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新乐府诗题讽喻诗

元稹的新乐府诗题讽喻诗,第1张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初除浙东

今日双旌上越州,会稽旁带六诸侯。

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

再酬复言和夸州宅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

断发仪刑千古学,奔涛翻动万人忧。

石缘类鬼名罗刹,寺为因坟号虎丘。

莫著诗章远牵引,由来北郡似南州。

重夸州宅旦暮景色

仙都难画亦难书,暂合登临不合居。

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

以州宅夸于乐天

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

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

越州都在浙河湾,尘土消沉景象闲。

想得玉郎乘画舸,几回明月坠云间。

叹卧龙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离思五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麹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遣悲怀三首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春鸠

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

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芳树

芳树已寥落,孤英尤可嘉。可怜团团叶,盖覆深深花。

游蜂竞钻刺,斗雀亦纷拏。天生细碎物,不爱好光华。

非无歼殄法,念尔有生涯。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

清池养神蔡,已复长虾蟆。雨露贵平施,吾其春草芽。

兔丝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种竹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虫豸诗·蜘蛛(三首)

蜘蛛天下足,巴蜀就中多。缝隙容长踦,虚空织横罗。

萦缠伤竹柏,吞噬及虫蛾。为送佳人喜,珠栊无奈何。

网密将求食,丝斜误著人。因依方纪绪,挂罥遂容身。

截道蝉冠碍,漫天玉露频。儿童怜小巧,渐欲及车轮。

稚子怜圆网,佳人祝喜丝。那知缘暗隙,忽被啮柔肌。

毒腠攻犹易,焚心疗恐迟。看看长祆绪,和扁欲涟洏。

虫豸诗·浮尘子(三首)

可叹浮尘子,纤埃喻此微。宁论隔纱幌,并解透绵衣。

有毒能成痏,无声不见飞。病来双眼暗,何计辨雰霏。

乍可巢蚊睫,胡为附蟒鳞。已微于蠢蠢,仍害及仁人。

动植皆分命,毫芒亦是身。哀哉此幽物,生死敌浮尘。

但觉皮肤憯,安知琐细来。因风吹薄雾,向日误轻埃。

暗啮堪销骨,潜飞有祸胎。然无防备处,留待雪霜摧。

分流水

古时愁别泪,滴作分流水。日夜东西流,分流几千里。

通塞两不见,波澜各自起。与君相背飞,去去心如此。

西还

悠悠洛阳梦,郁郁灞陵树。落日正西归,逢君又东去。

遣昼

密竹有清阴,旷怀无尘滓。况乃秋日光,玲珑晓窗里。

旬休聊自适,今辰日高起。栉沐坐前轩,风轻镜如水。

开卷恣咏谣,望云闲徙倚。新菊媚鲜妍,短萍怜靃靡。

扫除田地静,摘掇园蔬美。幽玩惬诗流,空堂称居士。

客来伤寂寞,我念遗烦鄙。心迹两相忘,谁能验行止。

红芍药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

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

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

和乐天秋题牡丹丛

敝宅艳山卉,别来长叹息。吟君晚丛咏,似见摧颓色。

欲识别后容,勤过晚丛侧。

月临花(临檎花)

月临花(临檎花)

临风飏飏花,透影胧胧月。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

镜匀娇面粉,灯泛高笼缬。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

江瘴节候暖,腊初梅已残。夜来北风至,喜见今日寒。

扣冰浅塘水,拥雪深竹阑。复此满尊醁,但嗟谁与欢。

别孙村老人(寒食日)

