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应该说什么?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应该说什么?,第1张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时,你可以这样说:

1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我姓X。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数学。

2 课程简介:在接下来的学期中,我们将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你们发展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并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3 学习期望:我期望你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作业,并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同时,我也会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

4 课堂规则: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将遵循一些规则。首先,请尊重每一位同学和老师。其次,请保持专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最后,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沟通。

5 鼓励与激励:我知道数学可能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克服任何挑战。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成功。

通过这种方式,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为他们树立明确的期望。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实用日记作文300字9篇

 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记作文300字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日记作文300字 篇1

 我的家乡在杭州,那里有个美丽的西湖,人们称它为“璀璨的明珠”

 一天,我和爸爸划着船,来到了湖中心。我坐在船上,欣赏美丽的风景:远处的山,连绵不断。水好清好清,清得的能看见水中游动的小鱼。水也很深,深得看不见底。水还很绿,绿得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整个西湖都很静,蜻蜓飞过来,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圈柳树,一棵棵柳树像一个个小姑娘。西湖边碧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丽、典雅。白堤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美丽级了!

 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最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形象地描写出了西湖的美丽。

 在这美丽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日记作文300字 篇2

 10月9日

 数字与图形、平面与立体,数学的邂逅可以有很大的启蒙作用,但是真正开拓思维却定当艰辛。有太多的基础需要在每一个面临的新题目面前先补充。 难度还是比较大。

 10月16日

 本次上课能够用不同颜色的笔、大纸张进行演练,很有动手所得记忆深刻的功效。但是,选用的课题是十七边形,相当复杂,对于文科生,简直很头痛。于是我找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十七个边三人都能重合,那么沿着一个顶点三个人走相同路径回到原点,共17乘以3即51部,然后(17-1)/2条线即减去第十七个顶点后有8条不会同时构成三角形两边的线,乘以三人即24条。我估摸着一共能51+24,就是75次,第76次即输。不知道思路对不对。

 10月24日

 西班牙人的影片《费吗的房间》民族狭隘情感有所体现,西班牙女数学家噢里瓦没有什么出众。

 好像小学奥数题,并且有些脑筋急转弯味道,看来为了大众需求,而非数学爱好者量身定做。

 好多人物并不能符合原来数学家的代号,至少道德上有抹黑数学家之嫌。

 总体而言,数学因素使得影片挺有趣。

日记作文300字 篇3

 20xx年12月1日

 今天,我和主人出来散步走到公园的长椅上时,我太累啦!我睡了一觉,却发现我找不到主人了。我原路返回主人家,大声叫主人开门,主人却不理我。我明白了,主人不要我了。这也不怪他,他女朋友不喜欢斑点狗,想养一只贵妇狗。我恨自己为什么是一只斑点狗,而不是贵妇狗!

 20xx年12月5日

 这几天,我一直在街上流浪,饿了吃垃圾筒里的剩饭,困了睡在墙角。天气真冷!从昨天开始我就不停地打喷嚏。我想,如果再不找到新主人,我就会被冻死了!

 20xx年12月6日

 今天,我碰到了一个好心的小女孩,她把我从垃圾堆里抱出来,给我洗了个澡,还让我吃到了久违的热骨头。小女孩的爸爸在一次车祸中死了,和妈妈相依为命,她爸爸生前最爱斑点狗。我想,她们给我一个家,是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吧!她是我的新主人。

 20xx年12月28日

 今天,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在我和小主人嬉戏的时侯,我不小心打碎了她爸爸妈妈的定情信物――一个水晶花瓶,她发疯一样地吼起来,把扫帚仍到我身上,将我赶出了门外。我不怪她,我理解她的心情,换了我,我也会这样做的。我告别了我曾经生活过的那栋小屋,又开始了我的流浪生涯。

日记作文300字 篇4

 盼啊盼啊!一年一度的春游终于被我们小孩子们盼来了。当老师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第二天,同学们背着各种各样的的零食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便排着长龙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矿务局宾馆前进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便到达了目的地。

 这儿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各种各样的花儿绽开了笑脸,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好像在欢迎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到来。欣赏过美景后,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带来的零食,大家你一吃我一口,我尝你一块,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快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的,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矿务局宾馆。我希望明年的春游早早地到来!

日记作文300字 篇5

 今天是星期四,听说上午是挖番薯和种盆景,下午是掰玉米,晚上么,当然是最有意思的烧烤啦!

 吃过早饭,休息过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挖番薯,不一会儿,一个水桶就装满了一个个番薯,我们心理别提有多高兴了!

