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五月,阳光灿烂,江陵城外,农家院内,一位**,埋头缲丝。十指纤纤,蚕茧白白,**衣袖高挽,抽丝不停。杨柳依依,绿荫重重,麦香淡淡,布谷声声,**缓缓放慢了手的动作,心情渐渐变得十分沉重。她想起了出门在外、将要归来的丈夫。
这首《荆州歌》,就是抓住**在这种情境下的心理变幻来写的。全诗共五句,意义上分三层。
头两句是一层,写**心情沉重的原因。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城在山上,地势高峻,为出入蜀城的门户,也是诗中**之夫返航归家的必经之地。瞿塘峡也在奉节县东,峡中水流湍急,礁石林立,五月水涨,不见礁石,行船极其艰险。**一忧白帝风波,二忧瞿塘暗礁,可见顾虑重重。她不是怕丈夫误了归期,而是怕丈夫遇了风险,此刻她心中没有夫妻将要重聚的喜悦,只有替于险象环生的途中日夜奔波的丈夫无限的担忧。李白《长干行》写商妇思夫,也曾悬想过丈夫路途的危险:“十六君远行,瞿塘艳_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可是归程的风险比不上商妇对丈夫的热切盼望和痴痴的情爱:“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商妇的爱炽热外露,茧妇的爱凝重收敛。同是**思夫,感情表达的方式,情绪变化的过程却不尽相同。
三、四句是第二层。这两句仿佛是**对远在蜀地的丈夫的倾心的诉说。“荆州麦熟茧成蛾”说节候,与第二句的“五月”相照应,也与上两句的“白帝风波”、“瞿城五月”相对比。同是五月,丈夫在艰险旅途中日夜兼程,妻子在麦香茧声中辛勤劳作。五月,或许是夫妻商定的归期。然而温暖平静的五月也许是雨雪风霜的五月,**半喜半忧:丈夫就要归来了呀,可是,眼下归来风险重重啊。缲丝之“丝”同“思”谐音,“头绪多”也是双关语。这是以丝的头绪喻思念丈夫的头绪纷繁:首先是忧虑之情郁结心头,像茧丝一样纷乱无章,其次是相思之情萦绕心头,如茧丝一般绵绵不断,再次是烦恼之情难以排遣,似茧丝那般缠结身心。千头万绪,全是为“君”而生。
最后一层也是诗的结尾。正在**思绪纷繁、矛盾重重之时,传来了布谷鸟(拨谷)的叫声。布谷鸟五月飞鸣,鸣声如唤“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这既是**对驾舟欲行的丈夫的劝阻,也是**内心里的自责。然而,千里之外的丈夫听不到拨谷的叫声与爱妻的呼唤,此时此刻,**只得徒然叹道:“奈妾何!”全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有曲终声不尽之妙。
古时荆州一带的民歌极其丰富。李白的诗善于从六朝乐府民歌中汲取菁华。语言清新的《荆州歌》显然是他学习民歌的结果。如以“丝”为“思”,就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丝”的头绪和“思”的头绪,既贴合**的劳作,也贴合**的心理。另外,此诗是“柏梁体”,句句押韵,节奏短促急迫,宜于表现**忽明忽暗、变幻不定的心理活动。
全诗无一字叙事,只是抒写女主人公的思夫之情。然而,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高中时我考上了市里最好的中学,为了方便我读书,我们家搬到了学校的附近,于是我认识了那个叫做茜茜的美丽姐姐,她们家住在我们家的楼上。她虽然和我是同一个学校,但她的成绩并不好,在学校里她也算是一个风云人物,不停更换的男友、旷课、甚至是打架,似乎所有的坏事总能找到她,但是她的美却丝毫没有被掩饰,她仍是很多男生暗恋的对象。
茜茜姐的爸爸脾气很不好,喜欢喝酒,喝多了就要找她的麻烦,住在楼下的我总能听见楼上摔东西和他们父女的争吵声,而且茜茜姐的爸妈好像对茜茜莫不关心,还好我爸妈觉得她很可怜,见她家里没有人总会把她叫到家里和我们一起吃饭,那个时候的我看见茜茜姐就会脸红,我也和其他的臭男生一样,有种想保护她的冲动。
人生这条单人旅途上,我们无不是赤脚,摸黑着前行。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桥段,谁也不确定什么时候那个对的人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了你的世界里了。
嘈杂的街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吵骂,嬉闹,有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单车少年,脸上流露出一种淡然的神情,就这样,一人,一车,飘然而过,仿佛世间的喧嚣和他并无半点关系。
