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成语?

徐娘成语?,第1张

⑴ “徐娘半老”这一成语中的徐娘在历史上的原型是谁

“徐娘抄半老”一词常常形容女袭子虽然已经到了中年但风韵犹存的样子,通常还有些暧昧的意思。单单从词语本身来看,“徐娘”像极了古代人的名字,而“半老”则是对这个女子的形容。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徐娘这个人,或者说徐娘在历史上对应的原型是谁呢?

最终徐昭佩果然没有严守妇道。传说徐昭佩的颜值欠佳,而且喜欢喝酒,所以不得到自己丈夫的宠爱。在这种情况下她就暗地里与外人发生不合适的关系,从而让萧绎头上戴上了绿帽。即使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徐昭佩依然热衷于男女之间的情事,所以“徐娘半老”这个词语中的“徐娘”就是指徐昭佩。

⑵ 成语半老徐娘是什么意思

半老徐娘 ( bàn lǎo xú抄 niáng )

解 释 人们常袭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出 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人

近义词 徐娘半老

反义词 人老珠黄

典故

"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 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 "之事,《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中有极简要的记载宋陈与义诗《书怀》中"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两句足见徐娘之 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 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贬义词用

⑶ 形容中年女人的成语

一:风韵犹存[ fēng yùn yóu cún ]

1解释: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2出自: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二:半老徐娘[ bàn lǎo xú niáng ]

1,解释:人接近老年,泛指中年。半老徐娘比喻年长色衰风韵犹存的妇女。,

2,出自: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三:雍容大雅[ yōng róng dà yǎ ]

1解释: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同“雍容闲雅”。

2出自: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快走,那白白的鞋底与颤动的腿带,会显出轻灵飘洒;慢走,又显出雍容大雅。”

四:千娇百媚[ qiān jiāo bǎi mèi ]

1解释: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2出自:南朝陈·徐陵《杂曲》诗:“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态情无歇。”唐·张文成《游仙窟》:“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

五:徐娘半老[ xú niáng bàn lǎo ]

1,解释: 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2,出自: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⑷ 半老徐娘这个成语中的徐娘指的是谁有什么典故

这里的徐娘指的是梁朝时期湘东王萧绎的妃子徐昭佩,据说她容貌长得并不出众,但因为她出身于贵族人家,天生带有一种贵族气质,看起到还是颇有风韵,时光荏苒,任谁也无法抵挡住时光的变迁,人到中年后的徐昭佩的容貌已大不如从前, 但是因为她天生的贵族气质好,经过一番打扮装饰她依然还是风韵犹存,因此就从她的身上引申出了一个成语“半老徐娘 ” ,用来形容到中年后还尚有风韵的妇女 ,其典故的由来如下: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徐昭佩在骨子里是一个极不安份的女子,再加上其妒忌心与报复心极强,得不到丈夫关爱的她,不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总认为是丈夫萧绎的错对她不好,于是乎为了报复自己的丈夫, 她在外与和尚私通,后来事情败露,此时已当上南朝梁帝王的萧绎,逼令让她自杀 ,后来徐昭佩深知自己难逃一死,于是自己主动投井而亡 。

⑸ 形容老女人漂亮的成语

1、成语:徐娘半老

2、拼音:xú

niáng

bàn

lǎo

3、出处:《南史·后妃传下》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4、解属释: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所以人们称:“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愿我的答案令您满意。)

⑹ 形容比较漂亮的老女人的成语

出尘脱俗:多用来形容一个人气质好 长相好 有仙女感觉什么的 形容女人较多。

尽内善尽美:极其完善容,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丰姿绰约:丰姿:风姿,风度姿态。绰约: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

风姿绰约: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温文尔雅: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美若天仙:美若天仙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长得很漂亮,像天上的仙女一样。