年年渐觉老人稀,欲别孙翁泪满衣。

未死不知何处去,此身终向此原归。

和乐天刘家花

闲坊静曲同消日,泪草伤花不为春。

遍问旧交零落尽,十人才有两三人。

褒城驿二首

容州诗句在褒城,几度经过眼暂明。

今日重看满衫泪,可怜名字已前生。

忆昔万株梨映竹,遇逢黄令醉残春。

梨枯竹尽黄令死,今日再来衰病身。

代杭人作使君一朝去二首

使君一朝去,遗爱在人口。

惠化境内春,才名天下首。

为问龚黄辈,兼能作诗否。

使君一朝去,断肠如锉檗。

无复见冰壶,唯应镂金石。

自此一州人,生男尽名白。

和裴校书鹭鸶飞

鹭鸶鹭鸶何遽飞,鸦惊雀噪难久依。

清江见底草堂在,一点白光终不归。

夜池

荷叶团圆茎削削,绿萍面上红衣落。

满池明月思啼螀,高屋无人风张幕。

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

昔在京城心,今在吴楚末。千山道路险,万里音尘阔。

天上参与商,地上胡与越。终天升沉异,满地网罗设。

心有无眹环,肠有无绳结。有结解不开,有环寻不歇。

山岳移可尽,江海塞可绝。离恨若空虚,穷年思不彻。

生莫强相同,相同会相别。

襄阳大堤绕,我向堤前住。烛随花艳来,骑送朝云去。

万竿高庙竹,三月徐亭树。我昔忆君时,君今怀我处。

有身有离别,无地无岐路。风尘同古今,人世劳新故。

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朝朝宁不食,日日愿见君。

一日不得见,愁肠坐氛氲。如何远相失,各作万里云。

云高风苦多,会合难遽因。天上犹有碍,何况地上身。

妻满月日相唁

十月辛勤一月悲,今朝相见泪淋漓。

狂风落尽莫惆怅,犹胜因花压折枝。

感逝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

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

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

情知此恨人皆有,应与暮年心不同。

梦成之

烛暗船风独梦惊,梦君频问向南行。

觉来不语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声。

哭小女降真

雨点轻沤风复惊,偶来何事去何情。

浮生未到无生地,暂到人间又一生。

合衣寝

良夕背灯坐,方成合衣寝。

酒醉夜未阑,几回颠倒枕。

夜闲(此后并悼亡)

感极都无梦,魂销转易惊。风帘半钩落,秋月满床明。

怅望临阶坐,沉吟绕树行。孤琴在幽匣,时迸断弦声。

病减逢春,

病与穷阴退,春从血气生。寒肤渐舒展,阳脉乍虚盈。

就日临阶坐,扶床履地行。问人知面瘦,祝鸟愿身轻。

风暖牵诗兴,时新变卖声。饥馋看药忌,闲闷点书名。

旧雪依深竹,微和动早萌。推迁悲往事,疏数辨交情。

琴待嵇中散,杯思阮步兵。世间除却病,何者不营营。

岁日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

秋相望

檐月惊残梦,浮凉满夏衾。蟏蛸低户网,萤火度墙阴。

炉暗灯光短,床空帐影深。此时相望久,高树忆横岑。

新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象人

被色空成象,观空色异真。自悲人是假,那复假为人。

晚秋

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

寝倦解幽梦,虑闲添远情。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嘉陵水

尔是无心水,东流有恨无。我心无说处,也共尔何殊。

夏阳亭临望,寄河阳侍御尧。

望远音书绝,临川意绪长。殷勤眼前水,千里到河阳。

日高睡

隔是身如梦,频来不为名。怜君近南住,时得到山行。

雪天

故乡千里梦,往事万重悲。小雪沉阴夜,闲窗老病时。

独闻归去雁,偏咏别来诗。惭愧红妆女,频惊两鬓丝。

与吴侍御春游

苍龙阙下陪骢马,紫阁峰头见白云。

满眼流光随日度,今朝花落更纷纷。

晚春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一崔护:题都城南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一元稹:离思集之四

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桃花运溯源及辨正

前文说: 盛唐的衰落,让大唐才子从闺怨闺情的方向抒发表达自己的忧怨苦闷。凡此类诗作,同时又是表达 男女平等 、抒发 爱情自由 和追求 婚姻自主 的绝好题材。以中国文学史观照,闺怨闺情诗歌,并非大唐诗人的发明,先秦的屈原宋玉;魏晋的曹子建谢灵运等文坛老将,才是 闺情类文学 的鼻祖。优秀文学如《 诗 经》、《楚辞》、《玉台新咏》 等等,几乎全是类似主题的精华。

哪个男子不钟情,谁家少女不怀春?爱情,自然是人类生命诞生、演化内涵中最为美妙的情感。

古中国虽无 爱情 一说,但不知从何时起,诗人、骚客和风流之士,把青春男女的邂逅称作 桃花运 ;但后来有个误解,仿佛 桃花运 专对男子而言;这是大男子作风行世的恶俗。

以 诗经 国风 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等大量类似诗句的内涵判断,最初歌诵的 桃花运 ,是男女之间共同拥有的自然美趣和幸福天赖;就是指 爱情 。风流才子崔护,生逢自由为意识主流的大唐时代,他应该彻底领悟于此。故而,才能写出美妙的诗歌。

