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茅屋的古诗句
关于茅屋的古诗句 1关于茅屋的诗句
《茅屋》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茅屋年年破,春风岁岁来。
寒从草根退,花值客愁开。
此序添诗卷,乾坤进酒杯。
片云无思极,日暮却空回。
《稠山茅屋》
年代: 宋 作者: 饶鲁
乱山堆翠如削玉,中有幽人结茅屋。
柴扉寂寂掩苍苔,书院萧萧倚修竹。
闲云满堑白日长,咿唔朝暮声琅琅。
芸窗纸破漏月影,石砚水满涵天光。
风尘频动遍丘壑,此处怡然有真乐。
门静应无俗客过,茅深不怕秋风恶。
高人有才济当路,会见徵贤日三顾。
愧我飘蓬石洞人,茅屋青山在何处。
《茅屋》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茅屋不称意,清冷照此心。
白鸥波万顷,黄鸟树千岑。
檐卜炎天雪,蒲萄千日阴。
旧来须此物,隘巷若为寻。
《茅屋》
年代: 宋 作者: 吴肖岩
茅屋三间小,春风长草芽。
故园经积雨,老树不多花。
黄发长垂钓,古书犹满车。
近来人事别,亦懒问桑麻。
《茅屋》
年代: 宋 作者: 薛嵎
茅舍竹椽短,不劳朱恶施。
高无神鬼瞰,贫与子孙宜。
近古意全朴,当风势亦危。
梅花有幽致,一树隔疎篱。
《茅屋》
年代: 宋 作者: 阳枋
情契居连屋,炊斋溜合烟。
放怀行共出,得语坐相传。
竹哀悼云深,芦窗月半穿。
桃源今得趣,堪赋拟前贤。
《石门茅屋》
年代: 明 作者: 叶子奇
藤萝抱石门自牢,茅屋谁怕秋风高。
落花芳草共幽独,清风白昼何萧骚。
山中无地着野马,世间万事如牛毛。
不见崇墉贮歌舞,春风容易长蓬蒿。
《新得溪上茅屋》
年代: 明 作者: 袁凯
食肉贱糠核,饥人安敢辞。
狐貉轻短褐,寒士为固奇。
自予遭世故,举室尽流离。
东临沧海岸,北度三江湄。
蛟螭时作横,鲸鼍屡见欺。
展转及衰暮,始见此门楣。
徒壁类司马,上漏似原思。
既无陈平席,岂有董生幔。
覆篑或成墙,编苇聊当篱。
迢迢白沙冈,当户势逶迤。
遥遥秋浦波,临轩散涟漪。
翻蜚野鸟群,参差灌木枝。
赋此平生意,庶为百世规。
湫隘诚可哂,欣幸方在兹。
2描写茅屋的诗句有哪些
《佳人》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北青萝》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
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点绛唇·海上归来》
年代: 元 作者: 谢应芳
海上归来,鬓毛枯似经霜草。薄田些少。茅屋园池小。三子犁锄,三妇供萍藻。村居好。兔园遗稿。是我传家宝。
《古意》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绁足饲饥鹰,鹰饱意未平;
伏枥岂不安,老骥终悲鸣。
士生固欲达,又惧徒富贵。
素愿有未伸,五鼎淡无味。
茅屋秋雨漏,稻陂春水深。
长歌倾浊酒,举世不知心。
《书感》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人生百忧坐一官,况与群飞接羽翰。
两具吴牛给耕足,三间茅屋著身宽。
焄蒿凄怆会不免,简俭寂默差可安。
康庄坦坦不整驾,可怜平地生涛澜。
《村居 其二》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茅屋人看小,我居殊觉宽。
云开山满座,雨过草平阑。
古意琴三叠,清风竹万竿。
养生无别具,壁上破瓢箪。
3关于“茅屋”的诗句有哪些
1《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宋 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柏学士茅屋》唐 杜甫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4《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宋 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5《北青萝》唐 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6《初夏即事》宋 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4与茅草有关的诗句
《茅屋》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茅屋年年破,春风岁岁来。
寒从草根退,花值客愁开。
此序添诗卷,乾坤进酒杯。
片云无思极,日暮却空回。
《稠山茅屋》
年代: 宋 作者: 饶鲁
乱山堆翠如削玉,中有幽人结茅屋。
柴扉寂寂掩苍苔,书院萧萧倚修竹。
