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红尘一梦谁先醒?
下联:青史千年尽已非
对联格律要素
“对联”这个名称本身就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比拟的。“对”,有对称、对比、对立、对等、对偶、对仗、对流等重要意义;“联”,也有联合、联系、联袂、联盟、联结、联想、联缀、联通等多种涵义。
对联的特征:对——词语对仗;联——声律协调。对联也就是就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对”、“联”两个字放在一起,本身就建立了一种对立统一的、和谐完美的有机整体。
诗词有格律,骈文有规矩。对联是从骈文、诗词衍变而来,所以对联也有格律。对联的格律,就是要对仗。所谓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对联对仗的格律要求有如下六项: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我们把这六项称作对联的六要素。 对联的六要素共同构成一个特定而完整的意义。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对联。
字句对等、形对意联,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
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
下面我们对六要素进行简单的解析
1、字句对等:上下联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楹联分为单句联、双句联、多句联,字数、句数均无限制,所谓“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然而,不管短则几字、十几字,长或逾百上千,关键是要上下一致,这是构成楹联的起码条件。可以这样说,两段字句相等的文字不一定是对联,但两段字句不等的文字一定不是对联。字数相等是对联格律的基础之基础。一副对联,原则上讲,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为一字,则称一言联,各为四字称四言联,各为五字称五言联,以此类推。
出句:冷月空阶秋一地杏花雨
对句:愁思残梦泪千行花间柳影
这是单句联,由七个字构成,我们称呼七言联,上句有七个字构成,对句也是对应七个字,由出句和对句就构成了一副对联。
出句:斜风暮雨,声声点点梧桐语杏花雨
对句:玉指清弦,缕缕丝丝婉转情云心
这是多句联,也叫分句联,一共有单边由十一个字组成,又是由四言和七言构成,我们叫四/七式联。
不管是几言,一定做到字句对等。
2、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尽量在27小类对联词内对仗,必要时借用相邻小类。
词性,指词的特点;品,有“类”的意思;“对品”,就是相类、相近、相当。
粗略地说,即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性相同。通则中使用的“对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则指的是联律通则)。
一是字类相同者可以相对。古人要求天文类对天文类,时令类对时令类,数目类对数目类……就是从字类上说的。
二是词性相同者可以相对。今人讲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是从词性上说的。
三是语法作用相同者可以相对。如都作主语时动词形容词可以与名词相对,都作状语时形容词、数词可以与副词相对,等等。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或虚词两大类。
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如:大行绝俗忘荣辱 =至道无情空是非
此联中,“大”与“至”都是形容词,“行”与“道”、“俗”与“情”都是名词,“绝”与“无”、“忘”与“空”都是动词。“荣辱”与“是非”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
如:花落方参生死理=云浮常悟盛衰机
其中“花”和“云”“理”和“机” 都是名词,“落”和“浮”,“参”和“悟”都是动词,“方”和“常”都是副词,“生死”和“盛衰”都是形容词。
上下联词类大体相同,虽有不同但是相当,这样的对联很多。如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
数名形名动名动==数名名名介代形
这副七言联,有三处是同类词相对,即数词“一”与“五”,名词“县”与“溪”,名词“山”与“水”;其余四处相对的词,词性就不相同,“好”与“秋”,“客”与“君”,“住”与“清”只是词性相当,而动词“留”与介词“为”相离较远。可是我们读来,仍然感觉这副对联不错,对仗好,因为它还合乎对仗的其他要求。
1,此句属网络流行语,出处不可考。
2,句意:我原本没有打算入乱世红尘,奈何心神却一直不能平静下来。没日没夜的思念你,奈何你我也只是有缘无分。
3,其他相似句子:
1)风已逝、花已残、曲未终、人已散、我将与谁、品尽红尘。
2)一笑天下醉,回眸尽落殇,丛丛人海无熟影,落雨红尘无破晓。
3)镜影,水月,芳华璀璨,却是浮生一场。 一念心静,一念浮华,莲落红尘,几人可渡? 午夜梦回离人泪,未醒几语,流年滑落默言殇。 何人语,几人言,回首转瞬,一场风华破碎。
4)在最深的红尘里邂逅,最是难忘你最初的微笑,最初的心动。
5)谁拿流年乱了浮生,又借浮生乱了红尘。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
6)红尘紫陌,纵寻千百度,回首万年,情衷伊人。
7)红尘十丈,茫茫的人世,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8)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
9)历史的车轮碾过,谁的心中不曾沾染红尘的车辙印迹,留下悲伤。
10)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红尘一梦总凄凉求下联 对对联上联:红尘一梦总凄凉下联:回忆千遍亦枉然解析:“红尘”是个名词,对“回忆”。“一梦”是一个量词短语,对“千遍”。“总”是副词,对“亦”,是也的意思。“凄凉”是形容词,对“枉然”。
上联:三省余身淡如烟 而今世事不过问
下联:一入此门深似海 从此红尘是路人
1三省余身:出自:出自《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指从三个方面(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检查自己。
上联是说:每天检查自己,视世事如过眼烟云,不再过问。改“三省吾身”为“三省余身”是为平仄合律,意思没变
2"一入此门深似海 从此红尘是路人"。出自崔郊诗《赠婢诗》"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下联是说:一进入海一样深的佛门,就不再理凡尘中的人和事。
红尘对仗(俗世)。
俗世 [sú shì]
释义:人世间,尘世间。
引证:夏衍 《乐水》:“不仅无意识地把自己和所谓‘俗世’分开,而更有意地‘孤高自赏’。”
用法示例:
1、一切事物,无论是神界的或是俗世的美德,名望和荣誉都是“财富”的奴隶。
2、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俗世近义词:
一、凡间 [fán jiān]
释义:世间;人间。
引证:许地山 《女儿心》:“仙人还会下到凡间救度他底亲人,你听过这话么?”
二、尘世 [chén shì]
释义:人间;俗世。
引证:郭沫若 《落叶·第二十三信》:“想在远隔尘世的深山之中寂寞地但是是高贵地去生活着的景慕,强烈地在我心中浮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