的氤氲着美学气息的教学氛围中,该会有多少美好的情感和鲜活的思想生成啊! 第二,切不可把灵动的诗歌教“死”了。诗歌的艺术在于含蓄蕴藉;诗歌的欣赏,讲究的是进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因此,诗歌的教学和鉴赏,最忌讳的是教死了和读死了。而吴老师教学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理清‘确定’与‘不定’”,我觉得有些东西过于“实”和“死”。“雨巷”“丁香姑娘”“我”“邂逅”,包括“油纸伞”和“颓圮的篱墙”,这些都应该是作者精心选取的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美的意象,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意象群,共同表现一个苍凉阴冷、清淡素雅的意境,来传达诗人彷徨忧郁的情感,让整首诗浸染着浅浅的一丝愁绪、淡淡的一抹哀伤。这里不能也不必非要分出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同样,也没有必要当然更没有理由把诗歌中关于人物的刻绘说成是真实的,更不可无端地仅仅凭“希望”一词便推断出诗人的愿望是“虚幻”的。 第三,切不可把学生当成诗歌鉴赏家和评论家来教。中学阶段诗歌教学的目的何在?我想,对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来说,就是要让他们通过接触诗歌这个最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阅读的文学样式,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提升他们的审美素质,熏陶他们的情感精神,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往他们年轻的生命里注入一些纯粹而高雅的东西,使他们现在的人生更加绚烂多彩,使他们以后的人生有可能变得高贵脱俗。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对诗歌的诵读品味和体验感知上,要尊重学生的“最初感受”,要让学生自己品尝“第一口奶”,而不是由教师来灌输或者强加给他们一些东西。《雨巷》这首诗,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最初感受到的就是美好的爱情,就是浪漫的邂逅,就是由邂逅而萌生的恋情和伤感,就是一个男生爱上了女生,没有别的,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474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