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历程》读后感800字两篇

《美学历程》读后感800字两篇,第1张

 我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美学历程》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

《美学历程》读后感一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去年的这个季节,也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的季节里,我司组织了书法培训,一年下来,从篆隶行走到行草楷,随着对各种碑帖的品读和临摹,对水一样的墨汁配合柔软的毛笔在宣纸上呈现出的力与美无比震撼。年届不惑方知美,方才有了对何为美以及美之为美的初步认识。一年的翰墨学习,方始走向美,走进美的世界。

 回想从出生到家庭、学校的教育,似乎我们对什么是“美”,如何“审美”,一直停留在一个简单的认知上,或者说,国内的教育只会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价值判断,至于“为什么”和“怎么做到的”则从来没有。老师们告诉你王羲之如何的遒美健秀,癫张醉素如何的狂放空灵,颜筋柳骨如何的挺拔有力;吴带当风如何对飘逸超拔,曹衣出水如何的刚劲稠叠,八大山人如何的疏旷倔强。至于他们为什么写的好、画的好,好在什么地方,这种美的出现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会在那个时代出现这种美的表现形式等等,一概不知。为什么好因为老师说好,老师的老师也是这么跟他说的,没人问,没人学,也没人教。审美教育的缺失,让我们早已不具备对艺术的雅与俗、美与丑的鉴赏辨别能力。造成当今书法之怪现状,“丑书”大行其道。

 为了更好的学习书法(写好字),多多少少的通过书法来熏陶和涵养自己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有必要系统的了解中国的美学和美术史,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可以说是不得不读的经典之作。初识李泽厚,是在看易中天先生的《闲话中国人》里提到,当时乍一看到这个名字,脑海中下意识想到的是李嘉诚,以为是李泽楷的兄弟之流(悲催的金融民工暴露无遗)。后来百度方知,李泽厚出生于1930年,比李嘉诚略小2岁,一个出生在湖南,一个出生在广东,一个是著名哲学家,一个是香港首富。两个人虽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翘楚,但实在是“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维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美的历程》初版于1981年,内容时间跨度从远古图腾和原始歌舞开端,历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宋元山水意境到明清文艺思潮。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和认知,以通俗而又玲珑剔透到语言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如今新版配了近百幅精美的插图,具体地呈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文字是美的注解,插图是美的具象,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相得益彰,让读者在阅读中实现文字与图像的印证,读来十分的亲切。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对《美的历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美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从老子的众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到说文解字对美的解释,《说文》: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注》:羊大则美,故从大。从这里可以看到,“美”,从味觉上是甘甜的,从视觉上是旷大的,从语言上是温善的。“美”是好看、好听、好味的意思,自古及今都是如此。因此,“美”不同于一般的“漂亮”之意。“美”字出现的时候,往往用来形容眼耳鼻舌身意在色声香味触法全方面都得到愉悦的时候。《美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能让读者身心都得到愉悦的书。

 《美的历程》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从远古时代到明清近代的各种美的展示。远古图腾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的狞厉的美,先秦理论精神的儒道互补,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风度的主题与文的自觉,佛陀世界的壁画、雕塑,盛唐下的青春、音乐性的美,中唐的韵外之致,以及宋元的山水意境和明清的文艺思潮,都被作者以令人赏心悦目的文字一一道来,阅读这部书,也就变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的美的享受。

 读完《美的历程》,方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学内涵的一脉相承。美学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淘砂剩金,在时代更迭的战火中浴火重生,在文明的交融与冲突中凝冻积淀。随着岁月流逝,这种美的传承和流变感染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和精神。面对如此恢宏的美的流变,情不自禁一唱三叹,流连不已。跟随李泽厚先生的笔触和讲述,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与哲学和宗教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是指导人从生存到生活,是人之所以区别动物的根本问题。面对如此人生根本问题,如何从这本经典中,如何在短短的月度读书任务中,吸收更多的营养,领会更深刻的美,提升丁点的审美层次,才不枉先生巨大而重要的美学研究成果。但这又是何其困难啊。话又说回来,美学的涵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应该是一生的追求,岂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思虑及此,更应抱着一份闲情逸致来读。正如李泽厚先生在这本书的开篇和结语所说的话一样,在读完这本书后,的确有一种“匆匆巡礼”的感觉,他把自己对中国远古到明清的美学认识以最为代表性的事件、最直接的风格和手法向我们呈现出来。于我而言,李泽厚先生的这部美学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在其启发和指引下进入美学的探究和学习。

