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曾发表于《经济日报》,如今又做了番整理与修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下了两天雨,山路不好走,一下泥石流,一下塌方。老天爷在眷顾一个人的时候,似乎很喜欢用开玩笑的方式,先是不让你走,把路截断,让你绕路,爬山,吃苦。颠簸你的信心,拖延你的企盼,当你行将失望的时候,它又云开雾散,透出一点光芒,给你一丝希望。
从云县到南涧,走高速本来一个多小时,但走老路却耗了我整整一天的时间。老国道向澜沧江一样宛延,风景好,但路况差。导航不灵,偏偏路还走岔了。下车问路,看到远处有一颗很大的樱花树,寻着绚烂的红色,一路往前,天哪!身边的绿色几乎全是茶树,每一棵都有两人多高,而且越往里走,茶树越多。硕大的樱花树盛开在古茶园中,莫非是"樱花谷"?不对,樱花谷没有古树茶。那就管不了那么多,先拍照,再观察,吃鲜叶,看树龄,探访的程序和套路同以前没有差别。
眼前的茶园不但有樱花,也有其他叫不来名的野花。白的,黄的,粉的,虽然没有樱花那么夺目,却也不失为美丽的补充。茶在花中生,花与茶相伴,这样的环境在云南的古茶园中算不上"仅有",却也非常少见。
"野花沟",这个名字是我取的,虽然没有"桃花源","樱花谷"那么好听,但误打误撞发现这个地方,却是我的幸运。
我跑茶山有一个嗜好,就是"吃鲜叶"。一般人不理解,茶的鲜叶又苦又涩,怎么会让你津津有味,还乐此不疲。然而有病的人就是不一样,记得小时候我还喜欢吃墙上的白石灰。你不能想象一个人的肠胃一旦成为茶叶的过滤器,他对于好茶的渴望是不需要理由的。
这些年,我不记得到底吃过多少鲜叶。每次来茶山,只要遇到新芽,第一片叶子就是我的目标。不管大树小树,不论什么品种,先吃了再说,吃得多了,比较就有了。地域,季节,树龄,气候,光照,土壤,凡是与茶共生的要素一个也不放过。时间久了,好茶的味道,慢慢在心里面沉淀下来。大树小树,向阳背阴,山脊谷底,石生土埋。不同的树,不同的生长环境,味道都不一样,说不上哪个好,哪个不好。标准是有个性的,我喜欢的,说不定恰好是你讨厌的,然而没有关系,天地之所以大美,就是因为它为每个人,每种生命的都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鲜叶遇到唾液就像茶叶遇到开水,出来了什么?出来的有多少?这些对我来说至关重要。茶叶中的鲜味里面有多少甜?甜里面又有多少香?涩会不会滞留在舌沿?味道与味道之间的包容性会不会从后向前慢慢推送?这些都是我判断这个茶好与不好的标准。
野花沟的鲜叶,入口有淡淡的花香,茉莉醇,芳樟醇,这些名字,听起来很"化学"。但嚼起来很"物理"。鲜叶入口与唾液结合,酶的作用不是催化而是分解,鲜叶里面有什么?有多少?通过咀嚼鲜叶来判断,比正儿八经审评茶汤更加直接,更加客观。
对于茶叶香气,我的经验是,如果嚼碎的鲜叶在口腔中㪚乱无序,没有集中感,虽然齿颊留香,那么茶叶也比较一般。如果齿颊没有香气,那么最好的评价就是跟这个茶说拜拜,说再见。对我来说,真正香高的好茶,淀粉与果胶,甚至纤维素这些东西被分解的粘性会将你口中的"甜"团团围住,香气会从嘴巴跑到鼻子,随时等待与空气混合。就香型而言,如果渣子里的纤维质比较硬,一般来说会出"果"的味道,如果渣子里的纤维质比较绵软,就容易出"花"的香气。然而,有时候也并非如此,尤其是现在人们追捧的单株,让人感觉其变异得让每一棵茶树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当你的味觉还在跟别人跑的时候,或者是自己有时候身体不高兴了。人与茶,茶与味道,所有的所有,就都不能确定了。
正当我的思绪放远时,有一个背筐的老汉从树林中出来,我恭敬地递上一支烟问:"是刚采的鲜叶吗?"
"是"。
"回家吗?"
