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美好。
当下社会,结婚成为许多人年轻人不愿提及的话题。许多人都羡慕民国时期的爱情,那时候的爱情真的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下民国时期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和陆小曼,作为一名极具才华的诗人,徐志摩用自己非常短暂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当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时候,为了表达决心,要求已经怀孕的妻子把孩子做掉,然后离婚,恢复自己的自由。这个是爱情吗?我觉得不是。林徽因没有理会徐志摩,他每天与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后来梁思成无法忍受。后经过梁思成的言辞之后,徐志摩放弃追求林徽因。很快,他又看上了陆小曼。
陆小曼的老公,也就是王庚与徐志摩师从梁启超,师兄弟来往走动也算个理由。徐志摩是个不折不扣的情场高手,他决定打破世俗的枷锁,要解救处于不幸中的陆小曼,因此徐志摩给陆小曼写了封长信,随后徐志摩又劝陆小曼与王庚离婚,面对徐志摩的追求,陆小曼打算轰轰烈烈一回。而随着徐志摩不幸坠落身亡,这段痛苦的生活也画上了句号。
然后是萧军和萧红,萧红原名叫张廼莹,她的对象是刘鸿霖,在两人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改名为萧红和萧军。萧红怀了王恩甲的孩子,因交不起费用,医院拒绝接生。萧军拿刀抵在医生脖子上,接生才顺利进行。在她看来,萧军就是自己的命中贵人,但是这段终究抵不过萧军的本性,萧红最终决定离开萧军,怀着他的孩子嫁给了另外的人。
最后是郁达夫和王映霞,郁达夫是民国时期的嫖妓专业户,王映霞是其生涯的终结者。在郁达夫首次遇见王映霞的时候, 他身就被王映霞深深的吸引了,开始追求王映霞,最终王映霞答应了。郁达夫与王映霞结婚的时候, 王映霞20岁,而郁达夫已经32岁了。随着婚后生活的矛盾越来越多,最后王映霞到医院去打胎在瞒着郁达夫的情况下,郁达夫在报纸上刊登了王与他的情感纷争、认定王映霞背叛了自己。
这段爱情就在相爱相杀中结束了,以一种比较悲剧的方式收场,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民国时期的爱情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诗词鉴赏# 导语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社成员,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
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
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
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
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
也许会被人骗,
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我是个平常的人,
我不能盼望在人海中值得你一转眼的注意。
我对你说着什么话才好
好像我所有的话全都说完了
又像是什么话都没说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全世界的男人都想站在你的身旁,
可多数都是配不上你的,
因为你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新娘。
你真的不知道我曾经怎样渴望
和你两人并肩散一次步,
或同出去吃一餐饭,
或同看一次**,
也叫别人看了羡慕。
带一卷书,
走十里路,
选一个清净地,
看天,听鸟,倦了时,
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仔细阅读了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之后,我不禁感叹林徽因可以足够幸运地拥有看似平凡却又充满诗意的生活,同时也更羡慕她既有柔情似水的爱情,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事业。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林徽因的诗意是伴随着她的出生而来的,寄托在她的名字中跟了她一生。出生名门世家的林徽因,自幼对诗意有不同常人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又能珍惜学习的机会,这为她之后在爱情和事业上的倍受“宠爱”奠定了基础。
爱情里的春雨秋实
