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学的杰出人物

哥本哈根大学的杰出人物,第1张

丹麦人口仅500多万,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美国的百分之二、中国的千分之五,而她在各领域或培养或吸引的杰出人物却是灿若繁星,这其中哥本哈根大学厥功至伟: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家,开普勒导师;

瓦尔明,植物学家,现代生态学的奠基者;

奥勒·罗默,天文学家,最早的光速测定者;

克达尔,丹麦分析化学家,提出凯氏定氮法;

克努曾,海洋学家,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主席;

卡斯帕尔·韦塞尔,数学家,发现复数的几何意义;

本·罗伊·莫特森,核物理学家,1975年获诺贝尔奖;

秦仁昌,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尼古拉斯·斯坦诺,地质学与地层学之父,解剖学家;

本特·斯特龙根,天文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化学家,1997年获诺贝尔奖;

拉斯姆森·巴托林,地质学家兼医师,发现光的双折射;

冼鼎昌,理论物理学家及同步辐射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瑟伦·索伦森 (Søren Sørensen),化学家,1909年在嘉士伯实验室提出pH;

杨福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监、复旦大学校长;

乌夫·哈格若夫 (Uffe Valentin Haagerup),数学家,前 Acta Mathematica 主编;

巴克 (Per Bak),理论物理学家,与汤超等人利用沙堆模型阐述自组织临界理论;

希尔德‧李维 (Hilde Levi),物理学家,率先应用放射性碳定年法和放射自显影术;

英奇·雷曼,地震学家,发现地球地核内核,1971年获美国地学最高奖威廉·鲍威奖;

博赫纳,奥匈帝国-美国数学家,提出博赫纳定理、波赫纳一辛钦定理,程民德导师;

阿格·玻尔,核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主任,1975年获诺贝尔奖;

乔治·伽莫夫,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与乔治·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大爆炸”理论;

乔治·德海韦西,化学家,1922年发现铪(其拉丁文意即“哥本哈根”),1943年获诺贝尔奖;

彼得·卢德维格·梅德尔·西罗 (Peter Ludwig Mejdell Sylow),数学家,提出并证明了西罗定理;

仁科芳雄,核物理学家,日本原子物理学之父,著名“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的源头 ;

托马斯·芬克 (Thomas Fincke),数学家,首创三角函数中的secant(正割)及tangent(正切);

奥斯卡·克莱因 (Oskar Benjamin Klein),物理学家,提出卡鲁扎-克莱因理论、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伊戈尔·诺维科夫 (Igor Dmitriyevich Novikov),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提出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

威海姆·约翰逊 (Wilhelm Johannsen),遗传学家、植物学家,“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提出者;

I马德森 (Ib Madsen),数学家,原 Acta Mathematica 主编,1992年获洪堡奖,2011年获奥斯特洛斯基奖;

约翰·艾弗里 (John Scales Avery),量子化学家,其所在的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于1995年获诺贝尔奖;

霍尔格·贝克·尼尔森 (Holger Bech Nielsen),物理学家,他与李奥纳特·苏士侃、南部阳一郎一起,被视为超弦理论的三位先驱;

卡尔·冯·魏茨泽克 (Carl Friedrich Freiherr von Weizsäcker),物理学家、哲学家,里夏德·冯·魏茨泽克之兄,1957年获普朗克奖章;

克里斯托弗·汉斯廷 (Christopher Hansteen),挪威地球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奥斯特学生,最早绘制地球磁场地图,曾收养阿贝尔;

拉斯·哈尔斯格 (Lars Hesselholt),数学家,美国数学学会会士,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JAMS) 编委会成员;

汉斯·谢尔勒鲁普 (Hans Carl Frederik Christian February Schjellerup ),天文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台台长,曾为大北电报公司起草中文电码;

哈那德·玻尔,数学家、足球运动员,主要研究数学分析,和奥托·诺伊格鲍尔、理查·科朗特一起创办全球最大数学数据库 zbMATH (Zentralblatt MATH),1908年获奥运银牌;

汉斯·克里斯钦·奥斯特,物理学家、化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安徒生的忘年交,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首先分离出铝、首先详细阐述“思想实验”,1829年创立丹麦技术大学;

约翰·惠勒,物理学家,1942年与玻尔共同阐述核裂变机制,参与曼哈顿计划,提出“黑洞”、“虫洞”等概念,他也是提出多世界诠释的休·艾弗雷特三世和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导师,1997年获沃尔夫奖;

朱利叶斯·佩特森,数学家,研究领域涉及代数、分析学、密码学、几何学、力学、数理经济学和数论,以其在图论上的贡献而闻名于世,提出佩特森图(彼得森图),在丹麦被誉为“科学界的安徒生”;

尼尔斯·玻尔,物理学家,他创立的哥本哈根学派吸引了沃纳·海森堡、马克斯·玻恩、沃尔夫冈·泡利、保罗·狄拉克、朗道、莉泽·迈特纳、约尔当、亨德里克·克喇莫斯、吉安·卡罗·威克、弗拉基米尔·福克 (Vladimir Fock, 前苏联)、罗森菲尔德 (Léon Rosenfeld, 比利时)、普拉契克(George Placzek, 捷克)、莫勒 (Christian Møller, 丹麦)、威尔逊 (Alan Herries Wilson, 英国) 等人,1922年获诺贝尔奖; 陆再英,心血管内科专家;

革兰,医师及细菌学家,发明革兰氏染色;

尼尔斯·杰尼,免疫学家,1984年获诺贝尔奖;