"不,要先把茶送过去。"
送过去就是卖鲜叶,这个我感兴趣。
跟随老汉进村子,推开大门,我惊呆了,只见诺大的院子堆满了晾晒的茶菁。直接与天地对接的院心,弥漫着似野若兰的花香。不对啊,地上明明是茶,哪里来的花香?我本能地环顾,在满是簸箕的地上行走,绕了一圈,整个院子除了茶,没有别的。
香气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你刻意觅它的时候,它不来,你无意了,它却来撞你,而且撞得猛烈。如果人的嗅觉会被香气"电"到,我真希望自己的身体就是个导体,没有电闸,而且永不绝缘。
这个院子的主人是个小伙子,30来岁,姓杨,玉溪农校毕业,学的是烟草栽培与管理。我比小杨年长一倍,两代人的距离,按理说会有一些障碍,但小伙子并不跟我陌生。我问一,他答三,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我平时做茶只是摆摆样子,但今天不同。除了想验证鲜叶的味道,我还要找到这个茶叶的香气究竟来自何方? 所幸小杨的舅舅是个做茶的老手,我很庆幸他能那么认真地教我,试温,翻旋,扬抛,什么时候用大火,什么时候用小火,如何通过气味判断杀青叶的老嫩。等回过头播放小杨帮我拍的录像,自己一招一式,还真像那么回事,难怪我们家领导嗔怪我"上辈子就是个农民"。
做茶不丢人,不会做茶,甚至不知道如何做茶,对我来说才是最大的丢人。所以后来回想我自告奋勇,上杆子亲自操刀,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近距离感受鲜叶在高温状态下,内含物由液态转化为气态释放出来的野兰香气。这个香气说不清是哪种香型,但诱人,迷人,醉人,让你欲罢不能。
炒茶的本意是把"青味"赶走。然而让人无奈的是,茶叶晒干,香气成份的其他成员也随之跑掉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结局,可这也是所有制茶人的无奈。明明知道是茶叶中有很多好东西,却不能留住。这对于一个视茶为生命的人来说,是最难接受的情况,我们品尝自己做出来的茶叶味道,有时候挺感慨的不是它的苦味,也不是它的涩味,而是遗憾,遗憾于自己无法让一款茶叶的真正味道全部表达出来,这种感觉,想必也许是每一位知茶、做茶人心中都会有的,虽然很多时候我自己心中从来不想妥协,但在现实,我们只能接受茶叶这种遗憾与残缺之美。
"留下来吧,今晚住我家",这是小杨的挽留。我木然,像这个茶的香气一样,连头都不抬就回答"不行,我得走了"。因为我家里还有卧病在床的老父亲。
时候不早了,再见!野花沟,野花沟我还会来,就算现在这里的茶一文不值,我也会做一个走在荒野上的"寻香人"。让野花沟的醇香,融化在我,以及我所渴望的那份平常的汤水中。
其实接触茶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茶里面有很多东西,每一种东西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折射一种思想。有人善于细品、甄别,有人喜欢倾听、认同。而我属于后者,茶于我而言如同一本书,每天要时不时地读一读,品一品,不求专研,但求进步,正如喝茶本身,不求知其味,但求得其趣。
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那种特别糊涂的人,但从野花沟回来后,不,准确地说,是从我被野花沟的香气震到的那一刻起,我晓得,是自己的缘份到了。我很难说得清楚自己心中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犹如一种宿命感一般,比如说别的东西你可以明确表达推辞,但是缘份不同,相互牵引,念念不忘。最要命的是晩上睡觉,那个香气象幽魂一样,傍在身边,始终有,到处有,不能入眠。整个人像被某种东西绊住一样,不能动。所以说缘份这个东西你很难拒绝,也推辞不掉,因为它本来就是命的一部分,因此我带着野花沟回到了昆明。
而我回到昆明的第一件事就是"试茶",套路不变,碗盏杯碟,评茶的行头一样不少。先比较,后重复,一个个,一次次,反反复复。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试茶是代表大众寻找性价比。但从学习的角度看,试茶就不一样了。要试什么?为什么而试?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你就回答不上来。有茶必喝,喝茶必究,这些年来几成常态。试茶如果只是比个你高我低,孰优孰劣,那优良中差,每个茶的命运就都决定了。
然而,对于一个于茶有深爱的人来说,我更愿意自己是一个尚听故事的人。茶是一本书,写书的人是天地,而读书的人就是你我。
说到了试茶,我不知道试茶除了喝茶,还要听茶、问茶算不算故弄玄虚。反正我是这种人,不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专家学者、布衣绅士,懂茶与不懂茶。来了就问,问来问去,问成了一个"不良习惯"。直到有一天大家都不说话了,安静地等你放公鸡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好象不只是味道那么简单了。
再后来,很多朋友开始劝我,野花沟虽然好,但每年茶叶价格一直提高,你拿了根本就不好卖出去,也收藏不了多少,干脆干掉(不要)算了。我也曾想过试图放弃,然而不行呵!那个神精兮兮的香气,经常在,始终在,不论闻到什么,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会想起它来,反到成了欲罢不能的借口和无法干掉的原因。所以后来我开始想查明野花沟的香气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便因此埋头于各种关于茶叶的资料书籍中,想寻得一丝线索。