最美的雨季里,异国的土地上,林徽因邂逅了浪漫又率真的才子徐志摩,两人从文学谈到了历史,从艺术谈到了生活。徐志摩的用他广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为林徽因打开了心灵和生活的空间,他奔放的性情和坦荡率真的为人,也使得他们惺惺相惜,互相欣赏倾慕。然而,当徐志摩向林徽因倾吐自己的心声,对她展开热烈追求,甚至不顾一切地与张幼仪公示离婚之后,林徽因却拒绝破坏他的家庭。情窦初开的林徽因一开始分不清自己对他是友情还是异性的眷恋,但在最初的慌乱过后,林徽因冷静下来了。尽管读了很多西方文学作品,林徽因高傲的性情和理性却不容许自己去做与传统家庭名望相悖的事。但其实最重要的是,林徽因清楚地意识到,“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当时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正是这样的理性,让林徽因不被一时的感性情绪所困,而是做出了她经过很多年仍不后悔的选择。当爱情像炙热的太阳温暖全身时,林徽因并没有沉醉于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在感性中坚守理性,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是让我佩服和尊敬的一点。该放手就放手,才不会害人害己。自古以来,爱情总是一件使人变得盲目的事,她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最终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现在打开手机电脑,也常常会看情侣被所谓的爱冲昏了头脑,做出了殉情或是杀人之类的蠢事,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在爱情中坚守一定程度上的理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又是一件必要的事。倘若林徽因在一开始选择了徐志摩,她会和徐志摩一起幸福生活吗?我想很难,林徽因生性带着诗意,但她的诗意却不是仅限于艺术方面,她拥有的更多的是生活的诗意,我想太过浪漫率真的徐志摩并不会是她最好的伴侣。
春天的细雨是温柔美妙的,对于一个单纯的少女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但是秋天的果实同样会让人欣喜。梁思成的出现,在我看来是林徽因一生最大的幸运了。文质彬彬,待人谦和有礼的梁思成,在与林徽因的朝夕相处之间,慢慢捕获了她的芳心,同时他自己也深深爱上了林徽因。林徽因的气质,学识,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都深深吸引着梁思成。在家里人撮合下,梁林二人共赴美国留学。梁思成因为林徽因选择了建筑学,因此发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林徽因同样在梁思成的陪伴下,苦心学习,学有所成。看着他们在国外一同求学的经历,我想这是最美好的恋爱吧,与心爱的人相伴,一起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女人,当她们处于豆蔻年华时,有很多人爱她们的容颜,可等她们青春不再时,当初追求她们的人早已不知踪影。然而林徽因却是幸运的,梁思成自从与林徽因相恋,便一直守护在她身边,未曾离弃。直到林徽因生命的尾声,梁思成仍然无微不至关怀照顾她,未曾远离。或许不像徐志摩那样会直抒胸臆表达感情的梁思成未曾对林徽因说过肉麻的情话,但陪伴已经是最长情的告白了。但林徽因的这种幸运却是必然的,一个气质高贵,学识丰富,既懂艺术会写诗,又和梁思成同样热爱着建筑学的美丽女子,当然值得梁思成一生守护爱护。现代社会快餐式的生活盛行,甚至有些人把爱情都当成了是快餐,这是多么的令人惋惜。在梁林身上看到的爱情,是如水般细长温柔的。
给予林徽因最长情的告白的,还有金岳霖。金岳霖终身未娶,一直陪在林徽因身边。旁人或许只是觉得林徽因是太幸运了,有那么才子为她倾心。但这些爱情,既是偶然,更是必然。因为林徽因的的确确是个才情兼备的女子,诗意满身,又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爱,这样的女子得到青睐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
事业的坚持与收获
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绝不仅是只会“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一介女子。她对建筑学的热爱和在建筑领域的成就,同样值得人称赞。在赴美留学期间,林徽因认真学习美术和建筑知识,这让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梁思成结婚后,蜜月旅行两人就在各地考察建筑了。林徽因爱梁思成,她也爱建筑学。蜜月的建筑学考察之旅,不仅仅是为事业的付出,同时也是爱情的表现。想象着两人一边旅行一边考察建筑,累了会对方捏捏肩,这大概是爱情与理想事业的最好的表现吧。
除了蜜月期间,林徽因婚后也花了很多时间考察建筑。在1930年到1945年的15年间,梁林二人走遍中国15个省,考察了2000多处建筑遗址。这种对事业的热爱和付出,在芸芸众生中又有几个愿意去坚持呢?林徽因做到了,她不顾风吹热晒,积极从事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即使在抗日逃亡期间也未间断。她甚至在经济拮据之时,花很多钱买了一把皮尺做测绘工作用,心里想的是思成也会很高兴的。这种对事业的坚守,促使林徽因在建筑艺术上有很大成就。国徽、八宝山革命公墓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就是由她主持或参与设计完成的。
林徽因即使在病重时,也不辞辛劳地为工作鞠躬尽瘁,努力设计出好的作品。只是可惜这样的才女,却最终因病重早早离去了。
现在的社会环境比起林徽因的年代,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可又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因为对自己事业的热爱,而不懈努力付出呢?林徽因本可以写写小诗,过惬意悠闲的生活,但她不仅没有辜负了自己的诗意,更把这些融进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里,让自己事业蓬勃发展,让生活即使在苦难中也可以苦中作乐。