 艺术和美是精神与心灵的外化、表现和寄托。“美的历程”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历程,民族的艺术史也就是民族心灵的历史,随着民族精神的演进而不断变化发展。因此,在本书中,谈艺术的发展必先谈社会、思想的变化和演进,以期理解艺术和美发展的内在因素和相互作用。

《美学历程》读后感二

 先生的《美学历程》似乎太薄,只有几十页匆匆翻过;先生的《美学历程》似乎又太厚,让我迷恋于千年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美的历程》,你像一罐经年累月的陈年老酒,把那份苦涩剥去,留着沁人心脾的香醇;你也似一位久历沧桑的老者,把世俗抛下,印在谈笑风生的皱纹。你如缕缕春风,杨柳依依中保留着春的姗姗来迟;你如炎炎夏日,汗流浃背中挥洒着夏的激情四射;你如绵绵秋雨,梧桐深夜中弥漫着秋的缠绵悱恻;你如皑皑冬雪,寒风萧索中沉淀着冬的刚劲凌厉。

 先生的笔太过于独特,让我漫步于美的历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千年的美景教我应接不暇,色彩斑斓中尽情散逸着古老国度所特有的气质,让美、智慧和艺术融入其中,美得深沉、美得壮丽。我不忍下笔,怕唐突了这份美轮美奂的艺术。如高山、如大海、如蓝天,让我瞻仰,让我膜拜,让我错愕惊叹。

 美的历程好长,跨越了千年的历史长河,摆在我的面前。它开启于那没有历史记载的神秘时代,图腾的龙飞凤舞,绚丽的鱼纹兽身,可怖的青铜饕餮,张扬着炫耀武力和神秘的时代精神。这种深沉、恐怖、崇高、难以抵挡的狞厉可畏之美,真正让我体会到“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的深刻内涵。先秦甲骨金文中流动着中国书法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诸子百家争鸣着中华美学追求功能、关系、韵律之美。我们需要这种美,一种主观情感客观化的艺术。我来不及过多地停留,楚汉的浪漫主义已浸润在我的周身。马踏飞燕,风驰电掣,力量、运动和速度构成了大汉天子统领下的大国气势与古拙的美学风貌。南征百越,北抵匈奴,东逼大海,西入大漠,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崇尚“力”的历史春秋。再往后观赏,中国的文艺开始觉醒了。那种超然物外、平淡冲和,那种忧愤无端、慷慨任气。《易》的万有流变的生的礼赞,庄的高举远慕的人格本体,屈的死亡反思的以往深情,在这里充分地交汇融合。这是一种风骨,一种超脱、清净之美。这种美太过自由、太过洒脱、太过奇异,终被统治者用一种轮回来世的信仰之美所取代。

 那无数的佛陀,丰富的故事,苦痛的麻痹,让我们很难想象人们醉心于虚无缥缈的情景。在今天的我们,将如同诵读悲怆的史诗或翻阅苦难的小说去看待这些艺术图景,感受着这种通过美学形式积淀着的历史和人生。美得沉重、阴郁,我不忍细细咀嚼,恍然间来到丰满热烈、充盈青春活力的盛唐的大千之美。带着古老东方美学的特质,“诗圣”杜甫总是那样的情感深沉,那样的人道忠实。他完全执著于人间,关注于现实,不求个体解脱,不寻来世恩宠,而是把个体的心理沉浸在苦难的人文关怀的情感交流之中,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创作使命。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带着发现美的慧眼,将绝句、草书、音乐、舞蹈的表现形式合为一体,构成了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天堂,奏出了一曲世界美苑奇葩的盛唐之音。陡然间,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让人高山仰止。峰回路转,山来水往,我又来到宋元山水美景面前,如畅游桂林山水般真切美妙。放眼望去,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四季景象各具风貌,美不胜收。韵外之致的背后,有着苏东坡先生对整个人生的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使得这种美别有一种韵味。山水佳境渐尽,我又回到了灵魂的归宿,哲学意味的明清文艺思潮似乎在拷问着世事百态、人间冷暖、离合悲欢,入理动情。爱之深、恨之切的复杂之美,似乎给千年的美景留下了无穷的思考空间,我徘徊者、琢磨着。转念间,西方伟大的哲学家、诗人歌德对中华文艺的一段评价浮现脑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加明朗,更加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数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或许这就是对这段美的历程的很好诠释。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动,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华人和华夏艺术的美的理想是不求凝固的,不变的永恒,而求动态的平衡,杂乱中的和谐,自然与人的相对应而一致,把它看作是宇宙的生命,人类的极致,理想的境界。深情、执着、温柔、含蓄,这些成了这千年美景的标准特征。