因为野花沟地处澜沧江,茶树的始祖大都由中华木兰进化而来,从澜沧江大桥边上的昔宜到小湾、漫湾、再到茫牙,到处都有古木兰的痕迹。野生的,过渡的,人工的,本山茶,藤条茶,二嘎子茶,还有勐库大叶种。这里的茶树,不知多少代同堂,近亲和远亲,裸子和被子,野生和家养,移栽和嫁接,在人类的干预下集合在一起。任由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摆布,形成了澜沧江流域茶树大家庭的种群多样性。
茶树的变异本没有什么规律,进化为毎一棵茶树贴上了多样性的标签。我在大雪山,景东,镇沅,白莺山等多个地区都曾与这种似野若兰的香气邂逅,印像深了,恋恋的 情感 便多了起来。
寻着野花沟的香气,对照资料,我查了一下,野花沟的茶树其实就是中华木兰的后裔。不论外形,滋味,汤色和香气都具有"野"的特征。这个野,不仅荒,而且寂静,如果香气可以用耳朵来听,你会发现这里面没有杂音,只有纯净。
野花沟的茶树从飘变的荒野走来。进化不完全的过渡型品种已经暗含了味道的原始状态,天然的比人工的好,荒野的比台地的好。正如同我比较喜欢没有人居住的地方一样,什么东西都自自然然,人才活得舒服些。
不过这些年大家都 科技 了,茶里面不但有机器的味道,更有化学的味道。原始的,荒野的味道不被人待见,就像如今那些习惯了家教的孩子,不开小灶反而就不能成材。
但我又是个求异不求同的人,批量生产出来的循规蹈矩,从来不是我深入研究的对象。相反,那些原始的、个性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才是我要涉猎的目标。
在我看来,所谓"野味",其实就是野花沟的蓝天和白云,樱花和茶树,岩石和蜜蜂,香樟与芒果,菌类和蕨类,含有水份的腐质土和空气,统统搅在一起的味道。这个味道,农贸市场里是没有的,高速公路能到的地方也没有,凡是人类活动痕迹较多的地方,你都发掘不了。在过去,我曾很喜欢用心路历程来记刻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但后来发现,其实心里面没有路,更好。正如茶叶香气这个东西,能在旷野中纵马放缰的时候闻到,能在你举杯的时候一个人真实的独享。于我来说,那才是天大的畅快。
至于野花沟的鲜叶,表面具有不规则的蜡质结晶,革质化程度高,韧性强。不容易被撕裂。展平在手上会有丝绸从肩上滑下来的感觉。叶背多毛,上手有锉感,如果是春茶,第三叶,第四叶,甚至黄片都能显毫。然而从野花沟的生态环境来看,叶片背面的绒毛并不用来反射光线,而是一种返祖现象。因为野花沟地处澜沧江,海拔不足1000米,没有那么强的紫外线,早晚温差也比高海拔地区要低得多。所以我判断野花沟茶,并不是进化完全的栽培型品种,而是杂交在澜沧江边上会移动的奇妙植株,但想证明这一点却带给我很大的困扰,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己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推演,也许说不准最后跟人们所认定的事实恰恰相反。
不过困扰来临的时候,人的潜质最容易被激发,我很享受那种被激发后的忘我状态。一个人躲在屋里,静静地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充满挑战,理论和实际不是结合而是碰撞。疑点、矛盾,莫名其妙的思考,换来了早晚会把你搞定的决心。
野花沟的香气与勐库大叶种的香气完全不同,似花非果的味道一旦接触,没齿难忘。青白泛黄的汤色,象玻璃一样透明,看似寡淡,实则浓郁。十年前我在景迈山的长宝家喝野生月光白的时候,就见过这种汤色。但凡野茶,不呈**并不是转换的问题,相反是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的原因(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越高,茶汤的透明度越好)。我也怀疑过萎凋的问题,亲自上手后发现,如果萎凋过度,香气会连同青味一起跑掉。然而这个茶没有,浓度、滋味,该有的有,该来的来。野花沟的香气就是这么"个性"。好与不好,似乎并不希望有人评说。
曾经我一连续喝了十多天的野花沟,茶的味道没有改变,倒是自己变了。变得像那个唐朝布袋和尚一样,看似庸懒,实则轻松。后来想想,这种变化其实很符合自然的规律,人这一生的过程正如同把一个很浓的茶喝到淡而无味,能够不需抬头便在茶汤中照见自己,能够把对味道的追求看做是一抺烟云的过往,能够用后退的方式来感悟前行的艰辛,这也便是: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后退原来是向前。
最终,我认为野花沟茶是进化、过渡和变异的混合体,虽然它的外形给人印象是柔弱甚至纤巧,但其内质鲜甜,微苦,加之其柔里带刚的滋味,又让人觉得它明眀就是一个经过长期修练的太极高手。这一点从野花沟的新茶身上就能看的出来,它身披白毫,银装素裹,含而不露,但其内含物的浸出象秩序一样井井有条。我对它的每一次的靠近都像在跟天地较量,虽然承载它的盖碗虽小,但场面宏大,暗中彼此的拿捏,常常是你尚未出手,那个茶就已经把你看破了。
所以我一直很爱野花沟,野花沟是香气和味道物化后的美女,遇见就会迷倒,而且心甘情愿成为她的粉丝。与野花沟过招,不是你来碰它,而是它来撞你,最终你会发现不是你赢得了什么,而是你输掉了多少,但你心甘情愿!
原文作者:云南昆明大翠山茶业有限公司张跃
整理作者:沐凡,写于202238
寻茶故事,还原真实的茶人与茶叶故事,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茶,文中所提及的一系列茶叶不一定会有所售卖,只是单纯记录茶叶本身的故事,若有兴趣者可以后台私聊询问。此外,本系列文章欢迎各位茶人与沐凡交流自身的经历,沐凡会如实记录,整理分享给更多爱茶之人。
全文完,如果觉得笔者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分享给其他朋友吧,多谢阅读!