多少人曾不止一遍地羡慕林徽因民国第一才女的光环,羡慕她有众多的追求者,有守护自己的丈夫和很好的事业,可欣赏了她的一生,会发现这些都是她应得的。她的诗意才情,高雅的气质,她对事业的热爱都使得她值得被爱,值得收获事业的成就。或许我们没法完全像林徽因一样万众瞩目,受万千宠爱或拥有很大的成就,但我们还是可以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诗意一些的,我们也应该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去追求,去奋斗,去收获事业带给自己的快乐。
“乡下土bao子。”
这句话出自民国四大才子之一的徐志摩之口,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照片时作出的评价,充满了鄙夷与不屑。
在外人眼里徐志摩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他对林徽因热情浪漫,对陆小曼无限殷勤,唯独对张幼仪冷酷绝情。
可如果你了解张幼仪越多,你会发现不是张幼仪配不上徐志摩,而是徐志摩高攀了张幼仪。
逃不过的包办婚姻
民国时期包办婚姻依旧是主流,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有些接受西方思想的年轻人虽然渴望自由恋爱,但是最终却难违父母之命,徐志摩就是其中之一。
心中百般不愿的徐志摩并没有和父母据理力争,而是将所有的怨气都转嫁到张幼仪身上。
可是张幼仪真如徐志摩所说是个“乡下土bao子”吗?当然不是,否则身为硖石首富的徐申如也不会给唯一的儿子定下这门婚事。
张家在苏州宝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父亲是当地名医,大哥张嘉保是一名商人,二哥张嘉森是一位哲学家,四哥张嘉璈是一位银行家。
所以当张嘉璈写信提出让张幼仪和徐志摩结合时,徐申如十分痛快地回信应允了,就这样从未谋面的两个人被两封信捆绑在了一起。
可是,爱情不能勉强,捆绑不成夫妻。
虽然张幼仪躲过了裹脚,且有幸读了两年书,但是在徐志摩的心中她还是个“乡下土bao子”,是个没有思想的提线木偶。
所以,他们中间从一开始就隔着一条鸿沟,任凭时间消长都无法愈合。
一入围城深似海
1915年10月的一天浙江海宁硖石的徐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18岁的徐志摩和15岁的张幼仪正式完婚。
这是张幼仪第一次体会徐志摩的冷暴力,哪怕是在洞房花烛夜她都没有感受到一点点温情。
婚后,张幼仪很快得到公婆的认可,邻居们也时常称赞她,只有徐志摩还和以前一样冰冷。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徐志摩如释重负,自觉完成了父母交给的使命,便迫不及待地出国留学去了。
同在一个屋檐下都如同陌生人,如今远隔重洋更让张幼仪感到惶恐。
徐志摩出国两年后,张幼仪在二哥张嘉森的帮助和公婆的应允下漂洋过海来到欧洲,这一次她没有小别胜新婚的惊喜,而是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徐志摩的冷漠。
胡适和徐志摩是好朋友,而且林徽因和徐志摩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就互相喜欢上了,但是两个人并没有结婚,林徽因回国之后,就嫁给了梁思成,徐志摩回来的时候知道林徽因已经结婚了,于是非常的郁闷,一直比较消沉,一直混迹在舞会上面,然后在舞会上面遇到了自己的下一任妻子—陆小曼。
但是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并没有维护多久,因为当时的徐志摩为了想要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于是就和陆小曼分开了,分开的时候还是让自己的好朋友好好的照顾陆小曼的,所以到最后的时候,陆小曼真的是被自己的好朋友一直照顾着了。
主要也是因为徐志摩自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心里一直有着林徽因,所以就算是他结婚了,他也不能放下林徽因。而胡适这个人,则是当时徐志摩的征婚人,前前后后算一下,他也是成为过很多的征婚人的,但是胡适自己的感情到最后还是不是很好的。
主要是我觉得徐志摩就是一个渣男吧,当时自己已经结婚的时候,看到林徽因的时候还是想要谈恋爱,在知道林徽因结婚的时候,又开始了下一段恋情然后结婚,最后的一个结果却是抛下自己的妻子去看林徽因的演讲。所以说到底,徐志摩还是最爱林徽因的,只不过他爱林徽因也没用,已经是别人的妻子了,但是他辜负陆小曼这个事情还真是算是个渣男。
传奇而震撼,艺术而戏剧。
▌鲁迅 许广平
他们不仅是“忘年恋”“师生恋”,还是“女追男”。听了鲁迅先生一年课的许广平,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在一来二往的书信后,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最终修成正果。
在同鲁迅共同生活的日子里,许广平同鲁迅在日寇侵略上海的战火中一起逃难。在艰苦的岁月里,许广平不愧为鲁迅的战友与出色的助手,为了鲁迅的写作,她千方百计查资料,找参考书籍。鲁迅的文章写成她总是第一个读者与批评者。
鲁迅的表白: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胡适 江冬秀
胡适的婚姻是包办的。江冬秀,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与胡适想象中的婚姻相差甚远。他也抗拒过,不过很快妥协了,接受了母亲的安排。胡适很快适应了这场包办婚姻,并与江冬秀越过越和睦。胡适属兔,江冬秀属虎,胡适“怕老婆”,可谓名声在外,他成立“怕太太协会”,甚至主张男人要“三从四德”!