车行至巷道,少年撞上了一块阴影。
“你是?”少年问。
“我就是你。”阴影回答道。
“如果你是我,那我又是谁呢?”少年仿佛在自言自语。
“你是不是你,对你而言真的那么重要吗?”阴影问。
“我明白了,原来我是一个抛弃掉了自己的人。”少年沉默不语。
不知觉的,车行到了堤坝旁,少年下车休息,却踩到了正在小憩的蚯蚓。
“为何你明明热衷栖身于阴暗潮湿的烂泥之中,却还要出来忍受这烈日的烘烤呢?”少年疑惑道。
“再黑暗的一个人,也是离不开阳光的。”蚯蚓懒洋洋地回答。
“我明白了,原来一直以来是我黑暗,看不到别人的阳光。”少年若有所思。
少年推车而行,车圈轧过的印痕在太阳的直射下显得格外显眼。
单车缓缓而行,青石板上的碑文依稀可见,同样可见的还有旁边那团白雾。
“你在干嘛?”少年问。
“我在等我的轮回。”白雾回答道。
“难道真有生死轮回之说吗?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永远的活着呢?”少年追问。
“没有死就不会更好的生。”雾气渐渐消失了。
“我明白了,原来世人所追求的永生终究只能是虚无。”少年轻轻地踱着步。
白雾缭绕,少年也不再复当年模样。
“这里是?” 少年抚摸着墙上的青砖绿瓦,问到。
“这里便是围城。”墙上的一条老枯藤回答。
“为什么我能看到它?”少年疑惑。
“心没有盲的人都能看到它。”老枯藤抚了抚长须说道。
“心既无眼,又何谈盲?”少年不解。
“你怎地知心无眼?”老枯藤反问。
“这”少年无言以对。
“唉,将心画地为牢,便成了围城。睁眼是为了看世界,而闭眼则是为了看自己。”老枯藤感叹道。
“我明白了,原来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少年抚掌沉思,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早已经透墙而过,与围城渐行渐远了
河道上,少年洗净了一身的风尘,便找了块干爽的地方,席地而坐了。他在思忖,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会是哪儿,迎着风,似乎传来了银铃般的笑声。他起身,望向笑声传来的方向。
原来是一个笑靥如花的少女,但见她皓齿明眸,展颜一笑,便惊艳了春日里的华光。
“看到你,我似乎想到了我以前一个朋友。”少年叫住了那个少女。
“这就是你搭讪女生的伎俩吗?”少女掩面偷笑。
“我生来便不平凡,又岂会做如此平凡的事?”少年正色道。
“哈哈,你怎地知你不平凡?”少女捧腹大笑。
“何事让你这么开心?”少年没有回答她,反问道。
“我见这世间,阳光恰好,自然开心。”少女回答道。
“你便是阳光,是你让我不再平凡。”少年深深地看了少女一眼,似乎想把少女的模样刻在自己的瞳孔里,然后,起身,渐行渐远。
————既然注定了不能在一起,何不如在分别的时候,走得更洒脱些?
一路上,少年看遍了人世间所谓的情情爱爱,不过是欲望和冲动的集合体罢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后面,只能是以平平淡淡的生活结束,很多人不懂,所以很多人困在其中;有些人懂了,那便是懂了。
“你信爱吗?”少年问道。
“我姓刘!!说了多少遍了,我姓刘姓刘姓刘!!!”一个**吼道。
“婚姻就是让人忘了什么叫“爱”吗?”少年沉思了。
“呵呵,多少电视剧都是描写爱情是多么多么美好,可结婚以后呢?就是电视剧的大结局了,为什么呢?因为结婚就是虚无,从前有血有肉有争吵有哭闹的两个人,一结了婚,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就算是再好的编剧也编不了接下来的剧情了,只能大团圆草草收场了。”
“你是谁?”少年问道。
“不用找了,我是纸外面的你,我是你的躯壳,你是我的灵魂。我的一些思考,一些疑惑,需要你来帮我去一一验证。”
“原来我不是真正的我,你也不是真正的你。”少年好像开始懂了什么。
“你爱过人吗?”一个空洞的声音问道。
“爱过!”少年一丁点犹豫都没有。
“那现在呢?”
“爱就一定要有结果吗?”少年问道。
“如果没有结果,那人们每天都在苦苦奢求着什么呢?”声音也有点迟疑了。
“我乐在其中,却又能置身事外,这样的爱如何?”少年追问道。
“恩”一阵无言。
“爱我的人,我感激,我爱的人,我祝福。”
“尘世间的大爱小爱,你选哪一种?”一个僧侣问道。
“由得我去选择吗?”少年疑惑。
“唉,贫僧西游至此,却还是没能找到答案!难道是上天要我困惑此生吗!!”僧侣感慨道。
“你个癞头和尚,明明已经找到答案却来烦我?!”少年不爽道。
“施主何出此言?”