1、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 陆游《游山西村》
译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汉 · 曹操《观沧海 / 碣石篇》
译文: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宋 ·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邂逅是不经意中相遇的美丽,在彼此心中荡漾着美好的涟漪,就象花儿瞬间遇见了风,在风儿的吹拂下,花儿的芬芳在空中弥漫。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邂逅的唯美散文精选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邂逅的唯美散文精选篇一:等,一场邂逅的美丽
等你,在风尘仆仆中等你,在秋日细雨中等你,在璀璨星光下等你,在岁月的尽头等你,
等你,等你的到来,等你冰冷却使我心温暖的唇,等你那纤纤玉手,等你在风中娉婷的样子。
等你,等你的绰约风姿,等你含情脉脉的双眸,等你轻轻的絮语传过我的耳迹。
——题记
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午夜,星星颤抖着落了下去,偶遇一颗流星划破了天际。而后,便是黯然无光的世界了,甚至远山的轮廓也不再清楚。灯火依稀的光零落在风中各处,颤颤巍巍的,正如你的双手,与我的心。
好久不曾有过这样的沉重,心中只觉得无比压抑。你就要离开了,为什么,不说清楚,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我是那样的深爱着你,不管不顾世人的眼光。可你,竟然连你要离开了的事也不告诉我。让我痛苦着,让我失落着,让我被一种忧郁的心情笼罩着。那不似丁香的憔悴,含在嘴里的却尽是苦味。
我静静地看着你,你沉默着一言不发,好歹说点什么啊!给我这样沉重的心一点点的慰藉。让我感受到一抹清凉,让我觉得有那么丝丝惬意。微风轻拂着你的发丝,如若我的手是风吹动万物的风该多好,轻拂着你的发丝,触摸着你的肌肤。仿佛你是属于我的,仿佛我是属于你的。
蝉鸣未逝,想必是还有些什么未了的心愿吧!你还未走,想必是要再与我说些什么话吧!皎洁的月光又出来了,那层层的乌云变得像轻纱一般的薄。月光隐隐约约地落在你的身上,照在你的脸上,眼角无痕,却为何觉得你也是如我一般的心伤,为何也觉得你如我一般的痛苦。远山的轮廓又依稀浮现了,天上的星星了,羞涩的容颜又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多美啊!从心中击落一个又一个的美梦,不就是为了在这样的一片天空下徜徉吗可是两个人的心,为何却差得如此之远。仿佛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它们可都是在我们的心里啊!
“我要走了,对……不起,没有提前告诉你。”呵,多么平淡的话语,看似在道歉,却被一种愧疚掩埋了所有欢愉。不过,我的心中还是高兴的,毕竟不是沉默主宰了一切。至少,至少你的心中有我,至少我们还有话可说。啊!亲爱的人。谢谢你这样的话语,谢谢你还有着对我的那么一点情意,虽然平淡,但我依旧是感觉到了,那是一种熟识的人才有的,而不是普通的陌生人,我静静地看着你,微笑着。大概你在人间,是最美丽的吧!
“我会等你回来,我想你会记住我的,至少在某个时候你会想起,一直有个人在默默地守候着你,等待着你的归来。”月色淡淡的仿佛是一种纯美的歌声,你站在风中也无语了,我就是喜欢你这有话亦说不出的样子,多么美啊!只是这已经是最后一次了。
我会等你回来,无论你去了哪里,无论你何时归来,归来何地,我会等你,像等待我自己。沉默的歌声飘了起来,去吧!去吧!去你的天涯海角,去为了你自己寻觅。我会等你,等你,那时的我们是否会如同初遇。
关于邂逅的唯美散文精选篇二:邂逅也是一种美
其实,云和军认识和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他们的相识是在公司老板为云举行的一次欢迎晚宴上。云和军来自不同的城市。云是被老板聘请的技术人员。军是厂里的负责人。
那次晚宴,因为云晕车的缘故,她并没有吃多少,坐在云旁边的军,见云有气无力的样子,军尽量照顾着云。给她夹菜,云不会喝酒。就给她倒上了满满一杯果汁。气氛热烈而祥和。高高瘦瘦,温文尔雅又幽默健谈的军给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后的日子,云和军便开始了同事的生涯。云的工作很认真,技术也的确过硬,着实给已经陷入困境的公司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每每给濒临死亡的企业以拯救,使之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军看着云那因认真而皱起的眉毛,因生气而发红的脸,就连高兴事甩动的长发都是那么灵动而自然,于是,不知不觉中,再看云时,眼里自然而然的多了些说不出来的东西。而军的幽默健谈,风趣开朗也使云对他多了一丝好感。