江冬秀虽是一个旧式女子,但既不死板也不保守。江冬秀粗中有细,对胡适体贴入微,为人处世上大气豪迈,她对官场的厌恶和对丈夫“千万不要做官”的劝诫,则更让胡适叹服其见识之不凡。张爱玲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胡适的表白: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林徽因 梁思成
这段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而被人铭记,更因为婚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
林徽因的表白:林徽因一生中遇到的男人各个都不是凡夫俗子:她和徐志摩分享的是诗意,和金岳霖交流的是学术,和梁思成一生的话题,是谈不完的艺术。
当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时,林徽因俏皮地回答:“我会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朱自清的夫人武钟谦在一次肺病中离世,他异常难过,6个孩子亦让他劳心万分。朱自清在一次相亲中认识了小他7岁的陈竹隐。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校,是齐白石的弟子,工书画。
▌朱自清 陈竹隐
与朱自清结婚后,由于子女多,陈竹隐只好放弃了她的画家梦,而为朱自清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留在家中专门相夫教子。日子虽清贫,但两人相濡以沫,乐在其中!
朱自清与陈竹隐同幼女在清华园留影
朱自清的表白: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的力量。你什么也不用做,我看着你就充满向前的力量。
▌钱钟书 杨绛
1932年早春,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初次偶遇,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
一段旷世情缘就此徐徐萌发……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2016年岁末,杨绛先生也走完了105岁的人生历程。这世上最浪漫的恋爱便是:你是钱钟书,我是杨绛!
钱钟书的表白: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梁实秋 韩菁清
一个是大学者,一个是大明星,年龄相差28岁,梁实秋写了上千封的情书打动韩菁清的心,但两人的恋情没有得到祝福,反而是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袭来。面对舆论诋毁和非议,梁实秋站出来力挺韩菁清,两人力排众议,于一九七五年五月九日举行了婚礼。
两人携手走过12年之后,梁实秋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梁实秋走后,韩菁清深居简出,整理他留下的手稿。
梁实秋的表白:爱人,我不像热锅上的蚂蚁了,我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满腔欢喜准备回去与你相聚,突然知道又要延期,这打击实在太大,而且没有人同情!