闲云满堑白日长,咿唔朝暮声琅琅。
芸窗纸破漏月影,石砚水满涵天光。
风尘频动遍丘壑,此处怡然有真乐。
门静应无俗客过,茅深不怕秋风恶。
高人有才济当路,会见徵贤日三顾。
愧我飘蓬石洞人,茅屋青山在何处。
《茅屋》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茅屋不称意,清冷照此心。
白鸥波万顷,黄鸟树千岑。
檐卜炎天雪,蒲萄千日阴。
旧来须此物,隘巷若为寻。
5形容“茅草屋破旧”的古诗有哪些
形容“茅草屋破旧”的古诗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形容“茅草屋破旧”的古诗有哪些
形容“茅草屋破旧”的古诗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隘的古文意义
1关口。
北京的隘口多位于西山、军都山中的交通要道上。明代时建有军事设施,清代后废除。
重要关隘构筑多重城墙、防御城堡和烟墩(烽火台)等,主要分布在昌平、门头沟、平谷、延庆、密云域内。分为长城隘口、明十三陵隘口两大类。
居庸关是长城十大隘口之一。八达岭(见八达岭长城)和古北口关城在长城防御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明十三陵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石口、雁(燕)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十大隘口。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上其事,大约谓……寻诸者言,敌与西合一片石桃林古北喜峰诸隘口,公奏宜守御筑墉,养马增士卒,习骑射。”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汝不听吾言,强要进兵,失了紧要隘口,却又来求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马恋驹奔驶, 申 从之。
出一隘口, 申 灼火於绳,徧悬之,乃归。” 何长工 《开辟鄂东南》:“﹝ 黄山镇 ﹞只有两个隘口进出,地势十分险峻。”
2泛指狭窄的出口。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一:“一阵的拥挤, 潘先生 像在梦里似的,出了收票处的隘口。”
3古关隘名。参见“ 隘门 ”。
2 翻译孙子说: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我军可以往,敌军也可以来的地域,叫通形。在通形地域,先占领地势高而且向阳,又有利于补给、道路畅通的阵地,就会对作战有利。可以前往,但难以返回的地域,叫挂形。在挂形地域,如果敌军没有防备,我军就可以出击取胜;如果敌军有了防备,出击又不能保证取胜,就难以返回,那就不利了。我军前出不利,敌军也前出不利的地域,叫支形。在支形地域,敌军虽然以利引诱我,也不要出击;应率军佯装撤退,引诱敌军前出一半时突然回军攻击,这样就会有利。在隘形(两山之间的狭窄山谷地带)地域,我军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军的到来;如果敌军先占领了峡谷,并用重兵把守隘口,就不可以进击;如果敌军没有用充足的兵力把守隘口,我军就可以去进攻。在险形(地势险峻、行动不便的地带)地域,我军应该抢先占领,一定要占据地势较高、向阳一面的制高点,等待敌军来犯;如果敌军已先期到达,占据了有利地形,我军就应该主动撤退,千万不要进攻。在远形(距离遥远之地)地域,敌我双方实力相当时,不便于挑战,如果勉强出战,就会不利。以上这六点,是利用地形的法则,也是将帅们重大责任之所在,不可以不认真考虑研究。
军队打败仗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形。这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天时地理等自然条件造成的灾害,而是将帅用兵的错误造成的。凡是双方实力相当,却要以一击十,必然导致失败而临阵败逃,叫做走。士卒强悍而军官怯懦,必然指挥不灵,士气松懈,叫做弛。军官强悍而士卒怯懦,必然战斗力差,以至全军陷灭,叫做陷。高级将领怨怒而不服从主帅指挥,遇到敌军只凭一腔仇恨而擅自出战,主帅却不知道他的能力,必然导致溃败而如土崩瓦解,叫做崩。将帅怯懦无威严,训练教育士兵没有章法,致使官兵关系不正常,布阵杂乱无章,部队混乱不堪,叫做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用少数兵力去迎击敌人重兵,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的前锋部队,必然失败,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是造成失败的必然规律,也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不可以不给予认真的考察研究。