在你来我往的工作中,军也慢慢填埋了云的胸怀,只是谁也没有点破,军仍如以前饭桌上那般潇洒,云也执着与她的工作,日子便周而复始地如水般美丽的过着,只是这如水的日子却增添了一抹茶香的味道。
其实,云和军心里都明白,他们知道他们彼此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就如同驾驶着两辆车的马匹,不可能介入对方的生活,这种宁静谁也不会去打破,只是在默默的对视中快乐着对方的快乐,烦恼着对方的烦恼,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发生哪些不该发生的故事。
分别的日子还是不期而至,云和其他技术人员已经把濒临死亡的工厂扶上了正轨,她们该撤了,军为云准备了分别的小宴。军说:“听说你要走了,准备了饭菜为你送行。”
云点点头。
军不再说话,云也没有说话,两人沉默着,于是两人便各自低头吃饭,其实现在就是给他们上鲍鱼龙虾大闸蟹一类的美味,他们也吃不出所以然的味道。他们的相识于别离便发于宴会,也止于宴会。
宴会结束了,云和军变各自奔了东西,军仍留在了工厂里,云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她给军发了一条短信:军,衷心感谢你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希望自己也能给你留一个好印象。
军就回了一条:我会想你的。
看到军的短信,云释然了,她知道,邂逅也是一种美,世上有些东西要远比肉体的结合更珍贵,把它放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在清闲的时候把它打开,不是很好吗
关于邂逅的唯美散文精选篇三:邂逅的美似风浅浅的醉
开一扇窗,不知老了时光,青石板的小巷,依旧幽幽长长。持一杯苦茶半倚窗,初夏的模样,浅草夕阳,风凉景伤。
薄雾窗前,烟水朦胧画斑斓,花香风清软,一花一阑珊,一瞬一擦肩。拈一瓣辗转,似曾相识的纹路不知苍老了回忆里的哪一段,却终拾不起那一地细碎的清婉。垂露轻落肩,不语不言,婉约如期的遇见,提笔入诗笺,墨落指尖,清欢入眼。
夜晚的天空透着深邃的幽蓝,忆往昔随风而散。曾经滴墨成香的诗篇,醉了红颜。相思盈盈缱绻的眉眼,像红尘落雨的缠绵,染湿了你幽幽兰香的裙边。你默默转身对着整个江南,浅笑嫣然,蝶飞花不现,却只栖卿肩。
如诗若梦的江南,月满西楼的夜晚,或暖或寒。你静静的旖旎在素尺兰轩,轻挽一缕清风相伴,你的眼眸沉醉在遥远的天边,隔断了岁月的弦,任时光慢慢的搁浅。时光的彼岸,墨香无意淡染了我的指尖,我只蘸着月光写满了诗笺,不为一生的相伴,只为转身的遇见。
曾经多少浅浅淡淡的转身,是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岁月流失,时光慢慢爬上青丝,前世的引子,轻染了如烟的往事。江南的往事就象是烟雨里的诗,不经意的会把心打湿,却不知怎样去休止。相遇总是姗姗来迟,曾经无意把你迷路的样子编织成文字,可这文字就像似玫瑰带的刺,让回忆就此终止,一次一次……
而别离后的遇见,就像这夜晚流星的擦肩,轻拂过记忆的帷幔,而心空澈却不静然。执笔为文浅,草木说禅,道清欢,却终逃不出世俗的羁绊,馨香入简,落墨嫣然。
夜深了才凉,路的两旁依旧照着微弱的光。可不知是谁在琴弦上谱写了一首诀别的离殇,谁在尘世里用微笑掩饰着悲伤,谁还在谁的梦里不舍的回望,谁愿意卸下这黑夜的伪装,谁将这月光下的场景绘成了一幅断章,却又把光阴剪成了烟花的模样,演绎着过往。
静夜疏烟,忧郁的眉眼,打量着挽不住的离散。曾经的思念,就似画中小船,远航却到不了彼岸。轻轻伏案,多想将这份牵念轻轻入笺,让岁月在墨染的光影里留下几许斑斓。提笔却迷失在淡淡的烟岚,风浅浅,月清婉,诗篇篇,意缠绵。
黎明轻轻掠过夜的脸庞,想起你熟睡的摸样,依旧沉醉于几度温存的梦乡。沐雨的沧桑,是俗世疏离的过往,回忆里看不见的远方,在笔尖落墨成伤感的诗行。那扇久久未曾关闭的心窗,溢满了季节的馨香。
一座城市,一个人,一段文字,都是如此,喜欢过就好。
中国十种茶的传说
(一)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二)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三)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四)大红袍的传说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五)君山银针的传说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六)白毫银针的传说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七)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十)冻顶乌龙茶的传说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乐乐茶,让你邂逅好茶、邂逅软欧包、邂逅初心。乐乐茶采用来自阿里山、印度、马来西亚等原产地的优质手工采茶原叶,与当季水果,新西兰产地奶酪,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传递茶的美好;乐乐茶软欧包以健康,低油、低糖、低盐为核心,经过长时间的发酵,酝酿天然麦香。乐乐茶加盟登记表
