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以为我们的生命只在感觉,故外在世界于我们已够。他们当我们如儿童般摆弄着灿烂的颜色和美丽的形象,如玩泥娃一样……我们是被误解了。线条与色彩之于我们,只是隐藏的现实的象征。在外表之外,我们的目光一直射到精神上,我们把轮廓再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已以精神的内涵充实它们了。” —罗丹《罗丹艺术论》
“罗丹是位很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对人生,对艺术,都很有见解。读过他的《艺术论》的人,都知道这一点。”—邵大箴《西方现代雕塑十讲》
罗丹首先是一个雕塑家,然后才是思想家。我明白《罗丹艺术论》中,在思想上,葛赛尔是罗丹的引导者;在雕塑上,罗丹是葛赛尔的引导者。他们在各自专长的领域里,把握着交谈的节奏。一个努力提升雕塑创作的思想性,一个竭力辨证着思想的具体化。
有些思想层次的东西,艺术家本人可能还没有自觉地去做到的时候,思想家已经帮他们完成了。这在一个功利性倾向的时代是比较危险的,极有可能抹灭艺术的独立和高尚,幸好我们的大师—罗丹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应用的人,并没有为吹捧所麻痹而停滞了前进。
我对罗丹思想的论述也难免有些地方画蛇添足和美化,罗丹本人是不是已经具备了这些认识?还是我们这些后来的画蛇添足者造出的神?这不再重要,任何荣誉已经无法带给沉睡在地底下的那个长者以任何实质,他把荣誉留给了艺术。从罗丹的雕塑作品中,我们提炼出思想和情感并升华。寻找到相应的哲学,起到指导现实的普遍意义,就是这篇文章的目的。
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
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 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 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 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 ,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 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
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 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 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
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 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奥古斯迪·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
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去比 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 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 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善于用 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所处的19世纪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壮大时期,工业化大生产创造了大量的剩余物质财富,“贵族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批评家们夸夸其谈、胸无点墨;拿破仑三世仍然抱着帝国的野心贸然于1870年和普鲁士交战,结果自喻为“文明”的法国人没有打败“野蛮”的普鲁士人,普鲁士作为胜利者割占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兴起,而平民依旧穷困。
在艺术界,伪古典主义死抱前人传统不放,墨守成规,反对艺术创新,严重桎梏了青年人的创造力;沙龙艺术追求表面形式的典雅和激情,缺乏创造所必须的热忱和真切的感受。而罗丹和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如巴尔扎克、雨果、福楼拜、杜米埃、库尔贝等遵循另一种美学法则,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普通生活,努力提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