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判断敌情,争取克敌制胜的主动权,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路程的远近,这些都是高明的优秀将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懂得这些方法去指挥打仗,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方法而去指挥打仗,就一定失败。
所以,按战争规律分析,必定会取得胜利的仗,即使国君说不要打,也可以坚持去打;按战争规律分析,必然失败的仗,即使国君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打。所以说,将帅进攻不是为了求得个人声名,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唯一的追求是保全百姓,而有益于国君的利益。这样的将帅正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对待士卒就像对待婴儿那样百般呵护,士卒就可以与将帅一起共赴患难(豀即溪。深溪,指危险地带);对待士卒就像对待儿子那样关怀疼爱,士卒就可以与将帅一起同生共生。如果厚待士卒而不使用他们,爱护士卒而不用法令约束他们,士卒违法乱纪而不去惩治他们,那么,士卒就会像骄惯的孩子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只知道自己的军队可以打仗,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以攻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只知道敌军可以攻打,而不了解自己的军队不能去攻打,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知道敌军可以攻打,也知道自己的军队可以去攻打,但不了解地形条件不宜于向敌军发起攻击,胜利的可能同样只有一半。因此,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行动起来不会迷惑,战术措施变化无穷。
所以说:知彼知己,取胜就不会有差错;知道天时,知道地利,那么,就能取得完全的胜利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D2C3(1)不久则天又特地下令原谅他们,但让易之等人到宋璟那里道歉,宋璟拒绝了,没有见他们。
(4分。其中“有”、“诣”、“辞谢”各1分,大意1分)(2)皇上(一开始因为恼怒)责怪他们,因为我的话又赦免了他们,这就是把过失归咎到您身上,而把恩情归结到我身上。
(3分。“是”、“由”各1分,大意1分)1分 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
题中,D项的“幸”专指“(古时皇帝)往、到(什么地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分 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发现正误。
题中,C项错误在于,易之等人是在案发后才自首的。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分 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有”通“又”;“诣”是“到”的意思;“辞谢”即道歉。
第(2)句中的“是”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由”是“归结、来自”之意。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京城衢巷陕隘文言文阅读答案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出自:《宋史·谢德权传》。
原文: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广、韶、英、雄、连、贺六州都巡检使。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
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