乐乐茶全新推出奶酪水果茶与D24榴莲软欧包,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一杯奶酪水果茶,一口软欧包”的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乐乐茶团队以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使消费者获得优质、健康的新式茶文化体验,同时用时尚餐饮管理理念,服务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将乐乐茶打造成为国内高端休闲餐饮之一。
广州乐乐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餐饮公司,涵盖美食研发、合作培训、技术推广、品牌管理和服务等业务。公司依托多年餐饮管理经验,形成独特的、可复制性的美食管理运营连锁加盟模式,以广州为中心,加盟连锁店遍布全国,欢迎前来咨询乐乐茶加盟费多少。
乐乐茶合作前景
1、13亿:13亿人口的茶饮消费习惯
2、34%:2015年,茶饮市场增速在34%以上
3、1320亿:近年茶饮市场总消费为1320亿
4、2350亿:2017年,茶饮市场总值为2350亿
乐乐茶合作优势
1、产品丰富,四季畅卖
主打“茶饮+软欧包”,拓宽产品线,产品更新快,应季出新品,上百种产品自有挑选,不断刺激顾客进店消费欲望。
2、整店输出,立店迅速
成熟营销模式,开店省心省力,创业安心,复制成功的店面经验,整店输出,总部派专人上门指导,立店迅速。
3、操作简单,翻台率高
极简化、流程化、标准化操作,翻台快,每杯茶饮制作严格控制、精确到秒,培训师1对1教学,短期内即可学会,轻松上手经营。
4、统一采购,压缩成本
采取原料统一采购形式,凭借价格优势,扩大经营规模,将其转变为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压缩成本,获益更多。
乐乐茶合作支持
-
1、前期[从零扶持,顺利开业]
开业策划:运营督导上门指导,协助轻松开业。
装修设计:总部提供店面设计方案,帮助店面选址。
培训输出:理论实操全面培训,1对1教学。
2、中期[驻点指导,解决问题]
营销支持:活动策划、O2O运作等全方位营销指导。
运营指导:总部提供运营支持和运营手册。
宣传支持:为提升品牌影响,总部提供广告促销宣传支持。
3、后期[持续服务,持久营收]
设计支持:提供传单、海报、展架、灯管等宣传物料。
物流支持:与大型物流公司达成合作,节省时间,节省成本。
新品推送:每季度多款新品研发,菜单常更新。
乐乐茶合作流程
-
1、咨询
●以电话咨询或网络留言方式,了解合作项目
●索取相关资料或购买样品
●了解公司产品
●来公司总部实地参观考察
2、签约
●预约面谈
●提交合作申请
●区域合作资格初审
●区域合作资金、市场调研准备
3、合作
●调研审核完毕
●签订书面合同
●正式开展开店计划
●前后期店铺的设计与开业准备
4、开业
●验收
●试营业
●正式开业
●公司继续提供指导与支持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茶盘在泡茶的时候是必需品来的,而且壶承在茶席中主要起功能性作用,最直接的便是使紫砂不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下面看看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11、壶承是在泡茶时用来承放茶壶,承接温壶泡茶的废水,避免水湿桌面的器具,通常与水方搭配使用。一般泡茶场地较小时,用壶承泡茶轻便灵活。壶承多为盘状,有紫砂、瓷、金属等,有单层和双层。无论哪种材质的壶承,使用时最好在壶底垫一个壶垫,以免摩擦或磕碰。
2、茶盘是用来置茶杯的,材质广泛,款式多样,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烘托茶杯、茶壶,使之雅观。
尺寸不同,风格不一,适用有别,4点讲清壶承与盖碗的区别
《1》
又收到一批从景德镇寄来的茶具。
有盖碗,也有主人杯。
当然,它们都只是样品,还没最终定款。
拆箱检查,洗净擦干,收进柜子里。
从中取出小窗梅,再顺手从茶具柜拿出一个壶承,泡今年的辞秋。
瞬间就浮想起老苏的词: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新茶具,新心情,新茶味,那股溢满新奇新鲜的有趣劲,真真是古今皆同。
桌上的茶刚泡没三冲,约好过来谈事情的朋友提早到了。
然后,请他进来先喝两杯茶。
瘦瘦高高的老友刚落座,就忍不住好奇的问,“你这桌面上摆的也是茶盘?”
“不是,是壶承。”
“你这样来看,就更加清楚。”(将盖碗撤在一旁,摆个侧把壶上去)
原来,如此!
朋友紧跟着提了个很细的问题,壶承和茶盘有区别吗?