约翰尼斯·菲比格,病理学家,1926年获诺贝尔奖;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医师与科学家,1903年获诺贝尔奖;

亨利克·达姆,生物化学家、生理学家,1943年获诺贝尔奖;

奥古斯特·克罗,药学家,诺和诺德创始人,1920年获诺贝尔奖;

阿尔伯特·杰德 (Albert Gjedde),神经科学家和药理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

彼得·帕纳 (Peter Ludvig Panum),生理学家和病理学家,最早发现细菌内毒素;

冯·马格纳斯 (Preben von Magnus),病毒学家,冯·马格纳斯现象以其名字命名;

海塞 (Lasse Hessel),医生兼发明家,发明女用避孕套,2000年获英国女王企业奖;

保罗·阿斯楚普 (Poul Bjørndahl Astrup),临床化学家,发明血气分析仪,提出碱剩余;

科里斯坦·汉森 (Christian DA Hansen),药学家,全球最大益生菌供应商科汉森创始人;

比约恩·易卜生 (Bjørn Aage Ibsen),麻醉学家,创立重症医学,建立世界上首个ICU病房;

卡尔·兰格 (Carl Lange),医师、生理学家及精神病学家,与威廉·詹姆斯共同提出情绪理论;

沃雷·沃尔姆 (Ole Worm),医生及古物研究家,Wormian bones(颅骨缝间骨)以其名字命名;

克里斯蒂安·玻尔 (Christian Bohr),生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哈那德·玻尔之父,发现波尔效应;

舒曼 (Holger Werfel Scheuermann),医生,Scheuermann's disease (青年性驼背)以其名字命名;

埃里克·雅各布森 (Erik Jacobsen),药学家,和 Jens Hald、Keneth Ferguson 等人发现双硫仑样反应;

保罗·克亚尔 (Poul Kjer),眼科学家,Kjer's optic neuropathy(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以其名字命名;

小卡斯珀·巴托林 (Caspar Bartholin the Younger),解剖学家,托马斯·巴托林之子,巴氏腺以其名字命名;

老卡斯珀·巴托林,解剖学家、医学家和神学家,最早描述了嗅神经的机理,其著作《人体解剖学》长期以来是解剖学的通用教科书;

托马斯·巴托林,解剖学家、内科医生,率先发现人体淋巴系统,率先提出冷冻麻醉的科学理论,率先记载人体自燃现象,率先描述13三体综合征; 何莫邪,汉语言学家;

藤枝晃,日本敦煌学学者;

勃兰兑斯,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丹·扎哈维 (Dan Zahavi),现象学家;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作家暨诗人;

拉斯克,语言学家,比较语言学奠基人;

亨利克·诺德布兰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作家,1944年获诺贝尔奖;

卡尔·耶勒鲁普,诗人兼小说家,1917年获诺贝尔奖;

裴特生 (Holger Pedersen),语言学家、历史语言学学者;

叶斯柏森,语言学家,英语语法权威,国际语音协会创始人之一;

亚当·戈特洛布·奥伦施拉格,诗人、剧作家,被誉为“北欧诗歌之王”;

李来福 (Leif Littrup),历史学家,研究史学史、中国历史和比较史学;

赫杰特·拉什穆森 (Hjalte Rasmussen),法学家,推动欧共体司法改革;

易家乐 (Søren Egerod),方言学家,师从汉语言学泰斗高本汉和赵元任;

阿尔夫·罗斯 (Alf Niels Christian Ross),法学家,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代表人物;

柏思德 (Kjeld Erik Brodsgaard),中国学专家,哥本哈根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尼古拉·马兹维 (Johan Nicolai Madvig),古典学学者,嘉士伯基金会首任主席;

格伦特维(葛龙维) (NFS Grundtvig),思想家和教育家,“丹麦的孔子” ,对丹麦社会影响深远 ;

霍尔堡(路维·郝尔拜),作家、散文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霍尔堡国际纪念奖(郝尔拜奖)以其名字命名;

尼尔斯·泰格森 (Niels Christoffer Thygesen),经济学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发展与评审委员会主席,欧元主要设计者之一;

陶木生 (Vilhelm Ludwig Peter Thomsen),语言学家、突厥学学者,叶斯柏森导师,土耳其国家图书馆所在的大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约翰·卢兹维·海贝尔 (Johan Ludvig Heiberg),古典学及数学史学者,发现失落的“阿基米德羊皮书”,与希思 (Thomas Little Heath) 译注《几何原本》;

尼尔斯·莱切 (Niels Peter Lemche),宗教学学者,与Thomas L Thompson等人倡导圣经极简主义 (Biblical Minimalism),逐渐形成神学界的哥本哈根学派;

奥利·维夫,国际关系学者,他和巴里布赞、莫顿·凯尔斯特拉普 ( Morten Kelstrup ) 等人创立的哥本哈根学派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安全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派之一 ;

叶尔姆斯列夫,语言学家,他与布龙达尔、尤尔达尔 (H J Uldall) 一起,创建了结构语言学三大学派之一的哥本哈根学派,韩礼德、哈里斯、乔姆斯基等人亦受其影响;

索伦·克尔凯郭尔,哲学家、作家、诗人,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心理学先驱,让-保罗·萨特、卡尔·罗杰斯、卡夫卡、易卜生、威斯坦·休·奥登、鲁迅、伍迪·艾伦等人深受其影响; 韩征和,国内高温超导应用领域领军人;

彼得·诺尔,计算机科学家,2005年获图灵奖;