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曰:“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未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改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参考译文:
谢德权字士衡,是福州人。归顺宋朝后,授予殿前承旨的职务。咸阳浮桥坏了,朝廷让谢德权去筹划修复,他就用土把河两边的堤岸筑结实,再砌石墙把堤岸包起来。采用黄河铁牛的形式加以固定,再用竹索进行捆绑,从此再没有灾患。咸平二年,宜州的少数民族叛乱,朝廷让陈尧叟前去处理,谢德权参预了他的行动,一个人骑马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把朝廷的旨意告知他们,叛乱的民众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陈尧叟把这件事报告朝廷,谢德权被升为阁门祇侯,广州、韶州、英州、雄州、连州、贺州六州的都巡检使。任满回到京城,管理京城草料场。在这以前,粮仓储粮最担忧地下潮湿,谢德权用砖砌起台子垫起来,于是粮食再没有腐烂的。
京城的街巷狭窄,皇上命谢德权加以扩大。他接受命令后,就先拆权贵的房屋,众人议论纷纷,皇上下诏停止。谢德权当面向皇上请求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不能中途停止。现在干扰事务的都是权贵豪强,他们只不过舍不得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没有其他什么事情。”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他于是详尽上奏街巷宽窄以及早晚敲打禁鼓的具体时间的规定。
正碰上有坏人刘晔、僧人澄雅控告执政大臣与许州百姓暗中勾结西夏准备叛乱,皇上命温仲舒、谢泌进行审问,让谢德权监督他们。后来查验,所谓叛乱没有根据。第二天,在便殿回复皇上,谢德权原原本本地报告说事情荒唐无稽,只有谢泌说:“追逼审问执政大臣,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说:“谢泌想要陷害大臣吗?如果让大臣无罪而受侮辱,那么国君怎么驱使大臣,臣下怎么事奉国君?”温仲舒说:“谢德权说的很对。”皇上这才同意了谢德权的结论。
不久,又任命谢德权负责京城四排岸的护理,兼管护理汴河,并监督车辆运输。在这之前,每年派遣三十万人疏浚汴河,可是主管的人因循守旧,不巩固堤防,只是将河中的沙子挑来堆到岸脚下,有时河水一泛滥,马上河中间又被淤塞了。谢德权要求河中的沙要挑尽,要见到土为止,沙子要倒到堤外,派遣三班使者分地段来主管各段的工程。又造一个大铁锥来测试大堤建筑得结实不结实。有的地方用铁锥能够刺进去的,就将负责管辖的官吏判罪,很多人因此被责问撤职。他又栽下几十万棵树来巩固堤岸。谢德权建议废除京师的铸钱监,把西窑务迁到河阴,节省了大量的人工经费。改任崇仪副使,兼管东西八作司。先前,每次有什么工程建造都发愁人手少,甚至一整年都不能完成。谢德权监督那些工程,都按期竣工。
谢德权清廉勤苦做事干练,喜欢建造有功效利益的工程,在这方面谋划很多。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他们,他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
《生民》中国古代诗歌。收录于《诗经》,属《诗·大雅》第十一篇,周人记录关于始祖后稷的传说,歌咏其功德和灵异的民族史诗。大约早就在周人内部口头流传,西周初年写定。全诗64句,分8章。
为先秦时代汉民族的史诗之一,追述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事迹,主要记叙他出生的神奇和他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特殊才能。在神话里,后稷是被当作农神的,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既有历史的成分也有一些分神话的因素。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作品原文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吁,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卽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词句注释