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椰(Barye 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 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 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 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 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 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 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 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 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椰(Barye 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 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 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 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 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 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 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 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 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奥古斯特·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罗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拉丁区一个普通雇员家庭。1854年,他进入波提特设计学校学习,与雕刻结下不解之缘。1862年,进入圣体隐修道院,完成了院长艾马尔胸像。1875年,他到意大利旅行,并细心研究了多那太罗、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深受其启发。1876年至1877年间,罗丹完成了雕塑《青铜时代》。1879年,他完成了群雕《号召拿起武器进行斗争》。1880年,罗丹开始创作《地狱之门》。这项工程巨大,一直持续到1917年罗丹生命的完结。1886年,他为文学家雨果塑像。1898年,完成为文学家巴尔扎克的塑像。1916年,他把自己的全部作品捐给法国政府。1917年11月17日,罗丹去世,享年77岁。
罗丹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他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中文名:奥古斯特·罗丹
外文名:AugusteRodin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巴黎
出生日期:1840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1917年11月17日
职业:雕塑家
毕业院校: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之一
代表作品:《思想者》《加莱义民》《青铜时代》《手》《雨果》《吻》《巴尔扎克》等
人物经历
1840年11月12日,奥古斯特·罗丹出生于巴黎圣宠谷街区的阿尔巴莱特街。他的父亲让·巴普蒂斯特·罗丹(Jean-BaptisteRodin)是警察局的一名小职员,母亲玛丽·德·谢弗来自洛林。姐姐玛利亚出生于1837年,与他感情深厚。1845年,进入当地教会小学,学习算术和拉丁文。
1854年,罗丹去了博韦,在叔父希波利特·罗丹(HippolyteRodin)开的寄宿学校待了三年;同年进入皇家绘画与数学专门学校——小学院,跟随荷拉斯·勒考克·德·布瓦博德朗(eloraceLecoqdeBoisbaudran)学习绘画,他在那里接触到了雕塑,并结识了雕刻工莱昂·富尔凯。
1857-1859年,连续三次报考法国美术学院,均以失败告终;1858年开始为不同室内装饰家、装饰艺术家工作。