“你西游取经普度众生乃是大爱,心系世人乃是小爱,手捧万卷经书却不如我心中无字真经一本,空有满腹经纶却不知为何佛祖要你一路向西,不叫你癞头和尚作甚?!”少年挑挑眉,说道。
“阿弥陀佛”佛光普照,少年的心也有了一丝明悟。
“这个是?”少年好像撞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上了,他上前摸了摸,好像是一堵无形的墙挡住了他的去路。
“这个就是界限。”
“又是你?”少年看着天空,那里有另一个自己在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为什么要束缚住我的自由?!”少年怒道。
“这个世界,你看着很大,其实你能去的地方很少,你的所谓单人旅途,不过就是我给你定了一条路,然后你只能沿着这条路走,这个就叫做‘界限’!西游便是如此,为什么师徒四人从没有想过往北走或者往南走呢?嘘秘密!”
“原来这就是成佛,原来一路向西就是成佛,原来抛弃掉一切便是成佛,原来,我懂了”少年盘膝而坐,闭上眼不再言语。
也许过了很久,也许就在下一秒,少年起身,慢慢地向东边走远了
迎着风,少年站到了一个风口处,任凭狂风切割着他的臂膀。
“什么才是永远?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能肆无忌惮的使用这个字眼?!”少年怒吼。
风越刮越急,仿佛想要将少年吞噬。
少年张开双臂,静静地感受着刺骨的疼痛,仿佛这样能减轻他内心的痛楚。
“你畏惧死亡吗?”风问道。
“得不到一生所求,死又何妨?!”少年的声音都有些嘶哑了。
“得到了你又能如何?”风反问。
少年一阵语塞。
“你这个只会吞噬血肉的家伙,聒噪什么?!”少年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
“多少人被感情所伤后妄图用自残来麻痹自己,妄图能得到别人的同情,我不能理解,我能做的就是帮他解脱。”风唏嘘道。
“拥有过,失去了,也不可惜吗?”少年在思忖。
“拥有过,就够了。”
“如果道理这么简单,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在这条路上迷失了自己呢?”少年疑惑。
“他们只是想为自己的懦弱找一个合适的藉口罢了,放不下,舍不得,丢不掉,哎,人类总是有这么多莫名其妙的情绪。” 风耸了耸肩。
“……原来是我懦弱,不敢面对这本就该发生的一切。”少年的眼神慢慢变得冷冽起来。
“你在伪装自己?”风开始不解了。
“人类在面对处理不了的事的时候就会习惯性让自己变得绝情起来,算是一种保护色吧。”少年解释道。
“那和小丑有什么区别呢?”
“……小丑是让别人笑,而我是让别人不敢接近我。”少年对这个什么都不懂的生物有点头疼。
“噢噢,原来你还不如小丑。”
“……怎么说话的!”少年怒斥道。
“小丑内心空虚,却能以笑脸示人,想看到别人脸上的笑颜。你内心空虚,自以为戴个凶恶的面具就能万毒不侵,殊不知这样做既厌恶了别人,又恶心了自己。和小丑比,你又如何?”风质问道。
“呃……”
“是什么让你不害怕死亡?”风反问道。
“……可能是没经历过,就不会怕吧?”少年也没什么底气了。
“孤单和死亡,你选哪个?”
“有区别吗?死亡不是换个地方孤单吗?”少年不明白。
“所以,趁着你还年轻,朋友还在身边,亲人也一直在陪着你,又有什么事是想不开的呢?又有什么理由让你仇视这个世界呢?”
“……”
“你走吧,这几天我吃斋。”
“……”
风停了,少年还伫立在那里,低着头,喃喃自语。
“我爱的人幸福,爱我的人健康,我还能要求什么呢?……”少年的眼神渐渐变得清明了起来。
“谢谢你。”少年行了一个拜师礼,转身,越走越远。
妙龄**最易成为婚外情的牺牲品
昨天接待了两位遭遇极其巧合女士,让我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妙龄**会成为婚外情的牺牲品?
贾女士,39岁,刚刚遭遇一场感情风暴。一年前失去丈夫的她,一年之后,交往了八年的情人也弃她而去,彻底断绝了与她的来往。八年来,为了这个情人她冷落丈夫,疏远朋友,更重要的是呕心沥血帮他打理公司业务。虽然没有股份,也没有名分,但她彻底被这个男人迷住了,心甘情愿做这一切。如今,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她自己却渐渐憔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也越来越依赖男人。然而,当她老公因一场车祸去世后,本以为会赢得情人更多的关爱、怜惜和心疼时,得到的却是被扫地出门,连工作都没能保住。起因就是他们的私情被老板娘发现,最终她成了这段婚外恋的牺牲品。
颐女士,42岁,自办公司。8年前认识了一位比她小3岁的男人,这个男人百般殷勤,对她呵护有加。那时的她正是妙龄**,颇有姿色,丈夫、孩子“一应俱全”。追求她的男人里三层外三层,没有人不夸她能干漂亮。她拒绝了无数男人的追求,却鬼使神差爱上了这个当时一名不文,不见经传的小男人。为了这个男人,她甘心情愿大把花钱替他找关系打通仕途,直至这个男人升为某单位的一把手。暗地里她以为这个男人会知恩图报,永远怀着感恩的心爱着她,同时又不破坏她的家庭。意想不到的是,如今即便在机关面对面相逢,他都装作不认识的样子,擦身而过,如同陌路!她崩溃了,出钱出色怎甘心被甩,而闹腾出去恐怕连家都保不住,含恨饮泪的滋味无人知晓。
为什么妙龄**总是被命运捉弄?