一杯茶毕,回思起来。
这细细掰开来又是一篇文章。
《2》
在大家的印象里,壶承上面应该摆着一把壶,而非盖碗。
跟护士姐姐,警察叔叔,快递小哥那样,将近成固定称谓。
其实,这些是不固定的。
壶承它是一个平面,能摆上茶壶,自然也适合放上盖碗。
而现代社会里,男性护士,女警察,女快递员们,也并不少见。
所以,列位看官们可别陷进了认知误区里。
历史上,中原地带流行用壶泡茶。
久而久之,专门用于泡茶的壶,终于有了“茶壶”这一独立称谓。
随着茶壶的广泛适用,壶承应运而生。
壶承作为承托一把壶的工具,相当于茶壶的垫子。
既能防止珍贵的手工壶,底部不被磨损。
同时,又能保护昂贵的红木茶桌,不被刮成大花脸。
到了现在,我们虽然不用壶,改用了盖碗泡茶。
但为了尊重传统,壶承这个名字照例沿袭沿用下来,没有生硬的将它改名为“碗承”。
比起壶承,茶盘的概念理解起来更简单。
茶盘是泡茶的时候,使用的一个托盘。
茶盘的功能,主要是起承接作用,可以放上主泡茶器,公道杯,茶杯等。
相当于到外面饭店吃饭,用来端饭、端菜、端饮料的一个托盘。
它的诞生,为的是泡茶过程服务。
像“盘子状”的茶盘,能防止泡茶过程中,因茶水溅出从而弄湿弄脏台面。
与此同时,湿泡型的茶盘,底下会有管道。
泡茶过程中废弃的茶水,可以直接倒在茶盘上,会自动顺着管道引流到茶水桶内。
壶承与茶盘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
它们的本质作用,都是承托茶具,以防茶水溅出弄湿弄乱台面。
同时,茶盘与壶承还拥有一部分的储水性。
洒落滴落在茶盘/壶承内的茶水,能顺着网眼缝隙往下,暂时性的取代水盂的作用。
最后,它们还都具有美观,修饰的功能。
避免茶桌上的茶器,零零散散的摆放。
看着像一团麻,乱糟糟的,与茶事氛围的清、静、简、雅不符合。
平日泡茶时,很多茶客会觉得茶盘与壶承,两者间好像没太多区别。
但仔细算下来,能找出四点差距。
《3》
区别一:尺寸大小不同
壶承相对茶盘而言,普遍偏小。
最早的时候,壶承只需容纳一把壶的大小。
现在换成盖碗泡茶后,壶承所需的尺寸也仅需安放一个盖碗,便已足够。
所以,壶承的设计不会特别大。
看起来,壶承大多玲珑,小巧。
是茶壶/盖碗等主泡茶器的一居室,是单身公寓,是迷你SOHO。
和壶承相比,茶盘的存在显然更庞然大物。
市面上的茶盘,琳琅满目。
哪怕是小号的茶盘,也能容身盖碗、公道杯等。
而中号大小的,摆上盖碗、公道杯、茶杯、以及零散的茶桌小工具(茶夹、茶剪、茶则、茶刀等),绰绰有余。
一时兴起,端起一个茶盘,放上茶具与茶。
那么将它端到榻榻米边,端进书房内,或者北方的炕桌上,随时随地,都能舒心泡茶享用。
最后,大型的茶盘能像茶台茶桌一般大。
这种大茶盘,多数情况下,搭配湿泡法使用。
传统装修的茶叶店,招待室里,经常能看到这类大茶盘的身影。
足够围坐六、七人作用,坐下来一块喝茶。
日常生活里,这类占地方,占空间的大茶盘,使用起来倒不如小茶盘普及。
区别二:容纳对象不同
壶承的承托对象,比较统一和专情。
壶承在前前后后能容纳的对象,不是茶壶,就是盖碗。
简单说,除了主泡茶具外,其它别的茶具一概不放。
而茶盘要容纳的东西,要比壶承多得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茶盘来说,盖碗、公道杯、品茗杯、茶夹、茶巾、茶剪、茶刀等。
泡茶过程要用到的茶具,一应要放到这个“平台”内。
端起茶盘,就能随心泡一回茶,轻松自在又潇洒。
甚至于,对个别大茶盘而言,它完全在扮演茶台的角色。
容量不同,尺寸不同,所容纳的对象,自然大不一样。
区别三:风格流派不同
这一回,先介绍茶盘。
茶盘的存在,是茶桌上的老朋友,老物件,由来已久。
在设计风格上,市面上主流的茶盘造型,一应比较古朴。
古香古色,古风古韵。
茶盘的材质,以竹木,乌金石,砚台石等常见。
从风格路线看,茶盘走的路线,比较传统典雅。
而壶承,近几年才逐渐流行,具有小而美的特质。
最近这些年,茶席布置开始流行简约风。
受北欧风,日本枯山水等意识流影响,壶承在茶席上的存在,既传统,又新颖。
因壶承的尺寸比较小,方便做出各式造型。
于是,近些年流行的布置茶席比赛里,常能看到壶承的身影。
摆上基础的茶具后,再搭配上盆栽,插花,书法,摆件等,造出一个景。
组成各式不同风格的茶席,开启了茶道新美学。
区别四:适用场景不同
泡茶时什么时候该用壶承?什么时候适用茶盘?
于村姑陈而言,要看喝茶的情景。
自己一人喝茶,或者和李麻花两个人,一般选轻便的壶承。
一盖碗,一公道杯,一茶杯,便足够泡茶施展。
等喝完一泡茶后,台面上的茶具收拾起来,要更加省心。
但需要招待客人时,一般会换上茶盘。
因为请别人喝茶,事先准备当然要齐全。
很多时候,准备上一套茶具还不够。
还要再多洗两个盖碗,将几款不同的岩茶肉桂,对比冲泡。
对比着喝茶,茶叶之间的好坏优劣,体现得更加分明。
这时,将泡茶过程要用到的工具,一应摆在茶盘边,有备无患!