1860年,创作半身像《让·巴普蒂斯特·罗丹》,是其第一件保留下来的作品。1862年,姐姐玛利亚的死让罗丹备受打击,他因此进入了圣体隐修道院,一直在那里待到了1863年5月或6月。在此期间,他为修会创始人埃马尔神父创作了一尊半身像《埃马尔神父》。
1863年,一边在卢浮宫博物馆学习绘画,一边为装饰艺术家比耶齐(Bieze)、法尼埃(Fanniere)工作;同年成为国家美术协会的一员。
1864年,参与了哥布林剧院的装饰工程,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间工作室——位于13区勒布伦街的马厩,第一个在该工作室工作的模特是毕比,他是来自圣马塞尔的贫民;同年他遇见了20岁的女裁缝露丝·伯雷,并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其第一尊大型雕塑《女祭司》,该雕塑意外地在一次搬迁过程中损毁。
1865年,模特毕比的雕塑肖像因天气寒冷被冻裂了,罗丹保留了剩下的面模,即《塌鼻男人》面模。1870年,第一次去布鲁塞尔;9月末回到巴黎,被征召入伍,成为国防军的一位下士。
1871年2月,因近视退伍,后回到布鲁塞尔,给雕塑家卡里叶·贝流兹当助手;7月,与贝流兹闹翻,分道扬镳;9月末,定居伊克塞尔;同年参加了安特卫普和根特的展览。
1872年,参加在布鲁塞尔和维也纳的展览。1873年2月12日,与比利时雕塑家约瑟夫·梵·拉什伯利(JosephvanRasbourgh)签订协议:收益平分,作品署名为梵·拉什伯利,以拉什伯利的名义签订订单;同年参加布鲁塞尔和维也纳(奥地利)的展览。
1874年,参加伦敦、根特和布鲁塞尔的展览;同年为布鲁塞尔学术宫创作了系列装饰群像《科学》《商业、农业和艺术》;同年,创作装饰性半身像《苏珊》《多西娅》。
1875年5-6月,《塌鼻男人》大理石半身像成为第一件为巴黎沙龙展接受的作品;秋季,创作《战败者》(后改名为《青铜时代》)青铜像;11月,和布鲁塞尔铸造商布隆兹公司签订合同,由该公司铸造《苏珊》;同年,创作《斯瑞亚先生》和《亚历山大梵贝克拉亚》像。
1876年,约在3月赴意大利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游学;同年,多件作品参加了费城世界博览会。
1877年1月,《青铜时代》石膏像在布鲁塞尔艺术和文学俱乐部展出;3月,重新回到巴黎;5月在巴黎法国艺术家沙龙展展出《青铜时代》,展出让罗丹受到了质疑,他被指责采用真人倒模;9月,他开始和莱昂·富尔凯共用弗尔诺街的一间工作室。
1879年5-6月,在沙龙展展出《施洗者圣约翰》半身像;11月,为巴黎保卫纪念碑和共和国政府创作的《贝罗那》雕像均未被选中;同年,为勒格伦(Legrain),克吕谢等装饰艺术家工作;同年,和莱昂·富尔凯前往马赛的隆尚宫,和夏尔·戈蒂耶前往尼斯和斯特拉斯堡;同年,受雇于塞夫勒工场,在那里一直待到了1882年12月。
1880年5-6月,在沙龙展展出《施洗者圣约翰》,同时法国政府先订购了《青铜时代》的青铜像;7月,为方便他展开工作,美术学院管理人员授予他使用大学街182号大理石仓库的工作室,此后这里成为罗丹的主要工作地;同年,《青铜时代》青铜像展出;同年,法国政府委托罗丹为将要兴建的装饰性艺术博物馆制作纪念门,罗丹因受《神曲·地狱篇》的影响,将其命名为《地狱之门》,历经37年终未完成。
1881年5-6月,展出石膏像《亚当》;夏季,进行了第一次英国之旅,在画家、雕塑家阿方斯·勒格罗陪同下,欣赏伦敦的雕刻;10月,政府购得《施洗者圣约翰》青铜像,并订购了《亚当》和《夏娃》两尊雕像,用于和《地狱之门》组合;冬季,着手创作《伊娃》。
1881-1882年,创作《地狱之门》的首批群像《思想者》《吻》《沉思》《蹲着的女人》,以及《阿方斯·勒格罗》人像。
1882年5-6月,展出《让·保罗·洛》和《亚伯特·厄尼斯·卡里叶·贝流兹》两尊半身像;春季,在伦敦格罗夫纳画廊展出《塌鼻男人》面模,引起了部分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兴趣;秋季,采用整体式结构将《地狱之门》的两块门扇组合起来。
1883年2-3月,《地狱之门》和《小夏娃》的首批独立雕像以及一些图稿在巴黎自由艺术俱乐部展出;2-4月,创作《维克多·雨果》半身像;同年,经常参加阿丽娜·梅纳尔·多利安的沙龙,并创作《罗尔夫人》半身像。
1884年5-6月,《维克多·雨果》半身像和《儒勒·达鲁》半身像在沙龙展展出;6-7月,为《地狱之门》做预算;夏季,第一次参加国际美术协会举办的展览(乔治·伯提画廊);同年为康斯坦丁·伊奥尼德制作了《思想者》的第一尊青铜像,《施洗者圣约翰》青铜像也在卢森堡博物馆展出,并创作《永恒之春》石膏像、《安东宁·普鲁斯特》半身像。
1885年1月24日,得到为加莱市创作《加莱义民》纪念雕像、洛林当维尔市创作《巴斯蒂安·勒帕热》纪念雕像的订单,其中《加莱义民》是罗丹在其位于沃日拉大街的第二间工作室创作的;8月20日,委托皮埃尔·班让制作《地狱之门》青铜像;同年,结识莫里斯·佛那叶,并创作《我很美》青铜像。