首先,妙龄**正直生理上的最佳年龄段,魅力十足。根据中医理论,女人在28岁至35岁期间,是各方面机能最旺盛的时期,也是雌激素分泌的最佳年龄段。这时候的女人大多结婚生子,女人味道非常浓厚,是花开灿烂怒放的季节。她不招惹男人,男人都忍不住招惹她,秀色可餐!
其次,社会阅历开始丰富,有了一定的人生内涵。之前的少女含苞待放,羞羞答答,到底没有经历过人生的风雨,一张纯净的脸上少了几分成熟。而结婚之后,有了丈夫的呵护与滋润,风调雨顺,慢慢开始积累人生经验,显现出成熟女人的味道。而结婚生子,又有了做妈妈的经历,学会了关注别人,关爱他人。这种被婚姻训练出来的结果是:变得很有女人的韵味。于是,少了几分任性,多了几分包容,特别容易引起男人的关注和喜爱!
第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渐次释放,会穿着打扮,会享受生活。**可以说是人生旅途中最轻松的一段路程,既不要着急孩子的读书就业,又不需承担中年女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心理负担。当孩子出生后,自己又可以重新回到工作的舞台,对工作和生活游刃有余。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变得会穿着打扮,举手投足都显得成熟优雅,气质女人横空问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少奶杀手”。在妙龄**身边,无论是比她年长的男人,还是比她年少的男孩,都会被她身上自然散发出来的女人味所迷恋,最容易发生婚外情甚至姐弟恋。媒体报道的一些女艺人身上发生的姐弟恋大多源于此阶段,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魅力不可能成为永不消逝的电波。生理年龄的虚假现象,不但给**造成“我很漂亮”的假象,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女人一旦感情投入之后,往往不能自拔,甚至疯狂到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要么抛弃不能与自己同步成长的老公,要么好端端的夫妻会吵着分手,要么衣食无忧的人会闹婚外情。其实,这时候只是花儿怒放的季节,一旦到了40岁左右花容失色,即便靠高级的保养品,也敌不过岁月的摧残。可这个时候,她再回头的机会已经很难很难,继续往前走的机会就更少。所以我们在相亲市场上会发现,40岁左右的女性可以扫出一大堆,而名花有主的女人却屈指可数。到了50岁时,她们才惊慌失措,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社会遗忘了。
现实生活是无情的,最终受到伤害的依然是这些曾经美丽大方的**。
举凡名人的传记影片大多不脱事无巨细地罗列人生经历的窠臼:单线程地描述诸如早聪早慧的成长烦恼,一波三折的事业成败,花团锦簇的情感经历以及命运多舛的个人传奇凡次种种如同一份参加招聘的个人履历,或是革命公墓上的墓志铭,对于籍此缅怀膜拜抑或八卦猎奇的观众们来说,看多了未免起腻,嘴里淡出鸟来。于是,根据"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的原理,当那些名人的"正解"(或者叫做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被反复重复以至于观众大量流失票房业绩惨淡之后,穷则思变的**人学会了"歪解""曲解""反解"这些出奇制胜的法宝从而中咸鱼翻身。近在内地,有诸如霸占内地电视时段多年,流毒甚广的"戏说某某"系列。远到好莱坞,就有这一部对贝多芬的生平做大胆猜想,试图解开贝多芬生平一大谜团的"永恒的爱人"。
说起贝多芬,70年代的孩子一定很有亲切感。打小他的名字就出现在咱们的小学课本里。不过最突出表现其价值的首推"思想教育课"。每次学校发起活动,号召向张海迪学习的时候,贝多芬必定会被拿来做人肉布景板,跟他一起陪跑的,还有另一位大叔"奥斯特罗夫斯基"。这两位"身残志坚"派的左右护法,经过思想老师人肉大喇叭长期的宣传教育,久而久之对我形成一种误导,那就是他们身上摒弃了人性上一切缺点弱点,由特殊材料制成,生来是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活着。如同最高指示教导我们的,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连贝多芬终生未娶,都被主流意识形态拔高到"为音乐保持了童贞"的地步。