《4》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让很多人郁闷的事。
但壶承与茶盘,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
对爱喝茶,喜欢茶文化的人来说,茶具上的这些工具永远不嫌多。
平日泡茶时,根本不必去纠结,泡茶时选茶盘好,还是壶承好?
尽管按喝茶的人数和泡茶的需求去选择,丰俭由人。
何况,对喜欢收藏茶具的茶客来说。
日常泡茶时,如何按当天的心情搭配不同的茶具,才是门学问。
比如,该选哪一只盖碗?
比如,选哪一个壶承?
比如,配哪一个茶盘?
这么一想,会让你感觉生活无比美好。
有了好茶,再有了好茶器的加持,喝茶过程自然能让你愈来愈陶醉,乐在其中。
不仅能让唇舌,邂逅好茶的风味。
视觉上,也享有无尽的美感!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2壶承的作用
壶承是在泡茶时用来承放茶壶,承接温壶泡茶的废水,避免水湿桌面的器具,通常与水方搭配使用。泡茶场地较小时,用壶承泡茶轻便灵活,茶船与壶承两者中壶承是首选。壶承多为盘状,有紫砂、瓷、金属等质等,有单层和双层。无论哪种材质的壶承,使用时建议在壶底垫一个壶垫,以免摩擦或磕碰。
手工打磨锻造精致壶承,手的温度、匠心打造,壶承的形态自然,更具艺术感及奢华需求。
从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如家用的菜碟、粗瓷大碗、甚至是铁盘,随手可得、随地而拾的一块自然天成的砖头木头等等。器具生活中常见,一物多用,看似随拾、漫意、不经心,亦处处透露着生活的禅味。
在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起到保护或避免磕碰声响,壶和壶承之间多添加丝瓜络片作为垫。以秋瓜络为之,不生他味,毡毯旧布,剪成圆形,稍有不合。
陶艺家们的手工壶承,提高了茶具在茶席中的美学价值或观赏性。但也正由于单价过高,无法量产满足需要。所以具备设计能力和量产技术的匠人或厂家,开始大量生产茶具。
虽铁去了独特性,但满足了量的'需要,及新型材料的出现,被运用到制作壶承当中,壶承的形态更为多样化,可选择的余地更多,以搭配你造境所需的不同茶席或空间布置。
至于搭配茶席壶承的选取法则,则无定势,能够让茶席的主次关系更清楚,更好地表现出茶席主题,从而提升茶席的总体美感,便于得心应手的泡茶为主。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3壶承的作用
壶承,主要是作为承载包容主泡茶器的容器。既然称为“壶承”,更多的是以承载茶壶。
茶有百味,只要用心冲泡品尝。总会啜尝到那抹美好,茶器也足够玩味,置纳着不同的美妙滋味。壶承,在茶席间有着越来越多存在感,是现在潮流干泡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承载泡茶器的明星产品,有着一股令人心生喜悦的力量。
壶承在茶席中主要起功能性作用,最直接的便是使紫砂不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及保持茶席的整洁美观。
避免茶壶或者盖碗沉浸在水淋淋的湿身装中,干净整洁、雅致美观是它的基调。茶席间的布景造境,它也堪称一绝,创造出许多意境美绝的惊艳。
一承一壶一茶事,节省空间,富余气氛。无论是在山川丘壑之间,还是闲庭别院一角,都可以拥有一席完美茶局。
清心凝神,静稳沉着,是壶承赋予泡茶者的气质。
壶承的兴起,可能借鉴于工夫茶使用的茶盘,又因上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干泡法”而促进繁荣,近来因茶席布境造境等美学考虑而广为人识了。
工夫茶中泡茶,多讲究淋壶、壶外追热,内外夹击,以使壶内茶温保持,尽可能的泡出茶的韵味精华、改善茶汤的温润细腻或层次,主要如凤凰单丛、岩茶等。
淋壶另一个目的,目前多被茶友们用来“养壶”,以快速使壶养出自己满意的“包浆”效果。而随着“干泡法”的兴起流行,淋壶变得越来越少,直至不再需要了,以使整个茶台、茶席干净整洁、雅致美观。
泡茶者静心事茶,如若静稳得当,甚至主泡器几乎不见水滴外溢,一把壶即可,连壶承也不需要了。而壶承的出现,那么主要功用就更倾向于保持席面造境的美学功用了。
要考虑器形的美感,也要考虑总体造型的搭配设计。壶承颜色宜略浅于茶席的颜色,或色调一致,尽可能不过于刺眼喧宾夺主。壶承,既然是为了承载别人,突出“壶”,更应隐去浮华,成就主泡茶器。
壶承的形制,从随拾而取的一块木石,到工业化生产的批量,再到纯手工打造的精致,应用尽有。而材质也就有或木或竹,或石或铁,或瓷或陶,或铜或锡,或金或银或玉,等等,不一而足。
在器形的选择上,壶承应适当大于壶的空间占位,太大则显壶小,过小太显茶壶周转不畅局促之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