1886年春季,伦敦皇家美术学院拒绝展出《伊克塞尔的田园牧歌》青铜像;6-7月,《地狱之门》的一些独立雕像在乔治·伯提画廊展出;同年,为智利圣地亚哥市创作《维库纳·麦肯纳》和《林奇将军》模型,并创作《威廉·亨利》。
1887年5-7月,大量作品在乔治·伯提画廊展出,《乌戈利诺》和《吻》在布鲁塞尔展出;冬季,为法国现代诗人波德莱尔创作的《恶之花》样书绘制插图;12月31日,获得荣誉军团骑士勋位。
1888年1月31日,法国政府订购了《吻》大理石像,并为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订购了一尊复制品;10月,《诗人》(1889年改名为《思想者—诗人》)在哥本哈根第一次展出;同年,创作《罗素夫人》半身像,并回到塞夫勒工场工作(1893年离开),《莫拉·尼亚夫人》半身像展出。
1889年6-8月,在乔治·伯提画廊举办莫奈—罗丹艺术展;8月8日,得到为南希市创作《绰号洛兰的克劳德·热莱》的订单;9月16日,得到为先贤祠创作《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的订单;9月29日,开始创作当维尔市的《儒勒·巴斯蒂安·勒帕热》纪念雕像;同年,参与创立法国国家美术协会,并创作了《奥克塔夫·米尔博》半身像,罗丹拒绝在世博会上展出《地狱之门》,转而展出了《加莱义民》群像的模型;同年,《思想者—诗人》石膏像,在莫奈——罗丹巴黎连展中展出,此后该作品改名为《思想者》。
1890年3月,租下了意大利大道的新堡花园宅邸,这个工作室一直租到了1898年;5-6月,国家美术协会首届沙龙展开展,罗丹在此展出了多件作品,其中包括《丑与美》和《达内德》;7月19日,先贤祠委员会否决了罗丹《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的设计方案。
1891年6月,提出了另一个《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方案《维克多·雨果站像》;7月6日,文学家协会委托其设计一尊《巴尔扎克像》纪念雕像;8-10月,游历图尔和安德尔河谷;同年创作《皮维·德·夏凡纳》半身像以及《塞扎尔·弗兰克》像。
1892年6月6日,南希市的《绰号洛兰的克劳德·热莱》像揭幕;6月19日,获得荣誉军团军官勋位;12月,当选为国家美术协会副会长,并成为雕塑分部部长;同年,得到创作《波德莱尔》纪念雕像的订单,但未完成,最终创作了《波德莱尔》头像。
1893年4月,和露丝·伯雷在贝尔维定居,后又搬到了默顿;8月,和吉弗鲁瓦、卡里埃尔游历根西岛;12月9日,《羽毛》(《LaPlume》)杂志举办了罗丹宴会;同年,创作《塞芙琳》肖像。
1894年,因为和卡米尔·克洛岱尔决裂,罗丹遭遇了道德危机,收到多方指责,《巴尔扎克像》的创作停滞不前。
1895年,《思想者》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6月3日,加莱市的《加莱义民》像揭幕;12月19日,买下了位于默顿的布里昂别墅,开始进行个人收藏,尤其是古董和画作;同年,创作了《虹》。
1896年,约在年初创作了《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维克多·雨果坐像)的第四座和最后一座模型;2月,在罗丹艺术展上展出了《皮维·德·夏凡纳》,在日内瓦拉特美术馆展出了《卡里埃尔》,并且首次展出了大量精选的照片,展览过后,罗丹以青铜像的价格将颇受争议的《悲剧缪斯》青铜像复制品卖给博物馆;同年,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大理石像《幻觉,伊卡洛斯的姊妹》《年轻的胜利》《永恒的偶像》《人和他的思想》,石膏像《悲剧缪斯》;同年,创作《大地》。
1897年4-10月,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第二届);4-6月,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大型雕塑,石膏)以及多尊大理石像;5-10月,在斯德哥尔摩和德累斯顿展出《沉思》大型石膏雕塑;11月末-12月初,和卡米尔·克洛岱尔通信,讨论《巴尔扎克像》的创作;同年,莫里斯·佛那叶资助出版了由奥克塔夫·米尔博作序的罗丹142幅凹版画画集《奥古斯特·罗丹画集》(又称《古皮尔画集》)。
1898年4月,参加首届维也纳分离派展览;5月,在伦敦参加了由雕塑家、画家和雕刻家国际协会举办的首届国际艺术展;5-6月,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了《吻》大理石像和《巴尔扎克像》大型石膏雕塑,《巴尔扎克像》引起了文学家协会的争议;同年,创作《亚历山大·法吉埃尔》半身像、《亚瑟·杰罗姆·艾迪》半身像;绘制《佛那叶夫人》的首批习作;同年,《虹》在第六届慕尼黑分离派展览展出,并于翌年在布鲁塞尔与荷兰展出。