这不禁让我这个每晚放学路上只琢磨今天餐桌上有什么好菜的追求"低级趣味的人",对贝多芬这尊不食人间烟火的乐圣敬而远之。可是这一印象,很快在某个暑假被一本叫《读者文摘》的杂志打破了。对这本杂志,相信当年的文学青年们都不陌生,这是一本销量堪比《故事会》格调类似于今天的《万象》的杂志,一般以思考思考人生探讨探讨理想,搞搞小布尔乔亚小情小调为主,是当年小资文青预备役的阅读宝典和时尚符号。颇像今天的张爱玲春上村树或是一个礼拜一定要去一次星巴克。跟风就要跟的有格调,至少当时读《读者文摘》算是有格调的。于是放假也别闲着,要鞭策自己上进做个"脱离低级趣味的"合格的文学青年。终于在某一期的《读者文摘》扉页上,在这个通常挂满名人名言的版面上,我与贝多芬的三封情书《致永恒的爱人》不期而遇。"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我:你当感受痛苦了---唉,凡我住的地方,愿你也同我在一起,我将设法使我能和你共同生活,当你不在我的面前,我度了何等的一种生活!!---我到处为人们的善意所追随,自己觉得不配有此,也不愿有此,而人对人的谦卑,使我心痛,当我在宇宙的总体中视察我自己是什么,而世人所称为最伟大的人物又是什么,当我想起你也许星期六日才接到我的第一次消息,我哭起来了---你固然也有爱情,但我对你的爱情更加浓厚---在我的面前决不要把你自己隐藏起来---祝你夜安---我必须去睡。唉,上帝呀—我们相距这样近!又这样远!我们的爱情岂不是一种真正的空中楼阁---可是他也和天一样稳固的。"当这样饱蓄激情,激扬爱意的文字大面积向我袭来时,我被震得瞠目结舌。这就是那个印象中冷峻而狂暴的贝多芬吗,这就是"把童贞献给音乐""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贝多芬吗?"当我晚上睡在床上之时,我的思绪都奔向你,我永远的爱人。有人快乐,有人哀伤,等命运之神垂听我们的话语再静待结果吧,只有全然跟你生活,我才能活下去,否则,宁可不要活。是的,我们非如此不可。""我们的爱情除掉经过牺牲与不求全外,安能有其他方法使之实现,你不完全是我的,我不完全是你的,此事你安能加以改变。---天呀,你试看一看美丽的自然;对于那必然的事件要放宽心些---爱情要求一切的一切,这完全是对的,我对于你,和你对于我都是如此---我必须为我和你而生存"这些灵魂的不安,情感的焦灼,也是那个以音乐为使命心无旁骛的贝多芬吗?鉴于此前,我对情书的认识只限于徐志摩《爱眉小札》里"爱你的摩摩"以及琼瑶阿姨的"好痛苦好惆怅",陡然见识这样大气磅礴具有宗教美感的情书,顿时自惭形秽起来,这才是追女孩的高手啊。这让我对他的好感陡增,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我开始慢慢接触他的音乐作品和传记,以及反应他生平的各种**作品。而动力,就是他这三封《致永恒的爱人》的情书。
究竟谁是这位"永恒的爱人",谁曾经如此被贝多芬热烈而崇高地爱过,时至今日还是个未解之谜。无数的学者对此发表过看法,意见都不能统一。就因为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所以影片《不朽的爱人》剑走偏锋,以此为线索,还是比较冒险的。而精彩的看点,也就在本片如何寻找这位"不朽的爱人"又如何自圆其说上。
影片以贝多芬的葬礼开始,他的学生申德勒陪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在整理他遗物的时候,申德勒发现了三封他写给"不朽的爱人"的情书,根据贝多芬的遗嘱,他的财产也遗赠给这位神秘的女士。为了执行先师的遗愿,申德勒踏上了寻踪之旅。
I"当我到达那寒冷和最危险的顶点时,我的心如同夜间的花朵把自己关上"---贝多芬与茱莉亚
影片:申德勒拜访的第一站,是维也纳的茱莉亚琪夏尔蒂伯爵夫人。当年正值二八年华的茱莉亚,从意大利赶到维也纳的表姐家,去听仰慕已久的贝多芬的演奏会。大厅里有位年轻俊朗的男子正在弹奏《悲怆奏鸣曲》,茱莉亚因为迟到只能在休息室等候。正当她百无聊赖之际,一个四肢粗短,相貌古怪的男人突然从沙发后面冒出来,对演奏者的技巧大加鞭笞。这次邂逅促成了贝多芬当上茱莉亚的钢琴老师,两人由此迅速堕入爱河。正当两情相悦的蜜运期还在胶着时,茱莉亚的父亲收到了来自卡列泊克伯爵的求婚,也就是在弹奏《悲怆奏鸣曲》是被贝多芬恶批的那位帅哥。茱莉亚向父亲表示自己心有所属,希望嫁给贝多芬。父亲不得不向女儿坦言,社会上对贝多芬已经耳聋的言传声嚣尘上,要继续两人的关系必须对贝多芬进行一下考验。于是,以测试新钢琴为名,贝多芬被叫到府上。在空无一人的大厅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从指间流淌下来,他俯下身把耳朵贴在琴键上感受着音乐的流动。而在隔壁通过窥视孔观察这一切的茱莉亚也被这一幕打动了,茱莉亚悄悄走到他身边把手搭在他肩头,说父亲会答应他的求婚。刚刚还沉浸在音乐中的贝多芬,此刻暴怒了。对桀骜的贝多芬来说,这种试探是一种侮辱,是对他感情的一种掠夺。他愤然离去,而黯然神伤的茱莉亚最后还是嫁给了那个三流的音乐家卡列泊克伯爵。当申德勒拿出那三封《致不朽的爱人》后,茱莉亚唏嘘不已,但她肯定自己不是这位"不朽的爱人"。