相较大唐诗坛闺怨诗的 总体风格 ,崔护和元稹的 桃花运意识 有所不同:他们已不是愁苦和忧怨,而是 下意识地歌颂 。他们把闺怨诗的老风格大胆转型,直白的抒发出来; 把女子闺怨变为己愁 ,表达不忍女性于闺中愁怨的 平等意识 ;从而领悟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二、崔护的桃花恋

中晚唐才子崔护的 《题都城南庄》 ,是一首说尽少年男女钟情、怀春、邂逅、相思和憧憬的 极品爱情诗 。此后爱情诗的内涵,艺术性和广泛性再无出其右者。之所以被历代少年不息传唱,被青春少女默默憧憬;正是因为人类于少年时代,天生怀有桃花情结的因素所致。

崔护,今之河北定州一带人,大约生于775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入仕之后官至京兆尹、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一生颇有建树。

前面说过: 安史之乱后的唐德宗年间,割据局面逐渐形成;但经过肃宗、代宗两朝恢复;加之唐德宗不断努力;相较乱世而言,大唐社会又呈现一派升平景象。这可能是唐德宗驾崩后,柳宗元等人永贞革新失败的因素之一:大多数仕人沉浸在 岁月静好 的日子里,又不想革新了。

闲言少叙。就是说: 少年崔护,幸运地赶上中晚唐较为平和的时代。因此,除了才情个性因素之外;时代的相对繁华,应该是他的诗作之所以能够体现清丽自然、精炼婉约特征的社会因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把人类天生的美妙情感,刻画得生动靓丽、惟妙惟肖;仿佛身临其境,好似进入动态美丽图画一般,令人浮想联翩。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时空处理,崔护巧妙地完成了前世、今生与来世三大概念之间的过渡;把所有 情感体验 融入四句诗里;不知不觉之中让爱情进入至高至美至妙境界,为自己诗作赢得不朽看点。

据说,女主角名叫绛娘。这位美丽村姑,原是一位知书达理、随其曾经显赫的父亲隐居城南的世家女子;于先年春天邂逅飘逸俊朗的崔护,早已略生爱慕之情。翌年同日,崔护题诗那天不巧与老父外出;回来看见题诗即一病不起。天可怜见,崔护又 神游 到此,经过一番曲折,救下病危的绛娘并结为夫妻。

从此,崔护一帆风顺,接着金榜题名。他为官一生,颇有政绩。这段传说,尽管不免带有传统文学 才子佳人大团圆 的梦想成分,但总能够见证:崔护倘若没有浓厚的自由思想和桃花情结,无论如何都不会拥有优越的天资和才情,自然就不会出现他的情感奇遇和人生成就。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三、元稹的桃花之爱

与崔护同时同朝的,还有一位风流才子名叫元稹。元稹,洛阳人,大约比崔护略小几岁。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二十出头的元稹与诗人白居易同中 同科进士 。 附注 :白居易中榜时年龄较大,不比其他是人少年得志。

闲言少叙。元稹仕初仅是朝廷八品小官,但他赢得一段桃花运: 太子少保 韦夏卿的女儿 韦丛 下嫁于他。正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元稹得到如此艳遇,缘于他天生的才情,定然不乏浓厚的 桃花情结 。正是才情并茂和后天努力,使他后来出将入相,位及人臣。

人生多艰,元稹一生并不顺利。结婚七年后,韦丛病逝,当时他在仕途并未发迹,韦家的靠山看来是指不住了。可想而知,韦丛的逝世对元稹是怎样的打击。元稹为夫人写下许多怀念诗;都是歌咏爱情、珍爱思念的佳作。文前选取的离思之四,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的笔下,把贤慧美丽、多才多情的爱妻置于至高至美、无与伦比的神仙境界。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为亡妻韦丛立下誓言:今生下来的时光依旧为她而活,情感的世界谁也无法取代。元稹对亡妻忠贞不渝的思恋之情,成为后世夫妻情人山盟海誓的绝唱。

四、感动文学史的桃花情结

元稹并没有像道德家倡导的那样为亡妻守节,后来与许多女性发生深厚感情。最著名的一段恋情,就是与因安史之乱流落蜀中的美才女薛涛展开:担任东川监察御史之时,元稹和薛涛玩了一场影响中国文学史的 姐弟恋 。

元稹给薛涛的赠诗内涵可见,他对后来邂逅的女性,均带有抹不去 韦丛情结 。应该这样说:元稹没有辜负对亡妻立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誓言。元稹与薛涛同样真挚浪漫的情感,成为后来许多文学故事的原始素材。红楼梦的爱情故事,多少于此有关。