1899年3月24日,得到创作《皮维·德·夏凡纳》纪念雕像的订单(未完成);5-6月,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了《夏娃》青铜像;5-11月,参加了布鲁塞尔第一届专题展览,继而又参加了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以及海牙的专题展,展出的作品包括大批画作;同年,应艺术评论家阿尔芒·达约要求,提出为1900年世博会制作的《劳动塔》的创作方案,但未完成。
190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萨米恩托总统》纪念雕像揭幕;6月1日,罗丹艺术展在巴黎开幕,展馆位于世博会展馆一侧的阿尔玛展馆,罗丹在此展出了雕像、画作、照片以及《地狱之门》,这是《地狱之门》唯一一次在其生前展出,但独立雕像并未组合在一起。
1901年1-2月,积极参与第9届维也纳分离派展览;3月,阿尔玛展馆被拆,后在默顿布里昂别墅旁边重建,成了一个集工作室和博物馆于一身的展馆;4-10月,积极参与第4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市政府购买了大型石膏像《加莱义民》;同年,参加柏林和德累斯顿的展览。
1902年5-6月,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了《大影子》,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认购《施洗者圣约翰》青铜像;5月15日,伦敦举行了罗丹宴会;5-8月,在布拉格举办了罗丹展览,游历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并结识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其在1905年9月15日-1906年5月12日期间担任罗丹的秘书)、艾莎道拉·邓肯、辛普森夫人;同年,罗丹为辛普森夫人创作了一尊半身像。
1903年5月20日,罗丹获得荣誉军团高等骑士勋位;5月30日,向罗丹致敬的宴会在韦利济森林举行;同年,得到创作《罗利娜》纪念雕像的订单,1906年在克勒兹弗雷斯林揭幕,并创作《欧仁·纪尧姆》半身像。
1904年1月12日,在伦敦当选为雕塑家、画家和雕刻家国际协会新任主席;1-3月,《思想者》石膏像在伦敦国际协会展出;4-6月,在巴黎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12月20日,主持卡里埃尔宴会,并在那里结识舒瓦瑟尔公爵夫人(后成为其情妇);同年,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德累斯顿、魏玛、莱比锡参加展览,并创作《法国》、半身像《伊娃·费尔法克斯》、《乔治·云成》以及《保罗·德斯图内勒·德康斯坦》。
1905年2月,得到为伦敦创作《惠斯勒》纪念雕像的订单,该作生前未完工;4-6月,《阿丽亚娜》和《西布勒》(均为石膏像)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10-11月,《浪子》大型石雕在秋季沙龙展展出;同年,被任命为高等艺术委员会成员,被授予耶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06年1-3月,14张裸女素描在魏玛展出,引起争议;4月21日,巴黎市政府认购了一尊大型雕塑《思想者》,雕塑被置于先贤祠前面;5月,根据柬埔寨舞者创作了系列水彩画,并在马赛殖民展览会展出;同年,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柏林美术学院的正式成员;4-9月,创作《娜塔莉·格鲁贝夫》;同年,创作半身像《萧伯纳》《亨特夫人》《霍华德·瓦尔登》《马瑟林·伯希洛》《安娜·诺埃尔斯》《乔治·莱格》。
1907年,被授予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3-4月,创作的大型石膏雕塑《行走的人》和《思想者》在斯特拉斯堡法国当代艺术展展出,罗丹参加了开幕式;4-6月,《行走的人》大型石膏雕塑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10月,在巴黎小伯恩海姆画廊举办第一次个人展览,展品仅限于画作(共300幅);同年,创作《埃利塞夫**》和《查尔斯夫人》半身像。
1908年3月6日,在默顿接待了到访的爱德华七世;4-6月,《俄耳甫斯》《特里通》《涅里忒斯》和《缪斯》石膏像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6月1日,《巴黎亨利·贝克》纪念雕像揭幕;6月,得到创作大型青铜像《思想者》的订单,并为布宜诺斯艾利斯购得《地球和月亮》大理石像;10月,在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帮助下,发现了毕洪宅邸,并在此定居;10-11月,在巴黎德旺贝画廊展出画作;同年,创作《舒瓦瑟尔的荣光》。
