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山的诗歌创作
高涧平
刘金山,1944年生于黑龙江省穆稜市,在完达山区的一个小镇上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6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68年毕业分配到山西晋东南的黎城县。1973年调到长治市工作至今。现任职于长治市公安局,是中国法学会会员、山西省法学会理事,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副研究员职称。刘金山16岁时发表诗歌处女作,迄今为止共发表100多篇(首)各类体裁的作品,包括诗、杂文随笔、评论、小说等。他创作渐趋丰富是1978年以后,近年来成绩尤为突出。
刘金山诗歌创作的基本母题是人生。由人生这个母题又派生出另一个主题:理解。从这两个富于哲学意味的角度,诗人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执着的吟咏,写出了《人生风景线》、《爱情三支曲》、《悄悄离别》,以及《孤寂》、《淡蓝的绿竹》、《比喻》等耐人咀嚼的作品。而作为警察队伍中的一员,高级警官,刘金山特别引人注目的贡献或许要数那些公安题材的诗作。如《北方的橄榄树》、《悄悄离别》、《寻找》、《那棵树》、《在酒吧相遇》等优异作品,在公安题材诗歌园地,以其特异的风采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具体说来,刘金山的基本做法是向警察男子汉心灵深处的隐矿钻探,去触摸他们丰富鲜活的心灵。《在酒吧相遇》,写一个英气勃勃的刑警在酒吧跟踪“目标”,与妙龄姑娘邂逅。多情的少女要了“两杯香槟”热情叙谈,可“我”为了“目标”只好装得“烂醉”。“我”周末去给姑娘道歉,姑娘的“面孔变了”--“那么就再见好了,女公民/在你急于找我的某个黑夜/请就近找一串电话号码/这几个数字,在中国/尽人皆知”。不无遗憾,但抒情主体气质的洒脱与深沉仍然沛然可触。在诗中,两位主人公情感变化交替相向最终未能吻合,这种构思是新颖巧妙的。另一首佳作《寻找》,用双线情感结构方式,从众人都有的生活体验中提炼诗意。诗作写“我”在黄昏的血色污秽中走向闪着霓虹灯的大街寻觅罪犯,或许“面对面相遇/无法识破”,所以“我”“很羡慕/那些轻松侦探小说/谜底/优雅摆到街头书摊。”这是两条相反的情绪流向。但从诗情的内在结构看,这又只是感情的明线,感情的暗线是“我们,却/永远沿着坎坷思索行走/寻找那个归宿/没有尽头”。别以为我们警察活得潇洒,很轻松,很荣耀,我们生活在永远的“寻找”之中。双线性情感由此构成。但在《寻找》中,我们看不出诗人对现实人生的一丝幽怨、焦躁甚至愤懑的情绪,他只是抓住了主体接触世界时最初的体验和最真实的感觉,并把这种本真的状态诉诸诗行,传递给读者。如此而已。刘金山此类诗作大多采用双线性的情感结构,而且均处理为一正一反,或前偏后正,或前正后偏,中间情感有一个转折,诗意的转换处理得比较流畅和谐。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刘金心的诗歌已初具自己的一套招式。他注重诗的感觉,长于捕捉瞬间的感受,努力表现主体接触外物时最初情感体验的真实,保持生活的本真感(如《三月》、《在酒吧相遇》),他善于从众人都有的生活体验中别开生面,发现新鲜的诗意,寻求整体意蕴,平中见奇,易中显难(如《寻找》),他尝试运用多种现代诗歌技巧,在虚实相间、有形无形中达到哲理的思辩,通向人的本质(如《昙花》、《迷人风景》),这些都显示了这位诗人艺术探索中的锐气与深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刘金山在诗歌意象的营造方面显示出颇深的功力。他悉心发现,精心选择,认真熔炼,形成了一个个鲜活、浑融、富于张力的意象单元。这些意象,融入了诗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酸甜苦辣的体验,他的情怀他的感受回荡在意象中,意象又使主体的情感内涵显得含蓄、丰富、耐人寻味,从而避开了直抒胸臆的浅白和一览无余的稚嫩。这一特征几乎贯穿在刘金山所有较成熟的诗歌作品中。有时,营造的意象尽管有点朦胧,给读者的思维设置了一些障碍,但同时,也吸引着读者去积极参与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
总观刘金山的诗歌,辨析其诗歌创作的轨迹,可以说,他是在从平浅通向深邃,从单纯迈向丰富,从诗的热爱走向诗的自觉。探索,开拓伴随着他的诗歌行程。如果诗人能进一步处理好节制与放达,感觉与理性的关系,并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开张鲜活的状态,那么,诗人将会迎来更开阔的诗歌前景,这是可以预料的。
(原载群众出版社《中国当代公安文学史稿》1993年9月版)
小县城的幸福(散文)
我生活在只有十多万常住人口的江苏金湖县城。小县城真的很小,随意在街上转悠,不经意间,就能遇见小学时的班主任,一起工作的同事,甚至邂逅曾经的邻家女孩。小县城虽然小,但如今,这里的教育、医疗、 娱乐 设施日渐完善。街区越来越热闹,道路越来越宽敞;公园里花儿朵朵,广场上大妈翩翩起舞,宛如一个斑斓多姿的“小城市”。