元稹把浪漫的 桃花之恋 和忠贞的 爱情意识 ,化作对美丽亡妻的永久思念;并把这份珍贵的思念之情升华为对女性乃至对天下万物的大爱。 凡事皆有因缘 。面对大唐衰微,体制内仕人无法正面涉及制度核心,他们开始编撰爱情故事。晚年之际,由元稹承头,与大唐其他才子一起完成了传奇文学《莺莺传》的创作。莺莺的故事,大约是当年大唐社会的真人佚事。

《莺莺传》这部被称为中国小说始祖的伟大作品,元稹以饱蘸血泪和富于思念的笔墨,代表古中国女性向礼教提出 质疑 ,并以悲剧的结局对等级制度进行 批判 ;委婉表达对自由爱情、对自主婚姻、对男女平等的珍惜和追求。

《莺莺传》的主题思想,一直震憾或感染着后来文坛天才的、饱含 桃花情结 的文化大师。仅这个动人的悲剧故事,就被超越式地不断借鉴,改编升华创作而成《西厢记》和《牡丹亭》等等戏曲文学名著。

大约1100年之后,清初满怀 桃花情结 的文学家孔尚任,以秦淮美才女李香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创作超越传统忠君意识《桃花扇》。

孔尚任同时代的稍后时期,以元稹《莺莺传》的思想渊源和故事底稿为基础,经过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和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的成功超越;五千年文明史,终于汇集而成一部凸显朦胧自由意识和朦胧民主意识的文学巨著;激发更加满怀 桃花情结 的曹雪芹,创作出并不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东方文化明珠之伟大巨著《红楼梦》;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民主进程,何其曲折何其悲壮何其艰辛。

大唐诗坛时至今日,从崔护、元稹到王实甫、汤显祖;再到孔尚任、曹雪芹;以至伤痕文学和朦胧诗;自由民主意识依然是文化人不懈的追求和憧憬。从而注定中国文化人心胸中那屡难以磨灭又灿若云霞般的 桃花情结, 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久。那是人类情感与生俱来之本真与天资。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 崔护元稹的桃花情结

  

  

  1、西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乱世间越国谋士范蠡之恋人、情人,吴王夫差之姬,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沉鱼”之强力,为千古美女代名词。她违背良心做了一回吴国人民祸国殃民的坏女人。在导致吴国灭亡后,可能与范蠡扁舟隐逸而去,形迹缥缈无考。

  

  2、毛嫱

  

  毛嫱,《管子》和《庄子》里都记载过的美女,和西施同时成名。《管子·小称》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齐物论》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3、夷光

  

  夷光,通常认为西施名夷光,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夷光是越国同时进献给吴国的另外一个奇质美人。明代陈士元《名疑》卷三说:“越以美女西施、郑旦同进于吴。《拾遗记》云:‘越以美女二人贡吴,一名夷光,一名修明。’或云夷光即西施,修明即郑旦也。夷光一作移光。”许多古书把夷光当作西施的间谍同事和共谋,如《太平广记》。

  

  4、李夫人

  

  李夫人,汉武帝刘彻最宠幸的皇妃,出身歌妓。她短命的一生牵系着千古中华文化的几个亮点——她是著名诗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 国”所歌咏的对象,还是“姗姗来迟”这个成语所指的对象,她最出彩的成就是韩非子“色衰爱弛”的理论大实践。她在病中坚决不让汉武帝看见自己的病容,使得他不至于变心,在她后还关照自己的亲人。

  

  5、卓文君

  

  卓文君,西汉时期汉赋代表性作家司马相如的妻子,史上最著名的私奔故事的女主角,也是中国文人千古佳人梦里才子佳人的鼻祖。她是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被许配给一个皇孙。未婚夫未婚而亡,十七岁的处女便成为寡妇。辞赋家兼音乐家的才子司马相如在应邀做客卓家时,以琴曲《凤求凰》挑逗她雪夜私奔,并与穷书生丈夫一起开饮食店,她当垆卖酒,他洗碗刷碟。生米煮成熟饭后,父亲还是资助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丈夫以辞赋天才为汉武帝重用,立下安抚西南少数民族的功劳。她后来经历了丈夫移情别恋、自己不能生育等婚恋风波,分别以《怨郎诗》挽回爱情,以《白头吟》巩固婚姻,终于白头偕老。她是一个才貌双全而敢爱会爱的美女。

  

  6、班婕妤

  