 这美的历程又仿佛太短,当我匆匆走过其间,却又多了几份不情愿回返的意念。我想多表达一点,记述些心得,却发现原来只是徒劳。

 最后,只好借用日本的东山魁夷先生《一篇绿叶》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是一次……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花用自己的凋落闪现生的光辉,花是美的,人类在心灵的深处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热爱自己的生命。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一种欣喜。”

深海**主要讲了在大海的最深处,藏着所有秘密。一位现代少女(参宿)误入梦幻的深海世界,却因此邂逅了一段独特的生命旅程。

《深海》是由田晓鹏执导,十月文化、彩条屋影业出品的动画**。

《深海》采用了首创的粒子水墨效果,融入了中国传统色,将中国传统水墨融合,创作出了绝美的画面。该**讲述了在大海的最深处,藏着所有秘密。

一位现代少女误入梦幻的深海世界,却因此邂逅了一段独特的生命旅程的故事,于2023年1月22日上映。

《深海》的幕后制作:

2015年10月25日,光线影业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光线在大圣归来**上映前即投资了该**导演田晓鹏所拥有的十月文化,田晓鹏公布了《大圣闹天宫》和《深海》两部重磅动画**。

**《深海》是田晓鹏导演继《大圣归来》后执导的原创动画长片新作,也是十月文化一次具有探索意义的三维动画创作。在近年来古风盛行的国漫作品中,《深海》另辟蹊径,用独特的东方美学演绎一个现代背景的奇幻故事。

1、《荒野大镖客:救赎2》

大表哥是一种生活方式。鲜衣怒马,挥斥方遒,扬善除恶,大快朵颐。帮派、枪战、仇杀、逃亡、友情、背叛、死亡。享受一下由R星还原的1899年西部慢节奏生活,完美沉浸式体验,配乐一响更让你明白什么是神作。每次玩到最后夕阳下骑马穿过树林的那次告别,都能让我哭的稀里哗啦。You are a good man,送给最爱的亚瑟。

2、《宇宙机器人》

PS5最值得的游戏,能发挥Duel Sense手柄最佳性能的玩法,而且是免费的!草地、沙地、木板、冰面、玻璃,各种地面的质感竟然通过手柄的震动反馈完美模拟。收集乐趣,寻找彩蛋,每一次找到老主机时代的珍藏物品,回忆涌上心头。

3、《双人成行》

TGA 2021最佳游戏,玩法、剧情、创意、配合都是突破了我对多人游戏的想象边界。最适合一起玩这个游戏的,我觉得反而是亲子,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增进感情,也能启发孩子创造力,鼓励孩子一起去解决难题。其次才是情侣,在之后是朋友。如果真一个人,左右互搏也是可以玩的嘛。

4、《艾尔登法环》

宫崎英高再次跌上神坛,老头环的火热真正点燃了我买PS5的热情。魂系开放世界的游戏天花板被顶到了又一个量级。乔治马丁的执笔,故事线宏大且缜密,弥补冰与火之歌狗尾续貂的遗憾。《艾尔登法环》的地图广度、故事宏伟、战斗搭配、开放世界探索,又一个里程碑的游戏错过了不会遗憾嘛

5、《底特律 变人》

《底特律 变人》设定在2038年的美国底特律,起因为模控生命生产的仿生人在人类的肆意破坏中逐渐觉醒自我意识,并开始反抗人类。玩家扮演着3个背景立场互不相同的仿生人,通过不同的对话、动作等选项推进着故事的发展,游戏时间大约为12小时,一共有6个结局,其中3个为隐藏结局,每一个结局都值得一玩,总会有让你为之动容的并感慨的一幕。

6、《神秘海域4:盗贼末路》

PS独占游戏重要成员,画面在PS4主机上就已经惊艳所有人,顽皮狗把射击冒险游戏做到了极致,畅玩过后堪比看了一场长达十几小时的好莱坞大片。PS5有一定优化,更好的画面和更高的帧率值得让你再一次踏上冒险之旅。男人至死都是少年,没有哪个少年能对一场绮丽的冒险说不。