查尔斯·西蒙尼,软件开发专家,1966年获邀前往哥本哈根大学;

尼尔斯·莫林 (Niels Morling),法医,国际法医遗传学会 (ISFG) 主席;

艾拉普 (Ove Arup),英籍丹麦裔结构工程师,跨国公司奥雅纳创始人;

拉希 (Georg Rasch),心理统计学家,提出Rasch模型为IRT理论奠基;

彼得·达尔高 (Peter Dalgaard),生物统计学家,R语言核心开发小组成员;

尼尔·琼斯 (Neil D Jones),计算机科学家,ACM Fellow,欧洲科学院院士;

阿恩·阿斯楚普 (Arne Astrup),肥胖研究专家,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主席 ;

米克尔·图路普 (Mikkel Thorup),计算机科学家,Journal of the ACM (JACM) 编委;

佩尔·平斯特拉普-安德逊 (Per Pinstrup-Andersen),食品经济学家,2001年获世界粮食奖;

尤金·波尔齐克 (Eugene Polzik),实验物理学家,与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共同研发量子计算机;

梭伦约翰逊 (Søren Johansen),计量经济学家,其学术思想与克莱夫·格兰杰互相交流和影响;

彼得·霍伊 (Peter Høj),生物化学工程师,昆士兰大学校长,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CEO,CSIRO委员;

斯蒂恩·拉斯穆森 (Steen Rasmussen),人工生命和复杂系统科学家,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圣菲研究所研究教授;

皮亚特·海恩 (Piet Hein),发明家、数学家、设计师,发明六贯棋、索玛立方块等多种游戏,擅长用超椭圆曲线进行设计工作;

科琳娜·科茨 (Corinna Cortes),计算机科学家,谷歌纽约负责人,提出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的通用算法;

马德斯·托夫特 (Mads Tofte),计算机科学家,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校长,与导师罗宾·米尔纳提出SML (Standard Meta-language);

安德斯·克罗格 (Anders Krogh),生物信息学家,率先将隐马尔可夫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引入生物信息学领域,《生物序列分析》作者之一;

托瓦尔·蒂勒 (Thorvald Nicolai Thiele),数学家、精算师和天文学家,在统计学、插值、三体问题等多个方面均颇有建树,首先将定量化引入金融数学,首先用数学方法描述布朗运动; 格莱·贝,演员、歌手;

裴德盛,丹麦驻华大使;

本杰明·克里斯滕森,早期惊悚片大师;

康妮·赫泽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

波尔·尼鲁普·拉斯穆森,欧洲社会党主席;

赫勒·托宁·施密特,丹麦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莫根斯·吕克托夫特,联合国大会第70届会议主席;

佩尔·柯克比 (Per Kirkeby),画家、雕塑家、诗人;

保罗·施吕特,政治家,1994年任欧洲议会副议长;

贝蒂·俄林,政治家和经济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奖;

哈夫丹·马勒 (Halfdan T Mahler),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摩丹·弗罗斯特,羽毛球运动员、教练,羽坛老“四大天王”之一;

维格迪丝·芬博阿多蒂尔,世界上第一位民选产生的女性国家元首;

斯汀·宝仕 (Stine Bosse),北欧联合银行董事,Tryg保险公司CEO;

杨焕明,华大基因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史蒂夫·斯库利 (Steve Scully),美国C-SPAN监制,白宫记者协会会长;

艾斯吉尔德·埃布森,赛艇运动员,获3枚奥运金牌和6枚世界锦标赛金牌;

玛格丽特二世,丹麦历史上第二位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远房表妹;

保罗·哈特林,政治家,其领导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1981年获诺贝尔奖;

克劳斯·迈尔 (Claus Meyer),企业家、厨艺大师和社会活动家,“全球最佳餐厅”Noma联合创始人;

麦德斯·欧丽森 (Mads Øvlisen),诺和诺德CEO、诺维信董事长、乐高集团董事,联合国全球盟约企业家代表;

简·雷学利 (Jan Leschly),马士基集团、美国运通公司董事,职业网球运动员(1967年世界前十),国际网球名人堂主席;

拉斯·米科尔森,著名演员麦德斯·米科尔森之兄,参演国际知名的《谋杀第一季》、《权利的堡垒》,客串《神探夏洛克》、《纸牌屋》等剧; 除上述已提及的诺贝尔奖得主外,其他曾在哥本哈根大学进行教学或研究工作的得主有:

施里弗,物理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奖;

威尔金森,化学家,1973年获诺贝尔奖;

温伯格,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奖;

汉斯·贝特,物理学家,1967年获诺贝尔奖;

保罗·伯格,生物学家,1980年获诺贝尔奖;

沃尔特·科恩,化学家,1998年获诺贝尔奖;

格拉肖,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奖;

詹姆斯·沃森,生物学家,1953年获诺贝尔奖;

安德烈·海姆,物理学家,2010年获诺贝尔奖;

詹姆斯·弗兰克,物理学家,1925年获诺贝尔奖;

爱德华·路易斯,遗传学家,1995年获诺贝尔奖;

莱纳斯·卡尔·鲍林,化学家,1954年获诺贝尔奖;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物理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奖;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生物物理学家,1969年获诺贝尔奖;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生物化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奖;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宇宙化学家、物理学家,1934年获诺贝尔奖;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获诺贝尔奖;