  班婕妤,汉成帝刘骜的嫔,赵飞燕、赵合德孪生姐妹的情敌,真名无考,婕妤是标示妃嫔的等级的一个称号。她是贤德与美貌合一的象征,是宠辱不惊的典范,具备作为皇帝的亦师亦友亦妃的综合型魅力,堪称学者型美女!她以博通文史的才华、沧桑跌宕的经历创造了“秋凉团扇”的典故,表达了美女失宠的辛酸心理。她失宠不失格,面对史上最著名的“湛于酒色”的昏君——一个不但好女色而且好男色的帝王,她选择了淡出情场的举措,在长信宫中陪侍太后烧香礼佛。

  

  7、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嫱,史称“明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落雁”之强力。南郡秭归人,今三峡地区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绝世美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的功绩尽在荣誉称号“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有了保障。呼韩邪单于亡故后,按照习俗,嫁给其长子为妻,三十三岁时,香销玉殒,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留下一座“青冢”和五十年的汉匈和好以及两千年的诗文热门话题,王昭君还是三峡成为“诗峡”的一个“诗性因子”,也是最有“戏”的人物,其故事上演在历朝历代的戏剧舞台。

  

  8、赵飞燕

  

  赵飞燕,原名宜主,色情狂汉成帝刘骜的婕妤、皇后,班婕妤的情敌,西汉最著名的舞蹈家,从“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并且被称为“飞燕”来推断,似乎也是杂技演员,从*乱的成就来看,她是制作春药的专家。她被指斥为妇德最差的狐狸型美女,因为不能生育,便与妹妹一起谋害汉朝皇嗣,也许是春药效果过猛,不小心弄得汉成帝暴毙,但使得他还断子绝孙却是出于毒辣的嫉妒。

  

  9、合德

  

  合德,就是赵合德,赵飞燕的孪生妹妹,汉宫*乱事业的同道与同事。姐妹两人,一个不宜主,一个不合德,却恰恰叫宜主与合德。

  

  10、蔡琰

  

  蔡琰,即蔡文姬,东汉才女,著名诗人,乱世红颜的代表。蔡文姬一生三嫁,初嫁河东世族之子卫仲道,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战乱里,她被掠到南匈奴,再嫁,为左王妃十二年。曹操用重金赎回,演绎一场“文姬归汉”的伦理大戏。她最后一个丈夫是曹操部下田校尉董祀。

  

  11、二乔

  

  二乔,三国东吴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大乔为孙策妻,小乔为周瑜妻,为英雄美人匹配的经典。二乔在“三国演义”的历史大戏里,被诸葛亮用作激怒周瑜的道具:诸葛亮巧改曹植《铜雀台赋》的“桥”为“乔”,原句“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蝃蝀”为彩虹)被篡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于是,曹操在周瑜眼里就有了图谋二乔美色的野心了,周瑜听信之后,岂能不为爱妻而恨曹操?于是才有赤壁大战曹刘联合破曹的壮举。杜牧的《赤壁》就暗含了这个典故:“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2、绿珠

  

  绿珠,西晋豪富官员荆州刺史石崇妾。石崇任职刺史期间,靠派兵丁乔装强盗秘密截杀客商而成巨富,有过对朝中要员贾谧车辆望尘而拜的卑劣人品。但是,爱妾绿珠感恩于石崇,不会考虑其卑劣人品和违法恶行。在他失势之时,通过在“金谷园”跳楼自杀来阻止石崇情敌和政敌对自己美貌的觊觎,企图保护石崇免受牵连。绿珠“以酬情”,并未挽救石崇生命,但她却永远载入了情史。

  

  13、碧玉

  

  碧玉,成语“小家碧玉”的主角,晋代汝南王司马义的妾。孙婥应司马义之请,作有《碧玉歌》两首(据王运熙《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其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其二: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难,回身就郎抱。

  

  14、张丽华

  

  张丽华,南朝亡国后主陈叔宝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她发长七尺,其光可鉴,神采艳丽,聪慧强记,宠冠后庭。百司奏事,后主常抱置膝上共决之,遂侍宠弄权,乱纲纪。隋军入,与后主、贵嫔同入宫中景阳井,为隋军擒斩。陈后主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里有她美丽而不幸的影子:“……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隋炀帝因未得张丽华而甚为遗憾。

  

  15、侯夫人

  