▌陈寅恪 唐筼
1926年,陈寅恪从国外游学归来到清华任教时,已经36岁大龄了,尚未成家,也没有任何恋爱经历。经同事介绍,陈寅恪与唐筼相约在中央公园里见面,终于,38岁的陈寅恪与30岁的唐筼在上海成婚。
他们婚后几十年,先后搬家近20次,流离大半个中国,火车,轮船,马车,小船,都经历过。每一次搬家的主力,都是身体并不健壮的唐筼。
这两位具有渊博学识、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情侣之间,每当有庆贺的机会,必定赋诗唱和。
到了中年以后,陈寅恪双目失明,唐筼担当起照顾陈寅恪的起居和助手的重担,无怨无悔,直到终老。
唐筼的表白:考评陈范文新就,笺释钱杨体别裁。 回首燕都初见时,恰排小酌待君来。
▌徐志摩 陆小曼
西点军校高材生王庚娶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妻子,交了个才华横溢的朋友,本都是人生幸事。孰知朋友隔三岔五就来他家串门,一来二去把他的妻子都给串走了。这个才貌双全的妻子是陆小曼,这个串门的男子叫徐志摩。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上,梁启超霍然站起,宣讲了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
徐志摩的表白: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我爱你,并且还要一直爱下去。
▌沈从文 张兆和
沈从文小说写的好,但是话却说的极差,据说他上课的上座率不是一般的低。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又讷于言辞,于是就展开了情书攻势,一天一封,雷打不动。
张兆和拿他没办法,带着他写的书信去找校长胡适,说:“老师就这样对我。”胡答道:“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张立即表示拒绝:“我非常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表示,沈从文是个人才,愿意做个媒。从此,沈从文更是肆无忌惮地展开对张的“骚扰”……最后,也就真的嫁了。
沈从文的表白: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冰心 吴文藻
一个是前途无量的青年学者,一个是中国文坛最富生命力的女作家,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开始于远洋客轮上的一番阴差阳错。
在前往异国的旅途中,他们开启了一段延续六十年的美好姻缘。“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这位世纪老人的名言,也是她一生所坚持的信念。他们始终相亲相爱,相敬如宾。
1985年,吴文藻逝世,享年84岁。1999年,冰心逝世,享年99岁。两人骨灰合葬,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
生同眠,死同穴。这世界上再完美的爱情,不过如此。
冰心的表白: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更亲密的灵肉合一的爱情的开始
清光绪二十三年徐志摩生于十二月十三日(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徐申如给另取的名字。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离开了家乡,来到杭州。
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
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
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
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
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
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
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
不料飞机撞上开山(现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境内),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扩展资料:
徐志摩的多情似乎是天生的,当初娶了张幼仪,谁看都是一桩美姻缘。张家是上海宝山县的名门大族,张幼仪的哥哥是有名的社会活动家。
不过婚姻对于徐志摩,似乎没有太大的约束作用。婚后不久,就辞别恩爱的小妻子去北京读书去了。两年后,带着妻子到英国读书。
他希望能让自己的女人接受新式教育。最初的日子还好,徐志摩一个人都不认识,他和妻子相濡以沫。
这时候两个人像极了恩爱夫妻,张幼仪尽到了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把徐志摩照顾的无微不至,爱一个男人,就要爱上他的胃口。
这是谁说的,对极了。不过在这时,徐志摩邂逅了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女孩,当时年仅十七岁,一张稚气的脸上显露出超凡脱俗的气质,有点像天上飞来的天使。
后来才知道他是自己好朋友的女儿,名叫林徽因的便是。后来不久,徐志摩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林长民是个生性洒脱幽默风趣很有浪漫气质的人。
在这里徐志摩学会了很多做人的真谛,当然林家还有一个吸引志摩的地方,那就是娇美如花的林徽因。林徽因是个可人儿,这位美丽多才的少女,深深地拨动了徐志摩的心弦。
他简直如同“吹了一阵奇异的风”,“照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他的心。爱情启开了灵感的大门,他开始写诗。
但他是一个有妇之夫,对此,林徽音表示,只有与原夫人离婚,方有可能讨论婚嫁之事。于是,徐志摩匆忙把已有身孕的妻子送到柏林留学。
待长子刚刚满月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离婚要求。一切都和想象的差不多,很爱徐志摩的张幼仪居然答应了志摩的要求。
而且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还有肚子里快要出生的幼子。在异国,一个女人默默的忍受,忍受自己丈夫的悄无声息的远离。
不过等徐志摩匆匆归来,林家父女早已悄然回国,顿时,徐志摩一如当头棒喝。林徽因是爱徐志摩的,可就是因为太爱,她害怕自己也成了昨日的张幼仪。
思来想去,她不想把自己的终身幸福交到徐志摩手里,就这样她一直把徐志摩当作自己做好的朋友,哪怕是知音,知己都行。就在这时,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举行了婚礼。
当时的徐志摩内心是苦闷的,不过他采取了合情合理的明智态度,把自己深沉的爱珍藏在心底,而把林徽音当作一个最知心的朋友。
要知道梁思成的父亲就是徐志摩最尊敬的老师梁启超。徐志摩是个天才的诗人,他的浪漫气质是无法束缚的。
1924年春天,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识了。那时候,她跟丈夫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完全是一副阔太太,交际场中的活跃女性的气派。
但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抑郁的。就这样,徐志摩对这个风姿绰约的年轻贵妇人发起了进攻,一切都比想象的更加艰难。
一个是浪子,插足有夫之妇,好在陆小曼的丈夫是个比较开通的男人,也是梁启超的入室弟子,因此几年下来,当大家的热情快要燃烧殆尽的时候。
就在徐志摩为濒于绝境的爱情孤独地悲叹时,突然出现了喜剧性的转折。陆小曼奇迹般在上海与丈夫离了婚,急不可待地跑回北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和王赓离婚了!