 紧接着,我们又去种了盆景。

 下午,我们去掰了玉米,掰得我手都酸了。

 好不容易等到了晚上,我们大家都在谈论着关于烧烤的话题。大概是晚上6点的时候,我们排着队在操场上集合,一眼就看到了几个大锅子,里面装着烧得发红的炭,顿时,我知道了这就是我们今晚准备烧烤的锅子。我们又按餐桌队伍围着锅子坐好,大锅上面放满了玉米和番薯,让人一看就想吃一口,但是还没有熟。老师说,玉米要烤30分钟,番薯要烤1个小时才能吃。过了一会儿,有些同学等不及了,用手翻动着,有的还用竹签插了插……又过了“一个世纪”,我们已经闻到了一股玉米的清香,知道玉米已经熟了,大家一边闻着香味,一边剥开了玉米皮,哇!玉米晶莹饱满,泛着光泽,尝一口,很糯,又鲜又甜,好吃极了!不一会儿,大家就将玉米吃了个精光。又闻到了番薯的味道,大家吃着番薯,嘴里还不停地说:“好吃,真好吃!”人人埋头苦吃,连讲话的时间都没有。

 学农活动有趣!

日记作文300字 篇6

 捉蜻蜓

 1月18日 星期三 冷

 吃完早餐后,我和弟弟出去捉蜻蜓。忽然,有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停在路边的小草上,我悄悄地走过去,想用手抓住它,可是没等我把手伸过去,它已经飞走了。过了一会儿,大树旁边又来了一只红蜻蜓,我踮起脚,从它后面轻轻地走过去,终于把它抓住了。我小心地把它放在手心,只见它全身都是红色,翅膀又薄又透明,尾巴圈起来了,在我手心不停地挣扎。看它可怜的样子,我只好把它放了。

 吃椰子

 1月21日 星期六 冷

 今天,我终于知道怎么吃椰子了。

 晚上,爸爸买了一个椰子回来,圆圆的,硬硬的,说要教我吃。我疑惑地看着爸爸:“这怎么吃呀?”爸爸笑着说:“看我的!”只见爸爸先把椰子削出一个口子,插根吸管,让我和弟弟把里面的椰奶喝光,然后用刀把椰子切开,露出白白的椰肉,原来吃椰子是“先喝汤再吃肉”啊!

日记作文300字 篇7

 今天下午,天气晴朗。爸爸带我去买书,一到书店,我就被满书架的书搞得眼花缭乱。这里的书各种各样,品种很多。我买了《实验班》和《爱的教育》着两本书。

 西看看,刚刚要买鱿鱼串,又改成了羊肉串,只听“老板,来三串羊肉串。”“好嘞!”的对白,三串羊肉串就到了爸爸手里。再三下五除二,爸爸居然干了个精光。因为我不喜欢吃烧烤,所以拒绝了爸爸的“请客”。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棉花糖,我缠着爸爸要买,但是书店周围都是商店,到哪去找卖棉花糖的呢?我们一路走一路找,找遍了整条街都没找到。这时,迎面来了一位阿姨领着她的女儿,这个女孩手上正好拿着一根棉花糖,爸爸走过去问道:“请问你这棉花糖是在哪里买的?”“在前面卖包包的地方。”她用手指着她身后的方向。

 我们顺着阿姨指着的方向走去,终于,找到了卖棉花糖的摊子,花了5快钱买了一根棉花糖。一阵微风吹来,棉花糖歪着身子,好像要倒了似的,我咬了一口在嘴里,一秒钟都不用,就化了,我又咬了一口,有一点棉花糖都钻进了鼻子里,惹得爸爸笑个不停。

 这真是一个愉快的下午。

日记作文300字 篇8

 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也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的来历: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后来又变成了清明节。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外边扫墓,我走到了空地大门口,我一进大门“啊”这里人山人海的,好像拥挤的鱼池一样呢。我们找到了一个很温暖的地方,把东西方下,然后,把那个地方打扫干净以后,我们把那芳香的花束放在了坟墓旁边,各种各样的花束把成群的鸟儿都引来了,现在这里不再是安安静静的空地了,而是一片正在狂舞的海洋。

日记作文300字 篇9

 5月11日 星期日 晴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到了。给妈妈准备什么礼物呢贺卡,蛋糕……不行,妈妈不喜欢贺卡,也不爱吃甜食……

 不知过来多久……我蹦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母亲节’那天我给妈妈做两个工艺品和一个煎鸡蛋。妈妈一定喜欢。”

 从那天开始,我就学煎鸡蛋和忙活着做工艺品。

 今天终于是母亲节了。我亲自坐了一个煎鸡蛋给妈妈吃。妈妈尝了尝说非常好吃。我听了比吃了蜜还甜。开始给妈妈工艺品了。我把它当成了一场颁奖晚会。我说:“某某某女士正式被评为‘优秀妈妈’。要奖励她两件‘主持人’亲手做的工艺品。一

 件是用果冻壳和卡片做的‘开心挂件’,一件是用毛线编织的‘花环’。另外还有一个‘主持人’最大的拥抱。”

 我说完后乐得在旁的妈妈前仰后合。

 妈妈领完了我给她准备的一切后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笑意。

;