风韵犹存: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⑺ 徐娘半老有什么成语典故

徐娘半老有什么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就嫁给了萧绎。按史料分析,大概由于萧绎经常沉浸在老庄之道中,徐昭佩长期受到冷落,因而夫妻关系很不融洽。如此夫妻矛盾日深,徐昭佩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对婚姻生活的不满。萧绎自幼就瞎了一只眼睛,于是她在萧绎面前只打扮半边面容,名曰“半面妆”,借以讽刺羞辱萧绎。此外徐昭佩还时常在萧绎的诗酒茶宴中买醉,每次宴后都醉醺醺的不成体统,甚至还呕吐在萧绎的龙袍上。萧绎虽在人前表现得宽宏大量,但内心越发厌恶她,于是更加疏远她,不让她参加诗酒茶宴。

徐昭佩在婚姻生活不和谐,屡屡独守空房的情况下,也许也是出于对萧绎冷落的报复,最终按捺不住内心的寂寞,就跟别人私通了。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暨季江对此竟感叹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的爱姬王氏生子后去世,便借口是徐昭佩因妒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徐昭佩自知难免一死,只好投井自尽。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娘”的风流生涯就这样以悲剧告终。

《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原文: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齐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妃以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时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行。初,妃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听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由于史书历来都会有所偏颇,这段历史的记载更极有可能受到封建礼教影响的缘故,当中记录恐多有不实之处,特别是“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这一段,史上多怀疑其为强加徐昭佩的罪名。至于史实如何,尚有待考究。

⑻ 形容半老徐娘的词语

风韵犹存:来女人风采姿色,不减当年源。(凡40开外的女人,姿色不逊于年轻之时可用。)

[释义] 风:风度、风采;韵:神情、韵致:犹:还;依然;存:保留着。风采依然还存在。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语出] 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正音] 韵;不能读作“yún”。

[辨形] 犹;不能写作“尤”。

[近义] 风姿绰约

[反义] 人老珠黄 老态龙钟

[用法] 常和“徐娘半老”连用。一般作谓语、定语。

⑼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个成语可以形容什么人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个成语可以形容中年妇女。

⑽ 成语“徐娘半老”,有什么典故么

是有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南史后妃专下》。故事的女主角叫徐昭佩。

如果是放在现代,可能最后的结局就是离婚。可惜,那是在对女子要求很高的古代,更何况还是给皇上戴绿帽子。于是,一代佳人逝去了。

三四十岁左右

南北朝时刘宋有个山阴公主,不甘寂寞,在宣*方面也要和男子比一比。有一次,她对前废帝刘子业说:“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惟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刘子业听了这番话,只好答应她的要求,让她任意挑选了30名年轻英俊的男子,养在后宫,供她发泄性欲。对于这件事,古人是认为匪夷所思,*乱已极;但是从人们今天的观念看来,这山阴公主似乎有些追求男女平等、争取女子的性权利和“性解放”、“性自由”的味道。

此外,如这一时期的郁林王何妃、梁元帝徐妃、北齐武成皇后胡氏、魏灵太后等的*行,历史都有记载。有个叫杨白花的人,容貌雄伟,魏灵太后逼他私通,他惧祸,更改名字投奔梁国。魏灵太后追思他,作了《杨白花》歌,叫宫人唱它,歌词是:“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此事是*是雅,有待分析了。

中国古代有“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成语,反映出梁元帝萧绎的王妃徐昭佩的风流事。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现在可以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活和性生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萧绎眇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三宫六院。

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就找情夫了。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从这番话也可看出他们之间只是相互玩弄的关系,竟把女人和狗、马相提并论。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是这样以悲剧而结束的。^

指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南史》:“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因用以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

“徐娘”,原指南朝梁元帝的徐妃。据《南史·元帝徐妃传》记载,徐妃虽然美丽,却一直没得到元帝的宠爱。步入中年后,她与皇帝身边的年轻臣子季江有染。有一次,有人开玩笑地问季江和年长的徐妃相恋是何滋味,他答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如今,即语源于此。成语“徐娘半老”是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并非贬义词,但因隐含轻薄之意,故而不可用来形容亲人或尊称长辈。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东王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更受他父亲的影响,身着布衣,饮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萧绎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爱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不知如何自处?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经常与萧绎左右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民了客观的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于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药,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