[1] 本篇选自《诗经·大雅》,也是周民族的史诗之一。诗歌追述周的始祖后稷的事迹,主要记叙他出生的神奇和他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特殊才能。在神话里,后稷是被当作农神的,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既有历史的成分也有一些分神话的因素。厥:其,指示代词。这两句是说那当初生育周民的,就是姜嫄。民:人,指周人。
[2] 时:是。
[3] 姜嫄(yuán):传说中远古帝王高辛氏(帝喾)之妃,周始祖后稷之母。姜是姓。"嫄"亦作"原",是谥号,取本原之义。以上二句说姜嫄始生周人,就是指生后稷。
[4] 禋(yīn)祀:一种野祭。祭时用火烧牲,使烟气上升。这里指祀天帝。一说指祀郊禖(méi)。禖是求子之神,祭于郊外。
[5] 弗:"祓(fú)"的借字。祓是除不祥,祓无子就是除去无子的不祥,也就是求有子。
[6] 履:践,踩。帝:天帝。
[7] 武:指足迹。敏:脚拇指,"武敏"就是足迹的脚拇指。
[8] 歆:欣喜。姜嫄践巨人脚印而感生后稷的故事是周民族的传说。(一说履迹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就是代表上帝的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
[9] 介:同"愒(qì)",息。这句是说祭毕休息。
[10] 震:娠,就是怀孕。夙:肃,意思是谨守胎教。
[11] 时维后稷:即是为后稷。后稷又名弃。
[12] 诞:发语词,有叹美的意思。弥:满。弥厥月:意思是满了怀孕应有的月数。
[13] 先生:首生,第一次分娩。如:同"而"。达:滑利。这句是说头生子很顺利地出生。
[14] 坼(chè):裂。副(pì):裂开,剖开。这句是说生得滑利不致破裂产门。
[15] 菑(zāi):"灾"的异体字。
[16] 赫:显。这句是说因上述的情况而显得灵异。
[17] 宁、康:都训"安",意思是:"上帝莫非不安享我的禋祀吗"这是写姜嫄的惴惧。践大人迹而生子是大怪异的事 姜嫄疑为不祥,所以下文又说"居然生子"。
[18] 居然:徒然。生子而不敢养育所以为徒然。这里三句辞义和下章紧相连接。
[19] 寘(zhì):即"置",搁。
[20] 隘:狭。这句是说将婴儿弃置在狭巷。
[21] 腓(féi):隐蔽。见《小雅·采薇》篇。
[22] 字:乳育。
[23]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24] 会:适逢。这句是说适逢有人来伐木,不便弃置。
[25] 呱(gū):啼哭。
[26] 实:与"寔"同,作"是"解。覃(tán):长。吁(xū):大。
[27] 载:满。以上二句言婴儿哭声壮大。
[28] 匐:古音"必"。匍匐:伏地爬行。
[29] 岐:知意。嶷:古音"逆",认识。克岐克嶷:是说能有所识别。
[30] 以:同"已"。
[31] 就:求。以上三句是说后稷当才能匍匐的时候就很聪颖,能自求口食。
[32] 蓺(yì):种植。
[33] 荏(rěn)菽:大豆。这句的"蓺之"两字贯下"禾役"、"瓜瓞(dié)"等句。
[34] 旆旆(pèi):即"芾芾(fèi)",茂盛。
[35] 役:《说文》引作"颖",禾尖。
[36] 穟穟(suì):美好。
[37] 幪幪(méng):茂盛覆地。
[38] 唪唪(běng):《说文》引作"菶菶(běng)",多果实貌。以上五句是说后稷知道游戏时候就爱好种植,所种瓜谷无不良好。
[39] 相:助。以上二句是说后稷的收获有助成之道,即指下文茀草等事。
[40] 茀(fú):拔除。
[41] 黄茂:指嘉谷。
[42] 方:整齐。
[43] 苞:丰茂。
[44] 种:同"肿",肥盛。
[45] 褎(yòu):禾苗渐长貌。引申为出众。《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后以"褎然举首"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46] 发:舒发。秀:初长穗。
[47] 坚好:言谷粒充实。
[48] 颖:垂穗。栗:即"栗栗",众。以上五句依禾生长成熟的次第描写禾的美好,表现出耕种人的勤劳。
[49] 邰(tái):地名,又作"斄",音同。邰故城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这句是说后稷到邰地定居。相传后稷在虞舜时代辅佐禹有功,始封于邰。
[50] 降:天赐。
[51] 秬(jù):黑黍。
[52] 秠(pī):一种黑黍。《尔雅·释草》:"秠,一稃二米。"
[53] 穈(mén):赤苗嘉谷(初生时叶纯色)。芑(qǐ):白苗嘉谷(初生时色微白)。
[54] 恒(gèng):遍;满。"恒之秬秠"言遍种秬秠。
[55] 是获是亩:收割而分亩计数。
[56] 任:抱。
[57] 肇:始。以上五句是说遍种四种谷,成熟后收获抱负而归,始祭上帝。
[58] 揄(yǎo):《说文》引作"舀",取出。
[59] 蹂(róu):通"揉",揉搓。
[60] 释:淘米。叟叟:亦作"溲溲(sōu)",释米之声。