。。。。。。。。。。。。

哥本哈根大学孕育了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存在主义哲学先驱克尔凯郭尔;她培养了第一个发现超新星的人和第一个测定光速的天文学家;这里有电磁理论的先驱,也有量子理论的创始人;她科学地阐述了人脑的结构和肌肉的肌理,寻找到了地球和生命最久远的证据。

他之所以要去nba打球是因为nba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也是非常的高的,尤其是在欧洲国家更是如此,而且当时的nba代表的是更为高级的比赛,因此在进入德国国家队之后,他就选择进入nba里面去更好地锻炼自己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他是在1998年通过nba选秀大会成功的,在第一轮第九顺位被nba雄鹿队选中,但是不久之后就被交易到了达拉斯小牛队,也就是现在的达拉斯独行侠队效力至退役,而且在整个达拉斯独行侠队期间,他的比赛可以说非常的精彩,并且在2011年~2012年赛季期间,成功地帮助小牛队夺得了队史上第一座总冠军,并且在比赛之中当选为最有价值球员,可以说他就是整个达拉斯独行侠队队史上最为伟大的球员,并且现在很多常规赛的数据,在达拉斯小牛队之中仍然还是第一的存在。

Nba在全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nba代表的是更高地位和更高级别的比赛,Nba比赛的强度非常的大,但同时能够更好的磨练自己,能够让自己在更高级别和更高强度的比赛之中,达到更好的技术要求的训练,能够在国家队的比赛之中能够带来更多的发展,他在那个时候,实际上已经入选了国家队,而在这种情况之下,选择加入nba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达到更好的发展,能够去帮助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从而能够帮助国家队取得欧洲联赛的冠军。

每一位打篮球的球员,实际上都是很想进入nba里面寻求发展,毕竟在nba里面不仅能够更快的获得知名度,也能够在全世界获得他人的认可,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借助nba的对抗强度来磨练自己,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好贡献。

54任了

丹麦王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从有史可考的哈拉尔国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现任君主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脉已继承了千年之久。

1,高姆,老王 Gorm den Gamle

?—940,?—940在位

出生年月不详。丹麦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国王。他为妻子翠拉立的墓碑“耶林石”和儿子蓝牙王哈拉尔为他立的耶林石,首次出现“丹麦”的国名,被认为是丹麦王国诞生的证明。在位期间,为抵抗文德人和撒克逊人的入侵,在日德兰半岛南部建立了丹纳维奥克防线。葬在耶林。

2,哈拉尔,蓝牙王 Harald Blatand

?—986,940—986在位

出生年月不详。高姆次子。年轻时做过海盗。征服挪威。大约在960年左右把基督教引入丹麦,改变了丹人的奥丁神信仰。“蓝牙”的名字来源不详。有说法认为是因为他爱吃蓝莓,将牙齿染蓝了。986年和儿子斯万决斗,背部中箭死于约姆斯堡海盗营。葬在罗斯基勒。

3,斯万,八字胡王 Svend Tveskag

960—1014,986—1014在位

丹麦国王“蓝牙王”哈拉尔(Harald Blatand)之子,丹麦开国国王“老王”高姆(Grom den Gamle)之孙。生于960年。985年与父亲不和而决斗,哈拉尔体力不支逃入森林,被斯万的养父帕纳托克杀害。斯万成为丹麦国王。后偶然被拥护蓝牙王的海盗首领西格伐尔抓获,被迫答应付出与体重相等的金银。丹麦百姓捐出了自己的金银财宝作为赎金。为筹备款项、重建丹麦,斯万率领丹麦海盗从994年开始不断入侵骚扰英格兰。英格兰以缴纳丹麦税为代价换取和平。1013年,斯万重返英国,夺取英格兰王位。1014年二月死去。埋葬于丹麦的罗斯基勒大教堂。

4,哈拉尔二世 Harald

989—1018,1014—1018在位

斯万的长子,未婚。

5,克努特王(大帝) Knud den Store

995—1035,1018—1035在位,1014-1035在英格兰王位

斯万次子。和其哥哥分别统治丹麦和英格兰。在英格兰国王爱德蒙二世死后,于1017年统一了英格兰。1018年长兄丹麦国王哈拉尔二世去世后兼任丹麦国王。主持编纂《克努特法典》,以明文规定国王的权力。以丹麦方式把英格兰分成许多伯爵(Jarl)领地。撒克逊王国的传统也得到尊重,味了提高撒克逊人的地位,准许其贵族参加国王对瑞典、挪威的远征。重新振兴贸易,致力于和欧洲大陆的文化交流。虽然有时行为野蛮,但是对基督教会很虔诚。1017年和埃塞尔雷德二世的遗孀埃玛结婚。1030年起兼任挪威国王,由其儿子在挪威代表他执政,但是不久被挪威人赶跑。1035年死于萨夫特斯伯里。葬于温彻斯特大教堂。克努特厌恶奉承。曾经坐在大海旁边令其后退,但是被海浪溅湿衣服。这时对那些善于逢迎的朝臣说,你们虽然奉我为国王,但是我却连潮水也阻挡不了。葬在英国温彻斯特。