  侯夫人,隋炀帝的色情迷楼里一个可能还是处女之身的宫女,以上吊自杀的方式抗议不得宠幸,深闺寂寞。她后颜面艳若桃花,美貌异常,臂系锦囊,中藏宫怨诗,引发杨广无限悲伤,令选美失职渎职的宦官自尽,她是历史上少见的后才得到帝王无限宠爱并且美名、才名俱满天下的美女。侯夫人大约16岁进宫,24岁左右自杀,存诗13首,为初唐四杰先声。(据沈立东编撰《历代后妃诗词集注》,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第107页)

  

  16、杨太真

  

  杨太真,即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羞花“的震撼力。唐玄宗李隆基儿子的寿王李瑁的妃子,婚后五年由李隆基册封为自己的贵妃。她是著名的音乐家、舞蹈家,安史之乱中被挚爱她的人于万般无奈下赐。据说,她被赐的时候被调换了,真身偷渡日本。(详情请参阅“日本”渡边龙策著、阎肃译《杨贵妃复活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17、崔莺莺

  

  崔莺莺,同一个人,却有两个身份,三种性情,因为,崔莺莺是起源于唐代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而进入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的现实人物和文学形象,她在文学里活了五百年!于是,有现实里的身份和文学里的身份。现实里的崔莺莺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托名张生)的西厢邂逅恋人,文学里的崔莺莺是虚构的文人张君瑞的妻子;现实里的崔莺莺是个遭遇始乱终弃的可怜官宦**,文学里的崔莺莺是个姻缘美满的状元夫人;现实里的崔莺莺是元稹《莺莺传》(即《会真记》)这部成为才子佳人笔记小说鼻祖里的主角,文学里的崔莺莺是董解元和王实甫追求理想爱情和婚姻的形象代言人。人们一般认为,《莺莺传》虽然也是文学作品,但是它写的是现实生活——鲁迅说:“元稹以张生白寓,述其亲历之境……”,而文人们则根据她的传奇来改造她——在董解元那里,她是“从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社会理想的代言人,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她是“生则同衾,则同穴”纯情理想的代言人。总之,她是个亦实亦虚的美女,现实和传说里都有她的踪迹。

  

  18、关盼盼

  

  关盼盼,唐代徐州名伎,徐州守帅张建封妾。白居易做客张建封府上时与她有一宴之交,盛赞:“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据说,她在夫守节于燕子楼十余年后,白居易作诗批评她只能守节不能殉节,她于是绝食而。《唐诗纪事》载其事迹。《御定全唐诗》820卷:“关盼盼,徐州妓也,张建封纳之。张殁,独居彭城故燕子楼,历十余年,白居易赠诗讽其。盼盼得诗泣曰:‘妾非不能,恐我公有从之妾,玷清范耳。’乃和白诗,旬日不食而卒,诗四首。”

  

  19、苏蕙

  

  苏蕙,东晋女诗人,字若兰,美女中具有兰心蕙性美质者的代言人,“织锦回文”典故的主角,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妻。《晋书·列女传》载:“……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就是在五彩丝线的织锦上织有八百四十个字,名曰“璇玑图”,纵横反复,可以读出若干诗作。后人习用“织锦回文”指妻子书信,或者赞扬妇女的绝妙才思。

  

  20、非烟

  

  非烟,即步非烟,也作步飞烟。唐代咸通年间美女,精通诗文,善击瓯。她是史上反抗彩凤随鸦般“非偶”婚姻的代表,法定丈夫是任河南府功曹参军的武公业,真正爱人是邻居书生赵象。她在与赵象诗文往来中秘密恋爱两年,被丈夫捉奸后坦然而淡然承认了婚外恋:“生既相爱,亦何恨。”遭到丈夫毒打致。事迹见于她的同时代人皇甫枚的《三水小牍》,《全唐诗》存其婚外恋诗作四首。

  

  21、柳姬

  

  柳姬,大历十才子之一中书舍人(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韩翃妻,著名的“章台柳”故事女主角,词牌“章台柳”的缘起人物,章台柳在后世成为形容窈窕美丽女子的代名词。章台柳故事曲折感人,大致情节是,韩翊流寓京师,与托名“李王孙”的豪士交为莫逆,韩翃与李王孙家妓柳姬互爱,李遂将万贯家资与柳氏悉赠韩翃,韩因探亲与安史之乱,与柳姬两地分居。番将沙吒利恃平反有功强占柳氏,韩翊还长安后,郁郁寡欢。一名勇将感韩柳诚挚之爱,纵马入沙吒利府第抢回柳氏,经皇帝斡旋,韩柳夫妻团圆,白头偕老。

  

  22、霍小玉

  