[61] 烝:同"蒸"。
[62] 浮浮:《说文》引作"烰烰(fú)",热气上升貌。以上四句写准备用于祭祀的米和酒。
[63] 惟:思。言思念于祭祀的事。
[64] 萧:香蒿。
[65] 祭脂:即牛肠脂。祭祀用香蒿和牛肠脂合烧,取其香气。
[66] 羝(dī):牡羊。軷(bá):祭道路之神。因为将要郊祀上帝,先祭道神,就是《说文》所说"将有事于道,必先告其神。"这句是说取牡羊为牲以用軷祭。
[67] 燔(fán)、烈:烧烤。这句是说将萧与脂烧燎起来。
[68] 岁:古读如"雪"。嗣岁:来年。这句是说祭祀是为了兴旺来年,意思就是祈求来岁的丰年。
起黄帝至俈四世。号高辛。"
[69] 昂(áng):我。
[70] 豆:盛肉食器,木制。
[71] 登:瓦豆。
[72] 居:安。歆:享。
[73] 胡:何。臭:气息。即指上文"其香始升"的香。
[74] 亶:诚。时:得其时。这句是说:"为什么那馨香之气这样地真正得其时呢"这是赞美的话。
[75] 迄:到。以上三句是说后稷始创周人的祭祀制度,直到后来,庶几乎没有获罪于天,遗恨于心的事了。
全文翻译
当初先民生下来,是因姜嫄能产子。
如何生下先民来祷告神灵祭天帝,祈求生子免无嗣。
踩着上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
胎儿时动时静止,一朝生下勤养育,孩子就是周后稷。
怀胎十月产期满,头胎分娩很顺当。
产门不破也不裂,安全无患体健康,已然显出大灵光。
上帝心中告安慰,全心全意来祭享,庆幸果然生儿郎。
新生婴儿弃小巷,爱护喂养牛羊至。
再将婴儿扔林中,遇上樵夫被救起。
又置婴儿寒冰上,大鸟暖他覆翅翼。
大鸟终于飞去了,后稷这才哇哇啼。
哭声又长又洪亮,声满道路强有力。
后稷很会四处爬,又懂事来又聪明,觅食吃饱有本领。
不久就能种大豆,大豆一片茁壮生。
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后稷耕田又种地,辨明土质有法道。
茂密杂草全除去,挑选嘉禾播种好。
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细细往上冒。
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粒饱满质量高。
禾穗沉沉收成好,颐养家室是个宝。
上天关怀赐良种,秬子秠子既都见,红米白米也都全。
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堆垛忙得欢。
红米白米遍地生,扛着背着运仓满,忙完农活祭祖先。
祭祀先祖怎个样有舂谷也有舀米,有簸粮也有筛糠。
沙沙淘米声音闹,蒸饭喷香热气扬。
筹备祭祀来谋划,香蒿牛脂燃芬芳。
大肥公羊剥了皮,又烧又烤供神享,祈求来年更丰穰。
祭品装在碗盘中,木碗瓦盆派用场。
香气升腾满厅堂,上帝因此来受享。
饭菜滋味实在香,后稷始创祭享礼。
祈神佑护祸莫降,至今仍是这个样。
创作背景
《生民》选自《诗经·大雅》第十一篇,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追述周王朝的始祖后稷的事迹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文学赏析
汉族传统诗歌源远流长,但以叙事为主的史诗却一向不发达,因此《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几篇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便受到现代学者的充分关注。《大雅》中的《生民》一篇,就是这样的作品。 《毛诗序》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它是一首周人叙述其民族始祖后稷事迹以祭祀的长诗,带有浓重的传说成分,而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
诗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与八字句章前后交替的方式构成全篇,除首尾两章外,各章皆以"诞"字领起,格式严谨。从表现手法上看,它纯用赋法,不假比兴,叙述生动详明,纪实性很强。然而从它的内容看,尽管后面几章写后稷从事农业生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却仍不能脱去前面几章写后稷的身世所显出的神奇荒幻气氛,这无形中也使其艺术魅力大大增强。