6,哈特克努特 Hardeknudrp

1018—1042

克努特之子。丹麦国王,但在英格兰的威塞克斯也保有领地。

7,马格努斯,善良王 Magnus den Gode

1024—1047,1042—1047在丹麦王位,1035—1047在挪威王位

挪威国王奥拉夫之子。曾与哈特克努特国王有过协议,谁活得长谁就兼有两国王位。1047年10月因骑马不慎摔死。未婚。

8,斯万二世,阿斯特里德松 Svend Estridson

1019—1074,1047—1074在位

生于英格兰。母亲阿斯特里德嫁给英格兰的乌尔夫伯爵。是斯万八字胡王的外孙。哈德克努特死后回到丹麦,被马格努斯封为日德兰伯爵,但是两人经常争吵,以至刀兵相见。斯万每次都被打败。马格努斯为了对付挪威国内叔叔们的麻烦,宣布斯万为丹麦王位的继承人。1047年马格努斯去世,斯万即位。娶了好几个老婆,有14个儿子,为死后的丹麦王室内部斗争埋下了种子。1074年病死。葬在罗斯基勒。

9,哈拉尔,软磨石王 Harald Heno

1041—1080,1074—1080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之子。与表妹结婚。无子女。死在斯坎尼亚(今瑞典西南)。

10,克努特,圣王 Knud den Hellige

1043—1086,1080—1086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次子。虔诚的教徒,热中于苦行,经常让人鞭挞自己。因为征收什一税奉献给教廷,引起农民不满,1086年7月在农民暴动中被人用石头和长矛杀死在圣阿尔巴尼教堂。葬在欧登塞的圣克努特教堂。

11,奥拉夫,饥饿王

1052—1095,1086—1095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三子。统治丹麦期间,庄稼歉收,连年饥荒,因此被称为饥饿王。无子女。

12,埃里克一世,伊戈德 Erik Ejegod

1056—1103,1095—1103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四子。Ejegod的意思是“唯一好的”或“永远是好的”。1103年在朝圣途中死在塞浦路斯并葬在那里。

13,尼尔斯 Nielst

1064—1134,1104—1134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五子。1134年6月被人暗杀。

14,埃里克二世,埃姆纳 Erik Emune

1090—1137,1134—1137在位

埃里克一世之子,尼尔斯之侄。Emune的意思是“唯一难忘的”。1137年被人谋杀。

15,埃里克三世,羔羊王 Erik Lam

1110—1146,1137—1146在位

埃里克一世之子。妻子罗特高,是丹麦第一位德国王后。葬在欧登塞。

16,奥拉夫二世 Oluf II

1127—1143,1140—1143在位

埃里克二世之子,与叔叔争夺王位未成,只在斯坎尼亚当了三年国王。

17,斯万三世,格拉特 Svend Grathe

1127—1157

埃里克二世之子,1157年在同瓦尔德马大帝的战争中阵亡。无子女。

18,克努特三世 Knud III

1129—1157,1146—1157在位

埃里克二世之子,与斯万·格拉特并立为丹麦国王。1157年在罗斯基勒被斯万·格拉特谋杀。

19,瓦尔德马一世,大帝 Valdemar den Store

1131—1182,1157—1182在位

克努特圣王之子。名字来源于外祖父,俄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意思为“统治全世界”。埃里克三世一死即提出对王位的要求。1157年打败斯万三世,成为全丹麦国王。在位期间对北德意志发动战争,用基督教教化文德人。死于1182年5月,葬在林斯戴特。

20,克努特六世 Knud VI

1163—1202,1182—1202在位

瓦尔德马一世之子。第一位在教堂加冕的丹麦国王。无子女。葬在林斯戴特。

21,瓦尔德马二世,胜利王 Valdemar II

1170—1241,1202—1241在位

瓦尔德马一世之子。活跃于当时的欧洲。曾经与法王腓力二世联合支持教皇英诺森三世,并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选举中站在教皇支持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一边。1223年被挪威俘虏,缴纳高额赎金。又曾和儿子小瓦尔德马一同被德国的“黑伯爵”亨里克绑架。曾率军对爱沙尼亚发动“十字军东征”,此役中首次出现丹麦的红底白十字国旗。想建立波罗的海大帝国,但是没有成功。先娶德国的达武玛公主,后娶葡萄牙的班盖亚特公主。葬在林斯戴特。

22,埃里克四世,犁地金王 Erik IV

1216—1250,1241—1250在位

瓦尔德马二世长子。由于征收犁地税而得此绰号。死于1250年8月。

23,艾贝尔 Abel

1218—1252,1250—1252在位

瓦尔德马二世次子。1252年死于同弗里斯兰人的战斗。

24,克里斯托弗一世 Christoffer I

1218—1259,1252—1259在位。瓦尔德马二世第三子。1259年死于里伯。

25,埃里克五世,削剪王 Erik V Klipping

1249—1286,1259—1286在位-

克里斯托弗一世长子。绰号来源于曾把一枚银币剪下一片来。葬在维堡。

26,埃里克六世,曼维德 Erik VI Menved

1274—1319,1286—1319在位

埃里克五世长子。Menved意为“带来不幸的人”。有15个孩子,其中11个生下来就死掉,3个幼年夭折,最后一个儿子又因其母亲在马车里将其举起向群众展示时不慎落地而摔死,王后后来也进入修道院。葬在林斯戴特。

27,克里斯托弗二世 Christoffer II

1276—1332,1320—1326、1330—1332在位

埃里克五世次子。和贵族关系不和,贵族曾将其废黜而立瓦尔德马三世。后来以领地为抵押重返王位。他死后,丹麦8年没有国王。

28,瓦尔德马三世 Valdemar III

1315—1364,1330—1332在位

艾贝尔之孙,父亲是南日德兰公爵埃里克。一度被贵族立为国王,后退位,成为南日德兰公爵。

29,瓦尔德马四世,阿道戴 Valdemar IV Atterdag

1320—1375,1332—1375在位

克里斯托弗二世之子。曾有“恶人”的绰号。对于Atterdag曾有褒贬两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形容他浑噩度日,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有为君王对时光飞逝的感叹。瓦尔德马四世有许多儿女,但是只有儿子克里斯蒂安和女儿英厄堡公主、玛格丽特公主活到成年。瓦尔德马四世死后,丹麦王室男裔绝嗣。