  霍小玉,“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益的未婚同居女友,“郎才女貌”理想的临时主角,“始乱终弃”遭遇的典型受害者,“痴心女子负心汉”的不幸遭遇者。李益少年及第前后,诗名响彻长安,遍求佳人,两人相见后,同居两年,山盟海誓不分离。李益后来因为家人强迫,娶妻卢氏,对霍小玉狠心割爱,致使她忧恨而(故事见于唐代蒋房的《霍小玉传》)。李益是著名的边塞诗人,最终的官位高至礼部尚书,但他年轻时有一个严重的毛病:“妒痴”,人们称为“李益疾”(新旧《唐书》),结合小说来看,大约主要是“疑心症”,表现为性猜疑、性妒忌和性虐待,竟然源于霍小玉冤魂的复仇。据小说,李益在霍小玉后,因为猜忌妻子卢氏而离婚,甚至还妒杀过他的性伴侣——“侍婢媵妾”。

  

  23、贞娘

  

  贞娘,也写作“珍娘”,唐人多写作“真娘”,贞洁的化身。她的事迹在苏州一带的流传是:安史之乱时,她从北方流落苏州,被迫堕入妓院,善歌能诗,才貌出众,为苏州绝色佳丽。一位富有才学,人品端正的人重金贿赠鸨母,欲留宿于真娘处。真娘上吊自尽,以守身。经查,《全唐诗》录有刘禹锡、白居易、李绅、张祜、沈亚之、李商隐、罗隐等有关贞娘的诗,但贞娘事迹难考,题诗内容空洞,从罗隐“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来看,是一位卖艺不卖身的烈女。

  

  24、朱淑真

  

  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包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名句著作权也给了男性诗人。但是,她的作品还是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25、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花蕊一样美丽又娇弱的女人却轻声细语出利剑一样刺骨的声音:“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述国亡诗》)她的美貌,“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她艳惊两朝,既是后蜀孟昶的慧妃,也是宋代宋太祖的妃子,她便同时有了亡国之君和开国之君的两君专宠的荣华,而荣华背后是无尽的辛酸和不幸,她被俘后的身世是一团迷雾。《全唐诗》收录作品一卷,一百多首统一名为《宫词》,一首另名《述国亡诗》。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 轶事典故

元稹与白居易

白居易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他们并称为“元白”。两人之间经常有诗歌唱和,即使两人分处异地,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并发明了“邮筒传诗”。一次,元稹出使到东川,白居易与好友李建同游慈恩寺,席间想念元稹,就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时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后来两人都先后遭贬,分别被放置外地做官。于是他们经常联络,互相鼓励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说的那样,两人终其一生都是友情极其深厚的“文友诗敌”。白居易有诗写道: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与崔莺莺

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韦丛,娶韦氏之前曾与一女子颇有私情,此女便是崔莺莺。关于崔莺莺,描写较多的乃是元稹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莺莺传》则成为王实甫撰写《西厢记》的蓝本。

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根据唐代的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十六年(800年)再赴京应试。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进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了韦丛。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

在《莺莺传》里,元稹开篇这样写道:“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张生游于蒲时,在军人骚乱抢掠中保护了寡母弱女的崔姓表亲,由此识得表妹崔莺莺。崔莺莺“垂鬟接黛,双脸销红”的美丽,“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俏丽让张生顿生爱慕。后来,在莺莺丫环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莺莺私会西厢下,成了云雨。自此之后,莺莺“朝隐而出,暮隐而人”,与张生私会。《莺莺传》里的张生其实就是元稹自己当年与崔莺莺的故事,张生为元稹自寓。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元稹还写了“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意思是他对其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除“君”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元稹与韦丛

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为人津津乐道,元稹曾经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就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从而作的。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以韦丛的家庭背景,下嫁给元稹对于当时的元稹来说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样。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著清贫的生活,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元稹原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政治上晋升的途径,却没想到韦丛是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体贴的娇妻。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婚后元稹忙着科试,家中的家务全是韦丛一人包办,而婚前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韦丛的贤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三遣悲怀》(即《遣悲怀三首》)。元稹对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韦丛与他同苦七年,却在他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候离开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爱妻,以及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思念。‘‘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的夫妻总是这样,尽管互相恩爱却因为物质条件的贫瘠而无法让心爱的人过得更加幸福,韦丛因为几组情意绵绵的诗歌而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元稹与薛

元稹和唐代才女薛涛的爱情故事是中唐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故事之一,虽然这场爱情是无疾而终,但正因为没有结果,反而更有“余味”。