史实:贝多芬与茱莉亚的初次相遇,是否如白瑞德与郝思嘉式充满戏剧性的,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历史上茱莉亚对贝多芬的爱情,绝没有影片中这样罗曼蒂克。两人相识于1800年,旋即堕入爱河。1801年,贝多芬曾跟自己的朋友威格勒说她是"一位可爱迷人的女郎,她爱我,我也爱她。有生以来第一次,我觉得婚姻可以是件幸福的事情。"可他对这段感情的前途也心存疑虑"不幸的是,她不属于我这个阶级。"果不其然,茱莉亚的感情迅速冷淡下来,把热情转向了一位不入流的贵族音乐家卡列泊克伯爵。失聪加失恋的双重打击,使贝多芬陷入绝境。在茱莉亚与伯爵热恋的1802年,贝多芬试图自杀,并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你们这般人,把我当作或让人把我看做心怀怨恨的,疯狂的,或愤世嫉俗的,他们真是侮蔑了我!你们不知道在那些外表之下的隐由!"。所幸的是,这种身心两方面交织的绝望和痛苦并没有把他击垮,正如遗嘱所说"是艺术!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至于茱莉亚是否看到过那三封《致不朽的爱人》,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在她晚年曾深情款款地回忆起他"非常丑陋,但又十分高贵,拥有优雅的情感和修养。"至于这首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的确是贝多芬题献给茱莉亚的。当时其实叫做"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后因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布把第一乐章的音乐比做瑞士卢塞恩湖上的夜色,于是聪明的出版商就把《月光》作为这首曲子的标题流传至今。这首作品以爱情安抚焦虑不安的灵魂,如水般的柔情可以想见当时的贝多芬是如此热恋茱莉亚。但随之而来的痛苦和绝望把贝多芬推向了与外界隔绝的幽谷。他把自己的心灵关上,幽闭到自我的世界里,只用音乐跟外界交流。
II"在嘴唇和声音之间,某种东西在垂死挣扎"---贝多芬与安娜
影片:申德勒通过茱莉亚的指点,来到了中欧。茱莉亚认为这位"不朽爱人"是匈牙利的女伯爵安娜。他们相识于一场糟糕的音乐会。当时贝多芬由于耳聋,把一场音乐会指挥得七零八落。在众人的嘲笑讥讽声中,安娜勇敢地走上前去搀扶他走出大厅。在那一刻,两个心灵相通的人走到了一起。独居的女伯爵带着三个孩子居住在维也纳,而拿破仑征服欧洲的铁蹄踏碎了他们安宁的生活,战争又夺取了她小儿子的生命。对沉浸在痛苦中的安娜,贝多芬送上了自己的音乐,他说"让我们以音乐来表达吧"。战后贝多芬和安娜还有她的两个女儿住在了一个庄园。安娜对申德勒表示,与贝多芬同住的一年是两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因为他们相互依恋,如胶似漆。贝多芬称女伯爵为"忏悔之神",对她无所不谈。当申德勒庆幸自己找到了"不朽爱人",决定把三封信教给安娜时,安娜拒绝了他。安娜自认自己绝不是这位神秘的爱人,因为她知道在贝多芬内心一直有一个隐秘的爱人。于是申德勒再次踏上旅途。
史实:这位安娜的原型是匈牙利贵族约瑟芬冯布朗斯维克女伯爵,她与贝多芬的感情开始于1804年。当时她是位风姿卓越的**,曾经嫁给比自己大30岁的贵族,新近又成了寡妇,独自带着三个孩子住在维也纳。贝多芬曾在1805年与她热恋,并给她写了不少情书。可她明确表示自己没有准备好与贝多芬发展进一步的关系。她说"我对你的爱无法言喻,正如一个温柔的灵魂对另一个的爱,"并且强调"你不能接受这样的约定吗?"她与贝多芬的关系维持的时间并不久,并于1810年又嫁给了另一位贵族。看到这里,或许我们会明白为什么在音乐上横扫欧洲的贝多芬会在爱情上屡战屡败。在那个壁垒森严的等级社会,出身寒微的贝多芬纵使有着广袤的心灵高贵的灵魂激昂的生命,却失去了作为一个人而拥有爱的权利。本该是抚慰孤独灵魂的爱情,却成了一剂毒药,感情激越如贝多芬,也许不得不饮鸩止渴吧。
III"我爱你,如同某些幽暗的事情在爱"---贝多芬与乔安娜