30,奥拉夫五世

1370—1387,1375—1387在位

丹麦和挪威国王,父亲为挪威国王哈康六世,母亲为丹麦公主(后为女王)玛格丽特。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被他的女婿、德国的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打败,被迫同意以阿尔布雷希特和丹麦公主英厄堡(瓦尔德马四世之女)的儿子为丹麦王位继承人。但是玛格丽特利用当时丹麦的反德国情绪,设法使丹麦接受她的儿子奥拉夫继承外祖父的丹麦王位,实际上一直由母亲代为执政。

31,玛格丽特一世 Margrethe I

1353—1412,丹麦和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412在位

瓦尔德马四世之女。10岁时与挪威-瑞典国王哈康六世结婚。1375年儿子继承丹麦王位,玛格丽特担任摄政。1380年夫死而即挪威王位。1389年接受对阿尔布雷希特国王抱有反感的瑞典人的要求而与瑞典开战,俘虏了瑞典国王和王子。于是玛格丽特在1397年将丹麦、挪威、瑞典三国的贵族召集到喀尔马,宣布三国在同一位君主治下联合起来。此即“喀尔马联盟”。将姐姐英厄堡公主和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的外孙、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自己退为摄政。1412年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32,埃里克七世,波美拉尼亚的 Erik VII af Pommern

1382—1439,1397—1439在位

瓦尔德马四世的外曾孙,波美拉尼亚公爵之子。1397年成为喀尔马联盟国王。1429年开始对商船征收海峡税。

33,克里斯托弗三世,巴伐利亚的 Christoffer III af Bayernk

1416—1448,1440—1448在位

巴伐利亚的约翰伯爵之子,埃里克七世的侄子。埃里克死后被丹麦大主教和贵族拥立为国王。1448年死于痈疽。丹麦王室远亲、奥仑堡家族的克里斯蒂安伯爵被丹麦国会选为国王,奥仑堡王朝开始。

奥仑堡王朝

34,克里斯蒂安一世 Christian I

1426—1481,1448—1481在位

丹麦、挪威国王,埃里克五世的第六代孙,奥仑堡伯爵。他继承王位的条件是必须同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三世的18岁遗孀结婚,以便她有人赡养。葬在罗斯基勒。

35,汉斯 Hansh

1455—1513,1481—1513在位

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葬在欧登塞。

36,克里斯蒂安二世 Christian II

1481—1559,1513—1523在位,1520—1523在瑞典王位

汉斯的儿子。瑞典国王卡尔·克努特松(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瑞典贵族另选出来的瑞典国王)去世后,其遗嘱执行人斯图雷和克里斯蒂安发生战争,1518年、1520年瑞典大主教特罗累和斯图雷发生冲突,邀请克里斯蒂安二世入侵瑞典。1520年克里斯蒂安召集瑞典反抗贵族赴宴,然后突然把他们杀死,史称斯德哥尔摩血案。瑞典人再次发动叛乱并获成功。另外,在丹麦和挪威,也有反抗赋税压迫的起义,克里斯蒂安一世不得不退位,把王位让给叔叔,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公爵弗雷德里克,自己则亡命国外,最后以被囚禁在克隆堡中而终其一生。

37,弗雷德里克一世 Frederik I

1471—1533,1523—1533在位

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公爵。克里斯蒂安二世被驱逐后受邀请回国即位,但是不得不签署限制国王权力的“即位誓约”。权力受到限制,但是利用贵族们对克里斯蒂安二世复辟的惧怕,经常以退位来要挟丹麦贵族。葬在石勒苏益格。

38,克里斯蒂安三世 Christian III

1503—1559,1534—1559在位

弗雷德里克一世之子。信奉路德新教,因此在父亲去世后,遭到丹麦议事会和主教们的反对,奥仑堡的克里斯托弗伯爵率领军队占领了斯坎尼亚和西兰岛,宣布克里斯蒂安二世复辟(伯爵战争),此时日德兰也发生了农民造反。丹麦贵族不得不同意克里斯蒂安三世即位。即位后他统治的地区只有日德兰的一小部分,经过数年战争收复全境。即位后开始丹麦的宗教改革运动。葬在罗斯基勒

39,弗雷德里克二世 Frederik II_

1534—1588,1559—1588在位

克里斯蒂安三世之次子。长兄克里斯蒂安因酗酒死亡而得以即位。沉默寡言,但是治理国家很有才能,经过长期战乱而破败贫困的丹麦在他统治时期得以复原。葬在罗斯基勒。

40,克里斯蒂安四世 Christian IV

1577—1648,1588—1648在位

弗雷德里克二世之子。丹麦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之一。幼年即位,继承了父亲的强国梦想,决心发展商业和航海业,把丹麦建设成北欧的荷兰。喜好建筑,在哥本哈根和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设宫殿、城堡、教堂,建设了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纳。派遣探险队搜索从格陵兰到中国的航道,在印度购买了一座沿海城市特朗克巴作为丹麦商站。喜欢大吃大喝,性格豪爽,酒量很大,访问英国时,其姐夫,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惊讶于克里斯蒂安的酒量,在之后索尔兹伯里伯爵招待的打猎中骑死了12匹马。一生有23个子女,其中9个儿子,3个在战争中阵亡,3个死于骄横*逸,2个幼年夭折。三次和瑞典打仗,第一次是喀尔马战争,被瑞典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夫打败;第二次参加三十年战争,被华伦斯坦蹂躏;第三次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作战,把哈兰割让给瑞典三十年,同时割让哥特兰岛和挪威的两个郡,此外瑞典船只不交海峡税。在基尔湾海战中,在丹麦王船上指挥作战,一只眼睛被打瞎,但是不顾伤痛又站起来指挥战斗。根据这段历史创作的《克里斯蒂安站立在桅杆旁》成为丹麦国歌。晚年死于穷困潦倒之中。葬在罗斯基勒。