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宣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现一片升平气象。但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时全国僧尼只几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侯景之乱。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太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复小人侯景转过来反梁,对侯景的叛乱,开始梁武帝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南城已陷,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说不清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萧绎。良久以后,梁元帝萧绎冷冷地问道:“那人呢?”’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地说:“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泪也干了,在晨鸡初唱,魏兵大举入城之际,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梁朝自萧衍开国以来,崇尚佛学,推崇儒学。在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以文学的兴盛,光耀文坛。像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临高台》、《江南弄》、《子夜歌》等都为人津津乐道。他的长子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常说:“山水有清音,何必丝竹。”如今我们时常阅读的《昭明文选》,就是他替我们留下的文章精华。其他如沈约的“回声八病之说”,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在古代确切地说应该指35岁,广义一些,可指30——40岁之间;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寿命增长,注意营养护肤,半老应指45岁左右,泛指可在40——50岁之间。超过这个年纪,如五十多岁,在古代再继续涂脂抹粉,花枝招展,那就是卖弄风骚,满脸枯树皮的老妖精,老妖婆啦。

人们在形容40岁至5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有气质、风韵时,常常用“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简单的说“徐娘半老”就是指半老的徐娘,意思是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

关于“徐娘半老”的中年妇女年龄段,其实在目前各国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在我国,中年妇女大多指40岁-55岁为中年段还是比较符合国情的。

成语“徐娘半老”,中的“徐娘”,别说在我国 历史 上还真有此人,正是她的“风韵”才留下了这“徐娘半老”千古词。

“半老徐娘”一词出自于南北朝时,徐娘的原名叫徐昭佩,她是南朝皇帝梁元帝的妃子。

她虽己年过芳龄,还热衷于打扮,极为风骚,也不得体。于是人们就讽喻说:“徐娘半老。”后来人们就在“徐娘半老”后面加了一句“风韵犹存”,正是这句话才让“徐娘半老”从贬义中增加了更多一些带有褒义的赞许。

“徐娘半老”出自《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上面这句的讲的是:南朝时,当时萧绎还是湘东王时,她就嫁给了萧绎。这个徐昭佩实在她容貌娇媚,婀娜多姿,是个难得的美人。但徐昭佩由于得不到宠爱,就先后和荆州瑶光寺的智远道人,贺徽以及暨季江勾搭成奸。暨季江由此感慨地说:“没想到徐娘半老,竟风韵犹存,是如此风流多情。”后来,忍无可忍的萧绎责令她自杀身亡。

《南史·后妃传下》中说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意思是说徐娘已到中年年龄了,却依旧是那样风骚。徐昭佩实在她年轻时的确是一个大美人,但再美的容颜也敌不过岁月的这把刀,妙龄一过,姿色已大衰,但她仍就浓妆艳抹,保存一点成熟的风韵,这才给后人创造了“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故事。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古时女人十四、五岁结婚,三十多岁就当奶奶了,四、五十岁就是老太婆了。

所以不能拿现代人的标准来衡量,应该是二十三、四岁到三十岁之前。

现代人则是三十岁到四十岁左右。

从字面上分析,徐娘半老这个词语形容的是五十岁的女人。但是这个词源自古代,当时人们生活水平相当低,只有少数富家的夫人才有所打扮,当时的人均寿命也只有三四十岁,所以在古代徐娘半老这个词最多也就是形容三十多岁的风骚女人而己!

人们常说的“徐娘半老”指的是哪个年龄的女性呢?

