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有灵性的。
当我在这个浪漫的暮春时节走进北京药用植物园,与那些四十年前曾朝夕相伴的花儿、草儿们猝然相对时,那些花草枝叶拂动,陡然一惊,瞬间盈溢出迷人的风韵,而我竟也如突然见到四十年未曾谋面的初恋,一时间竟心头发热,无语凝噎。
走过时珍路,进入园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甬路旁那一簇簇熟悉的车前草,肥肥的绿叶托举着一茎穗状花序,在春风中与我频频点头。这些草儿携带着周朝女人的歌声、笑声,穿过两千多年的时光,一路款款而来:“采采芣苜,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诗经》是什么?是东方大地上的“圣经”。能载入《诗经》的植物便是“圣贤”。吟诵着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眼前仿佛浮现一幅远古时期的精彩画面:蓝天白云之下,黄沙绿水之畔,三五成群的婀娜女子,一手提篮,一手不停地采着车前草,天籁般的歌声响彻原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糠菜半年粮。春天放学之后,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挖采车前草等野菜以度荒。回家后细细择净,母亲先把它煮个开锅,再捞出来泡在凉水里。或是用来做馅儿包薯面饺子,或是炒着吃,无异于一道美味佳肴!
长大后才知道它还是一味药,有利尿、镇咳、止泻、明目的功效。真应该感谢那位汉时的马夫,是他慧眼识珠,发现车前草有利尿祛毒的功用,从此,使这种生长在乡间、普普通通的草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地登上中医药的神圣殿堂。
仲景路北侧的萱草花开得正在兴头上。这是一种惹人冷爱的花,古人说它“蕙洁兰芳,雅而不质”。温润的花朵,艮长的喇叭状,花瓣儿间储满笑意,因之,古人常将此花喻作母亲:“堂上椿萱雪满头”。医家说,萱草“利心志”,“味甘、令人忘忧”,“可疗愁”;释家说,它有佛心,解人意,“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少时不谙世事,只知道它是一种好吃的野菜。每天放学后追逐着春光,穿梭于山坡林地,采集那黄灿灿的萱草花。谷梁之间,且歌且采,盈筐而归。晚上,母亲把我们采来的黄花在开水中焯过,然后在阴凉处焙干,为寂寞的冬天增加一点诗意。有时母亲也把刚采来的鲜黄花扯在自制的豆瓣酱里炒一下,便俨然成了黄灿灿的鸡蛋酱,让一家人吃得狼吞虎咽,两腮生津。想想母亲那一代人,真的很有天赋,她们用一双巧手,不仅让我们度过饥荒,居然还把贫困的生活调理得诗意盎然!
后来读书,才逐渐了解到萱草所蕴涵的特殊意蕴,知道它不仅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能,还知道它叫忘忧草。读唐朝野史,唐明皇与贵妃携手游园,见萱草怒放,不禁喜上心头,回首笑对贵妃日:此花虽能忘忧,但怎如我解语花也!言语之间流露出对贵妃的由衷喜爱。并随手摘下一朵戴在贵妃的发髻间,然后四目相对,竞至热泪盈眶。活生生一对儿情深义重、生死不渝的鸳鸯鸟。但马嵬坡前,一羽白绫使二人阴阳两隔,多情的唐明皇幸蜀一路洒泪一路。以至后来车驾复幸华清官,张野狐奏《雨霖铃》曲,“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感动,与之唏嘘”。试想,那一刻的唐明皇若再面对那黄灿灿的萱草花,睹物思人,又该有何感触?
世事翻覆,人生坎坷,高高在上的帝王尚且有无能为力之时,何况一介草民?为生活,为事业,为爱情,谁的心底没有几块新伤旧疤?谁又能真正忘忧?俯首诘问,花儿无语,抬眼望花,一片朦胧!
拐过一弯小径,发现东边似有一团紫气冉冉升起,赶忙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桔梗花。一串串紫色的花朵商量好似的在阳光下尽情绽放,氤氲出一种恬静之美。桔梗,便因这种含蓄内敛、禅意满怀的特性,被古人誉为“花中处士”。
桔梗含苞时状如僧帽,因之家乡人俗称其为和尚帽,药用部分为其干燥根。《本草纲目》说:“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因此被命名为桔梗。桔梗是一味著名的中草药,很受医者青睐。古代诗人多善医。宋朝大诗人陆游就是一位很好的草药郎中。他的药园中种有芡实、桔梗等多种常用草药。他随时为找上门来的乡亲们诊脉治病。他的《山村经行因施药》一诗便足以证明他医术的高明:“驴肩常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他的'药囊中定然储有细长的桔梗!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燕山脚下的一所中学当民办教师。暮春时节,发现讲台右上角用来盛碎粉笔的玻璃瓶中,每天都插上一束新鲜的桔梗花。原来是一位姓张的同学在上学的山路上采来的。这位白白净净的男同学,不知什么缘由,对桔梗花情有独钟,一连两个春天,我们任课教师都是在愉悦中度过的。那束紫色的花朵就像一束火焰,燃烧着,跳跃在我们的心中,点燃了我们求知的欲望。
想不到,一片紫气缭绕的桔梗花,竟牵扯出古往今来这么多事儿。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行走在花海般的药用植物园中,我发现那些在家乡的土地上生长着的原本普普通通的草药们在这里竟都出落得亭亭玉立,风度翩翩。不必说那开满紫色碎花的、窈窕的沙参,也不必说长穗摇曳、秀叶曼舞的知母,单说那羊不吃、牛不啃的牛舌草,也玉树临风、花枝招展地在轻风中蹁跹而舞,居然还改俗名为学名叫起了“羊蹄”!它也像是认出了我,对我点头示意,又像是在嗤笑我的浅薄!