影片:经由安娜的指点,申德勒回到德国,拜会了贝多芬的弟媳乔安娜。因为女伯爵认为,乔安娜才是这位"不朽的爱人"。乔安娜是贝多芬已故世的弟弟佳士帕的妻子。申德勒拿出三封信让乔安娜确认时,乔安娜承认,自己就是信中所称的"不朽爱人"。申德勒对此非常震惊,于是乔安娜道出了原委。早年的贝多芬和弟弟佳士帕,都对家具商的女儿乔安娜一见倾心并展开追求。很快乔安娜怀上了贝多芬的孩子,两人相约在酒店碰头私奔。由于路遇大雨马车陷入泥泞未能即使赶到,而在酒店等候的乔安娜以为贝多芬爽约便离开了。阴差阳错之下,乔安娜嫁给了佳士帕,贝多芬由此认为乔安娜水性杨花,便处处对她刁难,并与兄弟佳士帕决裂。当佳士帕肺病去世后,贝多芬便把侄子也就是他跟乔安娜的私生子卡尔接来扶养,培养他学音乐。卡尔是个既没有天赋也没有志气的小伙子,在伯父的神童培养计划之下,他感到窒息,又自杀未成。贝多芬此时内外交困,可他晚年的作品《第九交响曲》依然轰动全城。乔安娜在听了他指挥的《欢乐颂》后,主动打破坚冰去看望病重的贝多芬,直至他安然辞世。影片结尾,在第五钢琴奏鸣曲的映衬下,乔安娜在贝多芬墓前念出了信的结尾"我现在该就寝了,别急燥,爱人,今日,作日,我含着泪渴望你来,你你是我的生命,我的一切,那么再会了。别停止爱我,永远是你的,永远是我的,永远是我们"
史实:对于任何一个稍微知道贝多芬生平的观众来说,这个情节设计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只有好莱坞这样出奇制胜的编剧,才敢做这样大胆的猜想。至今没有任何资料能支持这一猜想,也没有任何评论家出来赞同这个设计。因为历史上贝多芬与弟媳水火不容,把他们扯到一起,简直是火星撞地球。他的弟媳是个非常不检点,在婚前名声就很糟糕的女人。在其丈夫死后,贝多芬与她为了侄子抚养权的问题,打了四年官司。这成了他晚年一大困扰。他对侄子卡尔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希望培养他成为音乐家,可以不争气的卡尔为了反抗伯父的高压政策,居然用火枪自杀,结果没杀死自己,只是弄了个重伤。这件事差点要了贝多芬的命,他的身体在晚年每况愈下,更有一次在寻找卡尔的途中淋了雨,并发了肺炎,最后导致了他死亡的加速。好莱坞编织的这个幽暗的爱情故事,也许更适合观众的猎奇心理。我只能说,这样的改编,太好莱坞了,太不德国了。
IV"欢乐,好象太阳运行在那壮丽的天空"---贝多芬的大空之爱
其实,在本片涉及的几位女子之外,史学家们对"不朽的爱人"还有其他的猜测。比如著名"爱丽思"---特丽莎马尔法蒂。她在1851年去世时还保存着贝多芬那首著名的钢琴小曲手稿,上面写着"致爱丽思",而爱丽思是贝多芬对特丽莎的昵称。还有曾经获赠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的安东妮布兰塔诺。以及贝多芬曾向朋友提到过的爱米莉赛伯德。其实,贝多芬一生爱过的女人不胜枚举。正因为他有着诗人一般的细腻和音乐家一般的激情,他对情感的需求也就特别旺盛。正如赵鑫珊所言,贝多芬是一个"力比多"特别充沛的人。更有学者认为,这个"不朽的爱人",不是某位具体的女性,而是贝多芬内心理想女性的一个综合体,是超脱红尘俗世肉体吸引的精神上与他高度契合的精神伴侣。贝多芬的情感变迁,就如同他在音乐创作上的变迁一样,从早期的音乐格守形式,具有古典主义风格,到中期的个人独创与古典主义并举,转向浪漫主义风格,直至晚期的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完全进入浪漫主义风格。
当然,在这部**里我们看到的不止是贝多芬,还有也许要多年以后蓦然回首才能见到的他——加里·奥德曼。他看着这个嘈杂的世界,一如他作为演员本身冷漠地看着好莱坞。所谓熙熙攘攘,所谓起伏跌宕,何尝不是被排演的,何尝不是被规定的。他一眼看穿了这一切,而那冷冷的一眼使我终于记起了他。奥德曼是那种撕碎剧本的演员。他安静地坐在一边,**属于他的部分缓缓流过;他猛地站起来,**的架构马上就颠簸起来:镜头,音乐,还有对白。这一切只剩下残骸,我们也许会意识到曲终人散,但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这个疯子总算给摆脱了。这个象雄狮一样的贝多芬,这个和自己和世界和所有的一切搏斗了一生的男子,为了上苍赋予他的才华,为了上苍又不舍得让他泄漏所有机密的吝啬,为了他清晰地了解这一切。贝多芬是如此的灼热,奥德曼没有滥用这种灼热,他又一次深深把自己包裹起来,纵然鲜血淋漓,纵然呼风唤雨,他淡淡看着这个世界,一如看着自己早已枯干的残骸。 贝多芬的天才是由他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一部《谈艺哲学》都比不上他这么个活例子能证明人的命运首先决定于他的性格,而其次服从于由于性格而派生出来的选择。就像劳逊在他的《戏剧与**的剧作理论与技巧》里说得那样:戏剧处理的是人的性格的特征。这部**犹如一副油画,缓缓打开,奥德曼用他的演技勾勒出一个充满张力的贝多芬,一笔一笔,又是一笔。当影片接近尾声,耳聋的贝多芬(奥德曼)缓缓转向掌声雷动的观众,他惊呆了,随即轻轻一笑:总算上苍这次疲倦了。