传闻笛卡尔流落瑞典,邂逅美丽瑞典公主克里斯蒂娜。笛发现公主聪明做起她数学老师,两人沉浸在数学的世界。国王拆散了他们,笛死前寄去了一封信信只有一行字:r=a(1-s)公主解开就是美丽的心形线。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

他的家庭,从曾祖父起,大都对天文、历法和数学很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和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亲自观察天象,进行推算,终于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在汉以前,中国一般用三作为圆周率数值,即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科学家小时候勤奋学习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教育故事>>名人故事:中国科学家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古代数学家-墨子 中国基础教育网 墨子[公元前468-376年] ,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创立了墨家学派,倡兼爱学说,《墨经》并非墨子一人所着,但书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一生大幸,小学生邂逅大教授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除了埋头书卷,他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的引导。毕竟,能给孩子带来最大、最直接和最鲜活的灵感和欢乐的,还是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灵上迸射出辉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触。所幸,后来随着家人回到福州,陈景润遇到了他自谓是终身获益匪浅的名师沈元。

沈元是中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国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的博士、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战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华中学暂时任教,而陈景润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个班上的学生。

大学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与众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针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沈元上课,常常结合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名题名解,轻而易举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学童循循诱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学世界,激起他们向往科学、学习科学的巨大热情。比如这一天,沈元教授就兴致勃勃地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师手遗“珠“,照亮少年奋斗的前程

“我们都知道,在正整数中,2、4、6、8、10,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1、3、5、7、9,等等,则被叫做奇数。还有一种数,它们只能被1和它们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这种数叫素数。“

像往常一样,整个教室里,寂静地连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只有沈教授沉稳浑厚的嗓音在回响。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中学教师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复复的,哥德巴赫对许许多多的偶数做了成功的测试,由此猜想每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沈教授说到这里,教室里一阵骚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已经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但是,猜想毕竟是猜想,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就永远只能是猜想。”这下子轮到小陈景润一阵骚动了。不过是在心里。

该怎样科学论证呢?我长大了行不行呢?他想。后来,哥德巴赫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勒。欧勒接到信十分来劲儿,几乎是立刻投入到这个有趣的论证过程中去。但是,很可惜,尽管欧勒为此几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却一直到死也没能为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从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二百多年来,曾令许许多多的学界才俊、数坛英杰为之前赴后继,竞相折腰。教室里已是一片沸腾,孩子们的好奇心、想像力一下全给调动起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而这位皇后头上的皇冠,则是数论,我刚才讲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气呵成地讲完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很是热闹,内向的陈景润却一声不出,整个人都“痴”了。这个沉静、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讲述带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在别的同学啧啧赞叹、但赞叹完了也就完了的时候,他却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讲:

“你行吗?你能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

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黄口小儿。虽然这堂课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交流、甚至连交谈都没有,但又的确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为它奠就了小陈景润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奋斗的目标,并让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多年以后,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几年后,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慧眼识中,伯乐相马,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自此,在华罗庚的带领下,陈景润日以继夜地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长而卓绝的论证过程之中。

1966年,中国数学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通报》上告知世人,他证明了(1+2)!

1973年2月,从“文革“浩劫中奋身站起的陈景润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其所证明的一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不知道后来沈元教授还能否记得自己当年对这帮孩子们都说了些什么,但陈景润却一直记得,一辈子都那样清晰。

名人成长路

陈景润(1933-1996),当代著名数学家。1950年,仅以高二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任研究员。1973年发表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积》。1979年,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http://wwwbaiducom/swd=%D6%D0%B9%FA%B9%C5%B4%FA%CA%FD%D1%A7%BC%D2&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建议:

1了解孩子的数学水平:与孩子进行数学沟通的第一步是了解他们的数学水平。这包括他们目前所处的年级、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以及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强项和弱点。

2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数学时,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专业的术语。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3鼓励孩子提问:鼓励孩子在数学沟通中提问,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如果孩子对某个概念或问题感到困惑,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或者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

4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例如,可以通过购物、烹饪等日常活动来解释数学概念。

5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与孩子进行数学沟通时,要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鼓励孩子进行数学思考:鼓励孩子在解决问题时进行数学思考,例如,让他们尝试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者分析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7定期检查孩子的进度:定期检查孩子的数学进度,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这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并调整沟通策略。

8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无法帮助孩子,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例如数学老师、家教等。他们可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数学方面的沟通。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用处。比如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知道时间的用途,养成守时、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让数学语言生活化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程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鉴于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我引导学生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情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又如把教学比大小说成“排排队”;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三、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校或某村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等。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重要要,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

  总之,数学生活化,并非是一味地围绕现实的生活,它应该注重提炼;数学生活化,并非一定是课堂上的热闹非凡,可以从生活问题、生活情境以及与数学生活等的关系层面上综合认识,走出误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最佳结合点,才能达到有效训练,才能良性循环,才能使数学与生活交融为一,从而丰富了数学的内涵,提高了学生数学素质。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反之,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当今数学教学正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方向发展。因此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辨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13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