41,弗雷德里克三世 Frederik III

1609—1670,1648—1670在位

克里斯蒂安四世之子。1634年成为不莱梅主教。和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打仗,丢失了斯堪尼亚和哈兰。虽然屡次战败,但是由于谋求振兴国力,充实军备,抑制贵族,所以受到市民阶级支持。妹夫乌尔菲尔特图谋叛国,妹妹丽昂诺拉与王后的矛盾也很深。丽昂诺拉后来去英国向英王讨还一笔欠款,英王为了赖帐,将她引渡给丹麦。丽昂诺拉被囚禁在高塔中,受到王后的虐待。但是丽昂诺拉以坚强的意志对待折磨,她写的狱中回忆《苦难的历程》是非常著名的丹麦古典文学作品。1670年,弗雷德里克因肺炎去世,葬在罗斯基勒。丽昂诺拉则在王太后死后才被释放

42,克里斯蒂安五世 Christian V

1646—1699,1670—1699在位

弗雷德里克三世之子。是个极其平庸之人,他的体力远比他的智力发达。1675年和瑞典再次开战(斯堪尼亚战争),在1677年的克厄湾海战中消灭了瑞典海军主力,收回部分斯堪尼亚领土。但是由于法国的干涉没能收回全部斯堪尼亚,传说签定和约后,克里斯蒂安五世下令将克隆堡宫朝松德海峡的窗户全都堵起来,因为他不忍看对岸瑞属斯堪尼亚的海岸。1699年骑马时发生意外摔死。葬在罗斯基勒。

43,弗雷德里克四世 Frederik IV

1671—1730,1699—1730在位

克里斯蒂安五世之子。和俄国、波兰结盟对抗瑞典。在与瑞典少年国王卡尔十二世的战争中永远失去斯堪尼亚。1730年死于肺结核。葬在罗斯基勒

44,克里斯蒂安六世 Christian VI

1699—1746,1730—1746在位

45,弗雷德里克五世 Frederik V

1723—1766,1746—1766在位

克里斯蒂安六世长子。以启蒙君主而闻名。在国内推进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奖励学术,限制进口。任用学者为顾问,扶植音乐、戏剧、体育事业。1761年向阿拉伯和埃及派遣学术探险队。葬在罗斯基勒。

46,克里斯蒂安七世 Christian VII

1749—1808,1766—1808在位

弗雷德里克五世之子。自幼有癫痫病。一生经历三次政变。首先是御医斯特鲁恩西篡权。他和王后(英国威尔士亲王之女)私通姘居,居然还生下一女。1771年斯特鲁恩西图谋篡权,让疯国王下令,所有法律和法令,只有斯特鲁恩西副署才能生效。1772年,几位大臣如法炮制,让疯国王在逮捕斯特鲁恩西的法令上签字,然后在宫廷舞会上被逮捕,剁去手脚,然后砍头,然后车裂。王后也被废黜,之后囚禁在克隆堡,后来被她哥哥英王乔治三世接回英国,后来安置在德意志的英国领地汉诺威。英王对此事怀恨在心,成为后来英国和丹麦交战的导火线之一。1784年,王太子弗雷德里克年满16岁,用同样的办法,把解除首相职务的文件放在疯国王面前让他签字。于是又一次政变成功了,王太子掌握实权。1808年,这个滑稽的疯国王被开入林斯堡行宫的法国-西班牙军队吓死,葬在罗斯基勒。

47,弗雷德里克六世 Frederik VI

1768—1839,1808—1839在丹麦王位,1808—1814在挪威王位

克里斯蒂安七世之子。少年时任摄政,丹麦得到了飞速发展,当时海洋上的商船,除了挂英国国旗的之外,就数挂丹麦-挪威国旗的最多。在内政方面,他宣布解放农奴,外交方面则经历了对英战争等重大事件。1800年,英国为了对法国作战,企图使丹麦卷入,禁止丹麦-挪威商船进入法国和法属领地港口,甚至将丹麦-挪威商船连人带货扣押起来。弗雷德里克(当时为王太子)反应强烈,和俄国、普鲁士共同宣布武装中立。1801年,英国要求丹麦退出武装中立同盟,遭到拒绝,英国派纳尔逊进攻丹麦,给予丹麦舰队重创。此后权衡国际局势,弗雷德里克决定如果中立无法维持下去就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出于“凡事都要抢先一步”的考虑,于1807年派出庞大的舰队来到丹麦,要求丹麦交出全部海军。弗雷德里克表示愿意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仍然坚持没收丹麦海军的要求。9月2日,英军炮轰哥本哈根,缴获丹麦全部舰队。1808年,丹麦同拿破仑结盟。此年弗雷德里克正式即位,此前已经以王太子身份摄政了24年。1810年,法国的贝纳多特元帅成为瑞典王储,之后瑞典抛弃法国,加入反法同盟。在反法同盟的支持下,1814年瑞典从丹麦手中夺得了挪威。挪威人则希望独立,并选举了弗雷德里克六世的堂弟克里斯蒂安·腓特烈为挪威国王,但是不久即被瑞典征服。1839年,弗雷德里克六世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48,克里斯蒂安八世 Christian VIII