1909年4-6月,《蹲着的女人》原物大小的模型,青铜像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9月30日,巴黎王宫花园《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揭幕;11月28日,位于圣索沃尔-勒维孔特的《巴尔贝多尔维利》纪念雕像揭幕;同年,创作了《居斯塔夫·马勒,托马斯·F·瑞恩》《德罗昂公爵》《华克威克伯爵夫人》半身像。
1910年3月,画作《思想者》和斯泰肯拍摄罗丹雕塑的摄影作品在纽约摄影分离派291画廊展出;4-6月,两尊女性《半身像》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4月29日,在默顿接待来访的罗斯福夫人;5月16日,获得荣誉军团高级骑士勋位;同年,创作《爱德华·哈里曼》半身像。
1911年2月26日,法国政府订购了《皮维·德·夏凡纳半身像》,作为先贤祠的装饰;5月,《行走的人》被一些艺术品爱好者购得,赠送给法国政府;10月13日,法国政府购得毕洪宅邸,将其作为美术学院的管理中心,宅邸的租户被迫迁了出去;11月,英国政府购得《加莱义民》第4尊青铜像模型;11月,由保罗·葛素整理的《罗丹艺术论》由伯尔纳格拉塞出版社出版;同年,开始创作《克列孟梭》半身像,并游历法国。
1912年2月,东京罗丹艺术展开展;5月29日,参演克劳德·德彪西谱曲的舞剧《牧神午后》,俄国芭蕾舞演员尼金斯基带着他跳芭蕾舞,其表演备受争议,因此责备尼金斯基;12月,同舒瓦瑟尔公爵夫人决裂;同年,第一次患脑溢血。
1913年3-6月,参加首届罗马分离派展览;3月,罗丹收藏的古董和其作品一同在巴黎医学院展出;同年游历了法国和英国(伦敦),并创作《萨维尔夫人》半身像。
1914年7月,在格雷弗勒伯爵夫人资助下,于伦敦格罗夫纳宅邸举办展览,并参加了开幕式;9月,一战宣告开始后,罗丹由于害怕,将展出的18尊雕像赠予英国政府;11月,前往罗马,寄住约翰·马歇尔家;同年,出版《法国的教堂》一书,该书配有奥古斯特·克洛特(AugustClot)插图复制品。
1915年4-5月,在罗马游历期间创作了《教皇本笃十五世》半身像;6月,参加在圣弗朗西斯科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7月19日,《加莱义民》在伦敦议会宫前举行了安放仪式。
1916年,再度患脑溢血,分三次(4月1日、9月13日、10月25日)将自己的作品和藏品捐给法国政府;12月24日,《政府公告报》(《JournalOfficiel》)报道了罗丹的捐赠行为,并宣告了位于毕洪宅邸的奥古斯特·罗丹国家美术馆成立;同年,创作《埃蒂安·克雷蒙戴尔》半身像,这是罗丹的最后一件作品。
1917年1月29日,在默顿与露丝·伯雷举行结婚仪式;11月17日,罗丹去世;11月24日,葬礼在默顿举行。
个人生活
罗丹一生有众多情人,包括女模特、贵妇、妓女等。陪伴他一生的是女裁缝露丝·伯雷,他们同居了五十余年。1866年1月24日,他和露丝·伯雷的私生子奥古斯特·欧仁·伯雷出生,奥古斯特·欧仁·伯雷卒于1934年,无子嗣。1917年1月29日,露丝和罗丹结婚;2月14日,露丝·伯雷去世。
罗丹一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情人卡米尔·克洛岱尔。1882年,罗丹接管了一间由年轻女孩组成的工作室,并在那里邂逅了当时还未满18岁的卡米尔·克洛岱尔。1898年,在保持了15年的情人关系之后,二人彻底决裂,卡米尔想成为罗丹的妻子,但罗丹不愿意和露丝分开,其间卡米尔经历了多次怀孕和堕胎。二人决裂之后,罗丹依然会在暗中给予其经济支持。1905年,卡米尔·克洛岱尔公开表示对罗丹的仇恨。控诉罗丹偷了她的作品和想法。1913年5月,卡米尔·克洛岱尔被关进精神病院,罗丹暗地寄钱给她。
主要作品
主要雕塑作品
以上作品来源
绘画和素描
以上作品来源
艺术专著
创作特点
思想感情
对生命的赞颂
罗丹把生命看作最高的艺术境界,只有有生命的雕塑作品才能触动观赏者的内心。因此,罗丹认为有生命的雕塑是美的。美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美,而且是内在美。在罗丹所处的时代,人们认为丑的事物不是艺术品,而罗丹则极力反对,以自己的作品阐述了真正的美。罗丹认为,艺术中的丑既是指外无表、内无真,一切欺骗就是丑的。在罗丹的一些作品中,他不刻意追求感官享受,认为残缺也是一种美。因此,他创作了很多“丑”的作品,如《老娼妓》《塌鼻男人》等。罗丹认为,人的生命是最美的,从出生就开始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直到死亡,每一个瞬间都是美的。在《老娼妓》中,罗丹刻画了一个被人欺负一生的老妓女,她虽然年老色衰,但脸上的皱纹却透漏出坚强和不屈,为了生存,她接受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没有逃避。
对爱与青春的渴望