7、《最终幻想 7 重制过渡版》

这么说吧,《最终幻想 7 重制过渡版》就是系列粉丝的梦中情游,人人都盼,但没想过会成真。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视《最终幻想 7》为系列最佳作,当第一章真的以高清画质和全配音状态问世,不只是死忠粉沸腾了,那些没能在 PS1 时代邂逅佳作的玩家也终于有机会补一张票。从这款重制版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出,随着 PlayStation 五代主机更迭,游戏行业本身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8、《师父》

拳拳到肉,酣畅淋漓。20岁进夜店,70岁抬出来的梗就出自这个游戏。《师父》的武术指导是佛山白眉拳传人Benjamin Culos(法国人,中文名刘奔),所以在武术动作上是我几年玩过最舒服的一款游戏。特别看大神速通视频,丝滑到底,十分解压。画面也非常讨人喜欢,最爱美术馆和竹林这个场景,透露出东方美学韵味。

9、《漫威蜘蛛侠:迈尔斯·莫拉莱斯》

准确来说,《漫威蜘蛛侠:迈尔斯·莫拉莱斯》并不是一部完整续作,更像自成一体的扩充内容。这一次,彼得·帕克开开心心休假去了,留下年轻的蜘蛛侠学徒迈尔斯·莫拉莱斯担起维护纽约的重任。在前作的坚实基础上,Insomniac 又给纽约盖上了皑皑白雪,带来了浓浓的节日氛围,整体呈现出次世代级别的精细质感。

10、《死亡循环》

《死亡循环》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PS5游戏,并且考虑到它是由Arkane开发的,这颇具讽刺意味。这个工作室目前归属于微软旗下的Bethesda 工作室,而PS5主机独占是在微软将Bethesda收购前达成的,目前该作仅能在PS5以及PC上游玩。《死亡循环》绝对是一款引人入胜的射击游戏,它巧妙地以连贯的方式将游戏玩法编织到循环中,并随着时间推移构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同时这部游戏也是少有的Gamespot及IGN给出双满分的作品。

广州艺博会秋季时间已经公布了,如果大家这个秋冬交接之际,没有什么什么地方可以旅游的话,不如就来这里,可以感受艺术,感受文化,这也不失为一次很好的旅游体验,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送上这里的一些基本信息!

广州艺博会2018秋季基本信息

时间:2018年11月30日-12月3日

地址: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C区

票价:100元/人

第23届秋季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将于2018年11月30日-12月3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C区142-152-162馆盛大开幕!据悉,本届秋季艺博会门票100元,现在微信提前购买早鸟票,只需25

2018年广州艺博会蝶变、裂变为春秋两季。第23届秋季广州艺博会作为广州艺博会的第23周年,除了在原有的3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至4万平方米,让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本土体量最大的博览会品牌,还要搞点别的事。

第23届秋季广州艺博会有啥看

8大单元主题展馆构建专业艺术矩阵

花城馆(城市与艺术)

城市共融艺术主题展馆,继续将“花城”广州作为重点主题展览打造并展示。

国际馆(国际与前卫)

引进国际知名艺术机构,梳理和呈现日新月异的当代艺术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当代馆(当代艺术、影像、装置)

中国精神与西方审美荟萃。这里,整合了国内重要的艺术力量;这里,呈现了西方艺术前沿。

经典馆(名品画廊、经典艺术)

在经典馆,传统绘画邂逅西方经典。东方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重逻辑在这里有截然不同的演绎。

国粹馆(博物馆藏与古董古玩)

五千年历史,墨宝书香、名人珍奇层出不穷,国粹馆浸润在传统与潮流里,交融在历史与变革中,带领观众一睹不同国粹的瑰丽面容。

收藏馆(民间收藏、艺术珠宝)

收藏馆汇集全国各地奇珍异宝,且多数为家族传承。此次大众可以尽情追随时光,纵览历史文化,感受深厚底蕴,享受穿越古今的视觉盛宴。

工艺馆(工艺美术、文创衍生)

工艺馆共设面积2000余平方米,从国际视角、中国风范、岭南特色三大层面扩大中外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非遗馆(非遗、国粹)