这时,三三两两的花枝招展的女博士们先后走过药园,她们一路指指点点,绿肥红瘦漫批评。还不时停下来用卷尺测量一下草药的株高,或是查看一下它们的生长状况,偶尔还俯身嗅一下身旁妍丽的花朵,宛如笑对闺蜜那般亲密无间。见此情形,我顿时恍然大悟:这些草药们之所以如此俏丽清新、气质高雅,原来她们是借古典文化以植骨,因窈窕美人而生韵,是天人和谐相生的幸运儿。
走出药用植物研究所已很远,我的心依然激动不已,为这些曾经熟悉的草药们,也为这场时隔四十年的美丽邂逅!
背影
今年六月中旬,北京紫竹院南北两湖的荷花感应花神的召唤,相继绽放,使这万竹攒动,绿波荡漾的公园多了一份神韵。荷花是恬静的花、内敛的花,默默地在绿水中顾影自怜。她们有的雪白,有的淡黄,更多的则是粉红,澄碧的荷叶映衬出荷花与众不同的韵致。这些花儿对岸边那些架着长枪短炮疯狂拍照的红男绿女不理不睬,自顾自地与彩蝶私语,与露珠调情。她们笃信天时地利,笑对春秋荣枯,那种自持,那份淡定,那份真诚,都值得躁动的人类反思学习!
晨练,走过八宜轩,见湖边白石齿齿,荷叶田田。莲石桥东麓的褐色巨石旁站着一位老人,一位青衣白发、长辫及腰的老妇人。
从紫竹林小径上走过,我的目光顿时被吸引到老人身上,老人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从站立的姿势看,筋骨强健,精神矍铄。她背对着婆娑的紫竹林,面向满湖荷花,双手合十,肃然而立。让我惊异的不单单是老人的那头白发,更是她那根从后脑勺梳下来一直达于腰际的盘花大辫子。那根辫子在青色的唐装的映衬下,十分抢眼,犹如老梅着花,愈觉生机郁勃。辫子的麻花纹络编得松松落落,自然率性,颇似陆游晚年的字,纵横随心,浓淡随笔,一副超然无羁的神气。瞬间,一种敬畏感顿时袭遍我的全身!
原野牧夫长期从事业余诗歌创作及汉诗文化研究,兼写小说、评论。主要著作有: 这是当代著名民间诗人、新汉诗运动的倡导者原野牧夫,以其入选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学教材的代表作《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为书名所选的一部重要诗歌自选集。
诗人继承了中国传统诗词意境美与含蓄美的传统特色,借助大量明朗、清新的原生意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展开抒情。从结构章法到手法,从节奏和内在旋律,从颇具张力的个性语言到传统的诗歌审美,都充分体现了诗人主张新汉诗写作的创新精神,既是对当下诗坛民族特色游离状态的一次反拔,又是汉语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技巧的完美结合,浪漫主义情怀的营造与艺术手法上的延伸。
整部诗选反映了他追求传统土著风格并适度兼容其他异域风格的艺术理念。作品包蕴了道、释、儒家思想所影响的文艺美学理念。另外,作者还在形式因素上做了民族化的传承与变革,所选作品全部三行一节,一节一场景,且以意入象、以象入景,情景结合,意境优美而独特,接近于《诗经》与古律诗中格式化的写法,但也绝不株守定式,既突破了中国古代民谣复沓式诗歌的单一,也突破了古韵的瓶颈之限,诗的结构趋向自然的完整。应合了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时代需求,是对现代诗歌民族归位的一次成功实践。
诗选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诗人参加论坛临屏诗歌大赛完成的。他的代表作《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是一首典型的网络诗歌,却作为名家名作被选入大学公共基础教材《文学欣赏》及“大学语文”教程、国学研究 等。这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诗歌,诗中境界明媚,遐思飞扬,笔法独特,虚实结合,给人以极大的欣赏空间。这首经典诗作的一些艺术指向上的意义远非一般文本所能替代,著名诗歌泰斗洛夫先生读罢此诗,称它是一首现代“诗经”,现代田园诗歌的经典之作。对于网络诗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讯息。 《重庆宝贝》是一部关于长江和嘉陵江的情诗,也是一部令人打开后不得不读的长江流域文化的史诗。诗人以厚重的长江文化和巴渝文化为背景,以独特的心灵感受,恢宏壮阔的气势,淋漓酣畅的叙述风格,儒雅高贵的诗歌气质,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关于重庆关于长江,关于诗歌关于现实,关于爱情关于梦想的童话爱情故事。全诗分为:邂逅重庆、走进重庆、爱在重庆、烟火重庆、烟花重庆、重庆传说、阳光重庆、雨过重庆、月照重庆、走出重庆等十篇,总共九千多行,近10万字。