在古代,说女子年轻一般是“二八年华”,也就是16岁,到了20多岁就都为人妇了,也就不年轻了,再到30出头那已经是中年妇女,也就是“半老”的年纪。但是搁现在,人的寿命延长了,到40多岁才算中年,“徐娘”也就是指四五十岁的女性。

说徐娘半老,跟着还有一个词“风韵犹存”,说的是南梁时候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年轻的时候是个大美人,但是到了中年姿色大不如从前了,就算再怎么浓妆艳抹也只能算是尚有一点残留的风韵。

我一直就搞不清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如果是夸一个女人年轻,用一个“老”字,她肯定是不爱听的,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效果也不一样,所以要夸女人还要看场合,用不好人家会认为你在说她“老黄瓜刷绿漆”—装嫩,呵呵。

在古代,二八佳人(16岁),三八徐娘。今日泛指四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为徐娘。[大笑]

徐娘半老,不是说年龄大了点,它的原意应该是对某种身体有缺欠的人的讽刺。说的是湘东王有一只眼瞎,有一妃姓徐,不受宠,可是有一天湘东王心血来潮,去了徐妃那,徐妃不买账,直接把脸的半面画了妆,另一半素面,用来讽刺湘东王一只眼睛只能看到半张脸。

从众多回答评论里。我估计不是真正的原因。从字面上分析,这徐娘是半老,也就是相当于三十来岁,过去老年人是以五六十岁为标准,半老就不是岁数有多大。而且风韵犹存。应该是漂亮的女子,只是后来人们把它比喻成人四五十岁的女子,通过打扮,面容还保护的好。大多有不敬之言。不过比起婷婷玉立,含苞待放的黄花大闺女,还是有区别的。徐娘的故事,百度里一查大家都查得到。

说实在话,一个二十几岁三十岁美女,就算结婚了,你不能说她不漂亮吧?保养得好的四十岁只相当于二十几三十岁的女子多的是。

徐娘半老,丰姿绰约,是指中年女人,四十左右的年龄,身体 健康 最重要,天天开心快乐,勤俭持家过日子,下班之后,歌舞青春。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人的寿命相对较短。徐娘半老——也就是指30——40岁的女人。

而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 健康 和寿命延长,徐娘半老——应该是指40——55岁的女人。个人浅见[祈祷][玫瑰][玫瑰](题主邀!)

我们经常会用到“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尚存。大家一定很好奇,这句话中的“徐娘”到底是谁,为什么这句话会流传至今呢。其实这句话是有典故的,“徐娘”可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位皇后。那么“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中的徐娘是哪位皇后呢这句话又有何典故呢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成语背后的故事吧。

半老徐娘这个成语出自于《南史·后妃传下》,“徐娘”即是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

据说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年轻时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美人,但是岁月催人老。美人也难以抵御岁月的摧残,人近中年的徐昭佩姿色已经大不如前,但是浓妆艳抹的她却依然风韵犹存。所以后世一般用“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尚存。

根据《南史·后妃传下》中记载,徐昭佩出门名门,是前齐国太尉徐孝嗣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时梁元帝萧绎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她就嫁给了萧绎,后来萧绎继位成为皇帝之后妃子众多,加上徐昭佩年龄的增长,已经不比青春年华,因此萧绎有些冷落了她。徐昭佩出于对婚姻生活的不满加上自己出门名门,竟敢以嘲弄皇帝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萧绎年轻时一只眼睛瞎了,于是徐昭佩在皇帝面前只画一半的妆,她的理由是只有一只眼睛就看一半呗;而且还借酒消愁,经常喝醉后呕吐到皇帝的龙袍上。开始萧绎还念及夫妻情分还给她留了一些颜面,后来干脆开始疏远她,眼不见心不烦。

没了皇帝的关注,徐昭佩就更自暴自弃,而且做出了皇帝最不能容忍的事,她日日独守空房,居然找起了情夫。而且还是个和尚,此僧乃是荆州瑶光寺的智远僧人,后来她还不满足又找上了当时朝廷的美男子暨季江,而这个人稍微还有点文采,加上徐昭佩已经是个中年妇女,于是便说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徐昭佩后来又看上了以为叫贺徽的诗人,约他到一个尼姑庵约会,之后皇帝发现了这些行为,当然不会容忍。最终萧绎决定处死徐昭佩,萧绎借着另一位妃子的死做文章,说是徐昭佩因为妒忌下的毒手,于是徐昭佩被逼之下投井自杀。

这便是“徐娘半老”中“徐娘”徐昭佩的故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67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