传承非遗弘扬国粹,这是非遗馆的定位之一。除却广府记忆·非遗传承主题展等相关展览还增设体验区,让大众在体验中了解非遗、传承国粹。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区作为8大单元主题展馆的场外配套展区,将重点探索大型艺术雕塑置入公共空间与升级城市文化的关系。

8大主题展览

花城·国际视野

城市艺术交流展

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城市的灵魂所在。2017年,广州艺博会首次引入城市形象主题馆的概念,将花城广州以艺博会主题馆花城馆的形式呈现。

甫一亮相,就得到世界各地的展商、观众等各方的肯定,主流媒体更是争相报道。

2018年,花城馆再升级,特邀全球知名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齐聚,打造一场更高规格、更广泛影响力的主题展,全面而深度的展现广州之美、传播广州之声。倡导人文生活美学。

领略·当代触觉

当代先锋艺术主题展

当代先锋艺术主题展方家云集,群贤毕至,透过作品表达各自的人生经验、艺术历程及社会思考,让不同主题与形态的作品产生对话,描绘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图景,呈现一场东方艺术的蓬勃见证。

风靡·策展空间

国际策展人联盟特别展

力邀世界各国知名策展人独立策展、整体呈现。这一重要的创举,将促使中国艺术及时与国际同行沟通,把世界各国当代艺术最新面貌、精湛的创作技术、多元的文化特点、广泛的创作题材、开阔的思维理念展现在大众面前。

以此来推进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与国际间的交流,挖掘更多的优秀潜力艺术家。

发现·时代精神

当代油画艺术主题展

作为西方舶来的油画艺术,裹挟在近现代西学东渐的这股时代大潮中,在中国的文化土壤生根发芽,历经百年而根深叶茂。油画艺术深深地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已成为中国当下重要的艺术门类,参与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整体建构。

本次主题展通过参展油画家的集体视觉文本,将向我们呈现依次开启的文明画卷,抑或上一个时代的终曲和下一个时代的序曲。

重器·百川汇流

博物馆馆藏精品艺术展

第23届秋季广州艺博会通过多方邀约,打造重器百川汇流博物馆馆藏精品艺术展,回顾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时代经典之作。

其精心的构思,深入的表现,细致的刻画,恢宏的气势,独特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我们留存了与之相应的一段段生动而精彩的历史篇章,其艺术的魅力增添了感动后人的精神力量。

变幻·艺术生活

美学空间体验展

用美学点睛空间,实现生活与艺术的互动是此次体验展的主旨。

现场将艺术作品与空间相结合,并将声、光、电的融合,打造出一个集艺术品、灯光、影像、装置与环绕声场等于一体的沉浸式多媒体美学体验空间,带给艺术消费者全新的颠覆和感受。

美学·新生时代

新锐艺术家联展

当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带着各自的憧憬、梦想与曾经的过去迈进艺术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持续的与之发生着关系,并且各自用不一样的艺术话语,表现当下美学视角。

丹青东方文脉

当代水墨中坚力量主题联展

中国当代水墨正逐渐成为艺术品市场的突破口,这群艺术家作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创新的****,一直以来以开放的视野对艺术作深层解读,他们站在当代艺术的视觉经验立场上重新审视东方美学的本体价值。

将东方意境与西方画理相融和,并在变革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在今天所取得的新成就。同时也让观众见证了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的集中“突围”。

注意事项:

1、一人一券,展览期间可进出展馆两次;

2、60岁以上的老人可凭老人证免费兑票;

3、1米2以下的儿童可在兑票处免费兑票;

4、本次活动不一定要按照卖票日期入场,只要在展会期间都能兑票入场,同时在展会期间可以进出展馆两次,期待您的光临。

交通

机场出发:

白云国际机场至广交会C馆

驾车/出租车:

广交会C馆设有地下停车场。出租车起步价10元/25公里,25公里后续租价26元/公里。

公交车:

广交会展馆站下229239262304461461班车582763B7快线大学城专线3高峰快线59高峰快线77

地铁:

搭乘地铁8号线至琶洲站C出口

如果大家要去看,就要赶紧准备了,赶紧开始计划自己的行程吧!