影片行将结束,编导也着意突出贝多芬在创作上的革新和个人情感上的升华。当垂暮的贝多芬指挥《第九交响曲》时,他仿佛回到了伤痕累累的童年:鳏居且不得志的父亲每天醉醺醺地回到家中,对贝多芬就是一顿毒打。父亲要他练琴,要他像莫扎特那样做一个光耀门楣的音乐神童。被暴打之后,贝多芬悄悄爬上阁楼仰望星空。他在月色下向森林奔去,在一个倒映着星空的池塘里,他仰躺在水面上,镜头不断上拉,水面和星空融为一体,在《欢乐颂》的映衬下,小贝多芬融化进整个星空里。这段是整个影片的神来之笔,将《欢乐颂》那种无与伦比,超出银河,超出宇宙,驾凌于一切物质与精神至上的大彻大悟的境界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时的贝多芬,已经没有了"扼住命运咽喉"的剑拔弩张,也没有了悲怆哀恸的桀骜不羁。他在生命接近终结的时候,传达了对整个人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是超越所有世俗的桎梏,达到精神上永恒宁静的大空之爱。他的音乐为人类的终极命运指明了方向,就像《欢乐颂》里唱的那样"啊,越过星空寻找他,上帝就在那天空上!"
虚构和真实,终于又一次在人生的地图上经纬而过。我们手执地图,又真的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
-------------------------------------------------
我也是转来的 有点长不过说的不错
1、漫山遍野的牡丹,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精妙绝伦的五彩锦缎。我随着观花的蜿蜒的人流在花间慢慢地漂移,饱览这国色天香。
2、牡丹的茎又细又短,老干可达3米,枝叶特别茂盛。它的叶子又扁又短,绿得好像就要底下来似的。
3、杜丹就像成了花的海洋。那里的花颜色各异,花朵硕大,花瓣肥厚,花蕊也非常多。
4、牡丹花高贵艳丽,还因为牡丹花是幸福美好的化身、繁荣昌盛的象征,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每到开花时节,牡丹就开着雍容华贵、娇俏艳丽的花朵。
5、阳光里,在或浓或淡的新绿的映衬下,像碧天里可爱的星星;轻风过处,那漫山的牡丹泛着鲜亮的波纹,一波儿赶着一波儿,像友谊的电波传向远方;又像美丽的少女哼着欢乐的小曲翩然起舞。
6、当春满大地时,牡丹才绽放出她那甜美的笑靥。她的花朵娇艳饱满,花瓣重重叠叠,花色更是数不胜数。
7、牡丹的花枝细而长,那翠绿给人清爽。她的叶子犹如一个个小巴掌,像小朋友一样欢快地拍着手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
8、一阵春风轻轻的吹来,一丝丝,一缕缕的牡丹花香气,轻轻悄悄地潜入我的鼻孔。我使劲地呼吸着,顿时,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9、花开前夕,一枝枝牡丹像一个个含苞欲放的少女,它生长着,而到了开花时节,一枝枝牡丹像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姑娘,带着灿烂的笑容。
10、丹花们也尽情展现着自己,充满了野性,完全没有了约束。如果把洛阳牡丹比作千姿百态的贵妃,那么垫江牡丹则是充满清纯和野性的村姑。
每对夫妻当初交换束缚戒指的时候,司仪都会问,有勇气面对未来漫长的道路吗;我们在当时都是坚定的回答,能!可是人生真的是很漫长;生活中的锁事,事业上的困惑,孩子的负担,每每这种种磨练会消磨很多光阴,使生活变得单调无味;可能他她在另一半那里缺少,或者是得不到的东西,在他和她的身上得以弥补;人生得一知已算是很大幸运了,彼此能倾诉一下烦恼`忧虑`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婚姻负责,因为那牵扯到太多的人和事,该以家为重;我已婚,有老婆和孩子;如果在我的人生旅途上,出现一位红颜知已,我会很欣慰;但我的家永远是第一位的,妻子很辛苦的操持的家务这么多年,我历历在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