《重庆宝贝》虽然是一部以长江为题材的爱情诗,但诗人并没有脱离现实,单纯抒写情爱世界。而是极力让主人公融入现实,在现实生活中经历他们的情感。诗中大量介入重庆一些地名和风景名胜,如朝天门、南滨路、嘉陵江、磁器口、江津四面山、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乌江、神女峰。将童话故事融入现实环境中,更加真实可感,也拉进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读来令人倍感亲切。同时对当前某些社会现实进行折射与呈现,让我们看到繁华的大都市背后,隐藏着大农村贫穷落后的真实现状。使整部诗集具有现实性和人文性,增加了诗集的厚重度和质地感,使诗集更具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诗内在结构严谨,每首独立成诗,手法各异。融东方古典浪漫主义、西方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一体,又融入个人独特的风格,堪称21世纪新汉诗运动代表性作品。这是一部融古典与现代、浪漫与现实、梦幻与真实为一体的难得之佳作。 《红狐传》是诗人原野牧夫以他的家乡和小时侯听说的家族传说为题材,有着古老而美丽传说的家乡为背景,用八年时间构思而精心创作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家族·女人·命运”系列之一。
小说讲述的就是中国偏远山村最后一个大家族,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的情感恩怨,几个出身地位低下的女人挣挣扎扎的故事。都说自古红颜多薄命,单为天下狐媚子树碑立传。因为这是个男权主义的国家,崇向一种以龙为图腾文化的民族,是绝不会让女人成为这个现实世界的主宰的,但女人完全可以成为男人爱情世界的主宰。一个男人,七房女人,杨家老爷心中爱的是自己的初恋,想娶的是二少爷的奶娘,喜欢纠缠的却是老太太身边一个丫鬟。偏是老太太把她许配给了管家的儿子。在这个病态社会,这个千年家族,这个欲壑难填的世界,幸亏战乱年代还有那绝尘中火狐仙子生命之爱……
同时,《红狐传》又是一部写母爱、献给天下母亲的小说。如题记所说“所有母亲和母亲一样因真诚善良而美丽的女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声音是永恒的,那就是母亲的声音。母亲的声音永远都不会陌生,不会重叠在别人的世界里。”重点是写民国时期古老衡州一位富家女孩,因父亲生意失败,很小就被父亲送往一个远房亲戚家躲债避难。在寄人篱下的日子里,她遇上一个好心人,阴差阳错发生的爱情,让她为他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无奈却被送到两个大户人家,从而成为别人家的少爷。事隔三十几年后,一个儿子在父亲临终时才知道,当年外祖母家杨家府上那丫鬟那才是自己的母亲。由此踏上千里迢迢的寻亲之路。作者通过这个母亲的命运写出一个中国普通家族的历史性悲剧命运。
小说有着《红楼梦》似的结构和韵味,诗歌一样的语言,山村土语和白描手法结合为叙事风格,故事时间跨度很大,人物众多达一百人左右,成功地塑造了白湘莲、羊紫儿、梅玉娇、杨风霞、温碧玉、柳苏、喜鹊等,以及杨家老太太、老爷、老管家、长工老柳头,杨家三姊妹等主要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跃然纸上。这部小说应该说是作者诗歌停笔三年潜心小说创作的成功尝试。
七里香
作者:席慕容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七里香》一诗,收录在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中, 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一年之内再版七次。
扩展资料: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一、写作情感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二、写作技巧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一)特色——花的描述及色彩的使用
席慕蓉散文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有两大方面,一为对花卉的描述,二为颜色的词汇使用。在于“花”的描述上,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是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较于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
二)特色——重覆的句型及问句的使用
席慕蓉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的经营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
她的文章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她的真诚,具有冲澹型散文的特点。
在席慕蓉的作品中‘问句的使用’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
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次,常常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运用,连接而下,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七里香
-席慕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