这对于徐志摩不啻于一声惊雷,于是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先生充当了徐志摩陆小曼的证婚人,不过戏剧化的爱情却冲淡不了对这份爱情并不看好的老先生,梁启超以一分申斥的嘴脸,主持了这份婚礼。
-徐志摩
1922年,徐志摩与结发妻子张幼仪在德国离婚,这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在张幼仪询问离婚原因的时候,徐志摩给出的理由是“小脚与西服在一起不协调的令人发笑”。
浪漫诗人徐志摩的短暂一生中拥有三段情缘,原配夫人张幼仪,神魂之交林徽因,柔艳之妻陆小曼。 对张幼仪,他弃若敝屣百般伤害;对林徽因,他求而不得爱慕至极最终死在了去听她演讲的路上;而对陆小曼,他浪漫多情不离不弃。
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民国诗人,既是火热真诚的情圣,也是道德败坏的渣男。
01人间至及一渣男
张幼仪是徐志摩父亲给儿子定下的发妻,一个中国旧式传统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姑娘,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时候,嘴角向下一撇,充满鄙夷的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这句刻薄的话从一个才子的口中说出,很有一种戏剧化的讽刺效果。
梁实秋曾描写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可就是这么谦谦君子,对无怨无悔一心一意替他在家乡尽孝照顾一家老小的发妻有着冷酷到骨子里的残忍,只因她不是他所自由恋爱满心仰慕的新女性, 可以不爱,但不可以伤害。
说到徐志摩对张幼仪,我不禁想到鲁迅与之朱安,虽然鲁迅也让朱安一生不安,却比不上徐志摩的渣到极点。
徐志摩在英国伦敦留学的时候,张幼仪正在他的身边,料理一日三餐琐碎家务,可他一边却陷入对16岁少女林徽因的疯狂追求中,这放在今天,就是婚内出轨呀。
当然,他可以说爱情没有错,他爱林徽因,但是他一边满腔赤城的爱着林徽因,一边又和张幼仪同床共枕以至于怀上了他们第二个儿子。 许是在徐志摩的心里,爱情和身体是可以分割的,真是让人不耻其人格与三观。
在知道张幼仪怀上二子之后他,徐志摩一脸冷漠的说:“把他打掉。”张幼仪迟疑的说:“听说有人因为打胎而死掉。”徐志摩冷冰冰的说:“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说完就没耐心地别过脸去。张幼仪继续问:“可是我要去哪里打胎?”徐志摩摇摇头说:“你会找到地方的,这种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饭。”
我想不出用什么词能够形容徐志摩的渣,居然能说出这样不知廉耻的话来,真的是世界上最恶心的词语都不够形容他这种恶心的令人作呕的行为。
后来张幼仪的二哥得知此事,边让她远赴德国生下孩子,彼时林徽因也和未婚夫梁思成感情愈发明朗,于是徐志摩迫不及待的跑去德国和张幼仪离了婚。
如果说徐志摩只是为了忠于对林徽因的爱情而离婚,也许我会为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真爱至上的勇气鼓掌,然而这个渣男却是抛弃妻子,甚至是在遇上所谓真爱的时候让不爱的发妻怀上他的孩子,然后不声不响的离开,丝毫不顾那个怀着他孩子的女人,那个替他照顾父母亲人的女人该如何在异国他乡一人生活。
徐志摩,怎一个渣字了得。这种人渣,不知道打雷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担心分分钟被雷劈死。
离婚后,徐志摩在报上登了一封通告,说彼此是欢欢喜喜的离了婚,还给张幼仪写了一封“笑解烦恼结”的信,说彼此是以自由偿还自由。为了不被世人诟病,说他们不再是夫妻,但张幼仪可以继续做徐家的儿媳妇。说得难听一点,这是当了婊子还想立贞洁牌坊啊。
不爱并不能成为伤害的理由 ,徐志摩可以不爱张幼仪,可以嫌弃她是个无法与之西服匹配的小脚媳妇;可以不想要一个唯唯诺诺附属于他的旧女性;可以追求他心中如明月般的林徽因;可以选择结束和张幼仪的婚姻,这一切都可以。
