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也称端五,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那么古人是怎么样过端午节的?
一、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唐代从宫廷内传出的一种游戏:剥开几个用艾草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切成小块放在漆盘中,让客人们用特制的小弓箭射粉团,射中者可以食用。
二、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官以恶鸟,故食之
枭指猫头鹰,传说为食母恶鸟,故于端午节捕杀,做成羹汤,赏赐官员,寓有除绝邪恶之意。
汉代从武帝开始,端午赐枭羹给百官食用的做法,一直到清代的史书中都有记载。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中有言:庖捐恶鸟,俎献肥龟”,说的就是吃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接受了皇帝赐宴之后写了应答的诗句: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也就是说,吃枭羹,引申之义是为了帮助皇帝去除不仁不义的人。
三、五日午时蓄采众药治病,最效验。
端午也是采药季节,古人认为五日午时阳气最盛,以药草治病最具效验。譬如“午时水”,取饮、擦身,可袪百病。古人也会用百草来制作香囊、香牌、香珠,《红楼梦》里,元妃在端午节前赏给贾府众亲“红麝香珠”,便是用多种香料与中药合成带孔的圆珠,十八颗为一组,用细绳串成手串。如今的清宫档案里,还保留着雍正九年“避暑香珠”的配方:香薷、黄连、连翘等中药,还有磨碎的甘菊花、玫瑰花瓣,同时添有朱砂、雄黄。
四、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在今湖北湖南一地,人们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叶含有的桉油精,具有很强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插艾草、菖蒲来消毒,可谓事半功倍。其中,熏艾草的消毒功效更大。
五、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汉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长命缕”,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
六、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屈原的《九歌·湘君》中提到“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认为“飞龙”即龙舟。
端午节时节,龙舟竞渡,万人呐喊。赛龙舟已经成为端午节重要的民俗活动。
古人过个端午节是很忙很累的!但所有这些活动,大都是以避邪祛病、禳毒辟兵、祈求健康为目的的行为。
《甄嬛传》这部后宫争斗剧看的人可是酣畅淋漓,简直比真刀实枪的战场还要激烈!这场战争看似没有硝烟,但参与其中的人却没有一个可以独善其身的!甄嬛刚进宫之初,就一直装病不想侍寝。不过到底是皇帝的妃子,这样一直称病躲着也不是办法,最后甄嬛在和皇帝的邂逅中沉陷其中,觉得雍正皇帝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不过后来甄嬛才知道自己在雍正的心中,一直只是纯元皇后的替身!甄嬛也彻底心灰意冷,选择去甘露寺修行!
甄嬛在甘露寺中生活得并不痛快,常常有静白师太不断的找麻烦。不过还好有果郡王时常关心,就这样一来二去之下,甄嬛和果郡王相爱了!一个是皇帝的妃子,一个是皇帝的亲弟弟,若是这段恋情公之于众,后果可是令人后怕!而风流倜傥的果郡王不乏其他爱慕者,不过专情的果郡王却只喜欢甄嬛一人!而且当年果郡王还送甄嬛一珊瑚手串,很是漂亮,不过这个手串并不简单。甄嬛至死不知,果郡王送她的这手串中竟然藏有麝香,细思极恐啊!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祺嫔也有一个一样的手串,不过这是皇后的恩赏。祺嫔很是高兴,也就一直随身携带!不过正是由于这个说手串,才使得祺嫔一直都没有孩子,因为皇后不想让祺嫔怀孕,所有在里面加了麝香!果郡王送给甄嬛的这个手串和祺嫔的是一样的,甄嬛坚信果郡王是不会害自己的,所以就一直带着!不过之后甄嬛却由于血亏,孩子被流掉!其中真相甄嬛至死不知,不过话又说回来,果郡王为何要如此对待甄嬛呢?
我们都知甄嬛在甘露寺怀的孩子是果郡王的,不过果郡王却不知情。甄嬛回到皇宫,步步为营,只能与果郡王华清界限,此时甄嬛又怀了皇帝的孩子,一心爱着甄嬛的果郡王自然不能忍受!并且历史也清楚地表明,果郡王允礼并不是一般人,有着很重的心机。并且还差点当了皇帝,也难怪会这样做,真是细思极恐啊!不过真的替甄嬛感到心酸,自己爱的男人对自己也会痛下毒手,让人唏嘘!不过也正说明,我们现在一生一世一双人生活的可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