诗的第一章写姜嫄神奇的受孕。这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履帝武敏歆",对这句话的解释众说纷纭,历来是笺注《诗经》的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毛传把这句话纳入古代的高禖(古代帝王为求子所祀的禖神)祭祀仪式中去解释,说:"后稷之母(姜嫄)配高辛氏帝(帝喾)焉。……古者必立郊禖焉,玄鸟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郊禖,天子亲往,后妃率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dú),授以弓矢于郊禖之前。"也就是说高辛氏之帝率领其妃姜嫄向生殖之神高禖祈子,姜嫄踏着高辛氏的足印,亦步亦趋,施行了一道传统仪式,便感觉怀了孕,求子而得子。唐代孔颖达的疏也执此说。但汉代郑玄的笺与毛传之说不同,他主张姜嫄是踩了天帝的足迹而怀孕生子的。郑玄认为:"姜嫄之生后稷如何乎乃禋祀上帝于郊禖,以祓除其无子之疾,而得其福也。帝,上帝也;敏,拇也。……祀郊禖之时,时则有大神之迹,姜嫄履之,足不能满履其拇指之处,心体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于是遂有身。"这样的解释表明君王的神圣裔传来自天帝,是一个神话。然而在后世,郑玄的解释遭到了王充、洪迈、王夫之等人的否定。现代学者闻一多对这一问题写有《姜嫄履大人迹考》专文,认为这则神话反映的事实真相,"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他采纳了毛传关于高禖仪式的说法,并对之作了文化人类学的解释:"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qí)',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另外,足迹无非是种象征,因此像王夫之等人那样力图在虚幻和事实之间架桥似乎是徒劳的。象征的意义是通过仪式的摹仿来完成的,舞蹈之类都是摹仿仪式,而语言本身也可以完成象征的意义,如最初起源于祭仪的颂诗;正是由于语言的这种表现能力的扩张,神话才超越了现实,诗歌才具有神奇的魅力。
诗的第二章、第三章写后稷的诞生与屡弃不死的灵异。后稷名弃,据《史记·周本纪》的解释,正是因为他在婴幼时曾屡遭遗弃,才得此名。这首诗对他三次遭弃又三次获救的经过情形叙述十分细致。第一次,后稷被扔在小巷里,结果是牛羊跑来用乳汁喂养了他。第二次,后稷被扔进了大树林,结果正巧有樵夫来砍柴,将他救出。第三次后稷被扔在了寒冰之上,结果天上飞来只大鸟,用温暖的羽翼覆盖他温暖他。初生的婴儿经历了如此大的磨难,终于哇哇哭出了声,声音洪亮有力,回荡在整条大路上,预示着他将来会创造辉煌的业绩。关于后稷遭弃之谜,历代经史学家有许多解释。贱弃说在鲁诗中就已产生,刘向《列女传》和郑玄笺都执此说。另一较早的说法是遗腹说,首先由马融提出。此后,苏洵持难产说,朱熹持易生说,王夫之持避乱说,臧琳持早产说,胡承珙持速孕说。另外又有晚生说、怪胎说、不哭说、假死说、阴谋说等等。近世学者则多从民俗学角度出发,各倡轻男说、杀长说、宜弟说、触忌说、犯禁说等。英雄幼时蒙难是世界性的传说故事的题材,一连串的被弃与获救实际上是仪式性的行为。古代各民族中常有通过弃置而对初生婴儿体质作考验或磨练的习俗,这种做法名为"暴露法",弃子传说则是这种习俗遗迹的反映,弃子神话正是为了说明一个民族的建国始祖的神圣性而创造的,诞生是担负神圣使命的英雄(具有神性)最初所必经的通过仪式,他必须在生命开始时便接受这一考验。而所有的弃子神话传说都有这么一个原型模式:一、婴幼期被遗弃;二、被援救并成长为杰出人物;三、被弃和获救都有神奇灵异性。这首诗第三章中的弃子故事也不例外。这一章除了叙事神奇外,笔法也可圈可点,对此前人也有所会心,孙矿说:"不说人收,却只说鸟去,固蕴藉有致。"俞樾说:"初不言其弃之由,而卒曰'后稷呱矣',盖设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均见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诗的第四至第六章写后稷有开发农业生产技术的特殊禀赋,他自幼就表现出这种超卓不凡的才能,他因有功于农业而受封于邰,他种的农作物品种多、产量高、质量好,丰收之后便创立祀典。这几章包含了丰富的上古农业生产史料,其中讲到的农作物有荏菽、麻、麦子、瓜、秬、秠、麇、芑等。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很细致,发芽、出苗、抽穗、结实,一一都有描述。而对除杂草和播良种的重视,尤其引人注意。这说明周民族已经开始成为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甲骨文中,"周"字写作"田(四格中各有一点)",田是田地,四点像田中密植的农作物,所以周民族的命名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据史载,弃因善于经营农业,被帝尧举为农师,帝舜时他又被封到邰地。弃号后稷,后是君王的意思,稷则是一种著名的农作物名。周人以稷为始祖,以稷为谷神,以社稷并称作为国家的象征,这一切都表明周民族与稷这种农作物的紧密联系。至于稷具体究竟是哪一种谷物,唐宋人多以为是穄,穄是黍的一种,清代经学家、小学家则普遍认为就是高粱,这几乎已成定论。现代学者又有新说,认为它是禾的别名,也就是粟,去种皮则称小米。这几章修辞手法的多样化,使本来容易显得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变得跌宕有致,不流于率易。修辞格有叠字、排比等,以高密度的使用率表现其特色,尤以"实……实……"格式的五句连用,最富表现力。