罗丹以独特的基调和方式表达了对爱和青春的追求。罗丹认为爱是最真、最高尚的感情,青春是最宝贵的事物,因此,在雕塑中不能矫揉造作。在《吻》《永恒的偶像》等作品中,罗丹以男女的热吻为主题,表达了不掩饰的情感,激发了因世俗压抑而深藏的欲念,让人们重燃了追求爱的勇气,感受到了由美而生的喜悦。在罗丹的雕塑中,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接触面虽然很小,但足以激起沉睡的欲望,是罗丹对爱情的赞扬。此外,罗丹在雕塑作品中还表现了两性之间的搏斗。在罗丹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女人的尊重和热爱,女人不再是失败者,在《永恒的偶像》中,女人高高在上,男子则匍匐于她的脚下。
相信上帝的力量
罗丹信奉上帝的存在,他也十分乐意传播上帝的旨意。罗丹的雕塑以独特的形式表达宗教思想,既要表现人类对上帝的敬畏又要表现上帝对人类的怜悯。罗丹的每一件作品都似乎表现出一些哀伤,似乎都在与上帝对话。《地狱之门》是最有基督教特色的作品之一,它耗费了罗丹30余年的时间,不仅刻画了人间和地狱的恐怖,也描绘了天堂的美好。此外,无论是《思想者》还是《影子》,都显示出了上帝的公正裁决的力量。
雕塑手法
第一,草稿塑造法。《巴尔扎克》问世时,由于其所具有的与传统审美艺术不相符合的诸多特性,例如印象派的光影之效、概念化的画面轮廓、粗糙的表面,导致这部作品一度被讽刺成为“粗制滥造”草稿的代名词。“草稿”一词虽源于对其作品的嘲讽与批评,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确实代表了罗丹的创作手法。对于罗丹的作品而言,它不再刻意将作品表面打磨平滑,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原始材料的质感,比如青铜纹理、大理石坑洼,表面的粗糙将依附于古典主义作品之上的做作匠气进行了削减,是一种对自然的还原。在创作的过程当中,罗丹尽量将材料与思想相结合,将石头看作肌肉,将纹理视为线条,整部作品基于处在用自然说话的状态当中。
第二,强调“面”的作用。“面”在雕塑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作品的动感、质感等都依赖于“面”的支配与调节,它的作用不言而喻。罗丹在“面”的处理与选择上作了重要思考,并在此基础之上创作出了一套运用“面”来凸显人物心理活动的技法。在他的作品当中,《塌鼻男人》是一部典型的以“面”生情的作品。男人脸部的胡须扭转,皱纹纵横,略显凌乱的头发,每一个块面、每一条线纹都同光线相冲撞,产生出强烈的错落感。平面毫无重复与排偶,没有淡漠与空虚暗哑,男人原本直挺的坚硬鼻梁从中进行折断,折射出残酷的光泽,观赏者似乎能从这光芒中感受到疼痛的存在。罗丹对“面”的运用与特性都有着极为精确的掌握,平面塑造的必要性在他的作品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罗丹曾在遗嘱当中强调,不要试图将雕塑表面打磨成光滑平整的凸面体与圆弧,只有通过雕塑表面的隆起、凹陷才能形成多层的平面,在微妙的过渡当中,构筑起一定的三维深度,以此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人物影响
罗丹与众不同的创造性观点,使他在同时代的环境中,早已超越他人,更被许多现代艺术的大师们作为研究的对象,例如布朗库西、杰克梅第、马蒂斯、孟克、毕加索以及席勒等,都直接受到罗丹的影响及启蒙。而这个传承其实还不限于现代主义的早期发展,广义来说,它的中、晚期甚至当代,依旧有许多艺术家将罗丹视为永恒的缪斯、灵感的来源。
人物评价
正面
从《塌鼻男人》可以看出:罗丹对表现脸部已有自己的艺术主张。《青铜时代》则证明,他在雕塑人体方面的潜力无穷。(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评)
负面
艺术走向丑陋和‘畸形’的趋势主要是由罗丹引领的,因为按照他的一个吹捧者的说法,他把表现丑当做
很多人喜欢把罗丹称为印象派雕塑家,因为他正逢印象派的时代,实际上罗丹的风格与印象派是大不相同的。印象派画家只关心纯粹的艺术语言,莫奈就明确表达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然而,罗丹在艺术上所体现的,是反叛与爱的冲动交织在一起。在罗丹看来,爱是一片蒙眬,意识到了爱的存在,也就体验到了欲望的折磨。
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罗丹的艺术风格:
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扩展资料:
罗丹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
他的取材但丁“神曲”的《地狱之门》这一与建筑紧密相连的巨大艺术工程,耗去了他后半生的整整37年,至逝世也未完成。著作有《罗丹艺术论》。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
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
—奥古斯特·罗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