许多从大城市来看望我的战友和亲朋,初到我们小县城,就被小县城的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深深吸引。在这里游玩、居住后,更是爱上了小县城的亲切、宜居。握手离别时,总是不住地说:这个小县城好,真好!从他们激动的眼神中,我真切地品出他们对小县城的高度赞誉和对居住在此的我无限羡慕。为此,我为自己居住在这小县城好好得意了一番。
的确,我居住的小县城面积不大,但区域优势明显:头枕洪泽湖,脚踩高邮湖,怀抱宝应湖,背靠白马湖,口含黎城湖。一座小县城座拥五湖,全国唯一。一年四季,小县城风调雨顺,物产丰饶,“柳桥通水市,荷港入湖田”,这里素有“中国荷都”“中国湖鲜 美食 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美称。可以想见,小县城的空气、食物和水,与喧嚣繁闹的大城市相比,多么的洁净和纯良,这里处处飘动的是洗尽铅华的返璞归真。
与大城市相比,小县城的白天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晚上却非常热闹,跳的、唱的、舞的,逛街的、散步的、遛狗的,聊天的、下棋的、说笑的,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一副怡然自得、悠闲自在的样子。走在小县城,恍如进入了远离尘嚣的一方净土,颇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静美、脱俗。
尽管大城市往往显示出地位和财富,可众多的人口,拥堵的交通,高涨的房价,污染的环境,等等,我实在喜欢不起来。很多年前,我虽然有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但我固执地谢绝了领导的美意,坚定地选择了逃离,许多人不理解,说我是个傻子,可我仍然坚持回到小县城,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节假日,我常到小县城的乡下老家小住两天。闲暇之余,我会到村庄的 河塘边 散步。那一望无际的田园,生长着满眼碧绿碧绿的庄稼,让人心旷神怡。有时,我拿着自制的鱼钩到河里钓些鱼虾,摸些河蚌、田螺,再到自家菜地里摘些茼蒿、大蒜、青椒,做顿可口的饭菜,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堂桌边,吃着饭,夹着菜,讲有趣的事,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感觉很是温馨。幸福就这么在简单平和中满满溢出。
小县城的条件是没法与大城市相比,但小县城也不甘落后,正在日夜追赶。茶吧、影院、高楼,音乐厅、咖啡店、美容院应有尽有;加盟店、连锁店、代理店,比比皆是。小县城堪称江湖要塞上的“小江南”。在这里,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单纯的一面,人们似乎很简单,不你争我斗,跟谁都以诚相待,平静、安稳、踏实地生活。事实如此,小县城天生就是让人清心安闲的地方,即使一个正在气头上的人来到这里,心情也会立刻变得平和起来,凡事都能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
小时候,觉得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发现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在这小县城简单的生活着,体味着属于小县城的幸福生活。
审阅:韩田梅
简评: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出小镇生活的舒适、安乐和幸福。同时小镇绿色清新的环境、美好的发展前景以及作者追求静好生活的心态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王伟东,江苏金湖人,笔名新兵、水乡农夫,曾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部队服役13年,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创作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金湖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先后在《西部散文选刊》《中直党建》《党的生活》《淮海晚报》《淮安新周刊》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百篇。曾在市级媒体开辟《粘连生活的碎片》散文专栏。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点一盏明灯》。
投稿咨询微信:zxm549750302
杂志征文邮箱:zxm789654@126com
网络征文邮箱:zgxiangjianmeiwen@163com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