诗的最后两章,承第五章末句"以归肇祀"而来,写后稷祭祀天神,祈求上天永远赐福,而上帝感念其德行业绩,不断保佑他并将福泽延及到他的子子孙孙。诗中所述的祭祀场面很值得读者注意,它着重描写粮食祭品而没有提到酒(虽然也是用粮食制成),这大约也表明后稷所处的尧舜时代酒还没有发明。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则中国酒的发明在夏代,这首诗的叙述当可作为一个重要的旁证。而烧香蒿和动物油脂这一细节,也是后稷所创祀典的特殊之处。"上帝居歆"云云,则反映出当时可能有人扮的神尸来享用祭品,可供研究上古礼制参考。全诗末尾的感叹之词,是称道后稷开创祭祀之仪得使天帝永远佑护周民族,正因后稷创业成功才使他有丰硕的成果可以作为祭享的供品,结尾赞颂的对象仍落实在后稷身上,他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史诗记录了部分周部族发展史的重要的部族大事,再现了周部族发展史,并且这首诗歌中也蕴涵了周部族所特有的部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名家点评
《毛诗序》中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朱熹《诗集传》:此诗未详所用,岂郊祀之后,亦有受厘颁胙之礼也欤
俞樾《群经平议》卷十一《毛诗》四:初不言其弃之之由,而于其卒也曰后稷呱矣。盖没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乃学者则莫之能得矣。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由此我们可以说,后稷是上古中国氏族社会由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一个伟大人物。传说他是最初教民稼穑的一个农官,他是仅亚于神农的一位农神,不是没有来由的。
诗经简介
《毛诗序》中说:《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朱熹《诗集传》:此诗未详所用,岂郊祀之后,亦有受厘颁胙之礼也欤
俞樾《群经平议》卷十一《毛诗》四:初不言其弃之之由,而于其卒也曰后稷呱矣。盖没其文于前,而著其义于后,此正古人文字之奇,乃学者则莫之能得矣。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由此我们可以说,后稷是上古中国氏族社会由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时期的一个伟大人物。传说他是最初教民稼穑的一个农官,他是仅亚于神农的一位农神,不是没有来由的。
隘陋的网络解释是:隘陋隘陋,àilòu,含贬义,出自《后汉书·张衡传》。
隘陋的网络解释是:隘陋隘陋,àilòu,含贬义,出自《后汉书·张衡传》。拼音是:àilòu。结构是:隘(左右结构)陋(左右结构)。注音是:ㄞ_ㄌㄡ_。
隘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狭窄简陋。2谓识见狭隘卑陋。
二、引证解释
⒈狭窄简陋。引《后汉书·张衡传》:“_区中之隘陋兮,将北度而宣游。”《周书·宇文神举传》:“时显和所居宅隘陋,乃撤殿省,赐为寝室。”宋苏辙《上皇帝书》:“使其贤者老死,__而无所施;不贤者居处隘陋,戚戚而无以为乐:甚非计之得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某家有悍妇,且屋宇隘陋,势不能容委曲以共其生。”⒉谓识见狭隘卑陋。引康有为《大同书》壬部:“若摩西、摩_末者,以立国为事,自私其乡国,率人以食人,其为隘陋残忍,不待摈斥。”词语翻译英语Passunpopular法语Ailaideur德语Kl_ppeln
关于隘陋的诗句
隘陋终同斗筲器隘陋亦何忧
关于隘陋的成语
荣古陋今陋巷箪瓢箪瓢陋巷陋巷蓬门陋巷菜羹将陋就简车填马隘穷巷陋室斩关夺隘搜扬侧陋
关于隘陋的词语
箪瓢陋巷陋巷菜羹心胸狭隘荣古陋今车填马隘仍陋袭简斩关夺隘穷街陋巷陋巷箪瓢穷巷陋室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隘陋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