但是徐志摩不能不对张幼仪负责,不能在一边维持着和张幼仪的婚姻和她同床共枕又去疯狂的追求着林徽因;不能一边享受着张幼仪的无微不至的伺候又嫌弃着她的思想落后; 不能一边享受这男尊女卑的优越,一边又要宣扬男女自由平等 。而在这场婚姻里,本就是徐志摩高攀了张幼仪,如果不是张幼仪的父兄,凭他徐志摩一个土财主的儿子,怎可能拜梁启超为师从而在文学界有自己的一番天地,虽然他也的确有才,但那个讲阶级门第的时代,有才的人千千万,而如今被大家熟知的却只有徐志摩。徐志摩抛弃张幼仪,简直是卸磨杀驴的行为。
哪怕在今天,我们对爱情和婚姻如此包容的今天,我们依然对爱情和婚姻都要求要忠诚。假如不是张幼仪的兄弟帮助,也许她带着孩子客死异乡都有可能。
徐志摩与张幼仪那种时刻那种方式的离婚行为,无异于是一种用最残忍冷漠的方式杀妻杀子的行为。
而那个善良的张幼仪,虽然与徐志摩离婚了,但她以干女儿的身份对徐志摩的父母尽孝,一直到他们离世,已经尽到了她该尽甚至不该尽的责任。她甚至在徐志摩遇难后,当时的妻子陆小曼不愿前往认领遗体,还是张幼仪让弟弟带着儿子前去认领的。她这样的举动,不仅保全了徐陆两人和自己的颜面,也保全了徐志摩得以落叶归根。
晚年的张幼仪对来访者说:“你总是问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称为“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而张幼仪拼死剩下的孩子彼得,在三岁的时候夭折了,这个徐志摩只在张幼仪签署了离婚协议之后因心情激动又顺便看了一眼的儿子死在了张幼仪的怀里,而徐志摩在他死后还为之写了一篇悼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真让观众看不出这是一个他当初要张幼仪打掉,后来只见过一眼从来没问过的孩子。
徐志摩真是将“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他那篇悼文简直是“满纸荒唐言”,而抱着儿子的张幼仪被问对此悼文有何想法时除了“一把辛酸泪”还能说什么呢。
也许,张幼仪该感谢徐志摩,她曾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 离婚后的张幼仪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相继在东吴大学教授法文,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活出了最成功灿烂的自我。
02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林徽因是徐志摩喷涌诗情的源泉,是他心中一轮高洁唯美的明月,是他得不到却又思之如狂的风花雪月。
或许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是有过朦胧又浪漫的情感的,然后在徐志摩离婚后她却嫁给了梁思成。
对于林徽因为什么没有选择徐志摩,官方说法是,她看透了诗人的浪漫多情,害怕他终有一天会离开自己,而且深感父亲纳妾对母亲造成的伤害,她不想成为别人不幸的始作俑者。虽然她的存在的确是已经伤害到了另一个无辜的女人。
但我却认为, 未尝不是徐志摩对张幼仪的绝情如斯让聪慧的林徽因看穿了徐志摩的本质,一个如此抛妻弃子的渣男,怎么能够托付终生呢。
张幼仪曾说:“我就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蚊赶吸血的文字。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大概林徽因也清楚的明白,自己此刻在诗人的心中是月亮,或许得到后就也会变成那把秋天的扇子吧。
而陆小曼原本是徐志摩好友的妻子,徐志摩情不自禁的撬了个墙角,据说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在为二人主婚的时候狠狠的骂了他一顿,警告他不要再重走一遍老路。
我钦佩敬仰徐志摩的才情,也不耻他的行径,也许真的是有才不等于有品德,徐志摩曾说:爱情是他甘愿为之献身的宗教,然而他的爱却灼伤了旁人。甘愿冒天下之大不讳的激情的确是一种极致的浪漫主义,但真正的爱绝不会蓄意刺伤旁人,也绝不会那么自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