薛涛是唐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制作的“薛涛笺”一直流传到至今。她才貌过人,不但聪慧工诗,而且富有政治头脑。虽然身为乐伎,但心比天高,十分鄙视那些贪官污吏,达官贵人。

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诗人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闻蜀中诗人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两人议诗论政,情谊渐深。在薛涛的支持下,元稹参劾为富不仁的东川节度使严砺,由此得罪权贵,调离四川任职洛阳。从此两人劳燕分飞,关山永隔。

分别已不可避免,薛涛十分无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著一份深情。劳燕分飞,两情远隔,此时能够寄托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诗了。薛涛迷上了写诗的信笺。她喜欢写四言绝句,律诗也常常只写八句,因此经常嫌平时写诗的纸幅太大。于是她对当地造纸的工艺加以改造,将纸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

人物生平

家族背景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元稹家族久居东都洛阳世代为官,五代祖元弘,官至隋北平太守,四代祖元义端,官至唐魏州刺史,曾祖元延景,为歧州参军,祖父元悱官至南顿县丞,父亲元宽任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

早年经历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元稹出生于东都洛阳城南,八岁那年父亲元宽因病去世,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元稹上学的担子。天资聪颖的元稹不负母亲厚望,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实现两经擢第;23岁登吏部科,授校书郎;28岁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授左拾遗,职位为从8品。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后人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初进宦海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京城。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时,正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其家少女相爱。不久,元稹牵于功名,西归京城应制科试。

选婚高门

贞元十八年(802年)冬,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自然就把终身大事提上了日程。据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云:“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十月,岳父韦夏卿授东都洛阳留守,赴东都洛阳上任,由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割舍不下,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一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阳,元稹夫妇就住在东都洛阳履信坊韦宅。元稹次年初才返回京城,而依据元稹诗文韦从则久居洛阳,这一阶段元稹因家事多次往返于京城与洛阳。

一贬江陵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白居易罢校书郎,亦出为县尉。此时,母亲去世,元稹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春(809年),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申”。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很快他们就找了机会将元稹外遣——分务东台。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同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娴熟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而逝,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后)不法事,被召回罚俸。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后来唐宪宗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二贬通州

元稹因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不为朝廷所容,流放荆蛮近十年。随即白居易也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然通州、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自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江南人士,驿舍道途讽诵,一直流传至宫中,里巷之人互相传诵,致使市上纸贵。由诗中可知其流离放逐之心境,无不凄惋。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途经蓝桥驿曾题诗留赠命运相似的友人刘禹锡、柳宗元。抵京后,与白居易诗酒唱和,意气风发。元稹收集诗友作品,拟编为《元白还往诗集》,但书稿未成,却突然与刘禹锡、柳宗元一同被放逐远州。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通州”,出任通州司马。流落“哭鸟昼飞人少见,怅魂夜啸虎行多”(《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的通州,他“垂死老病”,患上疟疾,几乎死去。曾赴山南西道兴元府求医。潦倒困苦中,诗人只能以诗述怀,以友情相互慰藉。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连昌宫词》和与白居易酬唱之作180余首。

三贬同州

随着平淮西后的大赦和元稹知己旧识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逐渐改变了他在政治上长期受压抑的处境。元稹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已代理通州刺史,岁末,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唐宪宗召元稹回京,授膳部员外郎。宰相令狐楚对其诗文深为赞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及位后,因宰相段文昌之荐,元真授祠部郎中、知制诰。唐穆宗为太子时已喜爱元稹诗歌,此时特别器重于他,经常召见,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令其筹画。数月后,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与已在翰林院的李德裕、李绅俱以学识才艺闻名,时称“三俊”(《旧唐书·李绅传》)。在迅速升迁的同时,元稹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与李宗闵的积怨爆发,埋下党争的种子。不久,由于误会等原因,裴度弹劾元稹结交魏宏简,元稹被罢承旨学士,官工部侍郎。次年春,元稹、裴度先后为相。在唐王朝与地方军阀的斗争中,元稹积极平息骚乱,拟用反间计平叛。可觊觎宰相之位的李逢吉与宦官勾结,派人阴谋诬告元稹谋刺裴度,后虽查清真相,但元、裴被同时罢相。元稹出为同州刺史。

长庆三年(823年),他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唐敬宗宝力元年(825年),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浙东的六年,元稹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创作风格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元稹的诗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代·元稹《菊花》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物 , 菊花抒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代·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爱情 , 哲理 , 悼亡早教古诗100首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代·元稹《行宫》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诗三百首 , 怀古宫怨查看更多元稹的诗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555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