1786—1848,1839—1848在位

弗雷德里克六世的堂弟。1814年5—10月曾为挪威国王。葬在罗斯基勒。

49,弗雷德里克七世 Frederik VII

1808—1863,1848—1863在位

克里斯蒂安八世之子。丹麦最后一位专制国王。1849年丹麦宪法诞生,丹麦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反应迟钝而反复无常。在位期间,丹麦南部两个自治的伯国——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因为要求加入德意志邦联而与丹麦发生战争(第一次石-荷战争,1848—1850)。曾经试图让荷尔斯泰因加入德意志邦联、丹麦合并石勒苏益格,但是没能成功。葬在罗斯基勒。弗雷德里克七世去世后,奥仑堡王朝绝嗣,格吕克斯堡王朝开始。

格吕克斯堡王朝

50,克里斯蒂安九世 Christian I

1818—1906,1863—1906在位

父亲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尔堡-格吕克斯堡的威廉公爵。克里斯蒂安三世的后代。是南石勒苏益格人,自幼在德国长大,因此即位之初不受丹麦人欢迎。1864年第二次石-荷战争中败于普鲁士-奥地利联军,失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儿子弗雷德里克八世继承丹麦王位,次子威廉在1863年被选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长女嫁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次女德格玛嫁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有“欧洲岳父”之称。1906年去世,是丹麦最长寿的君主之一。葬在罗斯基勒格。

51,弗雷德里克八世 Frederik VIII

1843—1912,1906—1912在位

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子。在位期间,丹麦受改良主义的影响,逐渐走向高福利的社会民主国家的行列。1912年死于德国汉堡。葬在罗斯基勒。

52,克里斯蒂安十世 Christian

弗雷德里克八世之子。即位不久便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呼吁丹麦、挪威和瑞典的中立。1915年公布了包括允许妇女参政等内容的新宪法。1919年允许冰岛自治。1917年把丹属维尔京群岛出售给美国。一战后收回北石勒苏益格。丹麦社会民主党从1924年之后连续多年执政,发展成第一大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丹麦发展为发达的工业国。二战期间丹麦被德国占领,沦为德国的“合作国”,国王拒绝避难,而选择与臣民留在一起。通过国王的斡旋,丹麦在纳粹德国占领国当中得以保持高度自治的地位。同时,国王还授意丹麦驻美国大使亨利克·考夫曼组织自由丹麦运动,将冰岛和法罗群岛交予盟国,同时要求全部丹麦商船队(120万载重吨,五万多名训练有素的水手)协助盟军工作。在国王和丹麦政府、人民的抵抗下,丹麦的地下抵抗运动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德国占领丹麦后,曾要求丹麦犹太人佩带**六角星标志,国王表示他将首先佩带一枚**六角星作为荣誉标志。1942年10月,克里斯蒂安十世骑马时不慎摔伤。1943年8月,在抵抗运动对德国占领军几次猛烈的袭击后,德国向国王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丹麦政府宣布戒严、解散一切集会、对颠覆活动判处死刑。最后通牒被丹麦拒绝,于是德国占领军剥夺了丹麦政府的一切权力。丹麦军队被解除武装,海军残存的几艘军舰自沉。为了表示抗议,国王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每天骑马在哥本哈根街头巡视,激励丹麦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1943年10月,德国下令兜捕丹麦犹太人。丹麦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纷纷行动起来,在瑞典渔民的协助下,将本国的8000名犹太人中的绝大部分送往瑞典。只有500人落入了德国手中,并且在丹麦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干预下,在“模范集中营”特莱西恩施塔特活到了看到德国注定灭亡的那一天。1945年3月,丹麦的抵抗运动达到了又一次高潮,全国的铁路系统瘫痪,全部拖船都驶到了瑞典,港口也陷入瘫痪。5月5日,第一批英国军队在哥本哈根卡尔斯特鲁普机场降落,5月7日丹麦解放。衰弱的克里斯蒂安十世和王后在5月9日出席了战后第一届国会开幕仪式。两年后,这位致力于维护国民权利而深受爱戴的国王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53,弗雷德里克九世 Frederik IX

1899—1972,1947—1972在位

克里斯蒂安十世长子。1935年与瑞典公主英格丽德结婚。喜欢旅行和航海,被称为“水手国王”,年轻时曾周游世界,并在1930年访问过中国的上海和南京。爱好音乐,也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曾经出色地指挥过哥本哈根皇家剧场管弦乐团。性格节俭宽厚,和蔼可亲。1972年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54,玛格丽特二世 Margrethe II

1940—,1972—在位

弗雷德里克九世长女。出生时,丹麦的王位继承人是弗雷德里克九世的弟弟克努特亲王和其儿子英高尔夫。由于战后女权运动高涨,男女平权运动在丹麦的蓬勃发展,1953年丹麦修改宪法,规定女性有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得以成为女王储。1967年和法国的亨利·德·蒙沛扎伯爵结婚。玛格丽特女王才华出众,有绘画和艺术设计天分,还曾经翻译过法国、瑞典作家的多部作品。有两个儿子,弗雷德里克王储和约阿希姆亲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687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