汪曾祺受的散文优美、淡雅、朴实、精炼。

第一个特点,汪曾祺的语言出落的就是大大方方,平平淡淡的白话。有人评价汪曾祺的语言说是“把白话白到了家”。然而,读汪曾祺的文章又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得到他在行文之中所带有的那种文人雅气。二者得到了某种平衡和协调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个特点,则是汪曾祺的散文中,善于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他似乎特别擅长于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取材,寓巧于拙,表达真挚的感情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编者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时光五载已过,编者又在此基础上精编出这套“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十六种。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散文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以自学方式学习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97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作品有“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光之教会”等。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中文名:安藤忠雄

外文名:TadaoAndo

国籍:日本

出生地:日本大阪

出生日期:1941年9月13日

职业:建筑师

主要成就: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现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等

人物履历

1941年9月13日出生,出生于日本大阪。

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TadaoAndoArchitecture&Associates)。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户北野町、大阪心斋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87年-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8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9年-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2003年-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2011年-担任东南大学的客座教授。

安藤忠雄,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Mode研究班(SemiMode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如今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通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和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年少时家境贫困,童年在木工作坊度过。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爱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Garden(ロ_ズガ_デン、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安藤忠雄自学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1980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神户北野、大阪心斋桥)的商业建筑设计,1990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

之后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建筑。但也有人认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筑特有的魅力。

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赠予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建筑理念

东西方的融合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

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84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

在Time’s之后,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他针对大阪市区里一栋历史建筑物(中央公会堂)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他提出都市核urbanEgg与地层空间spaceStrata的构想,在历史建筑物的内部嵌入蛋型的市民剧场,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广场的连结,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空间。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已经不同于以往封闭的态度,他采取了“嵌入”与“挖空”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在组织建筑群体上,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

建筑构成三要素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经典语录

1.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3.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4.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5.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光和风

1.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2.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3.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4.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以此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5.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空间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个体意识的印记

1.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2.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3.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4.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

5.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力场

1.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是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

2.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的创造。

3.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

4.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

5.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

墙的意愿

1.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社区的预先关注。

2.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然而,这种引诱应该被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在。

3.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

4.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

5.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准器。

纯质的层叠的风景

1.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

2.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空间。

3.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

4.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

5.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这并不单纯是局部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这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主要成就

个人获奖

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长屋)

1983年-日本文化设计赏(六甲集合住宅)

1985年-芬兰建筑师协会阿尔瓦·阿尔托(AlvarAalto)奖

1986年-艺术选奖文部大臣赏新人赏(中山邸)

1985年-每日设计赏

1987年-每日艺术赏(六甲教会)

1988年-第13回吉田五十八赏(城户崎邸)

1989年-法国建筑学院奖赏

1990年-大阪艺术赏

1991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WBrunner纪念奖

1992年-第1届卡尔斯伯格(Carlsberg)建筑奖(丹麦)

1993年-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RIBA)荣誉会员、日本艺术院赏

1994年-第26回日本艺术大赏(大阪飞鸟博物馆)

1994年-年度朝日赏、第7回国际设计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骑士级)

1995年-年普利兹克奖、日本文化设计奖(六甲集合住宅)

1996年-第8回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第1届国际教会建筑奖

1997年-德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皇立英国建筑师协会皇家金奖章、第4回大阪吉瓦尼斯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提升至军官级)

2002年-美国建筑师联盟金牌(AIA金牌)、京都赏思想艺术部门受赏

2005年-国际建筑师联盟金牌(UIA金牌)

展览会

1978美国10个城市巡回展

1979受匈牙利建筑师协会邀请举办个展

1991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1993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个展

伦敦皇家建筑师协会举办个展

1994马德里、巴塞罗那举办个展

1994-1995意大利维琴察举办个展

1996第六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参展

1998韩国汉城国立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个展

1999柏林AedesEst展廊举办个展

1999-2000芝加哥、匹兹堡、多伦多各届普立兹克建筑学奖获奖者展览会参展

洛杉矶现代美术馆举办的“20世纪建筑展”参展

2000-2005世界巡回展“世界美术馆展”参展

2001圣路易斯美术馆举办个展

2002第8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建筑展参展

2002-2003克拉克美术馆举办个展

世界影响

安藤为一自学成功的建筑师,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也无得自任何大师的传授,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而获得启发,直到今天他仍持续而不间断。安藤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置身于罗马万神庙之中。安藤曾说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空间。当建筑以其简洁的几何排列,被从穹顶中央一个直径为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这个建筑的空间才真正地存在。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中介体才能获得,真正能打动我的,就是这种建筑的力量。”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安藤亦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著名大学建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566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